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10-10 18:22:17 作者:影墨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反思篇一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的教研活动拉开了帷幕。今天我上了一节数学课,这一节课,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演示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学生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的数数能力很好,所以我把这一节课的例题大胆的改为习题来完成的。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小棒,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所以我安排了自由给同桌出题的空间 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有一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处理的更周到一些。经过我课后的反复思量和同事们的建议,现在把这些内容简单的整理一下:

1、表扬性语言用的比较少,表扬的形式单一,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表扬。有时就是表扬起来也有些生硬,不自然。课堂教学上,缺少了点艺术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年级低水平有限学生不会合作学习不会交流,这也是我下一步要重点训练的。

3、练习题可以出一些变式题甚至是一些拔高题就更好了。

4、在备课的同时我对备学生这一环节显得缺陷了很多。

5、在课的设计上不够巧妙和缺少科学性。

我认为一节课要想上好是不容易的事,有问题不要仅,重要的是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前进和不断的探索,我相信有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我会很快的找到成功的……..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反思篇二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有多少,体会它们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都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在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又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当学生数出不同的结果的时候,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数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再一起认真的数一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显增强,数数的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操作活动,从开始独立数100个学具,到全班一起数,接着结合说几十几,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可以能让别人容易的看出是35个,从而进行数的组成的教学。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学生之间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进一步结合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整体设计以数数教学为主线,把数的组成的教学,估计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等巧妙的穿插进行。但本节课教师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课堂较乱。甚至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再说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与别人多交流,多探索。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反思篇三

100以内数的认识不像20以内的数那样,一眼就看得清楚,它感觉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是通过让学生数小棒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样以数为核心,以数为主线的思路上去培养、去感悟。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通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先让学生猜猜方盘里的糖果有多少个再确认,有利于提高学生对100的感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通过提出问题,谁能数100个糖果,还能数100个什么物品?学生说很多,有的说100个人、100条鱼、100头牛、100间房子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积累,把这种积累经验释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价值,也体现了100这个数的广泛应用。当然,学生说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们拿来所用,其实我们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头人人都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我觉得会很亲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过问学生怎么让大家看到100个手指头?这样用手指头当学具,使学生非常亲切地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身上,自然地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次经历数数的过程,看老师数小棒,数100个手指头等,数数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体验,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学生必须要亲自去数,所以这一过程很重要。我让学生每桌准备一袋红豆,让他们共同合作,亲自经历这一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出物体的个数,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整堂课气氛活跃,我与学生融为一体,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后应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反思篇四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建立数感,这是《新课标》中强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数感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它是数的意义和有效计算等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一座桥梁。《新课标》中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需要,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基于学生已学的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而《数数、数的组成》这个内容是为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做好铺垫,也是为了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从已学的20以内数为出发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数数,数的组成这一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能熟练地说出数的组成,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字的含义,能将数字形象化。难点就在进位。

一、《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过程

1、数数教学中,我借助小棒进行数数,出示图片:19根小棒,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1个十9个一组成19。问:19添上1是多少?学生答:9加1等于10,10加10等于20。接着带着学生一起数20 以后的数,当遇到29时,问:29添上1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9添1是10,强调满十进一的思想,注重学生学习数数的方法。从中让学生发现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2、当学生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后,我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百羊图数一数,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的数出图上有多少只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一百到底有多少,初步建立数感。

3、口答大比拼,说一些数让学生来数一数和猜一猜,通过这样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比赛抢答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巩固练习,层层递进。

(1)出示小棒,看看组成了数几?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2)数数:有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发挥多样数的过程。

(3)判断对错。突出学生的学困点。

二、教学反思

整堂课难点进行了突破,但是重点并不突出。

1、在数百羊图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猜一猜、估一估,所以学生对于100的大小不是很敏感。在这个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是10只或者20只,让学生感受到10有多少,20有多少,100又有多少。这样对于学生的数感建立很有帮助。

2、数数的过程过于单一,在新授部分没有进行多样数,以至于在巩固练习时,学生们遇到了困难,无法很快的回答出答案。在口答大比拼时:就可以进行小组竞赛,一组一组的数,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有倒着数的,有分段数的。通过这样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气氛,并且重点进行了突破。

3、判断题可以改成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又把重难点进一步的突破了。

我找到了自己本课的不足。因此,以后的课堂中还需要多思考每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注意时间的分配,题型的搭配,利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消化当堂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反思篇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有一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处理的更周到一些。经过我课后的反复思量,现在把这些内容简单的整理一下:

1、学生上讲台展示数小棒的时候,由于背对着下面的学生,所以遮挡了大家的视线,看他怎么数的过程不是很清楚。

2、拐弯处数数处理不妥,强调不够,如49数到50的数数。对2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3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应再多加强调。因为在课前的数数训练中,学生基本都能数到100多。

3、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小结不够。这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

4、教师讲得过多,许多应由学生讲的地方,教师都抢来自己一个人代说了,留给学生动口动思维的空间不够多,应尽情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积极地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扶持者、引导者的课堂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