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2023年过新年教学反思(汇总6篇)

2023年过新年教学反思(汇总6篇)

时间:2023-10-09 10:37:55 作者:ZS文王 2023年过新年教学反思(汇总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过新年教学反思篇一

《过新年》这首歌曲表达了儿童过新年时的愉快心情。歌词通俗易懂,歌曲中模仿锣鼓点的衬词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歌曲为羽调式,民族风格浓郁。歌曲中旋律节奏重复的因素很多,但多为变化的重复。最后歌曲在上行到最高音处结束,显得欢快热烈,意犹未尽。

本节课以“过新年”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从情境导入、学唱歌曲、参与体验、等几方面,突出对歌曲《过新年》的学习。教学中通过听一听、奏一奏、唱一唱、演一演来感受歌曲热闹、喜庆的气氛。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合着《过新年》伴奏音乐拍手来感受喜庆的新年气氛,再让学生说说过新年的活动,带他们在音乐中欣赏新年的各种活动,激发他们过新年的愿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到过新年的情境里。

接着,通过送对联、认识打击乐器“鼓”“镲”,做节奏游戏等方式学习歌曲节奏以及解决难点。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模仿--敲打—合作的音乐实践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掌握锣、镲的音色及敲打方法。试教时,我采用的是分组来演奏,后来是采用了同事推荐的每个人同时演奏两种乐器。上课中,发觉到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第六乐句八分音符中,两手不能快速配合演奏,而且学生之间也缺少了一种体验合作的乐趣。

演唱环节还是比较顺利的,每次演唱,都能到的对声音的要求,比如坐姿、表情、眉毛要抬起来,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调整好自己的演唱准备。特别是在提问“怎么唱,我们的歌声会更动听?”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非常地精彩,两个女孩子都提醒到了演唱的基本姿势,还有带着喜悦的心情,后来通过个别乐句力度的不同,我们又完整地演唱了歌曲,歌声就更动听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乐器的伴奏,为了达到好点的效果,我特意请学生给演奏代表试演一下,后来的表演就特别成功了。

为了是过新年的气氛更加浓烈,我还设计了过新年中很具代表的形式:扭秧歌。利用孩子都有的道具“红领巾”当作红绸,来表演红绸秧歌。学生们在欣赏了我表演后,各个都跃跃欲试了,我们一起练习了三组动作,还有代表性的十字步。不过,由于教室位置比较小,学生的动作还不能得到更好的自由发挥,经常会碰到隔壁的同学,有点小遗憾。

在课的最后环节,我加上知识的拓展:回家查找资料,国外是怎样过新年的?

虽然整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关注点基本聚焦在前面的学生而对后面的孩子关注度不够;演唱中,对第六乐句音准的连唱一带而过,可以请学生说说;在课堂中的提问,缺少教师的追问;在演奏乐器时,可以更放开来些,让孩子自己体验,不要一直老师讲学生做,显得有些死板;演奏中,虽然我事先要求轻轻地拍击,但个别学生还不能做到“轻巧地演奏”,好几个孩子会很用力地拍击,影响了演奏效果。

过新年教学反思篇二

当学习到《大树妈妈》这首歌时,令我惊讶的是有许多学生竟然是这样唱的:

“3553|5-|3061|2-|1015|61|3031|2-|

大树妈妈个儿高,摇呀摇摇呀摇,

353|6530|2316|5-|5663|2030|1632|1-‖”

托着那摇篮唱歌谣,摇篮里的宝宝睡着了。

而且这样唱的学生达半数以上。我惊讶之余,忙帮他们纠正,可是那些唱错的学生却将信将疑,不大情愿。

下课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别的歌曲都没唱错,只有这首歌会错得如此离谱?终于我找到了一个直接的原因:这首歌曲是配套磁带里所没有的,执教老师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歌曲乐句的重组。只是这样别扭的重组,老师们教得理所当然,学生们学得心甘情愿,实在令人叹息。再深入追究呢?其实教参中就有明确的谱例,可老师们不知是过于自信还是对教学的轻率,竟连教参都未仔细翻阅就进入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这样的现实,我想以后的培训能否少一些高深的理论,多一些对教材的分析与梳理;教研活动能否少一些择优、多一些普及,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本职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音乐的甘美,真正享受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音乐学习。

过新年教学反思篇三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新年的礼物》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人物对话简洁明了,但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故事中再三描写了熊伯伯关心他人精神,后又描写了熊伯伯收到小动物的礼物,深入主题。故事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儿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模仿。在生活中,孩子们都有过收到礼物的经验,但是很少小朋友会想到给别人送一份礼物,所以说故事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激发幼儿关心、体谅别人的情感,很有教育意义。这与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是相一致,适宜大班幼儿。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这是本教学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利用ppt逐图展开故事图片,采用分段理解的形式进行。首先,请幼儿进行经验回忆:什么时候会送礼物?收到礼物后心情怎样?小结后顺利过渡到第二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第一个目标: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合适的礼物带给别人快乐的含义。

因此我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观察小松鼠收到礼物后的表情、神态、动作等,由此引出小松鼠对礼物的喜爱。再进行联想:小松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礼物?因为在讲述故事中我特意强调了熊伯伯踩着厚厚的积雪,隐性地提示幼儿当时天气很冷。当幼儿说到“冬天来了,松鼠正好需要帽子戴,熊伯伯送来了帽子,所以这个帽子送的很合适”的时候,我立即重点提出来“合适”一词,让幼儿理解什么是合适的礼物。

在后面的环节里,请幼儿为小白鹅和小鹿分合适的礼物时,幼儿都能根据故事中的情境为小动物来分合适的礼物。最后是熊伯伯送完礼物回家路上发生的事情,再围绕"为什么说这辆汽车是一份合适的新年礼物"来展开讨论。整个活动中,幼儿各抒己见,想得很全面,回答得也很不错,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关心和体谅别人,活动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活动目标。

但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为小白鹅和小鹿分礼物时,虽然幼儿都能理解并为小动物分合适的礼物,但这个环节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最后我再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总结。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完全可以自主讨论,这个环节可以做一改动。在活动结束前,为了帮幼儿升华生活经验,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熊伯伯和小动物们的礼物都这么合适?目的是在于让幼儿理解关心他人,了解他人的需要,就能送出合适的礼物。但是由于设置问题时考虑的不够仔细,没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幼儿都不理解。可以将问题改为:怎么样才能送出合适的礼物?相信这样的问题幼儿就能回答的更好。

设计教学活动的问题应立足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升活动的难度与高度,但不能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幼儿难以回答,甚至冷场。

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值得反思的地方还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庆幸能得到各种建议和意见。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不足之处,努力上好每个活动。

过新年教学反思篇四

《新年的礼物》是一个语言活动,此时正是元旦节之际,大街上张灯结彩,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孩子们喜欢感受这种快乐,期待能收到更多的礼物,特别是礼物打开那一瞬间,他们感到非常的满足。《新年的礼物》是非常结合幼儿生活的一个题材。

《新年的礼物》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故事。《纲要》指出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生活中,孩子们都有过新年收到礼物的经验,但是很少小朋友会想到给别人送一份礼物,所以说故事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激发幼儿关心、体谅别人的情感,很有教育意义。

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环节,这是本教学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利用ppt逐图展开故事图片,采用分段理解的形式进行。

首先,理解故事的前两段。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邮递员熊伯伯、大松树和小松鼠的图片,讲述完之后教师提问:"熊伯伯给小松鼠送来了什么礼物啊?"让幼儿学习讲述句型"熊伯伯给小松鼠送来了小绒帽"。

接着,理解第三段。第三段的故事情节和第二段是相似的,由于有了前一段的讲述,幼儿对这一段不难理解,能够比较完整复述故事内容。然后,理解第四段。教师出示小动物和礼物的图片,让幼儿自己说说熊伯伯给大伙送去的礼物,并分析下小动物收到礼物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最后,理解故事结尾。教师讲述完故事以后提问:小动物给熊伯伯送来了什么礼物?他们为什么要送熊伯伯一辆自行车呢?在这里,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之情,自行车正是熊伯伯需要的,它以后每天都可以骑着自行车去送信,多方便啊。这时熊伯伯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啊?让幼儿感受到熊伯伯此时得到大家关心、体谅的喜悦之情。

最后进行完整的.故事欣赏,并进行了角色表演,加深了对故事的了解及情感体验。整个活动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参与积极,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过新年教学反思篇五

今天,我听了梁老师的一节音乐课——《过新年》,她的课堂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如果把教学当作一节课来看的话,教学的重点是备课,而教学的难点是上课。

她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节奏练习解决难点——学唱歌曲——认识小乐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过新年,让学生领略新年的气氛。整个教学的环节设计是很有条理的。我们在备课时,一直把教学的难点看做是备课,始终认为一节课成功与否,备课起着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在备课时都在仔细地研究着教材,拼命的思考着如何才能把这课上的有意思,如何才能把课上的脱离陈旧,并不断的创新。可是我们确忽略了一个关键:学生。

虽然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考虑了学生的互动情况、参与情况,但是我忘记了一点: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有他们的思维,有他们的活动,有他们的特殊性。孩子的自控力不如成人,所以,他们不可能说兴奋就兴奋,说安静就安静。而且,我们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本节课的课题是《过新年》,所以,梁老师给学生塑造的是一个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场景。她利用《新年好》作为背景音乐,复习了歌曲,引出的节奏,孩子在拍节奏时还非常顺利。这个时候我本以为开了个好头,接下来都会顺顺利利的。可事实上,接下来并没有我想的那么顺利。回顾了一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节奏伴奏本来是为了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感受到过新年的热闹气氛,了解小乐器的魅力。因此,我们分了几组小乐器,分别用不同的节奏来伴奏,增加乐趣。但是在指导学生拍打这些节奏时,发现学生对x xx 这个节奏接受得不是很好。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用了4个不同的节奏来一齐伴奏,分得太多,学生分开拍时还问题不大,但一起合奏时,就全混在一齐,很乱。拍了不到三拍,原本的节奏型全变成了样,只是一拍一拍在拍。根本起不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2、打击乐器进课堂。在平时的课堂中,因为受条件的限制,孩子们接触打击乐器的机会很少,每次都因为给孩子们接触以后,课堂纪律控制不住,而草草收场。以后要注意这个方面,越是不行越是要训练,要做一个长期的努力,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的接触面,又能让学会如何控制自己。

3、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加强。在教学中,由于实际操作与备课时出现了比大的差异。如在乐器伴奏中,学生接受得没有预期的理想,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全部掌握这些节奏,伴奏起来有理想的效果,所以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这个环节,时间花了,但却没有收到效果。不仅如此,还把后面的教学环节给托垮了。导致到了最后的环节,不够时间完成,只能草草了事,多可惜啊!这是我们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好学生所致。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老师顾不上反应和应变了,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需要多磨练才行。

4、备课环节还不够细致。今年的备课虽然对各个环节都有研究,但是对于细小的地方过于马虎。例如师生接口唱,怎么接?该唱几遍?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该伴奏几遍?如何伴奏?是师在前面领还是学生在前面领?是一个学生领还是几个学生领?一起合奏一共需要几遍?这些小细节的地方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本想在课上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但是这样不行,课堂中还是会疏忽了很多小细节。

从这节课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又让我深感到:上课是教学中的难点。所以,下学期开始,我将继续关注备课,但是更需关注上课。

过新年教学反思篇六

《过新年》是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xx版)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歌,3/4拍子,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来临时欢欣鼓舞,互相祝福的心情。这首歌的歌词表达的感情诚挚、亲切,通俗易懂,旋律简单、质朴。

在教这首歌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国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习俗。通过欣赏两首不同题材的《平安夜》把学生带入由音乐创设的情景,让孩子尝试国外过新年体验。学生们听了我的介绍,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学唱《新年好》时,心情都很愉快。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于是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比赛,听听哪个小组唱得最有感情,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一年级小学生刚上小学,正处于转折阶段,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的特点,发挥其、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乐器来为歌曲伴奏,也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浓厚了,掌握节拍的韵律感也容易了,学生们各个小组的配合也默契了。学生在运用打击乐器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参与,并能将节奏顺利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来。当然教师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过程中,要及时的引导,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带动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感受不同节拍的韵律感,乐器演奏时拍击出不同节拍的强弱规律,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暇的,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同也造就了课程的设计不同,我认为我的这节课还可以用艺术性的语言更深的拓宽孩子们的创编思路,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集思广益,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彩的音乐课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