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钱学森教案(大全5篇)

最新钱学森教案(大全5篇)

时间:2023-10-01 06:55:29 作者:飞雪 最新钱学森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钱学森教案篇一

陈树忠:

《钱学森》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课文生动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每时每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钱学森作为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的血管里流动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他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不改变自已的报国志向;面对刚刚解放贫穷落后的祖国,不改变自己报国的.决心;面对美国恶势力的威胁,不动摇,不屈服,仍然坚持自己回国的信念……然而,“爱国”对学生而言,是个你比较抽象的话题。学生的知识背景有限,学生对钱学森生活的时代也了解甚微,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很难深刻理解钱学森对祖国的那份拳拳爱国情怀。因此,在教学中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以读为主线,结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品悟,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陈敬兰: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课堂上,我紧紧抓住钱学森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体会钱学森说话时的心理活动;适度拓展,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国内、外生活、工作条件的对比,理解钱学森回国的执着。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次话时,我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层次朗读、齐读,让每一次的读都不是一个简单层面的重复,而是用巧妙的语言训练感情朗读,效果较好。

曹春香:

从教学效果看,我觉得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扎实的课。整节课,师生都处于围绕重点问题的互动中,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把握了规律、形成了学习策略。我也感受到课前与课中的变化与过渡,与旧的东西发生碰撞,进行反思,师生都有解决问题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少遗憾的地方。由于我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不是很到位,同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了解的也不准确,导致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低估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课堂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高度和难度都不够。另外,在整堂课的节奏上把握得缺乏艺术,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有草草收场的感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这些都值得今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吸取教训,不断取得进步。

钱学森教案篇二

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探究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明确:

1、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五、拓展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六、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钱学森教案篇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19课《钱学森》,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历尽艰辛才回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1、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同时,文中还有多处侧面描写,也能够烘托人物的特点。

2、本文的写作思路较为清晰留学、回国、贡献,但是作者采取的是倒叙的写作顺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有别于一般文章。

同时,这次教学中还有一条主线就是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语言描绘表达人物特点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特点倒叙等,顺着这条主线,文章坎坷回国路的处理就可以换个方法,这也是侧面描写,这也是烘托人物的爱国品质的,如果抓住了这点,那就完整许多。

语文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美的教学,在这次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对于本文的认识和钻研还不够深,对于教法的研究不够透彻,课前预设不够准确在遗憾中我反思,在反思中我又有了收获。反思,真的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

钱学森教案篇四

1研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课文《钱学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钱学森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听听.

2、我们都知道课文描写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和漫长的归国之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那坎坷的'归国之路和他那份感人的爱国之心.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非常的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2`~6自然段,看看钱学森他想什么?说什么?又怎样做?然后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句子画出来好好的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感情.

2、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学习钱学森说的两段话。

3、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学生朗读句子后。师提问: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第一句话的?联系课文请同学说说。

(1)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有怎样的条件吗?(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引导。

4、出示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该回去的。”

(1)学生齐的读这句话。

(2)交流。联系第3、4自然段,了解钱学森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3)抽读这句子,让学生谈谈在读句子中懂得了什么?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5)小结:是啊,家再穷也是自己的家,祖国再穷也是自己的祖国。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面貌。(板书:不嫌祖国贫穷。)

5、同时出示两段话,学生有感情的齐读。

6、学习第5、6、7自然段

(2)抽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见解。

8抽读,学生想象钱学森踏上祖国领土的那一刻,他会说什么话?

10、请同学们用“一刻”这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四]、总结全文:小结:钱学森凭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种种阻力和困难,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回国后他发挥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五]、深化主题:

(1)如果钱学森此刻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话呢?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练习第二题。

板书:19钱学森

回程——思念祖国——渴望——归国贡献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教案篇五

19《钱学森》第二课时(三次备课)

【课时目标】: 本课视频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重点句子,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

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养成思维习惯,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渲染情感(3分钟)

1、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关心祖国的航天发展。今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我们的航天王国。

2、课件播放:新中国的航天发展。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4、是啊,这种骄傲和自豪是和谁联系在一起的?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板书:钱学森)

过渡: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27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小组交流,再班内回报:

1.(学生行为预设:钱学森的第一段话和第二段话)。出示第一段话课件:“我是中国人。我现在.......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明读、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学生行为预设:a.从我是中国人,感受到爱国......b.我体会到出国的目地是为国家做贡献.....c......)(师随机板书:爱国)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读?(学生行为预设:a.激动b.沉重c坚定d......)抓住重点词句带着感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随时指导:身在国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自己是中国人。让我们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师补充:钱学森在美国二十多年,始终保留中国国籍。

(2)钱学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2.学生读,出示:“.....最得意的.....最得力的.....钱学森享受着......工作条件”。

(1)谈一谈你的体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我们如果把钱学森所拥有的一切用两个字概括,是哪两个字?(富贵)他被这些迷惑了吗?(这就是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板书:富贵不能淫)

(3)作者在进行钱学森语言描写的时候,为什么写他在美国的优待?(体现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的爱国情感。)这是作者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运用。)

(4)出示句子填写:钱学森宁愿放弃(   )也不放弃(   )为的是(    )

(5)师小结:这就是钱学森,一位海外游子,宁愿放弃自己的锦绣前程,放弃自己的富贵生活,也不放弃自己的祖国,时刻想念着祖国。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他的心声来。(指名读)

3.出示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我们是应回去的。)

(1)指名读,抓住“日夜盼望着”“很穷”“应当”谈感受。

(2)钱学森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示留学生的话。

创设情景,模拟留学生和钱学森对话。

:留学生说的是事实吗?钱学森应不应该回去?(开展辩论)师相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师鼓励语言应丰富。

是啊,面对一穷二白.一切从零开始的祖国,钱学森退缩了吗?这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3)谁能读出钱学森的心声?师作朗读指导(停顿、重点词、,必要时师范读。

(是啊,多么亲切的呼唤,哪一位海外游子听了不归心似箭呢?)

作者在此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体现了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

(4)齐读

探究:我们知道正是那拳拳的爱国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想一想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课文的什么地方体现的?指名读。

谁还搜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汇报交流。出示:(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钱学森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一共有14年没有回国了。所有的相思只能化作一封封家书,其中有一封这样写到:

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几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

师(动情地叙述)出示课件:钱学森思念亲人,他的父母也何尝不思念着远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呢?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窗外细雨飞,  老妇命垂危。  夫君煎药苦,  盼子子不归。)

4.追问: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请问你从钱学森的家书和他母亲的诗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深情?(那浓浓的骨肉情。) 正是拳拳爱国心和浓浓思乡情,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的回国。

(5)然而,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一帆风顺吗?(美国政府的阻挠)发挥你的想象,美国都采取了哪些手段?(学生行为预设:a.优厚的待遇b.软禁)出示课件“钱学森无论到哪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想一想,美国政府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采取各种手段,钱学森屈服了吗?

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钱学森回国的决心动摇了吗?

这就是“威武不能屈。”(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像,体会到钱学森回国之路的困难,更能体会钱学森那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总结拓展 提升情感(10分钟)

1、钱学森回到祖国,马上开始了科学研究。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吧。(学生补充资料)

师讲述:(钱学森的回国效力让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至少提前了20年!”)他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新中国四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插播课件)读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出示课件(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中国人的骄傲。)

写话练习:钱爷爷,我想对您说......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对课文一个整体回归与认识,感悟钱学森拳拳爱国心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写说能力。)

生: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全体起立。老师向你们发出倡议:齐读:

“我宣誓:我是中国人,我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师: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四:课外实践:(二选一)

1.搜集名人名言编辑成册。

2.课下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介绍。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附板书设计:              19  钱学森

富贵不能淫

爱国        贫贱不能移  对比

威武不能屈

《钱学森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重点句子,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

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养成思维习惯,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渲染情感(3分钟)

师:老师知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发现同学们很关心祖国的航天发展。今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我们的航天王国。

生: 想!

课件播放:(神舟八号成功发射)。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神八发射成功,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

生:看到祖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师:是啊,这种骄傲和自豪是和谁联系在一起的?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板书:钱学森)

过渡: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30分钟)

古人说的好“识其人 ,听其言”也就是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品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有关钱学森语言描写的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体会钱学森的第一段话。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出示第一段话课件:“我是中国人。我现在.......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从“我是中国人”,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感。

生:“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我体会到出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祖国的富强。

生:出国的目的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报效祖国。

生:从“我是中国人”,感受到在美国时时不忘祖国,身在外心向着祖国。

师:带着这种强烈的情感,读出是钱学森的爱国情感。(生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