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自由人读后感 爱与自由读后感(优质6篇)

自由人读后感 爱与自由读后感(优质6篇)

时间:2023-10-09 00:51:20 作者:BW笔侠 自由人读后感 爱与自由读后感(优质6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由人读后感篇一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儿童的感觉来自于内部,也就是说儿童不是一个空瓶子,不需要我们成人往里面灌东西,爱与自由读后感。”“儿童是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是啊,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成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因此我很珍赏书名中的自由二字,从前我也是片面的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么会和纪律及最高境界的自律相匹配,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己?但通过亲身的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很有感触。首先,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倾听和交流是很好的桥梁,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弹力带。第三,成人是孩子的榜样,老生常谈到”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镜子反照着成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体恤,要学 会相信,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这是我们的心愿和目的!

大部分家长对于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能够认同,但没有给予足够的爱或者没有正确的去爱,很多家长恐怕无法认同。以下是孩子的一些表现,如果孩子有这些表现,说明家庭教育中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特别在意大人的评价。如果大人否定,孩子会伤心,甚至会哭。家长过多评价孩子,并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把大人的评价当成自己的做事目标,而不会自己去判断,也不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最终影响了孩子的独立。在孩子生活和学习中,家长不要去批评,也不要去评价,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不要流露出高兴或者失望的情绪,要把情绪和事情本身分离开来。

不愿意自己决定,读后感《爱与自由读后感》。在穿衣、学习等生活各个方面,依赖家长安排,如果家长不安排,会焦虑和无所适从。过多的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会造成孩子的依赖,破坏孩子走向独立的过程。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安排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安排,哪怕做的不够好也没有关系,孩子会在选择和决策的过程中学习、成长,他会掌握自己的力量。

不小心把事情搞砸后不好意思。孩子不小心打坏东西、弄脏环境、浪费食物,经常会招致大人的批评,这会让他觉得自己经常犯了错误,其实他是无意的,他也不是不小心,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动机,比如孩子不想吃饭,想去看电视,他的动机绝不是不吃饭、损坏自己的健康,只是他觉得看电视更好玩儿,他想去探索他好奇的东西;再比如,孩子打坏了东西,他的动机绝不是破坏这个东西,他只是好奇,他想研究明白这个东西;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责怪孩子、呵斥孩子,要告诉他:没关系,你只是不小心,爸爸妈妈不会生气的。

黏妈妈。妈妈离开后情绪受影响。妈妈可能把爱当成了控制孩子的工具,比如:你如果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爱你了;妈妈不喜欢不讲卫生的孩子;妈妈对你的表现很不满意。妈妈并没有给孩子灌输一个信念:妈妈永远爱他,妈妈永远在他身边。妈妈反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概念:表现的好妈妈才会爱他,犯错了妈妈就不爱他了。这样他感情上没有安全感,他会依恋妈妈,害怕失去妈妈的爱。在生活中,他会表现的过分依恋妈妈、讨好妈妈,孩子为了家长的爱而活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继续寻找爱,他担心别人不爱他,担心别人不高兴,他做不到为自己活,他做不到内心充满力量。

过于相信大人的权威,听从大人的安排。家长对孩子安排过多,要求过多,控制过多,造成孩子迷信大人的权威,顺从大人的安排,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样,孩子长大后,同样缺乏独立性,缺乏决策魄力,缺乏担负责任的勇气。

凡事请示家长。

在和家长发生冲突时,特别焦虑、渴望家长的拥抱。

害怕家长不高兴,喜欢查看家长脸色。同样是孩子缺少情感满足的表现,家长把孩子的表现和爱联系在了一起,孩子表现符合家长期望时,家长表现的很爱孩子;孩子表现不符合家长期望时,家长表现出失望、生气、不耐烦。这会给孩子一个混乱的印象,他不知道家长是不是真的爱他,他不知道家长在什么情况下爱他,他对家长的爱缺乏信心,他害怕家长对他失望,害怕家长不高兴。我们不希望孩子察言观色,不希望孩子为了让我们高兴而活。所以,我们要给孩子爱和自由,我们要给孩子传达这个信息:父母永远爱你,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做了什么,父母永远爱你,支持你,和你在一起。这样,孩子内心会充满爱,充满力量,他不会孤独,不会无助,因为他心中知道,他的父母永远爱着他,是他力量的源泉。

我们家长想一想,你们有没有以下的感受,和你们儿童时代的家庭教育有没有关系呢?

承担责任时,心理压力特别大

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爱,但不愿意主动表达

做决策时优柔寡断,并伴随着焦虑感

不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意别人的看法和世俗的眼光

内心虚弱,觉得缺乏力量去应付生活,面对世界

害怕孤独

倾向于控制别人、控制孩子

对别人,缺乏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

无法做到心胸宽广

是否和括弧中的儿童经历有关呢?

承担责任时,心理压力特别大(小时候被安排,被控制,无法自己选择、做决定,生活、学习完全依靠父母的安排)

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爱,但不愿意主动表达(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对自己经常表现出失望、生气、不耐烦)

做决策时优柔寡断,并伴随着焦虑感

不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意别人的看法和世俗的眼光(父母以不爱相威胁,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父母习惯于替孩子做主,强迫孩子听自己的话,很少问孩子是怎么想的)

内心虚弱,觉得缺乏力量去应付生活,面对世界(父母很少直接通过语言和拥抱表达爱)

害怕孤独(在父母的扶助、控制下长大)

倾向于控制别人、控制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控制)

对别人,缺乏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小时候情感没有得到满足)

无法做到心胸宽广(小时候父母苛责自己)

自由人读后感篇二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我必须要好好地教育孩子,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让他以后过不好的生活;我要让他出人头地。好像只要我们努力了,孩子就能过上想象中的幸福生活。

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的,而不是大人强硬的灌输进去的,所以,儿童应当自己去亲身体验,将经验肉体化,才能构成属于他自己的概念。

蒙台梭利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拿着玩具火车玩,他不让火车在轨道上走,火车必然要在轨道上走,这是成人的规则,而孩子用这个火车在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就会说:“儿子,这是不对的,这个东西应当在火车轨道上走。”爸爸给儿子示范怎样走。他的孩子不想这么做,但爸爸认为应当这样做,他就不断地干涉孩子。

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我们带回家的玩具,孩子并不按常规的方法来玩,而是用你想不到的方式去玩。

我给阳阳买的玩具汽车,刚拿回家,教他放在地上跑,可是他却拿起来用手转动汽车的轮子,专心致志地看着它转。无论我怎样示范正确的玩法,他都不为所动,依旧执拗地看轮子转,并且一玩就能玩很长时间。我遂放弃了教他的想法,任他自由去玩。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能够让汽车在地上跑的飞快,比我玩得都溜。我想这或许是他发展到了这一步,或者这只是他研究汽车的一部分。

因为他有时候还会将发动起来的汽车不是让它向前跑,而是让他撞到物体上,然后再将汽车拉回来,反复地撞。奶奶着急的喊他:别这样玩,把汽车就撞坏了!他不听,照玩。我看了孙教师的《爱和自由》后,认为他是在找寻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感觉,所以我不去干涉他。

经常受到外力干涉的孩子,在感觉上的发展会有必须的缺陷。孙教师说的“济济”小朋友的表现,让我看了感到十分心疼。一个幼小的孩子,别的小朋友每当按自己的方式去玩玩具的时候,他都要去干涉,让别的小朋友按他的方式玩,搞得别人压抑得受不了。而他自己呢?得经受多少次如此的压抑才能构成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心态?大人那些自以为是的正确方法是多么地伤害孩子的感知本事!

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时,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教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用自己的感觉来感受属于他的独特的世界!

自由人读后感篇三

读完孙瑞雪老师写的《爱与自由》让我感触颇深。

全书主要围绕爱与自由展开书写,内容清晰而有条理且通俗易懂,很适合父母、老师及从事幼儿专业等方面的人士阅读,此书定能让你收获多多,让从中你懂得孩子的心声!

通过阅读完此书,感受到零至六岁的而儿童的教育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儿童有心声,有他们内在发展的规则。但我们当今大多数的父母、老师可能还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总是扮演着儿童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阻碍着儿童的正常发展,延误了儿童的发展,给其一生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今父母的爱,总是显得那么不正常,爱中并没有给孩子自由,好像孩子就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一样,自己完全有支配的权利,而在这过程中有些时候并没顾忌孩子的感受,一意孤行,认为自己就是对的,自己的话就是权威,孩子不得有反抗、不得有异议,只能选择服从。从而让孩子内心压抑了很多不健康的东西,伴随一生,左右着孩子,让孩子得不到健康的人格。而且在生活上,孩子也表现的唯唯诺诺、没有自信、胆怯、焦虑等等不好的现象!因此,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需要改变,而我们父母对待孩子的爱也更要改变。

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显得那么的权威,没有给孩子留下太多的自由,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是自己教出来的,如果孩子离开了他们那将得不到发展,他们总是把自己扮演成上帝,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赋予给孩子的。其实他们错了,他们不明白,孩子总是有一套自己的机制和规则指引着他们去发展,而孩子需要条件,需要适宜的条件,这套机制才能发挥出作用,而这个条件就是自由。拥有了自由,孩子才能顺着这套机制发展下去;拥有了自由,孩子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受阻碍,所以父母理所应当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去发展自己,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而父母做到这一点很难,他们总是受到了很深的世俗观念的影响,认为给孩子太多的自由,会让孩子变的难以管教,不听他们的话,不服从他们。他们完全把孩子当成了他们自己的附属品,甚至成为了他们自己的奴隶,把自己的种种思想都强加了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个发展不健康、没有自我的孩子诞生了。而孩子需要自由,更需要父母爱中的自由,这是孩子的心声。父母又有几人能知!

姓名:王垚

班级:11150401

自由人读后感篇四

读着这本书,读到“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这一章,作者提到一个情景特别触动我,这是一个作者曾经看过的一部老影片中的情景,片子中主人公的弟弟出生了,全家人都在忙碌着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主人公只有七、八岁,站在楼梯上,看着他的爸爸妈妈还有保姆围着刚出生的弟弟忙碌着,妈妈一回头,发现他们的大孩子在楼梯上看他们,忙走过去拉着儿子坐在楼梯上,告诉他:“我要告诉你的是,妈妈非常爱你。但是你的小弟弟非常小,如果妈妈不给他喂奶不给他东西吃,不去照顾他,他会死去。所以妈妈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弟弟身上,而你已经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妈妈不爱你了”。这个孩子的心结就此释然了。而我,曾经在42年前,家里莫名其妙地有了一个妹妹,当时的我,就像那个小男孩,而我的心结不但没人理会到,没人关注过,而且还让我遭遇从未有过的冷落。当时,我觉得我的地位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上,不但得到的关心照顾少了,而且还有了必须完成的任务:每天给妹妹取奶。一次,由于贪玩,忘记了取奶,一贯对我百般娇惯的爸爸竟然对我大吼起来,爸爸当时的样子可怕极了,可以用暴跳如雷来形容,我被吓坏了,这件事让我伤心透了,从此我把我的不幸就归结在妹妹的到来,这个大大的心结,一直伴随着我,以至一直到现在也隐约影响着我和妹妹的关系。尽管随着年龄的增加,也渐渐理解了父母的难处,在心里似乎多少谅解了他们对于我的疏忽,但只有我心里明白,那个心结其实就像魔鬼一样跟随着我,深深潜入在心底,成了根深蒂固的潜意识,让我难以从心里彻底忘记,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那种对妹妹想爱却又牵着恨的矛盾情感,时常折磨着我。

也许,在他人看来,这只是做父母的小小疏忽,哪至于影响一个人到这种地步?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小小疏忽,却足以干扰一个孩子良好心智的形成,使孩子的心灵受伤,从自卑、自怜演变成出于自卫似的排斥、冷漠和嫉恨。

这些日子,我认真回忆了妹妹到来的前前后后,却没有一丝关于爸爸妈妈安抚我的记忆。妹妹是1968年7月出生的,那时我9岁。记得,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妈妈的肚子大了,大的不可思议,妈妈甚至不敢在白天出来散步,晚上妈妈让我陪着她散步,看着妈妈大大的肚子,我已经隐隐意识到要发生的事情,同时也为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的地位担忧起来,一天夜里,外面淅沥下着小雨,我在睡梦中隐约听见爸爸妈妈一阵折腾,爸爸骑着“倒骑驴”把妈妈送到了医院,过了几天,他们抱着一个婴儿回来了,听大人说,妈妈生了个大孩子,有九斤呢!大家都叫妹妹“九斤黄”,而在我眼里,那个孩子一点也不可爱!由于当时正值文革,爸爸也在接受审查,爸爸妈妈心情很复杂,家里并没有添人进口的快乐,他们整天沉着脸,还时不时地发生争吵,我早已被他们遗忘在角落里,只是每天忘不了提醒我为妹妹取奶。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骤然变冷,我伤心到极点的时候就找个地方独自流泪。尽管后来我不得不接受那个严酷的事实,心中也产生过对小妹妹的爱恋之心,但排斥和嫉恨也像魔鬼一样跟随者我,怎么也摆脱不掉。可能有人会问,家里有了弟弟或者妹妹,自己被忽视了,这种事情很平常,短时间内有失落、抵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一直持续这么久有点不可思议,是的,我也曾经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我的性格过于孤僻,心胸过于狭窄?但如果把自己成长的经历前后联系起来看,就可以为自己如此表现找到一些理由。在妹妹到来之前,我们家已经有了哥哥和我,我比哥哥小两岁。九年来,家里一直把我当做老闺女待,我和哥哥在一起,总是哥哥让着我,好吃的我要多占点,好玩的我要抢先玩,有时哥哥也感到委屈,跑到妈妈那里告状,妈妈总是说,你要让着妹妹,你比妹妹大两岁,哥哥不解地问妈妈:“妈妈,我总比妹妹大两岁吗?”妈妈说:“对呀,她长,你也长呀!”哥哥很无奈,只好认了。久而久之,我内心的感觉就是,我是最小的,家里人都要让着我。在这种情况下,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妹妹,毫不留情地撼动了我在家中的地位,我的那种表现是不是再合理不过了呢?即便如此,如果爸爸妈妈在此之后,对我稍加关注,就像前面提到老影片中妈妈,告诉我他们依然爱我,我想我也不会把自己对妹妹的抵触情绪,表现的如此顽固与纠缠。而他们没有那么做,他们对我的态度没有一丝铺垫地大转弯了,把溺爱变为忽视,有时甚至呵斥地叫我干这干那。记得一次,爸爸叫我去保姆家接妹妹,一个九岁的孩子抱着一个几个月的婴儿,蹒跚着往家走,我很吃力,连包裹妹妹的毯子都脱落下来,我坐在地上无助地哭了,那时,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苦难的孩子,心中的那份委屈自然变成了一种嫉恨,而嫉恨的对象无疑是妹妹。

不久,艺术界就开始下上山乡了,那时把这个运动叫走“五七”,艺术大院里的大人孩子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走的干干净净,爸爸身体不好,申请到医疗条件的好一点的农村去,我们家最后没有随大流到盘锦,而是到了海滨小城兴城。那时,哥哥一直在天津跟着爷爷奶奶,妹妹也在下乡前被送到了天津,只有我随着父母到了农村,到了农村很艰苦,一个十岁的孩子,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我开始挑水,生炉子,拣柴禾…….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必须承担这些?从城市的艺术大院骤然落到了农村,爸爸妈妈的心情自然不好,一次妈妈去大队开会,让我看好炉子,等妈妈回到家中炉子灭了,一向温和的妈妈竟然也对我发起火来,我委屈死了,心想:在沈阳家里从来没有生过炉子,怎么我就必须要看好炉子,不能出差错呢?要知道孩子在那个年龄还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心情,只记着爸爸妈妈的愤怒和指责。我在这里提及这些,没有控诉爸爸妈妈的意思,我也不是忘恩负义的孩子,只是在回忆一个孩子心灵受挫的过程,如果我不说,也许爸爸妈妈永远不会意识到他们对我的无意伤害,更不会知道这些伤害对我的影响如此之大。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我很想和妹妹和睦相处,不再叫妈妈伤心,而且,我也尽力做了。但妹妹的个性实在让我难以接受,也许,我对妹妹的抵触情绪让我只看到她的缺点,看不到她的优点,有时甚至是放大她的缺点,而对她的优点视而不见。如果是这样,那说明对我对妹妹的排斥已经成了潜意识,尽管自己不愿意承认,但的确存在。令我痛苦的是,我也不想这样,我想让妹妹在我眼里变得很顺眼,但那种根深蒂固的抵触似乎已经形成了不可逾越的心理屏障。

我在这里提及自己童年的这段成长经历,是想告诉年轻的父母们,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多么重要,这种最重要性远远超过所谓的智力开发和技能学习。溺爱、忽视、简单粗暴的管教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品质,以致使孩子一生的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自由人读后感篇五

这学期,我有幸读了《爱和自由》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在孩子早教上有了很大的认识。这本书强调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更多的自由,才会培养出更加独立的孩子。

我们更多一定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每个敏感期,要学会尊重孩子。让儿童在爱和自由中成长!儿童只有依靠爱和自由,才能获得成长的全部能量,以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让我想起一个学者的一句话:“以爱的情感激发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自我意识的主动性…”

我们不能为了灌输式的学习而给孩子带来很多外界的内容和认知,孩子的学习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都不一样,比如重复做一件事,重复听一个故事,孩子会从反复听故事中吸收理解内容,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节,最后是概念。所以一定要仔细选书,让孩子吸收好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智力真正的内涵,或许我们就会走上长辈们的老路,以为成绩衡量一切,而忽略了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而做好这一部分,0—6岁是关键的时期。

爱,独立,这两个概念是相互相通的,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也给孩子足够的空间。生活在压抑,因为怕犯错而察言观色,谨小慎微的状态下,这样更容易丧失自我。所以从爱走到独立,父母要有很大的勇气,很多时候要学会放手。同时也不可限定孩子的思维,不可“教”孩子一些影响到他创造力的内容,而是让他自己去感知,去发现。

理解孩子,就是要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特别是效果上。就像蒙托梭利教育学校不会强迫刚送来的孩子马上进教室工作学习一样,孩子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慢慢接受的过程,只要给予的方法正确,里面还有爱和自由,这就足够让这孩子的成长规律正常起来。这里面也涉及到纪律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专注力的问题,孩子都很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反复的做,在长久的专注过程中他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这样他就愿意遵守纪律,并且有了自我控制力。

自由人读后感篇六

对于“爱和自由”这个话题似乎一向都有很多话要说,但是这个话题太大太大又让我不知从何说起,不是一一妈的督促,还不明白这个作业什么时候能交呢,呵呵。

爱,是什么?无数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每个心灵对爱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但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一样,是没有确切答案的,翻了翻字典,自由的定义在不一样的领域又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决定自我的行为。在我看来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自由能够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好向往!在这本书中的自由能够说是一种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样貌,不给孩子太多的规则和束缚,不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可说实话,应对孩子,有时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相信也也是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尺度不好把握,话扯远了,谈谈我对这本书里感受最深的二点吧!

一、《爱和自由》里表达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我很多观念强加到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很多遗憾和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自我的孩子身上,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真的能理解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读过这本书的父母就应都有所收获,能更宽容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二、书中说到其实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对此观点我是赞同的,为人父母,就应清楚明白对于孩子来说什么东西是对于孩子的未来是最重要的?通常伟大的人物后面都有着了不起的父母,《宋氏三姐妹》我看过二遍,每看一次感受都很深,之所以宋氏三姐妹能有如此的成就,是和她们有个伟大的父亲分不开的,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下,她们的爸爸宋查理就经常告诉她们:“我宋查理的女儿都是将来是要做大事业的人!”,玫琳凯的妈妈,从小就一向告诉她“宝贝,你必须行!”,就是这样一种信念一向伴随她走过了很多人生坎坎坷坷,如果父母能把梦想、自信、用心乐观的心态传递给孩子,孩子的将来必须会是完美的,他会学会享受生活给他的一切经历,把困难当成挑战,把挫折看做是磨炼,天堂和地狱其实都在我们的心智之间。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的成功、升迁、成就85%是来自于我们的态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吧,而只有15%是来自于我们的技能,这天很多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教会我们的都是技能,却没有人教会我们如何做的比平常人更好,90%的教育在于“事实与数字”仅有10%在于“感觉与态度”,花90%的时光来研究只有15%和我们幸福相关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体系是不是有点问题呢?个人成长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我认为的成长是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慢慢走向成熟和优秀,再迈向卓越。

还有如何把蒙氏教育的精髓和我们中国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而不仅仅仅是生搬硬套,也是我们要探讨和摸索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手指读后感受(通用10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
  • 10-09 最新母爱的读后感(汇总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
  • 10-09 最新科学类读后感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优秀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
  • 10-09 2023年慈母读后感 慈母情深读后感(精选8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
  • 10-09 2023年国学诵读读后感篇目(优秀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
  • 10-09 麻雀读后感(实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
  • 10-09 2023年读后感点评(大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
  • 10-09 论教养读后感(模板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 10-09 悬梁苦读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小
  • 10-09 2023年简爱读后感小学(通用10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