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环境调查报告(优秀5篇)

环境调查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09-24 03:22:17 作者:XY字客 环境调查报告(优秀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环境调查报告篇一

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是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的文明和谐程度。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的开展,我们组织力量对我县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采取实地察看、座谈、走访等形式.每到一处详细听取乡镇、街道办的工作汇报,并深入农户耐心了解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掌握实情,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20xx年以来我县全面推进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经过1年的集中整治和建设,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大大改善了东安城乡的整体环境,脏、乱、差面貌初步得到整治,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1、强化领导,制定方案,明确职责严格问责。20xx年5月,我县召开了县城综合整治和城乡清洁工程动员大会,谢书记亲自参加,陈县长亲自安排部署,并成立了陈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东安县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各乡镇、街道办都及时建立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目标责任制,成立了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做到严格职责,明确分工。目前,各乡镇、街道办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舆论监督直面问题。为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各乡镇、街道办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台、网络等宣传阵地,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卫生清洁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行动的良好氛围。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同时对一些问题进行曝光,为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为积极推进问题解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实施了县城道路“白改黑”工程,将县城15条主要街道由原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我局大力协助县城建投资公司先后完成了八角街、舜皇大道、火车站路、公园路、同心路、建设路、东新路、滨江路和湖塘路等县城15条主要街道的路面补损、人行道改造和沥青摊铺;并全面更新了东安大道、舜皇大道、建设大道、同心路等10条街道设置了的交通标线,划定了 18000m2 的小车停靠区;设置交通警示牌40块,设立交通护栏 5500米 。

二是开展了县城综合整治“六大攻坚战”,

一垃圾集运秩序整治,清理清运陈旧垃圾1.28万吨、清除卫生死角650多处、清洗街道36.8万平方米。

二市场秩序整治,我局先后取缔了龙溪南路、建设北路、石矿路口和东山步行街等地的马路市场,启用了陆家湾市场和城东市场等两个新建市场;市管中心开展了市场环境卫生整治,使市场环境卫生得到了改观。

三城乡结合部秩序整治,我局和白牙市镇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进行了全面整治,共清理陈旧垃圾40余吨,拆除违规厂棚38个。

四交通秩序整治,我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交通宣传教育活动1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纠处各类交通违法4820人次,行政拘留严重违法人员13名,媒体曝光交通违法行为22起,共教育处罚乱停乱放车辆20xx多台次。

进一步严格渣土管理,坚持对渣土乱倒行为实行严管重罚,有效遏制了车辆在运输过程丢弃、遗撒渣土行为。此外,我局还狠抓了城区改线改水工作,大力规范城区主次干道的供电、通讯、有线电视和路灯等各类线路,确保进入地下管道或实施规范整束,现已规范线缆6580多处,清除更换破损线缆83000多米,敦促县电力部门完成了八角街、舜皇路、建设路等县城主要街道的架空线缆规范整理和同心路管线下地工程,有效地杜绝了乱挖滥架现象。三是实施了乡镇清脏、清乱、清差大行动,各乡镇共出动15000余人次,出动机械235余台,清扫面积160000平米,清扫道路63公里,清运垃圾约19000吨,粉刷墙壁3万平米,清除街道小广告20xx余处,设垃圾点149个,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4、强化考核,推进整治。为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县政府与各口、各乡镇都签订了环境卫生整治责任状,并建立了严格的督查和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在整治过程中,县领导带队检查8次,县爱委办带队检查15次,通过督查检查,大大提高了我县环境卫生的整治进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和个别乡镇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工作上的懈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在被动突击,应付检查。部分群众对城乡环境整治缺乏主人翁意识,积极支持意识不强,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二)职责不明,责任包片不清,部门配合乏力。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少数部门主动履职不够,存在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密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牵头部门不愿牵头、不主动与配合部门沟通,未形成整治合力。

(三)规划管理滞后,机制仍不健全。

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足如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

二是我县未按县域规划修建垃圾集中处理场,城中村、城边村垃圾倾倒困难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清洁工程的步伐。

三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如垃圾池、修车、洗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影响环境卫生整治。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民生工程,为真正把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向纵深发展,改善宜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营造爱护环境、享受环境的良好氛围。

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拓展宣传领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形式,深入广泛宣传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市民自身素质和认识水平,自觉做到“人在城中,城在心中,心在整治城市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氛围。

(二)合理制定规划,进一步推进综合整治。

首先应明确职责、全县应实行部门包段、干部包户、县级领导挂包乡镇、部门定点帮扶等制度。

二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按县域规划修建垃圾集中处理场,解决城乡垃圾倾倒难的问题。

实行软硬件结合投入机制,切实搞好环境整治;

城乡(街道办)、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着力解决“脏、乱、差”和清除卫生死角。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制定整治措施,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实施,逐步完善。

(三) 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建立、完善城乡环境管理办法,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执法机制,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执法的力量。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县人民政府每年要适当增加财政预算,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落实好保洁员、清洁员的工资待遇问题。

环境调查报告篇二

护城河原本是一条脏兮兮、臭气熏天的河。

xxx

原来的.护城河像一个“水上垃圾场,”河面上都漂浮着很多的垃圾。虽然护城河已经“伤痕累累”,但是人们还是毫不在乎地往河里扔垃圾。还有一些工厂为了节省费用往河里排放污水……这些种种原因都是导致护城河河水变质的“凶杀。”

最近钟祥市建设投资公司所属污水处理场(以下简称污水处理场)向钟祥市环保局反映,进水口水质有异常情况。接报告后,钟祥市环保局迅速派执法人员到现场对水质进行查看。经现场取样监测,污水处理进口水质ph值在2——3之间,水质呈强酸性,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后来,执法人员将其嫌疑犯顺利抓捕归案。

环境调查报告篇三

星期五下午一放学,我就和几个同学一溜烟儿跑回家。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饭后立即集合前往沱河、商机厂及市区调查家乡的环境情况。

我们首先来到了沱河旁,这是流经我家乡的最大的一条河了。可当我亲眼看见那被污染的河水后,我非常吃惊。那些形容河水清澈的美妙语句根本就没办法拿来形容这条河了,只见河底布满了青苔、泥巴、红色的虫子和乌黑的像棉絮一样的沉淀物。水面上漂浮着从厕所里排出的粪便、塑料袋、蔬菜叶子、泡沫、包装盒等杂物。我们一路走到商机厂(这里白天是个家禽屠宰市场),这里河水的情况更糟。河两岸到处都是鸡毛、鸭毛、砖头、煤渣、白天杀鸡留下的捆鸡的稻草,岸边到处都堆满了废物。尽管夏天还没到,偶尔我们都能看见蚊子和苍蝇在空中飞舞。四周的黑泥土散发出一阵阵臭气。就连为数不多的几棵树上还挂着许多冰箱用的泡沫和袋子,还有白天杀兔子留下的兔子脚。

在商机厂的一角,有许多稻草被堆成一团,正在燃烧着,散发出一阵黑烟,天空中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膜。我们路过一个建筑工地,这里晴天时只要一有车经过,就可以看见尘土飞扬的景象,抬头看看,天空都被一层灰遮住了。

沱河边的树木因为吸收不到干净水的精华都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满身只剩枯枝败叶了。再看看不远处的小公园,这里的草生长得十分茂盛,绿油油的,公园里的树都已经发出了嫩绿的小芽,有些都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叶子。鲜红鲜红的茶花也向游人绽开了笑脸。同在一个城市,小公园比沱河两岸美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很明显,这是因为沱河受到了污染,而小公园呢,不但没被污染,还得到了人们的悉心呵护。

为了我们能在一个清新、美丽的环境里生存,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不乱丢生活垃圾,同时还要阻止别人乱丢垃圾。大家都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环境调查报告篇四

了解衢江水的污染程度。

20xx.8.25~8.26

1.比较法

2.观察法

3.访问法

4.实验法

25日晚,我来到衢江边,看见水很浑浊,走过后有点臭味。26日下午,我又来到衢江边,这时刚下过雨,比25日好多了,既没有臭味,也不浑浊。我又访问了一位打鱼二十多年的渔夫,他说:“这水1975年前很好,到1980年后就不好了,现在好起来了。比90年代好多了。主要因为那边造了大坝,大鱼捕不到了,这鱼小,鱼少,我一天只有几十元。”我观察了一下,衢江里有水葫芦,见下图:还有漂浮物,下图:而且在边上,可能是人们随手扔不远,落在了边上。江中还有排放污水的.管道,好多处呢!

(1)我舀了一些水回家,用同样的餐巾纸把它同自来水做一次过滤比较。自来水过滤后的餐巾纸是无色的,河水过滤后的餐巾纸是淡灰色的。

(2)取来两条小金鱼分别放入河水和自来水中,几天过去后,我发现河水中的金鱼正想翻白肚皮,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而自来水中的金鱼好些,自由自在。可以看出,江水脏,自来水干净。

五·调查体会

我希望通过我的调查报告,给某些人上一堂课,让某些人看了后不再扔垃圾。保护衢江,保护每一条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环境调查报告篇五

农村环境是新农村建设亟需关注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为了解农村环境状况的基本情况,我借助今年假期,对我的家乡淮南市潘集区的农村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大约一周时间的调查,我对所调查的农村环境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深刻的认识到了环境工作在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现在,我对以下几个重点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感受到了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促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为理念,树立了一批很好的样板。

1、创建生态文明村,已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亮点。各地按照“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许多村庄经过综合治理,硬化了村庄主干道;村落周围建立绿化带;修建垃圾收集设施及排污水沟;清洁能源被广泛推广;家庭禽畜养殖实行圈养,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开始得到治理。许多地方采取科学划定禁养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通过积极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重点流域、区域的电厂企业、食品酿造企业、化工工业进行了深度治理和结构调整。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重点开展了农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4、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推广。近年来,各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村村通、植树造林、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秸杆对农村带来的污染,为秸杆的综合利用找到出路,各地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严禁焚烧秸秆,并建立监督检查责任落实追究制。

5、培育壮大绿色资源,走生态林业产业化之路。通过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林粮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

总体上说,由于各地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正逐步加大,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仍然较差。当前,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总体恶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资金普遍短缺,农业、农村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已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饮用水不安全仍然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欠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的现状,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得到控制

近年来各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对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化肥、农药、污灌和污泥农用对环境潜在影响大

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各市不少地方过量使用化肥、不当施用农药以及不科学的污水灌溉等问题依然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泥农用也逐渐成为新情况、新问题。

(四)秸秆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除部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直接还田利用外,其余的堆放于田间地头、道路及河道两侧,造成河道堵塞及水体污染;有些在田间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五)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其次是新居多沿公路建设;第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第四是化肥的大量施用。规模较大村庄和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六)乡镇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影响大

(七)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八)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加上部分领导存在重经济轻环保思想,为保一方经济利益,对出现的问题遮遮掩掩,欺下瞒上。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体制影响,县级以下政府没有设置环保专门机构,乡镇、村级没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管不力。

四是技术欠缺。农村污染治理目前只有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技术项目很多,实验、试点工作也都做了不少,但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

五是法制建设滞后。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环保工作的主战场要向农村延伸。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把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二是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

(四)切实加强县级环保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环保工作监管体制机制,尤其是乡、村的环保监管机构建设。力争建设一支责任划分明确、权力相对集中、协调运转高效的农村环保监管队伍。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省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

(五)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呈现不同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一要作好规划,统筹安排。二要加快农村节能减排实用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三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生态村镇对农村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四要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工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