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北京讲解员志愿者 北京雍和宫详细导游词讲解(模板5篇)

2023年北京讲解员志愿者 北京雍和宫详细导游词讲解(模板5篇)

时间:2023-09-29 00:55:54 作者:XY字客 2023年北京讲解员志愿者 北京雍和宫详细导游词讲解(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讲解员志愿者篇一

雍和门原是雍亲王府的大门,“门前”卧有一对铜师。现在的雍和门实际是雍和宫的天王殿。殿前院落东南角有钟楼、西南角有鼓楼。钟鼓楼北侧各有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碑亭。亭内石碑上镌刻乾隆皇帝书写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的缘由。殿前院落东西两侧,东西向,还有两座小门,东为东阿斯门,西为西阿斯门。

雍和门前鼓楼边上有一口高1.5米,直径2.5米,重约8顿的“大铜锅”,由清宫造办处制造。历史上曾经每到腊八节时,就用它来熬制“腊八粥”。

雍和宫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弥勒佛,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布袋和尚。弥勒佛的两侧是四大天王,弥勒像的背后供奉的是护法天神,手持降魔金刚杵的韦驮像。韦驮面对的是大雄宝殿,也就是雍和宫大殿。

在雍和门(天王殿)和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之间,还有古铜鼎、御碑亭和须弥山。

古铜鼎是乾隆十二年(1747)养心殿造办处制造的。铜鼎通高4.3米,下面衬以汉白玉石基座,上部有6个火焰门,门上铸有“二龙戏珠”,中部为圆形铜狮子座,座上铸有“三狮绣球”的图案。整座铜鼎图文精美,呈鳝鱼青色,艺术价值极高。

御碑亭又称“四体碑”。在碑身上,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篆刻,共678个字的《喇嘛说》。这篇《喇嘛说》是乾隆皇帝82岁时,亲笔撰写的。《喇嘛说》主要讲述了藏传佛教的起源和发展,着重介绍了藏传佛教中格鲁派(黄教)在改革“灵童转世”传承方式上,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的原由。

在御碑亭后,大雄宝殿前,有一座青铜铸造的须弥山。由青铜山体和汉白玉底座两部分组成,山体高1.5米,通高2.76米。原为明万历年间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所供奉,后置至此处。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在佛经中被誉为世界的中心。

嘛呢杆,在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的石雕卧狮背上竖立着“嘛呢杆“,杆顶上悬挂着嘛呢幡,幡上写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嘛呢幡是藏传佛教中驱邪镇魔的幡旗。

北京讲解员志愿者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

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北京讲解员志愿者篇三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不仅仅是北京有隆重的春节,还有我们浙江省宁波市的春节,也称得上是热闹啊!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早盼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们素有的传统习惯,也是全国人民素有的习惯。

打扫完,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日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采购,年货包括鸡鸭鱼肉、油盐酱醋、瓜果蔬菜,都要买齐全,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拜访亲戚朋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新衣服,准备过年时穿。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愿每个人都新春快乐,恭喜发财!

北京讲解员志愿者篇四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临北二环路,西临成贤街(孔庙、国子监),地铁5号线有“雍和宫”这一站。

清朝时,雍和宫是北京最为著名的皇家寺庙。如今,雍和宫不仅是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而且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是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在明朝时,雍和宫所在的这片地区叫太保街,是太监们的官房。

清康熙皇帝在位时,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根据当时胤禛的爵位这里曾叫“四爷府”、“贝勒府”,胤禛被封为雍亲王后,这里改名叫“雍亲王府”。雍正登基后,雍亲王府作为“潜龙邸”不能再另赐他人,所以将“雍亲王府”改成佛教寺庙,叫雍和宫。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弘历钦命三世章嘉活佛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寺院。这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

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庙的原因

一、根据惯例,先帝原王府(又称潜龙邸)一般不再做他用,而是改为寺庙。

二、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的尊崇,以及乾隆皇帝秘密皈依藏传佛教。

三、当时的政治需要,为了民族团结。藏传佛教在蒙古族、藏族,这两大民族中有着巨大的影响,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既可以是宗教的纽带,又可以促进民族间的沟通,安定边疆,维护国家统一。

雍和宫,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整座建筑群原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在1900年时,被毁;西路在建国后,扩建雍和宫大街时,被毁。现如今只有中路建筑保存完好,可供游人参观。

东路南部统称“连房”,是喇嘛学僧起居的地方,北部叫“东书院”,是自雍正皇帝开始,历代清朝皇帝去方泽坛(地坛)祭祀后,休息用膳的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整个东书院的全部建筑被毁。如今,东路新建有三层仿古建筑的僧舍和雍和宫藏文书院。

北京讲解员志愿者篇五

四学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房子是喇嘛们“显密双修”的场所,它们被称作四学殿。东侧南为密宗殿,北为药师殿,西侧南为讲经殿,北为时轮殿(数学殿)。“显密双修”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藏传佛教中喇嘛们修行的顺序为:先修“显宗”,再修“密宗”,最后修“无上瑜伽密”。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

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内主要供奉的是三时佛(又名竖三世佛)。中间供奉的是“现在世”释迦牟尼佛,西边是“过去世”燃灯佛(或迦叶佛),东边是“未来世”弥勒佛。这三时佛的排序与汉地佛寺是相反的。

中间“现在世”释迦牟尼佛的两侧,西为阿难,东为迦叶,他们是释迦牟尼最出众的两大弟子。佛像前陈列着景泰蓝的“五供”和“七珍八宝”。

五供指,中间是香炉,两侧是烛台和花瓶各一对。七珍又称“七宝”,金轮宝、主藏宝、大臣宝、玉女宝、白象宝、胜马宝和将军宝。八宝又称“八吉祥”,法轮、宝伞、盘长、法螺、莲花、宝瓶、金鱼和宝盖。

穿过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我们看到的是永佑殿。这里又名“正寝殿”是雍正皇帝胤禛在登基前,作为亲王,住在这里起居生活的地方。雍正皇帝驾崩后,这里曾经停放雍正皇帝的棺椁,那时这殿叫“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将其改称为“永佑殿”。

永佑殿内供奉着无量寿佛、药师佛和狮吼佛,三尊佛像。白檀木雕,表面贴金。中间的是无量寿佛,汉地佛教称他为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西侧是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东侧是狮吼佛,汉地佛教中没有狮吼佛。

殿内东西墙上挂着两幅绣像,“白度母”和“绿度母”。度母又称救度母或多罗母,据说是观世菩萨救苦救难的“化身像”。这里的“绿度母”是乾隆皇帝母亲“孝圣皇太后钮钴禄氏”亲手绣的,共用了4000多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绸子,采用“堆绣”和“补绣”工艺绣成的。

法轮殿位于永佑殿的北侧,是雍和宫内最大的殿堂。它的平面呈“十”字形,仿故宫雨花阁的形制建造。殿顶建有西藏风格的5座天窗和5座鎏金宝塔。5座天窗代表“五明”,5座宝塔代表“五方五佛”。法轮殿,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建筑特色,是汉藏建筑艺术的结晶。

法轮殿在雍亲王府时,是福晋居住的地方,改成雍和宫后,这里是喇嘛们集中诵经和做法事的地方。

殿内正中,端坐在“一朵巨大莲花台上的”佛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

宗喀巴原名罗桑扎巴,青海湟中人。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西藏拉萨北郊建立甘丹寺,标志着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形成,格鲁派的喇嘛们身穿黄衣、黄帽,所以又称作黄教。宗喀巴圆寂后,他的两大弟子“根敦珠巴”和“克珠杰”担任首领,后人将“根敦珠巴”和“克珠杰”视为历代转世__喇嘛和班禅大师的鼻祖。

佛像两侧的木雕高台是两座“经台”,专门为__喇嘛和班禅大师在京讲经时专门设立。东经座为班禅大师所用,西经座为__喇嘛所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