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6篇)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9 03:15:00 作者:雅蕊

调研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报告的主要内容。以下是几篇经典的调研报告范文,它们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问题,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启示和思考。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一、枣园村基本概况、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

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农村水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也将逐步提高,水果也将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广大市民水果消费,提高水果销量。

本次调查由我们班第二小组五个组员共同组成,调查内容涉及消费者对水果的认知程度、水果消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项目。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杭州市选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近一百名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取由调查人员直接面对面发放调查问卷、现场提问、现场填答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水果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用不新鲜的水果,不仅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而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关注产品质量,其他如营养、价格等因素也是消费者关注的因素。本小组最后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调查结果。

在100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按性别分:男性45人,占45%;女性55人,占55%。按年龄分:15岁以下6人,占6%;16-30岁65人,占65%;30岁以上29人,占29%。

(一)消费者对水果的认知度较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消费者经常食用各类水果。二是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水果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品。三是消费者对水果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认识。这就说明消费者对水果有较高的认知度。

(二)各类水果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基本以常见产品为主,在被问及“您认为哪种水果令您影像深刻?”时,24%的消费者选择香蕉,46%的消费者认为苹果、西瓜深受喜爱,还有30%的消费者则选择芒果、荔枝、柑橘等。这表明越常见的水果越能被消费者接受,在新鲜度、价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在当地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从全市范围来看,类似火龙果、樱桃、猕猴桃、枇杷等水果也是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三)超市和水果店是消费者选购水果的主要场所。

在对“您更乐意到哪里买水果?”的调查中,60%的消费者选择到超市购买水果,65%的消费者到水果店购买水果,这主要是一位超市和水果店环境好,水果种类比较多且全,选择余地大,进货渠道正规,水果质量能得到保证;消费者还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心情的变化、自己的喜好,随时决定选择其他种类的水果。32%的消费者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水果,36%的消费者选择在路边摊购买水果,这主要是一些家庭主妇在买菜的同时顺带购买一些水果,或者在为了方便在下班回家路上,在路边摊上购买一些。

(四)水果的销售前景很看好。

在调查中,有70%的消费者会因为季节的转化而影响对水果的购买次数,69%的消费者明确表明水果的销售前景是一片光明。夏季天气炎热,水果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有83%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夏季购买水果,但这并不是表示在其他三季不买任何水果,各个季节都有特色水果,而且现在科技发达,反季节水果已经见怪不怪了。随着消费者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水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

(五)消费者购买水果的关心处各部相同。

新鲜度是消费者购买水果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价格和质量。在被问及“您在购买水果最担心的是什么?”有68%的消费者回答“担心水果是否新鲜”,49%的消费者回答“担心价格是否合理”41%的消费者回答“食用是否方便”33%的消费者则是担心食用水果是否可以美容、减肥;41%的消费者担心购买的水果是不是会有农药残留,还有一些消费者担心水果的包装不合格,或者在运输、销售中会被二次污染。水果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用不新鲜的水果,不仅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而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关注产品质量,其他如营养、价格等因素也是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六)便宜实惠的水果销路好。

在被问及“水果的价位?”51%的消费者认为应该是便宜实惠,适合学生,40%的消费者认为要合理适中,新鲜为宜。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对水果的需求量更大,水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利于身体健康。水果口感好、营养成分丰富,消费者易于接受。

(七)选购水果的方法。

给水果打蜡是国际上允许的保鲜方法,因为水果打蜡一般用食用蜡,合理打蜡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一些不法商贩经常使用工业蜡给水果打蜡,其中含有的汞、铅可能通过果皮渗透进果肉。频繁食用打蜡水果,对人体人的身体会带来危害。

市民在购买水果是不要只看果品的外表,要从气味、颜色两方面挑选。另外,反季节水果尽量少买,价格便宜的本地水果不会打蜡,可多选购本地一些外表“朴实”的水果。

挑选水果一般采用:一闻,二看。三捏一捏。先闻有没有水果应该有的香味,也闻闻有没有其它的怪味。二看有没有发黑或者烂的地方。三捏一捏,就不用多说了。挑水果有一个秘诀,无论什么水果,在蒂的部位凹的越厉害就越甜。

我们知道水果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食品,必然会有人与人接触,这时,我们统计了被调查者每周用于购买水果的支出。

从比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工作人群的购买程度都不一样,消费水平较高的相对于水果这一栏花费较多,在被问“您每周用于购买水果的支出?”46%的消费者回答每周水果消费在10-25元,29%的消费者回答每周的水果消费在50-100元,这可以看出:这一人群经济收入较好,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20%的消费者回答水果消费在10元以下,5%的消费者回答水果消费在100元以上,这类所占比例比较小。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探索。

一、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

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作为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构想,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党组织担负着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能,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起着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党的威信。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党员队伍还存在一些不足。提高党员队伍文化层次、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而其根本途径之一就在于强化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增强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点要求。

1、抓认识,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面对十分繁重的任务,一定要真正认识到,要有对知识需求的饥饿感,对本领欠缺的恐慌感,对形势不适应的危机感。我们讲忧患意识,既要忧国忧民,又要忧自己,今天的学习,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把学习变成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要使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中。

2、抓计划,制订具体的实施目标。认真规划,是有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创造建学习型党组织近期和一段时期的创建计划和主要目标。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根据不同需要、不同爱好、不同兴趣、不同业务领域和技能水平,制订自己的近期和长远的计划目标。使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促进活动的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简单化、形式化,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着眼创新,不断抓好学习,持之以恒,年年有进步,经过长期努力,使学习成为机关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并以此来确保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3、抓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和理念,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建设活动的意义,掌握创建活动的内容、方法,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只有使每个党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学习单元,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有坚实的基础。

活动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更加具体化,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7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xx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农村水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热带水果是热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受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约束以及东盟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压力明显增加。20xx年,我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植总面积6575.56万亩,总产值1376.49亿元,同比增长10.00%;进出口贸易额218.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36%,贸易逆差1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57%。热作产业对热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38%。

中国是世界热带水果生产大国之一,热带水果主要有香蕉(包括大蕉)、菠萝、龙眼、荔枝、芒果,番荔枝、菠萝蜜、人心果、杨桃、木瓜、番石榴、黄皮、莲雾、鳄梨、椰子、柠檬、山竹等,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南部及四川、贵州南端的河谷地区。

1.生产面积稳中有升,产量、产值增长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热带水果产量多靠单产增长拉动,热带水果生产面积稳中有升,产量逐年增长(图1,20xx、20xx年我国热带水果统计中剔除了柑桔、柠檬、其他水果等数据,因此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总值明显增加(图2)。fao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热带水果总产量占世界热带水果总产量的28.08%。

2.热带水果主要品种结构及分布。

我国热带水果的品种结构相对稳定。香蕉是我国第一大热带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二。荔枝、龙眼占我国热带水果产量10%左右,产量排名世界第一。近年来火龙果发展迅速,产量占比从20xx年的0.25%,上升到20xx年的3.62%。芒果产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

香蕉:主产区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20xx年,我国香蕉收获面积532.24万亩,产量1289.19万吨。20xx/18年度香蕉种植面积缩减,供给紧张,缺口明显。香蕉进口规模同比大幅增加,20xx年1-10月香蕉进口金额为70610万美元,同比增长50.2%,贸易逆差54277万美元,上年同期贸易逆差45762万美元,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国内香蕉市场行情整体偏好,价格高于历年平均水平。1-12月份,批发价格平均5.1元/公斤,平均最低价出现在7月份,为4.51元/公斤,价格高峰出现在11月份,为5.84元/公斤。

芒果:产区主要集中在广西、海南、云南、广东和四川。20xx年芒果种植面积387万亩,产量225万吨。旺季3月至9月,其余时间由进口芒果补充。进口量大幅提高,出口优势不突出。相对世界芒果出口大国墨西哥、印度、泰国等,我国芒果生产成本较高,出口农场管理水平与出口大国有差距,采后保鲜技术未能普及,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价格优势。近年来,芒果价格一直比较好,鼓励了更多农户种植芒果。但20xx年5-6月,受到进口芒果的冲击,价格一度暴跌,海南的尾果滞销。

菠萝: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附件和云南。种植面积世界排名第五,产量世界排名第七。种植品种以巴厘为主。菠萝进口规模同比大幅增加,主要进口国为菲律宾。菠萝出口贸易量少,干菠萝出口增长较快,传统优势菠萝罐头出口下降幅度较大。20xx年广东及海南菠萝田头收购价格波动剧烈。清明节前后采购商收购价为1.35元/斤,随后十多天在湛江“菠萝文化节”影响下价格一路上涨,最高峰为1.6-2元/斤。台农菠萝、金菠萝价格仍维持在3元/斤。

荔枝:20xx年产量302.81万吨,同比增长26.47%,创历年新高。两广荔枝上市时间“撞车”,全国荔枝6月集中上市,上市量高达137万吨,占总产量的45.24%。20xx年越南企业出口新鲜和干燥荔枝92000多吨,比上年价值增长126%。出口到中国的荔枝出口量超过83500吨,价值超过3390万美元,比20xx年增长151%,价值增长91%。出口到中国市场的水果占荔枝出口总量的90.7%。4月海南白糖罂开市价26元/斤,同比涨30%,妃子笑开市价开市价22元/斤,同比跌26.67%,5月两广荔枝逐渐上市,海南荔枝价格大幅回落,跌至2-2.5元/斤。6月两广荔枝批量上市,各类荔枝价格同比均下跌。

龙眼:我国龙眼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50%以上。20xx年大部分地域增产2成以上,种植面积约为550万亩,产量240万吨左右。主要以“石峡”、“储良”、“福眼”、“乌龙岭”等种植品种为主。出口产品以鲜龙眼为主,主要出口地为中国港澳台地区和美国,占鲜龙眼出口总量98.78%;越南、泰国为我国龙眼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主要进口鲜龙眼。进口量为35.35万吨,同比下跌8.20%。20xx年,全国龙眼批发市场月度平均单价为14.29元/公斤,较上一年度下降6.79%,龙眼价格为平稳下降的走势。

火龙果:主要产区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海南和福建。20xx/xx年度火龙果种植面积56.52万亩,产量79.06万吨,火龙果产量增加,高端需求增多。20xx年,火龙果进口规模同比增加,出口大幅增加。3-8月份我国火龙果集中上市时期,鲜火龙果进口量同比均减少,其余月份进口量增加。全年进出口贸易仍然表现为巨大的贸易逆差。20xx年,全国火龙果平均市场批发价为9.62元/千克,同比增加16.26%,除20xx年1月份同比下降,其余月份火龙果批发价格同比上升。

(二)优势产区情况。

我国热带水果产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南部及四川、贵州南端的河谷地区,其中广东、广西热带水果面积占到全国67%,其次是福建、云南和海南;五省热带水果生产总面积占全国比重为94%。20xx年,广东热带水果生产面积1011.64万亩、广西878.66万亩、福建296.61万亩、云南250.06万亩、海南为228.86万亩、四川110.22万亩、贵州48.18万亩、湖南12.20万亩。

从产量来看,20xx年,广东热带水果产量为1052.57万吨,占我国总产量的39.79%;其次是广西600.15万吨,占我国总产量的22.70%;云南284.84万吨占10.77%;海南272.04万吨占10.29%;福建363.47万吨占13.75%,贵州37.24万吨占1.41%,四川25.99万吨占0.98%;湖南7.66万吨占0.29%。

中国海南省凭借其独有的地域和气候条件,有着我国“热带水果王国”之称。自20xx年以来,海南热带水果面积和产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xx年,海南热带水果总产量比20xx年增加20.9%,收获面积23.36%,收获面积增长18.4%。海南作为我国热带水果优势产区,热带水果产业保持稳定发展。

海南主要热带水果是香蕉、荔枝、龙眼、芒果,20xx年海南全省热带水果总产量2000.0万吨,其中,香蕉产量最大,达1165.6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7.8%;其次为芒果和荔枝,产量分别为246.5万吨和201.6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13.8%和10.0%。

我国热带水果贸易在我国水果贸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的热带水果的进出口贸易量显著增加。主要包括新鲜水果进出口以及水果加工产品。

(一)中国主要新鲜水果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我国主要新鲜水果的进口量远远高于出口量,中国进口的热带水果最多的是香蕉,其次是椰子。20xx年—20xx年,我国主要热带水果进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香蕉增长幅度最大,10年间进口量增长近3倍。近10年来,我国热带水果出口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近3年,出口量增长明显(菠萝除外)。同时,出口品种结构也发生变化,由出口香蕉为主转变为芒果类为主的格局。

(二)中国主要加工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热带水果加工类产品中,我国主要进口产品包括鲜/干芒果肉、菠萝罐头和椰子油,叶子干、干椰子肉、芒果汁和菠萝汁进口量相对较少。近10年来,菠萝罐头、菠萝汁、椰子油及制品进口量呈上涨趋势,芒果汁和鲜/干芒果肉呈现波动变化。

我国热带水果加工产品出口量明显低于进口量,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菠萝罐头、鲜/干芒果肉和芒果汁。菠萝罐头出口量明显萎缩,占比从第一位下降至第二位,而鲜/干芒果肉出口量则呈上升趋势,占比从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在新鲜水果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菲律宾,印度芒果的市场占有率在各热带水果主产国中最高;泰国椰子市场占有率最高。在加工品市场里,菲律宾和泰国的菠萝汁具有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菲律宾的椰子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略有下滑。

(二)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情况。

在热带新鲜水果市场上,除柠檬外,菲律宾国家进口水果很少,主要产业为出口型,且其他水果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强;泰国与巴西在热带水果的出口上都有较强的优势,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

表820xx年热带水果主产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在加工品市场上,菠萝罐头这一行业,菲律宾和泰国为出口导向型行业;巴西椰子油几乎纯进口,在椰子油行业菲律宾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最高,其次是泰国。

(一)生产要素条件。

我国作为热带水果的主产国,热带水果的产量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生产基础设施、生产人员素质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上,与其他各个热带水果主产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

(二)消费需求。

在新鲜水果市场上,人们的消费需求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对加工品消费需求并不高,远低于世界消费水平。

(三)相关产业的支持情况。

热带水果的生产上面对的化肥与农药市场,以及贮藏保鲜环节做不到位;热带水果的加工品市场上,我国主要以传统的罐头果汁类型为主,深加工产品行业未有大的发展;我国热带水果生产行业多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种植地分散,导致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一,商品化处理程度低,降低了优质果率,严重影响了热带水果的生产品质与竞争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带水果产品尤其是高档水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贸易区建立和进一步扩大也为我国热带水果的出口奠定了市场基础。在此新形势下,若是不及时采取新型措施,不仅未来热带水果的国际市场难以发展,我国的水果进口也会更加艰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以此来提升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

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布局,根据省内各地的气温、土质、降雨等因素来具体确定种植品种,淘汰经济效益低、无市场竞争力的品种。

此外还要扩大加工品种的比重。打好时间差和季节差,把握商机、抢占市场。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分类指导,积极引进新、优、特品种,做到“你劣我优”、“你优我特”。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好,特别是要扩大特早熟、特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以便充分利用和占领市场。着重解决目前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果品质量、产量和商品率。加强热带水果采后处理技术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强对热带水果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贮运技术研究,实现从产地到贮藏、销售等环节“冷链”运输,以保证水果质量。

其次,加强热带水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热带水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应加强自主研制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的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加工技术及设备,大力提高我省水果的商品质量。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果汁、果酒、果粉、果蔬脆片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以提高热带水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提高热带水果生产的产业化与组织化水平。

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热带水果产业化进程。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热区,开发热带农业产业,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规模扩张带来规模收益,促进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按果品的种类组成若干个联合体,如组成统一品牌的香蜜杨桃协会、荔枝联合协会、香蕉联合体等,负责该行业生产技术的培训、指导,制定统一的生产程序和制度,制定果品质量的统一标准和包装标准等,并吸收有实力的果品处理、包装、销售商加入协会,形成生产、处理、包装、加工、运销的一体化,以加快果品产业化的进程和组织化水平。

(三)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热带水果质量标准监管体系。

当前,人们对水果消费的需求已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热带水果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抓质量,树品牌。要把品牌营销作为一个战略重点,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促成海南省热带水果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只有打造出一批知名品牌,才能提高海南热带水果的市场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

热带水果产品的生产者、流通主体、政府相关部门等,都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同时,有关部门、各行业协会以及专门的公益性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的作用,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加强热带水果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xxx村位于xxx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423人,总耕地面积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余亩,常年产量在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平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20xx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政府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日前在xx年度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和xx年度5大前沿性产业调研报告新闻发布会获悉,科学谋划镇江“xx”制造业发展规划,实施转型升级“六大工程”,全市完成工业销售7872.5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工业增加值1883.2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全市gdp增幅1.7和0.6个百分点。

三增多三增强。

据镇江市经信委主任薛峰介绍,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稳中有进,质态更优”,呈现出很多可喜变化。

产业结构趋向高端,终端产品明显增多。以“海陆空”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以高性能合金、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向技术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支撑作用不断增强,xx年实现销售2065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的26.2%。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单打冠军”明显增多。产业实力的整体提升驱动力,来自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和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一批技术优势明显、产品性能突出的行业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在国内外市场上攻城略地。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产品173个,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

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创新成果明显增多。以企业为主导、以产品为核心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增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数达75家;新增省级以上工业品牌72个;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86家。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振兴、“工业强基”等多个专项。多家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海洋石油981”号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arj21新型支线飞机、大型运输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在碳纤维、碳化硅、特种船舶、智能电气、集成电路测试等领域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三集”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随着转型升级不断深入,镇江市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镇江的园区、集群、企业、产品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辐射有力,影响扩大,品牌效应逐步凸显,“镇江制造”含金量不断提升。去年,润州高新区升格国家级高新区;丹阳创建全国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镇江列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市。镇江新区获全省首家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认定。

“多元融合”助推发展,产业特色明显增强。在“两业融合”方面,我们牵头服务推进惠龙易通首创物流电商平台;在“两化融合”方面,强化示范试点培育、技术推广应用,4家企业成为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在“军民融合”方面,健全完善信息互通、对上争取平台,抢抓军工投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的机遇,加快“民参军”、“军转民”。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项目支撑明显增强。xx年,围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重点方向,组织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149亿元,增长16.5%。60个省级新增长点全部达产达效,拉动工业销售增长4.3个百分点。出台《关于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刺激和行政推动,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53亿元,增长33.9%。北汽镇江、中陆航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正在向千亿级规模扎实迈进。

农村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产业发展受到了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土地流转效率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由于土地整合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比重高、农产品价格低、劳动力需求大,许多农民不愿意尝试大规模的种植,宁愿维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养,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而部分种养大户,也因自身农业技术专业素质较低,对农业专业技术缺乏掌握,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种养结构,导致其抵御灾害的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发挥带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因组织结构松散,融资难度大、协作水平低等原因经营状况不佳,严重挫伤了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以县乡为例,全乡最基本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在生产与经营中各自为政,土地使用呈现“小、散、乱”的格局,种植大户少。截止目前,全乡5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含农民专合社和家庭农场)不足10户,仅占全乡农户总户数的万分之7.8左右。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少之又少。

(二)土地流转效率低。

受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农民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意识和价值意识,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思想误区,流转意愿不强。农村也缺乏规范、合法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存在着许多无序流转、非法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缺乏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阻塞,导致需求端与供给端无法有效对接,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土地评定缺乏科学的标准,不能给予合理、公正的土地价格。同时丘陵地区还存在业主引进难的问题,许多业主租赁土地都希望集中连片,土地平整,但丘陵地区平整土地较少,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如:乡全乡目前累计流转土地仅3590亩。

(三)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益低,逼迫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如:乡总人口30259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2000余人,占总人口的40%左右,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职业农民的减少导致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尽管国家制定了多项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但扶持政策没有落实,且农村公共供给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中青年劳动力回流率较低,致使农村大面积的抛荒现象出现。

(四)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完善。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家庭散户、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忽视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流通主体,农副产品滞销、跳楼式的贱卖现象时有发生,分散、弱小的农户进入市场后竞争能力弱,例如,乡特色水果“柚”,未建立完善的销售流通体系,营销多靠“口耳相传”,多数为散户种植,品质不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在信息获取方面滞后,种养结构上盲目跟风。并且“重生产”“轻营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难针对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农产品。如:柚在挂果上市时,由于农户多为分散种植,没有品牌效应,只能以6元/斤的低价卖给其他乡镇的种植大户,远远低于市场价12元/斤。

二、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培育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要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就需要培育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第一,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当前新型农业发展离不开懂技术、管理能力强、营销水平高的专业农业人才,需要挑选出一批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年富力强的农户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培训,优先培育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职业农民,通过他们以“传帮带”的方式扩大知识覆盖面。第二,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有着巨大优势,乡镇政府需要对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措施,以扩大农业企业的带动辐射面,同时加大引进力度,增强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做好引进后的配套服务建设。

(二)提升土地流转效率。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淡化土地对农民功能性保障意识。同时可以在乡镇、村居建立服务于农村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站或信息咨询中心,并做好对土地流转信息的采集、统计、归档等工作。政府也要积极支持培育市场中介机构,借助快速高效的互联网、手机等线上网络平台,加速土地信息的流通。

(三)构建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兴旺是关键,第一,需要建立镇、村两级返乡就业服务体系,定期对返乡的中青年劳动力做好信息摸排,做好返乡就业服务。第二,以农民夜校等为平台载体,建立“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等丰富的授课模式。第三,研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通过政策推动、扶持拉动、任务带动和机制联动,引导农民合作社普及农民田间学校。第四,要围绕产业开展从种养到销售全过程培训,在培育目标上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无缝对接。

(四)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完善的农产品营销体系能有效的为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也能促进农村产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第一,培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协助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或引导农业企业为农户提供物资供应、加工仓储、产品运输、需求信息等服务,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第二,政府为主导协助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等,这样可以将分散的生产经营主体集中起来,达到帮助其农产品的快速分销。第三,构建和优化营销渠道,减少营销环节,可以有效的减小农副产品在流通中损耗,可以建立大型超市+农户、消费者+互联网+农户、农业公司+农户、政府单位+农户等多样的营销渠道,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农村产业发展方面的调研报告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乡村产业,也是迈上乡村振兴的关键。

结合南余店乡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群众多为妇女、老人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考察,利用扶贫车间引进编藤产业,充分发挥户外编藤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引导和帮助广大留守妇女、贫困家庭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徐庙村、秧湖村博东编藤示范车间是驻马店市博东编织有限公司在徐庙村设立的村级示范车间,厂房面积600平方米,主要加工生产编藤户外休闲家具,产品质量优良,远销海内外。目前已吸纳留守和贫困就业人员300余人,其中有100余人来自贫困户,人均月工资在1500元—4000元左右。

驻马店市博东编织有限公司是浙江宁波格莱特公司的合作单位,该公司一直秉持“创新、品质、服务、节约、敬业、感恩”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科学运营、多出精品、服务社会、打造品牌,计划将本乡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吸纳到本车间来,有力助推全乡户外编藤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一步打造户外编藤之乡。

宁波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是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户外休闲家具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于2008年在法国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户外家具行业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总公司现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员工2000余人,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0个标准集装箱。

加工产业,促进群众增收。来料加工业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南余店乡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把来料加工业作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乡村振兴“造血”产业,全力推进“来料加工”发展,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任务,充分做好来料加工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篇文章,精准扶持困难群体脱贫奔小康。

调优结构,扩大种养规模。从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入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不断扩大特色种、养业规模,高标准推进特色种、养业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全乡已发展绿化苗木种植3000多亩、果木种植面积2000亩、花椒种植面积1000亩、白花蛇草种植面积1000亩,以肉鸽、鸭鹅、山羊、蚂蚱、獭兔养殖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有效带动农业增效,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规范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引导,服务扶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鼓励能人大户,种养能手,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引导他们以产业、产品为纽带,以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为资本,开展生产服务,加工增值,市场开拓等合作,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目前全乡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39个,家庭农场121个,包括种植、养殖、销售等多个行业,发展会员500余人,带动农户1300多户。特别是万成鸽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短、规模拓展快、带富群众多、发展势头良好,现在是汝南县肉鸽养殖龙头企业。

传授科技,增强发展动力。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南余店乡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村负责人、各类种养大户和合作社经纪人到外地参观学习,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增强科技投入对发展的驱动力。同时还通过印发资料,本地种养能手现身说法,指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该乡绿化苗木、白花蛇草、花椒种植,肉鸽、鸭鹅、山羊、獭兔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辖区群众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我乡农村大多地处偏远,远离县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太完善,道路状况差致使各种生产生活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甚至抵消了部分产品利润,一些农林产品销售收入还不足以支付运费、人工费,严重挫伤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二)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还很低,没有产业管理技术和经营能力。农村“空心化”日益加重,现有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综合素质相对低,不容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对现有产业提质增效的愿望不强烈,发展产业带给他们的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农业产业发展缺乏投入。尤其是一些脱贫户刚刚处于温饱线以上,资本积累极少,缺乏投入再生产所需要的基本资金,种植的品种单一,除了种粮就是造林,种出来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而且周期较长。

(四)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的很多产品没有在创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只追求产量不注重质量,更谈不上精品,粗放种植、粗放管理、无序销售乱象频现。再加上管理机制不活、产业龙头不强、没有真正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导致本该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没有赢得预期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

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发展壮大枝柱产业愿望,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让农业留得住农民才能兴得起农村。

(一)着力改善基础设施。重点改善道路、农田和水利这类支撑产业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民发展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经营成本,提高农业发展效益。要利用好安罗高速下路口这一独特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做好产业谋划布局。

(二)精准选定发展项目。选好发展优势项目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前提。一要突出地方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要选择适合本地种养殖发展的项目。三要选择当地农民群众可以接受的或者通过培训可以完全掌握技术的项目。四要选择长期、中期和短期相结合的项目。中、长期收益的项目作为主打产业,短期效益项目作为收益补充。

(三)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围绕培育壮大、示范带动、企业引领等方式帮助农民群众通过扶持发展产业。一是建立产业合作社,探索土地托管模式。整合群众空闲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引入产业发展职业经理人全权谋划、筹备、生产和销售合作社的时令季节产品和中、长期发展的产品。二是严格执行统一的技术规程,完善合作社社员联户监督惩处机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农民群众抱团发展。三是建立社员网加强城镇合作,以“互联网+农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对接农产品上行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加强产业技术培训。人才队伍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另一个支撑。一是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重点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让这支产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民群众掌握重点产业发展方面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二是要组织农民广泛开展多种类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具备条件的农民群众发展电商,走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之路。

(五)抓好产品增量提质。现在的农产品到了产量与质量并重,必须质量先行的关键时刻。一是要引进科技、环保、高效的新技术、新品种。二是要抓好农产品质量监控,从源头抓起,普及安全知识,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三是要加强日常监管,强化源头管理,严把质量关。建立专业销售团队开展全程调度验货、集货、收货、分级、装卸、配车等一站式服务,在提高社会化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农民群众的就业。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xx村委会辖xx村、xx村、xx村3个自然村。国土面积18.06平方公里,属半山区,耕地总面积1251.19亩(田889.81亩,地361.38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9亩;林地25303.50亩;其他面积131亩。据初步统计,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0万余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0万余元,占经济总收入80%以上;畜牧业收入28万余元(年内出栏肉猪559头),占经济总收入5%。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余元,主要以种植小米辣、烤烟等为主。目前已种植成功一个果品翠冠梨。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300余份,土地承包面积1251.19亩。从以上数据得知,居住村民不算多,每户以6口之家计,户有承包地6亩以上,再加上自行开垦的荒地,户有耕地可达10亩还多,但经济收入偏低。通过采取与村“两委”领导、村民小组长和村妇女组织、老年协会负责同志座谈,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的方式,对xx、高搂寨、xx3个村子发展农业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居住户数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较人口居住密集的甸尾、铁所,户有耕地多。

二是群众学习使用科学知识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都愿意积极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参与土地流转并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3个自然村位置依山傍水,无环境污染,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空间大。

(一)产业结构单一,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其他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仅从过去单一结构的种植水稻、玉米发展到现在种植烤烟、洋芋、小米辣,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二是种植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后,遇年景好时节,虽丰产,但收购价反而较干旱时期低。三是农户种植信息匮乏,不能及时调整栽种品种,种植农产品无市场或售价低。四是因人口老化、家中人口少或壮年劳力常年到乡外务工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户耕作无劳力,全年经济收入低。四是没有很好地发挥和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导致不能形成带动性规模化产业,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限制产业发展的空间。一是通村公路和种植区的路况差。从乡进村道路除有1条里程近6公里、宽为3.5米的弹石路和跃进水库周边有1条里程约3公里、宽约2米至3.5米的水泥路面外,其余得到硬化的路面为土石路。二是农田灌溉水源不足。3个自然村虽依山傍水,但因跃进水库为人饮水源水库,反而形成守在水库边无生产用水。

(三)壮年劳力偏少,公益设施和产品交易场所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全村1200余人总人口中,60岁左右老龄人口已达500之多,占40%,空窠老人居多,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二是因距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定里程,加之3个村组之间相距3公里左右,导致公共设施不能资源共享;出现一个自然村中与另一自然村中群众为同一项目建设点意见分歧,建设项目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争取到的建设项目落地生根难;又因无农贸市场交易点,平日,家中无交通车的村民采购新鲜肉食品均只能等到赶甸尾街市时才能采购到。

(四)处于人饮水库保护区,发展养殖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跃进水库位于xx村和xx村中间路段,如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可能导致疫病传播而污染到为建水整个城区居民提供的饮用水源,因此当地养殖业相对滞后,不能成规模地发展养殖业。

(一)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培训,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联系农技部门,指派专家或技术员实地为村民开展种植知识培训,让村民掌握更多科学种植技术。同时,村组干部带头,积极推广和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适销对路的农作物。

(二)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以强村富民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结合美化净化跃进水库周边环境的要求,以xx村为首,动员每户村民用2亩左右的耕地种植果树。因缺少壮年劳力,种植果树首选易于老年人管理,果形大、果味好的苹果、脐橙、车厘子等果树,培植优势互补的产业,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向承包田地要效益。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引导家中壮年劳力少的农户将承包田地以利润留成的方式承包给他人,实行连片种植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三是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以招商引资或村集体投资领办等形式,搞好经济作物种植。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签订农业订单,稳固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

(三)提升劳务输出能力,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欠发展农业村、组农民收入渠道还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年景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没得到根本改观,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冲击波能力低。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级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促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加大组织领导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四)争取多方支持,实施项目建设。要加强xx地区的快速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是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后发优势,用足政策,争取各级支持,引进项目加快农业生产、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村民经济收入滞后和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4月18日至23日,在副市长的带领下,我市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一行15人,赴浙江兰溪、江苏湖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对接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中国立马控股集团、浙江佳而美纺织、浙江鑫浪纺织、浙江七星纺织、江苏旷达集团、常州马杭色织布、江苏瓯堡纺织染整等企业,以及湖塘纺织城、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两地在纺织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做法介绍,与当地企业进行了对接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兰溪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国织造名城”。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5。1万,规模以上企业217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含毛巾企业27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6家。织布机1。3万台,其中进口喷汽织机3150台、剑杆织机8000台,织布无梭率达100%;环锭纺35万锭,气流纺6400头;印染生产线7条,后整理线22条,阔幅平网印花生产线7条;年产布10亿米、毛巾6亿条、棉纱10万吨、家纺用品等800万套。,棉纺织工业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织造企业产值达68亿元,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84。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纺织工业年上交税收3。2亿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年出口交货值25亿元。

(二)湖塘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是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全国色织布中心”和“中国织造名镇”,两度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660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生产企业约占半数以上),从业人员10万余人。现有织机4。4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3500台,剑杆织机30000台,有梭织机10000台,经编机500台,喷水织机150台,形成了以色织面料、牛仔面料和灯芯绒面料为主、以针织面料和产业用面料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培育了“江苏新光”、“浩华纱罗”、“顶呱呱”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全镇纺织企业完成产值136亿元。

(一)高起点定位,提升产业档次。兰溪、湖塘地处江浙地区,棉花资源有限,发展纺纱优势不明显。为此,两地都把发展重点定位于织造、印染、家纺等纺织行业下游产业中高端产品上。兰溪市有纺织企业1300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占纺织企业总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纺织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企业占半数以上,企业普遍应用“无锭纺纱、无梭织造、无纺成布、无水印染”等先进技术,产品实现了系列化、配套化、个性化、时尚化。产业定位的高起点为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高精尖装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两地政府都出台了对纺织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兰溪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对纺织企业购买无梭织机进行补贴,每购买1台喷汽织机财政补贴1万元,购买20台剑杆织机补贴1万元。同时,对每台织机规定最低纳税额标准,遏制低价无序的恶性竞争,促使企业应用高端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湖塘镇提出了“纺织强镇”的发展战略,扶持引导纺织企业投入8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普通织机已基本被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使得湖塘纺织产品逐渐与国际高档服装面料接轨。

(三)高质量管理,打造高档次产品。兰溪、湖塘十分注重企业的管理。湖塘镇针对纺织企业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所有企业都推行了技师责任制和质量工资制。在湖塘镇江苏旷达集团生产现场,我们看到,生产设备一尘不染,流水线生产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规范到位。该企业先后通过了iso/ts16949(版)标准评审、德国dqs公司颁发的质量体系论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在“精益生产、顾客满意、实现零缺陷”的质量方针指导下,致力于原材料到成品品质的把关和提升,实现了高标准的品质管理。

(四)高素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兰溪、湖塘两地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都组织纺织企业选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纺织院校、先进棉纺织企业深造、锻炼,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当地政府还鼓励企业赴上海、北京等人才高地招揽人才,用灵活的机制、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马、江苏旷达等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储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兰溪市到底,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新产品近20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50多个。同时,企业注重同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横向合作,大力研究开发新型特种纺织原料、织造工艺、染整后处理工艺等,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时俱增。兰溪市共有中国名牌1个,浙江省名牌3个、国家、省、市著名商标9个,江苏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产品。这些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使两地纺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湖塘镇开发建设了武进纺织工业园、城西工业园和湖塘印染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园区内建有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实行统一治污、统一用电、统一供热、统一收费,并在产业聚集区内集中建设标准厂房等。同时,成立了纺织科技发展中心,为湖塘纺织企业提供优良的产品研发、设计、检测平台,实现设施公建、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兰溪市在兰溪西郊开辟了面积达1000亩的灵洞工业园,作为发展纺织业的专业基地,政府在产业配套、社会协作、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纺织品监测中心、纺织网、纺织协会等服务机构,努力为企业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根据兰溪织造名城建设的规划,“十一五”期间,兰溪纺织产业将以经济开发区为轴心,建成占地13000多亩,入园企业500多家的产业园区。并按照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原则,建立纺织生产研发中心、质量监测中心,以及纺织工业网、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

我市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与兰溪、湖塘两地有很强的互补性,其纺织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标准制定产业规划。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建议依照国家和省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认真制定适合我市的振兴规划。要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高标准、高质量地制订发展规划,向上游发展良棉种植、精细加工,向下游发展高支纱、服装及服装面料、床上用品及装饰用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到20xx年,纱锭达到250万枚,无梭织机达到3000台以上,清梳无卷化率达到60%,无接头纱比例达到70%,无梭布比例达到80%,精梳纱比例达到50%。年生产各类棉纱420万吨,各种布5亿米,各种针织服装1000万件。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利税12亿元。

(二)高投入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增投入,膨胀规模,壮大发展实力;抓延伸,突出主导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竞争优势,膨胀产业规模。到20xx年,纺织企业累计投入力争达到60亿元,重点技术装备水平达到90%,其中40%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用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水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普通织机;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产业,重点抓好已与温州服装商会签约的总投资16亿元的山东临清温州服装产业园建设,建成集服装制造、商贸流通、商务洽谈、设计创意、时尚发布、论坛会展、培训交流、度假休闲、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提升临清纺织产业档次。

(三)高强度加强技术改造。当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要把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产品,做到普通产品规模化、特殊产品订单化;加快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汽和剑杆织机等新型设备,力争到20xx年全市细纱机全部完成节能风机的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淘汰“1”字头细纱机、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行业中各类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项目严把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杜绝新增落后生产能力。

(四)高起点进行自主创新。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入贯彻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市之路,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要学习湖塘镇“区域品牌”与企业“名牌产品”共同发展的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区域品牌”以“中国纺织蜡染名城”为品牌标志,作为区域纺织服装企业共享的资源,企业名牌产品以“三和”、“白羊”、“艾诺”为代表,带动更多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引导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帮助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引进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加强与各研究所、学校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研发120支以上高支纱、功能性新面料用纱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纱线产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赢利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每年都要研发2-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争取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推广一批。到20xx年,争创中国名牌2个以上,省名牌5个以上。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以上,中型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尽量争取国家扶持。组织筛选和上报符合国家要求的重大项目,积极帮助申报争取国家及省各项资金支持;二是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好临发〔〕4号文件,对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以及省级荣誉称号(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分别给予30万元和5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聊城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和5万元;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按实际形成投资额的万分之三奖励企业法人代表;凡重点企业当年新增税金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奖励企业法人代表。三是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加速建立融资担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银企对接。积极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定期组织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与各金融机构对接,向企业推荐金融产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务创新与业务品种开发。积极研究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贷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大力推广农信社的“大联保体贷款”的做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积极筹建担保公司。今年力争组建2家担保投资公司,缓解我市企业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3、加快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公共研发平台就是集中一个产业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设成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基于产业集群的行业联合研发体系平台。可为该产业的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公共研发等平台服务。一方面,解决了投入大、要求高,单个企业难以建立的难题。另一方面,公共研发平台既可以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也可以把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向企业推广,实现互惠双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

4、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一是设立市行政服务大厅,凡有审批职能的市直部门都要在大厅开设服务窗口,由各单位业务熟、责任心强的精干人员值班,并简化审批程序,按照从简、从快、从优的原则集中办理有关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二是建设特色产业聚集区,可采用bot(即建设-经营-转让)、tot(移交-经营-移交)等方式,在产业聚集区内集中建设标准厂房、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等,实现设施公建、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宣传推动提高产业知名度、组织参加或举办大型行业展览活动,提供信息,加强交流,促进发展。

5、积极筹建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两个市场,即原材料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通过横向拓宽、纵向拓展,建设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专业交易市场,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经营业户、纺织机械及配件经营户或印染加工联络处等中介加入,带动纺织产业拉长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我市的影响力。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城区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如何加快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和地位,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推动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加快新城区第三产业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撤县设区以来,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新城区规划建设已从原来的以二产为主逐步向三产为主转变,三产项目的招商、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新城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划引导。去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新城区核心区国际方案征集,开展了新城区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了城区主干道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目前正在着手编制新城区重点区域东西向文化及娱乐景观轴城市设计、南北向商业景观轴城市设计。规划对新城区34平方公里范围的商业、文体、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三产项目的配置规模、用地位置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对新城区下步的三产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二)项目招商。去年以来,新城区把大力推进三产项目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要求,先后引进5只较大的三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6.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3只,注册资金6000万美元,其中宁波万达广场计划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白金五星级明州花园酒店计划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开元明都大酒店计划总投资4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鄞州商会大厦计划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

(三)建设推进。目前新城区范围已建成的较大规模的三产项目共27只,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总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项目16只,总投资超50亿元,总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高教园区鄞州体育馆、训练馆、图书信息中心、鄞州高级中学以及华泰剑桥、东湖花园、格兰云天、金湾华庭、半岛名邸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在建的三产项目共20只,计划总投资64亿元,总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明州花园酒店、开元大酒店、麒麟商务大厦、鄞州商会大厦、高教园区国际会议中心、商务休闲中心、明州医院、新城区医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鄞州银行、区社会福利中心、科技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鄞州公园以及新都美地、东湖花园、格兰云天、华泰剑桥二期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已批待建项目共12只,计划总投资44亿元,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万达商业广场、区博物展览中心、明州经贸大厦、综合农贸市场、新江厦商城、新中源大厦、和邦商务大厦、奥丽赛大厦以及南湖花园、小城花园、春江花城、华泰三期等房地产项目。

近年来,虽然新城区三产项目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档次等各方面,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同新城区所处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相比,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城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当前,东部新城、跨海大桥的建设,对于新城区来说,既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加快新城区第三产业发展,必须抢抓机遇,着重做好以下三个字文章:

(一)“快”,即加快建设,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组团式发展。当前,要严格按照新城区核心区规划要求,紧紧围绕新城区主干道路街景设计,充分发挥各街道、部门参与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重做好新城区主干道路以及宁横路、宁姜路、34省道等周边街区的整理和改造,实现组团式发展和滚动式推进。

二是点线面联动。“点”,就是以万达广场以及周边商业设施为点,力争今年10月底前促成广场开工建设,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商贸企业落户,并带动周边三产项目加快发展。“线”,就是以商业特色街为线,培育发展天童路、四明路等商业景观带,把商业特色街区作为城市中心的开发区来做精、做专、做大、做强。“面”,就是以社区服务网点为面,加快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面向城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家政、医疗、文娱、维修等服务,形成与现代城区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网络。

三是全方位拓展。通过采取积极的土地、投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加大对新城区第三产业特别是重点服务行业的扶持、引导力度。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民资外资发展第三产业,参与公平竞争,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服务业运行机制。

(二)“高”,即提高品位。

一是抓规划。按照“提高品位、超前发展、优化布局、体现特色”的规划要求,进一步编制完善新城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并同我区“十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在合理规划新城区第三产业区域布局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编制商业、交通运输、信息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各种业态的发展规划,为高起点发展新城区第三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强招商。下阶段,要将集中精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第三产业项目,作为新城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新城区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并力求在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业、会展业、娱乐业和现代物流业方面寻求突破。同时,大力发展搂宇经济、总部经济,积极利用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研发中心或办事机构来新城区落户。同时大力引进绿城、万科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新城区开发建设,逐步推出一批精品楼盘,提高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品位和档次。三是重建设。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严格把好建筑的立面、色彩、体量及质量关,努力使各类建筑成为新城区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特”,即注重特点。充分利用新城区的区位和环境优势,大力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努力体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住在鄞州、学在鄞州、游在鄞州和创业在鄞州”的建设要求。

1、“住在鄞州”——着重实现三个“完善”:一是完善交通条件,特别是新城区与宁波市区及其他周边区域的城市交通连接,大力发展区域内部公共交通,保证居民出行需求。二是完善社会事业配套,重点加快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建设一批群众性、开放性的公共活动场所。三是完善环境形象建设,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营造优美、舒适、安定的城市环境形象。

2、“学在鄞州”——大力发展三大“教育”:一是基础教育。加快建设具有国家级水准的新城区实验小学、实验初中等一批基础教育教学设施,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提升城区建设的品位和档次。二是高等教育。以高教园区为依托,加快发展各类高等教育,重点加快第三产业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加快三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成人教育。大力加强就业培训、函授、进修和社区教育等各类成人教育,完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终身教育体系,凸现新城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市民素质的科教文化功能。

3、“游在鄞州”——努力营造三大“亮点”:一是商贸。在进一步加快万达广场建设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连锁商贸龙头企业落户新城区,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步行街、精品商业街等,着力构筑大中小相结合的商贸发展新格局。二是休闲。积极挖掘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休闲娱乐主题,注重体现鄞州区厚重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和梁祝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产业。三是江南水乡风貌。充分利用新城区河网水系发达的优势,努力营造赏心悦目的城市水景,并在建筑设计、灯光布局等各方面展现独特的风格,以精致优美的江南水乡风貌发展城市旅游经济。

4、“创业在鄞州”——加快形成三大“服务业体系”:一是新兴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办事机构,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档次的精品楼宇,初步形成比较齐全的广告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框架。二是金融信息服务业体系。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区设立机构或分支机构,加快发展邮电、通讯、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努力为各类机构投资创业提供服务平台。三是传统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宾馆、餐饮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乡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贯彻落实文化艺术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繁荣,乡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中心由副乡长直接分管,岗位职责、财务财产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一一落到实处。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因修建政府大院被拆迁,于乡党委政府划拨土地重建文化站,10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文化岗位现有3人(大专学历),工资和业务金费得到落实,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于文化站业务金费3万余元。文化中心活动正常。目前,有6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活动开展正常,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底蕴深厚,队伍庞大,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县、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化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创新意识。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四)文化保护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乡由于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涵养。

(二)抓好文化市场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先进文化乡镇”创立活动,完善文化阵地设施。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发展业余演出团队,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更好的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注重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办文化的重要补充。

(五)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质的文化品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家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硬性约束,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技术、装备、服务需求十分旺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产业发展。

供大家参考借鉴。

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7月以来,克振副省长带领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深入武汉、孝感等地调研部分节能环保企业,随后嘱我们对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近期我委分赴12个市州开展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加以推进,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汇总各市州上报数据,2019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比2019年增长76.5%,其中:高效节能产业总产值约450亿元,先进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约800亿元。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数突破1000家,比2019年增长42.8%,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接近20万人,较2019年翻了一翻。总体来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我省已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节能环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初步成长为各自领域里的领军骨干企业。

在高效节能领域,有从事电力能源装备的长动集团、武汉南瑞、三环发展、合康变频、大力电工、孝感大禹、襄阳万洲、追日电气等,从事蓄热式燃烧的仙桃神雾,从事节能窑炉的华窑集团,从事三联供空气源热泵的武汉朗肯,从事半导体照明的华灿光电、迪源光电、匡通电子,从事节能保温建筑材料的武汉沃尔浦等。长动集团20万千瓦以下热电联产机组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神雾公司占有国内高温空气燃烧应用份额50%以上;宜昌匡通电子在国内led封装行业居于龙头位置。

在先进环保领域,有凯迪控股、都市环保、中钢天澄、凯迪水务、武汉华电、中碧环保、天虹仪表、方元环境、华丽环保、创新环保、合加环境、东之盛、沙市水处理设备制造厂等。都市环保自主研发的“氨硫铵烧结烟气深度脱硫”技术和“双循环三段式脱硫塔”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武汉华丽环保公司研发的可热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可有效解决废弃塑料产生的“白色污染”;沙市水处理设备制造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管式超滤膜生产厂家,市场占有率50%以上;中钢天澄是国内除尘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总承包商之一。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有格林美、湖北金洋、千里马、法利莱、江南实业、宜昌立帝、华山水产、华新水泥、黄石大江集团等。格林美是国内城市矿产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在荆门、武汉、仙桃等建有多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宜昌力帝是国内最具专业化的废钢加工处理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攻克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4大难题,处置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武汉法利莱实现激光再制造设备的产业化生产,并列入国家再制造试点。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呈现出依托骨干企业向重点园区和区域集聚的发展格局。

在高效节能产业领域,阳逻开发区以西门子、阿海珐和国电南瑞公司产业园为基础,形成了大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电网应用装备产业基地。黄冈节能窑炉的发展颇具特色,华窑集团、中洲窑炉、中亚窑炉等行业领军企业正抱团推进“绿色工业窑炉”省级标准制定,填补国内该项标准的空白,黄冈逐步成为“窑炉之乡”;襄阳以大力电工、追日电气、万洲电气等企业为龙头,建立了襄阳软启动产业联盟,成为全国最大的软启动产业生产基地。

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集聚了凯迪电力、中冶南方、都市环保、中钢天澄、绿世界、芳笛环保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电力环保、水处理、节水技术和设备、环保工程总承包等领域门类齐全、优势突出。2019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收入789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围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金洋公司、骆驼蓄电池、三环锻造等一批“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企业,初步构建了再生钢、再生铝、再生铅等三条较为完整的循环型产业链,已形成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200万吨、年处理利用各类再生资源130万吨的能力,再生资源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黄石市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依托大冶有色、大江集团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回收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青山工业区内武钢、武石化之间实现氮气和氢气资源互补,武钢、青山电厂与利用钢渣、粉煤灰、磷石膏的建材企业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模式,形成了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污染治理、环保设备设计制造产业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工程机械装备再制造园区聚集了龙工、三一、千里马等国内主要工程机械生产与再制造厂家,形成了再制造产业集群。格林美在荆门高新区打造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基地,2019年产值超过23亿元。

我省积极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相关企业年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约17亿元。每年争取国家支持节能环保重点项目资金近15亿元。政策扶持提高了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积极性,不仅一批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同时推动了建材、化工等行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武钢集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等均成立了以节能环保为主攻方向的企业,如武钢金属资源公司对冶炼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生产矿渣微粉等产品,年产值超过80亿元。中节能等央企也开始在我省投资布局。一大批在建或拟建的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总投资近120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后备力量。

各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武汉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制定了节能产品推广、废旧产品回收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出台。

合同。

能源管理项目支持办法,安排5000万元市级循环经济引导资金。鄂州市把节能环保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依托高新区建设专业节能环保产业园。荆门市出台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立了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襄阳市积极争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拥有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东风康明斯国家再制造试点等一系列“国字招牌”,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总体来看,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可以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同时,发展中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整体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两小一低”。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例不足5%,产值仅为江苏的四分之一,浙江、山东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企业规模偏小,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具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企业还不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技术水平偏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事高端设备制造的企业不多,大多属于一般加工制造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较快,但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不足,特别在高效锅炉、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废旧电器和汽车拆解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产业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撒得不开、聚得不够”,部分市州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成熟。

(三)市场开拓难度较大。节能减排总体上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政策拉动型需求和政府公共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相关的目录清单、资质资格认定较多,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技术和装备研发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难以为市场接受并得到应用推广。现有的节能环保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贵问题,资金积累缓慢,企业发展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四)扶持政策还不够系统。一是在创新驱动方面,没有把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作为省级科技计划的重点领域。二是在需求牵引方面,国家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来推动节能减排和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但地方政府不能只推广使用本地产品,需求牵引政策难以精准发力。三是在投资促进方面,主要是申请国家资金扶持,省级没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相关节能环保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只有变换主题申请有关部门的其他专项资金,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甚至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四是在政策引导方面,对一些新兴的服务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政策不明确、法律规范不健全,影响了推广应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废弃物回收利用增值税进项抵扣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五是在组织协调方面,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的统计体系,影响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家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硬性约束,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技术、装备、服务需求十分旺盛。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明两年生态环保重大工程中,仅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重大工程投资就超过8600亿元,市场潜力大。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从产品生产向装备和服务延伸、从外围向核心突破、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兄弟省市均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呈现万马奔腾、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以我省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加大力度,完全有可能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5年时间有望培育成产值5000亿元的新兴支柱产业,占据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下一步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最显著的区别,是其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要做好政策和市场结合文章,把促进推广应用作为关键环节。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淘汰落后锅炉、电机、老旧汽车等,扩大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市场空间。“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和其他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节能建筑、新能源汽车推广、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目标,以政策拉动需求,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推进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严格执行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购买节能环保服务。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具体办法。三是引导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完善节能惠民工程、“以旧换再”、“能效领跑者”、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政策措施,开展全民行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消费理念。四是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参与节能减排重大工程。对获得国家节能环保标识、进入国家相关目录名单的省内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省内企业研制的首台(套)节能环保装备在省内工程中使用的,可由省财政对生产企业及用户给予补助。五是支持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在污染减排重点领域加快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支持发展再制造服务,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

(二)助推企业发展。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再生资源企业,各地方政府可将新增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此,国务院文件有明确要求,但我省目前还没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仅省经信委在新增专项资金中,对资源循环利用有一定支持。建议从2019年开始,省财政设立5000万元节能环保产业扶持资金,主要以贴息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包括绿色信贷、抵押担保、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四是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对引进的节能环保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并在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三)支持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节能产业领域,加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效电机、高压变频、无功补偿、高效锅炉(窑炉)、蓄热燃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半导体照明、工业化建筑、碳捕捉等技术和装备。在环保产业领域,以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染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重点,研发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提升我省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以磷石膏等典型固体废弃物、稀贵金属、农业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处理以及再制造为重点,加快研究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应用前景广泛、经济效益明显且无二次污染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同时,着力提升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四)推进试点示范。近年来,国家在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的领域,特别是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把这些试点示范抓好了,就能为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培育产业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要积极推进我省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各地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我省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再制造试点、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双百工程”等国家级节能环保各类示范试点建设,切实发挥典型带动和辐射效应。开展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园区循环式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五)完善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出台后,全国已有10多个省级政府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措施。去年我省发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没有系统政策和全面部署。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工作,以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并按照精准调控、喷灌滴灌的要求,拿出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目前,我委已研究草拟了相关政策文件初稿,待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审定。另外我们已启动《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工作,提前谋划未来一段时期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思路和总体布局。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脱水菜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于xx年开始起步,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我市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脱水菜企业数量众多。全市现有脱水菜加工企业近100家,总加工能力近卫立正其中较大规模的有30多家,具备出口自主权的有12家。

(二)青红椒产量全国第一。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红椒脱水菜生产基地,青红椒总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0%以上。全市青红椒种植面积从20xx年以来,多数年份保持在10万亩左右,最高达13万亩,种植农户约6万户。脱水菜成品多数年份产量在1.5万吨一2万吨之间,产值5亿元左右。

(三)广大农民受益明显。青红椒亩产约3.5吨,近年每吨价格约800多元,亩收益在3000元左右,比较效益明显,农民种植热情较高。另外企业生产期还可解决4—5万名季节性用工,生产结束后仍能解决数千人的就业问题。

(四)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脱水菜和羊绒、葵仁、番茄酱等,是我市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但我市拥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较少,70%以上的产品都是通过国内其他贸易公司出口。

(一)企业多、小,散,市场比较混乱。虽有近100家企业,但缺少上规模、上档次、技术先进、业界知名、广泛认可的大企业,与全国第一产地的地位不相称。企业多数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且各自为阵,没有发挥好主导市场的作用。绝大多数小企业春种时不签订订单,收购时抬高原料价格,使得企业原料成本上升。农民虽—时受益,但长远看弊多利少。生产结束出货时彼此又互相竞争,很容易被外地采购商各个击破,造成产品价格波动过大,行业周期性的出现滞销、亏损。另据了解,国内外每年青红椒的需求量是2万吨左右,而我市产能已近20万吨,严重过剩,应尽快解决。

(二)产品良莠不齐,质量难以控制。多数企业厂房因陋就简,生产设备落后,卫生控制不到位,检测手段不够,产品标准不一,仓储条件较差,特别是卫生、农残等隐患多。

(三)多为低端产品,缺少精深加工。产品都是初级原料,还要通过国内外企业二次加工,然后经国外大企业最终加工包装后,才能上市。也有国内部分企业开始给方便面企业加工终端产品,但数量还很小。总的来说,我市的产地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产品过于单一,有待继续拓宽。我市脱水莱主要是青红椒,另有极少的豆角、番茄、黄瓜等,但事实上胡萝卜、葱蒜、各类青菜等都可以制成脱水产品,国外市场需求也很大,应该向多品种方向发展。

(一)市场稳中有增。脱水莱产品作为欧美日等国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着较为稳定的消费市场。同时受欧美日等国家生活习惯的影响,脱水莱产品正在逐步进入其他国家。国内随着方便面企业、快餐行业的发展,脱水菜产品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总体市场呈稳中有增的态势。

(二)我市仍具优势。青红椒的传统产区欧洲主产区因病虫害。减产严重,原料品质下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国内宁夏、甘肃、新疆、山西等地从种植规模、种植技术、产品质量、出海距离等方面,暂时难以与我市抗衡。我市水土光热自然条件适宜,使得我市成为外商关注的最佳产区之一。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总工会积极落实《关于认真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监督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工会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认真按要求做好我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为切实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我县工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县工会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指挥,落实上级工作安排,制定工作具体计划。

我们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630元,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这项政策落到实处,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获得合法报酬的必然需要,我们各级工会应该在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上多做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全体职工享受正当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享受到各项国家规定的福利。把工会真正建设成职工之家,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此我们把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新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我县的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各用工单位和个人知晓,为使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得到较好落实提供了舆论支持。

我县总工会专门成立了个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工作小组,分头深入到各个用工企业进行检查。各工作组共走访调查了近20个单位的5000多名职工。从检查的情况看,大约有一半多的用工单位执行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仍有部分用工单位没有执行该项制度。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企业自身运转困难,不能保证正常工资发放。

我县总工会今后要将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坚持开展下去,对有能力却不执行该项制度的用工企业加大督查力度,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都暂时没有能力落实该项制度的企业,也要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防止出现企业作假的行为。

相关范文推荐
  • 12-19 检讨书自我反省初中生成绩大全(18篇)
    检讨书是自我反思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帮助。亲爱的父母:我怀
  • 12-19 解冻银行账户申请书(实用20篇)
    银行通过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请大家留意以下银行案例,了解银行业务中的安全隐患,以便自我防范。申请事项:申请解冻湖南林源纸业有限公司
  • 12-19 围棋比赛心得体会(优质24篇)
    心得体会需要真实、客观,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感受和抒发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一大早,阿姨就带我去余姚一职参
  • 12-19 我的变化英语初(通用18篇)
    英语是一门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的语言,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英语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总结的质量和水平。
  • 12-19 纪律作风专项行动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种宝贵财富,通过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我觉得我们应该写一份心得体会,分享给他人。以下是一些写
  • 12-19 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10月21日—24日参加了昆山名师优
  • 12-19 盗伐林木罪心得体会(专业24篇)
    在书写心得体会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经验,突出问题的核心所在,言之有物。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树木是大自然的绿色财富
  • 12-19 学校工作自我鉴定(通用21篇)
    工作鉴定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鉴定可以发现员工的优点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提供指导和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鉴
  • 12-19 徒步收获心得范文(19篇)
    写心得体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引导自己的未来。继续往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品味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
  • 12-19 村庄疫情防控实践报告范文(15篇)
    实践报告是一种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反思实践经验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实践报告案例,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践报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