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元日的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汇总9篇)

最新元日的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汇总9篇)

时间:2023-09-28 06:51:39 作者:琉璃 最新元日的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汇总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一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元日》时,我是按照读春联,解释题——读诗文,正字音——读诗文,明诗意——读诗文,悟诗情这样的层次开展教学活动的。

我从理解题目“元日”入手。先让学生猜想,告诉同学们理解诗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查字典,看插图联想生活实际等。并理清“元旦”与“元日”的区别。随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的`生字表读准古诗。再请学生借助字典,自己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师再从旁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新桃旧符”和“屠苏”。引导观察图片理解“曈曈日”。这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在悟诗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热闹”、“快乐”之情。

师再追问:你从哪体会到的?学生便想到放焰火和爆竹,贴春联,跑新年,喝喜酒。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新年给人的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景象。最后通过介绍作者,进一步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深意。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效果较好。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三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起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间的对话。

2、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诗句的方法学习古诗。学生理解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都可是交流自己的感受。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呆板做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3、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讨论交流,形成新知,进行综合性学习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提问,积极思考,达到共同认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习古诗、再造想象、体会诗境等综合能力。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四

《元日》是第十二单元的一首主体古诗,单元的主题是“过年”,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春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虽然课上完了课,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

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2、在“走进作者”这一环节,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而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分享交流。

3、看插图也是理解诗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本首诗的插图,“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则对联就讲了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跨越两年的情景,应该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而我有所忽略。

4、课堂上安排稍显前松后紧,应该在字词的理解上压缩时间,就显得最后的拓展环节宽松一些。

5、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成一幅对联连就更好了。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有几处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在选择“元”的意思时,有一个学生质疑,元旦和元日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我抓住这个时机,讲解了有关“农历”和“公历”的知识,学生就不会把元旦和元日混淆了。在理解“桃符”时,我首先讲了此句省略的词语及原因,然后又讲了桃符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又把一对桃符带到了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看、听、摸几个环节,准确地理解了桃符。之后,又讲了“桃”字,和记忆技巧:“哪来的邪呀,只不过是人们盼望有个好兆头罢了”。指导写字,又扩词“桃李”,让同课头的老师拍手称快。课堂上,还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拓展,有一学生说到“国庆节”,我立即引导,让学生明确传统节日和节日的区别。另外,我还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如: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这也是我们中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是多才的,诗人更是智慧的等,这样,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一个熏陶,也能让课堂浑然一体。因为这是反映过年习俗的一首诗,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除了的背景颜色是红的外,我还把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成一封信的形式装在红包里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气儿。

在解读——设计——执教——反思的碰撞中,我会渐渐发现许多,这发现,会带着思考,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促使自己真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五

《元日》这一课虽然上完了,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

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2、在“走进作者”这一环节,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而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分享交流。

3、课堂上安排稍显前松后紧,应该在字词的理解上压缩时间,就显得最后的拓展环节宽松一些。

4、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得更简洁明了一些就更好了。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六

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

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七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

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八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更是古诗中的精品,语言凝练,词句优美,意境深邃,给人以艺术熏陶,是学生进行文学积累、语感培养、提高语文素养的极好载体。

现在,初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古诗文占据很重要的份额。无论哪项考试,都涉及古诗文。回头来看,我们的小学教材古诗文的涉及实在太少,有也是蜻蜓点水。也许,我们觉得小学的孩子还小,理解不了。别忘了,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二个月后就升入中学学习,语文学习完全进入另一个“分水岭”——古诗文的教材大多较长,可以想象孩子学起来会如何吃力。目前,小学白话阅读教学研究比较热烈,古诗文教学研究还很单薄。如果我们能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就可以比较好的和中学古诗文学习进行一些有效地链接。于是我选择了《元日》这篇篇幅较短但融情入境、寓意深刻的古诗做案例,进行重点研究。

古诗究竟怎么学?我想其内在本质与白话文教学该是相同的。古诗的阅读,首先是读,就是要把这首诗当做文章来读,而不是把它当成词、句来读,不要把好端端的整首诗给拆散了。“诵读”,对理解古诗、感知意境(情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古诗,在理解古诗大概意思后,再带动古诗意境的研习。大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事实:一、学生对于古诗文词句并非完全空白,因为古诗文中有很多因子存续到现在。二、暂时留存的一些语言障碍有时并不妨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教学《元日》时,上课伊始“诵读”分两步:借助工具书“读准古诗”;掌握节奏、看图想象“读好古诗”。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想通过诵读,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对古诗有了整体印象。古人“不求甚解”读书之法大抵就是如此。老师没有讲解一个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然后,在整体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诗中画”、“诗中声”、“诗中情”。古诗教学就是“冰山体”教学,要引导学生透过短短的“五言”“七言”看到蕴含的“诗情”、“诗意”。重思考、重感悟、重体验、重创造,引导学生体会“诗言之志”、“诗言之情”,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之美。我们可以根据诗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比如《元日》,描绘的是人们喜迎除夕,忙碌愉快的情景。教学时,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过年时的心情,抓住诗句中的“画”、“声”、“情”,说一说、演一演,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喜悦的画面,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到诗的意境之美。

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正如清代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所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学生学古诗时,往往很难直接从诗意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比如《元日》,没有学过历史,不了解时代背景,单从诗句表面就很难让学生理解到诗人抒法的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很多老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的要求“稍作了解”,把王安石的理想抱负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呢就把这“除旧布新”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可是古诗文的“融情入景,寓意深刻”,学生又从何体会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引导学生研习诗意时,把春节传统习俗中所包含的老百姓“除旧迎新”美好意愿渗透进去。在学生读好、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再思考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对新年有什么美好祝愿和期盼。然后,老师只要简要介绍诗人写诗的历史背景,学生就能比较深刻的体会到诗人是想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了。有时候,只要人们站在当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很多道理似乎人人都懂。由此可见,了解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和一些性格特征对于学生理解诗情也是很有帮助的。

小学古诗是一笔财富,为师者如果好好利用,精心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自身也可从中获得乐趣与享受。

元日的教学反思篇九

《元日》这一课虽然上完了,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

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2、在“走进作者”这一环节,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而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分享交流。

3、课堂上安排稍显前松后紧,应该在字词的理解上压缩时间,就显得最后的拓展环节宽松一些。

4、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得更简洁明了一些就更好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