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2023年运动员事迹材料 游泳运动员名人事迹(汇总5篇)

2023年运动员事迹材料 游泳运动员名人事迹(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15:50:30 作者:文轩 2023年运动员事迹材料 游泳运动员名人事迹(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运动员事迹材料篇一

父亲孙全洪用两个词描述了儿子孙杨:聪明、懂事。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有一次孙杨在武汉比赛,孙全洪提起:“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了一个歇后语:大热天盖被子,让他猜一个地方名。结果他马上说‘捂汗(武汉)’。这孩子还是比较聪明的,这几天还跟我提起了这件事,呵呵。”“我也见过身边很多例子,男孩子到了15、16岁,就到了一个叛逆期。一般这个时候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在这点上我们孙杨感觉很好,他非常愿意和我们沟通。他和我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讲。”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另一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点我能理解。”

最近两年孙全洪感觉到儿子越来越成熟了:“有一次张院长(张亚东)跟我说,‘你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健康。’自2009年罗马世锦赛后,教练布置任务,他不光想着完成任务,还想着要超额完成。我也相信他会逐渐成熟起来。”

“有一次我邀请同事去看我儿子训练,众所周知,他的训练要游2万米,结果同事看一会就不敢看了,想想我也心疼。”孙全洪说:“2003年儿子被选拔到游泳队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要求孙杨一定要得什么奖,只是告诉儿子‘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却没想到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们也很欣慰!”

尽管在母亲杨明的眼里,儿子永远是个孩子,不过杨明还是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慢慢地长大了。

2006年开始,孙杨的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和训练的机会,杨明也陪同前去,但不住在同一家宾馆,不能一起坐车来回,母子俩各自到达训练场馆,杨明坐在一边看他训练,晚上再通个电话。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明泣不成声:“就是这样孙杨也非常高兴,他觉得妈妈在就好。

他手受伤了,伤口进水肿得厉害,痛得抬不起来,他还坚持一天游2万米。我怕他练下去手会废掉,叫他偷懒。他特别生气,发短信说,你是我妈妈,居然不理解我,还叫我偷懒,我偷懒能有今天的成绩吗?亏你还是大学体育老师!”

“他现在游泳越来越会用脑筋,会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从澳大利亚回来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为人处事越来越自信,像个男子汉了。”

杨明还透露了孙杨的一个秘密。“他在家里总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现在的成绩,奥运会前三名也不是没可能吧?其实我知道,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个奥运冠军。”

伦敦时间7月27日晚上,孙杨对杨明说:“妈妈,你明天一定要早点进比赛场馆,我越早看到你越好。”于是第二天7时15分,杨明就到了伦敦水上运动中心门口,“人家还没开门,8点才能进去。别的孩子可能父母在场会紧张,孙杨从小训练就要我看着,他才踏实。”

伦敦时间8月1日,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孙杨是最后一棒,全国观众都看到了他从接棒时的第五名追赶到终点的第三名、脱力倒在泳池边的一幕。当晚,孙杨在微博上安慰大家,“请大家放心”。如今回家了,孙杨才吐真言:“妈妈,个人项目还好,集体项目的时候,我的腿真的在抖。因为我是在池边等着,而且我们又一直落后,我好想快点跳下去。但是一入水就好了,不紧张了。”

杭州遭遇强台风“海葵”的袭击,孙杨被困在从北京回杭州的高铁上,22时30分才冒雨抵达杭州。第二天傍晚18时15分,孙杨一头扎进杭州陈经纶体校的`游泳馆,要训练个把小时。“游泳运动员要保持水感,每天都得下水,他昨天困在火车上没活动,今天我就带他来练一下。”孙杨的妈妈杨明说。孙杨特别黏两个人,一个是妈妈杨明,另一个是朱颖。回家不到24小时,他已经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奥运会比赛的事。

夺得广州亚运会1500米金牌的刹那,孙杨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朝看台上望去,他知道,妈妈正在那里为他欢呼。就像菲尔普斯在取得好成绩后,总在第一时间寻找自己的母亲,对于孙杨来说,妈妈同样是他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人。孙杨的爸爸妈妈都是排球运动员出身,现在杭州的一所高校里当老师。提起孙杨的妈妈杨明,所有认识的人都竖大拇指:“从来没见过如此模范的妈妈。”

从孙杨进游泳队开始,十几年如一日,杨明每天都会熬上七八小时的汤,晚上给在基地训练的儿子送去。“每次我都是看着孙杨把汤喝完了才走。”杨明说。2005年,浙江游泳队的基地搬到了钱塘江对岸的萧山,杨明还专门买了一辆车,每天过江给儿子送汤。

只要条件允许,孙杨的每一场比赛,杨明都会去到现场给儿子加油助威。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孙杨在北京集训。杨明就在游泳队驻地外车站旁边的宾馆里整整住了一个月时间,只为能在儿子每天乘车去训练和训练归来时,看儿子一眼,说上一句话。

从孙杨小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经常陪伴他到世界各地比赛,有爸爸妈妈在,孙杨总会觉得有更多的力量。这次奥运孙杨爸爸妈妈早早的来到了体育场,等待着比赛的开始。为了有好运气,杨明还特地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为的是在看台上更加显眼。

运动员事迹材料篇二

199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的宁泽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游泳队运动员。他出身军人世家,父母和姥爷都是军人。宁泽涛的姥爷对他母亲刘文红的管教就非常严格,如果谁吃饭时在餐桌上说笑打闹,就立刻被剥夺进餐资格。刘文红对宁泽涛的管教也是如出一辙。宁泽涛小时候害怕水,"越不敢,就越要把他弄进去",因此他被送进了游泳班。

在河南省体育场学习游泳时,宁泽涛被教练慧眼识珠,从此走上专业游泳运动员之路。2004年,11岁的他成为河南省体工二大队运动员。

2006年,刘文红将儿子送到教练叶瑾门下。叶瑾第一次见到宁泽涛时,他只有1.6米多,身材瘦弱。但这个游泳"动作轻飘、水感好"的少年还是让叶瑾当场拍板,收下了这个弟子。北京奥运会后,叶瑾从国家队回到海军队,开始专心辅导宁泽涛。弟子"有目标、有追求"这一点让叶瑾印象深刻。

"当时宿舍里他住架子床的下铺,将破亚洲纪录贴到了床板上,别人看不到,他能看得到。后来其他小队员告诉我,宁泽涛想破亚洲纪录,让我吃了一惊。"

如今,宁泽涛已多次打破50米和100米自由泳的亚洲纪录。

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男子选手尚未在自由泳短距离项目上有所突破,而宁泽涛的目标就是:"在职业方面,我希望能在2016年奥运会站到游泳的领奖台上去。"他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自己30岁的时候还在游泳,仍然处在世界游泳水平的行列中。

成熟之路:有委屈,有挫折

和那些十几岁就少年成名的游泳天才不同,宁泽涛的运动生涯从来不是坦途一片。

2009年10月,16岁首次参加全运会仅获200米混合泳第八名;2011年4月,18岁首次从混合泳转自由泳,以预赛第一晋级全国游泳冠军赛,100米自由泳决赛却以0.06秒之差无缘领奖台;在这之后,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他又因"瘦肉精"事件被中国泳协禁赛一年。

彼时,宁泽涛刚过完18岁生日,接受了一次兴奋剂检查。一个月后,他在参加武汉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期间,被告知他的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蒙掉了的他觉得特别委屈--"祸从口入,那时自己太贪吃,后来也贪吃,经常会在放假的时候出去吃东西,爱吃肉类产品,爱吃泡面。吃泡面时,还会放一些火腿肠、午餐肉,然后再放咸蛋,但自己真不知道这些食物会有问题。"当被告知检验不合格时,他还有一大包从超市买来的、没有吃完的火腿肠和午餐肉。对于此事,宁泽涛把它看作是目前为止的坎坷和挫折。

的确,在2013年之前,宁泽涛的职业生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即使是在2013年全运会,他再次拿下短池自由泳双冠并两破亚洲纪录,很多人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只是"全运现象",还有一些人则对他兴奋剂禁赛历史冷嘲热讽。

47秒70!2014年9月25日在第十七届亚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夺冠后,所有人都在强调宁泽涛用这个48秒内的成绩创造了亚洲人在泳池飞人大战的最短时间。

1天后的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赛,出任最后一棒的他上演惊天大逆转,在落后0.86秒的情况下以0.33秒的优势击败日本队。46秒91,一个新的传奇数字诞生了。

23天后的全国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他再次以47秒65的成绩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并成为2014年一位两次游进48秒的选手。

仁川亚运会一"会"成名,也让他用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当一个人跌倒了,能及时站起来向前迈进,是变成熟的必经之路。

成名之后:有素质、有内涵的新男神

宁泽涛凭借一个月内的强劲表现,人气甚至盖过了孙杨,随之他的生活也改变了。"海军游泳队运动员"和亚运冠军的身份,再加上俊朗帅气的外形,使他成为一名关注的偶像,粉丝数量在狂飙。在人们心中,他代表了军人风范、为国争光、勤奋努力、积极向上、阳光少年,以及"实在太帅"等关键词。

常年体育锻炼为宁泽涛塑造了远胜职业模特的流线、健康体形,时装在他身上轻易幻化出了多样的美感。虽然腼腆、谦逊有礼,但赛场的打磨和万众的瞩目已经让他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气势。对应接不暇的关注,他依旧保持着邻家男孩的形象:温柔低调,谈吐得体,彬彬有礼。他坦言,长相只是皮囊,重要的是素质和内涵。

为什么宁泽涛会被那么多人喜欢?

因为面对父母,他感恩、孝顺;面对教练,他聪明、乖巧;面对队友,他率真、友善;面对训练,他勤勉、努力;面对制度,他自律、无私;面对赛场,他勇猛、霸气;面对镜头,他俊朗、帅气;面对采访,他谦逊、低调;面对粉丝,他优雅、亲和;面对成名,他淡定、从容......

为什么宁泽涛能有那么多支持者?

大概就因为男人想要的、女人喜欢的样子,他都有。他有1.91米的身高,健硕的肌肉,俊朗的外形,超凡的实力,不俗的气质,更符合大众审美。而且,他不事张扬,发自内心地低调,微笑始终挂在嘴角,是个与人为善的男生。

宁泽涛总是在公众场合维护谦虚亲和的形象,全锦赛只有他在赛后向着裁判席和观众席深深鞠躬;在北京举行的短池游泳世界杯上,面对专程为他而来的女粉丝的呼喊,他亲切地回头报以挥手和微笑;游完接力最后一棒,他爬出泳池后不忘双手搀扶起疲惫的女队友;赛后面对大批在场馆外等候的粉丝,他特地出来和大家打招呼,就为了在夜色中说一句"谢谢大家,快回去吧"......

这位喜欢读书和弹吉他的新男神,还有十足的文艺范儿。"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感谢你们,铭记在心。""谢谢大家的热情和关心,努力训练,不辱使命。""回归泳池,回到起点。""人生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学会努力,学会坚持,学会接受。"他的微博里,基本上都是对自己的鼓励和对大家的感谢,以及分享一些"鸡汤"段子。

与现在年轻运动员大多身上带着点"叛逆气息"相比,军人出身的宁泽涛是一个充满了主旋律和正能量的90后。当被问到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宁泽涛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榜样,能给大家传递快乐的信息和正能量。

运动员事迹材料篇三

记者看到,来学游泳的孩子们都很小,有些才刚到上幼儿园的年纪,教练把他们叫做“苗苗班”,也就是最初级的游泳者。在量过体温消过毒之后,孩子们将被分成几组。在教练的指导下,排成一排趴在泳池边,开始进行简单的打水练习。有一些基础的,则开始游起来,教练们也会根据他们的表现从中选拔有天赋的小学员。

“打个比方,有100个小孩子,可能会有二三十个小孩在游泳这方面是有天赋的。那一年以后,再从这二三十个苗子中再进行选拔,最后留下来的孩子可能也就5到10个。根据小孩的情况,每年都在做这样更新。”叶诗文启蒙教练魏巍说。

和同龄人相比,小时候的孙杨因为身体条件突出,就这样成为最后留下来的那批孩子。孙杨启蒙教练朱颖说,“选拔队员不是按年龄组看谁游得最快,而是估测他后期能飞多高。如果说只能是一般的话,我倒还不建议他们去专业队。”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目前陈经纶体育学校采取的是走训制度。魏巍说:“就小学生来说,他们主要是下午过来训练,一般是3点到7点。训练当然也要分班级,训练时间长的,一般2个小时,短的一般才1个小时。”

“我们一般少年组的话会练到初一初二,那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队员有没有发展,如果有发展的话,我们就会送到专业队。如果没有发展的话,那么就保持继续训练。”朱颖说,现在很多高校都有特长生通道,游泳达到一级水平的'话可以走特长生通道,这也解除了一些家长的后顾之忧。“因为毕竟奥运会冠军是万里挑一,那大部分的孩子通过游泳,首先他健身有一个强壮的身体,然后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考进各个高校。”

像朱颖、魏巍这样的游泳教练员在陈经纶体育学校还有很多。副校长柏自悦说,包括主教练、助教、帮教,大约有二十多人,基本上都来自专业队,也有一部分是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大专院校的老师。“杭州游泳运动员能有今天的奥运会成绩,跟教练的努力,从小帮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有氧基本功是分不开的,”柏自悦说。

在杭州,从小学会游泳就好像是从小就要学会走路一样,成为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选材提供了方便,在系统而专业的训练下,越来越多的好苗子得以培养并向外输送。柏自悦骄傲地说:“我们游泳训练人数有四百多,一个学校的游泳运动员有四百多,这在国内基本是没有的。”

学校老师每年都会跑遍杭州市近200所幼儿园,从中选出800多名身长手大、有潜质的小孩子,给他们集中培训后,从中再挑选出150名左右的苗子开始正规训练。不过随着学校的名声大噪,很多时候,已经用不着他们亲自去招人了。

“以前是我求着人家来游,包括孙杨在内,那时候我要跟他妈妈做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那现在的话,不需要了,每年都有很多从外省过来的队员,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朱颖说。

从1959年成立至_,目前陈经纶体育学校累计有50多人次获得过世界冠军,其中不乏罗雪娟、孙杨、叶诗文这样的奥运会冠军。对于一个培养基础人才为主的体育学校来说,在游泳这个并非中国传统强项上,陈经纶体育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运动员事迹材料篇四

一位长跑运动员初次参加比赛就夺得冠军,并且破了世界纪录,记者将他团团围住,向他询问此举冲顶的原由。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优胜者把骄入成绩归功于一只狼。

他说:三年前我开始练长跑,训练基地就在山岭之间,每天凌晨两三点钟,教练就让我起床,独自一人到外面训练。

我尽了的努力,可是成绩一直不理想。

有一天早上,我正在途中奔跑,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零星的狼叫,那可怕的声音越来越急促,距离也越来越近,好像就在身后。

我断定自己被狼盯上了,只顾玩命地往前奔跑,甚至连头都不敢回。

那天训练结束,我跑出了惊人的好成绩。

教练走到我的身边,问我何以一夜间取得突破,我说我听见了狼的叫声。

教练诡秘地开导说,看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身后缺少一只狼。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早上根本就没有狼,我听见的狼叫是教练模仿出来的。

从那以后,每次训练我都想像有狼在身后追赶,成绩不断大幅度提高。

今天参加这场比赛,我照样想像身后有一只狼,竭尽全力地奔跑所似取得了成功。

运动员事迹材料篇五

在体育界中,有许多杰出的运动员以自己优异的成绩和精神面貌成为了我们追求梦想的楷模。其中,陈建新运动员无疑是一个亮眼的典范。他的事迹使我深受鼓舞和启发。今天,我将以陈建新运动员的事迹为案例,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陈建新运动员的故事让我意识到,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陈建新是中国体坛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运动员。然而,他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天赋异禀,而是源于他从小对乒乓球热爱的坚持。陈建新半岁时就开始摸球,从小练习,从未松懈。经过多年的坚持努力,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最终赢得了无数的荣誉。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击败对手,成为了顶尖运动员。

其次,陈建新运动员的事迹给我展示了顽强拼搏的力量。陈建新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多次受到伤病的困扰,也经历了起起落落的竞技生涯。然而,他总是能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坚定地走向下一个目标。他大胆面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以极强的毅力和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才能在竞技场上一次次战胜对手。

陈建新运动员事迹还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陈建新是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他不仅个人实力出众,还能完美地融入团队。陈建新和队友们相互帮助,共同进退,共同追求卓越。正是因为团队的默契合作,陈建新和乒乓球队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屡获佳绩。陈建新的例子告诉我,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最后,陈建新运动员的事迹给了我信心和勇气,鼓舞着我追求梦想。陈建新从小对乒乓球充满热爱,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让我明白,只要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陈建新的事迹让我深信,任何目标只要付出努力和坚持,就一定会实现。

总之,陈建新运动员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他的努力和付出,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他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团队合作的精神都深深地触动了我。并且,他的事迹也让我明白,只要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成功就不再遥远。我希望能够像陈建新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进步,追逐自己的梦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