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袁隆平事迹心得及感受体会大全(19篇)

袁隆平事迹心得及感受体会大全(19篇)

时间:2024-01-14 23:25:29 作者:翰墨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发展。心得体会的写作不仅可以让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顾,还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并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在未来的日子里做得更好。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些生活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的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我有着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这是袁隆平为歌曲《我有一个梦》写下的歌词,也是他幻想的寄予。一个人,一颗种子,一个幻想,一生追求,歌声犹萦绕耳畔,斯人已去。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但让我们记住袁隆平,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也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英雄。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他从土地里来,到白云中去,他走了,但我们都在他的稻穗下乘凉,他的故事、他的精神恒久伴随我们,也恒久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缅怀、敬重和学习。他一心为民,永葆初心。中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袁隆平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让中国的老百姓远离缺粮的威逼,1949年夏天中学毕业后,父亲准备让他报考南京中山高校,但他毅然选择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当农业科学家,为中国的粮食增产作贡献,成为他的青春志向,他也真正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土地,交给了祖国和人民。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条挂在袁隆平试验田的横幅,就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真诚酷爱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奋斗在杂交水稻事业上,实现着他的豪言壮语,践行着他的为民初心,无愧于共和国勋章的至高荣誉。他敬重科学,恒久攀登。袁隆平以科学报国,不屈不挠,勇攀高峰,从事杂交水稻探讨半个多世纪,为今日14亿人民饭碗装上中国粮食作出了卓越贡献。一路走来,他的科研也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但如他所说,哪有搞科学探讨不失败的呢。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正是他对科学的`敬重与执着地追求,才闯出一片新天地,不断成就着他的科研幻想。

他锲而不舍,永生奋斗。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袁隆平却一辈子专注杂交水稻探讨这一件事,直到耄耋之年,幻想依存,他曾表示,我始终有两个幻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此,他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试验田里劳作、视察、探讨,每天到稻田地打卡成为习惯,也体现出他农夫科学家的本色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两年前,他还曾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只要不老年痴呆,我就始终工作,始终坚守我的禾下乘凉梦。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漫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这虽只是一个梦,却彰显了袁隆平活到老、奋斗到老的精神,因此,才让他幻想不断成真。我们在他的稻穗下乘凉缅怀袁隆平。今日,实现民族复兴宏大中国梦,任重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就是要像袁隆平那样追梦,像一个90后,永葆青春活力,恒久精力充足,在平凡岗位上,不屈不挠、不懈追求,努力奋斗、创建卓越,为民造福、为国奉献。让袁隆平的精神、力气和成果薪火传承、永不熄灭,如此,也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与学习。

袁隆平事迹心得及感受体会

袁隆平,一个研究杂交水稻近半个世纪、还在继续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一个做着“禾下乘凉梦”、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毕生理想的可敬知识分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学习的对象。自主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为此,农村司、农村中心党支部向科技部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伟大实践上来,把个人发展统一到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国际观,在科技管理的本职岗位上,努力落实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二、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执着创新,不断完善宏观管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不间断的管理创新。要以仁者的胸怀、勇者的胆识、智者的头脑、志者的坚韧,不辞艰辛,不惧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造,适应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不断开拓宏观管理新局面,推动自主创新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

三、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思维不落后时代,部署不脱离实际。坚持科研方向从需要中来,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发展的节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提升自我。

四、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断健全廉政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荣辱作为个人道德抉择的标准,弘扬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为当为之事,拒绝腐化堕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责任和付出作为个人价值抉择的重要内容,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健康情趣,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自警、自励、自省、自重。

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袁隆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党和国家的“一粒好种子”,把根深深地扎在党和国家的崇高事业这一肥沃的土壤中!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袁隆平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他的事迹无疑将永远载入史册,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袁隆平的事迹,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和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的事迹教会了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袁隆平在水稻领域投入了几十年的时间和汗水,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关键在于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袁隆平都从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种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我所非常钦佩和借鉴的。

其次,袁隆平的事迹启示我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袁隆平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实验室和农田的实地考察。他深入了解各种品种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试验和研究不断改进,最终成功培育出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品种。袁隆平的事迹告诉我,只有脚踏实地地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创新也是袁隆平事迹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通过对水稻的基因改造和遗传的深入研究,成功培育出抗病虫害、耐盐碱等特殊环境的水稻品种。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对农业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品味所学到的。

第三,袁隆平的事迹告诉我要努力奋斗、勇攀高峰。袁隆平在水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水稻杂交育种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和失望。然而,这并没有击垮袁隆平,反而激起了他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他勇往直前,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最终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袁隆平的事迹鼓舞着我去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最后,袁隆平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勤奋和毅力的重要性。袁隆平是一个勤奋的科学家,他几乎每天都在试验室和农田之间穿梭,尽最大努力为水稻育种做出贡献。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毅力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同时,袁隆平的事迹也告诉我,勤奋并非只有在年轻时才需要,年长之后仍然需要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和奋斗精神。

总之,通过学习和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我深感他的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袁隆平的事迹为我树立了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的信念,启示我注重实践和创新,鼓舞我要努力奋斗、勇攀高峰,同时也教会了我勤奋和毅力的重要性。正是袁隆平这样的杰出人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袁隆平感人事迹感受及体会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那位永远不服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国家功勋获得者的“90后”袁隆平老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缅怀先生,踏着他奋斗的方向努力前行。

学习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质。袁隆平院士从来不关注金钱的多少,即便获得各方面的奖金,他也把这些奖金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费中。穿几十元的衬衫,戴十几元的领带。即便荣誉无数,他仍然能够扑下身子,两脚沾满泥土来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长势。淡泊名利,才能矢志于毕生致力的事业。他已经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钟南山院士对袁老的评语真挚和简约。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写照,也应是每一位中国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

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袁老的梦想是解决吃饭问题,但另一方面,浪费无度问题又从另一方向抵消着增产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费法》刚刚获得通过。在袁老去世后,有网友称“今天他好好吃饭了,一粒米也没剩”。确实如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粮食来永远缅怀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问一号已经着陆火星,祝融号已经开始巡视火星。天宫一号飞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创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业,将在每一位中国人身上延续,将在每一位自强国人的奋斗中实现。

国士无双,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后,无数_人,亿万中国人纷纷深切缅怀袁隆平,联合国官微高度赞誉。荣誉无数,难抵亿万民众的口碑,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处。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10日,接受采访的袁隆平望着远处的稻田,若有所思地说道,"禾下乘凉梦'会由年轻人连续。今日,这位老人永久停下了手头的讨论,将攻关的重担交给了后继者。老人家虽然再也不能消失在他心爱的田间地头,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心为民谋温饱,深藏自身功与名'精神却会永久照射人间,永驻我们心头。脚踏实地讨论,毫不张扬探究,袁隆平先生孜孜以求,转变了全部中国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况,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虽已功成名就,但他仍旧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连续向更高目标努力着。就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乘飞机却从来只坐一般舱,照旧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他曾深情说"我讨论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在《典籍里的中国》里,导演支配宋应星和袁隆平两位先生在水田中握手的那一幕,实为传神一笔。由于"为了老百姓有饭吃'的共同追求,这两位科学家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为民谋福,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

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在第四期试验胜利的基础上,袁老带领着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头了第五期的攻关。40多年杂交水稻科研生涯,对于袁老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假如硬要说杂交水稻的胜利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禾下乘凉梦'是幻想更是创新,不满意于现状,不停步于所得,这不仅是科学讨论持续进步的动力,也是各项事业能够向前进展的条件。袁老曾笑言自己情愿做一只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贡献人类,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是什么支撑着一位耄耋老者不顾年事已高,仍旧奔赴南繁基地一待就是3个多月,除了"不让老百姓挨饿'的朴实为民情怀之外,还有就是他身上那种无私忘我的爱国情怀。这位经受过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岁月的老人最大的愿望是:"盼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自身的进展和追求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这是很多做出过宏大贡献的人所共有的特质。忘却小我的私求,追求大我的价值,只有心系天下苍生,才能真正做到感天动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洞庭泛波亦哽咽,天下苍生俱失声,那位伫立在田间的瘦弱身躯虽然已经消逝,但那股隐藏在内的精神和力气,将永驻人间;身虽远去志永存,高风亮节照后人,这种精神将会永驻青史,也将激励着后来人在各自的事业中不断攻坚克难,再创新高。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月初,他目睹了农夫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究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最终创造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鄙视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士气的。由于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究。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根据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试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头,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肯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夫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创造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如何参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使我们的国人,人人都可以成为袁隆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新时代青少年要开始努力了,为了祖先的光荣,为了国人的幸福,我们需要为重振中华精神做点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袁隆平事迹感悟心得体会

袁隆平,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不再陌生,他是稻米之父,也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事迹是一个充满着拼搏、奉献和革新精神的传奇。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我深感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

第二段:拼搏的力量。

袁隆平先生从小生长在湖南农村的贫困环境中,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凭借着勤奋和拼搏的精神,不断探索实验,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收获成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三段:坚持的毅力。

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退缩。在实施杂交水稻的艰苦过程中,他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暴风雨般的批评,但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正如袁隆平所说:“只有在不断尝试中失败,才能在失败中不断尝试”。

第四段: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

袁隆平先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人。他在取得了杂交水稻的突破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探索其他粮食的高产性。他带领团队,努力研究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不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我们都不能自满,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他的事迹告诉我,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我都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不断追求新的突破。

总结:

通过对袁隆平先生的事迹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袁隆平先生的拼搏精神、坚持毅力和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启示。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我将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创新,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兴的事。“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被誉为“水稻之父”。他通过多年的科研工作,成功培育出了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和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我深感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无私奉献的伟大人物。以下是我对袁隆平事迹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的坚持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隆平自小立志要做一名农业科学家,但他的路并不平坦。在粒花杂交水稻研究上,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然而,他从未放弃。他决心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为此他足足研究了20多年,最终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毅力和决心让我深受鼓舞,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袁隆平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令我敬佩不已。他说过:“农业是国之重器,粮食是农之大事。”袁隆平深知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他亲自带头种水稻、调研农田、指导农民,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科学理念。他不仅在国内推广杂交水稻,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种子和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吃饭问题。袁隆平为民族、为人民的付出让我感动,他的行动启发了我,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再次,袁隆平的创新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例如,他发明了“桃枝剪插法”,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他还在杂交水稻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袁隆平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我,在面对问题时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不断进步。

此外,袁隆平的谦逊和乐观也是我学习的品质。尽管袁隆平已经被誉为“水稻之父”,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他说过:“我只是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罢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停地自我反省和学习。袁隆平还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袁隆平的谦逊和乐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正确的心态。

最后,我希望能向袁隆平学习他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袁隆平的事迹不仅是一种精神的勉励,更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像袁隆平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袁隆平爷爷年轻时收了几个徒弟,每天,田园里都看得到他们的身影。这天上午,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弟子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大地猛烈摇摆,整个人重心往下倒,房屋也向他们压过来。袁隆平爷爷心里喊了一声:不好!便大声的对旁边的人们说:“乡亲们!快跑啊!地震了!”喊完立刻转过头对他的弟子说:“快,你们先跑,带上锄头和其他工具!”弟子也焦急了:“老师,可您……”“不用管我的,我拿完种子立刻就来。”话音刚落,袁隆平爷爷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房间,翻箱倒柜的找种子。最终,在床头柜上找到了那包种子。

家具可都碎了,玻璃渣片一堆,一不当心就会刮到流血,房屋也在倒塌,很可能就在一瞬间,这条生命就会飞灰烟散。可袁隆平爷爷不顾一切,拿起了那包“宝贵”的种子。他曾说:“假如我不在家,那么就肯定在试验田;假如不在试验田,那也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以后再也不会奢侈粮食了,因为,在每一粒米饭里都有您的功劳!

袁隆平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袁隆平超过1000亿元的身价,足以让富豪榜上的“大款”们黯然失色。虽然这样的比较不那么崇高,但它对当代青年仍有启迪意义。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直接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全中国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7000万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能掂出其中分量。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管声誉、贡献还是身价都达到了别人难以望及的高度。而就是在这种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赞叹和仰慕中,袁隆平用他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坚守着自己的本色,不为浮躁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累,完美地解读了自己的人生真谤——袁隆平就是袁隆平。

本色农民。审视袁隆平的衣着打扮,可能无人能将那黝黑单瘦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与世界顶级科学家联系起来。但正是这种朴实、憨厚的品性,铸就了袁隆平大功至伟的业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袁隆平是农民的儿子,他的根在农村,他血液里沸腾的是农民的执着、坚韧与忍耐,崇尚的是农民的朴实、朴素与节俭。既使在他成为名人后,依然一副农民模样,一点也不讲究,上商场专挑便宜货买。一次他看到衬衫打折10块钱一件,一口气买了10多件,“下田时穿起来方便”,典型的“中国最著名的农民”形象。

本色院士。有人说“学者和平民之间,隔着一片苍翠的原野,如果学者穿越这片原野,他就会成为一位圣贤”。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圣贤之人,他对名利看得很轻很淡,常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科学家那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道德情怀和志向操守在此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只要能用就行。因而,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及教育和慈善事业。

本色种子。袁隆平对人生的感悟就是人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作为世界农学泰斗,为使人类少一份饥饿、少一份困苦,他就像种子一样处处生根发芽,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其带给他们的惠泽。从1981年至今,袁隆平先后举办了20多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员,也应邀前往菲律宾、美国等几十个国家无私传授技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尽管袁隆平已是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但那颗奋进的心,永无休止的拼搏精神却一如既往,这就是本色袁隆平,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景仰。

文档为doc格式。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__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20__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

措施。

加以解决。

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__年“三系杂交稻”育种。

经验。

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br/>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6月1日,是王红旭老师家人永难遗忘的一天。就在这天,本该陪3岁孩子开开心心过节的王红旭老师,因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遇难。

事发地点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一对兄妹(一人六岁,一人五岁)意外落水。在此危急关头,重庆育才小学的王红旭老师飞奔入水,行动十分果断,没有一丝犹豫。

最终两个孩子被救了起来,但体力不支的王老师却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人间。

意外无情,人间有爱。

当发现两名儿童意外落水后,周围的群众迅速自发开展了救援行动。大家手拉手,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人墙。

而在“人墙”最外延的正是王红旭老师。大家紧紧拉住彼此的手,在滚滚江水中站稳。接着,从王红旭老师手中传递出一个女孩,人墙立刻接力,大家一个一个地传递着生命,将女孩托举到安全地带。

接着,王红旭老师又救起了那个男孩。

两个孩子脱离了危险,然而人群还没来得及庆祝,王红旭老师就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卷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6月2日下午,在距离落水点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员发现了王红旭老师,但他已经没有生命特征了。

事发现场的人回忆说,如果王红旭老师放弃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来,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救人。

王红旭老师母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禁痛哭失声,她说,在最后关头,他自己都快没有体力了的时候,他还不忘把两个孩子往岸上推。

这已经不是王红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学时,他就曾经救过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热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师,工作负责认真,待人友善。当他离去的噩耗传回学校时,全校师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点,王红旭的告别仪式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宝山堂殡仪馆举行。数千名群众自发前来悼念,人们静默地送别着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舍身有义古渡英杰救幼童,江水无情育才园丁铸大爱,低垂着的挽联让悼念厅氛围更加肃穆。

在江边,也有群众悼念,献花寄托哀思。

同时,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追授王红旭为“重庆好人”。

据了解,王红旭老师是家中独子,还有个刚满三岁的孩子。

他救起了别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

他的父母妻儿要怎样面对这幕惨剧?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走出悲痛。

我们无意去责怪任何人,这是一场谁都不希望发生的悲剧。

但是在悲痛之余,仍要提醒大家,特别是在暑假即将来临的当下,身为家长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让孩子远离危险,防止意外。

回顾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感受

1、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2、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启示:推销生意是一种组织性质的生意,因为人多,人事问题也多。我们不时听到是非难辨的话,如某公司攻击另一间公司,如是者往往令人混淆是非,影响信心。因此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轻易相信谣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业才不会毁于一旦。

3、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在当代,又涌现出了这样一位楷模,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的奉献之歌。从教数十年,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因岗位平凡而漫不经心;从教数十年,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因工作繁忙而叫苦叫累;从教数十年,她不忘初心,默默耕耘,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从教数十年,即使身患重疾,即使步伐颤颤巍巍,她从未退缩,从未放弃,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自然击她以风雪,她报之以歌唱;命运置她于悬崖,她馈人间以芬芳。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

她坚守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愿做一名有温度的“领路人”。

在思想上,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工作中,她本着学校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学校利益的信念,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工作;在生活里,她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她信仰以爱之名、用心育人,甘做一名有温度的“暖心人”。

华坪县的学生,有些是留守儿童,有些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甚至还有些是孤儿。为了做到特殊学生排查到位、困难学生帮扶及时,放学之后,她经常抽空去学生家里串串门,和家长拉拉家常,聊聊育儿经。一天天的接触,一户户的走访,她很快摸清了班里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了困难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帮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己对工作的一腔热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无儿无女的她成了华坪儿童之家众多孤儿的妈妈。

她深感教育扶贫、责无旁贷,望做一名有温度的“扶智人”。

_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纵使条件艰苦,她从未打过退堂鼓,没有资金就奉献出自己的工资,工资用完了,就四处“化缘”去筹措资金,甚至不惜提前支取自己的丧葬费。路很难走,但她走的很有力量,她无非是想让她的孩子能够摆脱贫困,用知识助自己立于高山之巅,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用学识助自己为人杰,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愿以寸心报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作为人民教师,我愿以张桂梅老师为楷模,一支粉笔传授知识,两袖清风呕心沥血,三尺讲台立德树人,四季耕耘无怨无悔,在清贫中收获纯真,在奉献中享受安乐。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他们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他们,就是要像他们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

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我以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更加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了解尊重学生,时刻把学校放在心上,把工作放在心上,把学生放在心上,把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不讲条件,不打折扣的完成工作任务。

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像他那样有一颗知足的心,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给自己的人生追求定一个崇高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从点滴工作、从平常的生活中感悟幸福的能力;怀一颗感恩之心,认真党的事业自己的这份职业来之不易,多思考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想想更多人对自己的期待,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一颗奉献之心,明确只有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让自己真正幸福,也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容便都带着教育的符号。我们走在校园里,不经意地捡起一块垃圾;面对学生进步时会心的微笑;说到不正之风的厉色声讨;见到正义之举时的由衷赞叹……所有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都会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这就有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杨善洲的事迹,自己更加认识到,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还要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在不断地更新自我中成长净化,努力做学生和教师的典范。

袁隆平事迹及感受体会

袁隆平是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1930年出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从1964年开始,他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林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历经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4月,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20年来,我国已通过杂交稻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这就是袁隆平的回答。因此,很多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其实,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国家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月初,网友、专家携手评选的“新四大发明”名单出炉,“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并且“杂交水稻”在评选中一直遥遥领先,占据第一的位置直到最后。

有人说袁隆平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岁月风霜刻在了宽阔的额上,晒得黝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穿着农村里常见的那种花纹短袖衬衣,一条灰裤,老式黑皮鞋上沾满泥巴,手上戴着一块黑色手表,特征很鲜明。但就是这位看似很平常的老人,却在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且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当选者。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03年10月,在湖南考察时专程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细察看项目进展情况,充分肯定了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30多个国家的总统、国王或部长会见了袁隆平院士。江泽民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走近袁隆平》所作序言中指出:“袁隆平同志等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南考察时赞扬说:“袁隆平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中国,而且有利世界。”

袁隆平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写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如今,_岁高龄的袁隆平依然为农民多产粮而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人类真正摆脱饥饿而奔走在世界各地,直到生命最后的尽头。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及感悟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之所以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就在于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让很多人吃了饱饭,结束了忍饥挨饿的日子,他是共和国的脊梁,人民的功臣。

在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今天,珍惜粮食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少数人不珍惜粮食,不爱惜食品,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前段时间,某选秀节目的粉丝为“打投”偶像,将买来的某品牌牛奶大量拆开并直接倒入沟渠中,只留下瓶盖内的二维码。视频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批评。现在,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没有缺衣少粮的人,但从世界范围看,还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和饥饿线上,特别是这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忍饥挨饿的人更是比前些年多。我们只要“手中有粮,心里就不慌”,只要有粮,就可以转化成我们需要的东西。

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道德良知。杜绝食品浪费,既需要刚性约束,也需要个人自觉。在刚性约束方面,除了继续重拳整治公务接待领域的浪费、扎实开展全民“光盘行动”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向浪费行为亮出法治之剑。对于普通百姓,要从道德层面上加以引导和约束,在外就餐或宴请客人时,适量点菜,理性消费,如果剩余饭菜比较多,要主动打包,回家加热后再食用。在家里做饭做菜时,要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浪费。对于为了追星而把“牛奶倒沟里”之类的典型个案,已属于伤风败俗的恶性事件,光靠道德谴责已不够,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依法严惩。

袁隆平院士虽然走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那些忍饥挨饿的日子。在能够吃饱穿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懂得节约才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已多次吹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角,是倡导,更是警醒。节约,需要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家里的餐桌做起,重拾厉行节约的光荣传统,把反对浪费作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这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

相关范文推荐
  • 01-14 爱心树教案(优秀24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理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在以下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升
  • 01-14 房地产销售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总19篇)
    销售工作总结是帮助销售团队了解销售目标的实现情况和未来改进方向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这些销售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不知不觉中,
  • 01-14 小学英语学期教学总结(精选19篇)
    学期总结不仅是对个人学习的反思,也是对整个学期的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优秀学期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小
  • 01-14 游园不值扩写(优质24篇)
    在写作过程中,优秀作文常常具备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请大家参考下面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挖掘自己的写作潜力。春天一到,气候转暖。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前
  • 01-14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暑假奇遇读后感(通用21篇)
    读后感是通过书面表达自己对某本书籍的思考和评价,有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每篇读后感都从不同的角
  • 01-14 秋天四年级学生小(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是文字的魅力和灵魂的表达,它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产生共鸣。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片段,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字的美妙之处。在我的记忆中,秋天,是一个五
  • 01-14 大学元旦国旗下的讲话稿(模板17篇)
    在国旗下讲话稿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辉煌,展望未来的美好,同时也可以表达对祖国的感谢和敬意。为了充分展示国旗下讲话稿的魅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范文。
  • 01-14 五年级爱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9篇)
    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总结,更是对自己心灵的解读和思想的升华。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借鉴一下其中的观点和写作技巧,或许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助益。
  • 01-14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热门15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品中的精华和亮点进行提炼和总结的一种文本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范文范本是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
  • 01-14 景阳冈语文说课稿(优质12篇)
    教案模板可以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请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教案模板,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共享。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