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优秀16篇)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优秀16篇)

时间:2023-10-15 23:06:17 作者:ZS文王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优秀16篇)

通过安全教案的学习,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各种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三年级社会教案范文:《走进祖国的大江南北》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教学重点: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13.3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2、p13.1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再要求计算。

集体反馈。

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321÷3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p13.5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303÷5426÷6912÷3

259÷6856÷8700÷5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板书设计

我国的国宝

长城秦兵马俑大足石刻

智慧艰辛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活动二保护古遗迹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教案5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同学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地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同学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中国文明的绚烂辉煌,知道古遗迹的珍贵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同学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古遗迹的资料和一张彩色卡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感知名胜古迹

1、同学出示自身旅游时的照片,介绍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

2、谈谈自身的见到名胜古迹时的感受。

二、观看解说,了解古遗迹

1、播放一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让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2、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出示中国地图,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文化遗产名称纸条。

三、分组汇报,集体交流,探索古遗迹

指导同学按课前自身选择的一处古遗迹,交流自身探索的效果。有“长城”小组、“秦兵马俑”组、“大足石刻”组和“敦煌莫高窟”组等等,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向深入,并注意点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维护古遗迹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和文物被损图片

1、同学谈感受。

2、了解国家、政府为维护遗产做的大量工作。

3、同学交流自身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古遗迹。

4、出示课后活动:“小主人在行动”——继续探索古遗迹,为维护古遗迹出点力。

5、师总结

板书

我国的国宝

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维护古遗迹责任意识

三年级品德人教版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整十数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种验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商品的画片,做游戏:这里有3元一块蛋糕,

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做一做;

1、买这样的一块蛋糕要多少钱?买两块呢?

二、新课学习

1、一起讨论:怎么样证明36÷3=12是正确的呢?12×3=36

2、试一试:这些除法算得对吗?9÷3=363÷3=2194÷2=473、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65÷3=21(块)„„2(元)

想一想:你能验算吗?21×3+2=65(元)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与同座位同学合作,互相验算。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3、一边说一边做第一4、5两题。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四

(一)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解答.

(二)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

难点:第二种解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算出来.

(1)每层有4个教室.

(2)每个教室有6盏灯.

(3)每箱“可乐”有12瓶.

a.12个教室装几盏灯?

b.4箱“可乐”共多少瓶?

c.3层有多少个教室?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

这三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

(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

条件:(1)有5箱热水瓶,(2)每箱12个,(3)每个11元.

问题: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在学生审清题意的基础上,由条件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两种解法的两种思路:

师: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里有三个条件,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一个问题?

生:根据每箱12个和5箱热水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板书:5箱有多少个)

师:知道了一共有多少个,再根据每个11元,可以进一步求什么?(板书:一共卖多少元)

这是一种思路,再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根据这三个条件,还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们讨论一下)

生:根据每个11元和每箱12个,还可以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板书:每箱卖多少元)

师:求出了每箱卖多少元,与5箱结合,又可以求出什么呢?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分步列式解答.

订正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

(1)每箱卖多少元?(1)5箱有多少个?

11×12=132(元)12×5=60(个)

(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32×5=660(元)11×60=660(元)

答:一共可以卖660元.

师:我们把这两种解法,列成综合算式可以吗?请同学讨论一下.

讨论后请同学回答.(板书)

11×12×511×(12×5)

=132×5=11×60

=660(元)=660(元)

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种解法加括号是什么意思?(先求5箱有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检验?能不能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检验另一种解法?互相讨论一下.

然后请同学口述检验:(第二种解法5箱热水瓶共有60个,每个卖11元,共卖660元,和第一种解法答案相同.第一种解法,每个热水瓶11元,每箱12个,共卖132元,有5箱共卖660元,和第二种解法答案相同)

(三)巩固反馈

1.根据复习题已知条件(1)(2)与问题c,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口头叙述,老师出示)

学校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安装6只日光灯.一共安装多少只日光灯?

(默读题、审题)

师:根据这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共安装多少只日光灯,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用两种方法解答,观察计算结果是否相同)(指名写在玻璃片上)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6×4×36×(4×3)

=24×3=6×12

=72(只)=72(只)

学生做题,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两个小队割青草,每个小队割3捆,每捆重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老师对上一题解答时出错的同学、重点辅导,看是否真正掌握了.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8×3×28×(3×2)

=24×2=8×6

=48(千克)=48(千克)

订正后,进行选择练习.

3.选择正确算式.

(1)大生的集邮本里,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贴5张,6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a.3×5×6

b.5×3×6

c.5×(3×6)

d.6×3×5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有40人,每人种3棵树,三年级学生一共种多少棵树?[]

a.3×40×4

b.40×4×3

c.4×3×40

d.3×(40×4)

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乘应用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思路不同,结果相同.

作业:思考第100页第4题.

小资料〔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第四步是进行检验,书写答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五

(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并学会新的检验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两种方法解答连除应用题.

难点:理解第二种解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乘应用题,请大家看这道题.

(投影出示复习题)

三年级同学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5×3×215×(3×2)

订正时请同学分别讲清算式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默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线段图投影片.

请同学在作业本上解答,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订正时用.老师在学生做题时,行间巡视,个别指导,做到胸中有数.订正时,每人看着投影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老师板书)

(1)平均每队有多少人?

90÷2=45(人)

(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45÷3=15(人)

(1)一共分了多少组?

3×2=6(组)

(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90÷6=15(人)

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请同学分小组说一说、互相启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请别人解答.(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师:如果真的理解了解题思路,那么我们想一想怎样列综合算式.请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订正时,老师板书.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90÷2÷390÷(3×2)

=45÷3=90÷6

=15(人)=15(人)

同时讲清每种解法的思路:

第一种解法:用90÷2表示求每队有多少人,再除以3是求每组有多少人.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查呢?

(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做一做:(投影出示)

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再检验)

师:默读题、审题.先用分步计算,再综合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班上好、中、差三种类型同学,分别给他们玻璃片,订正时老师选用)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336÷7=48(元)12×7=84(个)

48÷12=4(元)336÷84=4(元)

336÷7÷12336÷(12×7)

=48÷12=336÷84

=4(元)=4(元)

答:每个保温杯4元.

订正时,请同学说明解题思路.

这道题做得对不对,请两个同学互相叙述一下检验的过程.

(三)巩固反馈

1.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3个同学,一共栽树258棵,平均每个同学栽树多少棵?

选择正确的列式写在作业本上.

a.258÷2÷43b.258÷(2×43)

c.258÷43÷2d.258÷(43×2)

订正时请说明解题思路.

2.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上衣,每箱20件.每件1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作业:第104页第1题.

小资料〔解答应用题的检查和验算〕

解答应用题的验算,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二是对有不同解法的应用题,可以选用另一种解法求解,看两种解法的答案是否相同.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六

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

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艾青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你。他凝望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就是这片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二、朗读指导与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中每一章节的内容。

2、能大体梳理诗人情感变化过程吗?

3、能画出诗的节奏,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吗?

三、品读段落,正确理解诗意。合作讨论(1-5)段;

1.你能找出“鱼”与“鱼化石”究竟有哪些异同吗?

2.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猜测有依据吗?

3.你能用重音读出这两者的不同吗?(提示:找出段落中感染力强修饰语、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4、你们能想象一下灾难降临的一刹那间鱼当时的内心感受吗?写出来。学生小组讨论,(痛苦、挣扎??)并用语言表达。

教师范例:当无边的灾难降临的时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觉到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我好想逃,逃到另一个世界去,可是我无力挣扎。

四、细读诗歌,体悟诗理

1、“鱼化石”为什么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教师出示链接材料:艾青,原名蒋海澄,1941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号召力,被誉为“火把诗人”。

(自由的创作期——活着的鱼)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

2、你认为,诗里的鱼是谁?天灾指什么?

学生回答:鱼就是诗人的化身,天灾指的是作者经历的运动。正是基于这种深入的思考,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诗的意象和诗人的思绪相撞击,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作家丁玲在看了这首诗后,她说:“这是写艾青自己嘛!”

五、反思自我,畅谈启示

1、我们了解鱼的经历变化,作者从中得出怎样的启示,悟出怎样的道理呢?生命离不开运动:这里的运动指自由,没有自由等同于死亡。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在死亡没有来临之前,把能力发挥干净:说明要敢于斗争,要敢于抗争,哪怕是死亡。

2、追问:哪个词语能表现作者的心理感受?凝视:表明作者是经过沉思,想了很久得到的。这显然是作者对过去的反思。

3、追问:可作者却说:傻瓜也得到教训,傻瓜该如何理解?傻瓜:头脑有病的人、头脑简单,说明这个教训是显而易见的、不用思考的。也说明这是一个时代的、人人都明白的、大家共同遭遇的命运。

4、这首诗在选人课本后,最后两个分句有改动,比较一下哪个诗句更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诗人直率地提醒人们要接受教训,这是许多人以生命作代价换来的教训。同时也是一种战士的情怀,只有敢于抗争,才不会从蹈历史覆辙,因而具有强烈的警策作用。联系前面对于鱼化石的刻画和描写,就可以感到诗人的提醒更强有力了。

再次深情地朗读读课文,读出诗人的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

六、借事理,总结全文

这首诗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正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正像诗人自己所说:“这些年变成化石的人太多了。”这就清楚地说明,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就不是只想着个人的哀怨、个人的命运,而是想着许许多多人的。因而,这首诗的含意就具有了很强的典型意义和概括力,同时,也就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1、读完诗歌你的启示是什么?用诗的语言表达。

2、随笔:发挥想象力,把《鱼化石》扩写成记叙文《鱼的故事》,扩展诗的容量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建立一个立体式的课文情境,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现代课堂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养料,其中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化抽象为形象,使课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鱼化石》一课是科普性诗歌,语言优美,对于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科学常识及科普知识,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我为学生呈现了与文本相得益彰的课件内容。丰富的画面,逼真的视听,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直观形象,为学生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和认同。首先出示鱼儿畅游大海的视频,不仅使学生看到鱼儿快乐自由的情境,更激发学生联想多少亿年前那种原生态的现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壮观的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帮助学生想像火山爆发时,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魄的场景,让学生的情感激起波澜,缩短时空的距离,近距离触摸当年的事,缩短了文本与真情实感间的距离。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最后,我向学生展示了鱼化石的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鱼化石,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学生学习语文的生动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良好的氛围对于激活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我通过各种画面努力营造的就是充分的人——本对话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达——再朗读,达到与文本零距离,努力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七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比一比: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各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各有什么不同?

4.填合适的单位

(1)课桌面宽3()。

(2)黑板面的大小3()。

(3)王刚身高150()。

(4)教室的地面的面积是50()。

5.下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图中每个图形的面积。

答案

1.1分米1米

2.1厘米(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

3.略

4.分米米厘米平方米

5.红色:6平方厘米绿色:4平方厘米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八

1、在日常生活中,有各行各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2、体会到假如没有他们的(辛勤服务),世界将是(一团糟),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其中和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我们来观察我们一天的生活,会发现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4、我们能够在社区(方便)、(愉快)地生活,离不开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

5、通过学习和生活体会到为我们服务的人们的(工作辛苦)。

6、我们去问问周围为我们服务的人的(感受),体会他们的(苦)与(乐)。

7、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我们要(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而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不仅仅)是说声“谢谢”。

8、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的时候,我们要表示(谢意);医生为我们看完病的时候,我们要说声(“谢谢”);演员为我们演完节目时,我们要表示(谢意);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时,我们要说声(“谢谢”)。

9、假如没有(清洁工)和(其他劳动者),我们的生活会非常脏乱。

10、邮递员叔叔说:“我的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不过看到大家拿到(信)和(报纸)高兴地样子,我也很(高兴)。

11、理发师使人们变得更(神气)。苦难家庭服务热线给(困难家庭)送去温暖。演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气象员让人们(提早知道天气变化情况)。裁缝为人们(穿衣)提供了方便。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九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判断

(1)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样大()

三、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他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十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的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的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三、回忆中的大树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十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树长在校园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观察方法来观察新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树叶和果实。这是树果实。这是我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顺序来记录。能贴上收集到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生长需要什么样条件?

不同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大树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小学科学教案二: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其中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陆生植物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小学科学教案三:植物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一生是有生命周期,每种植物都有一定寿命。

植物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认识,懂得生命可贵,也体会生死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图片,植物一生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植物需要阳光”。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一生

思考:植物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整理:翻看前几课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都有相同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结构特征等。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十二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变化。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cb系列齿轮油泵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十三

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级给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2、科学知识:知道问题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培养学生对某些不对的结论可以大胆怀疑,并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践提出适当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密封罐养好的小草、纸飞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游戏引入。

(1)吹塑纸摩擦后帖在黑板上;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记录划“正”,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3、“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揭示课题,读题。

二、问题从哪里来?

1、请同学们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发现问题的?---通过观察(板书:观察)

2、说一说你平时在什么场合发现过哪些问题。

3、组织科技小制作---玩纸飞机,在小制作中同学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下面的活动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制一架不同类型的纸飞机。

(2)每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放飞机比赛。

(3)小组长做好记录,把同学们在玩纸飞机发现的问题记下来。

(4)组长汇报同学提的问题,评一评谁提的问题最有意义。

4、统计班级提的问题,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发给“小科学家”荣誉。

5、小结刚才是怎么提问题----问题来自哪里

三、总结。

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游戏、科技小制作中,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就是科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十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金鱼》。本课属于认识生命体特征的观察课型。通过试教,我发现要让三年级学生真正地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金鱼的科学观察活动,一课时是无法完成教材p36——38的教学任务。而三年级科学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能力。因此,我决定把本课划分为二个课时,本课《观察金鱼》是《金鱼》的第一课时,以整体感知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体结构和具有动物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及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为主要内容。

教学中共有以下几个活动:

1、初步观察金鱼;

2、深入观察金鱼;

3、交流共享观察记录(金鱼简图)。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金鱼的形体结构,并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的形态结构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客观表达与描述的科学态度。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鱼的外形结构、身上长有什么、是怎样运动的.。

(2)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和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客观表达与描述的科学态度。

深入细致地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教师准备:课件、金鱼、金鱼缸、记录表、水彩笔、记录表封面、夹子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

我们还可以在以后的观察中进行修改和完善。虽然观察的是同一条鱼,但画出来的鱼却不一样,这与每个同学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法、观察的细心程度和绘画的技巧有着紧密的关系。

(四)整理与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对科学观察方法及金鱼的身体结构做回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我观察的金鱼

2.深入细致的科学观察活动。基于在试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1)课前画平日观察金鱼后的图画

(2)有目的地近距离观察一条真实的金鱼

(3)有目的地、讲方法地、深入细致地观察金鱼并做记录。

(4)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分享和再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小组成员的观察记录的相同与不同,提出问题:“同一小组的同学画的是同一条鱼,为什么却画得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可能有不同的发现”的科学观察方法。

(5)对比课前画的金鱼和课后画的金鱼,凸显科学观察与自由观察的不同。尊重客观事实,引导学生较长时间地完成科学观察、记录与表达的观察活动。

二、教学效果及反思《金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六课。由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多,且难度较大,所以在上课时我将教材分成了两个课时,这样降低了难度,使教学内容在40钟内有效地进行。 《观察金鱼》则是拆分后的第一个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动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金鱼的进一步观察研究,引导学生探究金鱼的外形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关系。整堂课呈现了两方面的内容:

1、观察并描述鱼的身体结构,讨论其在水中生活的作用。

2、在观察的基础上,围绕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观察和探究实验当中,但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值得好好的反思和总结。本节课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课上学生基本科学方法学生已学会,但科学的观察还没有成为他们自觉的观察行为。虽然我有强调要比一比哪个组观察的顺序最合理,但是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比较少,而在最后小结时我也只是一带而过。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强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三个实验。观察金鱼身体结构和观察金鱼捕食这两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第三个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先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了解金鱼呼吸的过程,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验证金鱼鱼嘴不段的吞咽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呼吸。但是设计的时候是想作为一个演示实验的。但实际操作之后,如果只是先将实验要求说明白,然后学生动手做实验,最后播放课件。这样孩子的印象会更深刻。因为先放了视频会给部分孩子造成思维定势。在验证金鱼呼吸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试验,为了达到跟好的观察效果,我已经将教材上所说的红色的食用色素改成了黑墨水,实验效果是明显了,但是实验的操作难度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因为一不小心水槽里的水就会变得漆黑。所以胶头滴管里黑墨水的量和挤墨水时的动作就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新课标》指出:科学的本质是探究,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作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发现,在细微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十五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

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新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3、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4、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5、小结

活动反思: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