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范文(20篇)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范文(20篇)

时间:2023-11-30 07:18:08 作者:XY字客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量,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添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房子等)、变画(主题画、诗画、粘贴画、美工等),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在活动中,主张先让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再加以指导,这样幼儿的画会充满童趣。

语言活动是幼儿展开五彩想象翅膀的天地。我们通过仿编诗歌、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大班幼儿仿编诗歌《你喜欢夏天吗》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夏天,体验夏天的特征,最后引导幼儿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东西仿照原诗歌里的句式框架表达出来,这时幼儿的想象就特别丰富:“我喜欢夏天扇形的树叶,可以扇风,很凉快”;“我喜欢小鱼和水”;“我喜欢在夏天里跑步,因为夏天没有风,可以跑得快”;我喜欢夏天的蜗牛;我喜欢夏天穿裙子;我喜欢夏天的水果,因为夏天的水果特甜……教师把幼儿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发言极其丰富,无不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未来的垃圾箱联想创作,有的幼儿给垃圾箱画上了提示器,看到谁丢垃圾,就会提醒他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有的幼儿给垃圾箱安上了摄像头,要是谁乱丢垃圾,就会把他拍摄下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心,都可以成为触动孩子联想的引发物,从而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中,因为动作活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运动,幼儿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创造力发展最大的时机,因此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必要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思维的灵活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激发。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呼吸、脸色、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活动量和运动时间进行调控,只有科学地安排运动过程才能起到健体强力,又能促进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1.积极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中,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以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当幼儿的离奇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教师不可以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或者去否定他们,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看到一幼儿把苹果画成方形,教师问幼儿“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圆的。”“那你为什么画成方的?”

“我喜欢方的,方的不会滚下来。”此时教师当即表扬该幼儿善于开动脑筋,并鼓励他以后做个农业科学家,培育出方形的苹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并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欲望,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探索和思考。

2.允许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并刺激同伴的思考。

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思维的创新。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3.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幼儿不可能通过画一幅画或拼贴一张图就能得到足够的体验。他们需要继续操作材料,不断发展其思维和情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安排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或离开表现材料的活动。当幼儿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教师进行有效地评价能起到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造活动的作用,使幼儿更热心于这种活动。但教师如果试图通过猜测幼儿正在创造什么,或者要求幼儿为其创造的东西命名,以此评价幼儿的创造性产品,是非常失败的。这是因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往往不能十分仔细地考虑自己通过这些材料要表现什么,尽管他们试图这样创作,可能任何人都不认识它。教师要求幼儿给自己作品命名的另一个错误是教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儿的作品上,而不是重视幼儿的创造的动力过程。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进创新力量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对幼儿家庭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

1.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创造力强的人,小时候一般比较顽皮敢于大胆想象。而过分的威严和强制,太多的干涉和禁止,则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妨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家长还要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事物好奇并细致观察,才能在大量复杂的现象中独具慧眼,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孩子、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活跃思维。

2.多让孩子独立思考。

遇到任何问题,家长都要让孩子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限制和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机会。当孩子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要积极诱导,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3.鼓励孩子有主见、多提问。

培养孩子有主见,必须鼓励孩子去追求、探索,用他自己的方法去接触各种事物。家长应当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勇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鼓励与表扬,家长应学会欣赏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说“你真行”、“好样的”、“有进步了”。对孩子实施多样化评价要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在进行评价时,不要总是盯住幼儿的错误与失败,而要重视创造活动的过程,发现那些创造性萌芽,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在评价的方法上,要有针对性,对孩子的活动和所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推动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近几年,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已成为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多数幼教工作者忽略了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那就是自由游戏或自由玩耍。

其实,这种游戏形式能更好地体现幼儿思维活动的自发性,对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某实验幼儿园中班4周岁幼儿。该实验园共有两个中班,研究者把其中一个中班定为实验班,另一个中班定为对照班。实验班有27名被试,其中男孩11名,女孩16名;对照班有26名被试,其中男孩12名,女孩14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进行,对照班按照原定教学计划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验班则在开展相同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在实验进行的三个月内每天都有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和机会。为此,研究者为实验班重新设置和布置了区域活动。

具体来说,在区域设置上,研究者为实验班增设了游戏区域。除了对照班有的集中教育区、角色游戏区、美工区、计算区、积木区、图书角外,实验班还增设了表演区、娱乐区、插塑区、大型积木区、科学角、动物角和植物角。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美国托兰斯幼儿创造性思维测验,通过开展四项测试活动,分别测试被试创造性思维的三个方面,即流畅性、独创性及想像性。(torrance,1981)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l.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讨论。

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心智活动流畅无阻,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和设想,反应迅速。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超过对照班,并有显著差异,证明自由玩耍的确有助于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这是因为自由玩耍具有很强的自发性、自主性与兴趣性,儿童在自由玩耍时,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并在探索、玩耍的过程中,自主生成新知识。任何外界的干扰如教师的言语干预、玩具的短缺、空间的拦阻以及时间的,限制等都有可能影响其思维的流畅性,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幼儿创造自由自在玩耍的空间与时间。

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对事物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虽然在前测、后测中的差值平均数都超过对照班,但都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如果分性别比较,就会发现,实验班男孩显著超过对照班男孩,而实验班女孩与对照班女孩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自由玩耍对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存在性别差异。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研究者从观察可知,男孩多喜欢参与插塑区、大型积木区、娱乐区以及科学角的玩耍,而女孩多参与角色游戏区与表演区的玩耍,不同的玩耍所激发的探索程度不同,由此可能导致本实验中出现的这种性别差异。

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想像性在实验前测、后测中的差值平均数虽然超过对照班,但没有显著差异。即使分性别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测试题本身。美国托兰斯幼儿创造性思维测验对想像性的测量全部由测试题的第二部分决定,而第二部分大多数测试题都在我国幼儿动物模仿操中有所体现,因此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想像性方面没有出现明显的实验效果,可能是幼儿这种先前经验的干扰,而与实验本身无关。

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男孩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均超过对照班,有显著差异,而实验班女孩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却未显著超过对照班,这说明自由玩耍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促进存在性别差异。玩耍是幼儿主动探索环境的过程,从实验观察来看,男孩在开始玩耍时,通常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而多数女孩在开始玩耍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教师的依赖;在玩耍过程中,男孩对玩耍的投入也要超过女孩,他们通常根本没有注意研究者及其他旁观者是否在场,而女孩一般会与研究者或旁观者进行过多的言语交流,在玩耍过程中的思维集中程度不及男孩,从而影响了她们在玩中学的效果。

(五)幼儿园应大力扩展活动区的功能。

本次实验排除了教师的言语启发指导,完全让幼儿在活动区自由玩耍,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成了本实验惟一的自变量。实验结果证明,丰富、自由的活动区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玩耍,并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幼儿园应大力扩展活动区的功能,以让幼儿获得更大的发展。

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又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原因在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新颖多样、高效集成、交互反馈、易保存、易利用以及网络化等特点,适应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领略到了现代工具的魅力。一方面,多媒体cai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起来,更是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观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等多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就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育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取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幼儿期受其年龄特点、阅历、知识累积、理解力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自主学习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其图、文、声、像并茂,是人机交互性和学习个别化的特点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学习环境,刺激了幼儿多种感官,易于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可供攀缘的“脚手架”。我院在研究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研究领域,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学习中的优势,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幼儿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技术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的私语》,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

二、利用教学课件的交互性、动态性,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

计算机教学都是以图文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片的动态性也使幼儿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计算机教学课件为幼儿设置了很多与教学知识有关的问题,也就是一种游戏形式的“障碍”,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索,借助媒体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与每位幼儿之间形成的“反馈循环交互”,即幼儿给出一个答案,计算机做出判断并给予反馈,如果答案不正确则要求幼儿重新给予一个答案,计算机再给予反馈,这是计算机教学所特有效的互动形式,也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比拟的。在《星星送给谁》活动环节中,幼儿通过课件中设置的情境进行点击操作,如点击星星图标,出现语言提示“我是小星星,我该送给谁?”幼儿根据自己的思考判断出星星的位置,并将图标拖到相应位置,电脑又以声音和图像来响应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如果错误便会提示幼儿再操作一次,或发出难听的声音和图标,这种有声有色、轻松活泼的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以往我们对幼儿答题的判断形式,使幼儿充满了新奇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错误,再进行自我修正;可以对自己感觉兴趣的内容反复练习;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游戏内容。幼儿在欢快有趣的情景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自我学习的能力也不知不觉的.提高了。

三、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流性,提供幼儿协作学习的机会。

近些年来,一些非常成功和影响的为例表明,计算机教学能够支持幼儿小组主动地投入学习和反思,计算机网络支持有目的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开展合作式学习活动的机会。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个幼儿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进行分工合作。如在学习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蜗牛知识时,我们就提供了多个有关网页,让幼儿自己收集图片、资料,并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总结,从而得出更广泛的知识经验。这种网络的协同学习系统,可让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解答同一问题,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与其它学习者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在《幼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中,幼儿可以观察了解同伴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与旁边的小朋友共同进行游戏,可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操作练习。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别人的学习情况,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改善互相学习的方式,用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计算机教学的个别性、独立性、促进幼儿个性化、创新性的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关注个别幼儿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是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人一机使学习不再是集体的,而是由个体独立去完成的。在美术《画圆》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水平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如:西瓜、饼、蝴蝶、毛毛虫等。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比,这种教学面向不同层次的幼儿,每位幼儿可以按自身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现象,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给不同的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与条件,体现各类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这种个别化的学习也可以使教师更详尽的观察每个幼儿,让幼儿助个性在学习中得以发展。

另外,在计算机活动中能激发幼儿参与的活动欲望,促使思维保持积极主动状态,同时也能使幼儿不受固定模式约束,变思维的单一性为多向性,从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最终培养幼儿创造性能力。在我们进行了《小动物找家》的教学活动后,幼儿都对其中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感到意犹未尽,有的幼儿向我们建议“这些小动物一直住在一个地方,肯定觉得没意思了,不如我们给它们搬搬家吧。”根据幼儿的提议我们又设计了“小动物搬家”的游戏,设计了具有更高层次要求的游戏内容,这也是幼儿在计算机活动中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表现。

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运用使幼儿的活动比以往更加主动、更加富有创造性。多媒体网络环境充分的调动了幼儿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兴趣,使幼儿的聪明才智和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训练,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获得结论。让我们积极发挥计算机教学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让幼儿不断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p29。

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获得新知识或未知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幼儿创造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幼儿创造力有其独特的本质特征。开展幼儿创造教育一方面需要教师正确理解幼儿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树立幼儿教育观,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最佳时机,结合幼儿思维特点,在各领域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发展,下面我就来谈一下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在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添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房子等)、变画(主题画、诗画、粘贴画、美工等),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在活动中,主张先让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再加以指导,这样幼儿的画会充满童趣。

2.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

语言活动是幼儿展开五彩想象翅膀的天地。我们通过仿编诗歌、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大班幼儿仿编诗歌《你喜欢夏天吗》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夏天,体验夏天的特征,最后引导幼儿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东西仿照原诗歌里的句式框架表达出来,这时幼儿的想象就特别丰富:“我喜欢夏天扇形的树叶,可以扇风,很凉快”;“我喜欢小鱼和水”;“我喜欢在夏天里跑步,因为夏天没有风,可以跑得快”;我喜欢夏天的蜗牛;我喜欢夏天穿裙子;我喜欢夏天的水果,因为夏天的水果特甜……教师把幼儿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发言极其丰富,无不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3.在科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未来的垃圾箱联想创作,有的幼儿给垃圾箱画上了提示器,看到谁丢垃圾,就会提醒他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有的幼儿给垃圾箱安上了摄像头,要是谁乱丢垃圾,就会把他拍摄下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心,都可以成为触动孩子联想的引发物,从而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中,因为动作活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运动,幼儿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创造力发展最大的时机,因此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必要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思维的灵活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激发。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呼吸、脸色、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活动量和运动时间进行调控,只有科学地安排运动过程才能起到健体强力,又能促进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二、教师为孩子创设创造性空间。

1.积极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中,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以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当幼儿的离奇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教师不可以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或者去否定他们,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看到一幼儿把苹果画成方形,教师问幼儿“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圆的。”“那你为什么画成方的?”

“我喜欢方的,方的不会滚下来。”此时教师当即表扬该幼儿善于开动脑筋,并鼓励他以后做个农业科学家,培育出方形的苹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并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欲望,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探索和思考。

2.允许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并刺激同伴的思考。

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思维的创新。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3.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幼儿不可能通过画一幅画或拼贴一张图就能得到足够的体验。他们需要继续操作材料,不断发展其思维和情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安排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或离开表现材料的活动。当幼儿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教师进行有效地评价能起到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造活动的作用,使幼儿更热心于这种活动。但教师如果试图通过猜测幼儿正在创造什么,或者要求幼儿为其创造的东西命名,以此评价幼儿的'创造性产品,是非常失败的。这是因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往往不能十分仔细地考虑自己通过这些材料要表现什么,尽管他们试图这样创作,可能任何人都不认识它。教师要求幼儿给自己作品命名的另一个错误是教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儿的作品上,而不是重视幼儿的创造的动力过程。

三、家长也应为幼儿创设创造性环境。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进创新力量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对幼儿家庭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

1.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创造力强的人,小时候一般比较顽皮敢于大胆想象。而过分的威严和强制,太多的干涉和禁止,则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妨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家长还要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事物好奇并细致观察,才能在大量复杂的现象中独具慧眼,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孩子、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活跃思维。

2.多让孩子独立思考。

遇到任何问题,家长都要让孩子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限制和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机会。当孩子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要积极诱导,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4.鼓励孩子有主见、多提问。

培养孩子有主见,必须鼓励孩子去追求、探索,用他自己的方法去接触各种事物。家长应当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勇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鼓励与表扬,家长应学会欣赏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说“你真行”、“好样的”、“有进步了”。对孩子实施多样化评价要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在进行评价时,不要总是盯住幼儿的错误与失败,而要重视创造活动的过程,发现那些创造性萌芽,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在评价的方法上,要有针对性,对孩子的活动和所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推动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总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少管束,多放手、多开导,不能太在意幼儿创造的结果,应多强调创造的过程,要营造一个自由、安全、宽松的精神环境,给幼儿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表现自己,使创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如何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的论文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纲要》第五部分“评价”这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兴趣鼓励引导尊重。

一,鼓励孩子多动手。

(1)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喜欢拆这拆那,碰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应立即加以制止,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愿望,老师要加以引导,要向孩子说明哪些东西可以拆,哪些东西不能拆;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东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孩子拆装一些东西外,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如运用橡皮泥制作面条等、纸张制作一些飞机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大有收益的。

(2)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借助玩具表现活动内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当金箍棒、当钓鱼竿、船桨等等。这样一物多用,即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废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种纸盒做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孩子通过制作的整个过程发展了注意力、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

(3)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一种活动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像是一个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有时候,在和孩子学习时,涉及一个小小的“游戏”,在“玩”中就能激发孩子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是童真的,要问他们最喜欢做些什么?我想: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回答“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够在玩中得到学习,得到帮助,得到知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时候,幼儿的探索欲望受到了我们的限制。幼儿时期,是一个好奇、好问的时期,他们会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太阳是从哪儿升起来的?”“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等等,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感兴趣,所以问的也多。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老师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老师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并从孩子的发问中,仔细揣摩孩子的兴趣方向,发现孩子的爱好。

二、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

(1)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

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2)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的眼神以及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得到了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与其他的孩子。

三:引导孩子,找到自信。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身边都有美丽的色彩存在,只是看我们怎么去看待,是把这一色彩看成是黑白的色儿还是彩色的了。被看成是黑白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缺乏自信心的人,觉得反正自己做什么都是一个失败者,一但产生这样的想法,做什么都没那么精神去做,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做和不做都是一样,观察不观察也是一样,想与不想还是一样。”被看成是彩色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那些对事物都有着浓厚兴趣,都有一颗努力探索与研究的精神在里面,告诉自己“只要肯努力,铁棒也能磨成针”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摸索。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

四、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

(1)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

(2)所谓的爱好并不一定就是兴趣。

其实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幼儿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3)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许常常会依据新的儿童观告诉自己:幼儿是主动学习者。但是,当幼儿表现出“退缩”“萎靡”或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时,老师又又不得不这样说服自己:“幼儿是不成熟的,不够懂事”的学习者;或干脆按照心理治疗来安慰自己;老师往往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幼儿在另外一些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表现出“进取”“热情”或“专注”的状态呢?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受兴趣和环境的影响变化发展的。

如有一次我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秋天》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树叶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树叶飞的动作,动作优美,当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树叶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于是我和幼儿们一起参与到树叶飞的动作;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在让他们听《两只老虎》中,他们还模仿着老虎的动作和叫声,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

有一次在游戏时间,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在刚听到钢琴曲时表现出了好奇,但没过一会儿就表现出了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在谈到规则教育时,多次用“双刃剑”这一词感慨规则教育的利与弊。

在她看来,成人在借助规则教育这把利剑斩去人性的弱点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同时,似乎也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一些幼儿变得听话了,但是似乎不再那么亲近教师,甚至也没有以前那么活泼而富有灵性了。规则性教育还包括一个导航性的目标,即《纲要》总则中提到的“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背离了这一重要目标,便会在客观上引发规则教育与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谓的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指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

(4)信任孩子,为孩子自豪。

在一次实习当中,执教老师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一时没人敢举手回答。活动现场很安静,老师有点紧张,她试问: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这个问题?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的举起手好吗?“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胆怯的举起手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回答,而是又说了一遍:“哪个小朋友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小女孩着急了,把手举的更高,老师只好让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听的心不在焉,没等小女孩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并未举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显觉得很不开心,很是失落。后来,老师又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原先举手的小女孩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这个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

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问题后,这位老师能针对她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对她的勇敢精神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现肯定会不一样。如果老师能更细心一点,体会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觉;帮助她获得成功感,那么她对学习必定会更加充满信心。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那么做。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让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应以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和目标,而应重视孩子是否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当孩子勇敢地举起小手时,老师们一定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

参考文献:

书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出版时间:8月第6次印刷。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书名:《给教师的建议》。

出版时间:1月版。

书名::《幼儿教育》。

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成都某小学教师出了一道习题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变成水。”教师都—一给了满分,只有一名学生写的是“变成春天”。教师却给打了零分。无独有偶,有一年考试题目是要求学生用“时间”造句,大部分学生写了“时间是金钱,时间如流水”。评卷教师都给了满分,一位学生写了“时间就像一列火车,载着我们经过人生的无数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结果评卷教师以人生观灰暗为由判为0分。试想,上面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

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有许多重大贡献,当别人问他何以有那么多的'创造时,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探索问题罢了”。可见,积极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奇怪的事情和今后的发展等产生的好奇心,主动地进行探索实验。记得有一次,开饭的时间到了,可有几个小朋友蹲在操场旁就是不去洗手,我走过去一看,只见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蚂蚁,于是我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观察。一会儿,一个男孩问:“老师,蚂蚁这么小,怎么能搬动那么大的食物?”接着,他一边用土堆起一座小山,一边说:“我们做个小实验吧,看看蚂蚁能不能把食物搬过去”。我也表示赞同,实验开始了,只见一只蚂蚁搬着食物来到山脚下,不能往前走了,这时,蚂蚁放下食物绕到山坡上,将食物倒着拖过山去。这样做,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支持了他们的探究行为。

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的是来自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教幼儿画小鸡。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回家观察小鸡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小鸡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画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小鸡。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创作完成了一次活动,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的表象,丰富的生活材料。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一次认识沉浮的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中,我先让幼儿亲自把木块、铁块、橡皮泥,玻璃球等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情境,一是出示一个塑料空瓶放进水里,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水面上,那么怎样使塑料瓶沉下去呢?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铁球,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因此幼儿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放在水里,有的说用天平称,有的说用石头敲等方法。由此,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幼儿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力气进行思考或操作。幼儿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向幼儿提出,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空气?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幼儿顿时十分活跃,列举了生活需要空气的东西,如口琴、风琴、气球、吹肥皂泡、吹喇叭、救生圈、吹塑玩具、气垫船、动物生活等等。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

六、重视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鼓励,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已跨过二十一世纪,在这人才竞争的时代,让我们积极开拓,大胆创新,改变观念,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教育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培养宝宝的创造性是爸爸妈妈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让你的宝宝成为原创的思考者,让他从小就明白:许多问题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创造性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最新的研究指出,相比智商而言,想像商数更能准确地预知宝宝未来的学业是否成功。

3、当宝宝长大以后,他会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创造性本身会让他一生都感到幸福和快乐。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是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而为了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从幼儿抓起。开展幼儿创造性教育是当前国情下的必须之举,可以推动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当前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势下,幼儿的素质教育也引起重视,而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一部分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幼儿时期人的创造潜能就已经凸显,适时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有利于更好的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这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开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教育可以使幼儿更加自由快乐的成长,这对其以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幼儿时期更容易进行。

托伦斯是美国著名的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他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宝宝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是4岁左右,而5岁以后便开始逐渐下降。同样我国的幼儿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因为婴幼儿期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会让孩子以游戏以玩为主其中在夹杂一定的教育的成分,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很少约束孩子的游戏或者其他活动,孩子可以自由的去玩,去想,去任意的发挥,家长和老师也不会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想象遭到别人的指责抑或是否定。因此这时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最为良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以及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他们开始希望孩子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正确的进行思考。他们会告诉宝宝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不是正确的。在这样同一的标准下,孩子们渐渐放弃了自己的想象,为了迎合大人们也为了得到奖励赞赏或者是避免批评指责,他们开始按照大人们的想法去思考去行动。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时候也已经被限制。因此有必要在幼儿时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

(一)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传统教学中关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实际上这些好的经验好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发扬,故事教学中的定向思维尤为明显,一般是孩子们听着老师讲故事,讲完后老师提问几个问题,孩子们开始在老师划定好的范围内进行学习记忆和理解。在诗歌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是让小朋友一遍一遍的重复,一直到可以背诵为止。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的某些课型,如续编改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这大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这些都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在教学中幼儿的主体性,忽略了幼儿的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的优点。因而在任何教学活动中中,教师应该尽量把幼儿的定向思维活动变通,变为多向性思维活动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激发幼儿认识世界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激发幼儿发现问题的兴趣的有效手段最有效手段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喜欢看一看、试一试是小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好奇心强的体现。让孩子通过自己去看、去做、去摸、去练从而激发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的兴趣。比如,我们在教常识课认识磁铁时,一上课就发给幼孩子们儿几块磁铁和各种各样的铁制品、陶瓷塑料制品和其他的金属等等,让他们自己去摆弄去研究,他们积极性很高,很快就玩起来了,很快他们就有所发现并且为此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其他小伙伴。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的带领他们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磁铁可以吸起来有些东西,有些就吸不起来了。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幼儿将能吸起的和不能吸起的分别放置在两处。许多孩子惊喜地发现:只有铁制品才能被磁铁吸起来。老师在这个时候对孩子给予肯定,孩子们自我的亲身体验中饱尝了发现的快乐。孩子发明创造的开始就是发现,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也是通过激发孩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来实现。因此激发孩子的兴趣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只有在愉快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气氛中,孩子才可以自由的玩耍自由的学习,并且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不给孩子制造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理解接纳支持鼓励孩子的行为。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允许并接受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少批评、多表扬;少反对、多支持;少指责、多欣赏;二是对孩子的合理需求要耐心满足。三是减轻孩子学习的压力。四是掌握提问的技巧,开阔幼儿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诗歌以及文学作品,也通过提问来完成幼儿的教育目标。因此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问题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一提多样性的问题。二提启发式的问题。三开放式提问。四是由教师提问和幼儿提问双向进行。五是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多让幼儿进行故事的仿编或创编。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多思考多观察多跟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情况要善于观察、并进行分析,用合适的方式给幼儿更大的空间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论文

1、统一做好孩子每天放学后至睡觉前的学习时间安排,这个时间要与孩子协商确定,周末另行约定。

2、提前10---15分钟提醒孩子就要进入学习或者写作业时间,请将手里继续的事情停下来。

3、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如喝水、上厕所、整理书桌(将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从书桌上清除,防止分散孩子注意力)、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4、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的不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学习时间的约定,幼儿每次学习时间规定为15—20分钟;小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20—30分钟;中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30---40分钟。每一次学习时间到后,家长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让大脑得到休息,每次休息时间规定为10—15分钟。

5、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写作业时的坐姿、执笔、运笔、注意力、写作业时的难易程度等,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6、家长通过观察和比较,对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的点滴进步做出总结,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进步。

7、注意事项: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发现问题就去不停地唠叨,试图去改正孩子,要采取艺术化的方式来纠正孩子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事前约定手势和表情等来启迪孩子。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示范,给孩子坚持好习惯以激励。要允许孩子看动画片或者喜欢的事,这是对学习或者写作业的一种有益促进,但是要将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放在学习之后,给孩子一个目标定位:按时或者超前完成作业,便会轻松得到看动画片的时间。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段话生动形象而通俗易懂地阐述了阅读教学的内涵,告诉我们是学生要通过文字这道桥梁和作者“见面”。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明确了学生才是也必须是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只是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摆正这点关系很重要。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利用琐碎分析,代替培养能力。多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把重点放在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上。直至现在,在平常听课时也屡见不鲜。“教材只是例子”,我们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把它肢解了、撕碎了,让学生吞下去、记住它(这样做即使是应付考试也毫无用途);而是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

3、注重机械训练,忽略积累诵读。当前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教学变成了语文训练,这在毕业班尤为突出。这种训练的简单化、试题化、模式化,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反而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完全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三、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意思是说学生在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的信息,及对这种信息的理解、体验存在着差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要尊重这种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接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做好评价与激励工作;而不能充当“二传手”,代替学生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1、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个体。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先不做任何的介绍和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界,让学生通过自己品读,去发现信息点,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例如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就是让学生自己先去学,去读,去感受,然后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学生体会到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我表扬了学生。接着就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作者塑造屈原这一形象,就是为了表现屈原的精神品质吗?后来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白了作者是借助屈原这个人物形象,来表现自己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看来,只要对学生有信心,给其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2、提供充分时间,保证充分的诵读。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决不能让学生匆匆一瞥就急于探究文章内涵。尤其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更应该让学生有层次地多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就引导了学生的思考;在悟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许多问题。假如满足于学生的粗读,便浅尝则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解,根本无法推进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教师即使花再大的力气解读,学生也无法获取深刻的感受,更不用谈独特的体验。

3、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开展创造性练笔。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培养,品质的完善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中多元化理解的内容、值得探讨争论的问题或者“空白”,构筑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写赏析片段、续写,或者补写“空白”等;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当然,教师也要相继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或亲自点评,推动学生向更高层次、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久之,展示表达会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行为习惯和创造意识。

4、引导学生通过美读、表演等形式,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有些内容学生不好理解,或者说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主要是因为文字在他们脑海里形成不了概念,无法构成合适的词句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美或者表演的形式来启迪另外一部分学生,这比教师大讲特讲要有效。记得在听一位教师讲《孙权劝学》一课时,教师让体会文中几处对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就是体会不到位,无法准确概括出来最后教师选择了自己概括。其时,教师如果亲自或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一下,再让学生揣摩品读,估计就能体会出来。

以上是笔者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读”这一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出充满个性的理解、感受、体验,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幼儿如何合作与意识培养的论文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我们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1] [2]。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前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教研组开展了“前阅读和前书写”的研究课题,结合自己实践中的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丰富并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轻松、愉悦、自由的内部环境。

首先,要创设整体的外部环境。我在班中开辟图书角,空间虽不大,但窗明几净,同时一边靠墙有一排木制书架,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一边墙上挂了几幅挂图、几本自制大图书,中间放了一圈小椅子,供幼儿看书和集体阅读活动使用。这样创设一个整体的外部环境,幼儿一走进图书室,触目所及都是书,给人一种良好的定势,因为空间小,师生之间、同伴之间距离近,易于幼儿定下心来看书。而且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每月进行读物更换。在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我们都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其次,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我们努力给幼儿轻松感,以保持兴趣,图书架的制作,我们就考虑了孩子的.高度,便于孩子自己拿放;图书投放时,教师把书分门别类,一叠一叠整齐的放好,每一本书都人手一册,便于支持小班幼儿喜欢拿同一本书的行为;阅读图书过程中,鼓励幼儿轻轻交流,将自己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当幼儿想换书时,则在“哪儿拿的放哪儿”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个别的交换。最后,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出来。我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二、维护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态。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在班级中设有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

三、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一)大班幼儿对文字、书面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

1.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2、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3.编报活动:在了解报纸特点的基础上,先让全班幼儿共同创编一份报,然后每小组自由商量编报,从报纸名称、内容、编排、装饰、绘画都让幼儿自主操作,自主商量决定。

四、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的基础和前提。

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在“家园之窗”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家长会时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开展阅读活动情况,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

五、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

(一)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二)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三)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四)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在实践中,我认为作为“幼小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循序渐进,只要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便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论文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学习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指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的综合。为了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们从几点入手来创设。

1、园所环境创设。开学初,全园老师就对幼儿园的园所环境进行了整改,班级走廊外主题进程墙的更新,让孩子和家长来园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处处都觉得温馨亲切。

2、活动室环境创设。班级里,物品的放置井然有序,通过文字的提示,让孩子明白,拿取物品,轻拿轻放,哪里拿哪里放,也有助于让孩子对认识文字产生兴趣。在来园活动或自由活动中,播放轻音乐,让音乐渲染活动气氛,告诉孩子在活动室活动要安静,有序。

3、活动角环境创设。在区域角和一些需要提示的地方,采用图示法来代替教师的语言提示,减少不必要的喧哗声。

4、墙面环境创设。与幼儿一起创设主题墙,让幼儿感受我们在学习,我们在进步,营造舒适的班级环境。让环境感染幼儿,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一谈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语文、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文科阅读能力已明显不够,比如他们有时会看不懂某些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行期……表明在现代社会中要求人们具有文科阅读能力为基础外,还包括要具备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而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

1.语言抽象,内涵丰富。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也是一门语言。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2。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三.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据有关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语言及数学术语掌握的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掌握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表现出对数学语言蕴涵的信息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慢。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因此,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理解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与交流能力。

所谓数学交流广义是指对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是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种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数学的学习角度还是应用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平时数学阅读的积累,以数学教材为标准范本,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理解水平,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2.有助于挖掘数学教科书的阅读价值。

新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目前我们许多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普遍就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做练习或板演,然后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也正是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听得懂但作业做不来的原因,是缺少挖掘数学教科书的阅读价值。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对数学教科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中上课是行不通的,更有效途径是集中上课与个别学习相结合,即要注意因材施教,而要鼓励个别学习的关键是要学会阅读。研究表明,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和理解特别吃力。因此,要想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都是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鉴于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不能盲目照搬文科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加强研究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很少有学生会把阅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将数学阅读真正引进课堂,数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使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播放“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上空以及绕地球旋转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飞船是绕地球做什么轨迹运动,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椭圆,接着马上提问椭圆的轨迹方程怎么求呢?于是要求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对“对数”概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10=100,10=10000,学生会很快地答出,然后再提问:10?=20,10?=30,这时学生一片沉默,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教材。另外也可以在教室里陈列或张帖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2.引导数学阅读示范,优化数学课堂模式。

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努力借助于数学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数学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几篇数学阅读材料,当培养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最好先选择一篇书上的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只“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3.引导数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新旧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在阅读前教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等要害问题,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实际背景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对易混淆概念如何辨析,能否举出正反例?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等等。阅读完一章一节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向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障碍,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日后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4。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看一本小说时,可进行跳阅性阅读,有时不用注意细节,但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而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有时对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自己还要进行推导,运算、证明过程比较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对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在数学阅读中要注意内部言语的转化,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的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例如北京高考数学19题:某段城铁线路上依次有a、b、c三站,ab=15km,bc=3km,在列车运行时刻表上,规定列车8时整从a站发车,8时07分到达b站并停车1分钟,8时12分到达c站,在实际运行中,假设列车从a站正点发车,在b站停留1分钟,并在行驶时以同一速度匀速行驶,列车从a站到达某站的时间与时刻表上相应时间之差的绝对值称为列车在该站的运行误差。(1)分别写出列车在b、c两站的运行误差;(2)若要求列车在b,c两站的运行误差之和不超过2分钟,求的取值范围。此题的考核要求关键就是通过阅读,把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互相转释:

根据阅读材料的信息进行语言转化,这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严士键、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教育出版社。4。

2、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2。

3、孔企平、张维忠、黄荣金。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11。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论文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还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3~6岁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师与家长应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的阅读兴趣会自然而然转变成一生的热爱。在幼儿的阅读方面,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给幼儿创设语言交流的交往情境,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有意渗透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安静和温馨。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最好将图书角设置在教室阳光充足的墙角,远离活动区。图书角的书架不要高于幼儿身高,幼儿最好能伸手可及,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在工作毯上坐着读书。幼儿在宽松、舒适、有趣的阅读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看书、阅读、表达,才能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会不自觉地延长阅读的时间。

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教师和家长为幼儿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幼儿园,教师应在各个区域投放富有儿童生活情趣、能传递正能量的中外童话故事及综合知识类儿童书刊。图书色彩要鲜明,图画内容要简明扼要、形象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幼儿能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分享日”要求幼儿把家里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分享,这样不仅能培养分享意识,促进同伴间的交流沟通,还能拓宽幼儿的阅读范围。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幼儿的图书都应该是随时可以阅读和可以拿放的,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地方到处都有书。让孩子从小就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快乐成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除了每天给幼儿固定的看书时间,还尽量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时间。幼儿听完故事或者看完图书后,适当提出一些有利于幼儿反思和质疑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阅读内容。我经常利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时间引导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我还坚持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阅读材料开展延伸活动。如字卡、图卡和句卡不仅有助于幼儿了解作品,还能动手去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使幼儿能够深刻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尤其是创编故事活动和故事情节表演活动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深刻地感受到阅读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

五、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父母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书香家庭,就会对孩子产生有效的影响。为此,我会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向幼儿家长介绍早期阅读的重要教育价值,还充分利用半日开放活动组织家长参观幼儿阅读活动。使家长在身临其境中转变观念,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家长尽量在家中为幼儿创设便利、愉悦的阅读环境,给幼儿布置一个温馨、洁净、明亮的阅读角,让幼儿置身其中便手不释卷。鼓励家长每天晚上都抽出一点时间,耐心地陪幼儿读一会儿书或者富有感情地给幼儿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我还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去逛书店、图书馆,在节日和孩子的生日买一些好书送给他(她)。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者逐渐转变为教育者、引导者,幼儿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阅读能力获得了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一生受用的阅读习惯,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如何合作与意识培养的论文

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但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或保育员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桌子、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会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塑、作画、看图书、跳绳、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塑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4、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5、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 。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配合地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吗?”“你们都想当小兔,没人当大灰狼,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我们俩一起玩,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在对自己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判断。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自我评价的发展对幼儿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生活适应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学家柯里就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人们经常会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但是,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这样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因此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自己以及他人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遇到社会挫折,产生苦闷。”

国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能力产生于学龄前期。学前儿童在自己的活动中听到成人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评价,并从这些评价中获得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体验,进而模仿成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才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一般来说,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他人的能力。

一般讲,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评价不可能做到各方面都恰如其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不全面到全面,从不正确到正确,何况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那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因为除了认知因素外,还会受到其动机、需要、愿望等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往往容易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从我园大3班幼儿的情况调查来看,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通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事事都要我第一、我最好。也有些教师、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便加以责怪和埋怨,久而久之孩子也失去了信心,造成孤僻和自卑。另外,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常常看到大3班幼儿在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前退缩,常听到幼儿对会做、能做的事说“我不会,我不能”。很多幼儿不会或不敢主动实践,这些现象折射出幼儿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会或不能正确估量、评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幼儿学习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幼儿建立真正的自信,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是非能力的评判,以及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对象。

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课题研究的实验班为大3班。

三、研究目标。

1.制订幼儿自我评价量表和现状分析表,了解幼儿对自我评价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并从幼儿园主体出发,寻求促进大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客观正确性、独立性、多面性等能力。

2.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幼儿学会初步地评价自己,帮助幼儿认识自我。特别是教师通过分析研究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生活中的自我评价行为,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

3.家长是孩子发展自我评价的关键因素。通过指导家长参与幼儿评价,引导家长以正面评价为主,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研究初期我对大3班35名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具体问题和结果统计如下:

1、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干的好孩子(5人);不怎么好(15人);别人不喜欢的坏孩子(15)。

2、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

父母说的(18人);老师说的(16人);自己认为(6人)。

3、你对“现在的你”满意吗?为什么?

4、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多幼儿希望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或者好孩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一是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存在自负和自卑的心理居多;二是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混淆,孩子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对自己在认知活动中的熟视无睹,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基于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而是基于他们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用“理想的人”代替现实生活中我,用教师的要求达到的我来代替现实中的我;三是评价比较笼统、抽象,幼儿的评价语言贫乏,对自己的评价显得笼统抽象如好的、不好的,至于如何好无法做出具体的解释;四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往往用成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评价,从第二个问题回答结果看出,大多幼儿说是老师或爸爸妈妈告诉他的。

究其原因,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娇生惯养,受父母权威影响较大,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评价模式。再者传统评价中,教育评价主要定位在选拔作用上。在幼儿园中,教师会把孩子分成优秀、一般、差等级别。这样的评价理念是选拔孩子。这种评价削弱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动机,是相当数量的孩子长期遭受挫折和羞辱。另外,在以往的评价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和家长往往掌握评价的指挥棒,幼儿作为被评价者,受控于成人的主观评价。

根据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我们开展了研讨活动,制定了一些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了有效地实施。

1、为幼儿搭建展示的舞台,诱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

教师通过活动创设,让孩子在认知学习、活动、实践探索过程中内省、感受、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既有对自己知识、能力、人生世界的认识,也有对自己情感、意志、自我价值的认识。在评价中还伙伴评价、伙伴合作互助的快乐,努力、失败的反思,有助于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意志力等良好习惯的形成。

(1)小小评论员。

在每天谈话时间里,请某个幼儿把当天发生的事在大家面前说一说,然后让当事幼儿陈述自己的想法,评一评自己的行为表现。刚开展活动时,由教师当主持人,围绕事件对当事幼儿进行采访式的引导提问,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在提问时,要求要逐步提升:可以一组问题为基础,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辅助提问或浓缩提问,使幼儿最终能独立进行自我评价,如“小朋友说你做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样做的吗?那时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那样做?)小朋友对你的做法满意吗?为什么?你自己觉得要那样做对吗?为什么?”。待幼儿形成初步的能力后,逐渐放手让幼儿当主持人,请当事幼儿园针对事件进行自我评价。该活动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幼儿根据行为为准则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在讲讲评评中渐渐克服自我评价时的情绪情,促进幼儿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步深入到内心品质的评价。

(2)“我能……”

这是全班幼儿互相交流的活动。让每个幼儿向同伴介绍、展示自己能干什么,内容可能包括讲故事、唱歌、做手工、守纪律、做游戏、画图画、看书,甚至拍照片时表情很好等各个方面,使幼儿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也可以让幼儿就某一内容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和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能力或掌握水平,并提出努力方向。该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逐渐懂得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3)混龄活动。

如混龄合唱活动,让大班的幼儿(实验组幼儿)与中班的幼儿一起学唱歌,一起来做某种指定的游戏,大班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年龄与能力的关系,就可以避免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使幼儿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4)小小画展。

我经常或特意为全班幼儿举办画展,组织全体幼儿参观。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分别针对绘画的各个要素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评价。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多面情自我评价,逐渐克服依从性和个别性自我评价,又可以避免因图画的总体效果欠佳而埋没具有优秀的单项能力的幼儿,使幼儿不致于失去自信,而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除了“小小画展”之外,还可以举办很多类似的活动,如“故事大王”、“谜语专家”、“班中小百灵”等,让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能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

(5)今天我是小班长。

教师每天轮流安排幼儿担任小班长,给他们挂上标志,要求他们承担班长的职责,如分发整理物品、给小朋友讲故事、表扬好人好事、维持纪律等。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流时会有相应的心理体验,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处事能力等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促进幼儿自觉模仿成人,从社会意义上去自我评价,同时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独立性。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客观地评价幼儿。

教师努力为幼儿创造一种关怀、信任、宽松、和谐和氛围,满足幼儿的正当需要;以具体评价为主;在幼儿同伴面前慎重评价幼儿;与家长沟通时回避幼儿;活动时使幼儿明确自己的特点、本领,掌握评价的方法,并时常给予幼儿客观、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与鼓励;使幼儿能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为幼儿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环境与条件。

3、指导家长正确评价孩子,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

父母是孩子发展自我评价的比较关键的因素,能影响孩子发展出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因此,我们对指导家长对孩子的评估工作也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帮助家长了解、认识孩子的能力。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访、“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系栏、发放每月幼儿发展评估表等,向家长了解和交流个别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差异,使家长对的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和孩子在园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更好地评估孩子能力的发展。其次,指导家长观察、记录评估孩子的能力。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孩子家长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孩子,获得关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各种真实材料,并加以记录,为分析和评估孩子提供重要的依据。再次,帮助家长分析和评价孩子。我们在指导提高家长评价孩子能力时鼓励家长注意:全面分析孩子,正确判断孩子,科学评价孩子,纵向比较孩子,真正有效地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

4、建立幼儿自我评价版块。老师设计一个大评价版块,每个孩子在上面都拥有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可以装东西的小盒子或着透明的袋子。当孩子担任值日生时,上面会插有值日生的标志,当他喝完水或完成某项工作后可以自己插根小棒、贴朵小花来表示。大家可以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来了解他们的活动,评价他们的活动质量、效率。这是培养孩子自主性和任务意识的不错的一个办法。孩子还可以通过图案示意来表示自己做了些什么以及完成的质量,如以幼儿看得懂的图形(如星星的个数、不同表情的脸谱)来记录,使幼儿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仍能看懂评价结果。

五、讨论与思考。

通过一年的实践活动,明显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细致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能从轻信成人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向比较细致的评价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家园联系,提高了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与教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下阶段研究中还要继续探索寻求提高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有效地策略和方法,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师资培训工作。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上的差异较大。有些教师自我评价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这样又如何能指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呢?所以教师还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进一步丰富幼儿评价语言。

一定词语储备是幼儿自我评价丰富多样的基础。通过幼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活动来发展幼儿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是自我反思能力发展的表现。让幼儿努力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形成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自我评价形式要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是运用观察式、记录式的自我评价方式,形式比较单一,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和运用情景式、对话式、结队小组式等自我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如帮助幼儿结成配对评价分享小组,让能力弱和强的孩子在一起围绕认知活动的某个片段或整个过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幼儿尝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同时聆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对他人的评价。在这种聆听、碰撞和协商中,幼儿会对自己有更合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

(四)重视个别指导,克服不健康的心理。

部分孩子还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存在自负和自卑等不健康心理。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要进一步通过故事、谈话等活动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同时教师对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

总之,通过研究,我们从幼儿自身、家长、教师三方面达成了共识,取得了明显地效果。当然,我们的课题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寻求有效地策略和方法,促进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有待于今后不断的探索和进一步研究。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内容摘要:儿童教育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领域之一。儿童在家里所受的教育在其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既可以增加亲情,又可以使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品质,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保护自己的本领。

关键词:阅读方式学习知识保护能力。

时间已跨入21世纪,社会发展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时代不同了,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方面,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坚持过去好的做法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思维,增加一些新的阅读方法,为我们的儿童教育服务。孩子身上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我们注意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孩子感受不到被爱,整个世界将会在他面前关闭。但这种爱,应该是理智的、灵活的,而非盲目的、僵化的。

一、阅读文章。

1、孩子读,父母陪伴;因为有父母陪伴的温馨氛围,所以孩子也比较郑重其事,在阅读时能有效调动积极性。如果父母能适时地予以表扬甚至赞叹,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就是一个极大的提高,时间长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有时候,家长可以“不经意地”在孩子的书桌上放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过一段日子,你会发现孩子已经读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这时候就可以和孩子探讨探讨。特别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是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重要项目。

2、孩子和父母交替阅读;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兴趣。孩子一个人读,受关注的程度太高,可能容易因紧张而失去兴趣,那么做父母的就应该尝试改变自己的角色,从关注孩子阅读转换到与孩子一起阅读。每人轮流读一段或者分角色阅读,都能使孩子兴趣盎然。平时威严的父亲这时候变成了一个“可恶”的“大灰狼”或者一个慈祥的“老爷爷”,温柔的妈妈则变成了“小白兔”或“老奶奶”,这些变化一定会让孩子觉得既新鲜又兴奋。在阅读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断句、语气及字音等问题上对孩子有一个较好地引导,使孩子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家长可以借助阅读文本中的故事,对孩子灌输善恶是非的人生观念,让孩子学习做人的道理。一家人,书声琅琅,其乐融融,家庭和谐、温馨的气氛在潜移默化当中滋润着孩子,可以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前提是,家庭气氛一定要和睦,阅读不能勉强。

3、随时检验阅读的效果;抓住一些机会,比如上学的路上,去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不经意地提起不久前阅读到的一些知识或某个字音。比如,有一次,孩子看课外书时问我“喙”字怎么读,我给她解释了。但这个字平时不常用,有可能会忘记。于是我隔几天就会问她一次,每次问的角度都不同,促使她记住这个字的用法。比如:那个口字旁的字怎么读?由那个字组成的词叫什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经过几次不同角度的提问,孩子就很好地掌握了这个词的用法。这种随时提问的做法,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帮孩子掌握一定的课外知识,这对课堂学习不仅是一个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另外一点,就是让孩子学习未知知识的那根弦要一直绷着,不能断,在下意识当中,让孩子对学过的知识也要有所“警觉”,心不能散。

4、培养孩子阅读时查字典的习惯;字典是孩子的好帮手。孩子在阅读和做作业时,常会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要问家长。有些字词可以直接给孩子一个完整满意的答复,有些字词,家长只知道字音,至于如何组词以及用法,未必知道很详细,这时就需要家长鼓励孩子拿起手边的字典。一是寻找答案,二是起到示范作用。让孩子知道,了解字词读音和用法的最佳方法就是查字典。在知识面前,家长和孩子一样,都要有一种认真的态度和一颗虔诚的心。

二、阅读科学、艺术知识。

1“、阅读”地图,了解中国和世界在现代社会,整个世界一体化,我们就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真正是“天涯若比邻”。而中国的发展,也使得我们与别的国家接触越来越多。所以了解其它洲、其它国家的各种情况,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种“大局观”。当然,了解整个世界,应从了解中国开始。

看地图时,先告诉孩子基本知识,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方位。然后根据孩子的爱好抓住时机普及地理知识,如地图上的颜色代表什么,粗细不一等线条代表什么,国道省道都经过哪些地方……例如,孩子特别喜欢某个明星,可以趁机了解这个明星的籍贯或国籍,然后在地图上寻找;了解同班同学的老家在哪里,也可以在地图上寻找。哪个地方或国家发生了什么事件,就让孩子自己在地图上搜索,家长在一旁协助。到哪里旅游了,让孩子自己把这些地方圈起来。当孩子在“圈世界”的时候,会对未去过的地方产生更多的兴趣,那么,家长也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和孩子讨论下一次去哪里旅游,并借机让孩子阅读了解关于这个地方的一些知识。

2“、阅读”博物馆、美术馆,参加音乐会在博物馆、美术馆里,气氛比较严肃,要求参观者保持良好的秩序,特别需要孩子安静、耐心地观看。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家长可以慢慢地引导孩子欣赏文物、科技产品、艺术作品,聆听音乐曲目。孩子可能学过绘画、音乐,或者对科技比较感兴趣,那么通过参观这些展览,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身上的艺术气质,引领孩子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可能仅仅就是几个展览,或者一次表演,就能让孩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粗略的设想。

出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或参加音乐会,可以利用孩子的`学生证,买打折票。最好约其他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孩子兴致就会很高,效果也会比较好。

3“、阅读”各种讲座。

如今社会上、网络上,各种讲座,花样繁多,令人数不胜数。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带孩子去观摩、学习。有些知识,孩子渴望了解,而家长的讲解,不够专业,很难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

那么,家长可以留意这方面的讲座,和孩子一起,再做一回学生,一起倾听专家的精彩讲解。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解释,甚至还可以就“不明白”的关键问题,寻问孩子,听听孩子的解答。这样既学习到了知识,又加深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现代社会,以网络为桥梁,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的确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但网络世界信息良莠不齐,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领路人。我们应该睁大眼睛,做一个“合格”的信息管理员,把经过严格筛选的“精神食粮”送给孩子,使孩子获得丰富而有营养的精神养料,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阅读自然。

现在的孩子,大多成长环境比较好,家务做得比较少,四肢不太勤,五谷分得也不太清。因为学业占据了孩子许多的精力,再加上各种课余学习班,让孩子很难再有时间去做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与自然亲近。作为家长,我们已经耳闻目睹过太多的“高分低能”的鲜活事例,在这方面,我们应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而我们家长,由于平时生活压力比较大,工作比较忙,也鲜有机会与自然亲近。何不找一个周末,带上孩子,报一个“一天团”,到郊外,到农庄,爬一爬山路,摘一摘水果,尝一尝农家菜。“行百十里路”,在旅游当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既陶冶了性情,开阔了胸襟,又学习到了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良好品德。

四、在阅读中,提高儿童保护自己的能力。

3月中旬发生在日本的海啸,还有汶川地震以及其它许多的天灾人祸,让我们了解到了自然力的可怕和生命的脆弱。许多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篇章,单独拿出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而不是象过去那样,仅仅只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似地应付上级检查,做做表面功夫。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如果孩子出现什么意外,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灾难的到来。因此,把正确的安全法则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本发生的这次海啸,损失惨重。但通过相关报道,我们也看到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在平时教育孩子应对自然灾害时,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如何戴好安全帽;地震时躲避的最佳位置;如何面对困境,等待救援等等。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有义务对孩子实施安全教育。如果发生地震,家里哪个地方是最安全的,适宜躲避;躲避时,应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还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个急救包,里面装上各种急救药品,告知孩子每种药品的用法……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应急安全手册》来实施。这种安全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有益。

荣格曾说: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而儿童时期,是一个孩子树立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幸福的阶段,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完美,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选择多元阅读的材料,尝试多元阅读的途径,从而可以为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论文

幼儿期是人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最佳时期,但幼儿的创新活动受年龄的限制,它具有自身的几大特点。首先幼儿的创新活动大都无目的可言,他们只是因为好奇、好玩,才一头扎进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手脑并用并反复尝试;其次幼儿的创新活动无明显的成果性;第三幼儿的创新活动主要是追求一种快乐,在活动中幼儿能会展动作、释放精力,获取并体验成功的自我满足;最后,幼儿的创新活动应因人而异,不能片面追求某一结果,而要求孩子们千篇一律。正因为幼儿的这些创新特点,使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过程中,应该注重这样一些问题。

一、营造一个自由和谐、民主的家园氛围。

良好的家园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家长和老师应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家庭成员之一,同时给孩子下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亲为了培养歌德的想像力,每天都给他讲故事,但常常讲到某个段落就戛然而止,把后面的故事情节留给歌德去想像,这种活动给歌德后来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二、鼓励幼儿从不同的渠道主动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

通过看电视、上网、处出游玩,请教成人等多种手段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样做不仅使幼儿从一开始就对内容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且让幼儿从小学习和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的现代学习方式,这必将有利于培养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全面地对问题进行感知和表征、多角度地定义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创造的必要条件。

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创造性动机。

孩子听见外面的鞭炮响了,总想跑出去看看;看见停在路旁的汽车总想去摸摸;听到时钟滴答滴答地响,总想它拆开来看个究竟。他不仅会有这样的行动,而且会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例如,“热水瓶盖子为什么会自己跳出来?”“鱼在水里为什么不闭眼睛?”等等,家长和老师应热情、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提问,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创造热情;另外家长和老师们也应经常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去思考、去观察,不要急于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幼儿,也不要对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持否定态度,而是要鼓励幼儿多角度思考,让幼儿从小就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且在许多情景中并没有“最佳”可言,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促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

四、注重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不断增加“建筑物”的高度进,倒塌的危险也直线上升,经过多次的挫折,孩子就会从中思考并摸索出一种或几种使“建筑物”搭得既高又不容易倒塌的方法,还有什么学习方法能比搭积木更能锻炼孩子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呢?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他进行有目的地指导,充分调动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告诉他们现成的解决方法,而应该用提问、启发和建议等方法或提供一些有助于克服困难的物质条件,引导和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在我们的幼儿教学及家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错误做法,值得我们注意:

(一)传统的评价标准制约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过去那些听教师的话,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乱说乱**想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殊不知正是这种“好孩子”的标准束缚了孩子创造的积极性。

(二)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剥夺了幼儿的实践和创造的机会。

(三)幼儿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四)片面强调创造性,而忽视了幼儿的正确发展导向。

1.创新思维即包括求异思维,亦包括求同思维。在幼儿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求异思维,做每一件事都要求幼儿“和别人不一样”。幼儿为了做到“和别人不一样”有时就脱离活动的内容,随意的漫无目的回答问题,教师因担心正面的教育处理,可能会伤害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一般会淡化处理。这就使幼儿的价值判断出现混乱,而对以后产生不利影响。

2.片面强调创造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内隐创造潜能的开发,把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划上了等号。其实,操作能力只是创造力的技能难度,而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想像等才是判断个体有无创造力的标准。幼儿创新教育更多的是要培养幼儿那种内隐的创造力。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在幼儿身边发生的能激发幼儿思考、想像以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总之,我们幼儿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成长,并在愉快和谐的所氛中去领悟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无往不胜、无坚不摧。我们——幼教工作者将会为这美好的明天奋斗不息。

幼儿如何合作与意识培养的论文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而言,同样如此。由于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善于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呢?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五点:

一、强化教育理念。

首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游戏中要经常让孩子们分组活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以训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合作、配合,给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我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名教师就帮着拉桌子,摆玩具、分发各种玩具材料,保育员则进行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清扫,无形中为幼儿树立了好的行为榜样,幼儿的合作意识也易被激起。同时,经常有意识地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学会合作,首先要有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根据观察了解,那些不能与人合作的幼儿大多是由于家长过于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处处逞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因此我通过《小鸡和小鸭》《我来帮助你》等故事,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并让孩子们装扮成“小鸡”、“小鸭”等,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墙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通过各种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很快融入集体,更好地与人合作。

在幼儿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如,在一次小组作画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感觉到各种不同角色的乐趣。有的幼儿准备材料、有的调颜料、有的要作画,这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我告诉调颜料的小朋友:“洋洋,你需要什么东西,可以和周航商量着去拿,我看你俩配合好不好?”两个人很快准备了要用的东西(笔、颜料、颜料盒、水)就开始干起“活”来。画画的萱萱就很主动地找他俩说需要什么颜料。到最后,他们的画画得非常棒。还有一次户外活动前,我请一个小朋友去拿一袋海洋球到操场上玩,可不知怎么回事,袋子破了,海洋球滚了一地,那个孩子一个人匆忙地捡着。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一个人捡多慢啊,怎么办呢?”孩子们一起说:“我们一起捡就快了。”我告诉他们:“几个人完成一件事,这就是合作,合作的力量大!”通过这件事,大家的合作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还通过玩“过家家”、接力赛等活动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强化反馈机制。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小朋友在一起合作搭了一个很漂亮的“宫殿”,我及时地说“你们几个合作伙伴搭的‘宫殿’可真漂亮!”“你们配合得真好!”教师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地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要适时给予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五、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也能推动幼儿合作意识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和个别交谈,强化家长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理念。告诉家长讲究技巧,在家里想办法赢得孩子的合作,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可以任意迁就或训斥他们。例如在剥毛豆、整理屋子等活动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合作完成,这不仅增强了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促使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方法,告诉他们不要惟恐孩子“吃亏”,对孩子说“谁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团结互助的精神。还有转变理念,如,告诉家长不要每次接孩子回到家时都问“你今天吃的什么?”“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等,而是试着问孩子“你今天有没有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事情?”“从明天开始每天想办法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点事情,回来告诉妈妈,好吗?”等等,以此引导孩子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事实也证明,通过强化“家园合作”,赢得家长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相关范文推荐
  • 11-30 是自信的演讲稿(热门23篇)
    通过撰写演讲稿,演讲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如果你正在准备一场演讲,不妨参考以下演讲稿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下
  • 11-30 开展健身运动活动总结(实用14篇)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升。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在这丹桂飘香,金秋送爽的十月,x农业大
  • 11-30 高校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模板15篇)
    它是我们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目标进行安排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以下是一些学期工作计划的实际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本学期我以学校
  • 11-30 实用动物的英语(通用18篇)
    英语是一门技能,我们需要总结自己在英语技能方面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接下来是一些英语学习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鹦鹉学舌
  • 11-30 银行竞聘演讲稿(专业18篇)
    银行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电子银行、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的兴起,为银行业带来了更多创新和发展的机遇。通过学习银行的总结范文,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和思考能力。
  • 11-30 国家奖学金申请书(优秀16篇)
    申请奖学金需要通过文字来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我觉得写一封申请书是不可避免的。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写作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我们写出更有说服力的奖学金申请书。
  • 11-30 新学期发言稿(实用17篇)
    撰写一份出色的发言稿,可以提高演讲者的说服力和形象,以及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注意。以下是一些收集整理的成功演讲案例,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敬爱的老师、亲
  • 11-30 师德师风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自查总结(模板20篇)
    活动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回顾活动中的亮点和问题,并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方向。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参考文献,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取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 11-30 监事竞业禁止协议书(模板19篇)
    竞业协议的内容应明确、具体,以防止争议和误解的发生。在下列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对竞业协议的具体要求和限制范围。用人单位(甲方):劳动者(乙方):乙方已同
  • 11-30 轮滑工作计划书(优质15篇)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书,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我们找到了一些顶级企业中使用的优秀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新学期由于很多新生刚刚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