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实用5篇)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17:30:23 作者:紫薇儿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他是一块沉睡的物体,还没有被生命唤醒”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1请同学谈谈你认识的石头。

2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在书中找答案)

三、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指名检查读文。

五、初读课文以后,你对陨石有哪些了解。(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课文)

六、理解“他是一块沉睡-----”这句话的含义。

七、为什么说陨石是信使。什么是信使?陨石会带来什么信息?

八、看着陨石图片,你想对陨石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类似于科普文学的小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学生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陨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并不是直接告诉读者的,它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手法将知识融于文学之中,因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这些小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没有一节一节推进室学习,我让学生们抓住重点词句,谈理解,谈收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做到全面,因此,我抢同学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引导学生读书,从书中寻求答案。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有了这样的体会,再加上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知道朗读就能一气呵成。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篇二

《天外来客――陨石》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与陨石、与自然、与宇宙进行了一次对话,用生动有趣富于想象力的语言,在介绍有关陨石的科普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对陨石来历、经历的无限遐想。

于是,我在第二课时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韵味,并背诵;

2.了解陨石的知识;

3. 仿写句子。其中“了解陨石的知识”和“仿写句子”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三项活动:

1.读文,思考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关于陨石的知识?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指导朗读。

2.熟读并背诵诗歌。

3. 出示句子,读并仿照句子提问,最后写下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有很多不足。

首先,在第一个活动中对朗读的指导很不到位。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出什么,却没有指导他如何去读,是凸显重点词语、放低音量还是柔化语气等,我都没有指明方法,也没有请其他孩子点拨评价,错失了教学良机。如果用示范的方法,由词到句,或小组竞读的方式,应该更易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增强读书的效果。

其次,背诵时没能结合板书,通过梳理内容帮助孩子记忆,成了干巴巴地死背书,背死书。且背诵的呈现形式太单一了。这里可以将巩固练习的内容调整过来,先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读出理解,再背诵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个活动“在观察中想象并提问”引导不透彻,孩子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表述出来?每一步都应该落实,而不是急于表述,导致想象不合理甚至与观察脱节。对学生思考及交流的过程关注度还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同时,这一难点在突破时设计太高了,应该更有练习的层次性,由简入难逐步上升,学生提问会更精彩。

最后,板书不够科学、美观。本来设计时题目靠左,中间用大括号从上到下依次罗列陨石的名字、来历、经历和性格,再用大括号归纳它的奇妙,写在右边。但由于我紧张导致疏忽,一开始将题目写得靠右了,所以只能在下面延伸板书。在结束时,应该结合板书再梳理一下学文的收获,这样的课才完整。

以上就是我的反思,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我的成长。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并能自己从课文中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主题单元导入

1.揭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主题单元,“奇妙的――石头”(引读)。

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位奇石朋友名叫――“陨石”(板书:陨石,并注音),它就是神秘的(板书:天外来客――)(齐读课题)

2.品题激趣

(1)自悟解题

师:说说你对这个课题的理解。

(2)深化品题

师:是啊,陨石从遥远的宇宙来到我们地球做客,沈阳的陨石公园让我们和客人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瞧!这是公园内的滑石台山,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陨石,长160米,宽54米,高42米,它的年龄有四十五亿岁,在地球上生活了十九亿年。这是山顶上的一颗巨石,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

师:看到这样的陨石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带着感悟再读课题。

二、披疑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

师: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好奇、一份神往走近我们的陨石客人。轻轻把书打开,翻到57页,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新词

陨石、轨道、接触、熄灭、沉睡、物质、沉默、宇宙、行踪、耀眼、镍

(1)师:大家读得很认真,我想这些词,一定难不倒你们。先自己小声读一读。

(2)师:火车开起来!(有拼音――没拼音――男女生赛读)

3.检查读文(分小节读――齐读)

师:读准了生词,还得将课文读通顺才行,10个小节,请10位同学朗读。(随机评价)

师:用心齐读

4.潜心质疑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循疑再读顺疑解惑

(一)提炼问题

师:同学们的疑惑还真多,这是好现象,说明你们爱想爱问爱动脑。可是这么多的问题从哪开始解决呢?我想,还是先让我们的陨石客人来帮忙吧。

出示问题: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

(二)抓住问题、探索感悟

师: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在这首儿歌中,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

1.陨石的物质组成

师:文中指的哪些物质?

师:有谁知道由铁和镍组成的是什么陨石?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出示三类陨石图片,并介绍)难怪文中说:它无声地告诉我们,星星是由――物质组成。

2.陨石的旅程

(1)作者的好奇

师:“无声”在课文中有个近义词,找到了吗?尽管陨石无声地沉默着,那样安静,但它的奇妙依然让我们对它产生了很多的好奇,文中的作者也不例外,谁给大家读读?(指导读)

师:作者满是好奇!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陨石有过怎样的旅程?去过哪些地方?

(2)陨石的旅程

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告诉了我们?(3、4、5)

师:这三小节告诉我们,陨石在哪儿?现在到了?最后来到?(板书:宇宙、大气、地球)

师:从宇宙到大气层,再到地球,这样的旅程一定非常有趣,让我们齐读体会一下。

师:谁能结合资料,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说说陨石的这段经历?

师:请看这三幅图。第一幅图讲的是哪一小节的内容?第二幅图呢?第三幅呢?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篇四

《天外来客》一课,用诗歌的形式给孩子讲了陨石的知识,激发他们探求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我则要借助这一课对学生进行来体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教了之后,一些想法不禁涌入了我的脑海。

1、信息技术应用了什么,合适吗?

在课文的教学中,所谓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本课,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陨石,并将电子图片拿到学校来,每人建立一个文件夹放在电脑桌面上。这个过程中,三年级的学生学会上网、搜寻资料、下载照片、打包到电脑桌面上等。接着在生字检测环节,我设计了给出拼音,让孩子讲对应的汉子粘贴到拼音下面的环节。比较简单,而且也检测了学生拼音和孩子的掌握情况。在精读课文阶段,我将课文原文出现在课件上,让学生在其上用白板画笔进行画句子。在其中,三个组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将这一任务完成,在画句子的过程中,孩子也逐步理解了课后一题的要求。

对于这三处的白板应用,其实让我最满意的乃是画句子这一个环节。我没有想到一个组不能完成任务,在三个组的参与下,扩大了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所以取得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完美融合的满意效果。至于其他两项,生字一项,总觉得不能体现写的方面的要求和训练。而查资料所搜集的照片却因为课堂时间的紧迫而没有来得及展示,感到非常遗憾。

2、语文学科的任务完成了吗?为什么?

下了课堂我才感觉到,这节课因为要照顾的方面太多,所以有些任务是没有完成的。如课文的背诵,课题一题的复述与总结。我在想,我到底是哪个地方用的时间多,哪些环节可以删掉呢?课后一题的答案,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画的句子说一说,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不用到讲台上来书写。我原本是让孩子们来写课文和资料上所有的有关陨石的知识,结果孩子却单纯地写成了资料上的,这样就偏离了本文的重点。也许是我没有说清,或者是讲清楚,当然这样的说法,即便是大人往往都能立刻明白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前不久我们举行一次周会课,提前让各年级一位老师备课。这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十大道德人物事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结果等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交上来后,发现大多跑题,都成了宣讲十大道德人物事迹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几乎很少。从这里可看出我们的成人有时候都不能准确把握,更何况学生呢。所以这个错误不能怨学生,只能怪我没有能力将我所说的让学生明白。

如果这一个主要环节,再稍做修改,我相信课堂会显得从容一些,教学任务完成也会顺利些。

3、读书充分吗?到位了吗?

下了这节课后,一位听课教师给我指出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说这么美的诗歌,诵读和朗读有些缺乏了。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面对诵读总显得苍白无力,不会指导,读的效果不好。看看在我的周围,很多同事他们的课堂上书声琅琅,常常读得我心潮澎湃。所以让孩子会读、读好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一篇课文,如果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明孩子没有学懂。反之,即便是老师不讲,只要孩子能把课文读好,也说明人家学得好。

反思读得不好,主要是我放在诵读上的时间少了,而拓展延伸的东西太多了,课本都没有学好,如何能学好其他。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上我一定要在读上下工夫,从而将这个语文方面的真工夫做足。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篇五

是的,它就是来自太空的陨石!

在今年的10月4日,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值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彩南之南的香格里拉,本来那一夜的主角——月亮,是应该按时到场的,可这里这天晚上却是乌云密布,空中一片漆黑,看不见一星半点儿月亮的影子。

正当人们看着天空,遗憾地想要离去之时,空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并伴随着一声巨响,随后在空中出现了一个宛如足球大小的不明物体。这个物体在空中时隐时现地飞了大约5秒后就不见了——竟然又不见了!

人们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再揉揉后又都发出一声声惊叹!后来,他们一致认为刚才空中的不明物体肯定是陨石!

这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当地居民,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和陨石猎人们都千里迢迢赶来寻找散落在香格里拉的陨石残骸。

这大概都是冲着钱来的吧?要知道1克陨石就可以炒价将至20万元人民币。20万元人民币!那得多少叠红色毛爷爷呀!

可是,真正能够在香格里拉找到陨石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们在那呆了大概有两个多月,发现去寻找陨石的人们都一无所获,个个都空手而回。

但是,还是有些人按捺不住贪财的欲望,便在网络上标明广告:“货真价实的香格里拉陨石!赶快前来订购吧,联系电话:192××××……”!

有个业内专家知道这些情况后,叹了口气说:“其实真正能够找到香格里拉陨石的人一个也没有。要知道在茫茫的广袤的原始森林中寻找指尖大小的陨石,要比大海捞针还难!陨石从外太空降落时,受地球表层的大气摩擦所影响,燃烧成小块,甚至气化消失了。所以,真正的陨石是十分难找的。”

如此神秘的陨石,我也真想见一见你的真面目。

老师评语:思路清晰,叙述流利,陨石坠落的过程写得特别精彩。

作者|始丰小学六(8)班余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