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自我鉴定>二年级语文我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二年级语文我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时间:2024-01-05 10:56:18 作者:字海

教学计划的评估是持续的过程,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1、看图认识五官中的眼睛,了解眼睛的作用。

2、认读生字和词语“目(眼睛)、我”。学习句子“我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我要好好地保护它。

3、指出自己眼睛的位置,初步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和词语“目(眼睛)、我”。学习句子。

2、看图指出眼睛,并指出自己眼睛的位置,了解眼睛的作用,初步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小红五角星

2.视频《保护眼睛》

教学流程

一、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又见面了,下面我们一起猜谜语好吗?

上边毛,下边毛,

中间有颗黑葡萄。

生答:(眼睛)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认一认

1、游戏:“指五官”

今天老师和大家来玩“指五官”的游戏,看看谁又快又正确的指出五官。

眼睛长什么样子?找旁边的好朋友互相看看,并说一说。

2、出示小女孩的头像,引导让学生指出小女孩的眼睛。

师:图上画的是谁?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女孩的眼睛。小女孩有几只眼睛?(一双眼睛),领读,生读。

三、学一学

1、复习生字词“眼睛、目、我”。

师:眼睛的偏旁是什么?生答。生读“目、我”并给生字组词。

抽生认读生字词,教师纠正。

2、眼睛的作用。

眼睛能干什么呢?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

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谁?(爸爸)他在干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谁?(姐姐)她在干什么?桌子上有什么?

a、学生回答问题,然后说出句子:爸爸看报纸,姐姐看电视。

师:爸爸用什么看报纸?(眼睛)

师:姐姐用什么看电视?(眼睛)

b、眨眼睛。看图片后,请同学们做眨眼睛的动作。

3、学习句子。

我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我要好好地保护它。

师读,教读,了解“一双、明亮、好好地、它”词语。

学生读句子,对读得好的同学奖励五角星。

4、怎样保护眼睛呢?

师:你们知道怎样保护眼睛吗?视频出示。教师总结。

四、说一说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上是什么。(手、眼睛、脚)

2、教师说,学生指。(手、眼睛、脚、耳朵、鼻子、嘴)

五、练一练

1、写出眼睛的偏旁。

2、指出图片中小男孩和小女孩的眼睛。

3、给人物头像画出眼睛。

六、比一比

1、作业展览和评比。

2、评出本节课的幸运之星。

二年级语文下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读第一组词语)。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读第二组词语)。

(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读第三组词语)。

(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第四组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草》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草》是一首咏物诗,全诗情景交融,写出了小草一年一度的枯萎和茂盛的景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可激发学生学习小草顽强向上的品质。

学生分析。

自从一年级起,我就坚持训练学生每天吟诵故事。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初步产生了阅读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才。本节古诗欣赏的教学,我注意了课内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互学、互补、互相启迪,从而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使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这样做,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的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交流、展示、背诵、品位诗句,丰富古诗积累。

2.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并感悟、欣赏古诗的神韵,激发进一步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桃红柳绿的春天悄然来临。瞧,小草也急忙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古诗《草》。

欣赏古诗《草》。

画面欣赏,感受意境。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草》的画面。)。

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简要介绍,了解情况。(课件出示。)。

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诗人。

你读过多少首他的诗,记住了几首,是从哪里读到的?请背诵一两。

首。

(3)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背诵,可以看出,白居易写的诗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说明他平时爱生活、善观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做个有心人。

交流诗意,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记住了这么多白居易的诗,还能带着充沛的感情背诵出来,你们真棒!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看看你最喜欢哪个词、哪句话,还有哪句不懂的,请你在书上做个记号。过一会儿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听取学生意见。)。

(3)全班交流。

师:谁来汇报刚才合作学习的成果?(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张扬个性,再现意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愿意朗读的同学到“读一读”这一组,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愿意表演的到“演一演”这一组,用形体语言来再现这首诗的意境;愿意画的同学到“画一画”这一组,用图画来再现诗的意境;愿意制作的同学到“做一做”这一组,做成诗签来再现诗的意境。请同学们完成后先在小组内吟诵、品位这首诗,并推荐出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教师深入学生中巡视、指导。)。

展示成果,回味意境。

师: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

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位这首诗的韵味。(各小组的代表一一上台展示成果。)。

品句激情,拓展积累。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现在,同。

学们看一看,在这首诗中,有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仍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找一找是哪一句。(学生找。)。

师: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吧!(课件出示名句,配古乐,师生齐诵。)。

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背诵这句呢?(配古乐,学生齐背。)。

师:你还知道哪些名句?请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

师:这首诗原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谁能把后四句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

游戏激趣,古诗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

范围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请同学们准备好,一会儿抢答(课件一一出示)。

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由学生出。)。

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也由学生出。)。

请用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

请用诗句表现故事内容。(故事内容由学生出)。

练功房。

请你试着写一首诗。

师;刚才,同学们在游戏这一关难分胜负,看得出大家在课。

(此时,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我刚说完,他们就高声回答:“想!”)。

师:那还等什么,快快行动,小诗人们!(学生当场写诗,完成之后,朗诵给同学听。)。

课外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展示了同学们搜集古诗、欣赏古诗、尝试练。

笔的风采。就让我们在喝彩声中结束这节课吧,老师会永远为你们的精彩创造而喝彩!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其他诗篇,下节课欣赏。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1、 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制作多媒体课件

1、导语导入:老师同学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请大家由近及远观察。(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学生动脑想办法。

学生齐读“鹳雀楼”。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知道这个楼的名字与什么有关吗?通过“鸟字边”和“隹字旁”知道与鸟类有关。课件出示鹳雀及鹳雀楼资料。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和讲故事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并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幼儿园就已经背过。)

3、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春江花月夜》,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同学们,诗歌诗中华文化的瑰宝。鹳雀楼就是因为有了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而名扬千古。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名楼有四座。(出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的图片)讲述他们相应的地理位置及作品作者。(配乐)

1、周末登上曲靖的靖宁宝塔,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从生活实践中感受诗人情怀)

2、课外读王之涣另一首诗《凉州词》。

3、给《登鹳雀楼》配上一幅画。

二年级语文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第一课时。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1、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二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

吴秀兰。

25、《羿射九日》。

陈泽会、金辉、蔡香芬、冯元海、贺开荣、参与教师。

时间。

2018.6.7。

修改意见。

张青琴、叶秀萍、蒲万林课标教材分析。

25、《羿射九日》。

1、认读12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3、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ppt一课时。

第1课时。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3、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1.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喜欢神话故事吗?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日]二、初读课文。1.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标出自然段。2.刚刚老师听到同学们还有一些字词读不准,来看看[出示:扶桑---那里有一颗无比高的大树,叫做扶桑。违反不肯-有一天,十个孩子违反了母亲的要求,一起跑到树上去住,说什么也不肯下来。神弓神箭-他有一张红色的神弓和十支白色的神箭。

我们在一起。

[出示课题:羿射九。

修改意见。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疾飞-箭带着风声呼呼地疾飞,转眼间,一个大火球无声地爆裂开了,流火乱飞,红光四溅。拥立][出示:烤焦苦不堪言]三、熟悉课文内容。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什么了?[随机教学]指名反馈1.(生1:我读懂了原本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十个太阳不听话,所以羿才去射日的。)你是从哪儿读懂的?[指名读第1、2段]其实这里介绍的就是羿射日的原因(教师帮助学生屡顺人物之间的关系)2.还读懂了什么?(生2:我还读懂了羿是帝俊派到尧身边为人们除害的神,及他是怎么射日的。)(1)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为大家读一读好么?(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你能听出羿是怎样射日的么?(2)你认为哪里不好读,需要老师同学帮助?[出示:羿是帝俊派到尧身边为人间除害的神。立即派人偷偷的从羿的箭囊中抽出一支箭。]齐读(3)默读第三段把描写羿射日的句子画一画(4)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聪明,关心百姓)。

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25、《羿射九日》。

十个太阳---射下九个课后反思。

二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本课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学习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由“治”导入,揭题。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1、生自读课文,互读生字。

2、出示新词,师生评点正音。

洪水田野倒塌四处逃荒。

鲧着急息壤堵塞处死叮嘱。

大禹开凿挖通垒起堤坝草丘山冈拄着棍子。

仅仅妻子欣欣向荣世世代代敬仰英雄。

3、过渡:你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课文哪里是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

3、放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

4、看了视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过渡:洪水无情地吞噬着一切,谁先着急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思考:鲧是怎么治水的?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鲧治水的相关句子和动词。

2、学生汇报。

3、鲧为什么要偷息壤?偷的结果怎样?洪水被制服了吗?

4、指导读鲧叮嘱儿子禹的句子,感受鲧的奉献精神。

过渡:洪水依然在咆哮着,老百姓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禹很着急,带着父亲的嘱托,他踏上了治水的征程。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禹是怎么治水的?禹为什么要改变父亲的做法?

3、从这你能看出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对比“十年”和“四天”,“十年”和“三次”这些词,体会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出示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

4、出示洪水被治好后的视频。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如果禹现在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读熟课文,把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大禹治水。

偷堵塞。

开凿挖通垒引英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总结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3、复述故事。

二年级教学设计

10、学生实践创作。

(3)我们还需要一个演唱团。选两个组分角色来演唱。

好,下面请各组的同学在组长的指挥下,开始训练。

第一遍音乐请伴奏的同学表演,第二遍音乐分角色演唱,第三遍全班合作。(请同学们把道具放在桌子上)。

11、总结。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就好象是开了一场小小的音乐会,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今天我们学习了《大鹿》这首歌曲,小兔遇到困难时,在大鹿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同学们也要象他们一样,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12、随《大鹿》的音乐出教室。。

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大鹿》这首音乐中,边唱边跳,愉快地结束这节课吧!师:小朋友们,再见!

第一课问声好。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身和他人的歌唱与扮演的优、缺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同学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2、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同学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同学自身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同学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将同学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走边唱。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扮演。假如自身感到满意,就在自身的课本上画上一朵大红花。

第二课时。

一、聆听《森林水车》。

2、教师可结合图片向同学简介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同学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示自身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让同学自由想象,用自身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扮演《小麻雀》。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着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协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同学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扮演。

第二课时间的歌。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长《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同学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2、听音乐,同学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时间到了。

4、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第二课时。

一、扮演《时间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同学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同学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哪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

4、分组汇报,一组同学扮演,一组同学唱歌,一组同学打击乐伴奏,一起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示。

二、扮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歌曲录音。

2、听教师范唱,素者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同学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5、分小组扮演歌曲。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的歌声融洽在一起很好听。

第三课童话故事。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松活泼的饿情绪。

二、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能按正确的姿势、按字母谱准确吹奏口风琴。

三、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示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2、复听时,让同学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3、引导同学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4、在适当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将剧情,让同学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同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扮演《小红帽》。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2、在同学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和时纠正。

3、可指导同学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同学编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扮演,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

4、还可以启发同学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扮演,可制作刀道具配合扮演。

二、扮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反复范唱两次,让同学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的读歌词,填唱歌词。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扮演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假如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扮演。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2、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鸟岛上游览一番。

板书:19、鸟岛(读课题)。

3、去游览之前,你有问题吗?

(1)、鸟岛在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鸟岛”?

(一)第一自然段:

1、鸟岛在什么地方?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

(1)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

(2)鸟岛的名字叫“海西皮”。

(3)鸟岛闻名中外。板书:闻名中外。

3、你能把“闻名中外”换个词吗?

(驰名中外中外有名中外著名)。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这个小岛为什么被人们称作“鸟岛”呢?我们先来看看春天的鸟岛是怎样的?

2、出示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想想你读懂了这一节中的哪个词或哪一句句子?

3、交流。

(1)第一句。

a、“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鸟儿很多。板书:鸟多。

b、用“一群一群鸟”图进行演示,理解“陆续”

c、指导朗读。

指名读学生自己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2)第二句。

a、筑巢安家:做窝。

养育后代:抚养小鸟。

b、齐读。

4、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读第二自然段。

(1)每当春天,小鸟们怎么样?

(2)它们飞到这里干什么?

(三)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灯,你们看——六月------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

3、轻声读第三自然段,选你喜欢的一句多读一遍。

4、交流。

(1)第一句。

a、你知道了什么?(鸟多)。

b、从哪些词可以看出鸟多?

“各种各样”、“聚”、“最热闹”、“鸟类的世界”

c、指导朗读,用喜爱的语气读一读。

轻声--指名--齐读。

(2)第二句。

a、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鸟窝多)板书:窝多。

b、你怎么知道的?

“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贴图。

c、指导读。

(3)第三句。

a、你知道了什么?(鸟蛋多)板书:蛋多。

b、你是怎么知道的?

“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

c、你能到黑板上画一画吗?

d、指导读。

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到处都是,确实很美。

5、老师:岛上鸟窝多,鸟蛋多,也是说明鸟多,让我们有感情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感受一下鸟岛上鸟多、窝多、蛋多吧!

6、齐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主动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受汉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乐于去关爱他人。

多媒体课件。

本课学习用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通过玩游戏导入新课。

师:你们想认识更多的反义词吗?在《识字6》这首对子歌里,就藏着一些反义词,请小朋友们赶快把书翻到《识字6》,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识字6》。

二、学文识字。

1、“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文,并画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2、课件出示生字宝宝,让学生自由认读一遍生字,提问学生有哪些字是在课外认识的,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学习生字,认读正音。

a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生字:恨、忱、炭、贫,后鼻音生字:奉、永,翘舌音生字:忱,平舌音生字:索。

(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老师教读、小组赛读、玩摘星星的游戏全体学生齐读)。

b以玩送笑脸的游戏读准不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

4、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同时理解一些字义。

a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师:小朋友们能把生字的音读得这么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这些识字大王。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好办法记忆生字的。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把你最巧妙的记字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b指名汇报识字方法,对识字方法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c教师在归纳学生的识字方法的同时,授与学生识字方法,同时解释字义。

a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忆“恨”:良心没一点,心中生怨恨。

b“贫”字拆成分和贝,字形意思就是把贝(钱)分了,所以钱少了。(通过课件把“贫”分成“分”和“贝”)。

师:贫的下面是“贝”字,古人是拿贝壳来当作货币的,古时候的“贝”字就是表示钱财,把贝分了,贝就少了,也就是说钱财少了,钱财少了,就变穷了,所以“贫”的意思就是穷的意思。

c讲解“富”的字形的同时解释字义。(“。

”,表示房子,古时候,一口人既有房子住又有田地耕种,已经算是富有的了,所以“富”字就是这样写的。)。

d运用字理记忆奉字并释字义,同时理解“奉献”的意思。(课件出示一幅图:一个小姑娘双手举起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一块玉。图的右边是“奉”的金文。)。

师:“。

”这是一个汉字,我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这个字与这幅画有什么相相似的地方?这个古汉字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奉”字,请小朋友们联系这幅,说说“奉献”的意思。(奉献:指双手捧着或举起东西送给人家,表示心甘情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d小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组法、组合法、字理识字、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e指导书写。

a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暖。同时提醒学生“饥、饱、温、暖”要写得左窄右宽。

b提醒学生按照笔顺规则书写“丑”。

c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暖、丑”。

三、学习第一节对子歌,多种形式理解第一节对子歌中“美、丑、真诚、虚假、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的意思。

1、把生字放到第一节对子歌里边,让学生念读对子歌。

(自由读、拍手齐读)。

2、把第一节对子歌里的反义词画出来。

a指名汇报画出了哪些反义词。

b学生分组对读反义词。

3、学生通过看课件出示的《乐于助人》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美的,看《乱摘花朵》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丑的;同时让学生说身边有关美和丑行为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4、师生合作说话,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真诚和虚假。句子: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很(真诚)。

我们看到一些坏人在骗人时,总爱对你说些好话,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漂亮话,我们说这是(虚假)的话。

5、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冷漠、热忱”。

6、看“雪中送炭”的情景图,理解“雪中送炭”。

师:我们又来欣赏一幅雪景图,想想看,把第一节对子歌的哪个词送给这幅图合适?(雪中送炭)。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图意:天下着大雪,一个小男孩站在雪地上,冷得直打颤,一个小女孩给他送来一盆燃烧着的炭。)。

四、小结:

“雪中送炭”指的就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从现在开始,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一起行动起来,献出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

二年级教学设计

1。认读生字12个,会写8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材分析。

本课课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生活中最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对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兴趣,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公开课教案。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了解的科学家有哪些?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事迹吗?

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了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协助下上网查询了爱迪生的有关资料。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我们熟悉的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2、激情揭题。

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深思的幻灯片)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牛顿在树下想什么?

生1:我认为,牛顿是在想怎样把树上够不着的苹果全都摘下来。

生2:我认为,牛顿是在想苹果摘下来以后,怎么运回家?

生3:牛顿在想苹果熟了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飞?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一起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身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干把课文读通顺?

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开始讨论汇报:自身读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顿遇到好奇的问题善于观察和考虑,我以后要向牛顿学习。

2、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现在,老师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教师和时评价。

(4)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画有一棵苹果树,树上贴着许多苹果,苹果的反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并组词。

(在识字过程中,“左”和“右”两个字个别学生区别不开。“秘”和“密”在口头组词时有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拓宽学生思路,除“秘密”外,“秘”还可以组“秘书”、“秘方”、“秘诀“等。“密”可以组“密码”、“密切”、“严密”等。)。

(三)读好课文,深化感悟。

1、认识了生字,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请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生1:苹果幼稚后落到地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为什么感到奇怪?

生2:在牛顿以前,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师,我不明白“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4:“抛开”这个词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学生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决。

4、汇报交流。

生1: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小时候善于观察和考虑,当他看到苹果落地时,脑子里发生了疑问。因为能够发现问题,牛顿经过观察和研究,才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通过看书我还知道,英国科学家瓦特小时候,发现水开以后,壶盖不停的上下跳动,他对这一问题发生了疑问,长大以后经过研究和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生3:在牛顿以前,当然也有苹果落地的现象,只不过人们把它当成正常的现象,没有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研究了。

生4: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自言自语”是指牛顿跟自身说话。

5、看了牛顿的表示,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对好奇的问题或现象,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引导质疑,拓展延伸。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内部有一块巨大的磁铁?

生2:假如地球没有吸引力,我们会飞走吗?

生3: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不会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吸过来?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身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方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4、训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更多的创造,为人类造福。

1、明白课文中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2、大胆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x号,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学呢?

3、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打开书,一人读,其他同学找到四个问题。

4、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5、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

6、学生汇报。

注:侧重点不同。

齐读课题。

阅读课文。我想按照阅读提示去学……

1、给纸奶奶过生日的有哪几个儿孙?

2、他们有什么本领?

3、纸有哪些发展变化?

4、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

学生自学。

学生喜欢说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 01-05 墙体改造申请书(优秀13篇)
    申请书的核心是突出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并同时展示对目标的认知和热忱。如果你对更多申请书的写作还不太了解,可以阅读下面的范文进行参考。长乐镇人民政府:我叫某某,男,
  • 01-05 婚后协议书正规(通用16篇)
    合同协议可以是口头的,但最好还是以书面形式体现,以避免口头协议的不确定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甲方:乙方:_公司(以下简称为甲
  • 01-05 大学生调查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通过总结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调查问卷作为一种
  • 01-05 我的母亲英语带翻译范文(21篇)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语言,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有应用,提升英语水平对于未来的就业也非常重要。阅读一些优秀的英文文章和名著,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
  • 01-05 读书的演讲稿初中(实用15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顔如玉”读书是最有趣的,文学是最有趣的。有一位同学曾这样描述他读书的感觉:“小时候,我真是太爱读书了。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到《
  • 01-05 市场推广活动方案范文(24篇)
    活动方案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组织安排。通过仔细研究这些范例,你可以了解到活动方案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点。为贯彻落实“消费
  • 01-05 建设工程转包合同范文(14篇)
    建设工程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需要遵守建筑法、施工规范等相关法规并进行合规操作。以下是一些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 01-05 音乐教师支教工作总结(实用16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各位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 01-05 宿迁市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汇总23篇)
    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个机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力和提高自我价值。这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探讨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
  • 01-05 未来建设祖国心得体会(汇总20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实现自我提升。在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祖国的未来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