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北京教学设计课(实用6篇)

最新北京教学设计课(实用6篇)

时间:2023-09-29 10:16:53 作者:BW笔侠 最新北京教学设计课(实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教学设计课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情感目标:边读边思考,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感受中国娃的志气。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导入激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听歌曲,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中国娃》。听着强健有利的歌曲你一定很兴奋。为你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着首歌词,相信学完之后你会有新的感受。

出示课题6中国娃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小节。师巡视。

2.指名4人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的准吗?(纠正字音)

3.师指导个别句子的停顿。

4.听老师读——自己再读读课文——个别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搀:不能读成参,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读句子:

一清二白清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搀假。

腐:读轻声。千层底儿读轻声

(2)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小组内先交流。

籍:

融:左下角里边不要多一个横

踏:注意结构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1.写生字各3个。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6中国娃

籍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质疑、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会提问题,把体会说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认读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祖籍槐树融化小葱拌豆腐

踏踏实实字正腔圆

二、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一点语气。

2.同桌配合这读一读,看谁能当小老师帮别人纠正读音。

3.提出不懂的问题,容易的及时解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认为中国娃是怎样的人?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中国娃最爱喝的水

最爱吃的菜清清白白做人不搀假

最爱穿的鞋踏踏实实创天下

最爱说的话说话算话

最爱写的字堂堂正正做人

最爱做的事永远爱中华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要不断鼓励。

读句子,说说是什么意思,体会表达的感情。

(1)最爱河的水永远是黄河水。(爱黄河、爱祖国)

(2)最爱写的字永远是先生教的方块字。(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

(3)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爱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4.中国娃是这样棒的人,你怎样读?学生体会读,个别读,齐读

5.你们读的真吸引人,你还从课文得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娃有志气?

讨论,个别发言。

四、熟读背诵。

这么优美感人的语句,你们愿意把这首歌永远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

自由背——会背得一起背

五、积累。

作业

必做题

抄写生字

选做题

1.比一比,组词

2.抄写句子,体会感情。

3.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板书设计:

中国娃最爱喝的水

最爱吃的菜清清白白做人不搀假

最爱穿的鞋踏踏实实创天下

最爱说的话说话算话

最爱写的字堂堂正正做人

最爱做的事永远爱中华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首歌词,学生通过朗读,能了解其中的意思,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中国娃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北京教学设计课篇二

教材说明: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

2008年8月24日20点

《再见了,北京!》记叙的是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奥运会落下帷幕的时刻,这是一个沸腾的夜晚,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欢乐,而沸腾的北京则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激情迸发的一个最生动最亮丽的缩影。本文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深情的圣火熄灭仪式,这是一场激情的烟火表演联欢。唤醒留在我们心间的北京记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第一步,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激情感染。正音,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学习生字

第二步,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如:

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

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

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

第三步,播放录像,(2008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时间自行控制)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名米机员环表国朋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个别读。

二、细读课文,领会感悟

1、朗读课文段,以读代讲。老师引导提示,

生读完后

师: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在现场,心情会如何?

生:留恋与不舍

师:谁能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留恋与不舍的词句?

生:缓缓、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师:下面是我和你的歌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

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请将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以读为主的朗读回答

师:小朋友,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

演一演,说一说:

师:是啊,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再读这一句。等会请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人们不愿离去的样子。

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演热闹的场面。下面学生齐声朗读。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请你们来读读,能读出什么感觉?

1、巩固复习时,让学生认读下列字词:

赢啦、申奥成功、人山人海、鲜花、飞奔、舞、明亮、千言万语。

飘扬、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无尽、留恋与不舍、绚烂、欢呼、拥抱

此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引入申奥时的一些词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把闭幕式的场景联合起来想象。

2、奥运口号: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分组讨论、交流。(努力学好外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北京教学设计课篇三

在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能有语气的朗读诗歌,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能有语气的朗读诗歌。

独立阅读。

1、这学期,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下面这些,你都会读吗?请你大声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看不出来?把它们归归类,你就能发现了!

1、引入。我们祖国不仅语言丰富,而且地域宽广,同样的季节,南北的景色就有很大区别。

2、出示地图,认识东北、西北、海南等位置,介绍季节特点。

同一个季节,我国不同的地方有这样大的差别,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祖国真大!

3、一起来看一首小诗吧!

自己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吧!

4、通过读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反思:给学生出示了更多的成语,要求学生自己回去羧基这些成语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

充分发挥想像力和观察力,有写话的兴趣,能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把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规范、端正、整洁。

能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把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规范、端正、整洁。

把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规范、端正、整洁。

1、仔细看图,谁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

2、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男孩一定是高高兴兴地跑到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西瓜;

他也许是拿着西瓜给奶奶送去了!

小男孩是给邻居家的小朋友或者孤寡老人送去了,我就曾经这样做过!)

3、同学们,联系你的想法,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好么?

1、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字写工整,写漂亮。那平时写字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点呢?

2、我们看一看这四个字吧!

独立观察,哪一笔在写的时候得注意,注意什么?

3、在田格中写字。

看图写话要求先补充出第三幅画,再用几句话写出来,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补充的土也是丰富多彩,写出来的内容也完全不同。

在讨论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保护环境。

在讨论时把话说明白,把意思表达清楚。

通顺流利的组织语言。

一、观察画面。

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二、联系画面讨论。

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说一说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

1、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组织语言。

3、全班讨论。

三、联系生活讨论。

小学生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说起,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不仅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还增强了环保意识。

(6月25日星期一)复习计划

1、全册书的听写。

2、多音字。

3、形近字。

4、造句。

北京教学设计课篇四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习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北京教学设计课篇五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 6 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处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团圆 喜气

北京教学设计课篇六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 6 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处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团圆 喜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