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中医护理工作总结(汇总10篇)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汇总10篇)

时间:2023-09-29 13:55:24 作者:飞雪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汇总10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一

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中医护理记录片》的纪录片。这部片子围绕着中医护理的特点和方法展开,深入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观看这部记录片,我对中医护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以下是我在观看这部纪录片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护理记录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医护理的原理和概念。通过深入浅出的解析和大量实际案例的讲述,观众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医护理的核心思想——“治未病”。电影用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中医护理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对疾病进行预防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经络通畅,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这让我深思,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应该更加重视中医护理,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中医护理记录片展示了中医护理的多样化和细致入微的特点。通过纪录片中的大量实际操作和治疗过程,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体的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并通过草药疗法、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干预。这些中医护理的技能和手法,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我由此想到,中医护理不仅是一门专业,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也需要他们对患者的细心关爱和真诚付出。

第三,中医护理记录片强调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的内外环境相互关系,同时也强调个体差异和病情调整。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护理给每个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让我深受启发,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生活习惯都不相同,对待健康和疾病也应该因人而异,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更好地满足人体的需求,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中医护理记录片给予了我对中医药文化的新的认识和认同。观看这部记录片,我不仅学到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方法,还了解到了中医药的深远影响和独特价值。电影中不断提到的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护理的深厚底蕴,使我对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独特性更加坚定了信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秉承着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理念,对中医护理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中医护理记录片让我深感中医护理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中医护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医护理的传承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护和弘扬中医护理的文化遗产,积极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疗法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总之,观看《中医护理记录片》,我对中医护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对其独特魅力产生了兴趣和探索欲望。中医护理的多样化和细致入微的特点、整体观念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及中医药文化的深远影响,都使我对中医护理充满敬意和期望。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和传承中医护理的文化遗产,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让中医护理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二

请在批评中医之前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认识中医,如果不认识,请保持宽容,而不是批评诋毁。那些说中医看不好病的的人,请明白,中医是理论,医生是道具,道具错了,不代表理论错了。好比以精密科学仪器,你不会用,测出来暑假错了,你能说是仪器错了吗?最后在此粘贴梁漱溟先生《中西学术之不同》一节内容,里面谈到的一些跟本书观点有妙曲同工之处,最后,一味诋毁中医的人,也请自问自己学问是否比得上梁老。

“在我思想中的根本观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为宗。仿佛有点看重自然,不看重人为。这个路数是中国的路数。中国两个重要的学派――儒家和道家,差不多都以生命为其根本。如四书上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都是充分表现生命自然的意思。在儒家宗,尤其孟子所传的一派,更是这个路数。仿佛只要他本来的,不想于此外更有什么。例如,发挥本性,尽量充实自己原有的可能性等,都是如此。我曾有一个时期致力过佛学,然后转到儒家。于初转入儒家,给我启发最大,使我得门而入得,是名儒王心斋先生;他最称颂自然,我便是如此而对儒家的意思有所理会。开始理会甚粗浅,但无粗浅则不能入门。后来再与西洋思想印证,觉得最能发挥尽致,使我深感兴趣的是生命派哲学,其主要代表者位柏格森。记得二十年前,余购读柏氏名著,读时甚慢。当时尝有愿心,愿有从容时间尽读柏氏书,氏为人生一大乐事。柏氏说理最痛快、透彻、聪明。美国詹姆斯·杜威与柏氏,虽非同一学派,但皆曾得力于生命观念,受生物学影响,而后成其所学。苟细读杜氏书,自可发见其根本观念之所在,即可知其说来说去者之为何。凡真学问家,必皆有其根本观念,有其到处运用之方法,或到处运用的眼光;否则便不足以称为学问家,特记诵之学耳!真学问家再方法上,必有其独到处,不同学派即不同方法。在学问上,结论并不很重要,犹之数学上算式列对,得数并不很重要一样。

再则,对于我用思想作学问之有帮助者,厥为读医书(我读医书与读佛书同样无师承)。医书所启发于我者仍为生命。我对医学所明白的,就是明白了生命,知道生病时要多靠自己,不要过信医生,药物的力量原是有限的,简言之,恢复身体健康,须完全靠生命自己的力量,别无外物可靠。外力仅可多少有一点帮助,药物如果有灵,是因其恰好用得合适,把生命力开出来。如用之不当,不但不能开出生命力,反要妨碍生命的。用药不是好就是坏,不好不坏者甚少,不好不坏不算药,仅等于喝水而已。内经:有病不医,常得中医。

中国儒家、西洋生命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来之根底。在医学上,我同样也可说两句有关于不同学派或不同方法的话;中西医都是治病,其对象应是一个。所以我最初曾想:“如果都只在一个对象上研究,虽其见解说法不同,但总可发现有其相同相通之处。”所以虽今人仍多有在我未读医书前,常想沟通中西医学。不料及读后,始知这观念不正确,中西医竟是无法可以沟通的。欲沟通者(如丁福保著《中西医通》,日人对此用功夫者亦甚多)。但结果亦只是在枝节处,偶然发现中医书上某句话合于科学,或发现某种药物经化验认为可用,又或发现中医所用单方有效,可以来用等。然都不能算是沟通,因站在西医科学立场上,说中医某条是对了,这不能算是已融取了中医的长处。若仅依西医的根本态度与方法,而零碎的东拾西捡,那只能算是整理中医,给中医一点说明,并没有把中医根本容纳进来。要把中医根本容纳进来确实不行;那样,西医便须放弃其自己的根本方法,则又不称其为西医了。所以,最后我是明白了沟通中西医为不可能。

如问我:中西医根本不同之点既在方法,将来是否永为两套?我与此虽难作肯定的答复,但比较可相信的是,最后是可以沟通的,不过须在较远的将来。较远到何时?要在西医根本转变到可以接近或至沟通中医时。中医大概不能转变,因其没有办法,不能说明自己,不能整理自己,故不能进步,恐其只有这个样子了。只有待西医根本方法转变,能与其接近,从西医来说明他,认识他。否则中医将是打不倒也立不起来的。

说西医转变接近中医,仿佛是说西医失败,实则倒是中医归了西医。因中医不能解释自己,认识自己,从人家才得到解释和认识,系统自然还是人家的。须在以西医系统扩大时才能容纳中医,这须有待于较远的将来。此将来究有多远?依我看,必须待西医对生命有所悟,能依生命作研究对象时;亦即现在以西医研究的对象为身体而非生命,再前进如对生命能更有了解认识时。依我观察,现在西医对生命认识不足,实其大短。因其比较看人为各部机关所合成,故其治病几与修理机器相近。中医还能算是学问,和其还能站得住者,即再其彻头彻尾为一生命观念,与西医恰好是两套。试举一例:我的第一个男孩,六岁得病,迁延甚久,最后是肚子大,腹膜中有水,送入日本医院就医,主治大夫是专门研究儿科的医学博士,他说必须水消腹小才好,这话当然不错。他遂用多方让水消,最后果然水消腹小,他以为是病好了,不料出院不到二十分钟即死去。这便是他只注意部分的肚子,而不注意整个生命的明证。西医也切脉,但与中医切脉不同。中医切脉,如人将死,一定知道,西医则否。中医切脉,是验生命力量的盛衰,着意整个生命。西医则只注意部分机关,对整个生命之变化消息,注意不够。中西医之不同,可以从许多地方比较,此不过略示一例。再如眼睛有病,在西医只说是眼睛有病,中医则说是整个身体失调。通俗的见解是外科找西医,内科找中医,此见解虽不高明,但亦有其来源。盖外科是比较偏于局部的,内科这时关于整个生命。西医除对中毒一项,认为是全身之事外,其他任何病症,皆必求其病灶,往往于死后剖视其病灶所在。将病与症候分开,此方法原来是很精确的,但惜其失处即在于局部观察。中医常是囫囵不分的,没有西医精确,如对咳嗽吐血发烧等都看作病,其实这些只是病的症候,未能将病与症候分开。普通中国医生,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一些从古相传的方法;这在学理上说,当然不够,但这些方法固亦有其学理上的根据。凡是学问,皆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而不在乎得数,中医是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的,无奈普通医生只会用古人的得数,所以不能算是学问。

大概中国种种学术――尤其医学与拳术,往深处追求,都可发见其根本方法眼光是归根于道家。凡古代名医都是神仙家之流,如葛洪、陶弘景、华佗等,他们不单是有一些零碎的技巧法子,实是有其根本所在,仿佛庄子所说“技而近乎道矣”。他们技巧的根本所在,是能与道相通。道者何?道即是宇宙的大生命,通乎道,即与宇宙大生命相通。在中西医学上的不同,实可以代表中西一切学术的不同:西医是走科学的路,中医是走玄学的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即在其站在静的地方去客观地观察,他没有宇宙实体,只能立于外面来观察现象,故一切皆化为静;最后将一切现象,都化为数学方式表示出来,科学即是一切数学化。一切可以数学表示,便是一切都纳入科学之时,这种一切静化数学化,是人类为要操纵控制自然所必走的路子;但这仅是一种方法,而非真实。真实是动的不可分的(整个一体的)。在科学中恰没有此“动”,没有此“不可分”;所谓“动”,“整个一体不可分”,“通宇宙生命为一体”等,全是不能用眼向外看,用手向外摸,用耳向外听,乃至用心向外想所能得到的。反是必须收视返听,向内用力而后可。本来生命是盲目,普通人的智慧,每为盲目的生命所用,故智慧亦每变为盲目的,表现出有很大的机械性。但在中国与印度则恰不然,他是要人智慧不向外用,而返用之于自己生命,使生命成为智慧的,而非智慧为役于生命。印度且不说,在中国儒家道家都是如此。儒家之所谓圣人者,就在于对自己不了解,对自己没办法,只往前盲目地机械的生活,走到哪里是哪里。儒家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表示生命已成功为智慧的――仿佛通体透明似的。

道家与儒家,本是同样地要求了解自己,其分别处,在儒家是用全副力量求能了解自己的心理,如所谓反省等。(此处不能细说,细说则必与现代心理学作一比较才可明白,现代心理学最反对内省法,但内省法与反省不同。)道家则是要求能了解自己的生理,其主要的功夫是静坐,静坐就是收视返听,不用眼看耳听外面,而看听内里――看听乃是譬喻,真意指了解认识。开始注意认识的人手处在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注意呼吸,使所有呼吸处都能觉察出来。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是不随意肌的活动;关乎这些,人平常多不甘用心去管他,道家反是将心跟着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去走,以求了解他。譬如呼吸——通体(皮肤)都有呼吸,他都要求了解认识,而后才能慢慢地操纵呼吸,血液循环,消化营养等也全是如此。他都有一种细微而清楚的觉察。平常人不自觉地活动着的地方,他都有一个觉察,这同样是将智慧返用诸本身。于此才可以产生高明的医学。中国医学之根本在此。高明医学家,大多都是相传的神仙之流的原因亦在此。神仙,我们虽然不曾见过。但据我推想,他可以有其与平常人之不同处,不吃饭也许是可能的。他可以见得远,听的细,闻人所未闻,见人所未见。蚂蚁走路虽细,但总有声音当是可信的,以其——神仙——是静极了,能听见蚂蚁走路,应亦是可能的。人的智慧真了不起,用到哪里,则哪里的作用便特别发达,有为人所想象不到的奇妙。

道家完全是以养生术为根本,中国拳术亦必与道家相通,否则便不成其为拳术。这种养生术很接近玄学,或可谓之为玄学的初步,或差不多就是玄学。所谓“差不多”者,因这种收视返听,还不能算是内观;比较着向内,可说是向内观,但其所观仍“是外而非内,似内而仍为外”。如所观察之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仍非生命本体。人的生命,本与宇宙大生命为整个一体,契而无间,无彼此相对,无能观与所观,如此方是真的玄学,玄学才到家。道家还是两面,虽最后也许没有两面,但开头却是有的。他所体察者是返观而非反省,因其有能知与所知两面,故仍不是一体。以上是推论的话,但也只能作此推论。我们从古人书籍中所能理解的古人造诣,深觉得道家的返观仍甚粗浅,虽最后也可以由粗浅而即于高深。

道家对呼吸,消化,循环等之能认识了解,操纵运用,其在医学上的贡献,真是了不得。西医无论如何解剖,但其所能看到的仍仅是生命活动剩下的痕迹,而非生命活动的本身,无由去推论其变化。在解剖上,无论用怎样精致的显微镜,结果所见仍是粗浅的;无论用如何最高等的工夫,结果所产生的观念亦终是想象的,而非整个一体的生命。道家则是从生命正在活动时,就参加体验,故其所得者仍为生命之活体。

总之,东西是两条不同的路。

一面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静的,科学的,数学化的,可分的。

一面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动的,玄学的,正在运动中不可分的。

这两条路,结果中国的这个方法倒会占优胜。无奈现在还是没有办法,不用说现在无神仙之流的高明医生,即有,他站在现在学术的面前,亦将毫无办法,结果恐亦只能如变戏法似的玩一套把戏,使人惊异而已。因其不能说明自己,即说,人家也不能了解,也不信服。所以说中医是有其学术上的价值与地位,惜其莫能自明。中西医学现在实无法沟通。能沟通,亦须在较远的将来始有可能。而此可能之机在西医,在其能慢慢地研究、进步、转变、渐与中医方法接近,将中医收容起来;中医只有站在被动的地位等人来认识他。所以从这一点说,西洋科学的路子,是学问的正统,从此前进可转出与科学不同的东西来;但必须从此处转,才有途径可循。我常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没有经过许多层次阶段,一步登天;所以现在只有等着人家前来接受它。否则只是一个古董,人家拿它无办法,自己亦无办法。

中西医比较着看,西医之最大所长,而为中医之最大所短的,是西医能发见病菌,中医则未能。中医是从整个生命的变化消长上来论病,是以人为单位,这样固对。但他不知道有时则其中并不是一个单位,而是有两个能变化消长的力量。一则是身体的强弱虚实,一则是病菌。病菌是活的,同样能繁殖变化消长。此两者应当分开,不能混作一团看。西医是能看见两个重要因素的,但偏重于病菌;中医则除注意身体的强弱虚实外,对于病菌,完全没有看到。病菌的发现,真是西医的最大贡献。”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三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理论体系。近年来,中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和学习者。作为一名对中医护理感兴趣的人,我近日观看了一部关于中医护理的纪录片,并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该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赞叹

在观看中医护理纪录片时,我被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所深深打动。纪录片中,展现了中医师们寻找穴位、用草药调剂、进行按摩的精湛技艺。这些技艺通过世代相传,融入了中国人的鲜活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珍贵的瑰宝。我由衷感叹,中医富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个庞大的系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凝聚了无数医师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第二段: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对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传统中医护理相较于现代医疗技术更加注重整体性和预防性。它通过观察舌苔、望诊脉象、问诊病史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而不仅仅关注患者表面的症状。中医注重治疗源头,强调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气血、脏腑等要素,在治疗过程中预防未病。这与现代医学以治疗明确病症为主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三段:纪录片中的中医护理案例

在纪录片中,我观看了一些中医护理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深受启发。其中,有位患者的近视问题,在中医师的调理下逐渐减轻;还有一位患有慢性胃病的病人,在中医的治疗下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些案例让我见识到了中医护理的神奇之处。中医的治疗思路不仅仅是针对病症进行治疗,而是通过调理身体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第四段:中医护理的发展与挑战

纪录片中也提到了中医护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挑战。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医护理在一些领域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同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便捷的西医药治疗方式,也使得一些人对于中医护理的价值产生了怀疑。然而,中医护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它的独特治疗方式仍然能够对很多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医护理需要转变自身形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第五段:对中医护理的期望与意义

对于中医护理的未来,我有着积极的期望。我希望中医护理能够继续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传统中医药的智慧和经验能够在现代医学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应用。中医护理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医者的努力和探索,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中医护理的发展对于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在未来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通过观看中医护理纪录片,我对中医护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赞叹,还是对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的认识,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中医护理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并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学习中医护理,传承和发扬中医医学的宝贵传统,让中医护理的智慧和方法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四

在读了很多人推荐的必看自学中医的书籍里,这本书总是在推荐榜榜首,自己却一直没能认真耐下心去看。不过因缘和合总是要有契机的,某天看遇见小米写的文章中说一个苏州的苏先生自学中医能给人把脉把的很准,心里超级羡慕,于是同气相求,想着看不完黄帝内经和难经,这本白话文写的我总能看下去吧。

目前只看了大概四分之一的部分,每每看到精彩的地方恨不能大声读出来,击节而叹,实在写的太透彻太发人深思了。倒不是要给作者谄媚拍马屁,但这本书的确立意很高,格局很大,能看得出来作者的发心很善,博文强识,融会贯通了很多东西。

比如说,之前看的很多书里在讲关于阴和阳的时候,往往不能自圆其说,解释不清阴为何,阳为何阴阳如何转化,阴阳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但是刘力红却解释得非常清楚非常生动,他打了个比方来形容阴阳二者的关系。我们打拳的时候要先有个后缩的动作,才能猛的打出去伸出去拳头,没有人能够不收拳就直接打出去的,那么,收回去的这个动作就好比是阴,打出去的动作好比是阳。阳是释放是挥发,而阴是隐藏是积累。阴阳是互相配合互相合作的,并不是说阴阳对立,要斗个你死我活方休。要知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平衡才是最好的关系最好的状态。冬至是一年当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但同时也是阳气开始生长的一天。同样的,夏至是阳气最足的一天,但同样也是阴气悄悄开始生长的一天。

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如同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暗,总会透着一丝光明,阳光底下也还是有黑暗一样。好比鸡汤文里总说,没有希望的时候就是希望要来的时候一般。我可能还是没有解释清楚阴阳的关系,但我心里已经明白了,这本书很值得放在床头一读再读,反复咀嚼思考。

关于如何学习中医,刘力红先生也说了很值得去行动的办法,多读经典,甚至背下来。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想学好只能下笨办法。这个办法也很适合所有对读书阅读有迷惑的人来解惑,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老想让别人给推荐,其实大可不必。多读经典书,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从经典中自然能找到作者所推崇的书籍链接,再耐下心读就是了。当然,想要学好中医不仅仅是重视经典,还要拜访名师求道于名师,自己多下功夫多参与临床。一通百通,这个办法换做任何学习新技能都是好办法。

比如说我学习纹绣,自然要多读这个行业最经典的书籍,拜访技术娴熟懂得如何教人的老师,然后自己多多练习多多总结,就是这样子。

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获得了人生的至乐,喜不自禁,想把这种无法形容的乐趣给别人分享分享。以前的世说新语是这样子的,人体复原手册是这样子的,这本书也是这样子的。经典的书从来不拗口艰涩,总是用最朴实的言语写最深情的道理。通过这本书,我好像慢慢明白了一点道理,领悟了一点所谓的宇宙法则,知晓了一点点的规则的本质。书的乐趣一直在那里,然而直到我读了,才发现这种乐趣是这样的无可替代。

以前觉得乾坤卦象根本不明白,但是结合作者所说的阴阳关系,好像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乾是至阳,坤是至阴,只有阴阳和合才是最平衡的状态。本来任何一门学科学到最后都会发现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正是大道至简,大音至稀,如果不能钻研其中,大概是不能理解的吧。

如果对中医有点兴趣的话,这本书真的是很值得好好读一读的,不过,读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难度,就会很挫败。但是要相信,美景往往在难走的路上,坚持一下,你会慢慢领会这本书里那些波澜壮阔让你心灵不断颤动的美。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五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的相关精神,积极响应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的号召,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我院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首次开展了凉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培训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20xx年5月26日,我院申请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培训班》在我院六楼学术厅隆重开班。

此次培训班邀请xx省中医院护理部主任xx、护理部副主任xx、武威市护理学会、xx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淑文、武威市中医医院xx以及xx区医院等院内外中医护理方面的专家,就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概况、护理查房、患者安全管理、小儿推拿、拔罐疗法与刮痧疗法、中药的熏洗疗法、湿敷疗法和冬病夏治贴敷疗法等中医护理实用技术进行了讲授,受到了220名年轻医务人员的热烈欢迎。中医适宜技术,尤其是成熟的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在医院的.各类工作中日益重要。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近年来使各医疗卫生机构从中受益匪浅,发扬光大势在必行,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运用解决了过去传统中医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符合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健康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也受到了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欢迎。此次培训班的开展,为我区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开辟了新的局面。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六

20xx年是我院腾飞的一年,新的病房大楼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住院环境得到了改善。护理部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流程,改善住院环境,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加大护理监督力度,重视护理骨干的培养,优化护理团队,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狠抓业务管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全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20xx年护理工作计划。现将一年来的护理工作汇报如下:

1、强化护士长管理意识,定期召开护士长会议,及时将上级精神、医院要求、护理部的工作安排布置给护士长,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追踪落实。

2、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将各项检查指标量化,每月组织全面、细致的护理质量检查,细化到供应室器械的刷洗质量达标;将检查结果进行排序,在护士长例会上给予通报,达到了激励护士长的管理水平,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3、按计划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训练和专科技能培训,对全院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物理降温、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应用、拔火罐、艾炙穴位封闭等技术操作考核。进行了三次基础护理知识和两次综合护理知识的理论考试,对考试成绩前十名的护士进行了奖励,对考试不及格者进行了补考并专人谈话。

全院各临床科室强调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内容,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中医护理操作评价标准。召开护士长会议,统一思想,要求每月上报中医特色护理操作项目。科室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护理部及时给与解决,院领导给与大力支持。如今年第一季度共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项目二十项,其中穴位封闭1034人次,中药塌渍13人次,穴位贴敷163人次,艾灸625人次,中药灌肠346人次,穴位按摩20xx人次,电疗6076人次,针灸673人次,耳针21人次,耳穴埋豆15人次,重要雾化吸入52人次,重要涂擦58人次,中药熏洗221人次,中药熏蒸5人次,其中穴位按摩、功能训练、电疗、针灸、穴位封闭开展较好。虽中医护理操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科室病人多时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少,不积极。

2、护士选穴较单一。

3、护士操作时人文体现不够好。以后将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组织护士进行学习,以使我院的护理工作开展的更好。

1、有计划地选派业务能力强,认真负责的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今年选派了重症监护室护士10名,到淮河医院、开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三个月的学习。选派糖尿病科的3名护士到省人民医院进行学习;选派血液透析室的4名护士到郑大三附院进行学习;急诊科护士全员参加急救知识培训,康复科4名护士到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参加培训,手术室6名护士到淮河医院进行三个月的学习。

2、组织全院护士长到西峡进行拓展训练,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全院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感染管理办法,专门对手卫生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

2、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组织供应室人员参加省、市级培训3次,供应室护士长参加培训后,回科室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了消毒物品的质量和医疗护理的安全。

3、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保证手术安全。组织了手术室的护士长参加了省、市培训,综合手术室护士长专门到市淮河医院进行了三个月的进修,提高了手术室的管理水平。

规范护理人员着装,进行护理礼仪培训,实行护理人员首问负责制,提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用语,每次护理检查,对护理人员不按照要求着装、服务不到位、用语不规范、态度不端正等现象,及时发现,提出批评,全院护士的形象得到了明显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按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完整、客观、真实规范书写,保障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为举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护患的合法权益。

1、基础护理合格率领85%;

2、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3、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95%;

4、病房消毒隔离工作质量100%;

5、重危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85%;

6、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7、各种登记本书写合格率100%;

8、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率100%;

9、护士长工作质量评价标准95%;

10、压疮发生率0。

1、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

2、今年的低年资护士较多,学习氛围不浓,上进心不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科研创新意识不强。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七

中医护理课是我本科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学习期间让我深感到了中医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中医护理不仅可以治疗病症,更可以预防疾病,增强身体自愈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谈谈我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段:收获

我在中医护理课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拓宽了我的思路。在学习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人体的疾病并不是一病一治,而是需要全面的分析判断。只有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中医理论,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也学习到了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比如汤药熏洗、气功运动等,可以在平时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慢性疾病。

第三段:思考

通过学习中医护理,我思考了很多护理实践中的问题,比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选择,中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中医护理在现代化的医疗体系中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认知误区。因此,在将来的护理实践中,我们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提升我们自身的中医护理水平。

第四段:应用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护理手段,比如中药熏洗、针灸等。同时,我们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全面分析病情,减少用药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医护理不仅可以通过治疗疾病,更可以预防疾病,因此,在日常护理中,我们可以运用中医养生理念,提高患者身体自愈能力。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学习中医护理不仅帮助我们提供了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更是让我们拥有了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我相信,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们的中医护理水平将得到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八

中医护理课程是一门经验性学科,其中充满了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的优越性和它与现代医学的互补性。由于中医护理课程知识丰富,因此也让我受益良多,下文将具体分享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我了解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中医护理不仅强调了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整合平衡,而且非常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治疗方法不同,中医护理注重平衡身体气血、津液、脏腑等系统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这种方法强调整体观念,对于人体整个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让我从理论层面深入了解了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

其次,我学会了正确的中医护理技能。对于新生儿和老年人的护理、病人的康复过程以及妇女产科护理等方面,中医提供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在中医护理课程的专业指导下,我掌握了多种中医理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疗法等。同时, 我也对中医药浴、气功练习、推拿护理等基本技能进行了学习和训练,通过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拥有能够对患者进行更加细致、专业的护理能力。

第三,中医护理让我了解到身体与心理的密切联系。在中医护理理论及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密切联系。因为身体和心理互相作用和影响,所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视心理因素的判断与疗养。在实践工作中,游泳、散步、温泉等放松身体的活动还帮助了我以更好的状态来有效地跟踪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第四,中医护理还涉及了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医护理突显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例如,《黄帝内经》的许多“阴阳五行”理论和病因病机形成了中医护理理论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中西医不同的根源和历史,也对中华文化这一重要血脉的深刻感悟让我受益匪浅,也明确了中医的现实意义。

最后,通过中医护理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了中医护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中医护理的具体实践是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进行的,这种方法甚至可以用于一些疑难杂症,这常常让患者受益良多。更重要的是, 经过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我也感觉到中医护理效果显著,对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使我对中医的支持程度更高,也因此更加认可中医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课程对于我的个人成长以及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医护理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我获得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技巧,同时也掌握了身心结合的关系,其中充满着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对我自己的发展有帮助,在践行医护事业中也获得了很多成功实践的案例。相信今后我对中医护理将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将会成为更加全面的医护人员。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九

中医护理是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其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经典理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医护理课程不仅能够了解中医护理的特点和方法,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和实践技能,让我们更加健康美好地生活。

二、课堂感受

在中医护理课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首先,老师详细地介绍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等,让我们对中医的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其次,老师讲授了中医按摩、针灸、拔罐等基本技能,并让我们进行了实践操作,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其中的奥秘。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中药泡脚、煲汤等自我保健方法,对于增进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践经验

在学习中医护理的实践过程中,我对于一些纷繁复杂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尽可能地贯彻中医护理的方法,比如用中药泡脚、按摩、艾灸等,效果也不错。在运动中出现的肌肉酸痛、疲劳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针灸、食疗等一系列方法有效地缓解。可以说,中医护理贯穿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对自己的健康便是切实可行的一种保证。

四、认识感悟

通过学习中医护理,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医治疗强调的是个体化的调理和治疗方法。要想治疗疾病,利用中医的方法需要仔细地观察病症、进行辨证施治,避免盲目服用药物,强调治法因病施治。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对中医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以实现更好的掌握,更好地运用中医护理知识。

五、结语

中医护理是一门宝贵的传统医学,对于如今的健康保健和治疗协助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尽量多了解、学习、掌握中医护理的方法,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用更健康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身心健康,将其变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中医护理的发展与变化,保持对中医护理的学习和探讨,使得中医护理的理念更好的贯彻到我们的实践中去,从而取得更健康美好的生活。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篇十

在夏至这样炎热的节气下,我们要如何顺应天时做好养生工作呢?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医夏至养生,希望大家喜欢。

1、清热 祛湿 防蚊

今年夏至未至,雨水已然旺盛,从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夏至节气后,不仅应该防暑清热,也应注意祛湿防蚊。清热可用芦根、乌梅、麦冬、菊花等沏水代替茶水饮用,祛湿可用丁香、藿香、艾叶、薄荷等芳香化湿避秽祛浊的中药制成香囊随身携带。由于最近雨水偏多,蚊虫大量繁殖,想要驱蚊,同时避免蚊虫引发的疾病,家中防盗门上可以挂些艾叶,或于居室或办公室内点燃艾条,也可买些白芷、木香、薄荷、丁香或是艾叶回家,用纱布缝成小包将它们装入,制成“防蚊包”,在蚊虫多时携带防蚊。

2、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

中医认为,夏至时节“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再加上炎炎夏日,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贪凉,很容易引起夏日感冒。所以,晚上睡觉时胸腹部要盖好被子;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等。另外,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可使睡眠更加香甜。

3、“苦夏”远离寒凉

对于很多人来说,夏至夏至,意味着苦夏已至。“苦夏”指的是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食欲下降、不思饮食或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身体倦乏、精神不振等现象。不过,苦夏并不是病,它只是人体应对恶劣环境时的一种本能反应,症状轻的不需特别对待,症状稍重的属于亚健康状态,可通过调整改善。

调整的重点,在于远离寒凉。许多人认为,为了对付“苦夏”,应该多吃凉快的食物,让身体感觉凉爽一些。事实上,这种做法反而会加重“苦夏”的症状。原因在于,中医认为暑湿为阴邪,易伤人脾阳,脾阳一旦为湿所困,便会让身体的运化异常,人也表现得纳谷不香,食欲不振等,也就是“苦夏”了。

因此,要防“苦夏”,除了饮食清淡有营养、睡眠充足不熬夜外,少吃寒凉之物,不对着空调吹—总之不过于贪凉也十分重要。

4、老年人防疾病

夏至时节,酷热多雨,空气湿度大,如果身体不能顺应天气变化,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热中风”就是其中的一种。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较少,如果夏季出汗过多,更容易损耗阴津,导致心火炽盛、肾阴不足。而空调、电风扇等又会损伤人体阳气,增加患中风的几率。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当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肢体无力、视物模糊、频繁打哈欠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夏天补水是预防“热中风”的关键。老年人生理反应迟钝,应该不渴也喝水,采取少量频饮的方法。另外,还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山楂等。此外,防中风也可采用穴位疗法,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具有醒神开窍、清心泻热的功效,为常用穴位之一,平时可常按。具体方法是:用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中冲穴约1分钟,再换手进行。

5、饮食多吃“苦”

饮食宜多吃“苦”,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具有调和脾胃、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2、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3、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总之,暑热、暑湿是夏季人体常易发生的生理反应,上述三个原则是根据人体在夏季易发生的生理现象或不良症状特点而确定的。朋友们在实际运用中还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气象条件(如春夏之交由温转热,夏秋之交由热转凉,各地区的小气候等,)结合各自体质不同特点及在夏季容易出现的反应,做到辨证施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