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油画艺术鉴赏论文范文(20篇)

油画艺术鉴赏论文范文(20篇)

时间:2023-12-25 15:42:51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种文体或作品类型的典型样本进行整理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在浏览这些范文范本时,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优秀之处以及可以借鉴的地方。

艺术鉴赏论文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文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从“噫吁?戏”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册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峰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要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树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开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李白之所以描绘行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笔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的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李白的作品,以乐府和歌行最为著名,他的豪迈狂放的风格,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淋漓痛快。乐府和歌行,在诗的形式上,原无分别,如果以乐府曲调为题目,就属于乐府诗,如果自己制造题目,不谱入任何曲调,就属于歌行体诗。“蜀道难”是魏晋时代早就有的歌曲,它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这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李白此诗,以《蜀道难》为题,所描写也是蜀道的艰险,所以它属于乐府诗。

油画艺术鉴赏

机电工程学院。

000。

学号:0000。

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向日葵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向日葵的花姿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么纯净,没有兰花那么无邪,但它阳光、明亮,爱得坦坦荡荡,爱得不离不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且,它绽放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对梦想、对生活的热爱。当花朵在阳光底下慢慢伸展,当阳光刺透它薄弱的叶,那天生与阳光最搭配的花朵,高贵又不失风度,看着天空,它好像希腊神话里的阿波罗,他是高贵的太阳之子。向日葵是我最喜欢的花朵,因为我爱着它不计名利的完全绽放。爱它对阳光的无限渴望,它永远不追随别人的脚步,它只跟着光,跟着它的信念,也只有光。我无意中在画册上看到了一个画家所画的的向日葵,这幅画直击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的灵魂。我认为这是无限爱生命的人才能用画出油画《向日葵》,至少也是因为喜爱向日葵啊,然而让我迷惑的是,画向日葵不正是代表爱生命的表现,为何画家在艺术面前走向自我毁灭呢?既然怀有无限热情,又为何在大好年纪放弃了艺术,选择了死亡。于是我开始关注他的生平,追问画家是何人,原来他就是梵高。我问过我的同学和老师,很多年过去了,梵高为什么让人久久不忘,让人动容。有人说是他的画,是啊,一个画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艺术作品,风吹过的麦田,迷人的星空,美丽的果园,金色的向日葵,他不曾放过一丝生活细节,他着迷了色彩,那种有强烈感觉的色彩,冲击感,那个世纪,也只有梵高做到了。正如他所说:“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命中的热情。梵高一生命运多磨难,他屡遭挫折,艰辛备尝,在仅仅37岁的生命里,他把最重要的时期留给了艺术,而事实上他生前却从品尝过艺术带给他的荣誉,贫困潦倒,用来形容他是最好不过了,他到处流浪,也曾遇到过爱情,和一个遭遇过生活摧残的女性,梵高收留了她,女人也给了他不岑有过的温暖和幸福,可梵高太执着艺术了总是把艺术放在第一位,试问又有几个女人能接受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呢,更何况是经常饱受困苦的女人,所以离开了梵高,为生计所迫,梵高失去了爱人,可他却未曾抛弃艺术,我想这也许就是他后来被人熟知的原因吧。就像他说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场艰难的旅行,但我又怎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长的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变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这就是梵高,他不是残疾人,他是油画艺术里的巨匠。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结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他在学习前辈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使用荷兰传统的褐色调,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两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后期他又远离了印象派因为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与他理想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天生就是热情如火,后来,他不用线条而是用环境衬托形象,他笔下的人物风景无一不带着这一因素,既生动又活泼。所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太阳代表了热情,凡高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着每一个看到他画作的人,仿佛是救赎,又仿佛是光芒万丈,闪耀着人间独特的真实,又有不存在人间的圣洁光芒,它让你感到纯粹,干净。

人们如果真的看到了并相信了美好纯粹的信念,那么生命则将是永存的,梵高将这一信念融入到了画里,希望人们懂得它所表达的意义,这就是梵高的愿望。可是在那个年代里,物欲纵横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他是理想主义者,他需要世人给他理解和尊重,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减掉了自己的耳朵,是因为无人愿意倾听他的心声他不愿成为家人朋友的负担和累赘,因为没有谁懂得它痛苦的内心,自杀身亡,或许能够减轻他的苦痛和灾难,他就这样随死神走了,享年只有37岁。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这幅画有16朵的《向日葵》。他用他神奇的想象力,赢得了赞扬,描绘了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这或许就是他与向日葵早早结下的不解之缘吧,向日葵表达了他的内心,火热强烈甚至是燃烧,在艺术上的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的房间。他爱这种朝着光与热开放的花,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亦是热爱生命选择生活的表现,但为何却成了梵高苦难生命的缩影。他自己则成了向日葵的背叛者,如此看来热爱生命与选择灭亡并不矛盾。梵高身为一个画家,成就了艺术却蔑视了生命。纵然有向日葵这样的名作,却也落下了悲苦一生的结局,明明是光的追求者,却不得不在暗处流浪。他一生追逐着光明选择了光明却不得不投身黑暗,这未尝不是一种悲剧。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他就是那《向日葵》,他的向日葵花得都是自己的缩影。以前听过一些报道见到梵高《向日葵》原画泪流满面,那时猜想不过是几幅画作,真的可以让你感动至深吗?可当我见到这幅《14朵向日葵》时,也不由黯然叹息: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工作,真是一个工作机器,只有工作能让他忘记了俗世,忘记了生活所给予的的苦难,也只有工作让他注满了心血,注满了他对生活的无限渴望,他未曾不爱生命,造化弄人罢了。

从梵高开始画了一组向日葵油画后,向日葵就属于梵高。再也没有人像梵高一样,在向日葵上寄托着的情感厚重,细腻。《14朵向日葵》隔邻是高更的《梵高画向日葵》从未有人为向日葵投注这样激烈专注的热情!梵高化的向日葵好像在燃烧,在着火,浮雕般色彩如此强烈厚重,感情笔触如此饱满有力,一朵朵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阳旋转之花在黄色与蓝色中脱影。梵高爱向日葵就像我们国人所说的风骨,陶渊明独爱菊,郑板桥爱竹子一样,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希望之花。画向日葵即画太阳,也是自画。当太阳、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梵高和向日葵共同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那是最美的和弦之声,《向日葵》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也是他一世的才华。梵高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及炙热目眩般的阳光。他不无自嘲:“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梵高啊,梵高,你知道吗,追求光与热,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人们的奸诈与势利,把双眼蒙蔽了,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比任何东西都高贵。你用你的双手又换回多少泯灭的良心与灵魂,你从心底灵魂呐喊的声音,刺透了天空与大地,向日葵是战士,是你不屈不挠地反抗下的产物。

梵高是天才,也是疯子。你说他陷入癫狂割下自己的耳朵,可他偶尔清醒冷静得可怕。他要求寂寞,他要求在精神病院度过,向日葵用色如此大胆强烈,恐怕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是把杀猪刀,时间能让一切冲淡甚至过于暗淡。只有那重重的色彩,才能让向日葵保持着生机,不至于过早枯萎,哪怕枯萎,也要奋不顾身地绽放,只有绽放,才是它生存努力的理由。我们都爱梵高的光与热,因为我们正常聪明世故得不会把自己逼向绝境。可梵高不同,他有一颗过于追求完美的心,他想有人了解,梵高知道高更喜欢他的向日葵多于莫奈的向日葵而高兴万分。高更这么形容:在我的黄色房间里,带紫色圆环的向日葵突出于一片黄色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黄色壶中,壶放在一张黄色桌上。金黄色的太阳透过我房间里的黄色窗帘,生气盎然沐浴在一片金黄色中。梵高是单纯的,是理想主义者,他仅用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绘成的《向日葵》,堪称梵高的化身,也可说是他的代表作。梵高集中精力创作《向日葵》系列作品时,正是他的艺术成熟时期,此时他非常喜欢使用黄色。因为黄色这能表达它所表达的情感。

尽管向日葵那么美,高更因艺术理念分歧离开了梵高,梵高是个对艺术由衷喜爱的画家,他穿着棉袄,混在农民中间,在大地里,在果园里,在纺织机前,甚至是农民的饭桌前,这些都带给给他灵感,他疯狂地为之着迷,及时风吹日晒,即便大风滚滚而来,他也坚持在户外感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光与热。高更无法与这样的梵高相处最终离开了。也许他认为他是疯子,可这不也正是梵高让人动容的原因吗。画了向日葵后的梵高便是金黄色的化身,把这金黄色的火焰撒遍天际田野,也涂上夜晚的星空,卷成旋涡直到麦田群鸦乱飞,才举枪结束了这场金黄色的癫狂。金黄色从此属于梵高。

生前寂寥、死后荣耀的画作一九七八年,在伦敦拍卖会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大约五十九亿日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了,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无论是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还是《向日葵》真的找到了会欣赏它的人。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作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梵·高更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他曾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以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凡·高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风格,使他把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都拿来当作了“习作”的对象,并一丝不苟地把它们直接写生出来的,从这个层面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正如他说过的那样:“关于艺术'一词,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观念,表现出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作为一位用生命创作的画家,梵·高将自身的主体创作意识、内心的情感意识与东方绘画的因素加以巧妙融会,在最惨烈的生活境遇和对艺术狂热执著的追求中,树立起了划时代的丰碑。

艺术鉴赏论文

一、中西声乐历史文化。

声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部分,是从人类的原始时期就开始出现的。

远古时期,中西声乐艺术在各自图腾意识和文化氛围中就已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表现形态。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汉族音乐与外来音乐大融合的时代。对外来音乐艺术的兼容并蓄,促使汉唐时代声乐艺术的空前繁荣。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形式多样、品种繁多、流派纷呈、长期并存。

西方声乐艺术形式相对单一,但长期在歌坛独领风骚。从古希腊史诗、到中世纪圣咏与合唱艺术,再到歌剧,西方声乐形式经历了一个从独唱发展到合唱,再发展到比较高级的独唱的过程。

二、中西声乐审美比较。

由于中西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在声乐审美上有着迥然不同的见解。崇尚中和之美的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中多习惯于平和、渐进、渐变的心理趋向,不喜欢新异、突变的普遍心态,而西方人则不同,西方音乐结构思维注重在矛盾冲突的对比前提下求统一的特征。中西文化在传统声乐艺术领域的另一突出反映,具体表现为中国以字韵纯正为重、西方则以声音优美为重。

西方传统声乐理论系统论及歌唱的呼吸与共鸣、声音的流畅与灵活等声乐艺术表现的诸多方面,而“声音优美”确是西方声乐艺术审美的首要标准。

三、中西声乐文化内涵。

声乐来自于社会生活,也是最早的音乐表现形式。它之所以自形成之初一直流播展衍至今,与其自身具备的社会功能是分不开的。其具有的社会功能有如下几种:信号功能;信息功能;仪式功能;宗教、道德的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这几种功能包涵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之间也有所区别。

华夏先民以农耕为主,思维意识没有明确的主客体之分,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模糊性、直观性的特征。西方文明发端于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在思维判断的方式上,理性推理超过感性经验。现代观念上的西方音乐,主要是指脱胎于基督教文明的艺术音乐。西方艺术声乐的产生最初是为了满足宗教仪式和宣传基督教义的需要。由于教会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教会成了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训基地和创作、演唱的中心,从而使西方的声乐较早地具备了鲜明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特征,也由此保证了西方声乐作品的规范性、严谨性和艺术性。

中西方音乐文化内涵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声乐作品上。中国声乐作品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紧密。中国语言的声调较为丰富,音调依附于语调。西方的语言是多音节的拼音文字,声调变化相对简单,而音节节奏和重音变化丰富。中国旋律多围绕音韵(平仄)进行,节奏的装饰性较强,总体呈现出非均分性、非定量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西方语言较少声调的变化,歌词多讲究节奏韵律的抑扬。相对于语调而言,语义对语言节奏的依附性更大。我国汉族的音调主要采用没有半音进行的五声音阶,因此歌曲缺少功能性的倾向进行。在西方音乐中,无论是教会调式还是大小调体系,每个音的稳定性不同,其他各音都具有对主音的倾向性。这种不稳定性不仅造成音和音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加强了歌曲旋律进行的动力感。

四、结语。

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中西传统声乐艺术注入了各异的思想文化内涵。声乐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审美和文化内涵其实是统一在一起的。待人类传统文化与中西声乐艺术,肤浅的民族主义情绪无疑引发无谓的民族优劣论争,狭隘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必然导致有害的民族传统批判。土洋之争、门户之见或许不只是政治历史的原因,囿于以乐论歌、以技说艺难免将民族声乐艺术引入狭路。否定传统文化便割断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血脉,排斥外来文化则助长了民族声乐艺术退化基因的滋生。完整地继承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精粹,广泛地吸收外来一切优秀声乐文化,以中国传统声乐美学思想为宗,以西方近代声乐技术理论为径,或许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油画艺术鉴赏

赵本山,是当今中国家喻户晓的,在老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喜剧小品及影视表演艺术家。他不仅是一名演员,更是一个当代文化产业的知名企业家和模范带头人。他现在领导着一个文化传媒集团,除了民间艺术团,还有本山影视公司,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还有他的遍布各地的“刘老根”大舞台演艺剧场,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文化产业链。他导演的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电影电视作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他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已经形成了一个符号特征,成为全国人民除夕之夜期待的一个亮点。在历年央视“春节晚会节目评选”中,赵本山在观众的掌声中几乎每次都捧走一等奖的奖杯。本文结合赵本山的作品,对其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意义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赵本山的艺术创作。

一部作品,除了内容上源于生活外,能否对生活进程的历史特点具有正确的认识,能否把握这种特点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影响,通过人物的命运深刻表现出来,是衡量一部作品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赵本山的作品虽然人物寥寥,却寓意深远,使人从微观处看到了生活变化的影响。

赵本山早年的作品《红高粱模特队》,反映的是随着农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民们要求改善精神生活,丰富自己,成立了自己的模特队,宣传劳动的光荣。再如《拜年》反映了贯彻落实党的第二轮农村承包政策,党员干部支持、带领农民群众承包鱼塘,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这些都真实反映了时代改革大潮中农村的面貌,生动可感。赵本山一生所演的小品还有很多,经典小品有《昨天、今天、明天》、《小崔说事》、《火炬手》、《卖拐》、《卖车》、《不差钱》等等。

赵本山拍摄过的电影每一部都能让人记忆犹新,《男妇女主任》中那个主持农村妇女工作的农村干部,《幸福时光》中的那个帮助盲女的好心人,而《落叶归根》,是赵本山生命中的第三部电影,已经不单纯是赵本山拍摄的一部贺岁电影,更确切地说,它预示着赵本山艺术生命的又一个辉煌的崛起,也是赵本山在艺术道路20年过后的回归。

二、赵本山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

赵本山的创作,从小品到电视剧一路走来,一直遵循着“农民”路线,从未有所偏离。较之于30年前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当下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已从过去的关注农民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转向既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又关注农民的精神追求、情感追求。

在这种潮流下,《乡村爱情1》和《乡村爱情2》两部作品问世,它们成功的价值在于以爱情为切人点,在精神层面上关照当代农民的情感处境,这一创作扎根于当下的农村生活,对当代农民的情感世界进行了较为生动的描摹和丰富多彩的呈现。如同“一颗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乡村爱情》系列正是以对人物情感世界敏锐微妙的开掘和对乡村生活质感的生动细腻的展现,具象地折射出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越贴近民生、越贴近9亿农民的现实生活境况,它所描绘出的社会生活画卷的视角就越广阔、内涵就越深刻,它也就越能够表现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情感、精神上的向往与追求,从而也就越能够被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乡村爱情》系列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乡村”和“爱情”,覆盖了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内容的几乎最大的范畴,因此,《乡村爱情2》的观众构成远远超越了单一的农民群体,而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该剧以电视艺术特有的方式凝聚了全社会对农业、对农村、对农民的关注目光,使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通过电视剧的艺术欣赏活动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在民族文化建设的高度上,以艺术作品作为载体,完成对国民意识形态的构筑和引领,是电视艺术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每一位艺术创作者都要具备这种文化的自觉意识。

三、赵本山艺术创作的时代意义。

一个优秀的作品绝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脱离时代的思想,否则作品就失去了深度,毫无意义可言,也就不能存在长久。突破平庸,深入生活,理解生活,这是赵本山作品的特色。

赵本山作品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点”或“面”的现象有讽刺警示意义。如《策划》中,假如对下蛋公鸡的宣传策划做成的话,那该是何种局面……赵本山的小品对于有不实广告宣传的商家来说,是一副醒脑剂,比如《策划》;对于赶时髦“追广告族”的消费者来说是一剂清凉药,如《钟点工》;对于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来说,是一种讽刺,如《牛大叔提干》;对于百姓中贪图小利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讽刺和警告,如“三卖(卖车、卖拐、卖轮椅),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的思维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炒作及行骗现象。细细品味赵本山小品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景,会让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体味到其中的精妙绝伦,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也许是赵本山小品的艺术真谛。

同时,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民族文化,向我们展现了东北的风土人情。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一种深层的东北地域艺术文化,产生于特定的时空、特定的民族,反映特点的现实生活,但是又不仅仅属于该地域的。由于地域艺术与本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因此他必然体现全民族大文化的传统特征与精华。我们在提倡和弘扬“民族的”或“地域艺术”的同时,更要深刻了解和研究这种文化衍生发展的特殊历程,使这种文化艺术能直接为今天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充分满足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有反映农民致富奔小康,承包鱼塘,开发粮食项目,普及科学种田的;也有反映农村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讴歌好领导、好干部的,也有揭露农村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的。加以他本人就出身农民,对农村生活和农村命运的情况烂熟于心,这才使得他演起来农民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更容易成功。可见,任何作家的艺术创作,都要受到生活经历、生活范围的制约,他纵有天马行空的本领,也无法超越这个制约。只有忠于自己生活,真实地认识了生活、认识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创作出内容真实丰富的艺术作品,才能使观众在欣赏时找到认同感,从而被打动,由此产生共鸣。

此外,赵本山本人就出身于农民,这使他很自然地捕捉到了我们时代潮流的主角之一农民的形象,用农民命运的变化来折射出民族命运的变化,这也是其作品的时代意义所在。例如《拜年》,这部作品除反映农村干部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外,也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农民在小农意识影响下狭隘的是非判断观。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群众看干部。在农民心中,领导干部是他们的父母官,干部一举一动直接牵动着普通农民百姓的命运。而在干部面前极尽讨好,虚伪地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隐藏起来,这在农村甚至城市中确实存在。赵本山就是通过进一步触及民族心理的一角,来窥视整个民族内心的愿望。

文艺的主要职能就在于探索人生、影响人心,从而揭示时代中人们精神领域经历的深刻变化。文艺家应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生活中去,探索人物在时代感召下精神世界发生的变化,才能使作品有较为深刻的内涵。用赵本山自己的话说,“是生活教懂了我”。生活经历不仅教会了他做人的准则,也让他认识到一个重要的艺术真谛: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要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去发现真善美,生活中的经历使他认清了自己,认清了自己属于什么样的生活。

赵本山的艺术创作是人类文明传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真实而又生动地演绎着最朴实的人类文明,是服务于老百姓的大众文化,也是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

油画艺术鉴赏

内容提要: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的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其作品中显现出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现实美和现实丑都是美术创作的源泉。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美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美现实美现实丑内容形式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衣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一幅油画作品在成为艺术品之前,则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前者是创作的构思活动阶段,后者是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阶段。这种创作活动是一种追求艺术美的过程。那么,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情感。”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兼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美的作品;二是指创造、技巧、技艺。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一点启示,当我们称赞一部艺术品优美时,往往是蕴涵着两层意义:一是指这件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指这件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前者对物、对作品。后者对人、对艺术家。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这两点,可以说是艺术品与伪艺术品相区别的根本特征。首先我们应当排除一种错觉。有人认为,凡是优美的事物,就都属于艺术。这种看法没有区分优美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而自然美尽管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却绝不是真正的艺术本身。油画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比如,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有一对衣着朴素,身体健康的农民夫妇,在田野斜斜相对而言地站着,都低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倒着一辆手推车和一个盛满马铃薯的篮子。他们在辛勤劳动了一天正要回家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脸上现出虔诚肃穆的神色,双双心情平和地做起了晚祷。这不是法国19世纪农村典型的生活景象吗?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劳动人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和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吗?是的。但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景色和美,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在他的名作《晚钟》里为我们描绘出来的。

现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正是以这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的。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源泉。假若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当然,现实中有些不美或丑的事物,也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根据,反映到美术中来,经画家审美意识的加工改造而成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实际上,人们对艺术与美有许多误解。人们总是以为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现丑恶?对于艺术家来说,问题并不在于表现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作出卓越的表现。

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米勒表现一个可怜的农夫,一个被疲劳所摧残的、被太阳所炙晒的穷人,像一头遍体鳞伤的牲口似的呆钝,扶在锹柄上喘息时,只要在这受奴役者的脸上,刻画出他任凭“命运”的安排,便能使这个噩梦中的人物,变成全人类最好的象征。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中的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罗丹的《老妓》是这样,委拉斯贵支的《赛巴斯提恩—莫拉》和米勒的《扶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鸟图》等都是这样。在国内外美术史上,有许多这样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成功之作。

事实上,丑恶只是题材的丑恶,它只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超绝,它形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由此可见,美的价值具有超越性。在自然美中,它超越自然,而达到仿佛拟人化的理性结构。而在人类的艺术中,它又超越了人类,仿佛回到了本色的自然,返噗归真。在油画作品中,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内容。人们对一件作品的估价,正是根据这种内容来确定的。

拉斐尔的《圣母》像就是这样。在一个早以被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中,他以自己的精湛造诣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命。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深刻,正如黑格尔赞叹:“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

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地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地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非常的突出,鲜明生动,那它才是美的。这就是美的规律。

凡是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视觉形式;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造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离不开创造艺术典型;而创造了艺术典型的美术作品,都必定以其鲜明生动的视觉形式充分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同时又都突出地体现出创作主体真挚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善。而这感情和善,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内在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就是艺术的美。在这个意义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在艺术审美经验中得到了融合。在油画创作中,艺术美是必然的。因为美,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作品中显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艺术理想的本质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黑格尔)而在现代社会,有些想借艺术平步青云的人,总是在思考着画什么,什么样的画才可以出名的问题。这种画缺少对艺术的真诚,缺乏那种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这种人实际是在究研成功之路,而非研究艺术本身。画油画重要的不在于你画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表达你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对生活的态度。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绘画就是在记录这种变化,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着对生活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画自己感兴趣的,最激动人心的。其实可画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

画画,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中有了灵感的火花,却无法把这种感动表现出来。黑格尔有名话很形象:“艺术家常遇到这种情形,他感到苦闷,但是由于把苦闷表现为形象,他的情绪的强度就缓和了,减弱了。甚至在眼泪里也藏着一种安慰。”绘画有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不是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绘画创作是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的精神劳动,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绘画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吴冠中说过:艺术家是最憧憬美的一群人。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将自己血液中携带的,对人类的命运,前途那一缕淡淡的哀愁表现出来,感染他人引发思考。

而我描绘生活在城市边缘人的印象,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体验时代的发展变化,用形象揭示人性中最善良,最质朴,最美好的一面。我深刻地感到他们有一种贴近我的心灵,伴随着我的呼吸的东西。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感动吧!但他永远吸引着我,打动着我内心深处。

艺术鉴赏论文

李白此诗极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为什么忽然想到这个题材,为什么做这首诗,对于这一疑问,历来就有好几种解说。

唐人王定保的《摭言》首先记录了这首诗的故事。李白初到长安,去拜访贺知章。贺知章是玄宗皇帝器重的诗人,他读了李白这首诗,十分赞赏,夸奖李白有“谪仙之才”。接着,孟棨所著《本事诗》也说:李白从蜀郡到京师,住在旅馆里。贺知章闻其名,首先去拜访他。看到他的状貌姿态,大以为奇。又请他拿出著作来看,李白就把《蜀道难》取出来请教。贺知章读后,赞不绝口,称他为“谪仙”。这两段都是晚唐人的记录,大同小异,可知当时人以为李白作此诗是描写他从蜀郡出来漫游时的行旅艰苦,又可知李白作此诗的时候相当早。李白到长安,在开元、天宝年间,此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

《新唐书·严武传》说:严武在蜀中,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骄恣放肆。其时房琯在他部下任刺史。房琯做宰相时,曾推荐严武。后来房琯因得罪降官,做了严武的下属,可是严武对他却极为倨傲。其时杜甫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因为误犯了严武的父亲挺之的讳字,严武几乎要杀他。李白得知此事,遂作《蜀道难》,为房、杜二人耽忧。《新唐书》这一段记载是从唐人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中采录的,可知唐代人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宋祁、欧阳修把这个故事写入了官方正史。就肯定了它的正确性。但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是在肃宗末年。请杜甫任节度参谋,是在肃宗的最后一年,即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这年的十一月,李白便故世了。当时李白远在江东,似乎来不及知道房琯、杜甫在严武部下的情况。而且从杜甫写赠严武的诗来看,他们二人间的关系未必坏到如此。因此,如果说《蜀道难》是为房琯、杜甫二人的安危而作,在时间与史实上都有矛盾。

李白诗集有元人萧士贇的笺注本,他对《蜀道难》提出了新的解释。他以为这首诗是作于安禄山叛军攻占长安,明皇仓皇幸蜀的时候,即天宝十五载(公元七五六年)六、七月间。当时李白在江南,听到这个消息,以为皇上幸蜀不是上策,“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已,故作此诗以达意。”

油画艺术鉴赏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表演者个人的情感。

舞蹈中最为我所了解的是拉丁舞。拉丁舞中的伦巴、恰恰是初学者的必修课,从这两种舞蹈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拉丁舞的部分内涵。

伦巴(rumba)英文rumba的音译,用r表示,也被称为爱情之舞,拉丁舞项目之一。源自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它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

伦巴常常用音乐来引起人们舞动的欲望,从此出发来吸引男女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伦巴的实际功用就由此体现出来。伦巴一般是在成熟的男女之间的舞蹈,挑逗意味更大,但也更加含蓄,他们的舞蹈动作让你很快的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关系。有人说,探戈是情人之间的舞蹈,那么伦巴就是夫妻之间的华章。伦巴不像探戈那样,时时处处都带有一种防备的气息,防备着别人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伦巴是夫妻之间光明正大的互动,只是因为双方早已经成了最熟悉彼此的人,不必那么张扬,也不必遮遮掩掩。而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恰恰则起源于墨西哥,虽与伦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它俏皮欢快,风格与伦巴截然不同,动作潇洒帅气而又充满活力。恰恰表演应该是充满热情的不能有严肃味道,并加有断音奏法,使舞者能够制造出“顽皮般”的气氛给观众。这种顽皮的意味就更体现出了恰恰和伦巴的实际功用的不同。

恰恰相比伦巴,节奏更加轻快,气氛更加活泼,更多的是年轻的舞者选择恰恰来作为表演项目。恰恰的舞蹈动作中,有许多花样繁多,难度较大的花式舞步,动作频率快,幅度大,气氛更加活泼激烈。大多是未婚的男女对此类舞蹈情有独钟,他们用激烈的、明显的、活泼的方式来互诉衷肠,表达对舞伴的爱慕之情。对伦巴和恰恰的舞蹈形式的理解越深,对它们背后的文化也就理解的越深。它们的背后体现的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热情和奔放。众所周知,拉丁美洲被称为移民之洲,黑人、白人、印第安人等等都安家在拉丁美洲。于是拉丁舞或多或少会体现出黑人舞蹈、西班牙舞蹈、印第安人舞蹈的特点:

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

2.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3.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

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和不一样的情感积淀产生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这就要求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感情进行分析,重视在文化情境中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本文主要简述了如何在不同文化情境下分析美术作品所包含的韵味,并深入探究了美术作品中存在的人文精神。

美术作品;人文精神;鉴赏;文化情境。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要重现事物的美,更重要的是把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通过对各种学科综合知识的巧妙运用,使得“美”在其笔端得到升华。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机型综合运用在,这样才能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所以,我们在欣赏这样一幅作品的时候要对这些思想感情、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很好地提高鉴赏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研究也在发生变化,将美术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分析其蕴含的深层意味,可以对画家创作时的情景进行真实的在现,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所谓文化情景就是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时代背景、文化特征等等。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分析其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不应该只对作品的技巧进行分析,还要明确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人文以及科学特征等等,把作品融入到当时的文化环境当中去,对画家创作时的内在情感进行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社会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作品的优秀思想、优良的精神可以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还能引导人们的心态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对研究人员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非常深奥的哲学思想蕴含在美术作品中,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做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其历史环境,而且要分析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内心的思想与情感。画家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多种不同文化与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加强文化情景中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这种鉴赏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很好的还原,但是不是对生活简简单单的那种描述,而是把价值观、审美观与文化情景进行统一。人们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应该通过视觉感受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与感情,努力与作者产生共鸣,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使自身的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同地区的美术艺术也有不同风情,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近距离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例如黄永玉前辈的《山鬼》有着浓厚的湘西本土特色,黄老塑造的“山鬼”这一形象其实是在湘西本地神话故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黄老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也让“山鬼”这一形象有了鲜明的特点。这个时候,我们要结合湘西本地的文化对“山鬼”这一民间形象和艺术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使我们在认识“山鬼”这个艺术形象的时候更加深刻。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觉、心理等方面的共鸣来进行,从视觉与心理上对作品进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者想要体验的情感与意境。例如在传统的国画进行赏析的时候,我们要对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在鉴赏这种作品的时候应该对当代历史文化有很好的掌握,还可以借助古典音乐来进行联想,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中国古典画作和古典诗歌一样很多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了解了这一点很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由于美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美术技巧的简单堆叠,其过程结合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科学内容,其蕴含的知识是比较广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鉴赏的效果。例如: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我们要很好地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等,把这些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接受画家生活年代、国家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当时的世界环境。这样可以加强对作品的思考,得到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深层思想。在鉴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生活联系起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所以想要在文化情景中鉴赏美术作品可以从身边的美术作品入手,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鉴赏还要与自然美进行有机结合,用自然美来发展自身的思维意识与审美能力。将美术鉴赏与行为艺术相结合,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美术鉴赏效果。

不同的美术作品其蕴含的思想不同,再加上画家在创作它们的时候,融入了当时画家生活的环境与时代背景,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注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画家生活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品深处蕴含的深刻内涵。

风景油画艺术论文

由于风景油画的本身特质所定,即创作主体对地域环境的一种真情的传达与表现。因此,不同的创作主体在进行风景油画创作时,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且有情感倾注的地理环境来进行艺术歌颂,这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域风景油画的选材不同。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气温较低,冬季漫长,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有“白山黑水”之称,此地区的地貌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平原广阔,山脉平缓,大面积的白桦林漫山遍野,空气通透,阳光照度强,因此,冰雪、白桦林、湛蓝的高空等都成为了当地油画家青睐的创作题材。如田卫平的作品《月光雪地》、肖景志的作品《初雪》《老林秋韵》等。而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气候湿热多,空气中水分子含量高,太阳光到达地面时会受到水分子的折射,所以湖南的天气经常会给人烟雨蒙蒙的感觉,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因此当地画家也比较倾向于对丘陵、雨水和雾气的表现。如在风景油画家陈和西的作品中就出现了许多平静如镜的水塘、蜿蜒潺潺的小溪、生机盎然的水田等,表现出了南方水乡的地理特征。

(二)表现语言的不同

受地域因素的影响,画家一般会选择一种与所要描绘景物特征相适应的表现语言。对于湖南和黑龙江两个不同的省份,由于自然景物的迥异,油画家选择的艺术语言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从两省自然景物的造型特征来看,黑龙江省是闻名全国的“黑土地”,地表的构成大多数是一种硬朗的直线条,树木大部分叶少枝多,树冠中时不时地会透露出树枝的走向,柔中带刚。而湖南是大面积的黄色或褐红色土地,地表的构成大部分是蜿蜒中带着盘绕的曲线,树木绝大部分是枝繁叶茂,树枝妖娆多姿。为了表现出其各自的地貌特征,艺术家所选用的艺术语言也会各有不同。黑龙江省的风景油画家一般都会将色彩和造中国南北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以湖南省与黑龙江省为例李伟琴摘要:湖南和黑龙江两省地处中国南北两地,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两省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迥异,无论是绘画选材、表现语言,还是审美思想均体现出了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为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中笔者对两地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进行深入探析,以期促进各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型简单鲜明化,在视觉上也给人夸张的感觉。如田卫平的《油画写生——太阳岛2013》组画,景物的塑造和色彩的处理有意进行了强化与变异。树木的造型很多是球形、扇形,不多的树枝中零星的穿插几片小树叶,房子也被简化为圆锥体或立方体;其次是大片碧绿的树木和草地,纯紫色的天空,玫瑰红的屋顶,钴蓝色或中黄色的房子等,用笔豪迈、大气,具有极强的装饰意味。而湖南省的风景油画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感受,含蓄中带有一种朦胧感,让人有一种无穷的遐想空间。如风景画家陈和西在构图时就比较喜欢运用皴擦手法在模糊中寻找形,使描绘的景物在似有似无中逐渐显现出来,给予观者一种边界线虚化的感觉。在用色方面,他比较喜欢运用绿灰、黄灰、紫灰、蓝灰等灰色系列,而且整个画面的色彩都融合在某一个灰色的色调中,给予人一种温馨而又祥和的感觉。在用笔方面,他倾向于“写画”的形式,下笔抑扬顿挫,追求一种轻松自然的视觉效果。

(三)审美思想的不同

美学家宗白华也讲过:“一切美的感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因此,绘画总会带有个人特定的思想情感因素,是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迁入景物中,深入体会景物情趣的过程。而在这两省中,不同的地域人文因素对艺术家个性的成熟与塑造是十分重要的,黑龙江人性格直率,粗犷豪放、质朴坚强造就了特有的“黑土”文化,风景油画的艺术风格也像乡民一样纯洁质朴,作品健康、朴素,以深沉为主。如刘治的《松花江畔》以一种强烈绚烂的印象派点彩、厚堆的手法来表现北国冰城风光,给人独特新鲜的感受。李秀实的《春到兴安岭》通过大小兴安岭连绵不绝的山峰和皑皑的白雪,既体现了黑龙江的浑厚和大气,也展示了黑龙江儿女积极向上的生活面貌。湖南由于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的是一种平和与圆满的态度,风景油画在风格上强调的便是一种意象,这种意象重视的是与原物在精神层面的接近,是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如肖沛苍的《湖边小船》展现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远处水天一色,朦朦胧胧,近处小船悠悠荡荡,体现出一种怅然自得感,景物在灰色调中时出时没,表现了一种深远而又幽静的东方神韵。

(一)有利于两省风景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通过两省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研究,笔者发现两省艺术作品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主流文化相适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画家对自身经历的直观感受和文化渊源的挖掘,它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体现了一种特有的地方特色,是艺术风格个性化的表现。而实际上,求异一直都是画家苦苦寻觅最佳的艺术表现状态,这种潜在的艺术驱动力促使画家们会进行艺术探索与创新,给观者带来一些新的视觉冲击力。而这些不仅丰富了我国当前的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有利于两省的风景油画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画家群,进一步促进两省风景油画的发展。在湖南,经过画家们多年的努力和合作,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批以陈和西教授为中心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风景油画家群,他们不仅热衷于油画风景的表现与创作,还致力于湖南的本土文化研究,并尝试将着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为此,他们组织了很多相关的艺术活动,如建立后湖艺术区、湖南小型油画展、湘景湘情——风景油画展等,不仅带动和发展了湖南的风景油画事业,还为湖南油画的本土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两省地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格罗赛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如指出:“艺术起源的地方,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黄永健也说:“无论如何,艺术自人类文化系统建构之初,便成为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己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可见,艺术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而湖南和黑龙江两省的风景油画,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还保藏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另外,由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传承性”和“超越性”,使得艺术作品能够在人类社会流传百世,影响深远。里德说:“艺术的终极价值远远超过了艺术家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贯穿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文化中,使其发生联系,产生交流。”英国文化学者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论及艺术“超时空”的特性时也指出:“艺术的最基本因素却是超出其时代的那部分东西,那就是永远能够被人们理解,对人们有所启示的,甚至神秘的‘真实’。”由此可见,致力于两省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研究,是有利于两省地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

综上所述,地域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南北风景油画艺术风格迥异,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画面造型、形式和色彩等方面,更为关键的是画面神韵的追求不一致。正是这种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又反作用于南北地域文化,带动并发展了当地文化,为各自地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颜文樑油画艺术论文

不同于其他油画画家单一的构图形式,颜文樑油画的构图形式灵活多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图饱满

西方油画家一直认为空间对所要表现的物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西方油画家在进行构图的时候一直都在空白处填充以各种物象,如天空、白云、远山、飞鸟、湖泊等。颜文樑受西方油画家的这种影响颇深,所以他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也遵循着“饱满”这一构图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构图特色。他的油画构图饱满丰富,却井然有序,丝毫没有臃塞之感。以油画《百果丰收》为例,椭圆形的画面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水果,葡萄和西瓜包围着桃子和苹果,桃子和苹果中间又塞满了南瓜,而南瓜中间又有几朵红花作为点缀。这幅画面中没有留有任何空白之处,整体密实,物象丰富,带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感。虽然整体构图较为饱满,画面中物体众多,但是画家却将各种物象安排得井然有序、繁而不闷。

2.纵深感强

纵深感极强是颜文樑油画构图的又一大特色。他极为重视画面的纵深感,擅长对不同的物象进行空间摆位,然后通过不同物象的摆放位置来表现出一种前后不同的感觉,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画面的纵深感和透视感。这种纵深构图有利于在二维平面上打造出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的画面,加强了画面的真实感,能让受众产生一种“画中游”的感觉。颜文樑在进行纵深构图的时候通常将整个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即前景、中景、后景。其中,中景是画家所要重点描绘的部分。例如,创作于1919的《厨房》就是采用的纵深构图方式,画面分为前、中、后景三个部分,前景和后景都极为简单,作为整幅绘画的背景,画家对中景的刻画非常细致,画面中有玩耍的小猫、睡觉的孩童、逼真的瓷器以及各种厨具等,带给人一种极为强烈的视觉空间感,使观众好像身颜文樑油画艺术的创作特征李哲虎摘要:颜文樑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精研西方各时期油画的绘画技巧及吸收借鉴优秀绘画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油画的理解创作的油画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本文先概述颜文樑的艺术人生,然后从构图和色彩两个方面分析其油画的创作特征,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颜文樑油画艺术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颜文樑;油画;创作特征美术研究处作家所描绘的厨房中一样。

3.互相呼应

颜文樑自幼受国画的影响和熏陶,对我国传统绘画中的“笔不同意同”“画外之境”等理念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将其创新性地应用在油画创作中,形成了“互相呼应”的构图准则。颜文樑在进行油画构图的时候十分注意气韵的连贯,画面中各个物体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互相呼应的,这也使画面构图表现出一种完整性。仍以《百果丰收》为例,画面中的大西瓜、葡萄和莲蓬三种水果组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且都为绿色,三者相互呼应,而被切开的西瓜、柿子和右边的红色的苹果又形成了一个红色的三角,和绿色的三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三角形互相呼应、相互协调,这些水果在画面中协调统一。

(二)颜文樑油画的色彩特征

1.色彩饱和度较高

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纯度越高,画面色彩越鲜明;纯度越低,画面色彩就越黯淡。众所周知,西方油画色彩的饱和度比较高。颜文樑在作画的.时候也倾向于选择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使画面呈现出鲜明、亮丽的特点,也有利于塑造画面中所要表达的物象的体积感和质感,如《肉店》《印度洋之中秋》《印度洋之锡兰》《雪霁》《鸟瞰香港》等作品中的色彩饱和度都很高。以颜文樑的油画作品《雪霁》为例,该作品描绘的是雪后初晴的景象,地上的雪为亮白色,天空中的太阳为鲜艳的橙红色,周边是被太阳染红了的红彤彤的云彩,整幅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较高,亮白、橙红、鲜红等鲜艳、亮丽的色彩的运用也使画面极富立体感,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色彩色调较为低调

颜文樑拥有丰富的绘画经验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善于运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不同时节的不同物体的特点。但无论所要描绘的客观物象如何变化,颜文樑所采用的色彩的色调都是比较低的,黑、白、灰这三种色彩在其油画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颜文樑认为“黑、白、灰”三色是万能的颜色,不同明度、饱和度的黑、白、灰色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物象,且这三种颜色会给人带来一种低调奢华的感觉,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例如,《普陀市街》的主色调就为冷紫色的灰色调,将南方小镇的清冷的感觉形象地呈现在了受众的面前。在创作这幅油画的时候,颜文樑所采用的灰和古典主义所钟爱的单调的灰色不一样,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表现出了画家高超的色彩运用技巧。再如,《雁来红》这幅油画中,天空中略带暖黄色的白云及白色衣服都显得格外醒目,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总之,颜文樑油画的整体色调都较为低调,既单纯,又丰富。

3.色彩极为厚重

不同于一般的油画作品,颜文樑油画作品的色彩具有厚重感。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他倾向于运用厚涂这一创作技法,充分表现出所描绘对象的质感。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颜文樑的油画作品凹凸不平,颜色有高有低,且方向也不同,或是向左,或是向右,或是上,或是下,这样能使色彩表现出一种立体感,并且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作用下可以表现出微妙的视觉变化,这也就间接丰富了画面的表现效果。颜文樑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薄涂、薄贴、厚贴、埋没、拍贴等不同的色彩厚涂技法,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如《前祠大殿》《普陀》《普陀前祠》《菜花》等作品的色彩是极为厚重的,无论是色彩的明暗对比度,还是色彩的冷暖色调,色彩的变化都异常丰富。尤其是《菜花》的用色让人感觉到“几乎可以抓住某些厚色将整幅作品提起来”。

颜文樑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之美,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研究颜文樑油画的创作特征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在不注重基本绘画技巧、只追求油画表象的今天,对他的油画作品进行研读对当代油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油画肌理油画艺术论文

油画肌理的美感会与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个人的成长经历直接影响对油画肌理美的感知。油画肌理的美感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美感来自于艺术家内心的感受,也来自于所创作的载体,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油画肌理有一定节奏性,秩序也是节奏的一种表现形式——源自变化。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变化产生美。但是这种变化是按照一定的心理预期来进行创作的,也属于一种感性的表达规律。油画肌理有一定的韵律性。韵律作为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建立在一定的创作载体之上的,也属于构成美感形式。油画肌理秩序也是画面肌理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形式美符合大众的接受能力,油画肌理来自于创作者的'思想,油画绘画肌理是有一些元素规律的。油画肌理构成的秩序感与节奏、韵律共同完成油画肌理的美。

油画肌理的表现形式、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隐性肌理和显性肌理。隐性肌理需要借助一些必要的工具来发现,显性肌理在正常光线下能给人一种视觉效果的肌理。油画肌理的其他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意象肌理、抽象肌理、具象肌理、材料肌理等。意象肌理广泛用于油画的创作之中,将绘画的本质特征进行提炼,转换为油画善于表达的语言。抽象肌理是不再现所要表达的绘画对象,而是绘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组织将其转化成另外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抽象画的表现元素。具象肌理真实地反映绘画的对象形制,其肌理形式是如实地表现出纹理的视觉特征。油画具象肌理在写实主义里表现的比较多,也会借用其他材质来增加其质感的表现形式。材料肌理是利用不同材料的物理属性来表现的物理属性,所关注的是使用材料本身的特性。油画的表现方法有三种:直接绘画法、边画边做肌理、先涂底再绘画。直接绘画法是最传统的绘画方法,其绘画肌理效果也是最常见的。在绘图过程中肌理表现自然流畅,其肌理效果不会借助其他工具和材料;边画边做肌理是表现比较厚重感的画面时常用的方法。先画一层,再用画笔或刮刀涂上一层颜料,通过这种手法达到一种厚重的油画肌理;先涂底再绘画,一般是先用一些凝固快的材料来做底,如丙烯、立德粉等,待底料干后再绘图。

笔者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也会运用一些肌理来增加油画的质感,但是总体目的就是使得画面形成一种整体关系。绘画时,在传统油画的肌理效果基础上进行肌理制作更是自由,可以不断尝试利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法来制作油画肌理。不过这些都源于制作肌理的材料多样化,如赤铁粉、锯末、玻璃、石灰粉等均有使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可以说绘出了千变万化的油画肌理效果。例如,笔者在油画创作实践中,使用丙烯或丙烯塑形膏和优化颜料一起制作画面肌理效果,由于丙烯易干,在创作时还可以在颜料里面掺入沙子、锯末等材料制作更夸张的肌理效果,以求得之前创作时未得到的油画肌理效果。综上所述,在油画创作中肌理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笔者在绘画创作中,通过利用新材料、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有奇特的肌理效果,注重突出艺术精神内涵。笔者认为,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自己熟练掌握一些肌理处理方法外,还要时刻汲取传统艺术的精髓,要学会不断和自己的创作相融合。油画虽然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是通过国人的不断学习、创新、改进,已经有很多优秀的、独特的绘画作品被创作出来。

女性油画艺术解析论文

当代女性油画,虽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状,但是由于女性的历史和文化结构等原因,女性油画在创作题材、模式和意义上均有相似之处。女油画家摆脱不了自身题材的诱惑,实际上是摆脱不了将生活中的心境陈述出来的诱惑。在观念的多元与手法的多样中,女油画家以独特的视角对自身的题材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女画家作为创作主体,敏感地体味着这个世界的细微和善意,真切地经历着情爱、婚姻、生育、哺乳的过程,并细细品味着生活给她们带来的幸福、痛苦、欢笑与无奈。如“母与子”的题材经常出现在女画家的作品中,这是由女性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作为女人,最强烈、最重要的体验莫过于做母亲了。画家阎平的作品就大多表现的是母亲和孩子的亲密相偎,是将作为母亲的女人对生命和情感的体验,和她们对孩子精妙细腻的纯情母爱用热烈的绘画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又相当个性化地表现出来。虽然她的画面毫无该题材常配置的温馨背景,而呈现出一派凌乱的生活场景,比如一边是散落的作画工具,另一边是母亲与孩子亲密游戏的场面,整体反映出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处境,但是我们总是能从画面中体会到一股暖暖的母子情深之意,感受到画家作为母亲的幸福感和在忙乱之中仍然自得其乐的满足。

艺术中的自叙方式是女艺术家最常使用的,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艺术形式,是女性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建构,也是女性经常采取的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1995年登上画坛的夏俊娜,颇具潜力且引人注目。她的画洋溢着青春与浪漫、热情与纯真。从画面效果看,她着意忽视传统中较为理性的法则,以女性更侧重感性的视角自由地运用着点、线、面,随性安排色块形状的大小以及黑、白、灰的结构,摒弃了常规的三维空间处理方式。这种秩序上的“混乱”,反而使夏俊娜的绘画折射出一种十分女性化的奇异、神秘的光彩。画家喻红的《目击成长》系列,是以她的个人影集为蓝本的成长记录,向我们展示了她和她女儿的成长经历,主要表现的是一个特殊时代中主人公自我成长和个体面貌演变的历史痕迹,以个人的成长来折射国家和时代的历史变迁。女画家申玲的绘画题材是自己的家庭和周围熟悉的生活,其中大部分是她们夫妻的肖像。画面以浓厚的表现主义画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随意松动、大胆豪迈的笔触;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调和跳跃的色彩,共同参与到热闹嘈杂的局面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画家饱满的激情和强烈的个性,展现出了女性艺术家在新时代中不同于以往女性绘画阴柔特点的性格特征,使其绘画作品在新“语境”下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魅力。

弗洛伊德说“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梦经常表现那些日常生活中未能实现的愿望,或某些被压抑的要求。女人的梦多半与情感和周围熟悉的事物有关,往往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创造出的一种绝对的、超越的真实。身为画家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巴荒在早年的一些作品中表现了自己的梦境。她的《梦境系列》描绘了她的梦和现实的重叠:超现实的空间布局、人物虚无缥缈地在空中飞翔、奇怪的字母组合、失去透视的桌椅……很难从画面中断定画家确切的指向。这些绘画,或许是借助空中飞翔的人物来显示一种愿望,一种潜意识中很想实现但又始终无法实现的愿望;或许是对现实世界迷茫而困惑的逃离,对心中那个虚幻世界的向往……它们结合画家自己的体验,呈现出这样一些“充满哲学性思维或荒诞的体验”的画面。

被尊为“女性主义艺术之母”的墨西哥女画家弗洛达卡洛,以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幻想和现实重重交叠的神秘世界。弗洛达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以自我形象为中心,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传达的载体,并尝试着接受和肯定面对的现实,这种自我形象成了卡洛自我内心写照的必不可少的象征符号。她的著名作品《破碎的柱子》,画的是画家自己在一派萧瑟的风景中,裸露的身体上布满了钉子,身体中央呈现出一条巨大的裂缝,其中破碎的钢柱暗示出车祸给她身体上造成的巨大伤害,而满是泪珠的脸痛苦地向人们诉说着这个无法逃避的事实给她的肉体和精神上带来的摧残,使画面充满了悲剧性色彩。

当代女性画家的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段方式上都非常丰富,并且每位艺术家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作品呈现出的面貌也大不相同。事实上很难将某个艺术家精确分类,她们往往是在表现自身的问题时也反映出了对某类社会现象或生存状态的关注。

艺术本质研究油画艺术的论文

与传统绘画技艺相比较的当代油画,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表达上都愈加丰富。从当代油画艺术的现状来看,一些艺术家不仅只满足于以写实再现的绘画方法创作作品,而是常以夸张、变型、抽象、扭曲等手法,对艺术形象加入主观个人色彩进行描绘,这种倾向于表现形式的绘画风格,在绘画语言上进行大胆探索,在情感内容上进行有意识的表达,更加关注画面背后的社会问题。在艺术市场火爆的今天,大多艺术作品的创作出发点多趋于类型化、形式化,甚至存在趋利倾向,使得评判艺术标准不再鉴于审美规律标准,更多的是看行情见高下,导致绘画本体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也使更多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谋求生机,懈怠于对艺术生命力和作品质量的追求。但为了防止过度形式主义,需从艺术的本质出发,正视各要素之间的利弊权衡关系,在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仍需将作品的质量放在首位。图像资源成为当今油画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来源,这是受以张晓刚、王广义等人的影响,他们以其具有典型符号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图像挪用嫁接于图像绘制的可行性(王广义的大批判——可口可乐与图3采用同一可口可乐标志,但王广义的重点在于他用什么方法处理画面,在于用自己绘画语言解析这一符号,在于他与画面建立的关系)。而当代一些年轻画家没能正确认识画面与图像的关系,直接采用图像复制,这不仅消弱了画家的想象力,同时也替代了写生、速写等传统描绘形象的创作方式,弱化了直接观察形象的塑造感,使得油画作品的绘画语言逐渐模糊。

当今,艺术观念愈加受到油画家们的关注,强调观念成为他们的绘画重心。但过度强调的结果,务必陷入美学唯心主义的观点,曲解艺术本质为艺术家的主观自我表现,从而否定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混淆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纵观古往今来的绘画作品,无论是注重于“再现”抑或“表现”的绘画形式,都需建立于审美对象的审美体验之上,进行艺术概括,而非艺术家自我内心、主观精神的绝对外化,否则则脱离了现实生活,背离了美学唯物主义的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表明,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又通过人的审美意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影响其他意识形态。归根结底为现实世界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以审美符号所表现。作为艺术本质的原则规律一定存在,并且具有普遍性,不仅适用传统或古典绘画艺术,更适用今天诸多艺术形式。剖析油画本体语言无疑是对油画本质区分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语言样式上表现出多样化,多维度发展。绘画语言的呈现是直面熏陶观者的载体,不仅是创作表达的基石,更是观者感悟作品的途径。然而,当代油画艺术家为了夺取观者眼球,立足艺术界多在绘画语言上花大力气,创新成为他们的突破口。新绘画,并非是针对前人绘画所制造的新,而是介入当今社会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与自我意识相结合的新,这样的绘画是符合艺术规律发展的绘画。

就油画本身创作而言,是将现实生活中存在或潜藏的事物,以真、善、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其进行提炼、放大、夸张等,以实现审美情感交流和价值的艺术的形式。而当今中国油画创作,则表露出背离了艺术创作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目的,倾向于艳俗、荒诞、边缘等现象,这不仅使得油画艺术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本质,也使得整个艺术圈的局势不稳定,割裂了艺术家主体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放低对艺术生命力和高质量艺术作品的追求。为了使油画艺术在中国长期健康的发展,需关注以下几点: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现实世界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社会背景,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述,属于一种社会行为,为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作用。所以,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今天的绘画并不是脱离人的存在意义的绘画,也不是追求金钱利益的绘画,而是关乎自身与社会生活关联的绘画。它可以愤慨悲怨,也可以自我陈述,但它绝不是迎合时尚,也非谋求利益。做到真正的艺术,需立足于社会生活,通过自身的社会体验人生经历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具备审美人类学的本质,是人类创造审美的符号形式。当代艺术对美的追求逐渐让真的表现所替代。传统绘画的评判应以美为标准,一幅作品如果是真和善但不美,则不可称之为艺术作品。但目前,由于受到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浸染,打着“反传统”的旗号,逐步降低了对美的要求,高雅脱俗的审美倾向逐步衰退到大众文化的消费时代中去,从形式和内容上消除审美深度和文化内涵。审美情感是艺术家审美情调,人格境界的体现,是作品主体内容的升华,如果违背了审美规律,则违背了艺术本质的精神,则与非艺术作品没有任何区别,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需注重审美规律的运用。

由于受艺术市场的推动,出现了大量以新绘画命名的艺术形式,在媒体广泛的传播下,这些作品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暴露出在艺术文化内容、内涵上的短板。新绘画,重在艺术家自我意识方式的新,可理解为绘画作品切入方式的新颖。新,不仅新在艺术语言上,而且还需新在思想观念和艺术表现上,只有这样的新,才是新的需求、新的必要、新的立足点。但创新求异的同时,需关注绘画本体,过度地创新求异务必会导致艺术混乱的局面。在当今的艺术发展格局中,需强化艺术家主体身份和敏锐的感知能力,突出艺术家社会责任感和当下现实的关系,艺术家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对艺术敏感洞察的能力。否则,继续陷入世俗、效仿、跟风、商业化的误区中,不利于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更不是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归宿。

苏天赐民族化油画艺术论文

(一)探索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

出生于中国南方的苏天赐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对其绘画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则是1943年考入重庆国立艺专这件事。在艺专,苏天赐开始了对油画艺术民族化的探索之路,尤其是结识并师从林风眠之后,其民族化创作之路愈加坚定。在林风眠“中西调和”思想的影响下,苏天赐开始钻研东西方文华的精髓,以自己的方式寻求着中西文化融合之道。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有《蒂娜》《黑衣女像》等,这些作品很明显具有林风眠画作的意象之韵;以简练的形象、单纯的色彩和写意的笔法描绘出少女宁静娴雅的深情,而不再局限于细节严谨细微的刻画。后来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思想的影响下,苏天赐创作了一批反映革命历史的油画,如《渡江》《海岛民兵》《朱老总在南泥湾》《弯弓射日到江南》等,但同时他又创作了诸多颇具写意色彩的风景油画,如《太湖》《无锡近郊的残雪》《江南秋熟》等,这为其风景油画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晚期至80年代晚期)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油画创作的环境也是日渐开放包容,苏天赐的油画创作重心从人物逐渐转向风景,从而迎来了风景油画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他的风景油画不再局限于“注重构图饱满与光色变化丰富”的西方绘画语言方式,而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笔法和意境等角度切入意象江南的风景探索,并用线条的宽窄、深浅、轻重、疾驰等效果的顿挫、转折等手段使物象体现出具有中国传统造型表达的特殊意境,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西湖雨》《银杏参天》《榕树》《富春江的早晨》《太湖春》等。从这些作品的创作可以看出,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苏天赐油画的创作语言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具有明晰的中国写意风范。他在风景油画创作中以化繁为简的形式使笔墨更加凝练,从而重新构建万物的存在秩序,同时以起伏的笔势和清澄婉约的色彩展现出树木的生命力以及大自然空灵隽秀的意境之美,这正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

(三)辉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

经历了前期的磨砺之后,即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苏天赐的风景油画创作风格更加纯熟,尤其是在展现东方民族神韵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也是其油画艺术创作的辉煌阶段。与前期相比,此时苏天赐油画的风格更为简约,笔法更为凝练,即具体的细节场景在作品中日趋淡化,而创作者的主观意象更加凸显,作品的内在生命力更加旺盛,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为空灵大气的意境。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数量达到空前,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复苏的湖山》《春》《水边幽草》《早春汤泉湖》《万古相依》《冬日的湖》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是东方文化精髓与西方油画技术的完美融合,也是创作者个人思想境界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有机统一,跃然纸上的是思想与艺术的结晶,已经完全看不到作者之前思想上的牵绊与束缚,这也正是苏天赐油画民族化创作走向辉煌的根本动力。

油画艺术民族化是指在创作过程中从油画的表现内容、形式、精神面貌以及民族品格方面体现的较为稳定的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特性。苏天赐在研究中西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地融合了二者的精华,构建了一个中西兼具的油画创作方式,从而实现了油画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平面化的空间。西方绘画注重空间的立体性,而中国绘画则注重空间的平面性,但这只是两种不同的空间表现方式而已。相对来说,苏天赐更倾向于平面化的表达,比如《蓝衣女像》就是一幅此类风格的写生油画,尽管画面是由相对平面化的形体构成的,但是作者采用了凸显结构的单线平涂手法,使传统人物画的技法与油画创作融合起来,因此整幅画作不仅依然显得饱满生动,而且技法显得新颖独到。在采用平面化的空间表达方式时,苏天赐通常运用“平远”透视法,从多个视点入手逐步推进,以“虚实相生”“干湿相生”“浓淡相生”的形式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体现东方的情感意蕴。第二,注重趣味化的线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表达外形、暗示体积、把握气韵的有效载体,也是抒发画家内心情感的依托。当然,不同的画家对线条表达有着不同的理解,苏天赐就是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把线条运用到油画艺术创作中。比如在《太湖鱼塘》这幅作品中,他就用粗细不一、充满韧性弹力的清秀线条重组了画面的几何构成,把四周的'矮树抽象为墨点,实现了点、线、面的有机统一,构筑了一幅奇异的江南水景。第三,注重意象化的造型。意象属于中国传统的哲学范畴,意象造型源于东方绘画的造型意识,非常重视人物的精神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重神轻形”,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神似”。在苏天赐的油画创作中,意象化的造型是一个主要特征,他经常以简练的写意方式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意蕴,不仅风景油画如此,就是人物肖像画也达到了这种深邃境界,比如在《黑衣女像》中,他就通过意象化的造型把人物微妙的内心精神世界刻画出来,人物不再是一个平面图像,而好像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在倾诉一样。第四,注重装饰化的色彩。色彩是油画的灵魂,特别是在西方的油画艺术中,对色彩的重视达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西方绘画中,对色彩的重视基于真实性和光影的实在感,而在中国绘画中对色彩的重视基于创作者的主观性,即注重色彩的装饰性。苏天赐在油画创作中吸收了中国传统的色彩运用方法,特别是借鉴了对色彩雅致、调和的讲究,比如在《槐花》这幅作品中,他在用深红色作为画面背景的前提下,轻盈地涂上淡淡的白色和绿色块儿,而原本“浮躁”的黑色花瓶和枝丫顿时安静下来。总的来说,只是通过几种简单的色彩对比,画面变得热烈而不浓艳,醒目而不刺眼,很有中国“折中主义”的文化味道。第五,注重写意化的用笔。苏天赐深受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禅宗思想的影响,因而在油画创作中会不自觉地体现出这种思想意识,即通过绘画作品的精神性和文化性来体现,而体现这种意识的最佳途径则是写意化的用笔。用笔的写意性主要指用笔迅捷简练,主张在自由不羁中直抒胸臆,往往在凝练的笔法中体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蕴。比如在《太湖》这幅作品中,用笔的写意性就表现得淋漓尽致:简洁大方的构图、酣畅淋漓的线条、错落有致的造型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同时把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第六,注重抒情化的意境。意境营造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苏天赐把其运用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中,从根本上提炼了油画的民族化创作思想。在其创作中,苏天赐竭力通过中外贯通、古今结合的途径,借助情景交融的形式,构建一种诗意化的表达。他的风景油画作品虽然不是立足于祖国的大江大河,只是普通的江南水乡风光,但是却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畅快之感,比如《不冻的溪流》这幅画只是通过一条蓝色河流和几个灰色块儿房屋的对比,却表达出冬季的清冷肃杀和河流的清澈明亮,就如一个生命的音符在跳动一样,给人一种奋进向上的感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天赐作为我国当代一位杰出的油画家,他在民族化创作之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空间、线条、造型、色彩、用笔、意境等多个方面把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了油画艺术创作中,从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油画中国画派,对我国当下的油画创作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苏天赐在油画艺术民族化创作方面的成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阅历基础上并经历长期磨炼才形成的,因此这种锲而不舍的艺术创作精神才是当下画坛更应学习借鉴的。

写意形式油画艺术论文

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前人的表现形式对我们有参考价值,但自己的作品要按自己的内容和自己的个性创作,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不能重复前人的作品。首先要有自己的风格,风格与表现手法,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从内容到形式之间的联系桥梁,表现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对风格的追求也不是形式化的追求。风格的产生联系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联系美感倾向,再加上情感和技法,如构图、笔墨、色彩等方面的完美的组合。现实生活中,千人千面,艺术家要体味对象,就要敏锐地体察。生活中题材很多,我们要从事件本身来体察发掘时代主题。比如妇女在耕田,光事件本身不够,还要体察人和物的特殊性,特殊的思想,动态所表现的动作特征。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的情绪、动作也不一样,如米勒的《倚锄的男子》只一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疲惫和忧愁。由于不同的情感遭遇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艺术家表现人物时从外部形象走入形象的内心世界,而在表现景物时以魂附体,赋予景物以情感。总之,好的写意油画作品要:

(1)题材事件明确,主题深刻。

(2)形象生动。

(3)感情真挚。

(4)形式优美。主题的明确含蓄是对立统一的,感情要通过表现方法、表现形式的外化追求而成。一幅画能一气呵成,得有情有义,酣畅淋漓表达了才好。

要辩证地看,批判地继承,反对对待民族文化的虚无态度。从艺术发展的规律来看,在形式与技法上有相对的独立性、延续性,继承传统的重点还在发掘新的形式、新的技法规律,实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发展。吴冠中这样说道:“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结合在形式中,首先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他重视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意境,空灵、萧疏、淡泊、飘逸的情趣,结合油画材料的凝重性和塑造性,发挥水性形式感,色彩加以平面化,点、线、面结合,浓重丰富的油画色彩与民间艺术清新明确的格调与淡雅的趣味相结合。要对生活进行选择,按照美的规律总结,提炼加工,将主观和客观的审美相结合,形成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艺术形式上要以节奏、韵律、均衡等组织视觉符号秩序,排列关系把握形式美的关键,是衡量艺术美感的重要尺度,用绘画语言传递色调、意象、构成、技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艺术语言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意象油画在融合保留油画语言的同时,强调笔墨韵味、笔墨技法,更注重意境的塑造。尚意崇境是中国艺术家的追求,从林风眠到吴冠中、赵无极,他们的艺术创作实践体现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底蕴,融入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精髓。中国的文化背景使得西方油画在中国只可能保持原有的技术性,而必然带有中国特色、东方情结。画家们用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和东方技法来丰富西方油画。意象油画是东西方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所形成的。发源于20世纪初期的写意油画,从世界艺术史讲,有西方表现主义的意味,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开端;从中国艺术史讲,这种具有东方文化本土意识的油画形式的意义,不仅丰富了油画艺术语言,而且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它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艺术鉴赏论文【】

学号:

姓名:王艳梅。

电话:

指导老师:薛文勇。

书法班次:13春16班。

学年学期:20xx年-20xx年第二学期。

生活中的美。

——美术鉴赏课有感摘要: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美术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美术鉴赏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美术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美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画家,欣赏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美术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关键字】生活美术鉴赏。

美术,作为一种美的表达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美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传统绘画,体味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传统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国不同的美术种类,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美术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生活就像火焰,跳动在红色的起点;生活就像水流,流淌在清新。

的田野;生活就薄雾,飘散在命运的蓝天;生活就像树叶,成长在希望的眼前;生活就像大海,不屈在坚实的地平线。生活是美好的,它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它体现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色。细细体会,你会觉得生活很美。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一次素不相识偶遇的帮助,这也是生活中的美。一次帮助,一声亲切的问候,身边碎事情看起来似乎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如果你会欣赏,你会觉得生活之美。

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生活需要发现,需要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去感悟,有了发现与感悟,生活的万花筒才会色彩缤纷,人生的旅途才会熠熠生辉!

当你怀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时,你不难发现:曲折中有佳境,艰难中有趣味。当你用心去接触生活时,你不难发现:沉默的会变得亲切,平淡的会变得精彩,丑陋的也会变得美丽!

岁月无声在我们身边穿梭,你会发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秋日的斜晖投下了俏丽的影子,树叶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演绎自己的美丽,落叶归根!夏夜的繁星调皮地跟我们眨眼睛,有了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寂便销声匿迹。春日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的百花,冬日里银妆素裹的世界。

时间不断流逝,不会因某个瞬间停驻,就像两条平行线把距离拉得再近也没有交点。我们要做的是把纷至沓来的忧虑、烦躁、苦闷、悲伤??变化成绚丽夺目的五颜六色,给心情涂上颜色,为生活着上颜色。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明丽的日子想到日后还将出现狂风暴雨;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失落的时候想到前方还有繁花似锦;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心灰气馁的时候想到生活中还有自信坚强;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失败挫折的时候想到成功的路上还有胜利的曙光。

解到中外美术能够完美的结合。美术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美术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美术。

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也深深体会到美术也是从生活中而来的。一切皆源自于生活。生活也是美术的重要出处。品味美术就如同品味生活,让人感受其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对待美术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悲观,皆如美术一样。美术是生活的调剂品,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彩。我们能够通过欣赏一幅画,一处建筑,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美术所展现的内在美会极大地感染我们,我们的性情和爱好会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我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可以说,美术鉴赏是人的心灵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恺甲,使人们在内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美术鉴赏课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足作用。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

论结合油画艺术美学论文

生活中到处可见艺术和美。那么,艺术美学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我想在此把艺术和美学分开来理解,艺术是一种对象,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美学是一种学科,对美的本质和意义作为探索与研究为主题的学科。这就自然而然引出三个问题:对艺术的定义,对美和美学的定义,以及结合自身专业来解读油画艺术和美学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下我来简要谈谈我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

毕加索说:“有人问:‘什么是艺术?’我回答:‘什么不是艺术?’。”可见,艺术作为一个文化名词,涵盖音乐、舞蹈、书法、画画、雕刻、建筑、影视、文学等众多文化领域,我们按照这些不同领域间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手段,又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文学艺术等。

艺术起源于生活,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满足着人类的各种精神需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艺术”这两个字眼,琴棋书画是艺术,衣食住行是艺术,柴米油盐也是门艺术。通常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认识艺术,一是从主观方面来讲,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 是艺术家对美的追求,用来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二是从客观方面来讲,艺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复制,而是经过艺术家对客观世界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和提炼,融入自身的想象和感情,通过艺术创作手法去表现和传递个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三则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一种具有美学价值和人类劳动创造的精神产品。

曾有句话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见生活中的美也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美通常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满足或让人产生的良好情感的积极属性的事物。很多事物让我们产生对美的反映,, 这种反映来自于由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我们的身心对某一事物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比如说大自然美不胜收的景色,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沁人心脾的花香或是姑娘们姣好的面容。所以我认为美是来自于人内心的一种美好情绪,每个人的审美价值标准不一,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定义和审美感受。

所以,我们理解了美,相对美的概念,美学就是概括美这个定义的一门学科,对美的本质和意义进行探究,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艺术和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美学对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艺术也处处体现着美学。我们以油画为媒介进行阐述二者之间的关联。

受佛教文化和中国禅宗的影响,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华民族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审美情节。中国传统诗歌绘画本身就具有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也就是借物抒情,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描绘来表达主观内心情感,并将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加以融合。

这种情节在油画中也有很多体现,好比说写意油画吸收西方文化精髓的同时就继承了中华文化和美学意识,它的诞生便成了中国油画审美中的必然。我们从字面上来看,理所当然写意油画就是写意和油画的结合后的产物,深层意义上讲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将中国传统写意内涵进行延伸的绘画类型。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用“写”作为油画构造形体的艺术语言,并与传统绘画中传递感性意味的“意”融合,营造出中国油画的哲思和审美韵味。如林风眠先生的油画作品《渔妇》,画面中并不强调一些主体物的再现,而用写意的方法描绘画面,加进了一些类似立体派的线条,线条的用法则取意元宋民间的瓷绘图案,饱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和审美情节。

中国古代南齐画家谢赫在他的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的评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就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很多艺术作品注重以形写神,意在笔先,传达作家感情,彰显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我国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和美术评论家吴冠中先生,他的作品经常会娴熟的运用到中国美学的气韵之美,如他的油画作品《紫竹院早春》,画面的构图、整体色调以及画面中的物体描绘都是采用意象的表现手法,构图别致并具有韵律感,分别把近处的河,河岸边的枯树,远处的小山坡层层排开来推动空间的发展,加上质朴的色调,将意境和气韵表现的淋漓尽致,别具一格的传达浓郁的美感。

在作画的构思上,油画创作中也渗透着“禅”的美学思想。比如说西方油画中的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就借用的是这一美学思想。在绘画的创作中就体现为巧妙利用画面中留白部分,把虚与实相结合,产生以有限空间传达无限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山水画向来就注重虚实结合的手法,作画时在纸上留下空白的部分,看似随心的留白,其实也是画家为增强画面艺术效果的慎重思索所为的。这些留白或为天空、或为烟雾、或为江湖或为远山、或为深水,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种感觉、印象而已。只为显现出一种禅意和淡远的境界,使画产生灵气和韵味,也为观赏者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文化所倡导的。再例如,古典油画风景在写生中虚实的手法则体现在色彩的纯度、素描关系描绘的强弱、画面中主体物和其他物体刻画中的精略方面,这些都是写实风景油画虚实的重要因素。虚实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不仅给欣赏的人带来更多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利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还能给画面营造一种意想不到的美,为油画作品的创作营造更多意蕴。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艺术中处处蕴藏着美学原理,美学指导着艺术的发展,艺术也传承体现着美学理念。油画如此,其它艺术也是如此。艺术和美学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人类的物质生活中还是精神生活中。因此,我们也应该培养自身审美情趣,注重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美学,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加强对美的实践。

孙为民油画艺术论文

在长期的学习与研究中,他十分重视油画艺术品格,其作品风格虽写实,但绘画语言却是表现的,主要体现在色彩、光和用笔的处理上。如何在空间造型中运用色彩表现物像,表现光影,甚至表现色彩本身,这关系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品位,可以这样说,色彩是油画艺术的情感、是油画艺术的血液、是油画艺术的精神。孙为民正是从光色的角度来观照自然,捕捉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下自然景象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基调和光线氛围。光色干扰形体的关系,同时又赋予了形体以丰富的视觉效果,产生出恍惚的感觉,孙为民在描绘这种感觉时,沉稳大气,不受具体的形、色束缚,主观把控色彩和光线变化,夸张色彩,纯化色彩,纷繁复杂的形色关系被处理得虚实得当、紧密有序、生动自然,作品呈现出动感十足、温暖明亮、极富诗意的梦幻效果。在他的作品《红山头》《绿野》和《绿荫》组画里,他在光色和氛围的处理上不仅拿捏精准,而且在绘画语言上也有了独具个性化的.表现。从完成的这些组画里,不仅看到的是其形、色、笔触完美结合的高超技艺,更看到了其光、色语言所呈现的独特审美性。画面使用色彩明亮灿烂,鲜灰交织,雅致而不俗气;错落无序的光斑使形体支离而不破碎,整体色调丰富而又纯粹,一切都和谐地统一在温馨祥和、光影交错的氛围中。尤其是《绿荫》系列组画作品可以说是孙为民创作历程的里程碑,正是这组作品确立了他的创作方向和个人风格,使他受到美术界极大关注,并享誉画坛。之后,他又创作了《七月》《荷塘八月》《林中九月》等作品,这些作品使他创作风格进一步走向成熟。在孙为民的油画中,如果说色彩是在表现意境,则笔触是在抒写情感,可以说,色彩是闪烁的旋律,笔触是跳动的音符。秉承中国绘画的传统,孙为民在用笔上轻松随意,自由而不羁,笔触轻快跳跃,变化多端。皴、擦、点、染,时而挑,时而拖,每一笔都是鲜活生动的,看似轻松随意,却严谨地遵循了物象的形体结构和光影变化,在似与不似中表现出了微妙的物象变化关系。笔墨随着情感在画布上肆意舞动,在反复交织碰撞中生发出许多偶然的笔味和意趣,平添了作品的生动气韵。在《红山坡》《秋阳》《芒夏》等作品里,自由、活泼、轻松的笔触近乎抽象,在皴、擦之间,不仅释放出了更多笔意的美,也悄然流露出画家的独特意趣。

尽管深受印象派的影响,但他却并没有沉沦于光色的描绘,而是继承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创作中,他将绘画主题由城市风景转向了乡土风情,转向了对农民生活、劳作场景的深情描绘,这一转换,其绘画语言更加生动、自然,毫不做作,作品饱含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情真意切的人文情怀。在他的作品《村头》《芒夏》《农家十月》中,可以看到光与影的描绘与生动的笔触相互交织,浑然一体,画面涌动着画家深切和热烈的情绪,洋溢着一股愉快、祥和、温暖和幸福的农村生活气息。显然,光色效果不再是孙为民绘画研究的目的,如何将光色与富于情感的用笔相结合,上升为一种颇具时代性的油画语言,去表现中国农村生活场景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描绘一种幸福祥和、丰富细腻、优雅含蓄、朴实无华、积极向上的感受,具有中国民族审美趣味的当代油画成为其诉求的方向。经过勤奋的探索和研究,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北方农村的风景,而且传递了北方的人文气质与底蕴,其总体的审美取向是优美、雅致、浪漫和温馨的。可以说,在他之前,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深入细致地表现中国北方灿烂的色彩,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自如地运用外光和色彩语言表达出北方丰富的意蕴和情调。孙为民在探索油画创作的道路上,不仅悄然吸收和消化了外来艺术的营养,而且他用自己的才智和创造精神赋予作品以民族气派和个性特色,也显示了当代中国油画在油画语言上对本土化和民族性的探索。

只有立足本土民族文化,真情感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一味追新求异,只为博人眼球,这种艺术是经不起历史文化的沉淀,最终只能昙花一现。孙为民在油画艺术创作上所建构的现实主义情怀和自然精神,无一不源自于他对土地、阳光、空气和乡土生活的浓烈感情以及顺其自然、发乎本真的创作情怀,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当代艺术大潮,他的艺术探索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涤荡着艺术界崇洋媚俗的浊流,他的油画作品如同阳光下生命舞动的旋律,在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中分外悠扬。

抽象油画艺术的发展论文

20世纪,西方抽象油画发展迅速,以一种强烈的力量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艺术观念。很多艺术家被抽象油画感染,从以往具象绘画的一味模仿自然,转变到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抽象油画能够抒发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打破了写实主义一枝独秀的格局,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抽象油画体现的是更纯粹的绘画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康定斯基所说的“艺术中的精神”。

抽象油画大师蒙德里安说:“从绘画的意义上来讲,抽象油画与具象油画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相对而言。”抽象油画大致可分为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两类。几何抽象又叫冷抽象,它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的,带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以蒙德里安为代表。抒情抽象又称热抽象,带有浪漫主义的特点,主张运用点、线、面、形与色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抒情抽象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这个画派以康定斯基为代表。比利时抽象艺术大师苏富尔曾在《抽象绘画词典》中这样描述抽象绘画:“在绘画里,凡其形象切断了自然或现实世界的脐带,以致无法辨识,联系或思考其形象的绘画均称之。”

康定斯基是西方抒情抽象油画的先驱。1910年之后,康定斯基的画风骤变,从写实转向抽象,创作了《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康定斯基的这幅独具特色的作品没有任何具象的实物,呈现给人们的只是一簇簇自由奔放的颜色与线条。这幅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抒情抽象绘画的诞生,也揭开了康定斯基抒情抽象绘画的`序幕。康定斯基认为,绘画的来源可以是对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一定要受到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在他看来,绘画犹如各种不同世界的碰撞,在相互碰撞与斗争中产生一个全新的世界。因此,从康定斯基的线条、色块、构图、结构中,我们能够发现他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激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物质只不过是蒙在真实世界上的一层面纱,而精神才是世界的本源。”康定斯基作为抽象油画的鼻祖,对中西方抽象艺术的发展影响颇大。

艺术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中国当代绘画正处于多元化的格局中,而抽象油画一直不被重视,长期扮演着他者的角色。

1.启蒙时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艺术家的创作也逐渐活跃起来。中国抽象油画把西方抽象油画作为参照物,这使得抽象油画在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每一种新画派的产生必将受到一定的阻碍,抽象艺术在中国当时的发展可谓命运多舛。很多抽象艺术的爱好者被认为是反叛的、不羁的,然而也正是这种反叛造就了抽象油画的前卫特征,形成了一种新的油画思潮。

2.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现代主义新时期,以高名潞为代表的一大批年青艺术家接受了正规的学院教育,因此对新的艺术风格都有着强烈的渴望。在西方抽象油画艺术浪潮的影响下,中国抽象油画结合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流派的特征,真正实现了抽象与表现的大融合。1986年6月,青年艺术家祝昌言、万俊彦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非具象画展”可谓空前盛大,展览风格大胆,具有深刻的意义。

3.升华时期

2000年以后,中国抽象油画形成了多元化格局。高名潞的“中国极多主义”画展的策展成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表现空间,也推动了中国抽象油画的发展。2009年,许德民的《中国抽象艺术学》一书出版,填补了我国抽象艺术理论的空白,尤其是“抽象艺术中国早已有之”这个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强烈的反响。上海抽象油画的领军人物周长江的作品《互补系列》在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带动了上海抽象艺术的发展。另外,以赵无极、朱德群为代表的抒情抽象油画艺术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抽象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虽然还不够迅速,也没有诞生像康定斯基那样的抒情抽象艺术大师,但中国的书法(尤其是草书)和中国写意山水在很多地方与西方抽象油画有着相似之处。如,当代画家吴冠中的写意山水抽象画运用几何形体组合和明亮的色调描绘江南风景,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随着大量抽象油画艺术创作的出现和广大抽象艺术爱好者的加入,以及人们对抽象艺术的认可,中国抽象油画一定会花开遍地,中国抽象油画将更加熠熠生辉。

油画艺术中视觉语言解析论文

:英国美学家希尔伯特里德曾经说过“整个人类艺术史就是一部有关视觉方式的历史,关于人类采用不同方法观看世界的历史。”在美术艺术,领域,这句话就非常适用,美术所呈现的视觉语言的确是其艺术表现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视觉思维不断流变的美术艺术发展史上,其风格流派也在不断转换。本文就简单探讨了中西方油画艺术表现中的视觉语言内容,证明视觉语言的重要性。

视觉语言;艺术表现;油画;色彩;光

视觉语言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格外重要,因为画面视觉效果本身会直接影响欣赏者的视觉感知,所以说在油画创作中视觉语言应该是说服力最强的表现手段。在中西方油画艺术表现上,他们都在思考如何理清油画中所蕴含的视觉语言,希望从深入的内在理念层面实现油画艺术创作演变,引发更多艺术思考,创造更多艺术美学价值。

绘画的视觉语言被人们认为是绘画者借助绘画艺术创作形式,将自身所理解的独特艺术造型客观呈现在欣赏者面前,最终形成一种极具美感的视觉形象。实际上对于视觉语言而言它还应该具有更深的内涵,那就是绘画者通过自己独到的世界观察角度与方法来理解生活的能力。抽象的说,正是由于绘画者本身受到许多人的知识结构及情感因素影响,他对于客观所存在事物的理解可能会存在有意无意的歪曲,这种歪曲就会表现在绘画的视觉语言中,他代表了绘画者所总结出的看世界的方式,是对自然界中所有信息的重构过程,此时的视觉语言就是独特且充满个人魅力的。就以世界著名油画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为例,他就采用了三角形的特殊构图方式,使得画中人物蒙娜丽莎的头部与手部更加突出,而眼角与嘴角两个部位刻画明显,让观赏者直接判断出她的表情,蒙娜丽莎的微笑也被世人称之为“永恒的微笑”,这说明了达芬奇创作的特点。他用柔和的光纤刻画眼睛,让整幅作品都充满神秘气息,意象氛围十足。而作者对线条、明暗、笔触、肌理、层次与虚实空间等等视觉语言的把握也相当到位,没有夸张的色彩与奔放的笔触,整部作品安静且柔和,这是视觉语言表现,更是达芬奇的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这些决定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是一种由自我情感充分释放的视觉语言所组成的优秀作品,数百年来为后人所称赞。

色彩是油画艺术表现中的重要视觉语言,它让绘画更加生动和多变,其所营造的效果也更具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色彩是有情感的,绘画者凭感受描绘画面,其独特魅力尽显,不断催生作者强烈的创作构思意愿。在油画创作中,它就要求绘画者敢于大胆使用色彩,突破自我、突破想象局限来创造出更加生动的视觉语言物象。在中国现代油画家王克举的绘画作品中就大量注入了中国的写意要素,他提炼自然对象内在结构,但并不过分追求画面的空间感,而是讲求利用各种对比关系来合理安排画面层次结构。就比如说他对于单纯色系的运用就妙到巅毫。在他的油画作品《红苞米》中,他利用粗犷的笔触和鲜亮的色块强烈对比凸显苞米已经成熟的愉悦样子,这里运用到了大量的红色与黄色暖调,让人感觉到深秋来了,玉米成熟了,所体现的繁荣景象让人一目了然。而其中近似的方块形笔触则在配合黄色、绿色颜料展示画面层次中的厚薄关系,增加画面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带给鉴赏者一股淳朴自然的农村气息。王克举的这种色彩视觉语言运用是相当生活化的,现实中的苞米地中并没有油画中这些鲜活靓丽的色彩,但他却能够运用多姿的色彩将苞米地渲染出生命,传达一种秋天丰收喜悦的气氛,这凸显了他对于色彩视觉语言巧妙运用的深厚功力[1]。

视觉语言的主要表现就是光,绘画的主角也是光。光作为一种自然媒介为自然事物增添魅力,它更是世间万物能够呈现丰富色彩的关键。在油画中光是重要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劳德莫奈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代表作《卢昂大教堂》拥有20幅作品,是欧洲美术史上著名的教堂组画作品。虽然有20幅,但莫奈并没有选择描绘大教堂的全景,而是从中选取了大教堂的一部分来表现。这20幅组画就呈现了不同的时间点光线的不同,对教堂的照射结果不同。莫奈能够抓住这些光线的瞬息万变,并将它们扑朔迷离的特质表现出来,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例如在清晨的大教堂上就呈现出灰色系的白色调,而日出时分,教堂上方朝霞的橙红色与天际边和谐的蓝色共同映射在大教堂墙面上,结合光线就调制出了非常柔和的棕色调。在莫奈的笔触下,朝日光线照耀下的大教堂墙壁更有结构质感,柔和光线中体现教堂的宏伟壮观,也突出了教堂的意境美,令人神往。在中国现代画家孙为民的《绿荫组画》中,同样利用外光对物体与人物的照射来反映画面内容。他的光影组合更加丰富,对画面的组织也更细腻,让整个作品色彩更加饱满鲜明,在微光中透出人物及背后树景的动态变化。处处闪耀的光斑好似在跳跃,这赋予了光视觉语言以生命,展示出了一幅明亮且又富于诗意的自然人文场景[2]。

无论是色彩还是光,它们都是油画视觉语言的关键组成部分,绘画者通过它们来表现油画艺术美感与生命,展示油画语言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绘画者个性化艺术语言表现的突显,传递了一种特别的艺术情感,令人唏嘘感叹油画艺术的美好。

[2]宁婷.试析意象油画的视觉语言[d].四川师范大学,2010.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小学班主任工作汇报发言(优秀18篇)
    通过工作汇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工作汇报的写作方式和结构特点。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 12-25 人事年终工作总结(实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过去的努力和付出,同时也为未来的工作指明方向,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希望大家能在看完以下总结范文后,对写一份较为完美的
  • 12-25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精选17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为了安排和规划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工作计划,通过学习和借鉴,或许你也能成功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教学工作。
  • 12-25 水库转租合同(实用22篇)
    一份完整的合同协议应包括定义、条款、责任和争议解决等重要内容。接下来是一些行业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起草合同。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
  • 12-25 小学生珍惜生命演讲稿(优秀15篇)
    小学生演讲稿可以包含一些小故事或者笑话,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增加趣味性。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小学生演讲稿,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同学们你们好:高三百日誓师
  • 12-25 三分钟奋斗演讲稿(汇总17篇)
    三分钟,是一个简短而珍贵的时间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与三分钟有关的书籍推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阅读的乐趣。同学们:大家好!青春
  • 12-25 初二学生励志演讲稿(实用16篇)
    学生演讲稿需要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准备,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有条理、有逻辑的方式呈现给听众。下面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学生演讲稿,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和灵感。
  • 12-25 按揭车辆合同(优质15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要素包括双方的意愿、具体内容以及合同的履行方式等。样本中的合同协议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同法律知识。售车方(甲方):购车方(乙方):甲方现
  • 12-25 学生阅读演讲稿(模板17篇)
    通过演讲稿,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这是一篇优秀的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演讲稿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成长是无边无际的路,走走停停
  • 12-25 俱乐部活动宣传方案(精选18篇)
    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便对活动进行及时的改进和调整。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扮演司机开车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