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诗词读后感(通用9篇)

最新诗词读后感(通用9篇)

时间:2023-10-07 07:44:00 作者:曼珠 最新诗词读后感(通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诗词读后感篇一

一直以来就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尤其对宋词更是偏爱。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名句,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描写的细腻柔美很有意境,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

宋代词人中,我尤其喜欢李清照,究其原因我想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大多清新脱俗婉约柔美我非常的喜欢,再者她和赵明诚的`千古恋情也是我对其人和作品喜欢的重要原因。记得从初中时候起,语文课本里就开始有李清照的作品,一直到高中结束,李清照的词学了大概有十几首。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词句现在想起依然能脱口而出,,这都是中学时代太喜欢死记硬背的功劳,其实对于这些精华的词句有好多地方当时的我都不太理解。随着文化知识的积淀,人生阅历的丰富,逐渐的对于李清照的词我有了自己的理解,也就更喜欢她的词了。

初冬凉风吹来,夹杂着微微细雨,索性打开窗,任凭南来北往之清爽遍布身心。

看窗外黄昏似有风雨要来,又不禁想起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词句。读李清照的词似乎看到这位女词人带着忧伤的微笑慢慢走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绰约轻倩的词句里,女词人正在帘内低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词人天生聪慧,妙解音律,这些用惯了、用旧了的浅而且俗的文字在女词人的手里极轻巧地便缀成了清新鲜丽的词句,以极寻常语创造出了不寻常的意境。

沉浸在李清照的意境中,禁不住哀叹女词人从早年的幸福生活经历战乱、家亡,历尽生活沧桑,在凄切的生活旅程中寻寻觅觅吟唱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忧伤绝唱。以独到的功力创作出了南宋词史上别具一格的“易安体”,更令人慨叹的是如此妩媚柔婉的女词人尚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如此诗句蕴含着的豪迈之气。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诗词读后感篇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承载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受家庭的教育熏陶,我自幼爱读诗,尽管儿时只是张嘴背诵而不知其意,随着年龄渐渐变大,很多诗词再次细细读来、听来,却总能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诵读,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位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我最喜欢的古诗是那首儿时就朗朗上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每次读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也会像我一样,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耕种,给禾苗锄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都忘记了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有时随长辈们外出饭馆吃饭,却常常能看到刚离去的人们在餐桌上剩下大量的饭菜,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如何节约。我真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诗词读后感篇三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劲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

返回诗词目录

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诗词读后感篇四

一方椅,一壶茶。一丝书香,在《陆游诗词浅释》的指引下,我漫步在陆游的轮回边缘,读他那百味人生。似茶,留有余香。

茶是上好的茶,清澈的泉水衬着碧绿的叶子。更为飘香。这就是年轻的你。只一袭青衫。

字字皆律。不过是没官做。不过是怀才不遇。

可要因此放弃执著么?不!才不!你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乡间的静谧才是你最终的归宿。清高如你。痴梅成性,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世人说你疯狂。说你清高,可我却爱极了你这狂妄劲,爱极了你这深深的'儒雅、淡定从容。

轻轻抿一口茶。有一丝丝苦。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一站旁的古栈道旁,一树梅花悄然绽放。依旧青衫磊落的你站在梅树下。一瞬落花如雪。你拾起一枚落花。宛若看见那熟悉又美丽的笑颜。你胸口一紧。耳畔又传来那熟悉的声音:“表哥。记得倾听花开哦。”

你看到那个身着白衣、衣袂翩然的绝色女子手捧那泣血的休书。眼良中流露出那份无奈、不舍与无尽的痛楚。你泪流满面,是恨自己当初的懦弱么?是怨当时的不坚定么?重游沈园。这是梦吗?你看到了什么?白衣胜雪。美颜如旧。

薄弱的背影渐渐远去。内心的情绪终于难以抑制: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儿年离索。错!

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鱿绢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莫!

古道上,铺了一地的落梅。花已零落成泥,蓦然回首时,彼处灯火阑珊且早已空无一人。

终是失去了,你洒脱一笑,继续向前,怀揣着你对唐婉深深的爱。前方是南宋小朝廷的疾风骤雨。你独一袭青衫,馨香如故。

泡久了的茶,有着淡淡的清香。但又有丝丝的醇厚。如此矛盾的综合体。不正是你坎坷一生的爱国之旅?看戎马上,你意气风发。热血报国。爽朗的笑声回荡沙场;探营帐中。你愁容皱眉,领土的丧失使你彻夜未眠……即使不在官场。你一生仍以诗文为武器,书写抗敌御海、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爱国之心老而弥坚。你忠愤蟠郁,浑成老健。一首《观长安城图》道出了你多少的辛酸?你风神超迈,一曲《长歌行》逸气横秋:你壮浪患肆,忧愤难抑。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浑然天成!瞧罗帐下。

仍是一袭青衫的你,却似风中之烛。摇摇欲坠。药如口,苦涩不及心之痛。你轻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念着,老泪纵横。这是你饱经岁月沦桑、壮志未酬、为国为民的愤恨之泪啊!

那个笑看红尘,骑驴人剑门,一身热血沸腾的男子;那个深巷听雨,笑谈宋朝,却也难掩泛白的寂寞的男子;那个驿外桥边。云淡风轻。空留一腔抱负,唯剩香如故的男子;那个沈园提笔,难掩眉目间不甘痛楚的男子;那个深夜惊醒,满面担忧,铁马冰河人梦来的落魄男子;多少年来飘摇之路,多少年来凄凉苦楚,无寻处;却见轮回边缘处。幽梅如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喜哉,先有放翁后有我;悲哉,心有放翁而无放翁再来。我愿时时拿起《陆游诗词浅释》。用心拜读,我可更加接近你轮回的深处,领略你多彩的人生。

诗词读后感篇五

在最近的这些天里,我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其中有婉转动人的《洛神赋》,也有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然而,其中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屈原的《离骚》了。在一千多字的长篇史诗中,屈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受尽屈辱,流离失所,却依彭咸之遗则,为了使国君醒悟,屈原不顾谗言咒骂,毅然站在了皇帝的面前。

在充满变诈与残酷的仕途生涯中,屈原坚决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为了国家存亡,虽身处高位,却不畏生死,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怀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崇高思想,坚持到了最后。

《离骚》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屈原对国家的热爱,也写出了屈原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体现出了屈原深深的人格魅力。同时《离骚》也是中国诗词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离骚》只是屈原诗词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类似《天问》,《九歌》都是诗中经典,这不仅是对诗词巧妙的`体现,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

诗词不但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能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多读古诗词,细细品味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诗词读后感篇六

你的诗词犹如一艘画舫,静静地从历史中向我走来。船舫泊着霞光,荡漾着九州的颜色。邀我共乘画舫,饮酒诵诗,共赏月光。

苏君呐,你仕途如风,肆无忌惮,跌宕竟成为你的常态。污浊的官场令你认清了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你却像一艘荡向阳光的帆船,轻挥白帆般的衣袖,任凭尘土飞扬,你自作自己的阳光。被贬黄州,“东坡肉现世”,被贬惠州,君又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甚至被贬惠州,这一仅次于死刑的地方,竟在发现生蚝后给儿子写信道“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州岭南西,以分此味”。

初读时,心里想的是写此诗时,东坡的日子肯定过得不错,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胃口了。后来才明白,他的被贬之路从来都是苦痛交加的,只不过他有本事把苦日子过甜。多少溪流欲穿透宫墙,任凭成为大江大河,任凭成为飞湍瀑布,直覆赤壁。可又怕烈日灼烧,消散世间,亦或混入谭底,不见天日。苏子,我想你大概会痴笑这些小溪吧,它们太不了解人生无常,或许你会告诉它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吧。

纵使飓风使你倾翻,海浪使你颠簸,但你就像一艘巨大稳当的福船,拼尽全力,看上去似乎从来平稳,未经风浪。你更像是一位骄傲的天才,因为与生俱来的才华,使你将骄傲刻入骨髓,因为足够骄傲,所以你才可以随遇而安。

随贬随食,随饮随憩,好不自在。皇帝不信,群臣弹劾,那么你就要快乐给他们看。如果这时候悲悲切切的,就是承认他们夺走了你最重要的东西,就代表你向他们屈服了。贬往他乡,你嘴角轻扬,宣告“此心安处是吾乡”;片片弹劾之声,你只追寻那“人间至味是清欢”;生活艰苦,你便以你“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高笋试春盘”向外界证明。当真可以说是世界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这似乎是中国读书人自带的本事,当他们担负的东西太多太沉重,自然而然会出现一个天平,让悲伤隐藏于欢乐之下,让他们不至于被压死。苏轼亦是如此,当骄傲被摧毁时,他用快乐弥补伤口,用快乐支撑骄傲。

苏子啊,你就像罗曼罗兰一样,她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世界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无论是天生的“乐天派”,还是被骄傲支撑的倔强,我总是敬佩你的。我只愿手捧你的词藻,与你漫步烟雨茫茫。与你乘船,疏桐残月下。与你历经历史的长河中的风起云涌与波澜不惊。你的船儿,泊在了九州的月色中。但你精神的船儿,在逆旅中,依旧朝着前方,载着一程又一程的行人。

诗词读后感篇七

他1966年创作《七律·有所思》,其尾联“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化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凭栏杆处、潇潇雨歇”且提炼应用的情顺理通、天衣无缝。“记得当年草上飞”句,《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衍化于唐元稹《智度师二首》其一手局,“四十年前草上飞”此句曾被黄巢《自画像》化用为“三十年前草上飞”而毛泽东一个“记得当年”就把罗帅指挥红军作战“兵贵神速”的形象写活了。

毛泽东是一个坚毅刚烈、特立独行之人,进攻型的性格,充分反映在诗词作品里面,在精悍的小令中尤为明显。《如梦令·元旦》开篇三个县名“宁化、清流、归化”;对应三个艰难场景,“路隘林深苔滑”一下就把人带进战略转移的行军途中。1963年建军节,他写《八连颂》开首是“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即是提纲挈领,又是赞美宣传,阅读一目了然。

《念娇奴·鸟儿问答》作于1965年秋,末尾“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直白过于直白,甚至有失文雅,但它是一种情感宣泄,反映出诗人的喜怒哀乐,可见当时的愤怒达到了极点,才有“放屁”入诗。1963年8月美英苏在莫斯科签订“禁核条约”趁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实施“核讹诈”政策,妄图扼杀我核工业于摇篮中,作为主席的毛泽东审时度势,几乎气炸了肺,难免爆出粗口为民族解百年之恨。

《答友人》中“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就是对仗工稳,形象优美,意蕴无穷的两幅对联。毛的《七律·洪都》中腰颌颈“问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常在有新天”两句,即是写实状景,又是伤时感叹,读后浮想连翩。他的《五律·张冠道中》颌联“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颈联“绒衣犹铁甲,须眉等银霜。”别有画感。

毛泽东金额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对的更有含义和气势。

文档为doc格式

诗词读后感篇八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诗词读后感篇九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诗词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谈到李清照,大家都不陌陌生,她的诗词豪放奔放、飘逸旷达,写富贵而不鄙俗,写娇美而不轻佻。宋词,也许是唐诗的升华。因此文学女神桂冠非她莫属了。

"喜欢李清照,固然伤心,人生还是多姿多彩,经历风雨,才能悟出有味道的人生。

"伤心君独立,江畔寒风摧。愿作天际月,崎路与君随。"唯美的五言诗。"所悲者惟有一事,易安晚年遇人不淑,后又自愿被休,再嫁被休,且是看书状告丈夫,在那个社会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巾帼不让须眉,让人伤心,让人敬佩"我很羡慕李清照,至于她南渡赵明诚去世后的不幸遭遇,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没有为她伤心过。我觉得,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特别是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她的'命运在我看来不算很坏,比她际遇更悲惨的女性我想是无计其数的。我不为她悲伤,觉得应该为她骄傲。

当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人感觉到花自在飘零,水自在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深深感受到她那种带着感情色彩的思夫之情,相思苦中苦,思念愁上愁,情到深处人自痛,痛到深处人自苦。

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她的词美得让人心疼,美得让人惆怅!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2023年记录篇读后感(大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 10-07 水调歌头苏轼读后感 水调歌头读后感(汇总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
  • 10-07 最新青鸟读后感(精选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
  • 10-07 睡眠的读后感(大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
  • 10-07 2023年荒野求生读后感(汇总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
  • 10-07 2023年读成长故事读后感(优秀10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
  • 10-07 2023年金银岛读后感四年级(精选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
  • 10-07 2023年感动读后感(优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
  • 10-07 树叶鱼感想 树叶的香味读后感(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
  • 10-07 2023年童年摘抄读后感(实用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