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优秀6篇)

最新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优秀6篇)

时间:2023-09-24 08:19:19 作者:琴心月 最新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优秀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一

为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拥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活动平台,四年2班班委决定举行首届班级课文诵读比赛。

苏教版四年上下两册语文课文(诗歌除外)作为参赛内容。

个人诵读

1、衣着整齐,佩戴红领巾,举止大方、得体,充满自信。(15分)

2、使用普通话,语速适中,富有感情,轻重缓急合理,声音能传达出文章的韵味。(40分)

3、朗读正确流利,吐字清晰,不破句,停顿恰如其分。(30分)

4、朗读时能辅以合理的动作。(15分)

第2周—第4周

四年2班全体学生

1、第一阶段(第二周):各组初赛,由组长组织评选,每组推荐2-3名优秀者参加班级复赛,具体比赛时间由各组自行安排。

2、第二阶段(第三周):班级复赛,由班委组织初赛优胜者参加,选拔出优胜者10名,参加班级决赛。

3、第三阶段(第四周):班级决赛,由老师组织复赛优胜者参赛。

初赛阶段由组长选聘评委,复赛阶段由班委组成评委组,决赛阶段由老师组成评委组。

决赛设一、二等奖若干名,发给奖状奖品;初赛优胜者将颁发证书。

1、组长负责初赛的组织工作。

2、班委负责复赛的组织工作。

3、生活委员负责奖品的购买。

4、劳动委员负责复赛、决赛班级座椅的'编排。

5、宣传委员复赛人员名单和评分表的设置。

6、学习委员负责统计分数。

7、纪律委员负责赛事纪律。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二

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建书香校园。

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经典美文的陶冶,激发阅读经 典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时间:20xx年5月中旬

地点:三楼音乐教室

1、比赛分三组进行:低年段组(1,2年级)、中年段组(3,4年级)、高年 段组(5,6年级)。

2、比赛时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一班到二班的排序。

1、各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扎实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积极参加本 次比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 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诵读篇目于下周一上报给代晓红老师。

附:

经典诵读活动集体赛细则

一、评委

评委:领导班子及各班数学教师

二、评比细则:

1、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3分)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3分)

(3)诵读时间:3分钟内。(2分)

(4)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2分)

2、各项比赛内容分开评分,各评委评分采取10分制,7分起评,评分保留 两位小数。

3、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依 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组评出一、二等奖。

4、指导教师奖的评定:

本次比赛活动,指导教师由各班语文教师担任。获奖的班级,其语文教 师获得指导教师奖励。

愚公学校小学部经典诵读评分表

备注:

1、评分采取10分制,7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

2、具体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3分)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3分)

(3)诵读时间:3分钟内。(2分)

(4)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2分)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三

“中华情”颂爱国情、圆中国梦诵读比赛。

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经典美文的`陶冶,激发阅读经

典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时间:20xx年5月中旬

地点:校操场

1、比赛形式:团体诵读,个体诵读。

2、个体诵读比赛分三组进行:低年段组(1,2年级)每班限定3名、中年段组(3,4年级)每班限定4名、高年段组(5,6年级)每班限定4名。

3、先进行团体诵读。(团体诵读按从高年级往低年级顺序进行,个体比赛顺序按照选手抽签排序。)

1、各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扎实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诵读篇目于本周三上报给凌荷老师。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四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古诗10首。

小学三年级:诵读《笠翁对韵》《千字文》,古诗20首。

小学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论语》,古诗30首。

小学五年级:诵读《笠翁对韵》《诗经》,古诗30首。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上午第一节课前的预备时间以及每周一节诵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一——五年级利用每周一节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四)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五)学校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各班要每月上交一定数量的展示作品。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

(六)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七)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八)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检测,采取抽测、集体诵读、高年级检测低年级或同伴互测的方法。并开展歌唱经典、演经典、经典诗篇朗诵会、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展示。

(九)各班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要求讲解得过深过细,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如,将诵读内容编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鼓励亲子诵读,师生同读。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

1、我给大家讲美文

学生把自己收集诵读的古诗文讲给同学听。

2、唱经典

古诗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在诵读的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让他们记得更好,可开展歌唱古诗文的活动。如孟郊《游子吟》,苏轼《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别亦难》,白居易《长恨歌(片断)》等古诗词歌曲,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去唱古诗文。还可请音乐老师给古诗文谱上好听的曲调。

也可在游戏(如跳橡皮筋)中编成歌谣。如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你拍一,我拍一”就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更能坚持下去。

3、给经典配图

在经典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他们思维力,想象力。

5、经典我能行

在诵读到一定的程度上,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

(1)改写

“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一句中的“窥”就将邹忌作为男子,却反复照镜的自惭心理表现出来。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你可以改动一下,让它更传神。让学生有了强烈的动笔愿望,希望与古人一较高低。

(2)自写古诗文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介绍,学生对古诗文格韵有了一定了解,就让他们试着自己写一写诗。

6、编写经典选篇

学生将自己诵读的经典分类,如分成学习方面,为人交友,励志人生,绚丽自然等等。并由此自己编成一个小册子,配上精美的插图,写上序言,标上自己主编的字样。看着自己的成果,学生诵读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更使他们乐于诵读。

7、运用经典

学生诵读经典,能在实际中运用,更能让他们乐于好于诵读。这也是我们诵读的一个目标。在实际中,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经典。

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青。看见桃花,教师有意识地诵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面桃花相映红”等句子,引导学生吟出自己诵读过的与桃花有关的句子,看谁说得多,说得好,用得当。在作文中,也经常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经典句子。如描写春雨时,用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五

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经典诵读的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文化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构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经典诵读的内容

《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诗经》、《楚辞》、《正气歌》、《少年中国说》等古诗文及优秀现代诗歌、散文。

四、经典诵读活动的时间安排

详见附件:-第一学期经典诗歌诵读具体安排

五、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步骤

诵读活动按照“前期策划、中期推行、后期比赛”三个阶段运行。

六、活动要求

1、我校经典诗歌诵读活动,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之

一。全体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学校大局出发,从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全面铺开。各系部、语文教师、班主任要认真做好活动的动员、准备、安排和实施工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全体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读触读,形成制度,形成风气,让诗意行走在教室内外,让诵读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2、各系部、各班级要保证诵读时间,追求实效不应付。坚持上好每天的早读课,早读课内容要生动有效,不走过场。

3、语文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可以将经典诵读与考试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活动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活动的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七、全校经典诗歌诵读比赛

1、参赛对象:每个系部推荐一个优秀代表队参赛,人数不得少于50人,且要求有教师共同参与。工会读书协会可选派一个教师代表队参加展示表演。

2、评分标准:

希望全体师生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领略中华经典诗歌的魅力,启迪智慧的火花,去倾听生命的歌唱,感悟人生的真谛,憧憬理想的德育,养成高尚的情操!开展中华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也必将对学校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六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各年级诵读内容附后。

四、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班干部诵或看书吟诵

2、语文课前3分钟。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五、活动方法

1、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1、语文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学科整合。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其他学科,如政治、历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3、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与提高相结合。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能够使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广大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各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教育效果。

2、精心组织,注重活动实际效果。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与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的重大演出相结合,挖掘与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古代、现代、当代名家名篇中精选作品,注重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耳熟能详,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要把“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选编经典诵读读本,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要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师诵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广大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3、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以个人为根,以集体学习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以开创风气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年级要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生,演绎时代精神。

4.学校将制定经典诵读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此纳入对学生的个体思想品德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比,鼓励创造性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对做得好的指导教师、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

新学期,我校积极开展“诵经典、品美文、享乐趣”读书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迅速行动起来,校园内掀起了读书背书的热潮。学校制定了读书活动方案,各班根据学校的方案制定了自己的读书方案。几个月下来,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的氛围日渐浓厚,经典诗文、名著走进了师生的生活,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提升了内涵。

大量识字,开启阅读之门我们认为童年时代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最佳时期,从小建立起读书兴趣将终生受益。然而识字却成为孩子读书的最大障碍。为此我们从大量识字入手,为学生开启阅读之门。新学期我们以《情趣识字》为教材,开展大量识字教学,我们的目标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完成3500字的识字任务,扫除阅读障碍,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半个学期的试验,成效显著:经过测试,全年级311人,认识600字以上的学生211人,占总人数的68%,识字最少的也在400字以上,远远高于教材的要求,照这样计算,小学低年级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是没有问题的。

背诵经典,回归积累之本13岁以前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学生的记忆力强,效果好。为此我们在全校各个年级广泛开展背诵经典诗文活动。低年级我们以背诵古诗、《三字经》、《百家姓》为主要内容;中年级我们以背诵《论语》及《四书》、《五经》的有关篇章为主要内容;高年级以《古文观止》为主要内容。因为所选内容均为经典,学生天天与大师对话,取法乎上,所以学生的受益肯定很大。为了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我们安排了早读时间,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并定期举行经典诵读展示和背诵大王评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低年级部分学生背诵古诗达百余首;三年级学生背诵《论语》百余则;六年级学生背诵古文50余篇。大量的积累必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读中外经典,师生共成长让阅读成为习惯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为此我们大力开展读书活动。我们为各个年级精选了部分经典书目,供各班选用,经典书目分为名著类、科普类、历史类、现代文学类、中国古典名著类等。我们要求各班制定好自己的读书计划,为了保证读书的效果,要求师生同读一本书,教师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定时开展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学校规定周五下午拿出一节课为读书交流时间。届时,各班交流读书的成果,读书的经验,并进行好书推荐、谈读书收获等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书籍成为学生的重要伙伴,中外名著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良好的读书习惯正在形成。

今后的打算读书活动的成效正日益显现,但是,读书活动毕竟刚刚起步,还有待规范,措施还有待加强。今后将进一步总结读书活动的经验,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