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21 17:44:38 作者:WJ王杰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一

在不断迅猛发展的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探讨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世纪教育论坛于近期举办,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人士参加。我有幸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教育创新与改革

在世纪教育论坛上,与会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是教育创新和改革。与会专家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创新方面的经验和见解。他们不断强调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新理念。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调整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段:现代科技与教育

在许多专题会议中,现代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成为热议的话题。与会代表们纷纷探讨了如何将科技融入教育中,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科技专家们倡导使用先进技术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更多互动性和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听取这些意见后,我清楚地认识到科技无疑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能够让教育更加高效和便捷。

第四段: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世纪教育论坛上,关于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讨论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与会专家们纷纷指出,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们认为,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这让我深思,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创新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世纪教育论坛上,关于创新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讨论引发了我的思考。与会教育专家们纷纷强调,创新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这使我意识到,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非常重要,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

总结

通过参加世纪教育论坛,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教育创新要与时俱进,借助现代科技推动教育的进步。人才培养要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创新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我相信未来的教育将会朝着更加开放、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二

爱心与教育里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感动流泪,你一定也有自己的读书感想吧,写下来吧。下面是本站带来的读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李镇西是一个很忙碌的人:他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每年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他的那套“内需”理论,使我很受启发。 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读书,多写作,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 总是抱怨没时间,一直没付诸行动。李镇西老师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经常要外出讲学,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和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应该是相当充足,应该善于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写点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教师应站在人类文明制高点。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从李老师的报告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道理,他认为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一定会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我的心里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 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于是开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业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细?今天留下了什么遗憾,明天怎么弥补?”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争取每天有一点进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终于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猎的心态阅读的,可越读越觉得离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与之相联系,相比较。此时的心情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心灵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动、有感激、有惭愧、有反省,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而大脑中则凸显着几个鲜明的大字——爱心的坚持创造教育的奇迹。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振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又有谁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李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我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羞愧无比!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做一时、一天的好老师并不难,难的是每时每刻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牵挂和爱护;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爱一个如李老师所说的象万同这样的差生。阅读此书时,我不断的反复自问:如果是我遇到象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怎样。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富有爱心的老师,可遇到象万同这样的学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错误,我还会象李镇西老师那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吗?我不会,我会生气,会愤怒,会觉得他无可救药,会放弃。我们花的功夫和心血远远不如李镇西老师,我们的教育智慧、技巧远远不如李老师。我们对学生的爱是零星的、间断的、不恒定的,而李镇西老师的爱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惫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无助、暗夜孤独的人赢得了星光,让人找到自信、自尊,让人振奋。这正是李镇西老师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根本原因。他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师一读。

读了《爱心与教育》,反思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相信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四、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三

近期,在红色教育论坛上,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关于红色教育的研讨会,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个论坛上,我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这次论坛,我不仅对红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自己在未来教育路径上的努力方向。以下是我对这次红色教育论坛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色教育论坛帮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红色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红色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感。红色教育致力于通过红色课程、红色活动和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论坛中,我了解到红色教育不仅在学校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在社会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价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意识到红色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这个论坛上,我与来自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学习,相互借鉴,拓宽了自己的教育视野。我们分享了自己在红色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做法,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特别受益于一位老师分享的他在班级中组织的一次红色主题活动,通过让学生们亲身参与,感受那个时代的艰苦与壮丽,培养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次分享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和情感。我决定在我自己的教学中加入更多的红色元素,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红色教育的机会。

再次,通过红色教育论坛,我认识到红色教育与现代教育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可以相融合,相互促进。在论坛中,有教育专家介绍了他们在红色教育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让我对红色教育的前景有了更加乐观的态度。红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红色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红色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将为我们的教育带来更大的活力和可能性。

最后,这次论坛给予了我更多的教育思考和规划未来的激励。在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这次论坛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认识到还有很多教育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和提高。我决心投身于教育研究的道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尽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成为红色教育的践行者,将红色教育理念贯穿于我的教学实践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总之,参与红色教育论坛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对红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和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次论坛不仅扩宽了我的教育视野,也提醒了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通过这次论坛的积极交流与合作,红色教育将会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四

下午好!江西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长期以来,全省中小学校长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用智慧和心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我省基础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为我省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各位校长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教育战线的全体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借此机会,跟大家简要谈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到,“两基”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6.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3%、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7.04%,高中阶段教育迅速发展,毛入学率达64%,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子弟“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无论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无论是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高度,还是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角度,教育的作用都日益彰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教育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但同时,我们也为教育前所未有的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感到责任重大。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上好学”的问题就日益成为我省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新需求。基础教育规模和数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结构和质量的问题已成为突出矛盾。毫无疑问,今后我省教育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但这个发展已不再是注重数量型发展,而是要注重质量型提高;不再是注重外延型扩张,而是要注重内涵性增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新任务是什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解决让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问题,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定为教育规范管理年, 将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这次举办全省中小学校长论坛,目的就在于搭建校长对话的交流平台,共筑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高地,凝聚管理智慧,规范学校管理,创新发展途径。我们殷切地希望校长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精髓,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共同进步,进而全面提升我省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校长队伍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我们说,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构建完备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投入、课程改革、考试与评价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等都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还是校长队伍建设。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素质、水平、能力高低,特别是校长专业精神、精神境界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甚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兴衰。有学者指出,要办好一所学校,仅靠校长一人是当然不够的,但要搞垮一所学校,有校长一人就已经足够了。尽管这个话可能偏颇,但却有一定的道理。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历来十分重视和关注校长队伍建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开展了建国以来首次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评选工作,评选出江西省首批优秀中小学校长201名,对推进校长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20我们和省人事厅联合出台了《江西省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规定》并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颁发执行,这对校长队伍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校长培训工作,不断加大校长培训的力度,提高校长培训的质量,对新任校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并将此列入任职的必备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持证上岗”;对在职校长开展每五年一轮的提高培训,在此基础上,我省去年还启动了校长高级研修班。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成绩显著、具有表率作用的优秀校长。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相比,我们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应该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校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待提高,创新精神和办学治校的能力有待加强,民-主科学的现代学校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突出。有些校长思想浮躁,不善于深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愿下苦功夫、下大气力。有些学校决策不民-主,校务不公开,招生、收费不规范,教师、教学、学生的管理不严格,后勤管理、安全稳定工作不到位。我想,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理性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要结合规范管理年来完善、来提高,在今年的规范管理中尽快得到改变。

三、对校长的期望和要求

应该说,长期以来,我们的校长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作出了贡献,但我今天要提出五点要求与校长们共勉。

第一,我们的校长要争做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校长。这个目标和追求就是争做“教育家校长”。温家宝在、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教育家办学”的要求。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2007年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家校长”的几个标准,我觉得可以作为我们中小学校长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她说:作为教育家校长,一定不挑剔学生的出身、相貌、性格和天资,从心底真心爱每一个来到他学校的学生,而不会只喜爱能给自己和学校争得所谓的名声和荣誉的学生;作为教育家校长,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自己和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出教育理念,而不会为了省心省事,甚至急功近利,去简单管理和教育学生,以避免承担风险和责任;作为教育家校长,对事情的选择和判断一定是从学生出发,来看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教师的评价一定是取决于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而不会以分数来给学生排队,也不会简单地以升学的情况来评价教师;作为教育家校长,一定把自己的理想变成每一天的努力,把日常的繁杂工作与追求理想融为一体,不会因为困难、挫折、寂寞、不被理解,甚至担心影响自己的名利而动摇信念;作为教育家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可以实践“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作为新时代教育家的校长应该追求并达到这两种境界。

第二,我们的校长要做一个有思想、有理念的校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应该说,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既是校长职业化成长的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好校长的关键。一位校长,你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校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质量观等,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你的办学行为,从而也就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你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校长要努力使学校充满思想、充满灵性、充满创意,使全校师生充满激-情和创意地从事教与学。做到这点就是有思想有理念的校长。

第三,我们的校长要做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校长。为国家强盛而教书,为民族复兴而育人,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大家知道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学美国,是美国大教育家杜威的弟-子,回国后,凭着博士、教授的头衔,他完全可以走一条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路,但他没有这样,他脱下西装、皮鞋,穿上中式小棉袄,戴着瓜皮小帽,走进民众之中,推行平民教育,甚至连过年都奔波在外。他自己作诗说:“上车过旧年,下车过新年。年年车上过,也算是过年。”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今天我们提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这对校长来说首先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要求。

第四,我们的校长要做一个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富有创新精神的校长。校长要有志向和抱负,要努力把自己所在的学校办成当地的学校,办成老百姓欢迎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志向,没有这样一种抱负,对学校的很多问题你就会无动于衷,甚至会出现偏差。比如,你可能只追求分数,“分分计较”,只在乎升学率,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少数几个升重点的学生身上,而对绝大多数学生不闻不问,这与我们的教育方针相背,也与校长该有的“大气”、“大雅”、“大智”、“大德”不相吻合,也是绝对办不好学校的。

大家知道,当前学校办学中有很多“两难”问题---既要高质量, 又要轻负担;既要均衡化,又要有特色;既要加快发展,又难以一时加大投入;既要培养精英,又要面向大众;既要引入竞争机制,又不能把不合格教师全部推向社会;既要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又不能忽视考试成绩,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校长们认真地、理性地加以思考,并脚踏实地带领全体师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大会的安排,明天上午,山东杜朗口中学的校长将应邀来论坛讲学,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何以能够成为享誉全国的名校,靠的就是创新。1943年,陶行知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希望校长们要勤奋好学、开拓创新,并将学到的先进理念创造性地用于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去,做x难题的行家里手。

第五,我们的校长要做品行高尚、以身作则的校长。我们说,好校长是一个品行高尚的校长、是老师和学生都尊敬的校长。校长要管好学校,除了你的权力带给你的外,你的人格魅力,你行的端走得正,你“爱校如家,爱师如兄,爱生如子”这些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受到教师的尊敬、学生的爱戴和群众的称赞。说实在的,当校长的乐趣也就体现在教师的尊敬、学生的爱戴和群众的称赞中。也只有这样,你才会体会到事业的崇高,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上海交大二附中李首民校长讲的就是让学校成为学生终生留恋的地方,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

各位校长,今年是教育规范管理年。一会儿,全省优秀中小学校长将向全省中小学校长发出《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学校管理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的倡议书,我希望全省中小学校长积极响应,每位校长都从我做起,为加强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以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来定位我们的工作,为实现江西基础教育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为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五

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是社会进步和未来发展的关键。为了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类教育论坛相继开展,为教育从业者和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平台。我有幸参加了一个教育论坛,并从中受益匪浅。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探讨教育论坛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论坛为教育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教育工作者通常在自己的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工作,与同行的交流机会相对有限。然而,在教育论坛上,教育从业者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心得,互相启发与借鉴。这种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帮助教师们获得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拓宽教育思路,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对于教育论坛的组织者来说,他们还可以根据参与者的反馈和建议,提供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教育论坛的实效。

其次,教育论坛是教育政策研讨的重要平台。教育政策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规范和引导至关重要。然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基础。教育论坛提供了一个汇聚各方智慧的平台,政府部门、学者、教育从业者等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可以共同探讨教育政策的关键问题。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在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对现行政策的建议与改进方案。这种民主、开放的研讨方式,可以使教育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需求。

此外,教育论坛帮助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落地。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在教育论坛上,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士可以就教育改革涉及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探索。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在教育改革的设计和实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教育论坛,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可以形成有效的衔接和互动,解决问题时可以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需求,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育论坛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教育信息的渠道。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关切,而教育论坛作为一种公共性、群众性的活动,可以将各种教育信息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参与教育论坛的人可以了解到各类教育热点问题的最新动态,可以通过与会人士的分享和演讲,了解到教育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些信息可以扩大公众对教育问题的认知,激发他们对教育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综上所述,教育论坛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它为教育从业者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为政策研讨和改进提供了参考和反馈,帮助教育改革的快速落地,并向公众普及教育信息。教育论坛的举办与推广,有助于构建一个积极、高效的教育体系,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六

引导语:对学生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那么有关小学教育论坛发言稿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各位老师:

好习惯,早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养成了一些习惯,我要做的就是强化他们的一些好习惯,改掉他们的一些坏习惯。带一个新的班集体时,我就下意识做到抓好开端,严格要求。利用早读、班会甚至专门抽出时间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下课后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东西,放好凳子,捡完纸再出去玩;培养他们不乱扔废纸、弯腰捡纸的习惯;抓好早读及课堂常规训练,教育他们课间做安全有益的游戏,等等。刚开始一段时间,班主任一定要跟上,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对各方面的习惯进行强化训练,要常检查,常落实,充分利用晨会班会进行总结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内务的习惯,一次学生们上体育课时,我走进教室,用手机拍下了整个教室桌子上的情景,还特意拍了几张特写,在班会时我把拍的照片在班班通上放了一下,又让学生们对“有序”与“无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让大家互相检查了抽屉,树了几个学习的榜样,让大家相互提醒监督,结果大家的内务渐渐有序起来。直到现在,我们班对内务及凳子的检查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当然还会有一些人被记住名,但人数正在慢慢的减少,习惯正在渐渐养成,其实习惯在于坚持,坚持才会有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经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难就难在不懂方法。当班主任时间越长,我就越感觉孩子们会得越少,需要指导的越多。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做人都需要方法的指导。就拿摆笤帚这件小事来说,你光在那说值日后把笤帚摆好,孩子们还是把笤帚简单一堆,好点的的就是把它们往一个角落挤得更紧点,但看上去还是不太整齐。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就是先给孩子们做示范,把笤帚进行分类,好点的一批,稍差的一批,然后顺着茬儿让他们排排队,你只要给孩子们示范两次,他们摆得笤帚就非常整齐了。

学习上也要给予方法的指导,预习时怎么做才有效,上课时专注地听才清楚,发言时怎样说才有序,都要教给学生方法,而且不是一次就行。就拿聆听来说吧,我会不断的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眼睛看着老师,抓住我说话的重点,并且会让学生起来复述我的说话内容,这样孩子们跑神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在课堂上反复训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标。总之,一个好的方法,使你不再遇到问题手忙脚乱,方法用得好,真得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课改的重要抓手是小组评价,在小组评价中我会做到常改常新,尽管自己缺乏创新,但是我会不断借鉴同行的一些好方法在班级不断尝试,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除了常规的按小组成绩挑位置及借书外,我还借鉴了亚莉老师的s拯救法,这样是一号、二号同学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的努力得“s”,以备不时之需——拯救作业有偏差的学生,也给了四号同学动力,力求不让别人拯救,这样,在“拯救”语“被拯救”中,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作业情况也有了好转。另外,针对我班学生自习课或老师不在教室时乱说话,不能保持教师安静的情况,我班除记名扣分外,还采用了李镇西老师的写“说明书”及“心理病例”的方法,字数规定从300起步,一次加一百,现在,自习课说话的情况正在改善。小组评价的方法要根据本班情况,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能持续下去。

我是一个非常健忘的人,自己的很多事情都干得乱七八糟,因此我每接一个班,都会把班级的事物进行分解。我班每天都有一个值日生,值日生的任务是:1、擦黑板(中午还要擦班班通);2、摆讲桌;3、记雷锋日记;4、记教室日志,填点名册;5、检查课间卫生及内务。我班分发报纸的是杨雨露,我班掌管财务的是高王楠,我班管理图书的是李冉冉和王欣冉,我班管理班级档案的是王冰心,我班拿班班通钥匙的是李冉冉……教室及清洁区的每一个角落,大到笤帚的摆放,小到灯绳的管理都安排的有专门的负责人,这样的工作没有死角,相对就比较轻松,尤其对于不细致的老师来说就更有必要了。

班干部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就是带头人,就是老师的左膀右臂。班主任必须要树立好班干部在班集体的管理权威,才能更好地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利用时间到班上向全体学生说明班干部是代表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他们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同时,他们也是在维护我们的.班集体荣誉,有无故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的学生,就是损害我们班集体利益的表现,我们将进行严厉的批评。

经班主任说明后,若仍有以上现象出现,班主任必须出面,对相关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当然也不能缺少一番耐心的教育。对于班干部的管理方法我一般都是公开表扬,暗地里帮扶,树立他们在班级的威望。因此我们班的班长、卫生委员、课代表都非常的负责人,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我班的王欣冉、张雨荷两个人更是把班级事务当成了家事,对班级的事情了如指掌,而且能不断的给老师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真真切切的帮助老师在管理班级。

信息时代学校要想做好,也要和家长沟通好,要增进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就要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学生在不同时期下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特点。如:有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欢进网吧玩游戏,沉迷其中,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这就必须家校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在此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首先,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难点和困惑,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措施。老师可以总结不同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成功的经验,并通过家校互动平台等途径向其他家长进行介绍。

再次,开好家长会。我校期中、期末考试后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我班还尝试了一些新举措,例如,家长会学生来组织召开,对于优秀个人、优秀小组、进步之星等和家长合影留念,收到了很好效果。另外,我们也开始抓亲子阅读,力图和家长形成教育的合力。

21世纪的班主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首先就是要向书籍学习,多学习一些对自己专业成长有关的书籍,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理念上去了,成绩才能更彰显。其次,向周边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我从丽霞身上学到了智慧的管理班级,跟亚莉学到了一些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等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的亮点,只要做个有心人,也能有很大改进。

最后,多争取培训机会,不断向名家学习,在不断地学习中,你总能记住一些人、一些事,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态度决定成败,教育上更是如此,用心与否不仅决定了自己的成败,还决定教育对象的成败,因为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我们的手里是一个个家庭的未来,一个个社会的希望。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七

最近,我参加了江西教育论坛,这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历。论坛以“共谋教育发展,共圆教育梦想”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在这次论坛中,我深受启发,对江西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论坛开幕式上,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他指出,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基石。他还提到,江西教育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教育创新、教育公平”这一核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创造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的教育队伍。这些指示对于我来说,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中。

在论坛期间,我还参加了多个分论坛,听取了各界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演讲是关于素质教育的主题。演讲者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介绍,系统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他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情怀。这一观点让我深思,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而不只是追求分数的提高。只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分论坛是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这次讨论中,与会者就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公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有的专家提出了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有的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还有的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观点。这些讨论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解决好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最后,在论坛的闭幕式上,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再次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回顾了本次论坛的成果,并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提出,要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发展进一步向前;要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突破教育领域的瓶颈;要加强教育数据统计和分析,科学评估教育工作的成效。这些指示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们为我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教育工作的挑战。

总的来说,江西教育论坛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历。通过这次论坛,我对江西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汲取了许多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智慧。我相信,在江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江西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八

本学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九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因此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共同推动下,教育学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各种高端教育论坛。近日,我参加了教育论坛第一期,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收获,下面我将针对此次活动,就我的心得体会分五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拓宽教育视野

在本次教育论坛中,各界专家、学者与教育从业者都分享了自己独到的教育观点,涵盖了全方位的教育视角。对我而言,这让我拓宽了自己的教育视野,开阔了心智,尤其是在听取了一些涉及到不同兴趣和职业的生动案例分享之后,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全面成长,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和感悟。

二、深度剖析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与教育政策是不可分割的,但在这次论坛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各位专家和学者深度剖析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政策的热情和精神,且不局限于表层问题,从根本上分析和解决。例如,从教育资源均等的角度出发,解决了教育不公问题,防止多元化教育成为增加教育负担的策反现象。这些深度分析和探讨,启迪了我对教育的深度理解,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延续性。

在教育论坛上,最大的益处之一是从各领域教育实践中学习。论坛让我不仅能够听到各方的教育理念与观点,还能够看到不同地区的教育现实操作,这一点对提升自己的教育现实操作能力帮助很大。在论坛中,专家们的口述和展示实例都启示了我对于教育的操作技巧、策略和方法,使我对教育现实的掌握更加全面,也加深了我的操作能力。

四、拓展教育交流平台

教育论坛平台是教育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这样的渠道不仅有助于广泛传递教育思想和技术,还有助于各领域内教育从业人员建立交流互动、共享资源的平台。这次论坛不仅可以让我们与各领域内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合作张力。在论坛结束后的交流中,我们能够互相分享经验,建立合作,从而促进资源和信息共享。这些有益的交流,极大地融合我们教育界“传统”的学术深度和实际操作,并分享不同管理层次,独到视角的教育创新经验,共同拓展了教育交流平台。

五、推进教育改革动力

全球教育改革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广泛讨论,与此同时,国内也在快速推进教育改革。东浜省的“百名红学生”政策、前沿教育技术正在茁壮发展,各种教育改革也得到了快速推行。教育论坛是落实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它为推进教育改革注入了新动力、新信心和新思路,我相信,通过论坛的架桥作用和推动力量,国家的教育改革一定会走向更加健康、全面、可持续的方向。

总的来看,参加教育论坛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它不仅让我对现实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对未来教育的音乐充满信心和期待。我会在未来的教育实践和研究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领域的问题,加强交流合作,以教育论坛所激发的动力、思想和技能为基础,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的日益成长。

爱心教育论坛心得体会篇十

爱情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活又往往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怎样处理好两者关系,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生课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微妙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以性心理和“网恋”心理为基础的“恋爱”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恋爱状况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学生青春期和性意识萌发提前,性自由、性渲染、性暴露及黄色书刊的增多,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性态度日趋开放,传统性道德监督约束力下降。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与人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处于青春期的高知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个体性成熟的旺盛期,这一时期的个体性心理、生理的发展,充满了风险和最具挑战性,他们的性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加倍关注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恋爱”心理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网上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拥有者,有更多的条件参与网络生活。“网恋”在大学生当中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大学生“网恋”现象在校园中已屡见不鲜,引起了诸多的感情、心理和社会问题。因此,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生已步入青春期,在性的发育上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促性腺释放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相应提高到成人水平,性开始成熟。随着性发育日趋成熟,大学生的性欲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既是成熟的,又是不成熟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并没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恋爱态度以及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20xx年1月28日,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结果在成都揭晓,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该调查是由“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实践探索”课题组实施的,共对全国2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大学生性文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双方愿意就可以有性行为的占32%,表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的占20%,表示有助于适应未来婚姻生活的占7%,表示只要能结婚则无妨的占8%,四项加起来超过了60%。与1990年全国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比较,大学生认为“会引发社会问题,应受道德谴责”的比例有所下降;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的比例上升了26%。面对心爱的人提出的性要求,大学生采取的态度依次是:60%的人“晓之以理,帮助克制”,13%的人“冷静地断然拒绝”,12%的人“怕失去他(她)而委身求全”。在对待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女性更为谨慎:70%的女大学生在对待恋人的性要求时,会从理智出发,既力求维护自己的“性纯洁”,又力求维护双方感情而“晓之以理,帮助克制”;坚决维护自己的“性纯洁”而“冷静地断然拒绝”的比例是男大学生的3倍。

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婚前性关系表示理解。大学生们已到了身体发育成熟的年龄,心理上则更加早熟。在谈恋爱过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们大多都希望有灵肉统一的爱情。然而,由于中国社会对性问题依然讳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观念现代,而行动保守。因此,性冲动和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一位大学生说,我们周围的空气太紧张了,所有的人都怀着罪恶感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因此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位女大学生总是趁周末室友回家的机会和男友同居,内心的紧张、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周围的压力总使她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因此,“性与健康”的一位大夫说,这一代年轻人“既不像他们的先辈们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的20世纪6o年代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

二、当代大学生“网恋”心理的新趋向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一项网上调查,20xx年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l8—3o岁青年占85.98%,而上网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67%。据清华大学的一项抽样调查,大学生上网率高达88%。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网恋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同样吸引了大学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恋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缘分天空”。20xx年3—4月,一项相关调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展开,本次调查采用偶遇式的调查方式,在上述大学的本科生中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6份。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年龄最大者25岁,最小者17岁,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分别占62%、27%和ll%。调查显示,超过4o%的大学生相信网恋有成功的可能性,超过60%的大学生对网恋持中立态度。大学生网恋心理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

为了考察大学生的性格倾向,笔者对他们的性格进行了大致归类,将选择“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性格归为“前卫”型,选择“等其发展成熟,再作决断”的归为“理性”型,选择“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归为“从众型”。调查数据显示,在有网恋经历的38名大学生中,“理性型”网恋者占53%,比率要略高于“前卫型的网恋者(占45%)。可见,性格“前卫”并不一定更容易网恋。调查还发现,网恋大学生中有55%的人都曾有失恋经历。这说明,曾经在感情方面受过创伤或是失恋过的大学生更容易尝试网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处于“爱与隶属”需求层次的大学生,更需要别人的接纳、关爱、欣赏和理解。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这种需求或是在这方面遭受挫折和创伤时,就会将这种需求转移,寻找其他途径补偿。网络的适时出现恰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

通常,同龄群体的行为具有从众性,在网恋问题上也同样如此。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占92%)有过网恋经历的大学生,其周围也有人有过类似经历。从人际互动的角度上说,家庭背景、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的同龄人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大学生都是2o岁左右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而且彼此朝夕相处,周围环境特别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就会更加显著。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网恋,虽然自己主观上并没有刻意盲从,但网恋却占据了潜意识中的一定空间,一旦有机会,就更容易去尝试。正是这种同龄群体的示范作用,使得尝试网恋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网恋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经验相符。毕竟,来自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大学生“触网”时间更长,对新兴事物有更少的排斥心理,网恋也就更有可能。而那些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保守,做事循规蹈矩,在情感问题上更倾向采用传统的方法。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别,大学生在网上可以展现自己的虚拟人格,这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在网络中出现。但有些大学生在网上虚设了一个自我,想以这个虚设的自我,获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获得的爱情或得到一种自我满足。这对于能够控制自如地进行网上人格或现实人格转换的同学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而是一种解脱现实压抑、调节心理平衡的好办法。但有些大学生却无法将网上人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格灵活转换,渐渐地造成了自己人格分裂或其他障碍。网络爱情总是带有太多的虚幻性,可信度太低,好多“网恋”者大都是带着面具游荡网坛的人。这些人不用解释,因为在网上,解释与掩饰的区分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况且,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有关网络的法律体系来对网络生活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管理。现在唯一可以借助的是网络道德的隐形准绳,而这又毕竟是“无形”的。坦率地讲,网民的素质还尚需怀疑。因此,在没有法律保障下的“网恋”,犹如雾中之花,水中之月。在有关网络的基本法律体系完备以前,这始终是一个基本的网恋倾向,希望此问题能引起广大热衷于“网恋”的大学生的警觉。

三、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中所发生的显著变化,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发生的变化和“网恋”心理出现的新趋向。

首先,端正恋爱态度,摆正爱情位置。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其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和集体活动,既可以增强体质,锻炼体魄,又可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都能有效地转移和宣泄青年期性冲动。同时,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无论来自个体内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对于人格成熟的人来说,适当的意识调节和合理的升华作用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而事实上,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把性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也是增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如上海大学商管学院邓研会策划主办的“心跳回忆——邓研会与你共谱春季恋歌”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活动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展开,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就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进行深入探讨。心理辅导老师和学院辅导员老师作为嘉宾一起与同学参与讨论。通过访谈主持人的现场访问,嘉宾老师们与同学分享各自的心路历程。校园歌手恰到好处的歌声引起共鸣,爱情测试游戏将师生互动推向高潮,由学院邓研会成员自编自导自演的dv作品作为活动的一个亮点,使同学在别开生面的爱情课堂中有所收益。

再次,开展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对“网恋”的认识。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青春期的特点,绝不可以打击压制,亦不可坐视不理,而应该正视、处理好“网恋”这一问题,使学生从思想和心理层面加深对“网恋”的认识。

最后。应加强大学生性心理、性道德和人格教育。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受法律约束。性,不仅是个人的生活问题,也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做好性适应的平衡过渡,自觉地控制性欲、性冲动。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道德观念的内化要经过外在的教育,引导他们多了解我国的国情及所负的社会责任,使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有健康的择偶、恋爱心理,认识婚前期性行为对当事人的不良后果,学会用自尊、自强的心理对待恋爱期的挫折。同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非法活动。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工作,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性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兼容而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格作为个体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包含了性心理的因素,性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格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个体任何性的活动都反映出其人格的特质。人格的成熟与否又影响到个体性心理的发展水平。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曾经把人格的发展等同于个体性心理的发展,足见性与人格之间的密切关系。把大学生的性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结合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教育,以协调性心理发展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缩小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与此同时,也要提高性心理素质,促使个体性心理的发展能够在适应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自我意识的调节,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恋爱心理问题,正如我国著名性学专家吴阶平教授所言:“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为懊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不必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这样才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爱情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活又往往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怎样处理好两者关系,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生课题。

相关范文推荐
  • 07-21 信贷经理培训心得体会 经理人培训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
  • 07-21 幸福龙江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
  • 07-21 销售服务职业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 07-21 热门环卫工作例会会议记录(模板18篇)
    导游词需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景点的信息。导游词需要注意控制长度和语速,以免游客疲劳和无法跟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导游词示
  • 07-21 师爱的心得体会 师爱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
  • 07-21 疫情期间心得体会 肺炎疫情期间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
  • 07-21 学习心得体会预备党员 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
  • 07-21 大学假期体育心得体会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
  • 07-21 学生纪律守则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 07-21 学党史邮政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