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集读书心得(汇总11篇)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集读书心得(汇总11篇)

时间:2023-10-13 05:47:58 作者:曼珠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集读书心得(汇总11篇)

学习心得的总结和归纳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更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彩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一

拿到《陶行知文集》这本书的时候,有些犯难情绪。因为不知该从哪儿入手。于是就翻开了目录,立刻地,就被《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这个题目所吸引。

“不可忽视小孩子的情感”,当此句跃入眼帘时,我陷入了沉思,思绪也不由千回百转,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脑海中回荡:每当下课后,孩子总爱围在身边,顶着那一张张无与伦比的灿烂笑脸,连太阳都为之失色。他爱说笑话给你听,希望换得你的一笑;他爱为你捏肩捶背,换得一句轻声的“谢谢”,然后再欢呼雀跃般的回句“不用谢”;他爱兴奋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点滴的成果,希望听到你的一句赞美:“你真是了不起!”;他爱向你报告同学们之间发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赋予他神圣的职责;他爱将自己带来的水果与你分享,眨着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爱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着家庭成员最近的动向,以期你对他有更深层的了解。他爱,在他犯了错被批评后,滴落下悔恨的眼泪,再伴上一句深切的忏悔:“老师,我知道错了。”以期得到你的原谅,然后转身,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可是,每当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里,我们总是埋首于作业堆中,或者在训斥那几个“惯犯”。所以,当他要说笑话时,一句“下次吧”,冻结了孩子的笑颜;当他给你水果时,你的拒绝接受让他心伤;当他......总之,他们的满腔热情总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实,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是希望与你多亲近,而我们不停歇的脚步,让他们抓不住,于是,距离就越拉越远,也许,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无法怀有当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脚步,降低身姿,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也许,学校将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二

伟大教育陶行知是“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将继续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在幼儿园开展师陶学陶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很有必要,陶行知将教育立为人生大事的信念、毕生奉献于教育、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挖掘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只有抓住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才能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价值,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时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我要根据托班幼儿心理的发展、年龄的特点,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的水平,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尊重幼儿的人格,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用最真诚的心去滋润孩子,用言行去关爱每一个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待工作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勇于创新,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老师一起搞好托班孩子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扎实工作,多关心集体、关心同事,在幼儿园的创建工作中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让我们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新的成果!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三

陶行知,原名陶希圣,号潜士,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立了“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被誉为“中国之良心,教育之良知”。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秉承着“尊重生命、注重实践、爱护美德”的教育原则,对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见解,下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究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心得体会。

一、把握教育的宗旨,注重对人的情感培养

陶行知提出的“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要重视对人的情感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感情和爱心的教育,强调要培养孩子的感性,注重他们的内心体验。他倡导的教育理念一直在推动着新时代的教育方法不断向前,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二、从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构建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陶行知认为,教育需要从生活中寻找资源,通过身边的人和事给我们带来发现和启示。他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主张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他鼓励人们要构建自己的个性化生活方式,实现个人的多样化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和批判精神,促进自主学习

陶行知反对机械记忆和生硬的教条主义,呼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注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学习组织。他的教育将学生放在探究和思维的前沿,促使他们主动发掘学习数据,认真思索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这也是现今教育极度需要的素质,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强调人格教育和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深信人格的重要性,他十分注重人格教育和道德修养,在他的教育体系中,最重视的是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承担能力,在教育中扎下坚实的道德基础。他的教育主张不仅仅是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更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反思精神、公民意识、好习惯和优秀品德的人。

五、注重教育的实践和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陶行知创立的“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也十分注重教育实践和跨学科融合。他强调学习要尽量跨越学科限制,推裂学科壁垒,跨越学科范畴,学以贯之,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他鼓励学生学习多种语言和文化,增强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直在指导着教育改革,影响着每一个中国教育工作者。通过对陶行知生活与教育心得的深入理解,我们更能够认真思考如何为下一代搭建一个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教育平台,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潜能和自身价值的提升,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事情:一是需要有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也就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解放儿童高层次的潜能,从事高级的思考追求,以至于发明创造。三就是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儿童,发现他们的特点,予以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除去害虫,这样,他们才能够欣欣向荣。

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把孩子们扣得太紧了!每次开夕会时,我都向学生宣布些不能做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学生没有足够自由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从而也就失去很多创造的时间和机会,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有时上讲新知识时,没等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告诉他们这样的题应怎样去做,在做题时避免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替学生提前想到了,堵上了。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哪里还有创造力?有一次,上完圆的新课后,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用圆画出自己想画的图案。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百花齐放”,全班所有的孩子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他们圆规下的圆“千姿百态”,创造出了一个由圆组成的美丽世界。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创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教育大师的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个启发者,诱导者,带着学生走入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应该是一个培植者,培植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具有创新的原动力。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位中国教育界的泰斗,陶行知自然是享有很高声誉的。他在教育领域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心得,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很多启示。在他的生活和著作中,我们可以不断发现他的教育智慧,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心得体会。

一、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陶行知表示,他在教学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认为,如果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得不到保障,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整个人生的发展都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他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和自立等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打好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倡导自由教学

陶行知认为,内容丰富的教育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他的教育方法主张“三自原则”,即自由掌握时间、自由掌握内容和自由掌握方法。陶行知认为,教育需要开放、自由和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追求。

三、提倡多元智能教学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陶行知提倡多元智能教育。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表达和发挥。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和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和成长。

四、注重动手实践

陶行知相信,动手实践是增强学生能力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他认为,光凭口头理解和笔头运算掌握一定知识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实践来感性理解、巩固和应用。因此,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动手实践,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和思考,把理论知识化为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能力。

五、追求教育和谐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灌输和压制,而是应该注重和谐互动,尊重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他强调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他们的成长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和自我情感管理等方面,全面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有激情、有理想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以上就是关于“陶行知生活与教育心得体会”的文章内容,通过了解陶行知的生活和教育经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也可以更好地借鉴他的教育智慧和成功经验,为自己和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六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界的泰斗之一,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可以说,他的言论都被人广泛传颂并深受教师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陶行知在中国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

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陶行知在教育领域有着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经验,他的教育理论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致力于回顾陶行知在中国教育中的心得体会,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的真谛。

第二段,学以致用

陶行知曾经说过:学问如果不实际运用,就会变成书呆子的储藏。这正是陶行知对教育的智慧体现。他认为,一个好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把知识落实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过程去观察、思考与研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只有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也才能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

第三段,关注学生

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关注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出路。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教育方法,例如发扬学生的爱心,让他们多关注和照顾不幸的孩子;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知识的美好;开展园艺活动等,可以让学生培养耐性和观察力。陶行知的这一教育理念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段,教育改革

陶行知也关注教育改革,他坚信教育的各种矛盾都来自于过分注重知识本身,而忽略了对学生发展全面素质的培养。他提出了“为学、为人、为天下”的教育观念,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形成人格魅力,最终也是为了服务社会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买单。陶行知强调,任何改革都需要学者和行家的共同参与,任何一方缺失都会影响改革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推动教育的长远发展。

第五段,展望未来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我们当下的教育有很多借鉴意义。在未来,我们仍需继续发扬陶行知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育改革,为培养新时代的未来优秀人才作出贡献。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过去,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在陶行知的思想精髓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教育的智慧,他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也应该牢牢记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秉持“为学、为人、为天下”的信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一所优秀的学校和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七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巨匠,他的一生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力求打造出一批有知识、有素养、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深受世人所赞誉。他曾经说过:“教人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于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是他对于教育方式的建议。陶行知的教育心得和体会深得人心,这篇文章将从他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诚信、正义、勇气、创新、责任等五大价值观。”他认为,这五大价值观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人的最高追求。然而,目前的教育体系往往强调应试技巧和知识量的增加,忽略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完备的教育,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二、教育的方法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方法应该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即要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是要通过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学会自由思考和自我发现。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引导式”教育。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学习。而要实现这种方法,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家庭教育

陶行知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性格、思想、行为、品行等方面的培养。而在当今中国,教育资源已经越来越多地向城市集中,让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陶行知建议,要注重农村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大城乡教育资源平衡力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乡村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

四、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实施基本教育的关键环节。陶行知对于学校教育有着深刻而具体的看法:

1.教育内容应更加丰富多样。学生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创造精神。

2.教育方法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侧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团队精神培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育改革

目前,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时期。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1.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和有益探究。

2.要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实践化。

3.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陶行知对于中国教育的建议和改革思路,都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路线,坚持立德树人的方针,创造出更加美好、更加健康和更加有人情味的教育环境。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我读了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著,顿觉受益匪浅,充分认识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陶行知先生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称学生“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孩子是稚嫩的,孩子是天真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需要我们精心地护理,教师对幼儿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爱孩子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幼儿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积极情感,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同时热爱幼儿也是师德中至为重要的一点,陶行知先生在书中强调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告诉我们怎样去爱,目的是为提高孩子的素质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和能力,培养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读了陶行知先生文章后,我更感到正是陶行知先生有一颗博大、无私、奉献的爱心,更让我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好幼儿教师,不仅要爱事业,更要爱孩子,爱是教书育人的源泉,我们更应敞开爱的大门,用爱接纳每一个孩子。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书中提出许多教育观点,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符合幼儿园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要为人师表、尽职尽责、让家长放心。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九

导言段: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他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陶行知先生任教的几十年里,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独特而深入的见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陶行知给我们的中国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段:

陶行知从从容不迫地讲课,到开设小学校,再到探讨中国的教育问题,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他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全部教育实践中,既具有独特性,又富有现实意义。

第二段: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是爱、理解和信任,并强调要以个性为出发点,培养独立、自信、创新和竞争意识。

第三段:

陶行知也对中国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呼吁重新建立教育理念和制度,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下学习。他强调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第四段:

陶行知还重视学生品德和道德教育。他认为,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他主张要以老师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能自觉地发现、感悟和实践道德的价值。

第五段:

陶行知在一生中一直强调学生的自由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他认为,学生应该拥有自由的思想和个性,同时也应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留在祖国建设的一线。他提倡学生勤勉、谦虚和尊重他人,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风范。

结语:

因为陶行知的付出和执着,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重大进展。他的教育观点和思想同样也仍将持续影响着今天的教育界。学习陶行知的教育心得体会,我们能更系统地了解教育,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十

书,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是我们的长者――不断启迪我们;它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一位知心的朋友,跟我们面对面地交流,教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育人。风华正茂的我们,拥有飞扬的教育激情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而读书,正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我深深地感受到:书是我永远的老师,让我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自我完善!

记得有人曾说过:是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利用暑假,我好好研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其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回想十几年前,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认为凭借着学生时自己优秀的表现,成为优秀教师也不会太遥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通过对《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仔细研读,我深深地折服于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主要有这么两点感受: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是师生都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要虚心向周围的人、乃至学生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

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去践行这些先辈的指引,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师的责任。

书籍是教师创新的源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能让教师超凡脱俗,让“经师”成为“人师”,让“庸师”成为“高师”。我常常觉得,我们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只要我们能努力追求,就能成长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书同行,让专业化成长早日驶向理想的彼岸!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心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中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读书心得《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心得》。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