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秀8篇)

最新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10-14 13:53:19 作者:温柔雨 最新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秀8篇)

军训心得是展示自己军训成果的有力证明,也是对军训活动的一种评价和反思。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一

为深入贯彻党的__大精神,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7月12日,学院团委组织院学生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宿管会及各系各协会学生代表共50名学生赴梧州来进行为期10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陈恩海副书记牵头带领指导,以老师带组的形式在地方开展活动,我们50名学生代表组成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一共分为四个小组,分别由__、__、__老师带队。在赴__前期,__副书记明确指出了本次__“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目的;此次学院大学生赴__社会实践活动是学院积极响应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美丽中国,清洁乡村”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民情,了解民意;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

(一)数据调查、经济状况

7月13日上午,我们50名志愿服务者在老师和村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__村__村,该村是__县唯一一个新农村文明建设示范村,该村共有335户人家,人数共有1065人,现在村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和中老年人,青年人大部分都外出打拼;除此外,村里共有24名党员,分别带领村上24个生产小组进行生产致富。该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养蚕为主,整个村人均养蚕经济年收入达到1.7万元,其收入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90%。为何该村养蚕之多?收入之多?带着各种疑问,我开始深入民情,积极主动上前去询问村民村里的经济发展情况。在经过一番询问及村民的详细介绍后,我基本了解了,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原来,该村养蚕已有了一定历史,再者村里有年轻才干的村官、专门养殖技术人员的带领和指导,促使了村民们在种植桑叶、养殖、管理等各方面技术都过硬,为此,蚕不仅养得多,而且养得精,蚕吐的丝很白,价格也高。

(二)村容风貌,文化生活

__县__村__村的村容楼房林立,该村是文明示范村,村中水泥主干道旁修建有垃圾池、绿化带,道路也比较整洁;该村还备有篮球场、舞台、健身器材等娱乐场所和运动设施,从而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14日上午,我们志愿者服务队奔赴__县__村进行清洁乡村活动,在书记的带领下,老师、学生及村民纷纷拿起道具清洁村主干道的垃圾,道路两旁的垃圾主要是以不可溶解的塑料垃圾为主,塑料垃圾也是我们清洁的主要目标。在清洁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同学很认真地清理杂草里的垃圾,体现了积极,勤奋,团结协作,向上的广职院大学生风采,相机记录了我们尽心尽力清洁乡村的精彩画面。在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后,我们终于清理完了可恨的垃圾,整个村瞬间华丽转身,变得干净了很多,看了就觉得心里舒服多了。看到村民们微笑地对我们说:感激了!老师同学们!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也许这就是我做出贡献后的愉悦吧!虽然垃圾清理了,道路干净了,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秉承着以思想改造为主,积极主动地去跟村里的叔叔伯伯阿姨们道说乱扔垃圾有何不好,垃圾对人体的危害多大,从而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乱扔垃圾的思想,带动他们以乱扔垃圾为耻,以热爱清洁为荣。

(三)受教育状况,生活状况

14日下午至15日,我们志愿者服务队继续在__村服务人民,深入民情。我们同村民同吃同干活,深刻体现了我们志愿者服务团队”三下乡“的精神,响应了党的号召。在__村,整个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种桑叶养蚕,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蚕农们得摘蚕茧的时期。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四小组又细分为以四人为一小小组,分别分派到各家各户帮忙摘蚕茧。在劳作的过程中我们与蚕农们聊得很开,我积极询问他们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家庭人数、经济收入状况、开支情况以及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等等。在聊到受教育程度时,我发现,大多数村民都是受过小学教育或是初等教育,而如今他们的子女有的在读高中,有的在读大学,受教育程度明显的一代比一代高;由于现在村里的道路好,交通方便,为此,如今大多数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镇上或是县里去上学,很少有人再到村小学上学了。从这里,我明白了;村民们送孩子到镇上去上学,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只有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用文化知识来改变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已经根植于他们心中。

据调查统计,__村民们的粮食、蔬菜基本上都是自己自足的,只需买一些油盐、肉类食品及一些生活用品,生活相对宽裕,基本实现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有的家庭还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使得网络信息时代村里化,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了解最新科技文化信息,把了解到的科技文化应用于农业的实践生产,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__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摩托车,有的还有自己的轿车面包车,真可谓是有车有房一族。

(四)当地旅游业发展

16日上午,我们第一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__老师的带领下,来到__村新村继续进行清洁乡村活动。冒着大太阳,我们坚持不懈地清扫路旁的垃圾,除此之外,我们还深入农户家,主动帮他们清扫庭院的垃圾。给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们来到一户土房的农户家,一位大概50多岁的伯伯正在忙着,他家庭院里的垃圾挺多的,我们一面帮他打扫垃圾一边问他为什么垃圾那么多都不扫,他说,家里两个儿子不争气,盖不了楼房,自己平时也要很忙活,所以没时间去打理那么多。发福老师接着说:平时忙都不是理由,你只要每天花那么几分钟来打扫就行了,扫干净了看着舒服,住着也舒服,而且这个垃圾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在我们的一阵解说之后,伯伯明白了很多,在扫完他家的垃圾后,他就一直拿着扫把随着我们沿路历经两个小时的垃圾清扫,这让我瞬间感觉到了:行动上的带动固然重要,但思想上的灌输更为重要,它不仅能带动一个人的行动,而且能带动一个人的心。

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去观光__游泳胜地——玉梦冲。来到这里,我就瞬间体验了到一阵阵高山绿水的清爽,这里,一共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域都是游泳的好地方;这里的水是从山间里流出来的清爽清爽的,水清澈见底,一块块椭圆的鹅卵石呈现在眼前,络绎不绝的人在水里嬉戏打闹着,这让我不禁感叹这着实是个避暑游泳的好地方。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下游,我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就是来游泳的人环保意识比较差,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水里的垃圾比较多,有的是塑料袋;有的是西瓜皮等等,而且我也没看到设有禁扔垃圾的警示牌。这些现象也明显的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游客们的环保意识差;当地旅游局环保不够加强,宣传力度不强,确实需要进一步去改善,这才能让玉梦冲更具魅力、更舒服。

(五)廉政教育基地——__太平天国封王遗址、西炮台公园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师生集体参观了自治区级廉政教育基地——__县太平天国开国封王建制遗址,以及西炮台公园。通过参观雕像、碑廊、巨炮等历史文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太平天国兴败的原因,这让我们领会到了败由奢起的重要涵义,增强了我们自我约束的意识,坚定了我们清廉正义的做人原则。

返程

短短的十天,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始终都怀着学习进步、服务人民、提升自身的思想来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从感受到__村__村乡亲们的热情再到和__村乡亲们的接触磨合以及__村村父老乡亲们的欢迎,使我体会到了乡亲们的淳朴,这让我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吹遍大江南北,人民不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情向上的心更是高涨。这次“三下乡”虽然我偶尔感觉到有点累,但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在众人纷纭之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了__乡村的蓬勃气息,贡献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看到在祖国的沃土上,乡亲们收获的喜悦,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更是感到骄傲。实践出真知,祖国的未来需要更多的“三下乡”同志来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这样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告别了为期10天的__社会实践,不管未来的路多么难行,__的下乡实践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二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三

青年干部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把广阔无垠的乡村作为散发光热的“大舞台”,也要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作为“大课堂”,在奋力拼搏中增强奋斗之志、磨砺能力本领,在新的征程中当好“时代先锋”,在“新赛道”上跑出新风采、开创新业绩,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淬炼成金,以不懈奋斗、开拓进取攀登高峰,用好乡村振兴“三种密码”。

乡村沃土“扎得深”,下好赋能“平日功”。办好农村的事情、提升事业的成效,首要的就是要“深扎根”,“根”扎得够深,精神动力才能更足,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才能更实。青年干部要在平时多练习“基本功”,在思考积累中练好创新功底、在实践锻炼中练好解题功底、在勤学书卷中练好理论功底,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练就扎实的本领和过硬的`身手,方能在乡村振兴“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担得起,在事业发展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得出来”,更能够“干得出彩”,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当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建设者”。青年干部要以高度的干事热情投身乡土,一次次实践是技能的“加油站”,是干事的“训练营”,青年干部要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当好能干事、干成事的能者。

为民实践“融得进”,凝聚闯干“攻坚力”。要想事业旺起来,为群众办成一件件实事、好事,就要融入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我们在做,群众在看;我们争着做,群众积极做。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青年干部要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困难重重,越是要冲破阻碍、突围困难;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勇于拼搏、持久攻坚,直至抵达目标。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考验,我们要做“闯将”,打响冲锋的鼓点、打好奋进的鼓声,拿出铁打的意志、坚定必胜的决心,把久久为功的耐力拿出来,跑完一程再跑一程,把勇毅与魄力跑出来,把决心和意志跑出来,带动群众一起“跑”,凝聚干事创业的最强力量。

勇走前列“干得好”,激发赶考“精气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一颗恒心、一股恒劲,在奋斗中砥砺志向、激发豪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紧盯“靶向”,以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激情融入事业,在“淬火熔铸”中锻造力量,在“摸爬滚打”中砥砺斗志,在基层这片大天地尽情发出光热、发挥所长,始终把使命记牢在心,不松劲、不懈怠、不止步,朝着奋斗的目标一往无前、昂扬奋进,把敏捷活跃的思维力、善作善成的行动力用在乡村振兴发展上,积力之所举去奋斗,以走在前列的自觉、以勇立潮头的风范、以使命必达的信念创造出更大的事业业绩。

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紧紧追随党的脚步,不仅要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抓好落实,更要以“雷厉风行”的猛劲补齐短板,还要以“矢志不渝”的恒劲共谋发展、展望未来,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新本领,以持续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十足的“干劲”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定好位,以实际行动谱写新篇章。

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找问题抓落实,不断奋勇当先。

基层群众的困难和复杂的工作环境都需要驻村帮扶干部不断增强观察力、辨别力、判断力,强化预见性,第一时间深入基层一线,以良好的服务把“为民”放在第一位,用务实的精神找到问题的“病根子”,开好“药方子”,把为民服务办出“药到病除”来,并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声声入耳,从群众的发声中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急难愁盼”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列出“办事清单”,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一件一件地及时去解决,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乡村振兴大道上的难题和挑战冲锋,为民生事业发展不断奋勇当先。

以“雷厉风行”的猛劲补短板争一流,提高服务质量。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帮扶工作事无巨细,作为基层一线的帮扶干部在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立足帮扶村实际情况,以“群众无小事”为目标,以迎难而上的气魄激发奋进担当作为,进一步把群众的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时,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把细节落实在每一个步骤上、每一个流程上,要不断提高办事的方式方法,以高质量、高效率推动落实好帮扶村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以“矢志不渝”的恒劲下真功出实招,共谋乡村发展。

基层一线的'驻村帮扶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将个人奋斗和脱贫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相融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帮扶村的发展相结合,这种无我的“奉献因子”镌刻在广大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人的心上,彰显在他们驻村工作的日日夜夜中。新形势下,作为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要怀“为民解忧”的赤子之心,在走村入户中练好行走调研的“脚力”,自觉自愿用青春奋斗感知乡村振兴的大步伐,在扶贫扶智工作中不断书写为民奉献的时代感人故事,在帮扶村变化的浪花中以“小我”的奉献彰显“大我”的情怀,在为民服务工作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坚守执着的奉献精神来沐浴农村大课堂的“风雨”,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书写青春华章。

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五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精神的依托,是灵魂的归宿。乡情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怀恋,是慈母手中那根缝缝补补的丝线,是“造福乡梓”的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在浓烈乡情萦绕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乡情呼唤青年创业,绽放青春光彩。进入新时代,乡情对于乡村振兴越发凸显出更加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亿万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求职,为获得发展机遇而背井离乡实属无奈。今天,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他们以先进的知识技术、敢尝试敢创新的勇气而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不论是返乡发展农村电商,还是发展“新农业”,广大青年在农村必有可为且大有可为。对他们来说,乡情不仅仅是情怀,更是责任。正如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参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基层服务,他们毅然选择投身基层建设,在奋斗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彰显了青春光彩。

乡情推动生产力革新,促进产业发展。乡情是一份牵挂,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乡情具有不可比拟的“情感引力”,在这份渴望下,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异乡人”在城市站稳脚跟后,最终决定回归故里,因为故乡有新时代的大好机遇:城乡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城市到农村的流动格局开始形成;这里不愿背井离乡、心系家庭的剩余劳动力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全新的产业技术组合在农村的生产力革新将发生质的飞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乡土优势是农村不可多得的地理资源,悠久的古树民宅和农业传统是乡村历久弥新的文化资源……面对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市场需求,这里是“天然的供给侧”。正是这种力量,坚定了人们常驻故里的决心,利用这些发展红利,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乡情的感召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家乡,投入并存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汇集成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绽放青春光彩,促进产业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磅礴之力!

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结束

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七

在这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在素质拓展活动中,每个小组的组员为完成一个项目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我们互帮互助,为了一点小成就而鼓舞欢喜,也为了一个人的失误而集体主动接受惩罚。我们互相信任,我们放心的把自己交到同伴手中,相信他们就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哪怕挥汗如雨,哪怕疲惫不堪,但我们激情却一丝一毫也未消退。同时,为了勇争第一,不落于其他小组,我们每个人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我们争分夺秒,我们每个小伙伴都有着深深地集体意识,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如何,但在那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小组的荣誉坚持着、努力着。

在整个三下乡活动中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三下乡“与行尔雅”理论普及宣讲团的成员,我们团队的志愿服务没有固定服务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行程注定是会有很多的艰难困苦。哪怕骄阳似火,我们依旧秉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不辞辛苦顶着炎炎烈日奔波于大街小巷,或者是问卷调查或者专项访问,又或者是开展特色活动。我们不畏艰难险阻,真正的走近社会,贴近人民群众,只为更好的倾听他们的心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为了能制定出一个更好的行动方案,我们常常也会各抒己见,一个问题无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都会通过不断地沟通、不断的协调,最终形成一份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在这十几天内无论是刮风下雨又或者是挥汗如雨,我们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松懈,我们从不曾停下前进的步伐。

大学生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八

因地制宜“带”发展,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乡村产业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起色。驻村干部要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不论是成立合作社,进行蔬菜、菌菇种植和畜牧养殖,还是依照园区进行厂房建设出租,驻村干部都要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即不与前期脱钩,又能与后期衔接;既能保障经济来源,又能切实做好长期性、持续性发展。

多措并举“帮”提升,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焕发文明向上的新气象,还能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凝聚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驻村干部要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从精神状态上改变风气风貌,破除居民传统陋俗,不论是成立“艺术团”“广场舞队”,还是进行“五好家庭”“孝老敬老户”评比,都要让群众参与其中、“身临其境”,从根本上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还要建立“阅览室”“文化广场”“党群活动中心”等,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切实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振兴乡村的“硬支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