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课件(模板8篇)

最新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课件(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03:29:04 作者:紫衣梦 最新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课件(模板8篇)

环保标语通过短短几个字的表达,传达出保护大自然、绿色生活的重要信息。如何用简短、明了的词语传达出环保的信息?共建绿色家园,从我开始。

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二、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一)仔细观察,分一分

(二)结合实际,找一找

交流:1.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种形状的物体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四、拓展提升

找一找,我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制作的机器人呢?

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反贴出,同时板书“四边形”。

a、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边形

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指名2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请一人上台指。

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

3、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认一认

问: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出示书上的五边形)

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

(2)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问题:你们能找到哪些认识的立体图形?

能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字吗?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学生动手,拓出平面图形

(二)认一认,给平面图形分类

(三)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一)找一找,说一说

问题: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二)游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问题:你能用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件]

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备课时间:2月25日

周节:1周1节

授课时间:3月1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56页,例1、例2、例3、例4,练习十二及相应练习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1、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等认识人民币。

2、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理解l元=10角,1角=10分

人民币学具、硬币、课件

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认一认

(1)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2)看书53页的例1,认识更多的人民币。

(3)认真观察观察人民币的正反面都有什么?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1、分一分

(1)用你的喜欢的方法给人民币分分类。

按质地分

按单位分

2、换一换

(1)换钱游戏:(有小组内换一换)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1元=______角 1角=______分

(2)一人拿一元钱,另一人拿等值的钱交换

(3)一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多种方法并优选出最简便的)。 提示: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另外 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9元=( )角

80角=( )元

1元=( )张2角

1元=( )个5角

5角=( )张1角和( )张2角

3、完成48页做一做2题。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本第55页第2、3、4、5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角 分

一元=10角 一角=10分 10分= 1角

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三、游戏:我说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小学一年级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认识钟表(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