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一年级古诗教案(热门16篇)

一年级古诗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4-04-15 09:59:01 作者:影墨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应当注意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和衔接,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整理的一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古诗》教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

锄禾当午粒粒辛苦

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

日当午汗滴

盘中餐辛苦

4、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一讲。试讲,同桌互讲,共同纠正。

5、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6、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

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

春一粒

秋万颗

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

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l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l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l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l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一粒

盘中餐辛苦秋万颗

饿死

l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

背诵课文

语文一年级《边看电视边识字》教案语文一年级古诗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七”“光”“米”“车”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体现课文内容的动画插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回到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2.教师小结:是呀,很多的小朋友都喜欢看电视,而且特便喜欢看少儿节目,你们熟悉的、喜欢的少儿节目有什么呀?(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边看电视一边学习汉字(教师板书课题)。

二、看插图,说节目。

1.教师出示体现课文内容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回忆。

2.指名看图,说一说插图上所呈现的是什么节目,把该图中的情节说一说。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所看到的动画片以及少儿节目的精彩片断。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结合看电视识汉字。

二、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2.反馈学生找生字的情况,教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3.学生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5.集体认读。

6.结合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8.学生反馈后,教师鼓励学生回去观看电视时,注意留心其中的汉字,制作成生字卡片。

三、熟读课文,巩固认知。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以摘苹果的的方式,复习已学过的生字。

2.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大家一起读课文,加强生字的认读。

二、拓展延伸,语文实践。

1.教师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看电视节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课余生活,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

2.小组内交流自己观看的少儿节目内容,以及从中学习的汉字。

3.指名反馈。

4.教师出示,学生制作的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5.小组内互相教读,拓宽学生的识字量。

6.教师小结:鼓励学生一边看电视一边学习汉字,同时注意合理地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次写字的内容,学生看生字卡认读并组词。

2.教师重点指导写“光”“车”的书写顺序,让学生跟着写一写。

3.学生练习写“光”“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学生小组内交流其他字该如何写。

5.集体交流、反馈。

6.学生写字,教师辅导。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古诗《池上》教案【】

白居易的池上是写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吧,欢迎借鉴!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是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的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写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一年级古诗教案模板

浮萍一道开。

四海无闲田,风。

迟日江山丽秋收万颗子。,所见解落三秋叶,农夫犹饿死。

夜来风雨声,春种一粒粟,江上往来人,泥融飞燕子,牧童骑黄牛,本是同根生,过江千尺浪,不解藏踪迹,君看一叶舟,煮豆燃豆萁,意欲捕鸣蝉,小娃撑小艇,花落知多少。忽然闭口立。能开二月花。

春风花草香。沙暖睡鸳鸯。处处闻啼鸟。入竹万竿斜歌声振林樾。偷采白莲回。

但爱鲈鱼美。出没**里。豆在釜中泣。相煎何太急?唐·李峤。

七步诗唐·孟浩然。

魏·曹植江上渔者两首(其一)唐·白居易。

唐·李绅绝句唐·杜甫。

池上北宋·范仲淹清·袁枚《悯农》。

语文一年级《边看电视边识字》教案语文一年级古诗

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视、光、孙、动、城、葫、芦、娃、宝”9个生字,会写“七、米、光、车”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大致意思。

3.激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内容分析:

本课布置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识字第一单元以和三个单元的阅读课后,这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途径和方法,本课通过看电视识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处处可识字”的道理,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本课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看电视也是识字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并对识字充溢了兴趣,本课趁热打铁,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自主识字。

四、设计思路:

通过多媒体课件、字卡和小蜜蜂头饰等直观教学手段,先协助学生认识课文中要求掌握的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供的儿歌,然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可是,有的小朋友并不满足这些,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去识认汉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显示p98页情景图)。

(一)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图上画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小男孩说了什么?你从小男孩的话中知道了他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边……边……”的意思。

二、引入生字,自学生字。

同学们,你们爱看电视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卡通人物形象,我们一起来边看电视边识字,好不好?(多媒体课件,依次显示“大风车”“七色光”“动画城”等电视栏目片头,并打出对应词卡)。

(一)引入生字。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9个汉字就是大屏幕左边词语中的红字。现在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读课题与儿歌,找出这9个汉字,并用铅笔圈出来,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评价。

2.老师也想听听大家读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齐读给我听。

3.指导朗读。

4.多种形式练儿歌。

(指名读,老师引读,一局部读前半句,一局部读后半句……)。

(二)识记字形。

同学们都已经会读这9个汉字了,可是,该怎样记住它们的样子呢?请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字卡,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一记。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会儿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读字卡。

2.老师说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卡,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用生字组词、造句。

4.做字音、字形找朋友的游戏。

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在汉字的百花园中畅游一圈,现在,大家看我们的黑板上也是鲜花盛开。老师要请勤劳的小蜜蜂来采花蜜。我要发给每只小蜜蜂一张字卡,请它找到这个字相应的读音,并用这个字组个词。(黑板上粘好有9个生字的音节的鲜花,发给学生一个小蜜蜂头饰一张字卡)。

三、指导书写。

2.指导书写。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大屏幕上每一个字的书写笔顺的演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在练习本上书写。

3.展示评价。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们的书写练习,互相评价。

四、拓展练习。

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也像今天课上的这位小朋友一样是学习的有心人,在看电视的同时认识了很多字。现在,我就带来一些电视节目,看看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课件打出“人与自然”“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动物世界”“生活”等电视栏目片头)。

五、激发识字兴趣,感悟识字方法。

(大屏幕显示语文书p97页图)。

1.图上小朋友在讨论些什么?

2.你用过这样的方法识字吗?

3.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实物展示,门票、包装袋、拼图游戏……)。

六、总结。

一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第2课时。

古诗。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

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优秀案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居:居住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再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六、注重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业设计。

背诵《村居》,把意思讲给父母听。

背诵《绝句》。

教学反思。

一年级《古诗》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

一粒盘中餐辛苦。

秋万颗。

饿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一年级古诗教案模板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2.读题,解题。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教学过程。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三、

品读感悟1.知诗人心。2.感诗景美。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2.《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二)知诗人,解诗题。1.知诗人。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四.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风教案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二年级的课外古诗。诗题为《风》,唐代著名诗人李峤写的。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诗文中无一“风”字,但诗句却句句写“风”,而且生动、夸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识字4个,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古诗,很容易背诵,但不容易记住字词,更不容易理解古诗意境,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是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书风娃娃的图片)它是谁?生:风娃娃。

2、谁知道风娃娃会做哪些事?生自由说。

3、风娃娃的本领可不止这些呢!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吹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出示古诗)(板书课题、朝代、诗人)请大家大声地读两遍。生读题。

请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可以先写下来,请教同学或者华老师。

二、读通诗文,认识字词。

1、你们有那些字不认识,举手告诉老师。生汇报,师板书。

2、有不懂得就提出来,真是个好学的孩子,老师也有几个不认识的字需要请教大家,(出示生字:解、斜、竿、能)。

3、谁来帮帮忙。生1拼读,师板书拼音。

4、读的真好,请你当小老师。生1带读。我问一起来感谢这位小老师。这些字都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生字。

5、拼音宝宝不见了,你还会读吗?请2个学生认读。再请男生读。

6、光会读还不行,得记住他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1:我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竿”,竹子干了,就是竿。谁能给他组组词。生组词。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斜”,“多余”的余加“斗争”的“斗”就变成了“斜坡”的“斜”。除了斜坡,你会组什么词?生组词。生3:我用讲故事的方法记住了“能”。谁来组词。生组词。

看同学们见得这么好,老师也来编个字谜,“我有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猜猜看。

生:解。请你给他组个词。生组词。

7、其他小朋友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请美丽聪明的女生先来读一读,男生就坐着当认真倾听的小绅士吧。女生读。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8、字宝宝躲进古诗里了,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当文明小听众。生1读古诗。请你评一评。生2评。你来读一读。生2读。

9、老师也想来读。请你们边听边拿起笔划节奏。

10、谁想来读读。请你——生1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四、作业。

《鹿柴》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3)自学诗中的生字。

3.解词连句知大意。

4.展开想象,悟诗情。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秋浦歌》教案【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同类诗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李白与杜甫写作风格的区别。

4、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并能默写。【学习重难点】感悟诗情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李白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一念这首《秋浦歌》。指名读——齐读丈、长、霜是押韵的韵脚,后鼻音读准才有味道。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是啊,我们仿佛看见李白对镜自怜、自悲、自叹,最后竟背转身不忍再看了。你看。

5、播放动画。「。

三、探究,体悟诗情。

四、比较,感受写作风格。

四、书法。

《长干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识字4个,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古诗,很容易背诵,但不容易记住字词,更不容易理解古诗意境,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能力。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教学过程:1.【韵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2.学生齐读.练习朗读,试背诵。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回乡偶书》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体会诗人久客他乡,年老回到家乡却被反主为客的失落、感伤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久客他乡,年老回到家乡却被反主为客的失落、感伤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古诗。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理解诗意,读出诗韵。

1、课件出示诗歌创作背景,原来诗人已经离开家乡那么久啊!此刻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心情肯定非常--(激动,高兴,兴奋,开心、、、、、、)。

2、情景模拟,理解诗意。老师化身诗人:是啊,久别回乡,我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我牵着老马走到村口,那棵大柳树还在,只是和我一样已垂垂老矣。此刻,我多想马上回到家,去看看久别的父老乡亲!却在此时,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娃娃(学生扮演)。你们问我什么了呢?(诗句三四,或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而你们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读,读出关键字“改”和“客”

四、品读诗句,体会诗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

1.会写“舍、君”2个生字,理解“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自读自悟大致了解整首诗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师正音,指导多音字“朝”、“舍”(2)指导书写“舍”、“君”。

二、解诗题。

三、朗读古诗,说说大意1.出示要求,自由读诗。2.四人一小组交流诗歌大意。3.指名汇报,说说诗歌大意。4.了解“柳”的含义。5.了解“故人”的含义。

6.师生合作读诗,初步读出离别之情。

《元日》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生字游戏――。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五、回顾学法,

总结。

全文。

《村居》【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教学用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学具:关于春天的资料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导入。

纸鸢)能叫出它们的名儿吗?

2、齐读两个词语。

3、响亮地喊一声。

4、指名说说写加点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5、你们会写错吗?那就写写看。

(学生书写两个词语,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

6、同学们都写对了,词语妹妹一高兴,把她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幻灯3:杨柳纸鸢黄莺儿童)来,热情地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黄莺”、“儿童”)。

7、嘘!静静地想想:哪首古诗里有这四个词语娃娃?同学们记性可真好,就是《村居》。今天我们就细细品读这首诗,体会高鼎笔下的春天美景。

8、师生共同书写课题,读课题。

二、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在理解的字、词、句子旁边作批注,把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画出来,想办法解决。完成后用漂亮的姿势告诉老师。

2、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并相机解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再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完成课后习题。

过渡:小眼睛可真亮!可是孩子们,我们不仅能找、会说,还要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妙,把作者对春天那份浓浓的爱意用我们的读与说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读书。请同学们自由品读诗句,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写在旁边。

四、了解诗意,感受情感。

1、自由读一读,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2、交流,引导、评价。

(1)指名将诗句意思串联起来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具体。

(2)引导学生尽量用优美的词语说说诗意,体会语言的美妙。

3、配乐朗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象。

过渡:春天的江南小乡村这么美,同学们和作者一样,都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这醉人的景色该怎样读呢?(高兴、欢快„„重读“醉”、“忙”两个字)。

4、齐读全诗。

引导:大家读得太好了,不仅读出了热爱、赞美的情感,还有自己的感受在里面。如果我们能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那就是最棒的“读书郎”!听老师读两次,看哪一次读出了韵味,是怎么读的。

5、配乐范读,学生静静地倾听、比较。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出示幻灯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指名读,师生评价。(2)接读,师生评价。

(3)齐声朗读,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五、互动拓展,积累好词美句。《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1.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8)。

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12)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3.齐读。

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5)。

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3.默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2重点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3教学过程【导入】。

一、课前谈话。

二、解诗题。

三、知诗人,知背景出示图片,了解李白。

指名读。

四、读诗文。

同学们,真聪明,看来联系上下文,能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知识。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请你帮辞找个朋友。你知道辞的意思吗?看来,组词也能帮我们了解字义。考考你,“唯”唯见,的唯的意思是?再读古诗,要求读准诗的节奏。指名读。评评读得怎样。

(故四声短人二声长)再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3个生字,掌握“娇”、“恰”的书写。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通过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想象补充的方法了解并描述诗句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眼中的风景、心中的浓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小组合作与展示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抓字眼、教学难点:

学习抓字眼、巧拓展的方法,体会景物特点,体验作者情感,描述诗文意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准备:搜集杜甫的资料和《江畔独步寻花》的系列诗作。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

一、主题导入:

二、课题解析:

三、学习新知:

1、读诗:

2、解诗:解情境·解诗眼·解诗情。

四、课堂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练习了找“诗眼”来理解的古诗的方法,更懂得了要了解诗人的情感,一定要了解故事创作背后的古诗。

《清明》。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忆江南》【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2)了解“江南”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小池》。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小池》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册里的一首古诗。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么情趣盎然的画面,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这份热爱之心,以及古诗用词的精妙(尤其是“惜、爱、露、立”),都是比较难体会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古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愿?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1、2两行)。

(三)出示古诗,绘图体会(3、4两行)。

(四)情感诵读,内化意境。

(五)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难点: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平翘舌音的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根据自学提示,理解“疑”等关键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

2、借助图片,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古诗。

3、感知《望庐山瀑布》想象奇特的特点,补充阅读一些写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厚积累。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古诗。

2感知《望庐山瀑布》想象奇特的特点,补充阅读一些写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厚积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感知。

三诗图结合,感知诗意。

《题林西壁》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三、总结。

《敕勒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背景资料:(投影)。

三、诗歌朗读:

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四、问题探究:(投影)。

五、小结:

1、齐读诗歌。

2、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3、展示学生作品。

一年级古诗教案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示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同学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小朋友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同学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同学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知“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同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朗读感悟法。

【课前准备】。

1、每个同学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资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一、初读。

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

让会读背的同学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

“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思路: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同学领读,充沛尊重了同学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二、细读。

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同学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同学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学可能有出的问题,如:

“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沛引导同学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同学结合插图和自身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思路: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同学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同学心理需要,有利于同学的发展。

三、诵读。

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同学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同学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思路: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同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理解感悟。

四、写字。

自主写字,提高同学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1、重点指导同学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同学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

“木”字旁的写法等。

2、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一年级《古诗》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板块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动画:背诵你学过的古诗。

2·课件显示课题:古诗两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课件:两首诗的题目。

这两首古诗,一篇是《锄禾》,一篇是《悯农》。

3·这两首诗你熟悉吗?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吧!

板块二:学习《锄禾》。

1·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这些农民伯伯正在锄禾。

课件:农民锄禾图。

锄禾就是在田地里锄草。在炎热的夏天里,农民伯伯在田里锄草,他们满身大汗,那些汗水一滴一滴滴到田里去了!他们的劳动多么辛苦啊!

2·古代的一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写了一首诗。

课件: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自由朗读。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正确。

4·学习生字。

课件:

说说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读准的?辛苦的“辛”是前鼻音,粒的声母是小棍l,要注意读准。

辛苦的“辛”是前鼻音的字,要注意读准。

朗读诗句。

5·现在,再读读诗句,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课件:我们就得一句话一句话地读,读懂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

6·学习诗句。

(1)先看前两行诗句,读一读,你能读懂什么呢?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当”变红:“当”是什么意思?“当”是“正是”“正在”的意思。课件:插图。

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那么,诗人是怎么想的呢?

(2)后两行的意思呢?

读一读,诗句中的哪个字的意思你不理解?

(4)理解了诗句以后,你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有感情呢?

你能把这首诗背诵出来吗?

(1)课件:图片。

看看书上的图,再读读诗句,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课件:悯农。

(2)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诗。告诉大家,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的?

课件:“粟”的音节变红。注意读准它的声母平舌音su。

(3)读一读,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

课件:下面讲解的字分别变红。

“粟”是指谷子,一就是一颗,表示很少;万不是正好一万,而是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这两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这就是农民伯伯的种田,这是他们收获的粮食。

ppt:图片。

(1)是的,农民伯伯种田,播下很少的种子,可是秋天却收获了很多的粮食。看到农民伯伯的丰收,你的心里一定感到很高兴吧!

课件:

怎样读出农民种田,收获的粮食很多呢?你知道“无”和“犹”的意思吗?“无”,是没有;“犹”是还是的意思。

“四海”“闲田”是什么?四海就是指任何地方;闲田就是没有播种的田地。任何地方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那要收获多少的粮食啊!

ppt。

(4)今天,我们学了两首古诗。通过朗读理解,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在当时的社会,老百姓过着痛苦的生活。他们辛辛苦苦地种地,收获了很多粮食,可是他们自己却忍饥挨饿,甚至痛苦地死去。这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同情啊!

(5)最后,我们一起再次朗读《悯农》,把它们背诵出来。

课件:

(7)在古诗的王国里,还有很多这样反映老百姓生活贫苦,社会不平等的内容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

课件:

板块四:写字指导与练习。

这些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

1·课件:禾午辛苦农收万闲夫。

请小朋友读一读,再给这些字找些朋友。

2·这是这些字的笔顺图,请小朋友按笔顺书空练习写写。

3·指导写字:辛闲农。

“辛”要注意写好长横,“闲”的里面是木,注意写得小些,不要碰到外面的门字框;“农”的笔顺要注意,请小朋友们看仔细。

一年级古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级古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山居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3、《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级古诗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综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清袁牧。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其一)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三国魏曹值。

煮豆燃豆葚,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一年级古诗

《静夜思》诗人:李白(唐代诗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下册:《春晓》《村居》《所见》《小池》。

《春晓》诗人:孟浩然(唐代诗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诗人:高鼎(清代诗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诗人:袁枚(清代诗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诗人:杨万里(宋代诗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诗译文】。

小泉无声好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一年级古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无名氏·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唐寅·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古诗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悯农两首。

(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综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所见。

清袁牧。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悯农两首。

(其一)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里。

七步诗。

三国魏曹值。

煮豆燃豆葚,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相关范文推荐
  • 04-15 教学研究活动总结(优质19篇)
    活动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改善和升级我们的活动策划能力。活动总结范文9:在活动总结过程中,我们再次强调了社区文化建设对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 04-15 大班立春教案(模板16篇)
    教案需要符合教育教学政策和教材要求,同时也要灵活适应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整。小编精选的这些大班教案范文,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撰写并整理而成的。
  • 04-15 检查工作的总结(优质17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可以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教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写好述职报告。
  • 04-15 小学数学三年级猴子的烦恼教案(通用21篇)
    通过编写三年级教案,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下面是一些值得一看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示。
  • 04-15 大学资产管理制度(热门24篇)
    在社会生活中,规章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规章制度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可供大家深入了解。为了更好的利用固定资产,实
  • 04-15 网页设计自我信样文大全(17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人生的选择总是存
  • 04-15 一份特殊的礼物小学(通用16篇)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活动,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技巧进行创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上课的时候,张老师真的捧了两箱包
  • 04-15 小学生狐狸的惊异小学生狐狸与狗(汇总21篇)
    优秀作文应该既有独特的个性,又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不仅有精彩的内容和观点,还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魅力。
  • 04-15 妈妈的四年级亲人(实用22篇)
    优秀作文展现了作者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进步的重要标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感受文字的力量吧。我妈妈很勤劳,我爸爸总是叫她勤劳的女
  • 04-15 中班教案美丽的孔雀(精选19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灵活调整,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如果你正在为编写中班教案而犯愁,不妨先参考一下以下的一些例句,或许可以给你带来启示。1、了解孔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