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9篇)

最新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9篇)

时间:2023-10-15 14:18:31 作者:碧墨 最新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9篇)

教师可以根据高一教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下面是一些初中教案的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一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5、教师小结。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二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3、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4、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讨论蚁蚕的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蚕卵、蚁蚕、放大镜、干毛笔、纸盒。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一块丝绸,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们知道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蚕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养蚕,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乐趣。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5、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1、要养蚕首先要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蚕卵长什么样的?

2、下面我们来观察蚕卵(出示蚕卵并分发给各组)。

4、汇报: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5、关于蚕卵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6、师生讨论解决办法。

2、学生给刚出生的蚕宝宝起名字。

3、告诉学生刚出生的蚕的名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们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细观察蚁蚕,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并做记录(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5、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6、指导学生做好第一篇养蚕日记

7、面对可爱的'蚁蚕宝宝,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教育学生要爱护蚕宝宝,珍爱小生命。

1、我们来养蚕

蚕的一生:蚕卵—蚁蚕-蚕-蚕蛹-蚕鹅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三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有关空气的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认识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膨胀、重量减轻、会上升的性质,同时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热气球上升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要以提出问题开始,能对问题设计研究过程,并对结果进行评议,体验成功的喜乐和探究的乐趣。

2、在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

3、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热气球上升的原因,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气球上升的原因。

气球、手绢、塑料袋、自制小纸蛇。

有关热气球的课件、有关的实验材料:酒精灯、蜡烛、香、火柴、支架、手绢、气球、塑料袋、自制小纸蛇、记录表等。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做个慧眼辨真假的小游戏,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下面图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第一幅图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直冲云霄;第二幅图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指向地面;第三幅图馒头蒸熟了,第四幅里的水壶里的水开了;第五幅热气球点火升空的录像)从而导入新课。

1从刚才播放的课件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2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冒出的烟和气都往上走。)

3看热气球升空的录象。

4五彩缤纷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关于热气球的秘密有许多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板书课题)

5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热气球的秘密"板书课题(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提出问题:

1要研究热气球就要先制作一个热气球,如何制作一个热气球?需要什么材料?

2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热气球为什么能飞到飞到空中去?

4热气球升到空中后又是怎么样降落下来的?

从这些现象中提出问题是?这一活动的指向是列举一些物体能上升的实列,一再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己的问题,激发学生大胆猜想,产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一、猜想与假设。

1提出要求:要研究研究热气球就要先做一个“热气球”。

2小组讨论:如何来制作一个热气球?需要什么材料?

3学生汇报,小组间讨论交流。

4学生试验,教师指导。

5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6师生。

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

2、通过学生的回答;: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热气球上升升时就会让塑料袋升上去,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教师板书: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变轻、会上升。

三:1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和应用有许多,你都知道哪些?

2其实热空气会上升这一原理在古代就被人们

发现并加以利用了。观看录象。(播放孔明灯升空的录像)

3从古到今人们都会利用热空气做事,请同学们也来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一个热空气驱动玩具,并为他起个好听的名字。

4学生制作热空气驱动玩具。(风车/马灯/走马灯/纸蛇/降落伞等)

5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换意见和想法: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试验,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生1:用手放在点燃的蜡烛的上方,感觉下有没有向上的热气。

生2:可以放一个塑料袋在蜡烛的上方,让塑料袋的口朝下,有过塑料袋鼓起来后会上升,就说明热空气可以让塑料袋升到空中,这个和热气球差不多。

生3:蜡烛的火焰要离塑料袋远一些,这样就不会烧坏塑料袋。

小组试验时分工明确,还要做好实验记录。

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各小组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几点,(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热空气会上升。

厨房的抽油烟机、炒菜产生的热量、洗完后晾的衣服、孔明灯

认识实验材料是探究实验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安全有效的去实验。学生进行猜想假设,纸蛇和塑料的在蜡烛的上面会是什么现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分组试验。

学习课本中关于热气球的资料卡

下移到拓展延伸,作为课下作业

三拓展延伸 应用创新

这节课,大家研究的很认真,通过研究,我们不仅充分感受到了热空气,还知道了,热空气上升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结合今天你对热气球上升秘密的研究和发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热气球,并能设计出更好的热气球驱动玩具。

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下课铃不再作为课堂学习的终点,而成为学生后继学习的一个起点,继续翱翔于更广阔的学习天空。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热空气上升的秘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现象,通过学生的观察引出课题,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假设讨论,从而进行分组试验的出结论,教师进行。最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并能够对现象进行解释。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四

《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声音的高低。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巩固即可。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实验,通过实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测,并设计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知识: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一样;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五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分组材料:

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略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六

1、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

3、测量一根丝的长度。科学知识:

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知道缫丝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

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一)、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学生交流小结: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二)、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2、阅读课文

4、集体探讨抽丝方法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放在教师准备好的锅内。教师倒入开水浸泡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教师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交给各组学生。各组分组抽丝。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2、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1、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5

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七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二)、感受蚕生长中的变化。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对它的影响提问:你的蚕宝宝吃什么?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

4、观察蚕蛾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强调为保证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三)、归纳蚕的一生提问: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展示蚕的一生的标本。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八

1、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共同特点,知道鸟类也属于脊椎动物。

2、通过实验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懂得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所起的作用。

3、观察各种鸟的鸟喙,看一看各种鸟的喙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4、观察各种鸟的足,了解这些鸟足的特点,并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足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5、通过探究,懂得鸟各部位的特点,与它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是适应环境生存的需要。

分别探究鸽子的羽毛、各种鸟的喙和足,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及作用。

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多媒体课件、各种鸟的图片、鸽子的羽毛、剪刀、滴管、水、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等。

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鸟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鸟的特点。

2、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7种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鸟的名称。

3、刚刚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预设:

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

鸟都是卵生的。

鸟有鸟喙,但是没有牙齿。

预设:

这三幅插图中的分别是企鹅、鸭子、母鸡。

5、教师引导:企鹅生活在南极,鸭子和母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动物。其实,企鹅也好,鸭子和母鸡也好,它们都属于鸟类,并且都是脊椎动物。

四年级科学快与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九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一、引入: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三、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演示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3、小组交流: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最新元宵喜乐会 元宵喜乐会活动方案(汇总14篇)
    爱地球,保护环境,共创美好未来。环保标语应该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来着手,力求触动人们的内心。接下来是一些鲜活生动的环保标语案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
  • 10-15 最新消防火灾安全隐患自查报告(优秀8篇)
    实践报告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并提供反思和改进的机会。这些报告范文的选取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消防火灾安全隐患自查报告篇一电仪公
  • 10-15 雪野奇遇读后感(大全8篇)
    8.致辞致谢是我们对于他人友情和支持的一种回报,通过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可以细腻地夹杂着情感的交流。在致辞致谢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亲切幽默的元素,减轻紧张气氛,
  • 10-15 最新小学老师申请调动报告(通用15篇)
    开题报告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性地论证,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下面的案例中,你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实践报告,以及写作技巧和风格上的启示。小学老师申
  • 10-15 幼儿园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教案(精选12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感谢以下教师们分享的高中教案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幼儿园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教案篇一一、
  • 10-15 最新我的青春有遗憾 青春遗憾的句子说说心情(实用11篇)
    企业标语是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直接传达企业的形象和理念。那么怎样制作一个吸引人且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标语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独特
  • 10-15 2023年银行工作人员述职报告(通用18篇)
    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报告标题9]:某企业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报告银行工作人员述职报告篇一转眼20_年又开始了。还记得去年
  • 10-15 最新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汇总8篇)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的一种总结和反思,通过写下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
  • 10-15 春节的祝福语 春节祝福语春节祝福语(模板19篇)
    感恩是一种信念,它能够让我们坚定地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同时,要展现自己对他人的回报意愿和决心,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真诚。推荐一些关于感恩的诗歌,通过文字来传递感
  • 10-15 初中瑶族舞曲课教案(精选8篇)
    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清晰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瑶族舞曲课教案篇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