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读洪水的读后感 鲧治洪水读后感(汇总5篇)

读洪水的读后感 鲧治洪水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7 06:59:42 作者:QJ墨客 读洪水的读后感 鲧治洪水读后感(汇总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洪水的读后感篇一

严耕望先生在学界一直以治学一丝不苟,规模宏大且考证精密著称,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治史三书》就是严先生传授治史经验的三本小书的合集,分别是《治史经验谈》、《治史问答》、《钱宾四先生和我》,前两个部分主要是谈及一些治史的经验,最后一部分是回忆作者跟随钱穆宾四先生学习的日子。

全书的第一部分为《治史经验谈》,这部分主要是谈一些研究的方法、原则,使用史料的注意事项及论文写作的一些内容。作者以其自身的体验告诉我们治史的原则在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具体问题为先着,从基本处下功夫;固守一定原则,不依傍,不斥拒,能容众说(包括各种理论与个别意见),随宜适应,只求实际合理,不拘成规。而方法就是:坚定意志,集中心力,以拙为巧,以慢为快,聚小为大,以深锲精细为基础,而致意于组织系统化。目标在:真实,充实,平实,密实,无空言,少皇论,但期人人可以信赖,有一砖一瓦之用;若云文采,非所敢望,光辉则心向往之而已。这些都是作者一生治学之经验,意在告诉我们做学问一定要踏实,细心,不可急功近利;史学意在求实,不可妄自臆断。首先作者谈到了“专精”与“博通”的问题,作者认为二者应该同时具备,史学本身的博通于史学专精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断代研究作者认为不能把时间限制得太仓促,研究一个朝代,至少要对三个朝代有着很深刻的了解。作者还通过大量的例证告诉我们如果断代研究只局限了一个朝代那这很有可能会出现致命的错误。历史学是一个联系的整体,所以作者强调要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要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历朝历代所修正史即为基本材料。作者认为对于正史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通读的,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个时代的历史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而且不易遗漏一些重要的史料。作者治学一向以严谨著称,而作者最值的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他肯踏踏实实的将正史通读,而从正史中寻找问题。作者强调要看人人所能看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新的史料极其难得,我们不能总是寄希望于新的史料,而是要善于在旧的史料中寻找出新的问题。我们要注意普通史事,即历史上一般现象,不要专注意特殊现象,普通现象才是社会的群像,历史的主流,应为史学家所把握。作者还强调原始史料的重要性,在利用史料时要尽量引用原始史料,而不是经过人为改写或转写过的史料。

通过对严先生治史经验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先生一生治学都是用一些在常人看来是很笨拙的办法,却做出了很多自认为聪明的人永远也无法超越的成绩。先生肯坐冷板凳,肯一字一句的去通读正史,这都是很多人不屑去做的事情,可最后事实证明只有这样踏踏实实的方法才是史学研究的正道。

在接下来的《治史问答中》,先生就前一部分的观点又做了深入的解答,而且谈到了一下自己的兴趣点,而且作者还认为宋史可以是青年大展拳脚的园地。这部分仍是关于治学的一些方法、建议,但核心思想和第一部分是一样的,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三部分是《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主要讲的是作者跟随钱穆先生学习的经历和一些感悟。严耕望先生一生一直跟随着钱穆先生,所以很受先生器重,在作者的笔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身为人师的钱穆宾四先生。在这里我们同样看到了民国时期史学界的繁荣景象,看到了那时思想的自由。那是的北大同一门课可以有很多教授开设,然后每位教授都会讲述自己的观点,一种百家争鸣的氛围中,钱先生的《国史大纲》就是在北大讲义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可谓中国通史著作中的精品。据作者回忆在钱先生的第一节课时,就说历史学有两只脚,一只脚是历史地理,一只脚就是制度。中国历史内容丰富,讲的人常可各凭才智,自由发挥。只有制度与地理两门学问都很专门,而且具体,不能随便讲。但这两门学问却是历史学的骨干,要通史学,首先要懂这两门学问,然后自己的史学才有巩固的基础。正如先生所说制度和地理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敲门砖,只有充分把握这两个领域才有能力去做其他方面的研究。

总之,本部书对于历史学习者是一笔财富,作者以其一生的治学经验为我们讲述历史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求实,永远都是历史研究者应该追求的;严谨,永远都是历史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品质;踏实,这是历史研究的根基。

《鲧治洪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读洪水的读后感篇二

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可能你曾经很向往某种东西,但是当这种东西如果真的降临到你身边时,当你和他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或许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另一番风景。人事如此,学习亦如此。当我拿到《治史三书》的时候,我曾想过如何去想尽办法逃避它,它带给我的不是曾经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而是烦躁的理论,沉甸甸的说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是极不情愿的看的。但是,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确是被这本书吸引到了。它的厚重,它的专业,或许这才是历史的魅力,真正值得我们热爱的历史的魅力。

严耕望老先生是我崇拜的几位大师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大师们的世界我应该不懂,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幼稚看法。老先生把历史研究、论文写作等好多方面的道理用质朴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给我将来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指明了一个方向。

关于历史研究,我个人总结先生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两点:

一是“全面”。这一点可以从先生的“原则的基本方法”体现出来。先生一针见血,指出了在历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先生也指出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的“专精”与“博通”的理论可谓精辟,这两者可谓互为前提,个人以为博通是专精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大师专精的肯定不是一个方面。他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看人人所能看到的书,说人人从未说过的话”。是啊,我们都应当博览群书,历史就是以博览群书为基础。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拒绝人云亦云,拒绝迷信权威。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我惊讶于大师们的思想是如此的相通。其他方面的指导依旧字字珠玑,耐人寻味,鄙人只是寻章摘句,自家之言。

二是“谨慎”。这一点在他的“几条具体规律”和关于论文的种种理论得以充分体现。“谨慎”的原则在史料选择方面可谓尤为重要。历史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改变,在于它的阴差阳错。无论做什么方向的历史研究,我们都应当谨慎引用史料。用一颗谦卑的心去面对历史,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历史的奥妙。这是尊重史料的编纂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尊重每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论文是不可能逃避的一个问题。尊重、虔诚、谨慎,这是一份社会良心,是一份对历史的良心。

我想,不管我们读什么书,专业书也好,畅销书也罢,最重要的是要吸收他的正能量,融会贯通,从而应用到生活与学习之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治史三书》值得拜读。

读洪水的读后感篇三

很久以前,洪水经常冲毁良田和房屋,鲧见了以后,觉得这些百姓很可怜,于是奋不顾身的潜入了皇宫,偷了大帝的息壤(是大帝珍贵的宝贝,撒一点不但不会流失,而且还会不断的生长),还没有经过大帝的'允许,就私自使用,还没有用,就被大帝给发现了。

大帝很是恼怒,大帝就命令祝融在羽郑杀了鲧。鲧被杀了后,躺在地上。足足过了三年以后,有些百姓来看他,可是,神奇的是,他没有腐烂,而且当时它的腹部有一点声音,接着,腹部出来了禹。禹长大后,继承了鲧的后一代。就在禹长大后的一天,大帝命令禹去治理九州的洪水。

禹带了息壤,来到了九州,一见满城都是水,很是恼怒,觉得上天不应该这样对待这里的百姓。随后便开始治水,首先撒了些息壤在岸边,随即看始挖坑,把水引进江河湖海里面,直到第二天,才完工。

洪水终于流走了,百姓出家门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游出去,方便了许多,这些的功劳都在于大禹。另外,为了防止洪水再来,禹还在水边撒了息壤,挡住大水。

禹总算治住了洪水,禹回到皇宫,向大帝会跑了一切的情况,大帝听后很满意,对禹说:“你真是一个有才能又聪明的人!”禹听后很高兴,于是把自己的表现继续维持下去,最后,禹成为了一名大将军。

大禹治水是一个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已经流传了好久了。我觉得大禹治水,救人救灾,显示出了中华人民的共同心,而且大禹治水的这种精神也很值得让我们去共同学习。

读洪水的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读了“犀牛治脚”这则故事,让我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故事讲的是:有一头犀牛在草地上玩,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有毒的`刺上,扎伤了脚,就却找啄木鸟医生。啄木鸟检查了一遍,对它说:“必须把扎伤的那块肉用刀割去,不然的话,这种毒素就去不掉。”犀牛怕疼,就走开了。过了几天,犀牛的那只脚全都肿了,接着腿也肿了,连走路都很困难。它只好又去找啄木鸟医生,要求把那块肉割去。啄木鸟给它检查了一遍,说:“现在已经晚了,光割去那块肉根本不行,必须把你这条腿割掉,不然的话你就会死的。”犀牛为了活命,只好同意割去那条腿。

这个故事让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难免犯一些错误和毛病,但必须及时改正才能健康成长,不然的话就会铸成大错,到那时后果会非常严重,后悔也来不及了。

读洪水的读后感篇五

距离最后一次翻开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已经一月有余。记得当时看到附录中余英时先生《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一文时,见到“敬悼”二字,甚至有些难过。整个读书过程中,见字如面,仿佛时时看到一位态度严谨认真、语言不失风趣的老先生。虽然先生早已离去,但书中那些鲜活有温度的文字,让我们感觉先生似乎一直就在那里。就像有次走在复旦的文科图书馆,不经意看到钱穆先生即严先生恩师的全集,皇皇巨著几十本摆放在那里,一下子就联想到严先生。

《治史三书》正有着这样的魅力,一方面让读者充分汲取各种学术方面的知识营养,另一方面又让你真切感受到老先生的为人,感受到那一代学者的风貌。在学术指导方面,它堪称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教科书。严先生总结自身几十年从师治学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从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到治史答问以及附录中的两篇序言,无不娓娓道来。语言朴实诚挚又逻辑清晰,给读者指出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诸多启示,即使是不谙学术之道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益。书中不少建议看似熟悉却给读者醍醐灌顶之感,例如严先生开篇讲到原则性的基本方法,其中一条“用人人见过的材料,说人人未说过的话”真可谓振聋发聩。学者常常以为讲别人未说过的就是标新立异,先生则特别注明这一点――“是把前人未明白述说记载的重要历史事实,用平实的方法表明出来,意在钩沉。”这不禁让我想起刘学锴为余恕诚先生《唐诗风貌》作序时所写的一段话:“书中特别注意在诗歌风貌与社会生活之间,寻找中介,联系……探讨某种诗歌风貌形成的基因,而且这种探讨,常能发人之所未发。”可算是对这一原则作出的注解吧。再看“几条具体规律”中“尽量少说否定话”一条,先生给出好几则精彩例句,例三中伯氏在下否定话之前,在“未”字前着“似”字,正如作者所说,这是非常谨慎的做法,也大大减轻了错误的责任。

而例四中岑仲勉先生“未见”驿传之记载的'“未见”又比“没有”驿传之记载要好得多,这就说明,即使没有轻易下否定话了,也要斟酌否定对象的程度或者说范围。这一条看似老套,但实见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在现代学者的著作中也很常见,譬如巩本栋《辛弃疾评传》中“虽然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还不能完全与杜甫在诗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论,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集大成的高度来认识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却不是没有充分理由的。”关于书中对于学术研究的建议与指导我仅以这两条为例,至于其他内容实在是每一条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体会。

另一方面,我想就这本书中“论题选择”这一篇目来谈老先生的学术态度问题。《历史研究》的副主编李洪岩曾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这本书“可让读者感受到‘充实而有光辉’的魅力,金针度人、沾丐后学自然不在浅显。这些措施和办法也极为切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勤奋读书而已。”严先生言语之中,足见当年治学态度,尤其是“勤奋”二字。第一条讲到“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实则就是告诫学者不能畏难下苦功夫,先生以自己为例,“为把稳起见,多做具体问题,少讲抽象问题”,同时也指出青年学者存在的问题――“他们更喜欢抽象问题,因为面对抽象问题,容易发议论,提意见,讲起来比较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而这一点,严先生谆谆教导,具体问题似难实易,而抽象问题似易实难,告诫我们踏踏实实,不能惧怕具体问题繁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讲“问题的实用性”时,他反复强调学者要花时间用笨办法,论述真切感人。一则他指出,讲学问诚然不应该有功利主义,也不必理会对人是否有用,但若是希望辛勤的著作能获得学术界较大的反应,就不能不考虑选择论题的重要性,这真是一个学者的肺腑之言;二则“我常常告诉青年朋友说,只要能如我一般肯花时间,肯用心思,肯用笨方法,不取巧,不贪快,任何人中人之资的研究生五六年或六七年之内都可以写得出来。”这段话质朴凝练不造作,可以想见先生踏实肯干勤勉刻苦的态度,读至此,不得不钦佩老先生的精神。

这本书汇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书不厚但蕴含丰富,值得读者静下心花时间认真去读,犹如孔子弹奏《文王操》,读多了也会感受到老先生们的治学与为人之风。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专业银行培训背景大全
    梦想是我们跨越山川、攀登高峰的力量源泉。走出舒适区,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通过阅读下面的梦想范文,你可能会找到一些激励自己的灵感和思路。
  • 10-07 鱼王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7 书籍读后感片段摘抄(汇总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
  • 10-07 古诗出塞读后感(模板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 10-07 最新认真读书的读后感(实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
  • 10-07 最新边成的读后感(优秀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10-07 2023年田园赋读后感(优秀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
  • 10-07 2023年牧羊少年奇幻记读后感(模板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
  • 10-07 最新桂花的读后感(精选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
  • 10-07 最新小金鱼读后感(汇总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