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精选中国基础教育调查报告大全(16篇)

精选中国基础教育调查报告大全(16篇)

时间:2023-11-01 14:58:37 作者:文锋 精选中国基础教育调查报告大全(16篇)

调查报告是一个全面了解特定问题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调查报告范文中的案例分析和结论解读,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调查报告的价值和意义。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高一学生及实习生、指导老师。

调查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部分调查法。

调查人:___)。

调查基本概况:。

___中学是___市创办最早的中学之一。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___区的一所普通中学在那里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里,我主要进行了生物教学技能的学习,以及班级的管理。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针对生物这门课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了解了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主要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高中生生物课的教与学。

一、老师教课情况。

这所学校普遍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但有的采用单纯传统教学,有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在我看来,它各有利弊。单纯传统教学它一节课就靠黑板、粉笔和老师的一张嘴,教师备课劳动量大,老师花在板书的时间过多,而且板书的时候还不利于控制课堂,相反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教师备课明显轻松了许多,且它大量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而且图文并茂使的要讲解的内容形象具体,尤其是对于我们生物这个新兴学期,采用多媒体教学很有必要。但并不是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传统教学也有它的优点,那就是进度较慢,给足了时间给学生消化,而不像多媒体教学进度一般较快,照顾不到所有学生。还有就是本校的实验条件十分有限,这也限制了生物教学。这是教学的方面的问题,接着是课堂上的提问问题。

提问的时候,自己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少很少。就算是回答问题,常常是那几个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别的学生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据我观察,他们有的人悄悄说话,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在做小动作,总之就是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可想而知,这堂课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效果。这就关系到一个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的老问题。怎样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提问是经常性的,问题的设置、问法都要下功夫钻研,老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来积极解决问题,对于答得好的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回答得不尽如人意的,决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要鼓励告诉他下一次答得更好,并期待他在以后的听课中继续发言,继续保持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对于那些常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要故意不理他们,要适当引导鼓励,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

老师可以少叫几次经常发言的学生,让课堂成为大家参与的舞台。对于那些平时已经养成了少思考,消极恶习的学生,老师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能回答的不尽理想,但至少比一个或几个唱主角要好,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学生多多少少开动思维,减少逃避心理,不再抱着由其他人回答问题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努力鼓励他们回答,积极引导,就算答错了也要求说几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他们的思维总会慢慢向正确思路靠近,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不断启发他们的思路,不能只站在那里听他们说,当他们投来求助眼光时要及时寄予帮助,同时当其因为回答出的问题错误太明显而招来其他学生笑话时,要极力压制这些不协调的声音。

整个班级的学业进步才是真的进步,这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这与每天每刻的提问质量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度的,许多学生会对连续教学产生不自觉的疲劳,怎样不断吸引学生探求知识,主动学习就成了老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些有经验的老师试着适当加入一些与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笑话或者故事来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来调动学生兴趣,或者缓和烦躁情绪。很多老师上课,都会创设教学类似的教学情景,带领学生走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些一本正经,照本宣科的老师相比较起来就显得思想顽固僵化了。怎样保证这一切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涉猎各项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理论水平,为自己教学提供不尽的感性材料与指导方针。你要给学生一桶水,你自己要先有一眼泉,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首先老师得让自己的水平到达一定高度。这也体现出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

二、学生学习情况。

因为我实习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基础差,但他们资质并不差,只是比较懒,心不在学习上。学风对于无论对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班级都相当重要,我想之所以出现差班跟好班这也是关键。生物是属于非主科,相比主科一直以来学生们对它都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生物不重要,相比主科,它是可有可无的科目,高考所占分数也不多。所以生物课堂上,据我观察交流和分析发现,出现了两局分化的现象,那就是学生要么很认真学,要么不学。从考出来的成绩也可以看出,分数分层很严重。很多重点知识老师在课上讲了一遍又一遍不断的重复,一考试学生还是没几个会的。像这个纯粹概念的问题都那么糟糕,这就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预、复习方面不论年级都是偶尔预习和考前复习的占具一多半;2、抄作业的现象十分突出,练习册一批改几乎都是准确答案抄的,做试卷也几乎是相同答案;3、遵守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是:你上课是否会做小动作或讲小话而不听课?4、每天课余花多少时间学习?通过交流发现会这样做的同学真是少之有少啊!其他学习习惯如:是否制定学习计划?是否作课堂笔记?是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做错的作业是否会改?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皆不理想。

三.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生物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生物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回忆,适当练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物的具体情况就学习方法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兴趣小组,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端正求知态度。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学习活动,大家共同进步。

2、提高课堂气氛。

3、改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2.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4、生物老师平时也要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肯定学生的组织成果,更好地和学生融合。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师生之间更和谐。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或许一些看法不够全面,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县妇联最新调查显示,全县有农村留守儿童6005人,全县学龄儿童34675人,占17.3%,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颁发了《岐山县儿童发展规划(—)》。近年来,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发挥优势,深化调查研究,组织关爱活动,健全关爱网络,强化家教指导,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以来,共组织“六一”慰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金”、“维权救助”等项目活动共计58.8万元,县妇联把留守儿童相对突出的京当镇和故郡镇作为试点镇。目前,我县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正在逐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逐步优化。

在总结几年来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从工作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健全关爱服务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近期,县妇联开展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专题调研”活动,初步提出关爱服务机制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及组织保障等,推进关爱服务机制建设的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效化,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构成要素。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是指针对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围绕关爱服务,在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责任主体和社会参与,所提供的补偿性措施和全方位的社会支持。基本原则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的工作模式,坚持多措并举、关爱服务的相应措施。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责任主体是: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一是关爱机制:包括领导小组、责任分工、政策支持、考核评估等。

二是关爱网络:构建政府保障、学校教育、家庭监护、社会帮扶、亲情关护相结合的关爱网络。

三是关爱阵地:学校、家庭和镇村组(社区)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重要阵地。学校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主阵地,建在镇村组(社区)的妇女儿童之家、校外辅导站、青少年活动中心、托管机构等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依托。家庭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重要基础。

四是关爱队伍:主要由精通、作风扎实的专业工作队伍;教师、心理、法律组成的专业队伍;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队伍组成。

五是关爱活动:针对留守儿童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展专职亲情抚慰、结对帮扶、扶贫助困、心理疏导、家教指导、技能培训、安全保护等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活动。

三、运行模式。

一是注重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利主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承担着主要责任和义务。政府应牵头整合各方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政策、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社会福利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注重以学校为重点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对留守儿童负有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通过建立补偿机制来弥补和完善。鼓励教师担任“代理家长”,在寄宿制学校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镇村组(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要以村级农家书屋、活动中心为基础,通过“代理家长”和“邻里帮扶”,采取托管的形式,就近解决留守儿童家庭课外的作业难题。以乡规民约形式推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督制度,建立安全保护预警和应急机制,配合学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和安全管护。

四是注重以家庭为核心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推行监护人监控制度,强化留守儿童家长责任意识;明确约束规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家长自律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倡导、鼓励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时尽量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子女,或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促进留守儿童减量化。

五是以社会参与为支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通过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媒体宣传引导等,构建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柱;发动社会各界和志愿者提供实质性的关爱和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关爱资源的不足,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动态信息。以准确、全面、共享为原则,定期监测、层层建档、及时汇总、深入分析、准确评估和共同使用留守儿童信息库,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供详实可靠依据。

二是法律政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等有关制度,强化和支持家长履行对子女的监护教养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三是监督考核。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进行专项考核,将其纳入县、镇、村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纳入基层考核,纳入义务教育检测指标体系和教师考评考核,切实保证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各项措施发挥实效。

四是统筹机制。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专项经费、建立关爱基金,多渠道开展社会筹资等方式,重点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中专职人员队伍、阵地建设、专项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经费的落实。形成教育牵头,妇联、综治、团委和关工委、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推广典型经验,解决突出问题,合力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

范文二。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据全国老龄委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10%,将达到2亿。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夫妇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情感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儿童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3月中旬,为了仔细了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生存状况,该镇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驻镇政协委员对全镇37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进行调研,对彭王、长王两村进行重点调查,以寻求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的良策。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空巢老人对现在生活状况比较满意。有81%的农村空巢老人依靠子女或自己劳动进行自养。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的自我劳动收入以满足基本生活要求。如:彭王四组98高龄的老奶奶王明珍,53岁时老伴去世。1984年,子孙因工作需要迁居襄樊后,她一直独守空巢,开垦2亩荒地,靠自己的劳动进行自养。她说:儿孙买房、上学需要花大钱,我自己能过,不愿给子孙找麻烦。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与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加上老人与子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个别子女具备所需的物质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大多因了子外出打工或女儿出嫁,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管理责任田,养家护院,或抚养孙儿。因此,孤独是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极大隐患。部分老人感觉到自己步入老年后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下降,社会认同感不能得到满足。他们都盼望子女能回来看望自己,因缺乏亲情倍感孤独。同时,身体状况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晚年后,由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及四肢麻木等疾病所困扰,有的老人看不起病,有的甚至担心子孙购房、上学及日常生活开支大,怕给子女拖累而拒绝接受治疗。“老有所乐”也是空巢老人所追求的。46%的老人认为,只要心境好,能够有自己比较满意的生活方式、娱乐休闲方式就可以了,快乐才是关键的。有的老人以种地拾柴、放牧养禽为乐,有的老人喜欢聚集一起谈古论今,有的则喜欢打麻将、看京剧。

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还普遍面临看病就医、农业生产投入、人情往来等经济压力,同时子女外出务工还导致不少老人接替子女承担农业生产、人情往来等责任,加重了经济负担。

但7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缺乏生活照料,他们在吃饭、穿衣、入厕、上床、洗澡、走动等方面遇到重重困难,尤其是两位老人同时得病,或一位老人独居更为困难。

精神慰藉是空巢老人渴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来自家庭成员的上门探视、打电话问安等形式,他们渴求的探视频率要求在一周或一月一次。他们渴求向配偶、子女或亲友倾诉烦恼。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通过调查,黄集镇总人口为8.5万人,14岁以下儿童16820人,其中留守儿童达5712人,占儿童总数的34%。通过对彭王、长王两村的178名留守儿童抽查,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的107人,占60%;留守儿童父母同时外出的71人,占40%;留守儿童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64人,占35%;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监护的7人,占4%。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状况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燥、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通过对该镇秦家学区走访调查发现: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和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据调查,有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1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觉得自己受岐视,9%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3、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习,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了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教;二是为了“作业”,上面布置下来的课题要完成,条条框框要完成,上传下达传递给学生。三是庞大的作业量,庞大的班级学额,庞大的课时数,教师能应付就高手了。还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闹翻了天了。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从环保部获悉,作为新环保法的配套规定,环保部拟定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公众可参与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

征求意见稿同时规定,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代表可以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或监督员,对环保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环保主管部门要为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协助。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专章规定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新环保法第五章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这一章同时对环境公益诉讼等进行了规定。环保部表示,征求意见稿就是为落实第五章的规定制定的。

根据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制定或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政策、规划和标准;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严重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或健康权益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监督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相关公益活动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此外,征求意见稿规定,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公众认为其环境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通过法定途径寻求行政或司法救济。环保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对相关事项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污染总量超工业,农村环保警声疾。

中国农村环境正拉响警报。一方面,工业和城市污染正向农业农村转移排放;另一方面,来自农业本身的污染也相当惊人: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曾经的“田园净土”正经历各类污染的侵害。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而禽畜粪便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14日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污染种类多、分布广,今后国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介绍,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在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农业畜禽粪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重金属污染成农产品质量“隐形杀手”

据此前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专家指出,“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形杀手”,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疑虑。“除了工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引起的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解农村居民理财的真实情况,融360《维度》栏目近期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收集到上千份有效问卷。

超八成农村居民把钱存进银行,近一成把钱藏在家里。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八成(80.84%)农村居民认为,手里的闲钱放在银行最稳妥。显然,银行在农村居民心中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此外,也有9.92%的农村居民把钱藏在家里。但家中藏有大额现金,可能被火烧水淹、狗嚼鼠咬、遭抢遇窃,风险不言而喻。

理财观念存在多种误区,超两成农村居民没听说过。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理财的认识极端、片面。17.01%的人认为把钱放在银行就是理财,32.07%的人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炒金,风险大容易赔,更有超两成(20.74%)的农村居民甚至从没听说过“理财”的概念。

p2p走入农村居民理财世界,宝宝类产品最为普及。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在有理财行为的农村居民中,参与人数最多的理财形式分别为互联网宝类理财(67.72)、p2p(50%)、股票或基金(41.14%)。可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居民也开始尝试互联网金融理财,其中以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投资最为广泛。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互联网宝类理财产品随存随取的便捷性、一元起投的低门槛,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以及近似于无风险的安全保障。

超两成农村居民曾参与民间借贷,富人比穷人更加积极。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两成(22.07%)的农村居民曾从亲戚好友或民间借贷机构处借过钱,富人比穷人更积极参与民间借贷。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民间借贷之所以在农村长期盛行,是因为农村在资金融通上确实存在困难:银行放贷条件苛刻,个人征信体系不够完善,农民等群体的贷款需求经常无法得到满足。虽然p2p手续相对简捷,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

此外,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人群有22.22%愿意参与民间借贷,远高于资产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人群比例(1.96%)。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越富裕的农村居民越积极放贷,一方面是有资金条件,另一方面很多人祖上靠放贷跻身富裕人群,经过几代积累,成为放贷专业户。

民间借贷的参与者学历偏低,法律意识淡漠酿成悲剧。

民间借贷乱象频出,与参与人员的`自身情况密切相关。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民间借贷的参与者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占比34.21%,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只有不到二成(19.79%)。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文化程度低、信贷常识匮乏,使得村民在借贷时不立字据,或借贷协议不合理、不合法,为债权的保障埋下隐患。而法律意识的淡漠,使很多催收人在无法收回贷款时率先诉诸暴力而非法律,酿成流血冲突甚至丧命事件。

外出打工族冲击传统思想,城乡财富观念激烈交锋。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半数(54.54%)以种地为业的农民不知何谓理财,或认为理财不是普通老百姓应该考虑的事;而持这种观念的人数比例在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中仅为三成(31.34%)。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信息闭塞、资源欠缺,导致农村人将“钱生钱”理财神秘化甚至妖魔化。然而,一旦农村人外出打工,接触到更全面的理财知识,信息不对称得到消除,神秘感和抵触情绪也随之消失。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农村,对城市进行适应与磨合,以被城市同化的姿态回归,为老乡们带去城市最前沿的理财理念。然而,虽然一些农村居民学会城市先进的理财方式并赚了钱,但农村理财仍存在种种困境,折射出城乡社会对于财富和人生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我于20__年11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的父母陪伴孩子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动向,完善家庭教育以及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当前小学生父母陪伴孩子的现状。

2、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3、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问卷调查在西航二校四年级三个班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当前小学生父母陪伴孩子的现状。

调查显示,72%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23%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在一小时和三小时之间,只有5%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这一调查结果表面上看似乎很理想,大部分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跟父母呆在一起。

可是,调查还显示,小学生跟父母呆在一起说话的时间:28%的小学生在半小时以内,35%的小学生在半小时和一小时之间,超过一小时的只有37%。这表面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有效性很低。

(二)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每天和父母说话时最常谈的话题时59%学生回答的是学校中的有趣的事,31%的学生回答的是自己的心情,21%的学生回答的是课堂作业,9%的学生回答的是其他诸如关于朋友的话题。

而在“你最希望父母帮忙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题中,54%的学生回答的是自己的心情或情绪,26%的学生回答的是课业升学,14%的学生回答的是生活。由此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四年级的小学生以及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心情、情绪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跟父母相处时,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感觉很快乐,只有5%的学生回答的是不知道、没感觉。

四、调查分析及对策。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须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好好地陪伴孩子,给孩子正确的而完善的家庭教育,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第一,积极的陪伴有利孩子获得安全感。

积极的陪伴可以给孩子依恋的情感,如果没有充分让孩子感到依恋情感,当孩子进入人群中(比如进入小学)时会有不安全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尤其在孩子一两岁时,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温馨的家庭氛围、包容与接纳,这些都是一种积极的陪伴,会让孩子感觉快乐、踏实、能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更有成长的力量,并且敢于尝试。

第二,青春期之前不能对孩子太严厉。

青春期之前不能对孩子太严厉,要给他足够的自主成长空间,这样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会有一定的能力去作自我调整、自我确认,而不会因之前受到压制而在此时集中爆发。

第三,需要家长的耐心与智慧。

父母不能因为上班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从而产生的愧疚心理中就溺爱孩子,无论孩子要什么都给满足,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多跟孩子谈心,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从内到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府对其投入等综合因素。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底蕴无不影响和左右着基础教育改革。其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这里所说的贫困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化贫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贫困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难调和,然若对西部农村盲目的进行“一刀切”式改革,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分清形势,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创新.科学的去寻求解决之道。

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基点相对分散,在这种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就需要首先对这些资源编制,整合,建立联谊,联教机制,使教育资源网络化,在不平衡中寻求平衡点。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师师之间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达成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从而激活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种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可以从教学教案,内容,资料,方法;学校的管理模式,课程的安排,进行交流,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共享资源分类吸收.引用.发展。

师师之间的互动也会大大的活跃教学,使教师,学生得到的优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达到师资不平衡中的平衡。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政治的基本状况是:国家主导农村社会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乡镇政权对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态;村级治理体制处于结构性转型之中,村民自治正在改变农村政治的性质和运作路径,农村民主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正在加强,公共参与的主体和形式呈现多样化,农村新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组织正在形成。而如何解决乡镇政权管理效率低下和社会动员能力减弱,村治结构中各种权力边界不清,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以及农民非制度参与和非法参与等一系列问题,将决定农村政治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注,多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探讨,“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1]。事实上,农村政治状况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因为,“如果我们不从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和重视农村问题的政治方向,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理顺农村各种政治关系,那么最终会影响到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甚至可以说,如果离开农村政治视野,任何有关农村经济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方案都无法真正有效地实施而导致失败。

本文将对现阶段中国农村政治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公共权力组织的构成和运作及与农民公共参与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考察,试图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来认识市场化进程中农村政治的'发展规律。

国家主导农村社会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代表国家权力为基本特征的乡镇政权掌握着农村社会最主要权力资源,对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态。但存在乡镇干部行为失范、乡镇政权管理效率低下和社会动员能力减弱等问题。

[1][2][3]。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令人触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今年上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二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应该令人思索。笔者认为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还依然存在。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极不相适应。医药保健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一)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二)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超市、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三)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四)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二、症结。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强调城乡协调发展,但是最新的调查报告却显示,我国农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和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在昨天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等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农村人口数量仍将庞大。

城镇化通常伴随大量的人口迁移,而由于劳动力外流,一些农村获得的财政投入也随之减少,这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对此,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提醒,未来一段时间,农村人口的数量仍将庞大,不能把推进城镇化作为降低农村投入的理由。

陈锡文:到,我估计留在农村的人口不会低于5亿,到2030年不会低于4亿。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不能以人口城镇化来替代一切,尤其是不能因此作为理由,来降低对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我想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以相对“时髦”一点的农村电商为例,虽然概念火爆,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靳雷表示,农村快递点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还很低。

靳雷:网上购物或者是网上售卖对村民来说,并不是鼠标一点那么轻松,物流是最大的瓶颈。设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现在看来应该是村民们实现网上购物的主要场所。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有67%的村子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电商服务站,另外只有一成多的村子有这种乡村快递点。

即使是医疗这样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靳雷:有39%的农民认为,村卫生室要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水平。再来看一个问题: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生病,村卫生室治不了,一般会选择哪里看病?68%的人越过了乡镇卫生院,而直接选择到县医院看病,乡镇卫生院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加大投入是关键。

陈锡文指出,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资源的投入,这样才能让农民在接受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向城镇水平靠近。他进一步表示,这需要地方政府转变思维,对城镇化有更多的思考。

陈锡文:有一种就是认为你把城门打开,让农民先进来,进了城他就可以享受城里的公共服务了。还有一种观点,至今还是比较弱的,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是不是在人口城镇化基本目标实现之前,让乡村更快地提高公共财政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然后这个时候,农民自我选择到底进城不进城。如果在农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没有什么差别,而我自己更喜欢农村的生活,可能就没有必要进城。

很明显,如果按照第二种观点,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那么农村由于环境相对较好,将比城市更具吸引力。不过陈锡文指出,这要求地方政府在城镇化方面,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反观现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人就忽视了这一点,把城市的居民小区、高楼大厦搬到农村去,让农民上楼。陈锡文认为,城市和农村有着不同的功能,不能盲目把城市复制到农村。

陈锡文:城市是积聚人才,积聚财富,成为带动地区和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这是它的功能。而农村是什么?农村是给人提供基本生活必须品、农产品,以及提供生态环境产品的地方。所以城市化水平再高,城市经济再发达,农村的功能也是不能消除的。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一定要保持中国农村生机勃勃的活力。

落实农村公共服务,钱从哪来?

当然,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来呢?陈锡文认为,这说到底还是决心问题、思想认识问题。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要跨区域统筹财政资源。

唐忠:因为我们的方式,比如说养老是省统筹,那就必然意味着北京、天津、上海,就要比我的家乡贵州水平要高。同样,贵阳的郊区跟我所在的瓮安县也有差距。这通过地方政府各自负责的体制无法改变,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些通过高层政府,上一级政府统筹的财政资源,来跨区域地流动财政资源,来改变这种投入产出自我平衡的体制。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问题是国家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明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行动起来,要求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而在此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发展无疑应成为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发展农村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实告诉我们,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困难和不足。如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等。

xx年7月暑假期间,我们在安徽省团委的支持下,来到xx县进行了以“青春映沃土,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以xx县为例来调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分工调查,我主要调查访问了xx县的基础教育方面情况。调查了水湖镇、吴山镇、陶楼乡及双墩镇的基础教育,在xx县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和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并参观走访了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同时深入农户家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民对基础教育的看法和认识。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xx县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初步落实,逐步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义务教育政府办”的方向转变,农民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也能基本到位,没有出现新的拖欠教师工资的状况;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得到改善。在过去的几年内,xx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县”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使长丰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长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主要成就。

1、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结构渐趋合理。

xx县在过去几年里全县“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轻壮年文盲)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在规模和水平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长丰高考本科达线率29%,超过了全省22%的平均水平),幼儿教育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显露生机,民办教育乘势而上。到,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48所(含社会力量办学),其中:普通高中九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职业高中九所(社会力量办学7所),普通初中30所(社会力量办学4所),职业初中3所,小学22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2所(社会力量办学47所)。

2、义务教育成效显著。

xx县于、通过政府“两基”验收和复核。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8%,初中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6、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5、5%。全县现有基础教育学校267所,在校学生13、3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的6、1年上升到7、6年,全县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校舍总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大幅提高。在“两基“达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基础上,县里多方争取50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面积14万多平方米,使全县校舍总面积达到648950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4、25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4、22平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学校、培植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工作成效显著。长丰一中、长丰二中分别创省、市级示范高中成功,长丰朱巷中学、下塘中学已通过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庄幕职中通过省重点职业学校复核验收。教育信息网站建设、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加快了全县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教学评估管理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过程评估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均超过1100人,达线率位居全市前列。

4、建设了一支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

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4%、82%、76%,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到专科、本科、研究生(含研究生课程班)水平的分别达到32%、29%、5%。全县有154名中青年教师被评为省、市、县骨干教师,12位教师被评为县委、县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出称号,124名青年教师荣获省、市、县“教坛新星”称号。

5、初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撤消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乡镇中心校、县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转基本正常。

6、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努力做到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即全县教育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拔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平均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基本做到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当然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县农村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的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仍还非常落后,党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xx县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农民的大部分小学无法按国家要求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而在水家湖县城里进行调查时我们看那里的一小、二小基础设施齐备、课程完备,电教化、钢琴等设施应有尽有。这里任课教师的生活、住宿条件也要远远好于农村,教师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也高于农村。而在陶楼乡大堂村小学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幅情景,这里总共只有几十个学生和三个教师,刚到那里时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几间破旧不堪的小瓦房,教师只给学生上语文、数学及自然课。且一个教师有时会三门课兼代,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城市相比,都相差甚远。且因为教师的生活条件差,农村中小学也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第xx届xxx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和资料。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的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大田集镇中学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农村初中到县城初中,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此次调查我来到了大田集镇李楼村镇北联小,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5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xx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xx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xx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xx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查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从调查的对象——李楼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李楼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xxx乐育中学

高一学生及实习生、指导老师

观察法、访谈法、部分调查法

xxx

xxx中学是xxx市创办最早的中学之一。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xxx区的一所普通中学在那里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里,我主要进行了生物教学技能的学习,以及班级的管理。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针对生物这门课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了解了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主要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高中生生物课的教与学。

这所学校普遍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但有的采用单纯传统教学,有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在我看来,它各有利弊。单纯传统教学它一节课就靠黑板、粉笔和老师的一张嘴,教师备课劳动量大,老师花在板书的时间过多,而且板书的时候还不利于控制课堂,相反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教师备课明显轻松了许多,且它大量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而且图文并茂使的要讲解的内容形象具体,尤其是对于我们生物这个新兴学期,采用多媒体教学很有必要。但并不是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传统教学也有它的优点,那就是进度较慢,给足了时间给学生消化,而不像多媒体教学进度一般较快,照顾不到所有学生。还有就是本校的实验条件十分有限,这也限制了生物教学。这是教学的方面的问题,接着是课堂上的提问问题。

提问的时候,自己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少很少。就算是回答问题,常常是那几个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别的学生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据我观察,他们有的人悄悄说话,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在做小动作,总之就是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可想而知,这堂课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效果。这就关系到一个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的老问题。怎样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提问是经常性的,问题的设置、问法都要下功夫钻研,老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来积极解决问题,对于答得好的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回答得不尽如人意的,决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要鼓励告诉他下一次答得更好,并期待他在以后的听课中继续发言,继续保持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对于那些常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要故意不理他们,要适当引导鼓励,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

老师可以少叫几次经常发言的学生,让课堂成为大家参与的舞台。对于那些平时已经养成了少思考,消极恶习的学生,老师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能回答的不尽理想,但至少比一个或几个唱主角要好,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学生多多少少开动思维,减少逃避心理,不再抱着由其他人回答问题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努力鼓励他们回答,积极引导,就算答错了也要求说几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他们的思维总会慢慢向正确思路靠近,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不断启发他们的思路,不能只站在那里听他们说,当他们投来求助眼光时要及时寄予帮助,同时当其因为回答出的问题错误太明显而招来其他学生笑话时,要极力压制这些不协调的声音。

整个班级的学业进步才是真的进步,这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这与每天每刻的提问质量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度的,许多学生会对连续教学产生不自觉的疲劳,怎样不断吸引学生探求知识,主动学习就成了老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些有经验的老师试着适当加入一些与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笑话或者故事来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来调动学生兴趣,或者缓和烦躁情绪。很多老师上课,都会创设教学类似的教学情景,带领学生走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些一本正经,照本宣科的老师相比较起来就显得思想顽固僵化了。怎样保证这一切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涉猎各项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理论水平,为自己教学提供不尽的感性材料与指导方针。你要给学生一桶水,你自己要先有一眼泉,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首先老师得让自己的水平到达一定高度。这也体现出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

因为我实习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基础差,但他们资质并不差,只是比较懒,心不在学习上。学风对于无论对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班级都相当重要,我想之所以出现差班跟好班这也是关键。生物是属于非主科,相比主科一直以来学生们对它都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生物不重要,相比主科,它是可有可无的科目,高考所占分数也不多。所以生物课堂上,据我观察交流和分析发现,出现了两局分化的现象,那就是学生要么很认真学,要么不学。从考出来的成绩也可以看出,分数分层很严重。很多重点知识老师在课上讲了一遍又一遍不断的重复,一考试学生还是没几个会的。像这个纯粹概念的问题都那么糟糕,这就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了。

他们的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复习方面不论年级都是偶尔预习和考前复习的占具一多半;

3、遵守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是:你上课是否会做小动作或讲小话而不听课?

4、每天课余花多少时间学习?通过交流发现会这样做的同学真是少之有少啊!其他学习习惯如:是否制定学习计划?是否作课堂笔记?是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做错的作业是否会改?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皆不理想。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生物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生物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回忆,适当练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物的具体情况就学习方法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兴趣小组,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端正求知态度。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学习活动,大家共同进步。

2、提高课堂气氛

3、改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

2)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4、生物老师平时也要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肯定学生的组织成果,更好地和学生融合。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师生之间更和谐。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或许一些看法不够全面,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20xx年10月14日——20xx年12月6日。

高一学生及实习生、指导老师。

观察法、访谈法、部分调查法。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主要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高中生生物课的教与学。

这所学校普遍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但有的采用单纯传统教学,有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在我看来,它各有利弊。单纯传统教学它一节课就靠黑板、粉笔和老师的一张嘴,教师备课劳动量大,老师花在板书的时间过多,而且板书的时候还不利于控制课堂,相反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教师备课明显轻松了许多,且它大量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而且图文并茂使的要讲解的内容形象具体,尤其是对于我们生物这个新兴学期,采用多媒体教学很有必要。但并不是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传统教学也有它的优点,那就是进度较慢,给足了时间给学生消化,而不像多媒体教学进度一般较快,照顾不到所有学生。还有就是本校的实验条件十分有限,这也限制了生物教学。这是教学的方面的问题,接着是课堂上的提问问题。

提问的时候,自己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少很少。就算是回答问题,常常是那几个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别的学生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据我观察,他们有的人悄悄说话,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在做小动作,总之就是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可想而知,这堂课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效果。这就关系到一个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的老问题。怎样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提问是经常性的,问题的设置、问法都要下功夫钻研,老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来积极解决问题,对于答得好的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回答得不尽如人意的,决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要鼓励告诉他下一次答得更好,并期待他在以后的听课中继续发言,继续保持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对于那些常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要故意不理他们,要适当引导鼓励,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

课堂是整个班级的课堂,提高整体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我觉得老师在提问方式上有待提高。比如采取抽点学号的模式,抽到谁就让谁来答,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许多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回答,而是由于站起来回答的时候有限,内心羞怯,不敢回答而已,而且老师平时不太注意这些学生,让他们产生了懒惰心理,就这样不回答不思考,不仅消减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习兴趣,还有可能致使他们成为课堂上不安分的因子。因此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以使他们受到关注,加注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使课堂上纪律松弛的现象减少;老师可以少叫几次经常发言的学生,让课堂成为大家参与的舞台。对于那些平时已经养成了少思考,消极恶习的学生,老师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能回答的不尽理想,但至少比一个或几个唱主角要好,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学生多多少少开动思维,减少逃避心理,不再抱着由其他人回答问题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努力鼓励他们回答,积极引导,就算答错了也要求说几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他们的思维总会慢慢向正确思路靠近,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不断启发他们的思路,不能只站在那里听他们说,当他们投来求助眼光时要及时寄予帮助,同时当其因为回答出的问题错误太明显而招来其他学生笑话时,要极力压制这些不协调的声音。

整个班级的学业进步才是真的进步,这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这与每天每刻的提问质量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度的,许多学生会对连续教学产生不自觉的疲劳,怎样不断吸引学生探求知识,主动学习就成了老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些有经验的老师试着适当加入一些与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笑话或者故事来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来调动学生兴趣,或者缓和烦躁情绪。很多老师上课,都会创设教学类似的教学情景,带领学生走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些一本正经,照本宣科的老师相比较起来就显得思想顽固僵化了。怎样保证这一切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涉猎各项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理论水平,为自己教学提供不尽的感性材料与指导方针。你要给学生一桶水,你自己要先有一眼泉,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首先老师得让自己的水平到达一定高度。这也体现出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

因为我实习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基础差,但他们资质并不差,只是比较懒,心不在学习上。学风对于无论对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班级都相当重要,我想之所以出现差班跟好班这也是关键。生物是属于非主科,相比主科一直以来学生们对它都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生物不重要,相比主科,它是可有可无的科目,高考所占分数也不多。所以生物课堂上,据我观察交流和分析发现,出现了两局分化的现象,那就是学生要么很认真学,要么不学。从考出来的成绩也可以看出,分数分层很严重。很多重点知识老师在课上讲了一遍又一遍不断的重复,一考试学生还是没几个会的。像这个纯粹概念的问题都那么糟糕,这就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复习方面不论年级都是偶尔预习和考前复习的占具一多半;

3、遵守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是:你上课是否会做小动作或讲小话而不听课?

4、每天课余花多少时间学习?通过交流发现会这样做的同学真是少之有少啊!其他学习习惯如:是否制定学习计划?是否作课堂笔记?是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做错的作业是否会改?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皆不理想。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生物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生物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回忆,适当练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物的具体情况就学习方法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兴趣小组,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端正求知态度。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学习活动,大家共同进步。

2、提高课堂气氛。

3、改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

2)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4、生物老师平时也要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肯定学生的组织成果,更好地和学生融合。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师生之间更和谐。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农业人口是我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和农民子女们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体力谋生和发展,他们也想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农民绝对不是愚昧无知的,他们的子女更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供孩子上学比下海经商还要危险,它不是家长们所能掌控的,孩子在苦读十几年书后又回到家乡的土地上来“改造地球”的现象已数不胜数,也许使得许多家长都对子女上学失去了信心,不舍得下这个本钱,不敢做这笔生意。但换个角度讲,孩子们毕竟学到了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即使它是摸不着看不到的,但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到的知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的。而这些就涉及到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他们做这笔生意的胆量到底有多大。那么农民家长们是如何认识教育的?他们对教育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在寒假期间面向农村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

报告内容如下:

本次调查以问卷(见附录3)的形式面向农村家长随机展开,从20xx年1月23日至20xx年2月7日为期两周,共发放问卷80份,在安寨村和西马连固村发放比例为10:70,收回68份,有效63份。由于调查对象的限制,问卷的内容较为通俗浅显、简单明了。

在报告附录中包含了样卷(附录3)、相关数表和对应的图表(附录4)等。

如果孩子在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长们会后悔供孩子上学吗?

1.以家长职业分类的统计资料(见附录4表4)显示:在农民当中,有39.13%选择了“一定会后悔”,32.61%选择了“不后悔”,17.39%的家长不知道会不会后悔,10.87%的家长选择了可能会后悔,总的来看农民家长的观点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偏重于一定会后悔。在经商人员当中,选择一定会后悔的要明显高于其他三项,占了37.5%。工人们都持模糊的中性观点,选择可能后悔和说不清的各占了半边天。而教师们全部选择了不会后悔。

2.从以家长文化程度分类的统计资料(见附录4表5)中可以看出小学文化和高中文化的家长分别有72.73%和50.00%选择了后悔,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有37.04%选择了不后悔。这些数据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三项,表面看来文化水平与家长观点好像没有关系,但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发现造成这种结果是有原因的:a.只有小学文化的家长绝大多数是那种只知道挣钱、只顾眼前利益的农民,他们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不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整天只会抱怨“孩子花了钱、上了学又学不到东西”,像这样的家长能不后悔吗?b.初中文化的家长有许多都因自己没能完成学业而感到遗憾,他们知道关心孩子的学习,主动从校方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不便使他们隐约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不会后悔的。c.大多数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因为他们自己“身怀高中文化而依然改造地球”,他们害怕子女们会同他们一样仍是农民,所以有一半人选择了“会后悔”让孩子上学。

供孩子上学家长们最担心什么问题呢?调查资料显示:有42.86%的家长选择了“毕业后的工作问题”,25.39%的家长选择了“费用和毕业后的工作问题”,选择不担心和担心费用的分别为23.81%和7.94%(见附录4表2)。从这两道题目的回答情况的统计中可以明显看出:子女们在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仍然是农村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从农村经济状况分析,农民们最注重的还是钱,农民们最讲实惠,你在花光家里的钱后没找到工作不就等于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挣钱吗?那肯定是不行的,钱是最现实的问题。在受调查的人群中有83.64%的是农民,60.32%的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见附录4表1),而且多数只是刚上初一就辍学了。俗话说得好:“老农民就靠那一亩三分地养命哩!”他们农忙时跟土地亲热,闲着时跟扑克牌套近乎,又怎么会有那么高的觉悟?多少年没有碰过笔,没看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险些忘掉了。那“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已成为残缺的历史。在调查过程中,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受教育情况不屑一顾,甚至于厌烦被问到孩子的学习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不屑、厌烦与冷漠着实令我感到悲哀!当然,有许多家长在得知我做本次调查后主动找到我向我诉说他们的想法,还有的家长向我寻求解决孩子成绩差的办法,这些又使我深受感动,我都尽我所能向他们一一作了解释。

当孩子因学习差而不愿意上学时家长又会怎样做呢?统计资料显示:有60人作了回答,41.67%的家长能够理智地给孩子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激励其努力学习;22.67%的家长只知道根据自己的意愿逼着孩子继续上学直到拿到了毕业证,这样只会使孩子学习成绩更加糟糕,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而占23.33%的家长对孩子出现的这种厌学情况置之不理,任其辍学。8.33%的家长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做(见附录4表3)。而接受调查的7名教师不约而同全部选择了理智地分析原因,这也在意料之中。但在经商人员当中,有50%的家长只会逼着孩子继续上学(见附录4表7)。另外,由附录4表6可以看出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长的做法。

众所周知,在学习知识上学生自身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内因,而老师和家长只是外因。由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可知: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但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内因。孩子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自制力还是比较差的,而且对上学学知识没有太深的认识,他们很容易因学习成绩差而不愿上学,很容易因贪玩而忘记学习,很容易把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当作耳旁风,但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因为他们有义务、有责任去教育子女、教育学生。在对教育或本问卷的建议中有一位农民写到:“学校教学设施落后,老师水平低且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甚至有家长呼吁:请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点儿吧!还有一位经商的说道:“老师不好好教小孩儿,家长也没有办法!”这朴素、朴实的话语让我深深体会到家长们焦急而无奈的心情。家长们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而老师又是那样的不负责任,农忙时经常回到自己家劳动,反而把学生放在学校不管,就连一点儿职业道德也没有了。小学和初中的师资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跟我年龄相仿的几个同学都通过各种关系去中小学教学了,有的是师范毕业,有的只是高中还不毕业。在师范学习美术的来到初中教数学,学习音乐的反而教授外语,真不敢想象这是怎样一种现象。调查期间正值小学翻盖校舍,小学生们就只好打游击战,在别人家里读书、上课。这些都使我们不禁感叹当代农村的基础教育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人员当中有52.38%的家庭出现子女中途退学的情况,42.42%的家庭是由于子女学习成绩不好,36.36%是由于家庭困难不能支付高额费用,有15.15%的家庭能够支付费用只是想让孩子早点儿挣钱而出现退学情况,6.06%是由于其他原因(见附录4表8)。而在家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家庭中有90.91%出现子女辍学情况(见附录4表9),其中60%是由于子女学习成绩不好。这些又表明家长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教育的认识。

对农村子女文化程度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69.29%的农村子女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而拥有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0.71%。由当地初中副校长袁勤瑞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西马连固中学20xx年的毕业生中仅有48人继续深造,而刚入初一时为215人。从附录4表10可以看出在215人中有20.93%只达到初一文化水平,只有22.33%的农村子女继续深造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由此看来,从初一到初中毕业有77.67%的农村子女只拥有初中文化程度。这样算来,每年有数百万低水平、低素质青少年大量流入社会,这必然给社会治安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九年义务教育仍旧没能普及,在如今分数决定命运的年代素质教育只能是形式化的空口号!制定的政策虽然是利国利民的,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当代农村教育现实和经济状况,因此很难贯彻落实。袁勤瑞同志在与我的交谈中重点指出:中小学生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每次收学费都会有大批学生退学,这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1.国家应加大教育投资2.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3.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当地小学校长杨秋海同志写道:农村学生收费、就业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根本问题。一位农民家长深情地写道:我的三个孩子学习成绩都不错,只因投资太大,工作又没有保障,且经济力量达不到,只能顾及眼前,让他们退学,所以我建议教育应照顾农村经济条件差而学习好的学生,使好的人才能得到培养,将来为社会服务。这朴实而充满期望的话语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农村家长和子女们对教育的认识以及农村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设备都很大程度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农村依然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农民把温饱问题解决了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收入无几,却把大部分的金钱都花在了儿女们的受教育上。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当代农村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流失严重。

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费用高,工作没保障使许多学生辍学。

3.农村家长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4.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2.降低教育收费,建立合理收费监督管理机制。

3.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水平考核,全面提升教师水平。

4.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避免影响到子女而造成恶性循环。

5.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适度增加就业岗位。

附录:。

1.本次调查得到我父母和哥、姐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激!对袁勤瑞校长提供数据及其它资料表示感谢!对受调人员的配合表示感谢!对杨琴老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2.参考资料:a.《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韦克难四川人民出版社。

b.《西马连固中学年度学生数统计表》袁勤瑞。

3.问卷: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子女们的受教育状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应学校要求,我们进行本次调查。在此我真心希望您能够如实填写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尊重和保护您的隐秘。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职业是?

a.教师b.工人c.经商d.农民e.行政官员f.其它。

2.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专及师范类e.其它。

3.您有没有孩子在上学或者已经毕业?

a.有b.没有。

4.您的孩子在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会后悔吗?

a.一定会b.可能会c.不会d.说不清。

5.供孩子上学您最担心什么问题?

a.费用b.毕业后的工作问题c.费用和工作d.不担心。

6.您有几个孩子是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7.您有几个孩子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8.您的孩子中,最高文化程度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正在上学f.其它。

9.您的孩子为什么会退学呢?

a.家庭困难不能支付高额费用b.学习成绩不好。

c.早点儿找份儿工作挣钱d.其它原因e.没退学。

10.您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愿意上学,你会怎样做?

a.强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学吧b.逼他(她)继续上学直到毕业。

c.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激励他(她)努力学习d.不知道该怎样做。

11.谢谢您的参与,请问您对本试卷感觉如何?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

*您对于教育或者本问卷的建议(可选填):。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发现的有关基础教育的问题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1.教育总体投入仍不足。

虽然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比,教育投入不足与重庆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公用经费标准和教师待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然,附中的老师的工资相比其他学校还算不错的了。同时,大部分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简陋,教学配套设备老化、不全,辅助用房明显不足,教学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体育场地缺乏,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2.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受教育投入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客观上决定了城乡教育投入上的差距。农村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低,办学条件较差,个别学校由于经费有限,配备的计算机等设备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师资力量弱,学历、职称偏低,教育质量较差。二是不同区域间差距较大。市区学校办学水平明显好于位于县镇的学校。同时,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居住区逐渐向城区集中,但是学校规划建设与城市扩容不同步,而家长又有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导致不同区域生源分布不均。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农村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加剧了城区与农村学校校际师资水平的差异。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现象十分明显,一些城区优质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的优质师资。此外,由于教师工资待遇相对不高,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4.学校德育工作处境比较尴尬。

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在陈旧的教育评估制度下,部分学校教育管理理念被极端化,正当的教育价值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重智轻德,重考试轻能力,重分数轻体质的教育行为比较普遍。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思品教师往往是空头说教,言不由衷。思想品德课上成文化知识课,记概念,背条文。

5.素质教育步履维艰。

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分数往往成为了评价师生工作、学习的唯一标准。个别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成为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凡与中考、高考无关的课程基本取消。初、高中毕业年级,几乎没有星期天和寒暑假,学生每天是披星戴月回家。学生在各科题海里煎熬,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重复记忆和一次又一次的应试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教师身心疲惫,激情泯灭,创新思维被窒息,而患上“职业倦怠综合症”。学生在分数的高压之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身体素质在下降,兴趣、爱好、特长被扼杀,厌学情绪日益严重。

1.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要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施“团队学校”共同发展工程,在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下,学校自主参与,一所城区学校(或优质学校)和若干个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组成教育共同体,形成校际间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共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2.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大力推进重庆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二要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围绕“书香校园、效率课堂、智慧师生、思想校长”主题,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营造享受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一校一景一品”战略,以加强内涵发展为核心,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由文化来引领。

3.要更加重视统筹兼顾,大力推进重庆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二要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鼓励和支持力度。要积极鼓励举办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鼓励以优秀学校为龙头,组建跨类别学校的教育集团。民办学校的新建和扩建纳入我区城乡建设规划,在征地、建设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民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升学就业、表彰奖励、社会活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同类型公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同等的待遇和权益。

4.要更加重视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推进重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二要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师合理交流机制。加大人事改革力度,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决教师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和占编不在岗问题。加大力度培养名校长、名教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学校招引英语、信息、体艺类紧缺教师。逐步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农村任教或管理服务制度。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或支教工作经历。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尽量做到工作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建立区域内城乡校长和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

三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是推动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快研发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努力构建以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优化活动,通过教学视导、教研活动等多个层面,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继续深化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逐步加大重点中学招生实行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

相关范文推荐
  • 11-01 最热文明服务的心得体会和感悟(通用2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领悟的总结。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你了解别人的思考和感悟,帮助你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写作。第一段:引言和概述(200
  • 11-01 专业建筑工地心得和感悟(案例15篇)
    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范文,展示了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建筑作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
  • 11-01 2023年感悟人生的三分钟演讲稿(汇总13篇)
    三分钟,对于一场演讲来说,是掌握观众注意力的重要窗口。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在三分钟内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一
  • 11-01 最热中学生国旗下讲话稿快考试了(通用19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一个隆重而庄严的场合,需要准备充分并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请大家读以下这些国旗下讲话范文,透过文字感受爱国情怀的力量。“感恩的心,感激有你,伴我一
  • 11-01 最优学习建筑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心得体会并不是简单的罗列经历,而是要有深度和思考,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的余地。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
  • 11-01 精选村民的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示例,希望能为大家撰写培训心得体会提供帮助。
  • 11-01 最新酒水实训报告总结(案例21篇)
    成功的报告范文通常具有清晰的结构、准确的描述和丰富的论证材料。不同领域的报告范文是有所差异的,但是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模板和结构,希望下面的范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01 最优在家做家务的心得(模板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提升自己的能力。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些生活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的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 11-01 最新司法所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范文(22篇)
    总结范文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 11-01 优秀铜梁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21篇)
    心得体会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对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感悟等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能指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