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 冰心往事心得体会(大全8篇)

最新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 冰心往事心得体会(大全8篇)

时间:2023-10-15 09:31:13 作者:文轩 最新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 冰心往事心得体会(大全8篇)

通过总结学习心得,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功人士是如何总结自己的工作心得的。

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篇一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性剖析而著称。其中,《往事》是冰心的代表作品之一,该小说以女主角美丽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通过阅读《往事》,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小说情节、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人物形象以及个人感悟五个方面展开对《往事》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说的情节紧凑而不失曲折多变。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线通过描写年轻女子雨季的三段爱情体验展开。她先后与一个追求名利的商人、一位志同道合的作家和一名护士展开了感情纠葛。小说情节荡气回肠,悲欢离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冰心通过描写这三段爱情,探讨了人性中对爱情的追求与迷茫,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其次,冰心在《往事》中探讨了许多重大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雨季的三段爱情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雨季与商人段水生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权社会下女性被剥夺自由的象征,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被动地位。而与作家沈一鸣的爱情则呈现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主选择的精神。最后,与护士乙珠的爱情,雨季终于意识到自己对真爱的渴望,愿意放弃表面的富贵,追求真正的幸福。小说通过这些爱情来探讨人生的真谛,向读者传递了关于自由、平等、爱与幸福的思考。

第三,艺术手法是《往事》的又一亮点。冰心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使小说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冰心通过反复采用象征手法,如水、雨、花等,为小说增添了哲理的意味,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淡雅唯美的艺术风格。作者还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原本平淡的生活赋予了情感色彩,使读者在阅读中心情激荡。

第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雨季是一个善良、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她通过艰苦的生活和爱情的磨砺,成长为一个有深度的女子。每一个与雨季有关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特点,如商人段水生的贪婪和虚伪、作家沈一鸣的才华和痴情、护士乙珠的善良和执着。通过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冰心成功地展示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内涵。

最后,在阅读《往事》时,我更多地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去体悟这部作品。这是一部温情的小说,它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奇妙。与雨季一同经历的三段爱情,给了我对人生的思考。爱情并非一帆风顺,也许需要迷茫和痛苦,但正是通过爱情的历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更好地认识和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境。同时,小说还让我了解到,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并不容易,需要她们勇敢面对和抗争。冰心通过雨季的命运,告诉我们应该追求自由和独立,坚守自己的内心,追寻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总而言之,冰心的《往事》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通过小说情节、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分析,我对《往事》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部作品让我对爱情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

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篇二

冰心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教育家,她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其中,冰心的代表作《往事》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充满困苦和艰辛的社会。这篇作品反映了冰心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思熟虑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作品的背景出发,深入分析其中的情感描写、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以及作品的隐喻等方面,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

第一段:背景介绍

冰心的《往事》于20世纪30年代发表,正是中国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段历史背景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冰心也在其中经历了自己的磨难。这一段背景为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描述的情感和人物。

第二段:情感描写

冰心在《往事》中对人物的情感描写异常细腻。她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例如,在作品中,她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深入揭示了被动被动的家庭生活所带来的悲伤和无助。这种情感描写常常引人深思,让读者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段:人物塑造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冰心在《往事》中展现出了多个独立而又富有个性鲜明的形象。例如,女主人公秀珍,她勇敢面对困境,从不屈服于命运。她的坚韧和坚持为读者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此外,冰心还通过塑造周围人物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第四段:主题表达

《往事》表达了许多重要的主题,例如生活的困苦,家庭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等。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索和刻画,冰心告诉读者们生活从来不易,但我们不能被困境所打败。我们应该坚持信念,勇敢面对生活。

第五段:作品的隐喻

在《往事》中,冰心运用隐喻的手法,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意义深远的思想。例如,她通过描绘寒冷的气候暗示了人生的艰辛,通过描绘孩子的纯真与悲伤暗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这些隐喻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共鸣。

总结:

通过对冰心《往事》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作品中的情感描写、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和隐喻等方面所展示的独特魅力。冰心通过写实的手法和深思熟虑的心得体会,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往事》不仅仅是一部描写现实的小说,更是作者对人生深刻思考和感悟的结晶。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部作品,我们能够得到有关人性和人生意义的启示,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篇三

每个人都曾有过往事,“在别人只是模糊记着的事情,然而在心灵脆弱者,已经反复而深深地镂刻在心版上了”。冰心《往事》中的一件小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涵在走廊上吹萧,我也走了出去。

天上只微微的月光,我撩起微垂的白纱帐子来,坐在廊上的床边。

我的手触了一件蠕动的东西,细看时是一条很长的蜈蚣。我连忙用手绢拂到地上去,又唤涵踩死它。涵放了萧,只默默地看着。

我又说:“你还不踩死它!”他抬起头来,严重而温和的目光,使我退缩。他慢慢地说:“姐姐,这也是一个生命呵!”霎时间使我有无穷的惭愧和悲感。

冰心小时候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为不小心伤了一只小老鼠忏悔不已。因为在她看来,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

但曾几何时,生命在许多人眼中变得渺小,他们已学会了冷漠和麻木,不会因踩死一只小虫而驻足,不会因小动物的悲鸣而动容,也不会因别人的死亡而伤悲。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我讲完潇潇那感人至深又激励人心的故事,孩子们感伤哭泣的时候,竟然有几个孩子仿若未闻,不哭反笑。

我不解,他们为何笑得出来?是因为不了解,抑或已经麻木?还是……孩子的心灵应该是最纯洁、最美丽的,为何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呢?为何当自己的同伴因病魔而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们会有那样的举动呢?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来说,以育人为己任,面对此事应该怎么去处理呢?我们不能够去说这几个孩子就有多坏,因为他们的心灵本身是很纯洁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很善良的。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得不去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所在。

当今社会,存在许多恶习,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难免会有所影响。孩子在生活中对社会风气耳濡目染,也许有些孩子就会因为这些有所改变,让他们自己产生对生命的漠视。我们作为教师,作为他们的长辈,应该尽自己的努力,结合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给孩子们上好人生之课,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跨出坚实的脚步,珍惜人生,珍爱生命!

冰心往事

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篇四

以《往事》为题的文章我读过不少,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冰心写的《往事》。在《往事》中,讲的是作者在一次夏夜纳凉时,与三个弟弟(涵、杰、楫)仰望星空、畅谈大海的一幕动人的场景。通过姊弟们谈海、咏海这件生活琐事的回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海的女神妩媚、飘逸、威严的形象,赞美了大海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虚怀而广博的性格,进而启发人们培养大海的品性,号召大家做个“海化”的青年。

文章的写作特点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1、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该文是一篇写景状物散文。大海是歌咏的对象,也是文章的中心。作者在描述大海时,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大海以思想、感情和生命,把它幻想成一个人格化的“海的女神”,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奇妙丰富的想像力,描绘出了女神的风姿:身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佩戴明亮的星星作饰物,驾着长车,长袖飘逸飞舞,驰骋在海波上。在云霞的海上,她妩媚动人,云发飘扬;在风雨的海上,她阴沉威严。通过作者的妙笔,“海的女神”的仙姿、思想与品格就跃然纸上,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2、运用象征手法来托物言志。

作者在文章中着力赞颂大海的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的性格和虚怀而广博的胸怀、品性。作者写大海的风姿和情感、性格与品性,其实是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作者表面写大海(托物),其实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理想追求(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哲理意味。

人,是应该奋发进取的,是应该有所追求的,是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的,正像冰心在《往事》中说的那样:做个“海化”的青年。

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篇五

冰心是中国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细腻而深情的描写感动了无数读者。其中,《往事》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作者童年时代的记忆为背景的自传体小说。通过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冰心展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小人物抗争和成长的故事。阅读完《往事》,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在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我对《往事》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

《往事》是冰心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成长故事。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的社会动荡期,人民生活异常艰难。然而,冰心并没有因此萎靡不振,相反,她借助文字,通过记忆展现了她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她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她从一个小女孩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这种亲身经历的叙述,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而感人。

第二段:

回首往事,冰心以一个小女孩的角度,描述了那个时代妇女的苦难和不屈。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和束缚。冰心的母亲在逆境中挣扎,为了孩子能够上学,不惜把自己从头到脚辛苦打扮一番去参加唱词比赛。她的母亲用这种方式告诉了她作为一个女孩子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追求自由的勇气。这样的叙述,让我对这个时代的女性充满了敬意和思考。

第三段:

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冰心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例如,她的舅舅对她家的态度始终不友好,但是她的父亲在这个时候给了她无尽的关爱和支持。这样的思考和描述,让我想到了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父母的关爱无疑是冰心童年的重要支撑。

第四段:

冰心的成长过程也伴随着一些友情的故事。她和小伙伴们之间的情感和团结,给了她无尽的力量和支持。这些友情的描写和描述,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回忆起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学习和成长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描写,冰心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宝贵财富。

第五段:

在《往事》的结尾,冰心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反思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她意识到,正是世界上无数的小人物的抗争和成长,成就了一个个伟大的时刻。并且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能够对读者带来一丝安慰和力量。这种深思熟虑和内心的感悟,让我对冰心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赞叹。

通过阅读冰心的《往事》,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在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她以亲身经历的叙述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抗争和成长故事,展现了她对童年时光的深情回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自传,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对英勇人民的敬意。读完《往事》,我感受到了与冰心的心灵交流,感受到了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热爱。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生活和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想,这正是一部优秀作品所具有的魅力所在。

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篇六

作为冰心先生的经典文集,《往事》是一部描写作者艰难经历的书籍。无论是寂寞贫瘠的童年还是命运多舛的青年时代,冰心都化痛苦为动力,创造了文学佳作。本文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从人物形象、文学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作品的人物形象

《往事》一书的主人公是冰心先生本人,她以自传的形式叙述了她幼年时代,以及成为作家的细节经历。她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一幅“又苦又甜”的人物形象,道出了自己经历的酸甜苦辣。

二、作品的文学风格

该书的语言平实、朴素,但又不失情感渲染力,这与作家的人性化表达密不可分。书中多以感性的叙述方式来表现作家的深情。例如她记录自己的心理,描述独处时的孤独和内心敏感等情感。

三、作品的主题思想

冰心笔下的经历,展现了一个自信、坚毅、果敢并具备强大情感的“女子力量”。她经历了童年的失落,学习的艰辛,青年的爱情,以及严酷的社会现实,但她并没有沉沦于其中,而是以极高的自我能力面对挑战,发扬自身的毅力与智慧。

四、作品的价值

《往事》这部书本身我们找不到“天衣无缝”的结构或是琢磨不透的宏大内核,但笔者作为一名年轻读者,读完这本书后,作家的坚韧、冷静、细致、追求和深情也在我心中烙印深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往事》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和情感渲染力的书籍。通过阅读它,我们可以获得更多企图改变社会的勇气和力量。而作家冰心也正是依靠着这份勇气和力量建立了她的崇高作家形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如旅途,无论前路多么坎坷艰辛,内心的力量和坚定自决的决心,总能让我们走过所有的路,度过所有的难关,所以我们唯有随心随性的走过命运赋予的道路,直达自己独特的境界。

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篇七

《往事》是冰心创作的一篇回忆文,其趣味性、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的特点,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回味往事,又能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在阅读此文过程中,我有着深深的感悟,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往事如昨”激发人们的回忆情怀

在《往事》中,冰心利用“往事随风飘走”和“往事如昨”两个主题,把读者引入了她生命中美好和痛苦的往事中去。她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与过去的联系。当我们深陷在生活的现实中时,不妨回忆一下从前的日子,更加怀念与珍惜过去的时光。

二、封建文化的遗产——“小时候的故事”

在《往事》中,冰心不仅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还详细描述了她家乡福建省平和县的封建传统文化,让人们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封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是它所留下的遗产依旧不可忽视。读到文中的“笑声惨淡”、“夜叉”,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国家的多元文化。

三、生活的变幻无常——“只是,不再如此”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在《往事》中,冰心深入生活,描绘了生活的起伏和变化,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每个人生命中都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变得平静。生活不是一直荒芜,只是当我们回头看时,回忆起那些美好岁月,但当你再次回头时,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

四、希望与缅怀——“人生虽短,我们要努力”

对于那些离去的同学,冰心发出了一种悼念之情,这种悼念不仅是对死者的致意,更是对那些曾经共度时光的人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想象。读到这部分时,我思考着人世间的重要性与我们的存在。有时候我们会惮于劳累,但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为我们这短暂的人生而努力。

五、积极面对未来——“梦想从此起航”

“我们正在往前走。”在《往事》的结尾,冰心发出了对未来的展望。她认为人生虽短,总是要向前看,我们靠着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在路上会有许多荆棘但要绝不放弃,心中的梦想,需要从容面对人生。因此,我们应该坚强地朝前走,迎接未来的任何挑战和成就。

在阅读《往事》的过程中,我不仅体悟到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受益匪浅。我认为,《往事》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学会回忆过去,珍惜当下,面对未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到冰心所传达的深邃意义。

读冰心的往事心得体会篇八

我生于一九oo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七个月后我就离开了故乡——福建福州。但福州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我的故乡,因为它是我的父母之乡。我从父母亲口里听到的极其琐碎而极其亲切动人的故事,都是以福州为背景的。

我母亲说:我出生在福州城内的隆普营。这所祖父租来的房子里,住着我们的大家庭。院里有一个池子,那时福州常发大水,水大的时候,池子里的金鱼都游到我们的屋里来。

我的祖父谢銮恩(子修)老先生,是个教书匠,在城内的道南祠授徒为业。他是我们谢家第一个读书识字的人。我记得在我十一岁那年(一九一一年),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在祖父的书架上,看到薄薄的一本套红印的家谱。第一位祖父是昌武公,以下是顺云公、以达公,然后就是我的祖父。上面仿佛还讲我们谢家是从江西迁来的,是晋朝谢安的后裔。但是在一个清静的冬夜,祖父和我独对的时候,他忽然摸着我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呵。”说到这里,他就原原本本地讲起了我们贫寒的家世!原来我的曾祖父以达公,是福建长乐县横岭乡的一个贫农,因为天灾,逃到了福州城里学做裁缝。这和我们现在遍布全球的第一代华人一样,都是为祖国的天灾人祸所迫,漂洋过海,靠着不用资本的三把刀,剪刀(成衣业)、厨刀(饭馆业)、剃刀(理发业)起家的,不过我的曾祖父还没有逃得那么远!

那时做裁缝的是一年三节,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才可以到人家去要账。这一年的春节,曾祖父到人家要钱的时候,因为不认得字,被人家赖了账,他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等米下锅的曾祖母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沉默了一会,就含泪走了出去,半天没有进来。曾祖父出去看时,原来她已在墙角的树上自缢了!他连忙把她解救了下来,两人抱头大哭;这一对年轻的农民,在寒风中跪下对天立誓:将来如蒙天赐一个儿子,拼死拼活,也要让他读书识字,好替父亲记账、要账。但是从那以后我的曾祖母却一连生了四个女儿,第五胎才来了一个男的,还是难产。这个难得出生的男孩,就是我的祖父谢子修先生,乳名“大德”的。

这段故事,给我的`印象极深,我的感触也极大!假如我的祖父是一棵大树,他的第二代就是树枝,我们就都是枝上的密叶;叶落归根,而我们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福建横岭乡的田地里的。我并不是“乌衣门弟”出身,而是一个不识字、受欺凌的农民裁缝的后代。曾祖父的四个女儿,我的祖姑母们,仅仅因为她们是女孩子,就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当我把这段意外的故事,告诉我的一个堂哥哥的时候,他却很不高兴地问我是听谁说的?当我告诉他这是祖父亲口对我讲的时候,他半天不言语,过了一会才悄悄地吩咐我,不要把这段故事再讲给别人听。当下,我对他的“忘本”和“轻农”就感到极大的不满!从那时起,我就不再遵守我们谢家写籍贯的习惯。我写在任何表格上的籍贯,不再是祖父“进学”地点的“福建闽侯”,而是“福建长乐”,以此来表示我的不同意见!

我这一辈子,到今日为止,在福州不过前后呆了两年多,更不用说长乐县的横岭乡了。但是我记得在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一二年之间我们在福州的时候,横岭乡有几位父老,来邀我的父亲回去一趟。他们说横岭乡小,总是受人欺侮,如今族里出了一个军官,应该带几个兵勇回去夸耀夸耀。父亲恭敬地说;他可以回去祭祖,但是他没有兵,也不可能带兵去。我还记得父老们送给父亲一个红纸包的见面礼,那是一百个银角子,合起来值十个银元。父亲把这一个红纸包退回了,只跟父老们到横岭乡去祭了祖。一九二。年前后,我在北京《晨报》写过一篇叫做《还乡》的短篇小说,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现在这张剪报也找不到了。

……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