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2023年辽宁导游词(精选5篇)

2023年辽宁导游词(精选5篇)

时间:2023-09-30 22:33:16 作者:笔舞 2023年辽宁导游词(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辽宁导游词篇一

唐太宗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开始营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昭陵博物馆建成,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李绩)、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馆。

文档为doc格式

辽宁导游词篇二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沈阳清昭陵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很高兴,下面我将和大家游览沈阳有名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沈阳由于坐落在浑河(古沈水)之北而得名,是中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人文景观。它是多民族共同开发的历史名城,至今已有72的文明历史、2300年建城史的塞外名城。是清朝的发祥地,所谓“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在中国近代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宫两陵”更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朝的建立)

那么,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大清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呢?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世事沧桑,朝代更迭。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朝政腐败,明军涣散,再加上当时整个中国发生严重的旱灾,良田颗粒无收。然而,在这严重的饥荒之年,苛捐杂税有增无减。于是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出现了以李自成等几十只农民起义军。可是,虽然李自成起义军斗争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大顺”政权,但由于没有重视建筑巩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入关的清军摘取了胜利果实。就这样,清朝在起义军的推波助澜下,取代了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76年的明朝,座殿紫禁城,成为中国历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皇朝,同时也是中国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此,拉开了清朝统治中国2(1616-1911),比明朝整整多了的漫长序幕。

(陵主人概况)

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管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今年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皇太极在中国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皇太极的生平。皇太极姓爱新觉罗氏,满族,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终年52岁,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之一,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1626年太祖去世,他被推举继汗位,年号天聪。1636年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更女真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陈满族。皇太极是历的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完善八旗制度,与蒙古建立巩固联盟,多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的萨尔浒和松锦大战成为我国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的典范。最终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贡献的君主。

陵墓是历史的见证。是记载着重大事件的场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向认为,陵墓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显示和象征着皇权。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惜动用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使用的材料和的技术来进行建造。

(三京、三陵介绍)

清初关外有“三京”、“三陵”。“三京”九时兴京——现辽宁新宾;东京——现辽阳;盛京——现在的沈阳。“三陵”就是新宾的永陵,即祖陵,埋葬着肇、兴、景、显四祖;沈阳东郊的福陵,也称东陵,埋葬着清朝第一代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昭陵位于沈城北部,又称北陵,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盛京三陵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共同构成了清代皇家陵园。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每一个皇帝都有一群后妃。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着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他们葬在昭陵宝顶西侧的二百米处的贵妃圆寝,全称叫宸妃、懿静大贵妃园寝,又称贵妃园。由于年久失修,只有遗迹可寻。这种陪葬制度体现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体现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昭陵建筑概括)

昭陵位于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占地33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643),历时八年,于顺治八年(651年)初步完工。昭陵的主要建筑是顺治、康熙年间建造的。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渐认同,乾隆和嘉庆各朝又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到嘉庆六年(18)全部竣工。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修建时间跨度较大,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是从平地而起的,坐北朝南。主要建筑部分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各建筑采取对称形势分布。它既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族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它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气势最宏伟的陵墓,是清初关外陵寝中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过去的昭陵范围)

过去的昭陵陵区四周设有三排木桩做为保护标志。这些木桩分为红、白、青三种颜色。每根木桩高9尺,直径6.7寸。其中,红柱在风水红墙之外一里的地方,周围共有128根;白桩在红桩之外,两者相距10大到20丈不等,白桩共有90根;青桩在白桩之外约十华里,共有40根。青桩的范围是东起二台子,西至小韩屯,北起三台子,南至保安寺。按这个范围粗略计算,东西南北各不少于十五华里。在此范围内全属昭陵法定保护范围。清朝《大清律》明确规定:“红桩以内寸草为重,白桩以内禁止樵采,青桩以内禁止烧造”。而且对进入陵区者以情节轻重又有细则处罚规定。可见界桩是大清法律的象征,大有令人望桩生畏之感。如今,这些界桩随着清朝的消亡早已荡然无存。

(下马碑)

昭陵周围除了有界桩,还有六座下马碑,它们都是成对矗立在昭陵内的。其中两对在陵寝前方,另一对在陵寝东西红门附近。陵前的两对下马牌,一对在新开河北岸,一对在神桥桥南。这三对下马碑至今保存尚属完好,石材都是选用坚固耐用的青沙石。每个碑都有四个戗角石,可起到加固碑体的作用,也起到装饰美化作用。碑的上下首都刻有如意纹,中腰开光部分为碑文。三对碑的碑文不完全相同。其中,新开河北岸的下马碑碑文是满、蒙、汉、回、藏五种文体。碑文:“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其它两对碑文只有满、蒙、汉三种文体,碑文是:“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下马碑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明清时期广泛应用在陵寝、宫殿等外,距离远近按尊卑等级有所不同。官员出行每遇下马碑必下车、下轿步行,所谓“武宫下马,文官下轿”。否则,是违制,是要受到处罚的。

昭陵在初建时仅有下马木牌做为下马标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皇帝弘历东巡盛京时决定将永、福、昭三陵下马木牌一律改为石碑,“以昭永远”。由于是钦定工程,所以,各项准备工程进展顺利,于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三陵下马牌工程届时破土动工,工程历时三个月。皇帝一道圣旨,崭新的下马牌全部雕造完毕,按时起立。

(神桥)

现在我们来到了神桥,在清朝帝王陵寝中普遍使用的建筑形式就是“神桥”。它既有装饰陵寝建筑的作用,更有其实用价值。以昭陵来说,陵寝地势基本是前低后高。这样,每到雨季必然有大量的雨水从后向前泄出,那么,神桥玉带河保护着陵寝居高处水的排泄,真可谓金城汤池之固。

清代帝王陵墓桥都是按桥孔分,有一孔、三孔、五孔等。孔桥最多的是河北清东陵的孝陵九孔桥。昭陵神桥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桥。过去是青砖铺面,两侧有石雕护栏,栏板雕刻着身披烈焰腾空飞翔的大马,还有蕃草、海水、江涯、花卉及“八宝”等。护栏上雕有“宝瓶天拱”及“俯莲式”望柱头,桥两端有守桥石狮子,桥下是“玉带河”。

据嘉庆十年档案记载,昭陵神桥“历来久远,砖石朽烂,多有坏损处”。说明此桥在嘉庆年间已严重损坏。嘉庆及23年,顒琰两次来昭陵祭祀祖陵,竟未修此桥。道光9年旻宁也来昭陵祭祖,同样也未修此桥。直至道光,此桥破损更趋严重,急待修整。但因国力空虚,最终只得一拖再拖。

如今的神桥是建国后维修的。虽桥栏板,柱头不如昔日雕刻古朴细腻,但仍不失神桥华美、庄重的姿色。

(石牌坊)

经过神桥,漫步台阶,迎面矗立的就是昭陵的石牌防。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门,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用以点缀城市时,多称为“牌楼”。作为一种纪念死者、旌表功德的门洞式纪念建筑物,多称为“牌坊”。它经常被立于陵墓、庙宇。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尤其在陵墓之前,它除了具有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弓间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作用。

大家请看,此访雕造精美,全部为仿木架结构。其造型为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顶子。其上有三条大脊,八条垂脊,还有大吻、走兽、垂兽等。檐下有出檐的瓦垅、斗拱、额仿、横梁、兽头等构件。各部位还浮雕有花卉图案,如云龙纹、吉祥八宝、缠校莲、著草等。请大家用手指一下,八宝它雕在牌坊的哪个部位?好。还有引人注目的是,四根柱脚上雕有座狮四对,獬豸一对。其中,南北相背者是狮子,东西相背者是獬豸。它们相背蹲踞在须弥座上,昂首挺胸,瞪目张口,活灵活现,虎虎有声,令人望而生畏。好像在忠实地守卫陵寝。整个牌坊雕琢穿透,集平雕、园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技法于一炉,刀法粗犷,遒劲而细腻,真可以说是一件石雕艺术的巨型“神品”。被现代艺术家视为清代雕刻珍品,它是昭陵陵寝中有代表性的第一件石雕作品,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清初石坊建筑,在辽沈地区也是罕见的。

这座石坊建造年代分为两个时期:即坊体于顺治八年初建完成,当时的石坊仅在两端有三对夹秆石兽(狮子两对,獬豸一对),而中间的两对夹杆石狮建造于嘉庆六年(1801年)。大家稍注意看一下,就很容易看出,中间两对石狮颜色较白,两端的石兽颜色较深。

那么,为什么在顺治年间建造完工后,隔一百多年,嘉庆年间又稍作补建呢?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原来,这座石牌坊在乾隆后期就出现倾斜现象,盛京官员请求增添戗石,乾隆不准,认为“陵寝重地工程未宜轻动”,没必要修理。又说,此坊已建成一百多年,至今不过倾斜七、八寸,说明此建筑十分坚固,可听其自然,保持原状,无需加戗石。乾隆提出了这些理由,均不合理,他为什么不同意呢?原来乾隆另有苦衷,当时官场腐朽,怕盛京官员借工程之机贪占“钱粮”,所以迟迟没建。直到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才钦准盛京官员提出的计划,并命盛京将军晋昌,工部待郎萨敏二人为“督工大臣”。他们提出,为了前后统一,还是用石狮形式,更为坊体坚固。同时,用狮子造型,可增添陵寝气势。嘉庆六年二月冬天,“督工大臣”立即调来的石匠,起早贪黑,刀刻斧凿,仅用五个月便将四件石狮雕刻完毕。为此,嘉庆还给他们二人奖励。可是,由于他们二人只顾赶工程进度,忽视了工程质量,不到二年,夹杆石狮便出现下沉现象。嘉庆得知此事,非常重视。这时正赶上嘉庆来盛京祭祖,考虑到工程还没出三年“保固”期,就出现问题,于是传二位督工大臣,每人各出资一半,返工修理,以示“正肃”。无奈,二人道旨照办。

嘉庆十年(8)八月,顒琰又来到昭陵,当大礼已毕,在祭区敬瞻之时,特意到石坊驻足停留,十分仔细的观摩了这件为之费了一番心思的佳作。

辽宁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处的就是下达河龙峰山风景区了。下达河龙峰山风景区建于1995年,至今总投资已达3900万元。由来自民间的释来愿大师率四众弟子投资兴建。该景区位于千山东麓,汤河水库西支,距鞍山、辽阳两市均35公里,鞍辽线、辽凤线两条省级公路在此交汇,处于千山风景区和汤河风景区之间,可以说是山水相连,一脉相承。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龙峰山。龙峰山坐落于下达河乡下涧村境内,其山势奇特,山青水秀。自然景观二十八处,著名的有龙头峰、大金刚峰、二金刚峰、白云洞、金蟾迎旭、犀龟望月、卧狮峰、人头峰、九龙河、老君柜石、卧佛山等。每处景观都是惟妙惟肖,让您拍案叫绝。在龙峰山半山腰,唐代古刹龙峰寺是这里的一处人文景观。龙峰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跨距一千三百余年。据记载,龙峰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在此屯兵,薛仁贵一箭定天山而修此庙。清乾隆帝(四十四年,69岁)东巡到此,见其势清幽足为修真之所,景物秀毓堪作养性之区。在此小住期间,所许之愿皆得灵验,遂御封龙峰寺为保清寺”,白云洞为灵神洞”,陀螺峰为大、二金刚”。龙峰寺可以说是帝王涉足,百姓常往,纳两次皇封,名声远扬了。只可惜在文革期间浩劫一空。1995年8月,经省、市政府批准得以恢复重建。1998年5月,其作为正式宗教场所对外开放了。迄今为止,寺庙集纳民间资金3500万元,历时7年,现已建成山门、正殿、东西配殿、斋堂、客舍、仙人桥、龙佛阁、金刚殿和彼岸大桥等十几处人文景观。2001年,在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汉白玉佛祖舍利塔也已建成开光。该塔的建成为龙峰山又增添了一处稀世的人文景观,也使龙峰山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一座佛教名山。

大家往左上方观看,那里就是传说中的人头峰、卧狮峰和大鹏金翅鸟。中间的人头峰传闻是大日如来忿怒相所形成的佛头,参天拔地,峭壁难攀。古时黎民百姓年年清明都要来此跪拜人头峰,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头峰左右两侧的大鹏金翅鸟和雄狮是佛祖的护法,常伴随在佛祖左右。左侧的大鹏金翅鸟是佛教中的迦楼罗。相传其大无比,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以龙蛇为食,可以除毒蛇之毒害。因其一天食一龙及五百小龙,后受五戒,皈依佛法。迦楼罗在中国被说成是在佛祖头上的一个护法神,即大鹏金翅鸟。(引领游客上仙人桥)

现在我们所走的就是仙人桥。大家看桥下的`就是著名的九龙河,九龙河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您可以看到成群的鱼儿在水中嬉戏。远远望去,水面闪着微波,映山映树,映日映月,夜里也倒映着天上眨动的群星北斗。相传,有九条龙从龙峰寺下山,龙身在河水中洗浴喷沫,蠕动嬉戏,使河水涟漪荡漾,潺潺流水被九龙阻拦,水深成湖十分壮观。相传这九条龙非常善解人意,当二郎神母亲被压在琵琶岭下被太阳暴晒的时候,九条龙轮流为二郎神母亲喷水救急,后来玉皇大帝招回杨二郎,点龙成山时,一条龙俯卧老君塘,一条龙钻入白云洞,一条龙爬上龙峰山,另外六条龙腾云架雾升天去了。从此,河水眷恋地打着旋涡流走了。远远看去波光粼粼,仿佛带着浴龙的荣耀,展示着河身优美的线条。清澈的九龙河为龙峰山风景区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这里就是龙峰寺的庙门了。因为龙峰寺是历朝的皇家寺庙圣地,所以您能看到整个建筑都是红墙琉璃瓦。龙峰寺的庙门是依照北京天安门的风格建造的,整个建筑造型独特,充分体现出了龙峰寺的气势恢弘。庙门是个两层建筑,正上方为法王殿,左为钟楼,右为鼓楼,佛家每天的晨钟暮鼓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两侧栏杆,都是用汉白玉经过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的,上面的花纹造型继承了唐代建筑风格,同时又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请抬头往左上方观看,那便是著名的金蟾迎旭、犀龟望月两处自然景观。传说二郎神劈山救母引来不少动物的称赞,母亲说它们和这里的山民待她很好,要他报答山民,于是二郎神腾云驾雾驱走了11个太阳,又用赶山鞭赶出了一块块平原,就这样才有了山区和平原之分,使得黎民百姓有了田种。二郎神想带母亲离开凡世,但母亲却对这里心存依恋,正在母子争际一时,震怒的玉皇大帝向人间喷出一口浓雾,把二郎神的母亲和围观的各种动物变化成岩石,二郎神含泪把死去的母亲送到了龙峰山白云洞里,看着那些已成岩石的龙头、犀龟、金蟾、卧狮、仙姑陪伴着母亲,千恩万谢后驾祥云被玉皇大帝招回天宫去了。留下的诸多奇观异景,虽精千古日晒雨蚀,而今仍见昔日原貌。

大家往右上方观看,这两座险峻的山峰就是大、二金刚峰”了。传说在杨二郎救母的时候,有两个陀螺精前来助阵,被玉皇大帝点化成两个相临的山峰,高耸入云,陡峭险峻,当时人们称为陀螺峰。相传,清乾隆四十四年(69岁),圣主乾隆皇帝某夜安寝,忽得一梦,梦中有一白龙在其面前盘旋飞腾,醒来心中恐慌,于是召集文武百官为其解梦。一文官出班说到:龙是真命天子的象征,万岁夜梦白龙,说明万岁您乃真命天子也。乾隆听罢面露喜色。又一武官出班道:万岁本身即为真龙,而您眼前又出一龙,二龙并出,说明有人欲夺万岁天下,望万岁早察。乾隆听罢低头沉思,似觉武官之言更为有理。退朝回到后宫闷闷不乐,总觉眼前有白龙出现,便召一术士占卜。术士指明:北方有龙气出现,乾隆大惊,急召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文武纷纷献策,最后决定由被御笔亲点为翰林的大理寺少卿王尔烈、东阁大学士刘墉、礼部尚书纪韵等文武陪同乾隆皇帝出朝追查白龙下落。乾隆一行人马浩浩荡荡,依术士所指,出了京城直奔北来。这一日天色己晚,乾隆皇帝夜宿奉天。说来也怪,乾隆皇帝夜间再次梦见白龙,更深信术士之言不假。翌日,率文武折向辽阳。走到今天下达河境内时,坐在马上的乾隆恍惚间眼前又出现一条白龙飞舞向前。乾隆率人马追踪来到一座山下,白龙忽然不见。乾隆甚觉奇怪,上山寻找。猛然抬头,忽见一座山峰上赫然呈现出一个龙头的样貌。找人询问方知此处为龙峰山,此峰为龙头峰,龙头峰下有一白云洞。1300年前,大唐开国皇帝李世民曾避难于此。乾隆猛然醒悟,原来梦中所见白龙即是此间龙峰山的化身。所谓一国不容二主,一世不容二龙,乾隆为保江山问计于文武,术士献策龙有龙脉,挑断此龙的龙脉可保江山社稷”。乾隆依言欲挑龙脉,派人多方寻找,仍是只见龙头不见龙尾,无处下手。正无可奈何间,抬头忽见两座山峰一大一小极像两个金刚力士,放眼看去两峰如巨人挽日月,占地利,抢山势,似天兵护卫龙头峰,镇守白云洞。乾隆于是问王尔烈爱卿,你是二甲头名进士,又出生在附近的风水沟,此山为何名?”王尔烈看了看同僚刘墉的驼背,与纪晓岚不约而同地笑了,纪晓岚说:皇上,这山形如两个馒头,不如封为馒头山补给黎民百姓吧?”王尔烈说:这是杨二郎赶山时用赶山鞭抽耍玩的两个陀螺,山转水转就是这么起源的。”乾隆皇帝看看刘墉不由大笑:这山早已有名叫陀螺峰,登上此峰山不转人转,改叫馒头山不好,朕要封这两座山为大、二金刚。”刘墉是大书法家,乾隆让他把大、二金刚”四个字写在匾上。有了御封的大、二金刚峰春时融冰碎片如战甲护身,夏时绿装点缀,秋时黄袍染躯,惟有冬季披挂一身瑞雪。早晚霞光点抹,如镀金身,尖峰显露巍峨,把关镇口展雄风。从此龙峰山又被称为金刚山。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下达河龙峰山的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龙佛阁。龙佛阁造型独特,形如宝塔,雕梁画栋,飞檐高耸。里面供奉的是四海龙王。龙佛阁下有一口井,相传这口井约140余年干涸无水,在龙峰寺开光之时,神龙现世,从此干涸140余年的枯井涌出了甘甜的井水。龙峰寺为感谢神龙修建了龙佛阁,供奉四海龙王。现在庙上的引用水都来自这口井的泉水。

大家抬头观看,那便是龙峰山最具代表的龙头峰了。您看龙头从山丛中伸出来,而龙身则让群峰树木遮掩着身体,远处峰峦起伏的是龙的脊梁,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正是早晨吐云雾,晚上喷彩霞,白天日光镀金身,晚上月光映龙鳞,微风拂来龙摆尾,细雨滋润眼更明。这龙头峰吸日月精华,展龙头伟颜,云中吼,雾中鸣,呼风唤雨,左右苍天,造福人间。人们视龙头峰为神灵,遂修塔建寺,祁愿国泰民安,龙峰山、寺也因此而得名。

大家请回头往山下观看,您能看到九龙河蜿蜒曲折,奔向龙峰山脚下。按风水学讲,金刚山后有连绵高山,前有远山近丘,左右低岭环护,中有偌大富饶之盆地,且有河流穿过,只见来水,不见去水,视为四神地、四灵地,为风水宝地。您再往远看,您能看到远处的卧佛山,卧佛山宛如一位姿态婀娜的仙子睡在龙峰山脚下,更酷似佛祖如来”睡卧仙山。传说,杨二郎一身好武艺,斩妖除魔,劈山救母,打动了仙姑,为跟杨二郎相见,她尾随其后,追太阳,赶群山,染一路征尘。一天,在金刚山下终有相见机缘,仙姑着意打扮一番,就在她仰卧在九龙河洗头之时,被玉皇大帝点化成岩石。且见黑发飘河边,眼望青天喊情冤。时间一久,仙姑觉得能在婆母身边同息金刚山,也就净心养身,日夜修行,悟道成佛了。由此,卧佛山日夜守护在龙峰山白云洞旁,陪伴二郎的母亲。

辽宁导游词篇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千山,又称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名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

仙人台,又名观音峰,位于南部游览区诸山脉之巅,大安、中会,香岩诸寺和五龙宫诸庙宇拱卫之中。海拔708.3米,为千山风景区最高峰。峰奇,地险,峰头似蛇背,长20余米,宽10米,峰头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径约20米,由东稍北倾斜,状如鹅头,故俗称鹅头峰。西南北三面均为峭壁深渊,唯东一面可行。明朝初年,在峰顶大兴土木,将半球峰顶变成一平台,修建成仙人台。

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盘,周围安放八仙和南极寿星的石雕坐像,布陈为庆寿,奕棋行图。鹅头下峭壁上,有一佛龛,内浮雕一尊半身观音菩萨像。佛龛之上横刻"仙人台"三个篆字,系清光绪举人徐景涛所题。鹅头峰原名华表柱。

辽宁导游词篇五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辽宁旅游观光。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地处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南临渤海,黄海,,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为邻,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通信枢纽,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辽宁省现辖14个地级市,省会设在沈阳市。全省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00多万。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5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6%,其中满族,锡伯族聚居人数居全国之首。辽宁省的东部和西部为山地丘陵,中部为广阔的辽河平原,构成明显的鞍形地势。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习惯上称为“辽西走廊”,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全长约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12%。近海分布大小岛屿506个,占全国岛屿总数8%。岛屿岸线长约700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5%。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