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控制的心得体会(模板5篇)

控制的心得体会(模板5篇)

时间:2023-10-07 06:58:25 作者:雨中梧 控制的心得体会(模板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控制的心得体会篇一

本周读了赵校长推荐的《控制是最坏的教育》一文,感触颇多,回想自己从教这几年,尤其是担任首导这几年,有许多做的及其不到位的地方,读完此文,更加明确了:教育就是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控制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自己之前就是总是想着控制班级,控制着学生往自己想的地方去发展,殊不知越控制越失控。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放开手,让孩子们去管理班级,我们老师需要做的事是:保证安全和思想的正向引领,其他的就尽量让学生去自由探索,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如果我们只是教给孩子一些理论,那么孩子只学到了一些结论,孩子没有体验这种感觉,那么孩子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孩子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班规的制定也只有孩子们自己讨论出来的,他们才会愿意遵守规则。

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我们替代不了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与爱与自由。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了。这个不仅仅对父母而言,对老师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而不仅仅是把孩子锁在教室,让他一味地学习,一味地做题。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父母如此,老师亦是如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自我的反思,而不是从学生身上找问题。

作者:秦文超

控制的心得体会篇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我读过很多书,唯独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我能控制臭脾气》这本书了。

这本书是亲爱的赵静阿姨写的。书里讲了很多小朋友的烦恼,这些烦恼我都有过。他们的烦恼都是赵静阿姨帮忙解决的。

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来自小草莓同学的烦恼了。小草莓的长像有一点点的丑陋,皮肤的颜色特别黑,还是小短腿,所以同学们都嘲笑她,并给她起外号名叫:黑狗、黑仔,还经常欺负她。可是小草莓有一颗善良的心,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去帮助。她总是被自己的烦恼困扰。她把自己的烦恼讲给了赵静阿姨听。赵静阿姨告诉她,要是他们给你起外号,你可以告诉他们这是不好的行为,让他们去改正。赵静阿姨还告诉她,人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一颗善良的心。

从这本书里,我认识到了给别人起外号是不文明的行为。回想起当初,我给我们班“何欣雨”起外号,因为她长得胖敦敦的,我就叫她“何小胖”。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以后我不能再给别人起外号了,我要改正这些坏习惯,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控制的心得体会篇三

《不要用爱控制我1》是一本心理学书籍,作者是帕翠斯.埃文斯,美国人。

很快,我的想法改变了。某天,我正在阅读本书时,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我之所以会觉得本书没有清晰的逻辑与层次结构,会不会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思路不符合我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一种刻板印象)。于是,我便认定它结构不明,逻辑不清晰。意识到这一点后,再阅读时,我尽可能的忽略自己的“想象”,并多次返回前面,去读自己不明白的章节。如此反复几次后,本书的主要内容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了起来,我开始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本书的内容体系。

首先,控制者逆向认识自我,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自我与内在的关系。控制者会虚构出一个假想人(泰迪),当被控制者表现出不符合其想象的行为时,控制者便会采取压制性措施。例如,对被控制者进行逆向定义。被控制者的真实感受、感知和认识遭到控制者的否定。久而久之,被控制者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控制者所定义的那样),逐渐丧失真实的感受、感知和认识,难以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当然,也有被控制者会反抗控制者,想办法逃离控制。这些行为让控制者惶恐不安,他们会用更极端的语言对被控制者进行逆向定义,甚至会使用暴力行为来维护控制关系。

控制行为普遍存在于生活和工作中,只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控制者,或者处于控制中。“控制”很多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然,也有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控制者,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惊讶和难过,却难以脱离控制者这个角色,与被控制者建立健康的关系。

控制者往往会包装出一个“美好”的自己,并且会在他人面前努力维护自己的形象,而在被控制者面前又是另一副面孔。因此,控制关系以外的人难以想象控制者的另一张面孔,也不相信他们会有控制行为,用恶劣的态度和行为对待自己的伴侣或者孩子。

控制者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我的内部联系,才有可能逐渐摆脱控制行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控制者是很难受的。不过,一旦控制者摆脱控制行为,将迎来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快乐、舒心的生活。

越是阅读本书,我越能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看见身边人的影子。阅读的时候,我也不断的反思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和语言,并尝试调整。虽然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选取的案例多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但这不影响我们把控制原理迁移到师生关系上,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有一定共通之处的。

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值得一看!

控制的心得体会篇四

1、法律是什么?
大一的时候,法理学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批书。我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本书,题目就叫《法律是什么?》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这都能成为问题?如果连“法律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那些法学研究者都在做什么?那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实际上,对“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到今日,都从来没有停止过: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就是某种永恒不变的正义观念的体现。至于这种正义观念源于何处,有的人认为是上帝,有的人认为是理性,还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感觉;实证主义法学派则认为,除了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实际存在的规范性文件以外,别的一切都不可能被称为法律;社会法学派不愿拘泥于法律文本的条条框框内,认为法律应该是对人们产生实际影响的社会中的法律;历史法学派则认为,法律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或习惯的体现......
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是多得让人抓狂。可是,依我看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开始讨论“法律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根本搞不清楚这个问题问的到底是什么:它问的是法律的本质吗?于是有人就开始背诵课本里面马克思的观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云云)。它问的是法律的形式吗?于是有人就回答,法律就是成文法、判例法、习惯法等的总和;它问的是法律的特征吗?于是有人告诉我,法律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的社会规范”(又是背诵课本,懒得写了)。它问的是法律的功能吗?我心里默想,法律就是现代社会得以持续的基石。
这样看来,“法律是什么?”,就连这个问题也是多义的。法学家们,耗尽毕生的精力,可能也只能对上述问题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难怪,直到现在,“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仍然争论不休!
2、法律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实际上,庞德并没有解决“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准确来说,他并没有回答“法律的本质”究竟为何。从本书第二章前半段可以看出,庞德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对于所谓的“本质”问题,人们即使能得出一个答案,也更可能只是一些幻想。(p21-p24)
但是,从功能的角度,庞德给出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法律就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这里就会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社会控制?每个人无拘无束地,像卢梭笔下快乐的野蛮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对于这个问题,庞德的解答是:
俗话说得好,我们大家都需要地球,我们大家都有我们谋求满足的许多愿望和要求。我们有那么多人,可是地球却只有一个。每一个人的愿望不断地和他邻人们的愿望相互冲突和重叠。所以,人们不妨说,这就有了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任务。这就有了一项使生活物资和满足生活在一个政治组织社会中的人们的各种要求和愿望的手段,在不能满足人们对它们的一切要求的情况下,至少尽可能地做得好些,这就是当我们说法律的目的是正义时的意思。(p39)
是啊,在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中,资源不可能是无限的。可是,人的愿望和需求却源源不断。在欲望的驱使下,群体生活的人必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如果不能通过一种恰当的方式,或者说制度,去合理地分配资源,那么人们岂不是要为了那有限的资源而争斗殆尽?
正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法律才有了创设的必要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任何社会只要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然会产生法律。
3、法律权利的工具性解读
承接上文对法律的功能的论述,庞德对法律权利的工具性解读,不得不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权利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不比“法律是什么?”简单。前人的观点,在此不再赘述。但至少,我们知道,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常常把“权利”看作是一种固有的、神圣的存在,于是有所谓“天赋人权”的说法。
然而,在庞德看来,“权利”的概念是如此的模糊,以至于不少人会将不同类型的“权利”混淆在一起——他认为,“权利”可分为以下三类:自然权利、道德权利以及法律权利。(p47-p50)按照庞德的观点,那些所谓的“天赋的”权利,或许更像是一种道德权利。
然而,庞德更加关注的,并非道德权利,而是法律权利。
他认为,法律权利实际上就是一种保护利益的工具。(p53)当然,这里的“利益”,指的是法律上得到承认和被划定界限的利益。毕竟,法律就是通过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或者利益从而达到社会控制的效果的。如此看来,法律权利也只不过是实现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
在庞德这里,法律权利不再“神圣”,也不再虚无缥缈——并没有什么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现实生活中,有的只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的承认和评价。
4、价值问题
既然法律要实现社会控制的目的,那么它就必须合理地分配利益。既然要涉及到利益的分配,那么利益的评价和权衡就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利益评价应如何进行?利益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在本书的第四章中,庞德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庞德认为,利益评价的标准有三种:第一种,经验方法,即通过经验寻找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p66);第二种,学理方法,即按照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法律假说进行评价(p68);第三种·,理想图景方法,即从一种应然的法律制度的构想出发,把理想状态中的理论运用到现实之中,以解决争端。(p71)
庞德更主张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利益评价,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法学学说,还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图景,都是众说纷纭,众口难调。对于这些问题,法学家和哲学家们可以一直争论下去,可是司法实践却不能因此停滞。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就要运用经验和理性,恰当地进行利益评价,以找到最佳的利益方案。(p79-p80)


控制的心得体会篇五

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对这本书的名字很感兴趣,我认为这是但老师给我推荐的最好的一本书。也让我通过这本书看到并了解了自己的过去生活模式是什么样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打着爱的旗子在伤害我们身边至亲至爱的人,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有时候爱就像是一个包装袋,包住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东西,这样的爱也是伤害孩子的凶器!

有些人习惯性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却一点都意识不到这些行为的破坏性。当你遇到这些试图控制你的人的时候,你的个性就被“抹杀”了。在读到前几章的时候,我感到很吃惊,让我感觉我也在无意识的控制着别人,但是在我周围,也有很多人也在这样做。

首先从我们的原生家庭开始,我们无意识的接受了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管教方式,尤其是我们讨厌父母对我们做的事情。虽然我们不喜欢他们对我们这样做,但是我们还是把这种方式用在我们孩子身上,我们不但没有改掉这些行为方式,而且更加的变本加厉。我们很讨厌父母不给我们时间和空间,限制我们,让我们没有自由,没有自己的权利,似乎我们的童年都是在控制中度过。但是现在有可能我们仍然在复制着这样的行为模式,对我们的孩子做着同样的事,我们无意识的会把我们认为的幸福观,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幸福呢?当然答案有很多种,因为我们的三观不同,所思所想也不同,那我们为了什么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呢?其实,这就是控制欲在作怪,我们总是把我们认为好的,对的,强加给别人,并没有关注别人的想法和需求,没有尊重别人的所思所想和所需。

我们有很多的类似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在蔓延,交叉,而这一切我们都是在爱的名义下完成的。我们在一个被人无意识控制和我们无意识控制着别人的行为模式中,没有耐心倾听别人诉说,被功利蒙蔽,没有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我们在相互控制中伤害着我们自己,伤害着别人。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我们的无意识行为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杀手!这些行为就象是计算机的源代码,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它让我们狂躁、易怒。这种控制模式说到底,不管是控制别人或是被别人控制,都是一种痛苦的体验。

读完这本书,我个人有很大的收获,它让我认识到,这种控制模式也可以有方法应对的。首先,希望我们能够对此有所觉察,不再被爱的名义所控制,也不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别人。我们不能控制环境,控制别人,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对了,人就不会那么多控制,那么多委屈!愿余生不为琐事忧,只一笑而过,与君共勉!且行且珍惜!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最新最快乐的一天的感悟大全
    公司宣传语是公司在市场营销中使用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口号或宣传口号,可以凸显公司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鼓舞士气,让人对公司充满信心。公司宣传语是公司通过文字和语言来
  • 10-07 匆匆读后感受(优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
  • 10-07 教育心得体会(实用9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
  • 10-07 2023年好书读后感摘抄(优秀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
  • 10-07 画画数学阅读手抄报(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 10-07 控制力读后感(大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控制力
  • 10-07 2023年读方与圆心得(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 10-07 最新读后感想童年(大全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
  • 10-07 最新性的读后感(优质10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
  • 10-07 山青的心得体会 学雷锋心得体会读后感(精选9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