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牡丹的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汇总6篇)

牡丹的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汇总6篇)

时间:2023-10-06 22:17:51 作者:书香墨 牡丹的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汇总6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牡丹的读后感篇一

前八周的选修课里一门《戏曲鉴赏》。老师带领我们看了视频《青春版的牡丹亭》,于是就拿起了汤显祖的文本。

汤显祖是明代戏曲作家,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为人正直,思想前卫,因而在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方面无所作为,反而备受排挤、压迫。他接受古代优秀的文化思想,特别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接受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这也成为了他写《牡丹亭》的原因。

《牡丹亭》是以反礼教、反理学的主题的剧本,主要是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来表达和体现的。

文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膝下无儿的名儒杜宝为了封建社会所讲究的门第家声、光宗耀祖,不惜使用在今天看来十分残酷的方法,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淑女”就是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封建礼教竭力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不关心全民的利益。因此也就成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

在文中,杜宝就代表封建势力,他什么才能都没有。就像后文中,他奉命防御敌军,临阵对敌束手无策,只好使用贿赂的手段来解除围困。

而这位父亲对待自己亲生女儿却是那样的严厉、冷酷: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男女《四书》都可以背诵,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她完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活力。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她因为疲乏,白天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就这样,杜丽娘成为了一张空皮,成为达到自己理想的工具。即使女儿病重垂危,他也丝毫不放在心上,以为不过是伤风感冒,连医生都不请。他只盼着女儿将来为他这个“名儒”增添光彩。

文中的杜丽娘也是幸运的,她终究找回了自我,就像作者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的:“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她成为了“情之至”的“有情人”,这就足够了,即使没有之后的“还魂”也没有遗憾。

有时,当我们遇到烦恼和困难时,可能会抱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和自己的命运。但换个角度想,我们要庆幸没有生长在那样的一个黑暗的世界,我们还有自由,有思想,有目标,可以为理想而奋斗!

牡丹的读后感篇二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

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我想,我该重新翻开第一页,因为爱情的故事没有尽头,自我的实现没有终点。今晚,又是一静夜。

《牡丹亭》读后感作文(四).

《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牡丹亭》读后感作文五).

《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穷的文弱书生。文章虽然用极其荒诞的手法,让杜丽娘死而复生,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他们不是富家小姐或贫弱书生,他们对对方的感情都是真挚的,是赋有责任感的。本书单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中学生谈恋爱,很大成分上都只是游戏,图得一时快乐。中学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还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拿的都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钱花完了,伸手向家长要,钱便来了,根本是衣食无忧。那些“鸳鸯们”自然不会考虑到出了中学校门以后的情况,即使明知是分手的结局,也还是乐不可止。培养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没有,但结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伤了这份感情,要知道,身体上的伤痛不算什么,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啊!

牡丹的读后感篇三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美也最悲凉的一句祝福,天下有情人,有多少能此生不渝,相伴白头偕老的?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中国的梁祝化蝶,都只开了爱情的花,来不及经受现实生活中风吹雨打的考验。他们的爱情,也因之而永恒。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恐怕是古今所有爱情故事最深刻的一条主线。《牡丹亭》中更是如此。爱情,能让生者为之死,死者为之生,何等壮阔的情怀。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永恒的爱情呢,当然是有的。但粗糙的现实生活总会使爱情之火渐渐熄灭。虽然爱情是男女两个角色共同分担的,但主角却往往是女性。女人为爱而生,这话不假。也因此,爱情的悲剧往往发生在女性身上。女人在爱情中艰辛成长,最终,实现真正爱情的,也往往是女性。

看过《胭脂扣》的人大概都会被如花的痴情所打动。她与十三少,相约死后重逢。然而,五十年过去了,依然是她一个孤魂野鬼。她的十三少在人间混迹,潦倒不堪,也早把她忘记。对爱情的信仰让如花最终如愿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昔日情人。然而她看到的,却是一个邋遢的早已忘却他们之间惊心动魄的爱情的陌生人。当如花心碎地离开,她该知道,爱情,只是她一个人的一场执着梦。里尔克曾谈到爱,“女人对爱无限投入,而从不或是几乎从不要回报。”

爱情给予女人的,女人反过来哺育爱情。她们令爱情荡气回肠,地久天长。

无论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还是现代的张爱玲,为爱义无反顾,痴情一世,还有大家熟悉的刘若英,她们都不惜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爱,来行动爱。杜丽娘是勾画的理想人物,可以在作者的美好愿望里而起死回生。现实中的人呢?张爱玲伤心独自,刘若英形单影只,然而,不变的是她们同样永世的爱,生活可以破碎,孤单可以不避,但爱却永远不可以熄。

在物质可以代替一切的经济时代,女人如何寻求并捍卫自己的爱情?似乎很难答案。

爱情可以不请自来,但真情却在利益当中逐渐流失;交通交流方便快捷了,但思念却成了奢侈的消遣。有多少人还会为自己所爱的人茶不思饭不想的呢,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只成了古话文中的凄美背景。婚姻才是主题,嫁一个可靠的人,有一个终生的饭碗,爱情似乎就可以见鬼去了。校园里的爱情也已经乌烟瘴气,及时行乐的观念已经深深烙进我们这代人的思想,生存的压力使女人们委屈甚至弃置自己的爱情理想。

女人,终究是为爱而生的,而使她们改变的,使爱情快餐化功利化的,恐怕也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吧。(仅供参考)

牡丹的读后感篇四

在她之前,是崔莺莺,在她之后,是林黛玉,她们何其相似,而又不能苟同,她是杜丽娘。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普普通通八个字却拆散了多少姻缘,为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望而不可及,为什么相爱不能相守…没有人回答,因为理学不允许,因为礼教不允许。

古往今来,若说有情女子,当提丽娘。“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她的人生第一课是《关雎》,古人以为这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女子的闺范读本,但殊不知在丽娘眼中,这分明是一支恋歌。她正值青春,为何要日日身居闺房?她偏要走出牢笼。

“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放其心,着甚春伤?”,丽娘偏不。游园见柳生,见后又惊梦,不到园林,又怎知春色如许,不出闺阁,又怎知相思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丽娘怎甘在幽闺自怜?父亲却怜女儿无知,“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游空冷无人之处”忙训春香,殊不知丽娘心中燃起的情分岂是春香能够阻拦。梦醒,便寻梦,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去小庭深院,去小庭深院!”丽娘自是寻梦心切,白日青天,却叫人抓不到魂梦前,痴儿自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也不见,寻也不见,从此时时春梦里。

梦回人杳,闺深魂销,丽娘“泪儿几曾干燥”,可怜消的人憔悴。“春香,记起来了,那梦里书生,曾折柳一枝赠我。”短暂欢喜却转心焦,“则怕呵,把俺年深色浅,当了个金屋藏娇”,日思夜叹,因何一病,起到半年。父忧泣,忙请人禳解拿药,可奈,“世间只有娘怜女,天下能无卜与医!”。人间奔忙,只为阴阳,折柳情人不在,谁能禳解。

不颦不笑,哀哉年少。“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冷雨幽窗,灯落人亡。丽娘一病,终是魂归冥,魄归泉,人间不见,阎浮殿里,冥判其阴司数未该,魂魄任来归。

彩云扶月上,青鸟闲来往,丽娘寻的柳卿,冥界人间穿行,柳卿亦起深情,长夜难过,无眠清坐。“夜传人鬼三分话,早定夫妻百岁恩”,柳生欲复丽娘生,此生只为丽娘人,行到丽娘身没处,手披荒草看孤坟。可叹情缘,沧海不负桑田,牡丹亭内,人又如故!“我便是柳梦梅,小姐,好生将息去。”

叹情丝不断,梦境重开,久尘埋,又出烟花界。丽娘妻柳郎,“柳郎,今夜方知有人间之乐也。”

“喜的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掠开。好开怀这愈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立朝马五更门外,听六街里喧传人气概。七步才,登上了寒宫八宝台。沈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闺阁不知戎马事,丽娘不知。丽娘走上朝廷,才知道它比冥殿可怕。

三生石上看来去,万岁台前辨真假,姻缘姹,一曲终了,“状元柳梦梅,除翰林院学士,妻杜丽娘,封阳和县君。”牡丹亭下,千愁万恨已过,有情人还魂情人应。

圣人理学,封建礼教,强压的是人性,人可无情?情可应缚?丽娘的爱情偏要循心,哪怕三年埋土下,亦要寻郎,死亦要复生。书中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但凡提到丽娘二字,总不免想起黛玉,二者皆活在封建礼教下,所谓的爱情从来不被世人认可,婚姻大事,定当听从父母,或门当户对,或为联姻之棋子。像丽娘追求梦梅,像黛玉渴望宝玉,丽娘的反抗胜过崔莺莺,而黛玉,又胜过丽娘,只是丽娘的反抗有果,她最终得到了幸福生活,而黛玉却含恨而死。

有多少压迫,就会有多少反抗,封建之“理”又怎能大过“情”这一字,可终究,一句“存天理,灭人欲”,一句三从四德,还是离了多少鸳鸯,还是让普天之下少了多少爱情佳话。无论是谁,都没有阻挡有情人终成眷属,阻挡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权力,也没有束缚女子,束缚大好年华的理由。

一曲牡丹亭唱尽世间多少凄凉和荒唐,世间何物似情浓。

[牡丹亭读后感2000字]

牡丹的读后感篇五

翻开这书前,我还一直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但待我读后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

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历,才子和佳人到底求成正果,至最后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戏曲的编者在安排人物角色时就隐隐决定了最后结局。柳生才华横溢,风流随意,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现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仁慈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始,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死后复生这种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并不少见,《长生殿》中就可见一二,它看上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穿越。两种创造出这类奇特情节的作者都有他的无奈,试想杜丽娘作为一位侯门绣户,连后花园都不让逛的千金小姐;柳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岭南秀才,纵使他们缘定三生,二人相识、相会,以及后来喜结良缘都是不可能的事。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发展出来的极端产物(死后还魂),一个作者无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无法让柳生和丽娘的爱情深得人心。如红楼梦里史老太君看戏时曾批道:那些故事原本滥俗,满纸富贵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如何见了人家男子便不顾父母,私奔而去。况何曾大户小姐,身边只一个丫头,便是我们这样人家也不至如此。

不过,王实甫写的就比网络小说一干人等想过百倍,游园感伤,斯园,斯柳,无可奈何之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逝水流年,是答儿闲巡遍,在闺阁中自怜”,比之“一道闪电,当再度睁开眼睛,她的世界已完全颠覆”何其太韵,同为男女主角相逢做引(一离魂,一穿越),但前人丝毫不应付读者,寥寥数笔,带出千古绝句。今人却只想草草交割,赶紧进入正文。细节决定成败,在开头,已大势已去。

词句纵妙,但原本认为元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已过了它的朝代鲜有人问津,不过,看众篇穿越文,都少不了都套用《牡丹亭》、《红楼梦》原句,为人物润色,他们文章好坏还在其次,看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喜爱,甚是开心。

经典不管过了多久,仍是风华正茂,如秋霜中一枝傲菊,独立不败之地。

看完这篇,同学们是不是对牡丹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呢。

牡丹的读后感篇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作者也便是通过“大家闺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闺秀的行为而来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读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丽娘的.勇敢,坚持与真情所感动。一首“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他们最初的邂逅。而后花园一梦之后,丽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现实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至始至终压根就没见过面,更别谈什么真爱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丽娘伤春而逝呢,难道就真的是那一个梦吗?不,不是的。梦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剧的产生,但梦境紧紧是促成悲剧的一个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在如今21世纪的我们有谁会因一个虚幻的春梦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见钟情的几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别谈什么为梦怀春而死了。而在杜丽娘那个年代,在那个真情被压制,人性被束缚的年代,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最新愿望的读后感 愿望的实现读后感(大全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
  • 10-06 最新道德观通论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
  • 10-06 2023年论语读后感大学生(通用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
  • 10-06 最新纸房子读后感(通用10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
  • 10-06 最新那时的某人读后感(大全8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
  • 10-06 给寡妇读后感的句子(大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
  • 10-06 儒家学说读后感(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 10-06 读后感带评语(优秀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
  • 10-06 2023年麻雀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
  • 10-06 最新天才张爱玲读后感 天才梦张爱玲读后感(优秀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