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遥远的救世主感悟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优秀5篇)

最新遥远的救世主感悟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优秀5篇)

时间:2023-10-09 12:12:47 作者:HT书生 最新遥远的救世主感悟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优秀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感悟,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一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让灵魂有个归宿。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关键词:人、价值、取舍行为。也就是说:只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就逃不出“文化属性”的范畴。

正是这个“文化属性”让丁元英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既想保持良知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他意识到私募基金不是打仗,是屠杀;中国的股市是一台取款机,谁破译了文化密码谁就能开箱取钱。愚昧固然是智者的一种社会资源,可是利用这种资源掠取的好处越多,心里就越不是个滋味,巧取豪夺日进斗金的时候,丁元英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他的股东们晾在了一边,他是不会为别人而活的,更不会理会别人的脸色。

作品开篇,通过肖雅文与芮小丹的谈话已经定义了丁元英的基本属性: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这里雅文所说的“人”,是指凡夫俗子、平庸的人,而鬼和魔是有法术和道行的。“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如何解读雅文这个精英白领的话,恐怕要看我们自身水平了。“和他做朋友?不可能。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这就已经不错了。”对丁元英的与众不同作了进一步的渲染;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不是人的人”,原来竟是一种高度褒扬,甚至是高山仰止般的崇拜,凡人是戴不起这顶桂冠的,非丁元英莫属。至此,丁元英的规格已经摆在了那里,我不得不欣赏雅文慧眼识人的独到眼光了。

丁元英和韩楚风谒拜的智玄大师给了他们四个字:大爱不爱。又言:“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丁元英对于佛教佛法有独树一帜的认识: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一招杀富济贫引出了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丁元英,疼的却是传统观念。这就是丁元英拉扯“扶贫”大旗的高妙之处。当有识之士骂他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是个明白人”韩楚风如是评价“元英不是个执著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静,习惯一个人呆着”并借用了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在我看来,小说结尾丁元英背负着来自与四面八方的斥责与诅咒,捧着疲惫与破碎的心,悄然消失在夜色中的画面、只能告诉我们:他因为明白而苦难。乐圣败诉了,王庙村富裕了,格律诗成功了――他,又一次走投无路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反规律性

作品中,无论是关于私募、音响、音乐、王庙村的神话,还是他与芮小丹的爱情、以及参禅悟道、圣经神学,等等,统统是对丁元英内心世界的解读,一切都是围绕“文化属性”这个核心主题而展开的。

丁元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总是与之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

丁元英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就“不可思议”而言,它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丁元英在古城安顿下来,“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能活个明白就不错了。”但他不停地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有文化和有什么样的`文化是两个概念。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它是活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丁元英认为:“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以上对于文化属性的深刻解读,必定具备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亦非丁元英莫属。

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于是,王庙村的扶贫大戏拉开了大幕。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格律诗的扶贫是不治之治,说扶说救都是虚妄,赖着痞性胡说,充其量也是个现代版的灰姑娘,跟乐圣化点缘而已。丁元英不过是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天是什么?天是神,是上帝,是创造万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见者……一句话,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翻开历史看看,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王庙村,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个,就是王庙村的救世主。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扶贫扶什么?扶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它既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授人以渔(鱼),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二

《遥远的救世主》看后感觉也没有能免俗。

再说爱情,一个绝世聪明的男人和美丽无暇的女人之间的感情就比普通人之间的感情要美丽吗?未必!灵与肉的交融,幸福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

聪明的人们啊,能不能不要那么自我感觉良好,一方面满嘴的禅啊,悟啊,觉啊,一方面仍然跳不出自己那个对另一些人来讲“俗”的圈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跳不出的圈子,都有自己俗的地方。谁也未必比谁高明。小的时候觉得瞎子摸象很可笑,其实谁不是在瞎子摸象?恐怕真能跳得出自己的局限,纵观全局,有一个完整认识的,也就只有上帝了。

不过这本书的主题是对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要靠自己,唯一能救助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从态度观念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我在外漂泊最大的感受。亲人朋友能给与的是情感上的寄托,如果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自己努力,每一次痛的涅磐,都会有一次质的腾飞。

再补充一句,听说这部电视剧在很多地方禁演了,我很支持。这部小说的结尾是个败笔,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杀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年轻人和很多不年轻的人都是个非常不好的误导。自杀不解决问题,勇敢地面对,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过不去的坎!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三

的确很好看,情节跌宕起伏,结合了警匪、金融、创业、音响等各种领域,围绕丁元英展开的私募基金、与芮小丹的爱情,格律诗公司以及和乐圣音响之间的商战反映出来的商业伦理等,最后借着芮小丹和林雨锋、刘冰的出人意料的生死抉择更加突出沉重的宗教、爱情、伦理和国人文化属性的思想层面的思考,叩击人心。

其中一句“神就是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一句概括了丁元英的思想宗旨,结合了各大宗教后偏佛道的倾向;书中多次强调了得道、得救、救世主、文化属性等思想。

但书中其实无一人真正得道,也侧面反映出作者面对这个问题的无解;丁元英得道了吗,没有,丁元英理性上体会到了道作为一种规律的力量,可能是世界物质富有得救之道,而非灵魂救恩之道。

而对王庙村和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他们的文化属性可注定让他们无法出头地,但从佛家来讲,一切为有法,如露亦如电,即使丁元英,也不是想放下私募基金去寻求清净吗,叶晓明他们的平凡结局不一定是负面,说不定平凡中有最朴实的道法自然;刘冰、林雨锋等人死于巨大希望破灭后的绝望和幻灭感,如果得道,就不会执着于名望而放弃生命。

纵然宗教虽有相似相通层面,但绝对和相对,神和人之间无法完全平等信息流,超越的神无法被人类所完全理解,靠自身觉悟而得的道顶多是人性中像神似的存在的东西彰显,觉者最高层次是成佛,就是超脱现世之情欲幻想和执着,幻灭于空的境界,但如无更超越意义上的天启之领受,仍然难以达更深层次的超越性拯救。

想融通宗教百家成一系统之言而总结为一个道字表面不难,但只是个框,实质上靠人类理性是不可达到的,要不然人类思想最深层的宗教文明都能融会贯通,世界就真和平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妄想,是人劣根性也好,罪性也好,放不下七情六欲也好等各宗教反应的人类负面性所注定的。面对灵魂和物质意义上双重的得救之道,人要么选择一样信仰体系的相信,要么像无神论或不可知论那样保持拒绝或麻木态度,要么像一些理性很强却有放不下这个思考的哲人一样绝望甚至疯狂,别无他法,所以救世主遥远不遥远不是客观实在命题,而是个人主体始终无法摆脱的灵魂皈依和选择问题。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四

初次听说《遥远的救世主》,是一年前在一个国学群里,当时并没在意,不久前的因缘际会,让我不得不读此书,转一篇《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分析的很不错。于是上个星期用了三天的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感触颇多,不吐不快。

这是一部融合了释道两家文化且有一定深度的小说,不同的人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出入,本文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纵观整部小说,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词就是文化属性了。文化属性是什么?引用主人公丁元英的话,“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文化属性是作者贯通全书的主题,很多的桥段都在印证着作者关于文化属性的定义。

先说说小说的主要人物。男主人公丁元英,是“道”的化身。道家尚自然,循规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于“道”的定义。丁元英的一切行为都在诠释着他的“道”,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芮小丹最后的那个电话。电话中芮小丹告诉丁元英自己准备去搏命,但是他听了后什么也没说,因为他知道,当一个人看破生死的时候,一切的言语都是多余的,这就是自然规律。所谓道法自然,这就是丁元英的“道”,或许也是作者心目中的“道”。

女主人公芮小丹,是“释”的化身。释家,就是禅宗,其本身就是大乘佛教传入中土后吸收了本土老庄思想甚至是易经的部分思想发展而成的,最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佛教分支。释家求觉悟,证涅磐,认为世间一切皆为泡影,看破方可得正果。芮小丹从初遇丁元英到最后的自杀,就是一个“觉”的过程。当她最后看破人间泡影的时候,就有了顺理成章的涅磐而去。

男女主人公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人,至少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的人。书中的主要配角们,才代表了当今社会下的众生百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刘冰。他是弱势文化的代表,他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作者所定义的弱势文化。世上本没有救世主,自救者得救。他的自杀起到了点题作用,从文学角度来讲,他和芮小丹都是不得不死的。

说完了人物,说说小说中给我印象很深三段话。首先是丁元英通过芮小丹之口说给王明阳的话,“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抛开最后的如来二字,我曾经说过一模一样的话,看到这句话,不禁大生知己之感。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读了十年道德经,年年感悟各不相同。此中乾坤,真可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段是丁元英对智玄大师说的话,“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这段话让我第二次大生知己之感。长久以来我都对佛教和佛法分的很开,我崇尚脱离脱离了宗教信仰的佛法,而对宗教信仰很浓重的佛教一直不感冒,对待道家和道教也是这个态度。绝大多数信佛信道的人,信的是教还是法?那些进庙就烧香看似无比虔诚的人,只是尊重习俗,还是弱者祈求强者的庇护?所以前面在说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时候我用的是道家和释家,而不是道教和释教。之所以用释而不用佛,是因为佛教分支繁多,差别很大,而禅宗是吸收了本土文化的分支,是整个东亚地区的绝对主流。

第三段是丁元英告诉韩楚风为什么会讨论“得救之道”的对话,韩楚风笑了笑,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摆摆手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顿然目瞪口呆,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看到这段话,我只有一个想法,丁元英真乃吾辈楷模!

说了观点相同的,再说说相悖的。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定义有很大的问题,作者所说的传统文化只能代表满清以来百姓所普遍存在的世俗文化,虽和所谓的奴性文化不同,却颇有相似之处,有人说如今中国处于后清时代,还是很有道理的。然而何谓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真应该被舍弃?在当代,国外的企业通过研究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来融入到到现代企业管理,松下就是个著名的例子。如何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尽其所长,值得国人深思。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何为文化属性?仅仅以所谓的强势弱势来给文化定性,显然太偏颇了。

在“文化快餐”泛滥的时代,这样能够引人深思的好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真希望在韩寒郭敬明之流充斥着文化市场的今天,能多几个豆豆这样的作家,可惜在网上搜不到关于豆豆的具体资料,真想和作者好好的聊聊。这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如果你是一个在精神上有所追求的人,不妨好好读读这部小说,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五

1.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前段时间刷头条的时候,条友极力推荐一部叫做《天道》的电视剧,然后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一本叫做《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于是我也比较感兴趣,就读起来了,平时很少读小说类的书籍,不过这本小说确实也值得一读,意境很高,发人深思。

2.丁元英是本书的主角,一个心思缜密、透彻的“世外高人”,言语不多,但是却一语中的,出手不多,却基本上刀刀见血,一剑封喉。他是这个世界的强者,做的是私募基金,从中国的a股市场上赚了几个亿,然后就正在行情高歌猛进之时,戛然而止,让私募基金解散,投资人各自分配利益,而他由于这个戛然而止的操作被投票冻结了他的盈利好像是2年还是几年,所以,小说的大背景就是这个私募操盘的大佬回到北京古城去隐居。

3.肖亚文是丁元英当时的下属,也深知此人的功力,可能也是怀着些做做人情的打算,就让朋友芮小丹照顾丁元英。肖亚文这一步棋是本书存在的关键节点,也正是因为肖亚文拜托正在北京古城做刑警的芮小丹照顾丁元英,才有了后续的一些故事,本书的大致故事展开的时间窗口就是丁元英隐退这几年发生的,这几年他没有资金可以调动,整日过闲云野鹤的日子,但是即使如此,他这位“高人”却依然能够依靠一些身边的有限资源进行运筹帷幄,下出了这么一出精彩的棋局。从最后的结局来看,肖亚文的结局不错,她是一个主动向命运出击的人,安排芮小丹帮忙丁元英就是这么一步棋,让丁元英这位高人能够和自己有一定的关联,最后在关键时刻,她出手入局抄底,可见从拯救的话题来说,还是那句话:天助自助者!

4.小说的背景大致是在中国的90年代,北京古城是主要的故事发生地。里面涉及的主要产业有二,一是资本市场,股市,这是丁元英的大舞台;第二是音响市场,这是本书演绎的高人操盘的主要战场。芮小丹本来和丁元英二人互相并无太多感觉,二人发生纠结就是从丁元英的音响开始的,丁元英这套设备简直了,那个时候就是价值几大十万,即使是古城的发烧友也没有这么牛逼的,它的构造思路是非常有想法的,其他的即使是音响发烧友也没有这么厉害,丁元英玩的很多东西基本上都是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无论是音响,还是股市,还是对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的领悟,甚至他还在饭局上随口吟出的一首词也是堪称经典之作:《卜算子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堂前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不得不说,写得很好,作者能够写出这么一首词,也可见作者的功底确实很深厚。在各方面都这么厉害的一个男人面前,接触久了,芮小丹也沦陷了,是主动沦陷了,她爱上了这位大神级别的大叔。

5.但这不是一部爱情剧,芮小丹对音响产生了兴趣,然后也想着去配一部这么牛逼的音响,结果跑遍了整个古城也没有找到,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古城里的几个发烧友,这就是作者的手法,让芮小丹将几个发烧友串起来,然后就好推进接下去的故事情节了。这几个发烧友通过接触,发现古城里面竟然潜藏着这么一位高人,于是心中产生了一种“攀缘”之心,想着借助这位高人背后的能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这几个发烧友变开始想着接近丁元英并且让他想办法帮助自己,这几个发烧友的名字是冯世杰、李晓明、刘冰,大概都是在古城里做点买卖的,但是在碰到了丁元英之后,都从心底里拜服这位高人,便想着能够靠他带着大伙一起浪,他们通过一个机会,让芮小丹以及闺蜜欧阳雪和他们一起来到了他们几个发烧友的老家:“王庙村”,这个王庙村是何许地方?贫困县里的贫困村。村子里经济不好,有基督教的教堂,村子里的很多人没事做,时常在一边呆着晒太阳。芮小丹和欧阳雪体会到了这里的贫穷,并且走的时候人家给送了他们村里的礼物,好像是枣子和玉米之类的,反正就是这么欠下了三瓜两枣的人情,于是这几个发烧友便想着请芮小丹能够给丁元英做下工作,帮助他们脱贫,芮小丹后来答应了,丁元英也很爽快:这是一个给芮小丹的不一样的礼物,一个丁元英操盘的神话,让这个贫困村脱贫。基本上主线就这么出来了。。

想的是有一个现实存在着的“救世主”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这就是弱者的文化,陷入了“等、靠、要”的被动局面,当然,对于弱势群体为什么会处于弱势,有很多相应的理论,比如有本书叫《稀缺》,讲的是穷人的心智带宽很窄,他们的注意力被一些日常的生存的鸡毛蒜皮所捕获,从而难以超脱出来去看到一些对他们的前途具有更加长远价值的东西,他们的心智都被稀缺所占据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要摆脱这种稀缺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视觉,相对于作者的文化视角,稀缺的视角也更加具有技术层面的说服力。文化这种东西终究太大太过于难以具有操作性,本书里面市场提到就是文化、制度、价值观等层面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其中,这些文化、制度、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背景就构成了我们命运的背景。我们的行为是受到我们所处的意识场的影响的,强者才能穿透这些意识场,逐渐发现一些客观的规律、道的存在,然后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行事,从而获得成功,但是弱者会在这种意识场中迷失自己,他们是被意识场所摆布的,要想挣脱这种意识场的影响是需要很大的内心能量的。

7.刘冰是发烧友之一,他在格律诗音响公司成立之后,他便成了公司元老之一,这下派头就起来了,整个做派也有点虚张声势,他以为自己成功了,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的一员,开着公司的宝马四处招摇,他始终没有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到底几斤几两,自己的起飞真是靠自己的实力上去的吗?他不过是丁元英大手一挥,给了他一个上台表演的机会,但是内心却充满了虚妄,这个世界始终还是讲究“德与位相配”,就算一时因为运气和风口让你飞上了天,风一停你才会发现自己没有翅膀也没有降落伞,摔死就是结局,最后作者给刘冰安排的结局就是给摔死了,不得不说这是个很好的隐喻。这也再次引出“拯救”这个话题:拉了你一把,你就真能得救吗?身处上层阶级的丁元英顺手拉了这几个发烧友一把,他们都得救了吗?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得救,从哪来到哪去,最近不是流行一句话吗: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的认知的变现,凭运气赚到的钱,终究将会凭实力亏回去。拉了你一把又如何?不过是从井底里面扒到了井口看了一眼天有多大,最后自己没那能耐,也只能再掉回去,这三个发烧友就是“机会主义者”的写照,相让人帮你扶你拉你一把,自己也得有那能耐。这三个发烧友最辉煌的时候就是丁元英将这个局面展开,把公司开起来,然后一步步棋局展开,北京店开起来了,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方式建立起来了,巴黎、伦敦、柏林的幌子也做好了,音响博览会上的一步棋是丁元英早就想明白了的,但是这三个发烧友也是当时的格律诗的管理层没有想明白,被这突入其来的官司给吓傻了,其认知、其格局都跟不上丁元英的布局,最后临阵脱逃:;退股出局了。而肖亚文则在这里捡了桃子,入局了,可见最终还是自己能够把握机会,自己有那个认知、格局和眼光者方能得救,方能上位,身居高位者,他必然有他自己的能耐;能得千金者,那也必是具有千金的胸怀和格局,凡夫俗子即使偶然上位、爆发,如果自身的认知层级还不够格,那也会很快被打回原形,此天道也。

8.作者在最后让三个人的结局都比较悲惨:芮小丹、刘冰、林雪峰。芮小丹属于正面人物,她的死算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吧,悲剧往往跟能够打动人心,太过完美的结局反而让人感觉不真实,芮小丹是个敢爱敢恨的人物,有着一种“大自在”的精神特质,这种人世间的“大自在”是很难得的,我等凡夫俗子往往拘泥于各种执念,受着各种“求不得”之苦,但是芮小丹却能追求着自己内心真正的向往,这是一种真正的勇敢和自在。刘冰的死前面已经说过了,他的悲剧还是在于其内心的虚妄吧,只有一个小人物的斤两和手段,却做着大人物的白日梦想,悲剧;林雪峰是个大人物,中国民族音响界的传奇人物,他是个充满奋斗精神的企业家,勇于进取,只有矛没有盾,但是,这也注定了其悲剧色彩,只想着扩张地盘,却不好好想着自己的基本盘是否稳固,要是遇着点风吹草动,那就是地动山摇,林雪峰的自杀看上去有点唏嘘和悲壮,但是还是死于自己的心魔,这个世界凭什么就会因为你是中国的民族音响产业之光就会选择对你慈悲?你的弱点丁元英不攻击其他人也会攻击你,市场竞争本就是残酷的,这是一种客观的规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看来林雪峰也只是做了一阵子自以为的强者,真正的强者是会清醒地认识到真实的世界的、客观的世界的,发现自身的不足那应该是一件喜事、好事,怎么就他妈地自杀呢?搞不懂。面子和尊严有那么重要吗?在客观世界的规律面前,一切的虚妄终将被碾压得粉碎。

9.最后,忽然想起丁元英和韩楚风去五台山面会高僧,以求内心的安宁,当时还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原来到小说的最后,尽是无形的杀生啊。而这一切,丁元英似乎也早有所料,哈哈,高人的世界,不懂,当然,这一切也不过是作者的布局罢了,作者能写出这么一部小说,可见其对这个社会和世界的认知、阅历之深,非一般人所能及也。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童年的读后感悟(汇总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
  • 10-09 最新蜜蜂读后感(实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
  • 10-09 三只小猪读后感(实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
  • 10-09 最新夜莺与玫瑰的读后感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
  • 10-09 最新四大名著的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
  • 10-09 读后感护士个案(大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
  • 10-09 最新神秘岛读后感(优秀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
  • 10-09 2023年薄荷读后感(优秀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
  • 10-09 西游记章节读后感 西游记的读后感(汇总9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章
  • 10-09 2023年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受(实用8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