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大全8篇)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大全8篇)

时间:2023-10-15 07:42:25 作者:影墨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大全8篇)

中班教案是中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而制定和编写的教学计划。通过观摩一年级教案范文,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方法。

瓦尔登湖教案篇一

1.欣赏优美的写景文字,学习写景的方法。

2.感受作者与自然亲近的喜悦之情。

赏析写景的语句,学习写景的技巧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课文篇幅较长,有些语句不太好理解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布置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3.重点阅读第2自然段,对优美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最后一篇散文《瓦尔登湖》(板书),我们要阅读这篇课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作者梭罗(板书),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梭罗(学生回答)。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着简朴的生活。曾经有两年多,他独自一人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林中小木屋里。散文集《瓦尔登湖》就是这两年生活的结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受到广泛阅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优美的散文就节选自散文集《瓦尔登湖》,由于文章较长,我们重点学习第二段。

三、整体把握。

师:读完了这个语段,大家对瓦尔登湖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湖面平静、光滑,湖水清澈。

四、具体赏析。

作者是怎样表现瓦尔登湖迷人的景色和醉人的风姿的?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看看其中有那些写景的技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面请大家自由阅读第二语段,同时对优美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结合写景技巧进行赏析。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给予帮助)

学生展示赏析的成果。

例1:“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衬着远处的松林而发光,把大气的一层和另外的一层隔开了。”

赏析:作者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看湖的远景、全景。用比喻的手法,将倒影和实体融合在一起,湖水清澈晶莹,景物依稀朦胧不言而喻。

例2:“你会觉得你可以从它下面走过去,走到对面的山上,而身体还是干的,你觉得掠过水面的燕子很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的,有时它们氽水到水平线之下,好像这是偶然的错误,继而恍然大悟。”

赏析:通过人与燕子看到湖水时产生的错觉,侧面写出了湖水的清澈见底和平静无波。

例3:“还有可能,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但这里或那里,有时会漂着一枝蓟草,鱼向它一跃,水上便又激起水涡。”

赏析:动词“画”和“跃”写出了鱼儿轻盈活泼的动态,给平静的湖面增添了些许生气。

例4:“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赏析: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比喻新颖贴切。将湖水比做冷却还未凝结的玻璃溶液,将少数尘垢比做玻璃中的细眼,可见其沉静与纯洁。

例5:“甚至你还可以看到水蝎(学名gyrinus)不停地在平滑的水面滑了四分之一英里;它们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皱纹来,分出两条界线,其间有着很明显的漪澜;而掠水虫在水面上滑来滑去却不留下显明的可见痕迹。”

赏析:“微微犁出”和“滑来滑去”既形象地展现了虫子轻盈的游姿,也侧面反映了湖水的“平滑”。

例6:“每一支划桨的或每一只虫子的动作都能发出一道闪光来,而一声桨响,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来啊!”

赏析:用桨声来衬托静谧,“甜蜜”一词表现作者心中的喜悦。

例7:“你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更平滑、更黝黑的水,好像有一张看不见的蜘蛛网把它同其余的隔开似的,成了水妖的栅栏,躺在湖面。”

赏析:新奇的比喻,既表现了湖水的平静深邃,又增添了神秘色彩。

例8:“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赏析: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瓦尔登湖显得既安静祥和又充满生命力。

例9:“在湖水激荡的时候,便看不到掠水虫和水蝎了,显然只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它们才从它们的港埠出发,探险似地从湖岸的一面,用短距离的滑行,滑上前去,滑上前去,直到它们滑过全湖。”

赏析:这句话写了“风平浪静”时水虫的活动,运用拟人手法,更显他们的可爱,充满生机。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通过变换空间和时间描写了湖水的颜色,请找到相关描写,体会这种描写手法。

五、从对湖水细腻描写中,体现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净无尘,朴素淡泊,怡然自乐

只有心中毫无杂念,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静观出瓦尔登湖的水色如此细微的变化。

六、从文中的景物描写中,你能否触摸到作者的内心?

如此精彩的景物描写,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更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七、结合课文理解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人们已经遗忘了瓦尔登湖的存在,但它依然是那么清澈纯洁。在梭罗的眼里、在梭罗的心中,瓦尔登湖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八、思考徐迟与梭罗这两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黄山记》的作者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表现人类对山的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对造物主的征服。

《瓦尔登湖》的作者主要是通过赞美自然,强调人应该回归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瓦尔登湖

梭罗

写景方法:

1.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2.侧面衬托

3.动静结合

湖面平静、光滑,湖水清澈4.精确而有表现力的词语

5.不同感官

6.近景远景相结合,全景微景相结合吴春梅

瓦尔登湖教案篇二

1理解作者梭罗对瓦尔登湖的如孩童般纯净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着力于从作者写作的语言节奏中感受这种喜爱之情。

3拓展目标:学生讨论瓦尔登湖受到的破坏中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改善。

1理清意象,找到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的形象。(自然、洁净、和谐、具有使人重生的魅力、神秘色彩,带给我休憩的精神财富)

2语言节奏,和缓、轻柔,寓温柔的爱慕、敬仰之情与字里行间,通过朗读来体会。

1把握行文中传达的对瓦尔登湖的意象有难度,需要在感性之中突出概括;

2阅读情感的薄弱对原作情感的领悟有难度;

1教师多媒体展示——关键词提领“玻璃似的湖面”“跃起的鱼儿”“微微犁出水面的皱纹”。

2师生共读和示范阅读。并配以音画媒体效果。

1布置课堂练习,在阅读中感受形象中传达的感情。

2阅读配乐示范作品彰显语音朗读的丰富的创造力。拉抬学生的阅读中付出的情感。

朗读实践课与媒体展示相结合。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朗读作品

1朗读作品展示。

2音乐想起(瓦尔登湖音乐)学生开始阅读。(同步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

阅读中能够突出瓦尔登湖的文本句子。

3学生概述《瓦尔登湖》的写景内容,并简要分析作者情感。并提出要求关注并运用提示的文本中的句子。

4学生分段选择赏析瓦尔登湖片段的练习(从赏析中找出准确体现作者对瓦尔登湖情感的词语)

5概括瓦尔登湖在作者感情中的形象。

1再次展开《瓦尔登湖》的阅读,并配以湖水和水上生命活动的媒体展示。

2整体探讨作者本文的创作感受和表达思想。

3从作者表达的创作感受和思想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学生讨论、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5把自己形成的观点以及想法作为作业,书写并有序的表达和整理。

瓦尔登湖教案篇三

《瓦尔登湖》是美的,然而初读《瓦尔登湖》是难的。起初它甚至令我也难以卒读,很难想象它能让高一学生接受,所以它一直让我有些怀疑教材编者是否有点眼高手低。但是,后来我接受并喜欢上了她。起初,只是缘于我极想揭开一个谜——它何以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读了几遍,开始觉得里面的景物描写很美妙,继而觉得美妙景物的背后有一颗梭罗的心;再后来,接触到有关它的一些背景资料,再走进《瓦尔登湖》,仔细聆听梭罗的心音,我不禁觉得要被她的纯真、纯美俘获。她,给了我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

我们这个世界的喧嚣和浮躁需要经典来过滤和沉淀,然而经典的深邃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对于经典,中学生是向往甚至神往,然而对很多经典绝对又感到可望而不可即,他们刚一踏上森林的边缘便迷路了,他们需要有切身经历的导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初涉瓦尔登湖的足迹或许能给学生亲历经典的旅程以一些帮助。

身边的很多老师对《瓦尔登湖》是尽量回避的,编者也在20xx年第2版中把它删去。但我们还是不能回避文学经典的森林——不能怕迷路就绕过它,我想带学生勇敢地走一遭,同时也期待着更多的经典回归教材,回归我们的课堂。

1、感受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学会从写景手法着眼欣赏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写。

2、领会作者丰富深刻的感受,能具有追求简朴、宁静、纯洁、高尚的生活的欲望。

3、通过本文的阅读实践,了解较深邃的经典著作的一般读法。

1、重点:欣赏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写,了解较深邃的经典著作的一般读法。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较晦涩的语句,领会作者的丰富深刻的感受。

对话法

1课时。

一、走近经典

教师活动:

(1)导入:诗人海子卧轨自杀时身边带了4本书,其中就有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远离人间烟火的作品到底何以具有如此巨大而经久的魅力呢!

(2)板书:瓦尔登湖梭罗

设计意图:有关语句出自课后练习三,学生已知道,再次强调,以引起学生更强烈的阅读冲动。

二、感受欣赏

教师活动:

(1)请学生速读课文,划出文中(重点从“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和“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两部分)自己认为较美妙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并选择一处,分析好在哪里。

(2)提示:可从写景的角度,修辞手法等角度思考。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词典。

(3)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未找出的符合要求的句子进行适当补充。安排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景物之妙。可结合课后练习二。(4)板书:景角度:远、近全、微动、静修辞:比喻(根据实际适时调整)

学生活动:

(1)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独立思考分析,然后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认识,再与老师交流。

对话方式: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设计意图:快速直入文章精彩的语句,尽快进入美境,暂时忽略晦涩处,减少对经典的阅读畏惧感。学会从写景手法着眼欣赏美妙的景物描写,培养学以致用独立思考能力,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共享的乐趣。

三、体会探究

教师活动:

(1)请学生找出文中直接抒情或议论的语句加以体会,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提示:若想透过这些抒情议论的语句领会作者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绝非易事,给学生一些关于梭罗以及《瓦尔登湖》的背景资料。(可投影或印发)

(3)对学生未找到的一些较关键的语句给以提示。可结合课后练习一。

(4)板书:情抒情:愉悦赞美议论:痛心痛斥(根据实际教学过程适时调整)

学生活动: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独立思考。

(2)阅读背景提示,深入探究这些议论抒情语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交流讨论。

对话方式:与作者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设计意图:

(1)首先降低难度,让学生能读有所得,而又有所不能得,使其“愤”“悱”,利于进一步探究。

(2)直面文本,与作者对话,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老师对话,便于老师给自己帮助和引导,同时让老师有机会倾听学生体会,丰富师生各自对文本的多重理解。

(3)提供背景材料看似越读越多,实是为更好地把书读“薄”,扩大“面”以期更好地突破“点”。

四、质疑问难

教师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后大胆质疑。

(2)给学生适当提示或解答。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可能有多种理解,要尊重学生,但应给以正确方法引导,让学生能从文本出发,并借助资料提示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试着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与老师交流。

对话方式: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此步骤,学生除可加深对课文理解,更可养成主动质疑自主解决问题之习惯。

五、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1)请学生以“梭罗或瓦尔登湖,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2)请学生从刚才对《瓦尔登湖》的阅读实践中总结一下阅读较深邃的经典著作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3)帮助学生尽可能加深对文本的现实意义的把握及完善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瓦尔登湖》全书。

(4)板书:经典阅读:由浅入深化难为易

对话方式:与作者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学生活动:

(1)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2)总结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分享阅读经验。

设计意图:检测阅读成果,学生可对文章形成整体认知,把阅读经历向阅读经验拓展延伸,适应终身学习需要。

附板书设计

瓦尔登湖梭罗

景情

角度:远、近全、微动、静抒情:愉悦、赞美

修辞:比喻议论:痛心、痛斥

经典阅读由浅入深

化难为易

教学反思

准确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努力构建平等对话平台

瓦尔登湖教案篇四

要上好一节课,必须了解学生,并对所教内容认真研究,准确定位,设计明确而又可操作的教学目标。首先解决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才可能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教学。

就《瓦尔登湖》而言,它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但由于是翻译作品,加之文中较复杂且难于理解的句子偏多,学生阅读会有较多障碍。尽管对经典作品有阅读的向往,而在无法读懂的情况下也极可能会选择放弃,甚至进而对其他经典作品丧失兴趣并产生阅读畏惧。所以,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我在设计《瓦尔登湖》教学目标时,首先考虑从最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感受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出发,引导学生“从写景手法着眼欣赏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写”,这样就有效缓解了学生畏难的情绪,为进一步领会梭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以及对简朴、宁静、纯洁、高尚的生活追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对于较深邃的经典作品,我们不能有意避开,而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从而走进经典,享受经典,提升生活、生命品位。而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而言,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探讨往往被过度重视,而有效的学习方法、阅读策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恰恰易被忽视。《瓦尔登湖》“教学目标3:通过本文的阅读实践,了解较深邃的经典著作的一般读法”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设计的。

其次,便是要解决“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我认为,要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对话”范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语文课“不以知识结构为教学活动的序列,而以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规律为教学活动的序列”,而“语文能力的心理结构是一种无先无后、无主无次的心理图示”。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教育的前提是差异,有差异就需要对话,从而实现趋于平等的视域融合,所以对话是教育的内在需要并且是本质需要。在《瓦尔登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把“对话”作为首选,就是觉得“对话”可以更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关系,更有利于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所以,在文本教学中我作为对话参与者和对话组织者,任务就是要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搭建一座平台。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教学会有意无意地脱离文本,直接与学生发生“文本外对话”,这通常被视作“假对话”。要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真对话”,没有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走进文本,为对话的深入展开奠定基础,教师在其中必须始终担当对话的推动者角色。

在《瓦尔登湖》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化难为易的对话推动方式,并在对话过程中及时参与进来,适时给学生提示和帮助,不断促进对话由差异到平衡,再由平衡到差异,并最终趋于平衡,让每一个学生都较易获得对话的“资格”且能顺利深入下去。

最后,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促进目标达成和检验对话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即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问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评价不同学生。应当强调评价主题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在《瓦尔登湖》教学设计的“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一道题目“梭罗(或瓦尔登湖),我想对你说”,主要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在两个对话情境结束后对文本和作者有一种新的认识。在评价中,既要有老师评价,也应有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应当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意见,如对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体验,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互评,只要学生对文本和作者有合理的解读,都应以宽容之心给以鼓励,既应关注对话后评价又应关注对话中评价,而评价过程、在过程中评价对于对话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总之,要让评价发挥“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

美丽的瓦尔登湖既是属于梭罗的,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当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改变了,世界也随之改变了。学生在用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我们也应相应地用不同的视角进行评价。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只要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我们就不妨用一颗更宽容的心,让课堂迸射出更多智慧的光芒吧!

瓦尔登湖教案篇五

1、理解作者梭罗对瓦尔登湖的如孩童般纯净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着力于从作者写作的语言节奏中感受这种喜爱之情。

3、拓展目标:学生讨论瓦尔登湖受到的破坏中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改善。

1、理清意象,找到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的形象。(自然、洁净、和谐、具有使人重生的魅力、神秘色彩,带给我休憩的精神财富)

2、语言节奏,和缓、轻柔,寓温柔的爱慕、敬仰之情与字里行间,通过朗读来体会。

1、把握行文中传达的对瓦尔登湖的意象有难度,需要在感性之中突出概括;

2、阅读情感的薄弱对原作情感的领悟有难度;

1、教师多媒体展示——关键词提领“玻璃似的湖面”“跃起的鱼儿”“微微犁出水面的皱纹”。

2、师生共读和示范阅读。并配以音画媒体效果。

1、布置课堂练习,在阅读中感受形象中传达的感情。

2、阅读配乐示范作品彰显语音朗读的丰富的创造力。拉抬学生的阅读中付出的情感。

朗读实践课与媒体展示相结合。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朗读作品

1、朗读作品展示。

2、音乐想起(瓦尔登湖音乐)学生开始阅读。(同步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

阅读中能够突出瓦尔登湖的文本句子。

3、学生概述《瓦尔登湖》的写景内容,并简要分析作者情感。并提出要求关注并运用提示的文本中的句子。

4、学生分段选择赏析瓦尔登湖片段的练习(从赏析中找出准确体现作者对瓦尔登湖情感的词语)

5、概括瓦尔登湖在作者感情中的形象。

1、再次展开《瓦尔登湖》的阅读,并配以湖水和水上生命活动的媒体展示。

2、整体探讨作者本文的创作感受和表达思想。

3、从作者表达的创作感受和思想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学生讨论、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5、把自己形成的观点以及想法作为作业,书写并有序的表达和整理。

瓦尔登湖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美的写景文字,学习写景的方法。

2.感受作者与自然亲近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写景的语句,学习写景的技巧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课文篇幅较长,有些语句不太好理解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3.重点阅读第2自然段,对优美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最后一篇散文《瓦尔登湖》(板书),我们要阅读这篇课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作者梭罗(板书),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梭罗(学生回答)。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着简朴的生活。曾经有两年多,他独自一人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林中小木屋里。散文集《瓦尔登湖》就是这两年生活的结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受到广泛阅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优美的散文就节选自散文集《瓦尔登湖》,由于文章较长,我们重点学习第二段。

三、整体把握。

师:读完了这个语段,大家对瓦尔登湖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湖面平静、光滑,湖水清澈。

四、具体赏析。

作者是怎样表现瓦尔登湖迷人的景色和醉人的风姿的?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看看其中有那些写景的技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面请大家自由阅读第二语段,同时对优美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结合写景技巧进行赏析。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给予帮助)

学生展示赏析的成果。

例1:“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衬着远处的松林而发光,把大气的一层和另外的一层隔开了。”

赏析:作者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看湖的远景、全景。用比喻的手法,将倒影和实体融合在一起,湖水清澈晶莹,景物依稀朦胧不言而喻。

例2:“你会觉得你可以从它下面走过去,走到对面的山上,而身体还是干的,你觉得掠过水面的燕子很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的,有时它们氽水到水平线之下,好像这是偶然的错误,继而恍然大悟。”

赏析:通过人与燕子看到湖水时产生的错觉,侧面写出了湖水的清澈见底和平静无波。

例3:“还有可能,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但这里或那里,有时会漂着一枝蓟草,鱼向它一跃,水上便又激起水涡。”

赏析:动词“画”和“跃”写出了鱼儿轻盈活泼的动态,给平静的湖面增添了些许生气。

例4:“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赏析: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比喻新颖贴切。将湖水比做冷却还未凝结的玻璃溶液,将少数尘垢比做玻璃中的细眼,可见其沉静与纯洁。

例5:“甚至你还可以看到水蝎(学名gyrinus)不停地在平滑的水面滑了四分之一英里;它们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皱纹来,分出两条界线,其间有着很明显的漪澜;而掠水虫在水面上滑来滑去却不留下显明的可见痕迹。”

赏析:“微微犁出”和“滑来滑去”既形象地展现了虫子轻盈的游姿,也侧面反映了湖水的“平滑”。

例6:“每一支划桨的或每一只虫子的动作都能发出一道闪光来,而一声桨响,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来啊!”

赏析:用桨声来衬托静谧,“甜蜜”一词表现作者心中的喜悦。

例7:“你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更平滑、更黝黑的水,好像有一张看不见的蜘蛛网把它同其余的隔开似的,成了水妖的栅栏,躺在湖面。”

赏析:新奇的比喻,既表现了湖水的平静深邃,又增添了神秘色彩。

例8:“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赏析: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瓦尔登湖显得既安静祥和又充满生命力。

例9:“在湖水激荡的时候,便看不到掠水虫和水蝎了,显然只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它们才从它们的港埠出发,探险似地从湖岸的一面,用短距离的滑行,滑上前去,滑上前去,直到它们滑过全湖。”

赏析:这句话写了“风平浪静”时水虫的活动,运用拟人手法,更显他们的可爱,充满生机。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通过变换空间和时间描写了湖水的颜色,请找到相关描写,体会这种描写手法。

五、从对湖水细腻描写中,体现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净无尘,朴素淡泊,怡然自乐

只有心中毫无杂念,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静观出瓦尔登湖的水色如此细微的变化。

六、从文中的景物描写中,你能否触摸到作者的内心?

如此精彩的景物描写,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更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七、结合课文理解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人们已经遗忘了瓦尔登湖的存在,但它依然是那么清澈纯洁。在梭罗的眼里、在梭罗的心中,瓦尔登湖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八、思考徐迟与梭罗这两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黄山记》的作者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表现人类对山的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对造物主的征服。

《瓦尔登湖》的作者主要是通过赞美自然,强调人应该回归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瓦尔登湖

梭罗

瓦尔登湖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美的写景文字,学习写景的方法。

2.感受作者与自然亲近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写景的语句,学习写景的技巧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课文篇幅较长,有些语句不太好理解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3.重点阅读第2自然段,对优美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最后一篇散文《瓦尔登湖》(板书),我们要阅读这篇课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作者梭罗(板书),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梭罗(学生回答)。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着简朴的生活。曾经有两年多,他独自一人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林中小木屋里。散文集《瓦尔登湖》就是这两年生活的结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受到广泛阅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优美的散文就节选自散文集《瓦尔登湖》,由于文章较长,我们重点学习第二段。

三、整体把握。

师:读完了这个语段,大家对瓦尔登湖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湖面平静、光滑,湖水清澈。

四、具体赏析。

作者是怎样表现瓦尔登湖迷人的景色和醉人的风姿的?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看看其中有那些写景的技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面请大家自由阅读第二语段,同时对优美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结合写景技巧进行赏析。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给予帮助)

学生展示赏析的成果。

例1:“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衬着远处的松林而发光,把大气的一层和另外的一层隔开了。”

赏析:作者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看湖的远景、全景。用比喻的手法,将倒影和实体融合在一起,湖水清澈晶莹,景物依稀朦胧不言而喻。

例2:“你会觉得你可以从它下面走过去,走到对面的山上,而身体还是干的,你觉得掠过水面的燕子很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的,有时它们氽水到水平线之下,好像这是偶然的错误,继而恍然大悟。”

赏析:通过人与燕子看到湖水时产生的错觉,侧面写出了湖水的清澈见底和平静无波。

例3:“还有可能,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但这里或那里,有时会漂着一枝蓟草,鱼向它一跃,水上便又激起水涡。”

赏析:动词“画”和“跃”写出了鱼儿轻盈活泼的动态,给平静的湖面增添了些许生气。

例4:“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赏析: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比喻新颖贴切。将湖水比做冷却还未凝结的玻璃溶液,将少数尘垢比做玻璃中的细眼,可见其沉静与纯洁。

例5:“甚至你还可以看到水蝎(学名gyrinus)不停地在平滑的水面滑了四分之一英里;它们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皱纹来,分出两条界线,其间有着很明显的漪澜;而掠水虫在水面上滑来滑去却不留下显明的可见痕迹。”

赏析:“微微犁出”和“滑来滑去”既形象地展现了虫子轻盈的游姿,也侧面反映了湖水的“平滑”。

例6:“每一支划桨的或每一只虫子的动作都能发出一道闪光来,而一声桨响,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来啊!”

赏析:用桨声来衬托静谧,“甜蜜”一词表现作者心中的喜悦。

例7:“你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更平滑、更黝黑的水,好像有一张看不见的蜘蛛网把它同其余的隔开似的,成了水妖的栅栏,躺在湖面。”

赏析:新奇的比喻,既表现了湖水的平静深邃,又增添了神秘色彩。

例8:“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赏析: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瓦尔登湖显得既安静祥和又充满生命力。

例9:“在湖水激荡的时候,便看不到掠水虫和水蝎了,显然只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它们才从它们的港埠出发,探险似地从湖岸的一面,用短距离的滑行,滑上前去,滑上前去,直到它们滑过全湖。”

赏析:这句话写了“风平浪静”时水虫的活动,运用拟人手法,更显他们的可爱,充满生机。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通过变换空间和时间描写了湖水的颜色,请找到相关描写,体会这种描写手法。

五、从对湖水细腻描写中,体现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净无尘,朴素淡泊,怡然自乐

只有心中毫无杂念,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静观出瓦尔登湖的水色如此细微的变化。

六、从文中的景物描写中,你能否触摸到作者的内心?

如此精彩的景物描写,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更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七、结合课文理解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人们已经遗忘了瓦尔登湖的存在,但它依然是那么清澈纯洁。在梭罗的眼里、在梭罗的心中,瓦尔登湖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八、思考徐迟与梭罗这两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黄山记》的作者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表现人类对山的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对造物主的征服。

《瓦尔登湖》的作者主要是通过赞美自然,强调人应该回归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瓦尔登湖

梭罗

写景方法:

1.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2.侧面衬托

3.动静结合

湖面平静、光滑,湖水清澈4.精确而有表现力的词语

5.不同感官

6.近景远景相结合,全景微景相结合

吴春梅

瓦尔登湖教案篇八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3、评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摧毁青年男女的爱情的罪恶。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三、过程方法

品读法、讨论法

四、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

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听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孔雀东南飞》

二、走进文本(用问题带动阅读)

1、你认为焦母遣弃刘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a、专断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b、无子说:共事二三年。

c、门第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预设:

a、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诚与坚强

b、焦仲卿对爱情与母亲的顾虑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

为什么刘兰芝离婚后还能风光再嫁?

资料分享:

汉代对于妇女再嫁,亦与后世不同。汉代出现数位皇太后如汉文帝之母薄姬、汉武帝之母王姬都是再嫁之身,堂而皇之地做**,无人以为异。女子再嫁三嫁,亦是不绝于书。据称,嫁人次数最高者大约是宰相陈平的妻子,嫁给陈平已经是她的第五次婚姻,这亦是令后人吃惊的一个例子。(《中国历史上的执政太后:女人天下》作者:蒋胜男华东师大出版社)

汉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进一步滑落,表现在婚姻恋爱上,就是其自由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汉代妇女还未完全脱离社会生产领域,贞节观念也未形成习俗禁锢她们的心灵,加上汉代距原始社会尚近,原始古风尤存,使她们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她们可以自择夫婿,可以离婚、再嫁,甚至婚外恋也不受时人严厉非议.可见,汉代妇女具有比后世更多的婚恋自由。

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作说客。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历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列女传》。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法律透视》

三、总结人物形象

焦仲卿形象: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刘兰芝形象: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卯是卯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幼儿教师考核自我鉴定(实用9篇)
    在决策之前,我们可以先请示意见,从而得到更全面、深入的考虑。当我们面临请示的任务时,应该先明确需要请示的内容和目的,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请示是一种常见的沟
  • 10-15 申请变更单位名称的申请书 更换单位申请书(汇总8篇)
    工作转正申请书不仅可以帮助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以下是一些成功转专业申请的关键要素和写作技巧,供申请者参考和学习。申请变
  • 10-15 2023年申请财产分配的申请书(优秀8篇)
    编写一份合适的申请书需要时间和耐心。通过随机选择一条语句,从第二部分中获得:那么在写辞职申请书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首先,明确表达自己的辞职意愿和理由;申
  • 10-15 2023年音乐教师个人总结的基本情况(汇总8篇)
    军训总结是对我们在军事素质、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提高和成长进行总结和记录。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教师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音乐教师
  • 10-15 全陪导游工作职责 全陪导游工作总结(通用11篇)
    在这个盛夏,运动会即将点燃我们的激情!如何在运动会上展现最好的状态?让我们一起探索吧!运动会总结中,有些同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意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 10-15 最新第三季度思想汇报积极分子 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优质11篇)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拼搏,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奋斗的价值何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奋斗的意义?如果你正在为奋斗的道路感到迷茫和困惑,以
  • 10-15 最新感恩的心小学(汇总14篇)
    公益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接下来要详细记录公益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以展现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公益活动的成功经
  • 10-15 2023年贴嘴巴教案幼儿(汇总8篇)
    教师通过编写高一教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以下初三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贴嘴巴教案幼儿篇一”哈哈哈”,教室
  • 10-15 我爱小动物的教案幼儿园(优秀8篇)
    小班教案要鼓励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提供一
  • 10-15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宝宝教案(大全17篇)
    高二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请大家认真研读下面的六年级教案,了解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小班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