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通用19篇)

2023年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通用19篇)

时间:2023-10-15 03:23:31 作者:文轩 2023年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通用19篇)

经典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读经典,我们不仅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更是在为未来铺路。把握经典的核心思想,是写作论文的重要一步。以下是一些优秀学者的经典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学习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求

1、会认6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2、看图说话。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题,自读古诗

1、借助拼音读题。注意“赠”、“景”是后鼻音。书空“刘”字。

2、说说题目的意思。

3、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后再读给同桌听。

4、用笔圈出生字读读。

5、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尝试理解字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画面

1、自由读诗,结合图思考:诗描写的是什么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拔。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完后交流自己体会,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读。

4、小组汇报自学收获和不懂之处。小组间答疑。师进行指导。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指导。你见过霜?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北方秋天气温降到了摄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这就是霜。下霜时,天气已经冷了。还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盖、傲霜枝”,让学生观察插图,重点引导观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盖、傲霜枝”指什么。

5、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6、指导感情朗读,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读。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用自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

2、根据诗意,参看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颜色?出示课件让学生议一议。

六、指导写字

1、要写的的字:

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首:书空笔顺。

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3、让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

4、指名板书生字,师生共同评价,探索写好字的方法。

5、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要求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天的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听写“刘、记、枝”三个字。

3、出示《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师巡视指导:

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如,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组成小组学;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还可以画一幅画,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试一试。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喜欢表演的同学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读;愿意说的同学说说读后想到的景象;喜爱表演的同学边给同学朗读边进行表演;擅长画画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向周围的同学展示过程中,师相机点拔诗中表现出的枫叶经霜仍然生机盎然,富有生命力。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不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方法:

师出示本诗的生字卡片,让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摆放,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2、情境背诗,方法:

师扮演学生的家人,如,妈妈、爷爷、奶奶等,请同学背诵诗给“家人”听。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字,集体评一评写得怎么样?

2、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枫”字,提示学生这个字左窄右宽,学生书空。

3、学生写一遍,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师巡视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古诗。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二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2、猜不出没有关系,看老师来把它变一变,(出示第二幅画)猜猜看,这个是什么字呢?对,这就是一个梦字。看着它你想到哪些与梦有关的词语呢?(美梦成真、梦寐以求、魂牵梦绕)

3、可你知道吗?当梦成为梦想,它需要迈出多么漫长的一步。就有一个这样的梦想,从古至今,炎黄子孙一做就是几千年那!今天,它终于实现了。它就是梦圆飞天。(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甲骨文、小篆、楷字对“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自然地走入学生心田,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美丽,同时也自然地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同时抓住这个主旨展开教学,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组,指名读:

戈壁大漠 执行任务 腾空而起

激情澎湃 神奇美妙 梦想成真

3、真佩服我们班同学的读书水平。难度大些,能不能读出一些激情呢?

【设计意图】通过词块教学,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这过这一组词语,让学生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夹生的对课文的理解,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精读课文,感悟激情。

板块一:紧张

1、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心情紧张极了,激动极了。)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了紧张呢?

2、出示:“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2、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样深刻的体会?(一秒一秒)是的,每一秒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逼近)已无退路,势在必行;(绷得紧紧的)不仅心绷得紧紧的,拳头也握得紧紧的,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似乎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急促的可以去掉吗?)内心的紧张激动可想而知。

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3、想一想,人们的心情为什么如此的紧张呢? 生自由回答(再过几分钟,飞船就要点火起飞了;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们已经期盼了太久太久;人们为这次首飞任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败就在今天……)

是啊,这一刻,人们期盼了太久太久!当它降临时,我们怎能不紧张呢!

4、再读体会。

板块二:激动

2、因为倒计时的开始就意味着飞船就要发射升空了。谁再来激动地倒数这十个数?

(指名读,评议:从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了激动。)

这10秒钟,虽短犹长,它牵动着近14亿中国人的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期盼、凝聚的10秒,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让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 生齐读(“点火”“起飞”)

3、引读第12自然段:“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

4、这是“神舟”5号升空的场面,这段话中,哪些词仿佛让你看到了升空的画面?让你听到了升空的声音?(烈焰升腾、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托举、腾空而起,直指苍穹;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

6、想象出了那条巨龙般的橘红色火焰了吗?对了,读书就要这样,能够边读边想,把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脑中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看到的很壮观,耳边听到的同样震撼人心:地动山摇般的轰鸣!这声音,这气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7、视频展示,能读出这气势吗?后齐读。

8、这气势气贯长虹,这气势让人叹为观止,这气势让人心潮澎湃。我想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在奔涌,请写出你最想说的几句话。

9、交流。

10、还有哪些语句你能感受到这样的激动呢?学生自由读一读。

板块三:自豪

2、交流“飞行正常!”

仅仅三分钟的时间,杨利伟便通过电波告诉指挥控制中心,告诉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告诉每一个炎黄子孙——飞行——引说:正常!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其实在告诉人们? 生自由表达(“神舟”5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3、指导朗读第十四自然段。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多么有气势啊!层层推进。你能读出这种气势来吗?自己练一练。(指名读,齐读)这三个“传到”还会传到哪里呢?(交流)

5、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倒计时,通过对倒计时的深入理解,把握课文情感的脉络,疏通课文,精读感悟。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情感,始终抓住情感这条主线,让学生逐渐走进文字背后的意蕴之中。反复出现倒计时的时候,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在共鸣的畅想之中领略语言文字的美。

四、拓展文本,总结深化。

1、紧张在充溢,激情在鼓胀,自豪在流淌,读起这别样的十秒倒计!此刻,又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你心头荡起呢?(生齐读)

2、紧张、激动、自豪、期待、艰辛,全部写在了梦圆飞天中。

3、教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写,出示:“浩瀚的太空还写下了( ),留下了( )”

4、出示句子:“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让我们铭记这难忘的今朝,20xx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5、好一个“终于”,此刻你又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啊,为了这个飞天梦,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凝聚了多少艰辛和努力,来,让我们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泻到这个这短暂而漫长的10秒倒计时中去吧!让我们幸福地站起来一起读!

6、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超越梦想》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的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孩子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透过文字看情感,穿过情感找共鸣,在情感的磁场中尝试个性化的感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荡涤,同时在情感的线索上,自然流淌出自己新鲜独到的见解和感悟。通过这个突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文字的意蕴。

五、课后搜集关于“神舟号”的飞船信息,整理并和同学交流。

5、梦圆飞天

美梦成真

激动 自豪 紧张、期待……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三

学生默读7、8自然段,但也有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

生1:作者发出了这样感慨,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师:请你读一读。

生(很激动的):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师:一句话里竟有4个“我”,保留一个,其他三个去掉好吗?

生(众):不好。

师:为什么?

生(众):一时语塞。

师:比较着读一读。

生1(情不自禁):这四个“我”,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啦。

生2:把作者的那种骄傲、自豪的感情表达出来啦!

师:让我们把作者的草原的喜爱之情,自豪之感读出来吧!

师生分读:

师: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

生: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学生将草原人的自豪之感读出来。)

师: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

生: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学生将草原人的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师: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

生: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学生将草原人的自豪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高亢而又兴奋的声音久久在教室回荡。)

师: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了一阵接一阵的歌声。(播放歌曲)

生:这歌声不仅来自于耳边,更发自于作者的肺腑。

师: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它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它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找找。

生1: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生2: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生3: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生4: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

生5:从深爱――不禁赞叹――欢呼,兴奋――深情地望着。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师:作者不仅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藏北草原,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四

说说你所了解的“克隆”。

克隆是个很让人动心的话题;

若要你写篇关于克隆的文章,

你会怎样拟题?吸引你的读者。

(还要看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本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

阅读课文。

板书课题。

“奇妙”在何处?

细读第一个章节。

说方法——

上一问,必然谈及有性繁殖和克隆的区别。

总结出下定义、作比较的方法。

1、为什么作比较?

(可能答不出或者答不透——暂放)

2、为什么用来作比较的,是“有性繁殖”?

a、具有可比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b、有性繁殖是我们所熟悉的繁殖方式。

——更容易引起联想:

既然有性繁殖是这样的,

那么克隆又怎样?

不同点在哪里呢?

——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克隆”。

最后小结的时候:

克隆多么神奇,完全可以说得简单;

——举些例子、讲个故事就能说明。

比如——(学生找出,体会其好处)

质疑:

孙悟空的拔毛变身,这是举例子吗?

说条理——

1、标题

第一章节主要说明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

除了细读内容之外,还有什么更简便的归纳方法。

列小标题的好处。而如果,这篇文章还比较长呢?

(使文章更有条理)

2、线索

有条理的文章是有线索的。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从小标题能不能看出来?

“克隆”?克隆只是说明的对象。

而线索,能让我们看到,文章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

即能看到文章的脉络。所以这个线索到底是什么呢?

3、顺序

不仅没有找到线索,

而且发现文章的“杂乱无章”。

时间顺序?细读第二个章节。

抓住过渡性的语句。

小结:

所以,说明的顺序是这样安排的:

鱼类——两栖类——哺乳类——

接下来又会怎样呢?这时再说“奇妙”在哪——

克隆的奇妙,在于我们能够不断地发现它的奇妙。

这是怎样的顺序?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

为什么这样安排?(完成下列填空)

——让我们预见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

填空:

为了更好地说明__________,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

——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此即“线索”)

说整体思路——

重列小标题,体现作者的思路。

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克隆技术发展的意义

——和原题比较。

预期:

第一,从趣味性上说。

第二,从层次的划分上说:

第二部分为何分两小部分。

克隆绵羊,为何单作一段?

说科学精神——

细读第三个章节。

1、重要的飞跃何在?

填空:_______+_______=克隆羊

2、看似简单的公式,操作起来容易吗?

和克隆鲫鱼比较,能不能感觉到作者用词的不同?

由此可见,越是优秀科学家越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1、持之以恒;2、科学严谨)

但岂止如此。有关“克隆人”的争论说明了什么?

(3、人文素养)

小结:

这是最重要的。

否则,掌握的知识越多危害越大。

科学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服务的。

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与技能

1、了解松鼠的习性。

2、学习课文由总到分,条理清晰地介绍小动物,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训练学生掌握根据事物的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有关松鼠的一些特征、习性方面的知识,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形象生动的说明。

3、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六

《松鼠》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说明方法,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一是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说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二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驯、矫、歇”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3个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热爱观察的好习惯;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松鼠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生充分答。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请看图片。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你觉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用你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充分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板书:松鼠

认识作者。

了解科学小品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字词学习。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会写字: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教师指导写生字:重点强调如“鼠、滑、梳”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鼠”的下边是竖提、点、点、竖提、点、点、斜钩;“滑”的右上边的里边是横折;“梳”的右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四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

(2)你认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松鼠的特点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掌握生字、词;

3.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七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感爱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xx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时间2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xx欲流忽飞忽落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拨转马头鄂温克姑娘陈巴尔虎旗

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分组读,正音理解

渲染勾勒:正音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意思

忽飞忽落:由一对反义词组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襟飘带舞:看图,理解“襟”就是衣襟

鄂温克姑娘陈巴尔虎旗:读准音了解“鄂温克”是草原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陈巴尔虎旗”:“旗”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的一个行政单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旗相当于县级。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北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

(2)观察,每组词分别在写什么?(草原景,草原的人,作者的感受)

2.理清文脉

(1)课文从草原的景和人这两方面来赞美草原,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这种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情感。(板书:景人)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在写草原的景,哪些部分又在写草原的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3)分小节朗读。

(4)读了课文后,同学们,草原的景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草原的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之后师小结)

小结:草原的景和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板书:美)

四、朗读品析,感受美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字词:请同学们自已读读这一段,不懂的词,可以做上记号。

3.理清结构:同学们,我们看看这段话哪几句话是在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找出来,分别读一读。(个别读)

4.读抒情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这种境界”,是哪种境界呢?读读课文的1――5句。

(1)师引读:我们看到那里的天……,在天底下……,那些小丘的线条……

(2)文中写这种境界就是按“天空――小丘――草地”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分句读)

6.重点品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读句子

(2)翠色x“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真可谓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啊)

(3)再读读整个句子,这样一个画面,给你什么感受?(柔美、自然)

(4)轻柔地来读一读这个句字,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自然和谐的美。

7.情感提升

(1)师生合作读:同学们,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师读写景的部分)这样的境界,……(生读抒情部分)

(2)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这种境界,……(生接读)

8.写作方法指导:同学们,像这样,作者先写景,再抒情的写作方法就是“情景交融”。

9.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4小题。

2.课后作业:背诵第一段。试着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模仿第一段写一个片段,可以写写“校园”,“公园”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听写词语: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x欲流

2.背诵: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了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背诵。

二、理清文脉

1.导入:“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那是谁?(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2.默读2―5小节,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1)远迎――相见――款待――联欢

(2)再看看,这些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3)着重写了哪两个场面呢?(骑马远迎、把酒联欢)

三.质疑问难

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预设:

1.了解“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蒙族人民习惯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奶茶,把牛奶熬在锅里,撒一把盐,然后放茶。既有奶香,又有茶香,还淡淡的有点咸味,既不腻口,喝了还很香,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颜色稍微浅一点。

奶豆腐是把奶晾干,蒸发掉水分以后就变成块状的了,吃的时候掰一块,有软的有硬的,软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开吃,别有风味。

2.“迂回”是什么意思?

结合句子理解:(弯弯曲曲,环绕)平时,还可以说“迂回的――”

四.骑马远迎

1.自由朗读第2小节,划出描写远迎的句子。

2.读远迎的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个别读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人很多,速度很快,很热情

重点品味

(1)“男女老少”:来的人很多,很热情(说说可不可以换成人很多?)

(3)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穿着各色的衣裳,五光十色,像一条彩虹。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彩虹飞过来。(群马疾驰,能不能说马儿奔驰?)

(4)既然有这么多的人来迎客,那为什么作者说像一条彩虹而不是许多条呢?(这些人是有序地来的,而且彩虹是由许多种颜色组成的,正是因为这么多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所以才汇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飞过来。)

(5)那这“一条彩虹”到底还包含着什么呢?

平时,我们总说彩虹是一座桥,桥就是把这头和那头连在一起。如果,这里的彩虹也是一座桥,你们觉得连起的是什么?(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友谊,是一座连接蒙汉两族人民的友谊之桥。)

小结:是啊,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

3.感情朗读:现在,就把你感受的这一份美好的情感读出来吧。

(个别读――齐读)。

4.品读:“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刚才一个“飞”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那份急切和热情,那么现在作者又用了一个“飞”,是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还能换成什么字?(驰,跑,开)比较:哪一个更好?(飞更能体现出我们急切地想看到蒙古包的心情。)

(2)是呀,我们也是相见心切呀!读好句子,读出这一份急切。

五.把洒联欢

我们带着这一份急切的心情来到了蒙古包。

引读第三自然段。

1.了解民族风情。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何忍别”是什么意思?(怎么舍得分别)

(2)能不能换成“蒙汉情深不忍别”?(“何”有一种反问的语气,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让我们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3)读出这一份难舍难分,深情厚谊。(个别――齐读)

(4)因为这一份深厚的情谊,我们不忍分别,我们“舞的舞……(师引读)”

(5)在夕阳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我们“舞的舞……(引读)”,(6)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现在,你能用自已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依依惜别。)

六、总结全文

1.不管写景也好,写人也好,都抒发了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

2.作者就是从从两个侧面,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读一读整篇课文。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5、6小题

八、课外作业:

1、背诵第2自然段。2、阅读《林海》

板书设计:

草原老舍

远迎(骑马远迎)

相见

风光美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人情美款待(把酒联欢)

联欢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 嶙 峋 虐 坠 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b、惊心动魄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大江保卫战》。

二、学习课文。

小结:课文的2-5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场景。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1998年7月27日凌晨两点,当我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时,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灾情就是命令,四百多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是如何与洪水决战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并且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感动,并试着把它读好。(出示第2自然段)

(2)、找到令你感动的句子了吗?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交流感受。)

a、官兵们……保住大堤!

体会“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只有一个念头”等词句。

尽管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但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次引读)大堤,保住大堤!

b、战士们……加油!

体会:这是战士们在面对洪水、面对挑战时所体现出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男生读)

c、一个个……伤痕累累。

体会“奋然”、“伤痕累累”、“鏖战”等词句。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与洪魔英勇搏斗的子弟兵们早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解放军某部连长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3)、同学们都被黄晓文的勇敢和奋不顾身所感动,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呢?(一系列的动作和“二话没说”、“三下两下”等词语体现出时间的紧迫,动作的迅速,黄晓文的奋不顾身,相机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不仅是保大堤、制洪魔的战斗惊心动魄,解放军官兵们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众的场面也同样震撼人心。

(1)、(出示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a、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男生齐读。)

b、在安造垸……希望

(理解省略号,解放军还救出了无数的群众。女生齐读)

小结:是啊,人民子弟兵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小木船送给了无家可归的母女,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舍生忘死救群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板书:舍生忘死救群众)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九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学习目标

1、从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质疑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四兄弟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四兄弟能指点骆驼主人找回骆驼。(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四兄弟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骆驼主人和四兄弟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一点不错”“谢天谢地”“真奇怪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骆驼主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四兄弟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3.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三)抽读《从军行》,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 海 ∕ 长 云 ∕ 暗 雪 山,孤 城 ∕ 遥 望 ∕ 玉 门 关。黄 沙 ∕ 百 战 ∕ 穿 金 甲,不 破 ∕ 楼 兰 ∕ 终 不 还。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一)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1.理解地名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2.理解其他关键词语意思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穿:磨破。

终不还:誓死不回家。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结合注释,说一说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青海湖上满天皆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玉门雄关)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诗人将玉门关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展示了出来。一个“孤”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以及对玉门关内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什么意思?(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盔甲,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敌人,他们将誓死不回家园!)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总结课文主旨。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加深学生对盛唐边塞诗特点的感受。

(一)《从军行》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二)拓展几首著名的盛唐边塞诗,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一)练习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二)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共七首,搜集王昌龄所写的另外几首《从军行》,读一读。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芋崂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芋崂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8单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芋崂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本册写字150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2、读的指导,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4、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情境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习作教学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做。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时间安排(略)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二

《感动》这篇课文大家学过吗?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五年级语文《感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通过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回味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听到的感动的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细节描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指导学生如何动情点,通过细节书写“感动”,体验真情。

1. 板书:感动

2.播放视频《交易》

3. 在刚才的这段视频里,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令自己感动的事,想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准备与大家交流。

2.学生交流:请几位同学讲述自己的故事

点拨:根据学生发言,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3.引导评议:哪位同学讲述的事情打动你?为什么打动了你呢?

4.小结

(1)每个人讲的故事都是令自己感动的,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讲的就能更打动别人呢?

(2)在我们刚才的交流中,你认为哪位同学评议得最好,好在哪里?

1.揭示本次习作题目——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2.从题目上看,我们的习作要以什么为重要的写作内容?

3.阅读范文

夜已经很深了,繁星洒满了天空,它们不停地对我眨着眼睛。我并没有睡觉,而是在床上眯着小眼,仔细地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只见妈妈悄无声息地走进来,用她那细腻而光滑的双手轻轻地把我的被子盖好,然后抚摸着我的脸蛋,那感觉好似一阵春风轻柔地抚过我的脸颊,顿时感觉心情无比舒畅。忽然一种想法油然而生:人世间的母爱竟是如此伟大,如此温暖!

深受感动的我思考着:天色已经这么晚了,妈妈并没有睡觉,为了让我睡得更加温暖,更加舒服,妈妈牺牲了她的睡觉时间,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我这里。母爱竟是这样无私!

想到这儿,我再也忍不住“装睡”的感受了,从床上猛得站起来,妈妈带着一丝诧异看着我,我说:“妈妈,你为什么不睡觉,而来给我盖被呢?”“原来你没睡着呀,妈妈以为吵醒你了呢。你睡踏实了,妈妈才能睡踏实呀”。妈妈笑了,笑得格外灿烂,那笑容是多么慈祥啊!

4.交流写法

5.写一段令你感动的事的片段,围绕中心,说你想说的,不用写开头和结尾。

1.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说出自己写的最满意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2.对习作提出建议

文章是否令你感动,感动在哪?

感动

写法

抓住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活动

叙事中抒情,写出真实情感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三

设计思路: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

师:(小黑板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爱心——

人人都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世界将会对美好。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爱心的价值。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友谊像春风,徐徐吹来

友谊像……

友谊像……

友谊像……

生1:友谊像火炭,雪中送来;

生2:友谊像雨水,旱中下来。

生3:友谊像清泉,滋润心田。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片段3:

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

1、几个句子句式相同;

2、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

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

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

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

教学反思:

一、作文可用的材料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四

活动内容:

综合学习六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项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我的采蜜集”,了解有关《三国演义》人物、故事的歇后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

2、在“读读背背”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搜集、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找准论据、阐明观点的能力。

4、学生在“我的小笔头”中学会自由表达,写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

活动策略:

通过看一看、写一写、做一做、背一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为学生积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交流自己的看法,为学生创设课堂口语交际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活动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我的采蜜集

1、走进三国:作品简介。出示相关课件

2、话说三国:谈人物故事。

3、我来读一读:品读歇后语。学生熟读这些歇后语。

4、试着写一写:补充歇后语。

5、学着用一用:让学生收集歇后语,分类整理,并尝试运用。

6、抄写在采蜜集上。

读读背背

1、出示相关课件读一读古诗。

2、看一看作者简介。

3、念一念写作背景。

4、自读自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5、背一背,熟读成诵。

口语交际

1、出示相关课件口语交际内容:你怎么看待过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

2、搜集资料,找一找有关春节燃放鞭炮的资料,如习俗的`由来、鞭炮造成的浪费、危害事例等。

3、论证观点:燃放鞭炮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1)独立思考,确定自己支持的观点。

(2)结合具体事例论证。

4、讨论辩论,完善观点。

(1)根据所持观点的异同自由结组。

(2)进行讨论或辩论,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

5、全班交流。要求:

(1)要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观点可以针锋相对,但要注意交流中的礼貌。

我的小笔头

1、出示相关课件明确习作要求: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成一篇习作。

2、教师引导。

(1)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感触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可将文章题目变换成《我好想……》《我希望……》。

(3)要深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深度的文章,切忌草草“描绘”,而没感触、没真情。

(4)写作时要有针对性,写成后希望把文章拿给谁看。切忌空发感想,无病呻吟。

3、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4、自己修改。

5、全班交流。

6、交流评改的心得。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与作用

法国作家布丰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动物世界”版块中,这是介绍小动物的说明文,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鉴于七年级学生对文体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确定本节课以下的几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味本文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教学难点:

体味说明文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掌握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说明事物的写法,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课件,用直观展示法带领学生走进松鼠的世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合作讨论,用比较法、语言品析等方法以品读带写,在学习介绍小动物的语言的同时,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保护小动物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边读边想,边读边做批注,体会句子的含义等;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并且这是一篇说明文,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虽在此之前的第三单元有所涉及,但都属于建筑方面较枯燥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三、教法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重要的是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作为一篇写作训练的课文,课文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是一篇介绍事物的科学小品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所以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结合教学目标,在教法上,充分利用课文充当范文,为学生提供事物说明文写作仿效的“范本”,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逐步掌握写事物说明文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先整体感知--再阅读品析--后迁移训练:首先让学生在激趣视频导入下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并由特征引出总分结构,理清全文思路。使学生对如何学习说明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品读赏析环节,我采用“对比”引路法,重点赏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特别是本文语言生动性方面,着重抓住关键段落进行阅读品析,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细致观察特征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所在。

2、搭建生活和教材联系的平台,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悟,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3、让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朗读、阅读、品读等方式贯穿使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部分: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学习、揣摩探究、课堂小结、迁移训练

(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在此略)

(设计意图:用视频导入,既直观又能激发兴趣,学习态度会主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了兴趣学生学起来就很轻松、很用心。并且从视频内容来说,基本上已将文中松鼠的特征体现出来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松鼠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讨人喜欢的?(漂亮、驯良、乖巧)

2、分析文章结构:总分结构。

(借助每种特征对应的自然段带出:总说特点及印象—具体介绍特征—补充说明其价值的总分结构,简单易懂。)

3、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征?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幻灯归纳,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让内容清晰呈现;3张幻灯片在此略)

(三)合作学习,品味语言,突出重点

1、体会以下文字与原文句子哪个好,说明理由

它们是警觉的,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这几个词语的作用是用来强调触动之轻、松鼠的警觉度之高,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品味语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语句,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按照例句格式理解文中“老是、经常、有人说、好象”等词的准确性,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比较原文与辞海中介绍松鼠外貌的语句,找出区别

原文: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可看出原文句子巧用拟人等手法比较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4、平实说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比较和科学小品文语言特点

5、品味语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特点的语句,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重点阅读品析第2自然段语言生动性的特点,让学生体会用拟人等手法介绍事物的好处)

6、归纳达到生动说明效果的方法:

1.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

3.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说明事物栩栩如生,而非枯燥无味。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品味语言”这个环节分为3方面:一是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是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三是了解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区别,抓关键语段进行口头朗读体会和深入阅读品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自觉地为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创造条件,通过对话、想象,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入到文章的精髓。”并且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对比”引路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学生更易于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在表达和写作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四)揣摩探究,激发情感,强化意识

思考:有人说:“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对于上述观点,你怎么看?(讨论发表完毕,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大家围绕着结尾“该不该写松鼠的经济价值”发表意见,从而激发同学们要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然后“趁热打铁”的播放一个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视频,强化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存的环保意识,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五、课堂小结

3、通过学习《松鼠》,我们还懂得了人与动物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激发了我们要关爱和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清晰明朗的再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让课堂教学成为“学有所获”的有效教学。)

六、迁移训练

写作训练: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小动物,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它的某种特征。(字数:6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成果。作业练习就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着本课的重难点,布置学生自行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写一篇说明文。)

七、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六

一、情境导入,萌发情感(课件:小姑娘受伤后鲜血直流,晕迷不醒。众人着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她是我的朋友》,“她”就是(小姑娘)。

小姑娘伤势严重,如果不能补足她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的。输血迫在眉睫啊。那是否有人愿意给她献血呢?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读5—14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老师充满哀伤和渴求的朗诵,激发学生用心朗读,用心感悟。)

二、探究表现,体味内心

(一)、有人愿意献血吗?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1、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看到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提问,归纳三个问题,其他随机解决。

(1)“一阵沉默之后”说明了什么?

(2)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

(3)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3、重温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当我们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联系上下文读书找答案;小组组讨论;请教老师或同学等等)

4、请大家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先试着自己运用读书方法来解决,解决不了,再用其他办法。(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学习)

5、汇报。

6、指导朗读。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非常勇敢。你能边做动作边读吗?在座位上试一试。

愿意读的站起来边做动作边读。

(二)由表及里,洞识内心。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板:阮恒),他害怕过,犹豫过,但仍然数他最勇敢。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再把6~10自然段读一读,把阮恒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2、提问,出示4个重点句。

重点句1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重点句2

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重点句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重点句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3、刚才我们学习第5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都很会学习,不但能发现问题,而且会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试着解决。你们有信心继续学好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句子,看又产生什么疑问,自己想想办法解决。

4、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学习,提问题,解决问题。

5、汇报。

(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老师努力建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广阔的质疑空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6、指导朗读,深入体会阮恒的内心变化。

(1)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读好的句子,读一读。

(2)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大家推荐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一读。

请同学们看屏幕,边听边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配乐)

(3)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哭了好几次,在这些句子中写他哭的词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

(4)“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你能把阮恒献血的过程演一演吗?老师来读句子,大家演一演,体会他内心的变化。

师读,生演。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问:你为什么这样哭呢?

(6)如果你们是医生,你怎么用轻柔声音安慰他?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几名同学讲这句话:“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说的时候,他是怎样想的?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十分有益。)

结束语:

让朋友间的这种爱心和友情永远留在我们心间,衷心地祝愿大家友谊地久天长!

四、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1.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无恙,他们一起在孤儿院里生活、游戏,还会发生什么事。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个小故事,要写清楚她们的神情、动作、语言等。(难度较大)

2.观察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写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记里,注意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

五、板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献血

爱心友情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七

《松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介绍。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点,二、三、四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住和吃这三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文中第一自然段对松鼠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松鼠,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松鼠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中,我设想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松鼠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第二部分写松鼠的生活习性,要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松鼠活动、住和吃这些生活习性写具体的,是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领悟文章内容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扮演松鼠,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加深认识。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动作,让学生加深记忆。

二、教学目标

1、能读会认生字11个,写字10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写作方法。

五、课前准备

1、介绍松鼠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3、每个同学做一个松鼠头饰。

六、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2、补充介绍:松鼠也叫“灰鼠”。一般长相都是身体细长,尾大多毛,眼大,性格活泼,喜欢上窜下跳,稍有风吹草动即窜入密林或草丛中。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松鼠的资料。

2、小组交流后,推选同学在班上说。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文。

3、读全文,小组讨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松鼠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里迎来了一位小客人。看,它是谁?录像里,拍摄了松鼠的一些生活习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画松鼠,了解外形。

1、学生找出描写松鼠外形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松鼠。

2、介绍松鼠的外形。

(1)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向大家介绍松鼠的样子。

(2)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松鼠的外形的?

(3)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完成练习。

3、小结:学习了这段话,大家学会了介绍动物的外形可以先总后分进行描写,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它的外形。

(三)学生戴自制头饰扮演松鼠,老师扮记者,通过问答,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1、采访松鼠活动的情况。学生表演松鼠的活动特点。

2、采访松鼠住的情况。学生边接受采访边按先后顺序表演松鼠的搭窝过程。

3、采访松鼠吃的情况。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松鼠》第二部分所写的,像不像刚才你们所介绍的。

2、朗读后思考:二至四自然段各写了松鼠的什么特性?

3、你觉得作者用了哪些词,哪些句子把松鼠描写得特别生动具体?

4、出示课件:

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最后,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

1、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你能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句话吗?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先写松鼠的外形,再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在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时,着重介绍了它的活动、住和吃这三个方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事物,要抓住特点去写,才能把事物写具体。

(六)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捷”“蔽”“缝”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七、课外实践。

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班级内互相交流。

[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松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八

一、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提高表达能力。

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活泼的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

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能力上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体裁、教学目标复习、思考、圈画

2、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字、词、课文层次结构等)阅读、交流、思考

第二块:理解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组织质疑: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能否换位置来介绍?质疑、思考、发言

3、学习评价: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个或者哪些方面?并请说明理由畅所欲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供其他一些小动物图片,让学生介绍他们印象最深的方面讨论、发言

第四块:布置作业

2、课后收集有关松鼠的其他方面的内容,结合课文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松鼠的手抄报。

五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篇十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7、草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骏马渲染勾勒襟飘带舞拘束羞涩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光民族风情)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师: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来读一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我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视线模糊不清。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中班礼仪归还物品教案(优质18篇)
    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以下是一些高二教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中班礼仪
  • 10-15 最新路的变化高中 辽宁变化心得体会(优质8篇)
    答谢词是一种传递感激之情的方式,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同时也能增加和他人之间的亲近感。写答谢词时可以回忆和感慨一段段的经历,表达出自己对别人帮助和支持的深
  • 10-15 电信公司客户经理工作总结(精选8篇)
    质量月的举办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通过阅读以下班级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为自己的班级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 10-15 最新幼儿园小班教学游戏教案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实用10篇)
    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三年级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的数学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二教案的编写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供参考
  • 10-15 最新团结教案反思 民族团结教案(精选10篇)
    高中教案的编写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也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阅读以下这些高一教案的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团
  • 10-15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16篇)
    初中教案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形成的一份教学计划和指导文件。教案模板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准备充分才能教得好。三年级心理
  • 10-15 奇妙的根活动目标 大班教案科学镜子真奇妙(大全11篇)
    范文结构清晰,语言简练,逻辑严密。写一篇卓越的范文范本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积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奇妙
  • 10-15 最新合理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小练笔 合理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通用8篇)
    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如何培养感恩之心?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的行为和经验分享,让我们一起
  • 10-15 最新感恩老师朗诵稿三分钟 感恩老师的朗诵稿(通用11篇)
    环保标语可以通过直接描述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后果,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环保标语的创作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和目标受众,注重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传达。建设
  • 10-15 中班教案详细教案(汇总8篇)
    高中教案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这些高三教案范文是经过教师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行性。中班教案详细教案篇一1、直尺引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