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律动教学反思(实用5篇)

最新律动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16:32:58 作者:琉璃 最新律动教学反思(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律动教学反思篇一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因为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内容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过年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喜庆乐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让过年喜庆的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引导幼儿认真看幼儿用书《包饺子》内容,为此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传统的韵律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相应节奏的动作图谱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创编,共选定动作,运用游戏活动突破难点。动作来自孩子本身创编,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不知不觉中掌握韵律动作。

启发幼儿用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擀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来帮助幼儿感受韵律动作及乐曲节奏特点,并愿意参加韵律活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人的感情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即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幼儿快乐的学会、学好此律动,并且能愉快的做身体造型及动作,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此次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律动教学反思篇二

小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集体组织观念还是一片空白。组织这群刚断奶的孩子进行集体活动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因此前段时间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我总是觉得不是很理想,总感觉孩子们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而且师幼间互动也不是很好,总是我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听的场面。

直到经过了音乐活动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之后,我才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活动中我先出示生动的图片,这些图片足以充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我又用夸张的语言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逐步引出歌词,让幼儿跟着哼唱,再配上些简单的动作,加上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良好的互动因此而产生了!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更我觉得在小小班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小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以直观的教具,生动形象甚至是夸张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自身的感染力来感染孩子们的情绪,这样一定能使活动更精彩,让孩子得到更大的收获!

律动教学反思篇三

1、 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

2、 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

一、 活动准备

1、 音乐cd、cd播放机、挂图第二页。

2、 鼓、掉镲、唱名卡、布球。

3、 啦啦彩球、节奏卡、软垫。

二、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通过肢体律动感应下行旋律。

2、 难点:有节奏地创编舞蹈动作。

三、 活动过程

1、 暖身活动:老师伴奏,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学老树怪的模样进场。

师:在森林里有许多老树怪,它们一摇一晃地出现了。

2、 唱名背唱:老师指唱唱名卡,幼儿手持布球指唱。

师:老树怪好开心,嘴里哼唱了旋律,它唱的是什么?出示唱名卡,幼儿模唱旋律。

3、 故事导入

师:一只贪玩的小风筝故意挣脱小主人的绳索后四处游玩,它在天空中飞得好高好高,在穿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被一个老树怪给抓住了。小风筝挂在树枝上动弹不得,书上飞来许多乌鸦。小风筝害怕极乐,于是请求猫头鹰帮它把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了小主人,小主人看到了紫色羽毛,就会知道小风筝有危险了。小主人收到紫色羽毛后,为了救小风筝,找了好多好多小朋友帮忙。

4、 律动即兴模仿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老树怪的地下,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风筝从树上滑下来?

(1)、幼儿围圈律动。

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由上到下拍奏,感应下行旋律。

(2)两人一组创编舞步。

a段:跳抓抓舞、扭扭舞、高低舞等等创作各种舞步并互相模仿。

间奏:拍手唱唱名,由上到下排奏,感应下行旋律。

5、 结束

师:小主人说了,我们的人手不够,再去请一些好朋友来帮忙好吗?(幼儿伴随着音乐,一手拿着鼓,敲打着退场)

律动教学反思篇四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创编动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一是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二是多渠道的调动幼儿多个感知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动作创编,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学法,通过包饺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创编。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

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二是融合韵律、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好的韵律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好的音乐韵律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律动教学反思篇五

体态律动是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是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不断加强音乐,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态律动强调的是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它在根本上服从音乐指导。通过体态律动可以对多种感官提供强有力地影响和刺激,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和热爱音乐。同时,音乐的节奏和力度表现,能够在人体运动、肌肉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表现,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载体,把节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作为音乐节奏的外在表现。体态律动教育存在着广泛而巨大的潜力,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应能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下面,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音乐课中节奏时值的掌握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是一个难点,在以上这一活动中,首先学习音乐的载体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唤醒儿童的音乐家意识和音乐本能。另一方面,在游戏中老师在宽松的活动秩序和气氛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一个表演者而不是一个被指导者,这样对提高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的。事实证明,通过活动对低年级掌握节奏难点,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以表演游戏的形式进行,老师首先用语言引起学生兴趣:“小朋友,森林里要开联欢会了,我们都扮成小动物表演节目吧。”老师出示母鸡头饰:“母鸡生蛋是怎么叫的?”学生回答:“咯咯哒,”学生集体练习并模仿动作,然后依次出现小狗、小羊等动物的节奏型请学生分别模仿“汪汪” “咩— ”等,并自己模仿动物的动作,要求在活动中一定要符合节奏要求,同时和这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最后,各种动物进行节奏大合唱,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多声部节奏练习。

训练正确掌握音高音准的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音与音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达尔克罗滋的体态律动原理,运用学生自己的身体位置感受音的高低,是最易让孩子接受的方法。让音的高低与身体的各部位构成有效的联系,在不断的身体运动中,达到训练音高音位的目的。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还加入了各种节奏的模仿动作,与听音活动交替进行。这一步骤的设计是基于达尔克罗滋的以不同的教学媒体体验音乐,将音乐能力的发展和迁移应用逐步深化的原则。学生在利用自己的身体活动初步掌握音高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节奏的音乐进行模仿动作与听音活动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从客观上进一步增加了听音训练的难度,使学生达到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构成一个螺旋式的课程结构。

例如:在教学生唱准d-—d’音阶的过程中,采用do蹲下,re摸膝盖,mi做在座位上,fa手插腰,sol两手放肩膀,la双手摸头,si双手高举,do’站在小凳上。用这样简单并且易记的方法,让学生将音高与身体活动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控制和运动的同时积极的掌握音高音准的概念,同时,在这一活动中还可以结合让学生进行听辩各种不同情绪和速度的乐曲的练习,听辩音准和听辩乐曲速度情绪交替进行,经过尝试,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达尔克罗滋认为:即兴活动既是促使音乐思维发展的手段,也是验证音乐思维水平的手段之一。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乐感,还必须有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锻炼的听觉判断、灵敏度和创造性。儿童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不断的强化身体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仔细聆听音乐与身体反差结合起来,能产生和理解表现音乐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差异,音乐内在美的细腻感受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能力。

教师给一个命题:“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变黄了,一片片的掉下来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片落叶,你会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呢?你又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呢?”学生随着音乐做落叶飘动地动作,待到音乐停止学生放一个造型,老师就逐个问学生飘落在什么地方。

体态律动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一个教育领域,但是要真正将它运用得当,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得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才能使这一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