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小班数学教案反思(模板8篇)

2023年小班数学教案反思(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22:12:12 作者:念青松 2023年小班数学教案反思(模板8篇)

中班教案是为中班幼儿设计的一套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中班教案的编写是为了让幼儿在开心游戏中学习,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中班教案方便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引导和支持。中班教案是教师授课和幼儿学习的依据,对于幼儿的学习成效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班教案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桥梁,通过它,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中班教案的编写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突出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中班教案的设计是为了让中班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里分享一些优秀的高三教案,供大家一同进步。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会找玩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玩具摆放在一起。

2、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愿意用语言讲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柜1—2个。

2、玩具若干(长毛绒玩具、汽车玩具、娃娃、积木等)或幼儿自带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展示玩具,认识玩具。

教师:园长老师知道我们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玩具,今天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玩具,

看看有些什么玩具?(请幼儿说出玩具名称)

2、玩玩具,体验快乐。

教师鼓励幼儿分组自选玩具,自由地和玩耍或和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二)引导讨论,尝试摆放玩具——将同样的玩具放在一起。

1、观察摆放的玩具。

2、讨论怎样摆放玩具。

3、探索将同样的玩具放在一起。

(1)请幼儿自主尝试将同样的玩具放在同一层玩具柜上(或玩具篓)。

(2)让幼儿边摆放玩具边学说:我把“××”和“××”放在一起。

4、分享共同摆放玩具的快乐。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整齐的玩具柜,分享一起摆放玩具的乐趣。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分类摆放。

活动反思:

《我会放玩具》是一个数学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其一,玩具是幼儿熟悉和喜爱,对于自己的玩具幼儿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可说。包括玩具名称、玩法、玩具的由来等等。活动材料是他们平时最喜欢接触的东西,应该活动起来没什么难度。其二,在生活中,幼儿有摆放玩具的生活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玩具归类等。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名称及玩法。

2、学习和同伴分享玩玩具,体验分享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材料准备:

幼儿自带的玩具

活动设计:

一、教师谈话引题

1、教师出示小熊。

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一个我的宝贝玩具,看这是什么?我的小熊是黄色的,圆圆的'头,它有黑色的眼睛,还穿着一件漂亮的衣服。

2、幼儿介绍玩具。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并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玩具,说说最喜欢的原因。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介绍你的宝贝玩具好么?先要告诉大家它的名字、它可以怎么玩,再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有毛绒绒的玩具,有塑料的小汽车,还有木头做的积木。

二、分享玩玩具

1、幼儿分享玩玩具

师:每个人都带了玩具,我们可以大家一起玩,请你找找好朋友一起玩。

2、教师小结

出示玩玩具的照片,幼儿一起观看。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刚离开家中,还没有摆脱“自我中心”,想要把自己最喜欢最宝贝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有很多幼儿都还不愿意,而这时教师就要用表扬,奖励的方式,激励其他小朋友感受分享的快乐,使他们也产生分享的意愿,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一起玩的快乐。并且懂得在玩的时候要爱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玩具。

小百科:玩具也可以是自然物体,即是沙、石、泥、树枝等等的非人工东西,对玩具应作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人玩的东西,凡是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后果,指导玩具不能塞进耳朵等身体器官。

2、明白发生意外是要去医院。

活动准备:

1、男孩木偶。

2、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1)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穿珠游戏吗?

(2)明明也来玩串珠,发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旁白:游戏时间到了,明明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穿珠游戏。

明明:小珠子,真搞笑。(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教师:明明玩串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明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继续讲述故事。

(1)教师:我们来看看之后怎样样了。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来了,老师赶紧把明明送到了哪里?医生是怎样做的?老师送明明到医院,医生挖出珠子。医生还告诉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样做耳朵和鼻孔会流血,还有可能会发生危险。

(2)教师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声音说: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4、拓展幼儿经验。

(1)教师:我们身体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这些小小的孔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把东西塞进这些小孔里。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像小珠子一样小?什么东西比小珠子还小?它们可千万不能塞进我们身上的小孔孔里呀。

(2)学习安全童谣

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童谣小朋友听一听要是你能记住的话就不会把小珠子塞进鼻子耳朵里咯。

小玩具不安全,我们不往身上藏。

玩具钻进耳朵,越钻越深耳朵疼。

玩具塞进鼻子里,弄伤鼻子流鼻血。

放进嘴里很危险,一不小心肚子疼。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5以内的数字。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除了小动物图上还有什么?

二、数一数。

图上有几只小鸭?我们一起拿出小手指来数一数。(几朵荷花?几只蝌蚪?几个荷叶?几只青蛙?)

三、认一认。

小鸭有“5”只,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字“5”是怎么样的。(1~4同上)

活动延伸:数一数皮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3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2、能用点数的方式数物品并用数字1、2、3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大卡1-3,贴有3种不同小动物的房子,小老鼠奇奇。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数字卡片1-3,操作册20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数字1-3。

1、集体游戏:《小鱼水里游》。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提问:在刚刚的游戏中都出现了数字谁呀?(1、2、3)。出示数字卡片1、2、3复习巩固对其的认识。

2、教师分发学具。

师:小朋友在刚刚的游戏中表现都很好,小鱼有礼物要送给你们,请你们双手来接,有礼貌的说谢谢!

提醒幼儿将礼物放在桌子上,不乱动。

二、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1,做客。听声音找到小动物的家,出示房子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了?”(小猪)几只小猪在家呢?(1只),依次是小羊(2只),小狗(3只),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们都住进自己的新房子里,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xx家的'呢?”

(小猪的房间住着一只小猪,门派号是1)以此类推。

三,完成操作册20页。

师:小朋友看,在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挂门牌时谁悄悄来了?(小老鼠)。我们来听听小老鼠奇奇来做什么?哦1yuanl奇奇在整理玩具柜时也遇到了困难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

小朋友取出操作册翻至20页,帮奇奇把夹缝中的数字1、2、3贴到相应的位置。

活动结束:将操作册送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游戏引出数字,通过游戏让幼儿复习数字宝宝,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部分,学习数与物的对应,通过点数并帮小动物挂门牌让幼儿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三部分,完成操作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与量的理解,同时检验幼儿是否真的掌握,是针对数与量对应的操作练习。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过程安排完整,合理。活动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目标进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的活动检验95%幼儿以掌握。针对目标一学习3以内数与物的对应,可将活动二中“挂门牌”改成“按物取数”则更为完美。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六

教学目的:

1、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规定范围内的倍数。

2、能正确区别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教学重点:

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规定范围内的倍数;能正确区别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找一找

1、找出15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

15的全部因数:1、15、3、5

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15、30、45、60、75、90

2、哪个数既是15的倍数,有是15的因数?(15)

你用什么方法找出来?还有好方法吗?

3、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活动二:分一分

把1、10、12、25、37、54、102、417、23、398分成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四类。

1、先让孩子独立分类

2、同桌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

(1、37、23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12、54、102、398既是合数,又是偶数;25、417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三)活动三:猜一猜

利用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猜。

1、同桌做猜数的游戏

2、一人利用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另一同学猜。然后再交换。

(四)活动四:解决问题

选哪种包装盒能正好把90瓶饮料装完?还有其它的包装方式吗?

1、同学讨论还有其它的包装方式吗?

2、你是怎样想的?(90的因数)

(五)活动五:动脑筋

123,234,345,456,567,......它们都是3的倍数。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是3的倍数)

(六)活动六:你知道吗?

介绍书第13页“你知道吗?”(学生介绍歌德巴赫猜想课外资料。)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七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新旧玩具的对比,知道损坏的玩具不好玩。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玩具损坏的原因。

3.产生对玩具的爱护之情。

二、活动准备:

1.玩具每人一份,包括完好的和损坏的。

2.视频“爱惜玩具”。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玩具,比较好坏玩具

给幼儿提供各种玩具,有损坏的,也有完好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玩具,请小朋友玩一玩。(事先把玩具分好放在桌子上。幼儿玩玩具,教师观察幼儿对这些玩具的态度。)

(二)分享感受,感知玩具坏了不好玩

通过好坏玩具的比较,让幼儿感受到玩具损坏了就不好玩了。

提问:1.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喜欢刚才的玩具吗?你是怎么玩的?

2.你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被损坏的吗?小朋友可以猜猜看。

教师:对,肯定是我们小朋友们没有好好对待好玩具,它们才会坏掉的。

(三)观看视频“爱惜玩具”,明白如何对待玩具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个动画片,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对待玩具的,我们来看一看吧。

播放一:(开始——把小猪给摔破了)

提问:1.动画片中的小猪怎么了?(幼:耳朵掉了,摔坏了。)

2.请你想一想,小闪还做了对玩具哪些不好的事?(幼:乱扔、乱踩、咬毛绒熊)

教师:对,这些都是不好的事情,都会使玩具收到伤害。

播放二:(大哭——最后)

提问:1.小猪后来又变得怎么样了呢?(幼:耳朵被贴好了。)

教师:把摔坏的玩具修好,这就是爱护玩具的行为。

2.让我们想想,还应该怎么样来爱护玩具呢?

3.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轮到你时又该怎么玩呢?

小结:是的,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谦让,不可以互相争抢,不然就会把玩具给抢坏的。玩的时候也要轻拿轻放,不然就会摔坏了。

(四)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我们看了动画片,发现当我们对玩具不好的时,玩具们会很伤心、难过;当我们对玩具好时,玩具们又会非常开心,愿意跟我们做好朋友。我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做个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八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们班在进行期末幼儿体格测量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总是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比高矮,于是就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建立初步的测量概念。

2、培养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比较物品高矮

活动难点:比较物品高矮

活动准备

积木玩具若干、高矮不同的机器人、高矮不同的沙瓶、高矮不同的两个熊娃娃

活动过程

一、比高矮,建立初步概念

1、出示熊娃娃,提问:两个娃娃有什么不同——高矮

2、依次出示沙瓶、机器人。进行比较高矮。

3、请两组小朋友进行比较高矮。

二、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目的:巩固高矮概念

三: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积木玩具,摆出高、矮不同的两座“高塔”。

延伸活动:发现周围高矮不同的物品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一直在考虑高矮应该是在同一水平位置进行比较,但由于考虑幼儿年龄及认知基础,课堂设计没有涉及这些知识,只是简单的进行目测比较。

活动中孩子在接受程度上还是可以的,因为孩子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在第一个出示熊娃娃环节,提问还是很到位的,能够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去回答问题。但是本次活动是《好玩的玩具》,材料准备不够充分,没有为孩子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导致孩子在投入时过于被动。情感方面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我重新进行本次很多,我会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去发现各个物品的不同,来达到目标,发展孩子的能力。

当时老师们提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材料不充分,没有让孩子充分的参与到活动当中,以至于整节活动欠灵活和生动。

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一定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把孩子作为整个活动的主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