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认识近似数教案设计(精选18篇)

认识近似数教案设计(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4 06:44:11 作者:笔尘

教学工作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思路。

《认识11~20》教案设计

一、填空。

1、写出下面各数。

十一十三十七二十。

2、16的相邻数是和。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4、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5、13后面的第4个数是。

6、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7、18里面去掉还剩10。

8、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9、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

10、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

11、在12、8、15、17、11、19、10这些数中:

(1)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一共有个数。

(2)从左数,第4个数是;从右数,在第2个。

(3)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同的是。

(4)比15大,比19小的数是。

12、按要求写数。

写出1-20中的单数:、、、、、、、、、。

写出1-20中的双数:、、、、、、、、、。

1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582120151171820。

二、计算。

三、看图填()。

老虎在第一节车厢。

1.熊猫排在()。

2.松鼠排在()的前面。

3.猴子排在()的后面,在()的前面。

4.大象排在()的前面。

5.()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四、看图填()。

更多位置与顺序课后练习题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分类同步练习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1.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2.圈一圈,把下面的饼干分成三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11~20》教案设计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11、13、16、18、20。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4【演示动画“写数”】。

(1)出示数位表。

十位个位。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

(2)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个什么?(1个十)。

个位上的这个“2”表示2个什么?(2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

师: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5根小棒.。

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

5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2.教学做一做.。

(1)看图写数:

出示p79格子图(一)。

师:如果不摆小棒,没有数位表,你能看图写数吗?

出示p79格子图(二)。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写数吗?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

边拨珠边提问:十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

个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11)。

师:同样是1个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这个数怎么写?请你书空.。

出示计数器图(一)。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图(二)。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2)用数字卡片摆数。

老师说,学生摆.。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在田格里写数(11~20)。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拓展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右起第三位是什么位呢?……)。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认识自我教案设计

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特别重要。同时,高中生对他人也有了一定的关注意识,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对高中新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1、让高一新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高中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2、认识他人,才能理解,关怀他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友谊与增强自身的情商,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高一(11)班。

本班教室。

1、要求全体同学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想想自己做过哪些事情,准备几张白纸。

2、征求学生意见,将相对熟悉的学生每三个分为一组,注意男女结合。

(一)歌曲《突然的自我》引入,初步感悟。

(二)心理测试。

1、每个人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在一分钟内写出你认为很重要的五个名词。

2、在二分钟内写出五个形容词。

(学生的结果可能会有积极的,可能会有消极的,在潜意识下所做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最近的心理状况。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真实地认识自己。)。

(自我感知)。

(二)游戏。

1、每个人写出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时间限度为3—5分钟。写好后各人自己保管好。

(自我剖析)。

2、模拟“与镜子的对话”的方式,每三位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位同学扮演找优点的镜子,另一位扮演找缺点的镜子,一齐找出第三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轮流循环。

(互助剖析)。

3、对照自己写的和同伴帮忙找的优缺点,交流。

九、小结。

认识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书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用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算式的读法,写法。体会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学具,游戏。

思考与调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今天天气真好啊,瞧小动物们一个个从家里跑了出来,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多开心啊!(出示情景图)。

瞧,来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小鸡)。

2,师: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呢跟你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谁来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列个算式吗还有呢。

板书:2+2+2=6。

3+3+3+3=12。

二,观察操作,认识几个几。

1,观察情景图,初步感知几个几。

师:仔细看一看这些算式,哪几个比较特别呢特别在哪里。

(加数都一样)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师:2+2+2=6这一题加数都是几(板书:2)有几个2相加(板书:3个2相加)谁来带着大家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相加)。

3+3+3+3=12这一题是几个几相加呢自己先数一数。谁来带着大家数一数。(板书:4个3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摆小棒,好吗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1)每堆摆2根,摆5堆。摆完了吗数一数,你摆了几个几求一共摆了多少根怎样列式。

(2)再来摆!每堆摆4根,摆3堆。摆完了和小伙伴数一下你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

(3)接下来,请你们任意地摆出几个几,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反馈。

三,深入探究,认识乘法。

1,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又要来考考你们了!

你们每人有几只眼睛呀(2只)。

师:(请4个小朋友起立),这4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呢怎样列算式一起说。(板书:2+2+2+2=8)几个2相加呢(板书:4个2相加)。

师:(再请4个小朋友起立)8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怎样列算式(板书:2+2+2+2+2+2+2+2=16)要写几个2呀(板书:8个2相加)。

师:我们全班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呀怎样列式谁来说,要几个2(板书:34个2)。

2,讲述乘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1)师:其实,像这样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一起读一下。

(2)就像39个2相加,可以写成392或者交换位置写成。

思考与调整。

239。(贴出)你觉得用加法和乘法计算哪个更简便(乘法)。

只要你学会了这个本领,你就能像我一样获胜了。

(3)4个2相加,你会把它写成乘法算式吗(板书:42或24)等于多少呢(板书:8)你是怎么知道的呢(42表示4个2相加,就等于8)这里的2是从哪里来的(2是相同的加数2,加法算式里虽然有好几个2,但乘法算式里只要写一个2就行了。)4呢(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有这样的4个)8表示什么呢(表示一共有12只)。

(4)乘法算式中表示乘法的符号叫乘号。(板书:乘号)它像什么(像个*,想拼音x)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我们以前学过加号,怎样把它变成乘号呢(只要转一下就变成乘号了)。

(5)谁会读算式一起试一试。

(6)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乘号前面的数叫乘数。(板书:乘数)乘号后面的数也叫乘数。(板书:乘数)得数12叫积。(板书:积)。

(7)好,你会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任选一个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1,师:有好多小鸡也来凑热闹了,瞧,几只小鸡一组(4只小鸡一组)有几个4(5个4)你会用两种方法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吗(生解答并反馈。)。

2,师:小动物还给大家送来了钢笔和鲜花,想得到哪个礼物就选做哪一题。注意:第一句话是让我们填一共有几个2枝一共有几个5朵比一比,谁先拿到小动物送的礼物。请小朋友做书上70页想想做做第1题。(生解答并反馈。)。

3,游戏。

师:小动物们已经出来玩了很久了,你愿意按照它们的地址把它们送回家吗(能)每组送一只小动物,小组里商量商量,谁来送,送到哪个家。开始!

都送对了吗哪组最棒。

2+3+4有家吗为什么能帮小兔把地址变一下吗(板书:3+3+3)该送到哪个家。

思考与调整。

五,畅谈收获,应用升华。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有什么感受和打算呢。

2,师:其实,乘法在生活中用处可大呢!比如说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双手有2个5只,可以用25=10或52=10计算。课后请你用心搜索,然后跟大家来交流。

3,建议大家继续玩数青蛙的游戏,想想这里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乘法。

六,作业。

完成书本第3页第4第5题。

思考与调整。

教后记: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厘米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练习一。

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理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单位。教学准备: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过了一个假期,在教家里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动,如果你们在家里有些物体是有长短的要知道有多长该怎么办(教师做示范)记录下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师不作评价。老师:要想准确的答案该怎么办。

二、出示直尺。

师: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直尺来量。

1、首先老师说明尺上“0”是表示起点,就象我们在赛跑时,从起点开始尺子上有竖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问:一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

问: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画出1厘米有多宽。问:在寻找1百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手比画。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厘米有多长,在用学生在桌上或纸上画出1厘米长度。

5、用厘米量。

同学们都懂了1厘米有多,3厘米有多长,如果老师指数量你们能用尺量出它们有多长。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在黑板上订正。

三、练习。

练习一。

第1—3题。

1、填一填,第一题。

2、量纸条,拿一张纸条,先估计3厘米大约多长,再用尺量出它的准确数。

3、量实物。

如课本、练习本等。

四、布置作业: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采用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入手,认识厘米到建立几厘米就几大格的抽象概念,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乐趣。

认识自我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各种蔬菜,了解不同的蔬菜吃不同的部位。

2、通过做一做、尝一尝,体验蔬菜不同的.味道。

活动准备:

1、芹菜、萝卜、胡萝卜、黄瓜、青菜、葱、花菜、西红柿等蔬菜。

2、用五个篮子分别表示吃根、吃茎、吃叶、吃花、吃果。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秋天有些什么蔬菜呀?

2、今天这里有许多蔬菜,你们都认识吗?

二、找一找。

1、分别找一找蔬菜的哪个部位可以吃,如萝卜吃根,卷心菜吃叶,西红柿吃果实,花菜吃花,芹菜吃茎(叶)。

2、请幼儿将蔬菜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三、做一做。

1、对蔬菜进行简单加工后,拌如色拉酱,让幼儿品尝,边品尝边交流:我吃的是什么蔬菜?是蔬菜的哪个部位。

《认识11~20》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68——70页。

教学目标:

a类:

能正确认识11—20各数并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b类: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2、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c类:

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是本课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每人20根游丝每人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给大家提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只海鸥?

先猜一猜有几只?

到底谁猜的对呢?

怎样才能数出准确的数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说明,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

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

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板书:11)。

你猜对了吗?恭喜你。

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数出呢?

(学生汇报数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1根1根地摆。

2根2根地摆。

3根3根地摆。

5根5根地摆。

10根10根地摆。

(评价学生摆的方法,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行反馈和引导。如果认为自己摆的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接着继续摆其他的20以内的两位数,在摆的过程中感受10根一捆最好数)。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几个十?还有几根?大家看,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11了。

(教师演示10根捆成一捆)。

说明:1就是1一个一。11里面有一个十和1个一。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板书:一个十(捆成一捆的小棒图)1个一(1根小棒图)。

2、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小棒。

数一数,你摆了几根?

你摆的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吗?说说你的方法。(10根捆成一捆,还剩3根)。

教师边巡视边反馈。

问: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我们就说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板书:131个十3个一)。

3、解决:礁石上有几只海鸥?

边数边摆。摆完后问:你发现了什么?(20根能捆成2捆)。

有没有剩下的?

2捆是几个十?

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板书:202个十)。

4、小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没用老师教就知道了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两个十就是20。

我们认识了11、13和20。想一想,20以内我们还有哪些数没有学?

5、数数。

正数、倒数11——20。

6、填数练习:有的数字喜欢捉迷藏,悄悄藏了起来,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7、学习数位。

同学们,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右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拨11。(一个一个地拨,满10个后说明在计数器上10个可以进到十位上拨1,个位上是0,继续在个位上拨1)。

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写的时候,十位上是1对着十位写1,个位上也是1,我们对着个位写1。

拨13。

拨20。

说明:20的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写0。

师生互动,拨数。

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0到10十一个数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0个新朋友。哪10个?(学生齐数,教师板书课题)。

你了解它们吗?

三、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圈“10”练习。

2、写一写,画一画。

3、填空。

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11——到20十个新朋友。以后我们经常和它们打交道,一定要好好和它们相处啊!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教案设计

教案点评:

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量小棒长度时,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角教案设计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一、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认识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一张桌子坐2人,3张桌子坐几人?你怎么知道的?

2、5张桌子坐几人?数了几个2?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3、30张桌子坐几人?要数几个2?列加法算式有什么感觉?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板书课题)。

三、认识几个几。

(一)出示例1(课件)。

1、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是一所动物学校。

2、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4、再看看小鸡在干吗?几只几只在一起呢?有几个几呢?你猜它们是几个几呢?你也用小圆片摆摆呢?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5、操作感知:动物学校还来了8只小鸭,你猜它们几只几只在一起玩,用学具摆出来。

(二)练习试一试(课件)。

横着看图上有几行?每行几个?一共有几个?怎么算?

还可以怎么看?每行几个,一共有几行?用加法怎么算?

四、学习乘法。

1、小组讨论: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像这些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2、讲述乘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3、改写乘法算式。

(1)2+2+2=6怎么写?试一试。

教师边板书边指导。2×3=6或3×2=。

(2)学生把3+3+3+3=12改成乘法算式3×4=12或4×3=12。

(4)设疑3+3+4=10能改吗?小组讨论,加数怎么改就能写成乘法算式。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纸上第2题。

六、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以后要求几个几相加,你打算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七、游戏。

2、宣布游戏规则: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就几个几个抱在一起。

3、游戏;12人上台,老狼分别说出2、点、3点、4点、6点,学生活动列式。

4、大灰狼鼓励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练习机49.0版250种类的随机练习题,题目数量无限多,电脑自动批改,家长省心省力,而且孩子还喜欢做爱做。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认识“倍”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在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数数金星有几颗?(2颗)蓝星有几个2颗?(2个2颗)2个2是多少?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4)再数数红星有几个2颗?(3个2颗)3个2颗是多少?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

2、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得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3、谈话:这些星星这么美,想摘吗?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能摘下它。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2)小朋友用蓝、黄花片进行操作。

(3)指名到黑板上摆。数一数,黄花摆了几个2朵?

(4)讲解: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出示这句话,并让学生读。

(5)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1)谈话: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2个3本,(出示图)这时我们可以说小红的书是小明的'几倍?(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2)谈话:妈妈买了4个苹果,草莓有4个4,(出示图)这时谁又能用“倍”来说一句话。(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3、教学计算黄花的朵数。

提问: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

4、教学计算红花的朵数。

(2)学生操作学具,同桌合作讨论,讨论好的打开书列算式。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又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贝贝,它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把书翻到第83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摆道具,填括号,写算式。做完后,一人报结果,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拍手游戏。

请一位学生拍2下,教师拍6下,让该学生说说老师拍的是自己的几倍。然后采用教师说要求、学生拍手,学生说要求、教师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5、数星星。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上的表现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来排排队。

(1)数一数金星、红星、蓝星各有几颗。

(2)你会用今天学的“倍”说一句话吗?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1.预习:在课前把老师即将教授的单元内容浏览一次,并留意不了解的部份。

2.专心听讲:。

(1)新的课程开始有很多新的名词定义或新的观念想法,老师的说明讲解绝对比同学们自己看书更清楚,务必用心听,切勿自作聪明而自误。若老师讲到你早先预习时不了解的那部份,你就要特别注意。

有些同学听老师讲解的内容较简单,便以为他全会了,然后分心去做别的事,殊不知漏听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几句话,那几句话或许便是日后测验时答题的关键所在。

(2)上课时一面听讲就要一面把重点背下来。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上课时就要用心记忆,如此,当老师举例时才听得懂老师要阐述的要义。

待回家后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便能将今日所教的课程复习完毕。事半而功倍。只可惜大多数同学上课像看电影一般,轻松地欣赏老师表演,下了课什麼都不记得,白白浪费一节课,真可惜。

3.课后练习:。

(1)整理重点。

有数学课的当天晚上,要把当天教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注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麼都不背,这观念并不正确。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他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如何在第一时间救人?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

(2)适当练习。

重点整理完后,要适当练习。先将老师上课时讲解过的例题做一次,然后做课本习题,学有余力,再做参考书或任课老师所发的补充试题。遇有难题一时解不出,可先略过,以免浪费时间,待闲暇时再作挑战,若仍解不出再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3)练习时一定要亲自动手演算。很多同学常会在考试时解题解到一半,就解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练习时是用看的,很多关键步骤忽略掉了。

4.测验:。

(1)考前要把考试范围内的重点再整理一次,老师特别提示的重要题型一定要注意。

(2)考试时,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做对,常计算错误的同学,尽量把计算速度放慢,移项以及加减乘除都要小心处理,少使用“心算”。

(3)考试时,我们的目的是要得高分,而不是作学术研究,所以遇到较难的题目不要硬干,可先跳过,等到试卷中会做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利用剩下的时间挑战难题,如此便能将实力完全表现出来,达到最完美的演出。

(4)考试时,容易紧张的同学,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a.准备不够充分,以致缺乏信心。这种人要加强试前的准备。

b.对得分预期太高,万一遇到几个难题解不出来,心思不能集中,造成分数更低。这种人必须调整心态,不要预期太高。

5.侦错、补强:。

测验后,不论分数高低,要将做错的题目再订正一次,务必找出错误处,修正观念,如此才能将该单元学的更好。

6.回想:

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要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将主题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们在学些什麼东西。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认识蔬菜教案设计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蔬菜,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简单描述他们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启发幼儿能用完整的语句进行简单描述。

3、感受采摘活动的乐趣。

1、组织谈话。

2、幼儿参观讲述。

3、采摘活动。

4、引导幼儿进行品尝。

5、活动延伸。

平时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一、回忆蔬菜?

1、帮助幼儿回忆都吃过什么蔬菜?

2、是什么样子的?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个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因为在各种练习、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有关“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但对于“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们都不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看图说一说有几个几,12里面有几个3。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三、认识“倍”。

1、首次感知“倍”的含义。

老师揭示:把2朵蓝花看成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再次感知“倍”的含义。

减少2朵黄花,问学生,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再减少2朵呢?

3、老师再添上一朵蓝花,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学生明白,要回答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先看蓝花有几朵为一份,再看黄花这样的几份,那么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4、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5、按老师的要求动手摆小棒。

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说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2、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想: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它其实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计算。再扩展开来,“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练习。

《认识直角》教案设计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引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张彩纸和一个练习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

(1)彩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

(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和练习本封面一样的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生说这些角的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的是不是直角。(课件出示)。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4、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1)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2)全班展示交流如何画直角。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

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

(3)学生画,可以边说边画。

(三)知识运用。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2、做第42、43页的第4、5、6题。

【提高练习】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多少个直角?

【拓展练习】下面圆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吗?你还能说说哪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请在方形钟上画一画。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画一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认识直角》教案设计

认识直角很重要,教学分两步进行:从一些物体表面提取直角;比较几个直角,发现它们都是同样大的。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正方形纸片的表面上提取直角。像例1那样,先用红线勾画出物体表面的一个角,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三个角的图形。教材指出“这三个角都是直角”,并做上表示直角的记号。这个教学环节能让学生体会到三点:一是身边许多物体的表面上有直角,尤其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上,很容易看到直角;二是呈现的三个直角虽然位置不同,但形状是相同的,从而把直角的“样子”记住,在头脑里产生直角的印象;三是表示直角的记号很简单,也很鲜明,看到有这样记号的角,就知道是直角。

例题安排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另外两个直角比一比,发现三个角同样大。这项活动能让学生明白两点:一是所有的直角都是同样大的,即直角的大小是确定不变的;二是利用三角尺能很方便地判定别的角是不是直角,即与三角尺上的直角同样大的角就是直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不一样大的角不是直角。

认识直角要抓住“比较”这个环节,通过反复的比较让学生建立锐角、直角、钝角的清晰表象。在教学中我也抓住了这一点,对于一般的锐角和钝角学生基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对于一些接近于直角的锐角和钝角,学生都认为是直角,我就让学生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但是一部分学生将三角尺转来转去,怎么也放不准。在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这个环节上还要加强示范,以及个别辅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这一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2-04 第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总结(优质18篇)
    活动总结应该紧密结合活动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分析和总结,以便形成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和建议。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彩活动总结参考文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 12-04 幂函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
    教学计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安排,用于指导教师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函数。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
  • 12-04 一路书香一路阳光(实用17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能让读者读后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观点独到,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读优秀作文可以拓宽我们的写作视野,让我们有更多的写作灵感。那年,我正值六
  • 12-04 做理财销售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请大家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你们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引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 12-04 初中校长培训学习工作总结中学校长培训心得(汇总15篇)
    通过培训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促进培训工作的改进和提升。通过查阅下面这些范文,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撰写一篇精彩的培训工作总结。
  • 12-04 新学期班会活动总结(热门20篇)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活动的效果和目标达成程度,为今后的活动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活动总结是对一次特定活动进行整体性的总结和回顾。通过活动总结,可以总结活动的
  • 12-04 蜡烛给我的启示(汇总16篇)
    优秀作文是在表达方式上独具匠心,能够让读者对主题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推荐,大家可以看看并进行借鉴学习。大家对蜡烛是在熟悉不过了,它是每
  • 12-04 人大代表培训发言(精选17篇)
    在撰写发言稿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和经典的演讲,从中学习到一些好的表达技巧和思路。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发言稿,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演讲效果有所提升。
  • 12-04 惊喜的礼物六年级(优质16篇)
    优秀作文是对生活、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揣摩后,用文字表达感悟的一种创作形式。优秀作文是语言文字的精华,是思想与情感的流露,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如何写一篇
  • 12-04 红苹果绿苹果(汇总19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展示才华的重要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人以启发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和欣赏。1、引导幼儿认识红颜色。2、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