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西藏工作报告

西藏工作报告

时间:2023-08-08 15:52:19 作者:韩ll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西藏工作报告篇一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原西藏大学和原西藏农牧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前的两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

原西藏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西藏刚刚和平解放,进藏人民解放军在现西藏大学校本部办起了藏文干部训练班,后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三个阶段。随着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小学、中学师资紧缺的问题,1965年,在西藏行政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第一所师范学校。1975年,在西藏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师范学院——西藏师范学院。1985年7月,在西藏师范学院的基础上成立西藏大学。1999年,自治区艺术中专学校并入西藏大学。2001年,西藏医学专科学校与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并入西藏大学。

原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其前身是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1年开始筹建,1978年正式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是我区农、牧、林、水电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西藏大学摸索出了一条在极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区办高等教育的路子,奠定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2001年,西藏大学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共建西藏大学协议》,西藏大学成为区部共建高校。2009年12月,西藏大学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不辱使命,迎难而上,在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坚持立足西藏、主动服务于西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艰苦创业,齐心协力,改革创新,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帐篷学校到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从单一的师范专业设置到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从主要依靠援藏教师办学到拥有自己的教授、博士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拉萨校本部和林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4.7万平方米(2621亩),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46.7万平方米,2005年获自治区“文明学校”称号,2007年获国家“绿色学校”称号。

学校现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政法学院、师范学院等13个教学院。有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0个学科门类。有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3个。有国家级野外定位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个。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25亿元,图书总藏量117余万册,校园网是cernet西藏主节点,建有西藏地区一流的多功能体育馆。

学校现有教职工1393人。其中师资80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95人,具有正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248人。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享受国家或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8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多民族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通过教研立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自治区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奖5项。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11948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320人,形成了普通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自治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65项,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农业部“948”引导项目2项,其它部委及自治区项目108项,发表论文1129篇,出版专著、译著(含教材)4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4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和香港地区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与对口支援院校、中科院、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与上述院校和单位在联合办学、师资培训、科学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为西藏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在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已经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为提升西藏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发挥了龙头和示范作用。


西藏工作报告篇二

纳木错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现存的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

纳木错,是藏语“天湖”的意思。它位于西藏拉萨市以北当雄、班戈两县之间。湖南是雄伟壮丽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北侧是起伏和缓的藏北高原。湖开狭长,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为1940平方公里。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以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运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层受到挤压,有的褶皱隆起,成为高山,有凹陷下落,成了谷地或山间盆地。纳木错就是在地壳构造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的影响造成的。早期的纳木错湖面进非常辽阔,湖面海拔比现在低得多。那时气候相当温暖湿润,湖水盈盈,碧波万顷,就如同一个大海。后来由于地壳不断隆起,纳木错也跟着不断上升,加上在距今1万年以来,高原气候变是干燥,湖水来源减少,湖面就大大缩小了,湖泊则被抬升到现在的高度。现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青藏高原的窝尔巴错,湖面海拔虽达5465米,但窝尔巴错面积很小。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虽有著名的高山湖——的的喀喀湖,面积达8330平方公里,但的的喀喀湖的海拔仅3812米,比纳木错低将近1000米。

纳木错的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内陆湖。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水分蒸发较大。湖水苦咸,不能饮用,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纳木错,又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蒙语腾格里,意为“天”,这是因为湖水湛蓝明净如无云的蓝天,所以名之。湖周雪峰好像凝固的银涛,倒映于湖中,肃穆、庄严,极 自然 之致。湖中有3个岛屿,东南面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半岛,发育成岩溶地形,有石柱、天生桥、溶洞等,景色美丽多姿。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

纳木错的资源相当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藏量均很大。湖中盛产鱼类,细鳞鱼和无鳞鱼成群结队在湖里游弋,主要是鲤料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这些鱼和平原地区的同类鱼不一样,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地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公斤,大的可长到七八公斤甚至几十公斤。过去由于藏族没有吃鱼的习惯,湖鱼自生自灭,从不怕人,人近湖边,鱼儿纷纷游来。每当夏季,湖中的鱼群从湖泊深处游到湖边滩地、河口产卵时,往往随手即可抓获。

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台藓、火绒草等草本 植物 ,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寒冬。夏天的纳木错最为欢腾喧闹,野牦牛、岩羊、野兔等野生 动物 在广阔的草滩上吃草;无数候鸟从南方飞来,在岛上和湖滨产卵、孵化、哺育后代;湖中的鱼群时而跃出水面,阳光下银鳞闪烁;牧人扬鞭跃马,牛羊涌动如天上飘落的云彩,高亢、悠扬的歌声在山谷间回响。幽静安谧的纳木错生机勃勃,意趣盎然。难怪藏族人民要把纳木错看作是美好、幸福的象征了。纳木错确实是大自然的一份厚赐。

西藏工作报告篇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藏语称“喜噶次”,意为“如意庄园”,位于拉萨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处,海拔3800米,面积387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以藏族为主,有汉、回、蒙古、满等13个民族。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历史上称日喀则地区为后藏,而日喀则为后藏的首府,是日喀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日喀则是西藏境内色彩最丰富的地区。既有辽阔的草原牧场,也有肥沃的河谷良田,还有茂盛的亚热带丛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

日喀则一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农业发达,以粮食、油料、畜牧、蔬菜为主,是“西藏的粮仓”之一。日喀则的工业有地毯、服装、皮革、铁器、木器、金银加工业、民族工艺品等6大行业。土特产有藏毯、卡垫、银碗、银包木碗等。日喀则以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等著名寺院名世。今天日喀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旅游者从日喀则西行可至阿里,南去可到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北往直达那曲,东至拉萨、山南。

古老的日喀则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名的江孜白居寺、萨迦寺、平措林寺、觉囊寺和帕拉庄园,以及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均分散在它的周围。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于世。

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西藏工作报告篇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进入札达,我们便会看到象泉河两岸土林环绕.这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札达土林。

其实,札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朗铁藏布(象泉河)流域原系上新世古湖盆,湖盆由被朗钦藏布所切穿的5个小湖盆(姜叶马、达巴、札达、香孜、曲松)组成。各湖盆中均有厚层的上新世湖相沉积,曾在沉积层中发现上新世古长颈鹿化石。札达县附近沉积层厚达80米,主要是灰黄色粉砂岩,质地较松散,经流水侵蚀后地形破碎。由于层理几乎完全水平,叉处于干旱气候条件下,河岸阶地亦甚明显,现在深厚的灰黄色粉砂湖相沉积已被朗钦藏布及其支流切割,形成外貌酷似黄土地区,但比黄土地区更为壮观,规模空前的土林地区。

由于不同岩石的差异侵蚀,常常形成形态奇特的岩壁和微地貌。结构致密而坚实的砂岩和砾岩常常成为粉细砂岩和黏土岩的保护层,或平铺于岩壁的顶部,或突出于岩壁之上,与软岩层交互,组成雄伟挺拔,奇特多姿的古城堡、古城墙、塔林等形态,是古格独特的 地理 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这里宛若神话世界。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严整的山体有的宛若一字排开的罗汉.有的酷似鳞次栉比的城堡,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t生动富丽。县城边的象泉河和土林绚丽异常。河边的陀林及附近废圮的佛塔在暮色之中神秘而庄严。这一带的土林中有多处早期人类洞窟遗址。还有广泛分布的岩画,有人据此认为,苯教 传说 中象雄古国的都城琼隆俄卡就在今阿里札达境内的琼隆地方。

西藏工作报告篇五

实习时间:12年4月29日 实习地点:西藏博物馆

实习目的:学习认识博物馆建筑的风格、构造特点以及西藏藏式建筑的特色

单位:西藏大学工学院

专业:建筑学

简介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北望布达拉宫,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一期3工程于1997年10月1日竣工,二期工程于1999年5月31日竣工,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宏伟壮丽。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整体布局结构严谨。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熔载出自己独具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建成后的博物馆, 主体建筑分展馆区和库区两个部分。展馆区二层是西藏历史展览。三层是唐卡、动植物、玉石等专项展览和临时展览。一层是旅游纪念品商店。而现在,一层改建为10年上海世博会西藏馆展区,二层为西藏历史展览及西藏大学师生艺术作品展览,三层为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时期为主以及更早时期我国古代各朝代与西藏各方面交流过程中西藏保存至今的陶瓷器展览,另外还在三层设了青少年活动室。

实习过程:来到博物馆,首先,我们是由老师带领着大体浏览一遍,由老师给我们介绍、讲解博物馆的布局、建造历史、格局分布等,接着就由同学们自由参观了。整个过程紧张而又充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整个博物馆,从正前方看上去,庄严雄厚、气势宏伟!作为西藏代表性的名建,她既不失现代建筑的风格,有独具西藏建筑的特色。不愧为拉萨市的一块瑰宝!展馆位于博物馆的西南部,周围有工作人员办公室、会议室、居住区和游客休息区及一系列游客服务区,整体布局紧凑而功能俱全。

沿着正门台阶上去是博物馆的二层,二层分为西藏古代历史展厅、西藏文化展厅、西藏唐卡展厅和西藏解放历史展厅。西藏古代历史展厅陈列了西藏原始社会时期各种石器、陶器等;西藏文化展厅摆放了大量西藏在宗教、雕刻、医学、戏曲、文字等方面种种成就;唐卡展厅挂满了一幅幅精美的唐卡,每一幅都堪称是极品;西藏解放历史展厅展示了我国古代历代王朝与西藏的友好交流,记载了和平解放西藏漫长而有艰辛之路,和近年来西藏快速发展的成果。往上来到三层展区,三层有元、明、清瓷器展厅,这里面大量保存了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时期为主以及更早时期我国古代各朝代与西藏各方面交流过程中西藏保存至今的精美陶瓷器,还有我校师生精美艺术作品展厅,及青少年教育、学习活动室。再下到一层,这里记录着10年我国上海世博会时西藏馆展厅。

实习心得:参观完西藏博物馆后,不仅仅为其建构的庄严雄浑、风格独具而感叹,也为其建筑布局巧妙合理而赞叹;不仅为其展品的珍贵精美而称奇,更为其展厅结构布局大方独特而叫绝!参观之后也让我明白,我未知的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有太多太多有待我去学习,在博物馆建筑方面,这里是我学不尽的课堂。

姓名:郭顺庆

班级:11建筑学班 学号:22061150113

罗布林卡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12年4月29日 实习地点:罗布林卡

实习目的:学习认识园林建筑的风格、构造特点以及西藏藏式建筑的特色

单位:西藏大学工学院 专业:建筑学

简介

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藏语意为“宝贝公园”,位于西藏拉萨西郊。为历代**喇嘛的夏宫。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七世),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每当夏日来临,**喇嘛便从布达拉宫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已被辟为人民公园。

18世纪40年代,清朝驻藏大臣为七世**修建了一座鸟尧颇章,五十年代,七世**在其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护法神殿等,被历代**用为夏天办公和接见西藏僧俗官员的地方。之后,八世**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恰白康、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曲然(讲经院),并把旧有的水塘开挖成湖,按汉式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在湖心建了龙王庙和湖心宫,两侧架设了石桥。1922年,十三世**对罗布林卡再兴土木,在西面建金色林卡和三层楼的金色颇章,并种植大量花、草、树木。1954年十四世**又在北面建了新宫,使罗布林卡发展为今天的规模。解放前,罗布林卡只是**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的“夏宫”,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修缮,面貌一新,里面有苍松翠柏等树木49种,有牡丹、芍药等名花异草62种,飞禽走兽各类动物15种。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木制的桌凳。每逢佳节,游人纷至,罗布林卡沉没在歌声弦声欢笑声中。

实习过程:走进罗布林卡大门,就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这里面的景象跟拉萨市内一般的景象是迥然不同的。我们六七个同学跟随者导游,随着我们一步步深入到罗布林卡的深处,她的与众不同也在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有高耸的灌木、乔木,古老苍劲的松柏,各种名花异草,藏于林间的宫殿,小巧别致楼台亭榭,崎岖婉转的湖,自由觅食的鱼儿,各种欢快鸣唱的鸟儿等等。一切就像是一群可爱的精灵一样,活泼、自然、无拘束。

罗布林卡全园分为三个区:东部宫前区包括入口和威镇三界阁之前的前园;中部为核心部分的宫殿区;西区是以自然丛林野趣为特色的金色林卡。每个景区又根据功能要求,结合自然环境,或宫墙深院,古木成荫,或芳草疏林,繁花似锦,构成不同的景观。罗布林卡的园林布置,既有西藏高原的特点,又吸取了内地园林传统手法,运用建筑、山石、水面、林木组景,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如湖心宫的设计,就有汉族地区古代造园艺术中“一池三山”的痕迹。罗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文颇章三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分为宫前区、宫区和森林区三个部分。西部是幽静的森林区,东部是金顶石墙的宫殿。宫殿共三层,一层是经堂,前面有一个600平方米的石板院子,二层有罗汉殿,护法殿和**阅经室,三层是**接见僧俗官员的地方。园中树木茂盛,花卉繁多,更有亭台池榭,林竹山石,珍禽异兽点缀其间,宫前长廊和室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实习心得:不知觉的当我们再次回到大门入口处时,才不得不从那如画的美景中走出来,又不自觉回想,想起那幽深活泼的丛林,庄严肃穆的宫殿,一个个伴随着宫殿的有趣的故事,以及令人心神宁静的湖水等,才猛然觉察出其设计的独具匠心,整个园林的布局,凌乱中又显得那么井然有序,给我很多启迪,也带给我许多疑问。真正读懂她,以我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远不够。罗布林卡园林是我们学习园林建筑及藏式建筑永不过时的教材。

姓名:郭顺庆

班级:11建筑学班 学号:22061150113

西藏工作报告篇六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拉萨”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如同画家们用笔调在那里轻轻划过一样美丽。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在拉萨城中央的普陀山上坐落着。这雄伟壮观的建筑如同从天而降的宫殿飘落在红山顶上,又给我们立即展翅飞翔,冲天而上的快感。而坐落在四周山上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吉寺似乎经不住从布达拉宫璀璨的金顶上发出的光芒一样渺小了好多。唯有矗立在“古城区”的大昭寺遥遥相望,好像给它暗示着什么。在城东轻轻流着的拉萨河,伴着“走出雪山“的歌谣,带着西藏人民最诚挚的祝福,去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而城西的“天上铁路”伴着走进西藏的歌谣,天涯海角的游客迎到西藏,迎到神秘的拉萨。

当我们步入八角街的时候,你会被这里的一切所陶醉。别说这里的人有多么善良好客,别说这里的文化有多么神奇奥秘,单从整条街的轮廓图,你会感到无比的神奇。当你从这陶醉的视野里醒来的时候,才会感到你已经步入举世瞩目的八角街。八角街是围着大昭寺的一条宗教、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街道,是西藏自治区首府的明珠。在这条街上让你感到神奇的不光是民族文化、民族建筑、民族服饰,还有手持佛珠、经桶的转经人。虽然我不知到佛在何方,或许你也讥笑一翻,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那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一个刚从纽约或东京回来的游客,当这种或许愚昧或许神秘的现象出现在你眼帘的时候,似乎感到自己步入另一个世界,而八角街的所有一切无不给游客另外的感觉。

看那红山顶上,雄伟壮丽的宫殿,闪光灿烂的金顶,光芒四射的酥油灯,还有游客们永不停息的脚步声,在这蓝天白云覆盖下的古城拉萨,伴着清凉的春风载入历史的宝典,伴着明媚的阳光向着未来前进。

看拉萨的四周,一座座高矮不一的山峰连绵起伏地围绕着,如同披了绿色的军装,戴上雪白的头盔在这里站岗着的守卫,守护着这祥和宁静的古城拉萨。这里的山虽然没有热带地区一样茂盛的树林,但这里的山能栽培最具生命力的高原植物。冬天,拉萨的`山是酣睡了的山,盖上厚厚的棉被在那里入睡。夏天,拉萨的山是清醒了的山,穿着绿色的背心在云雾中耸立着。

看大街小巷,别具风格的民族建筑,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还有不时的从窗户里传来念经声无不吸引你所有的注意力。或许突然有个小孩报着你的腿要钱,但你千万不要为此而大做文章,这也许就象雪山上停息着的乌鸦一样点缀了整座雪山,没有它或许少一份好奇心。

再看这里的人,咖啡色的脸颊在乌黑的秀发下传递健康的信号,粗壮的躯体乃是挑战高原恶劣环境的法宝。炽热的夏天,穿着无袖袍的大姐小妹打着五颜六色的阳光伞,走过宗角禄康公园,游过罗布林卡。而那些粗壮的男孩似乎经不住酷暑的阳光一样很不自禁地靠近打伞的姑娘。寒冷的冬天,人们穿着用羊皮制作的各种民族服饰毫不在乎地坚守自己的岗位,这里没有一个人因为气候的寒冷而进入冬眠,这才是藏民族相传千年的精神。

还有山清水秀的林芝自然风光,眺望无垠的羌塘草原的美景,神秘壮观的冈底斯山,雄伟的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以及日喀则的风土人情无不吸引你的游欲!西藏的旅游景点美不胜美,而拉萨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它不仅迈上现代化的伟大征途,而且完好无损地保留着西藏远古的神秘文化。这里既可以听到时代激烈的警钟,又可以分享来自远古的念经声。这就是西藏的首府,神奇的圣地拉萨。让我们手牵手向着世界唯一的一片境地高歌一曲,分享这里的远古文化,分享这里的自然生态。

西藏工作报告篇七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1959年之前的西藏是一个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十四世**喇嘛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也是西藏地方政府首脑,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是西藏封建农奴主阶级的总代表。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着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中,根本谈不上做人的权利。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窒息了西藏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使西藏社会日益走向没落和衰败。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羁绊,实现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十七条协议》肯定了改革西藏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强调“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但是,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对改革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宽容和诚意,劝说、等待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主动进行改革。但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策动支持下,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面对人民日益高涨的民主改革要求,根本反对改革,顽固坚持“长期不改,永远不改”,企图永远保持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于1959年3月10日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人民一道坚决平息了武装叛乱。与此同时,在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这是西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世界人权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巨大进步。

半个世纪以来,获得解放的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空前的热情投身建设新社会、创造新生活的伟大进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西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西藏的社会制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展。

今年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回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50年来西藏广泛深刻的历史巨变,揭示西藏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事实揭穿**集团在“西藏问题”上散布的各种谎言和十四世**喇嘛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澄清历史是非,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发展变化的西藏。

一、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由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组成的农奴主阶级对广大农奴和奴隶进行极其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西藏人民灾难深重、生存维艰,西藏社会陷入极度贫穷落后和封闭萎缩的状态。

——政教合一的中世纪式社会形态。关于旧西藏的社会形态,1904年到过拉萨的英国随军记者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中有详细的记载。他说,当时的西藏,“人民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年代,不仅仅是在他们的政体、宗教方面,在他们的严厉惩罚、巫术、灵童转世以及要经受烈火与沸油的折磨方面是如此,而且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也都不例外”。(注1)旧西藏社会制度的最显著特征是政教合一,宗教上层和寺庙势力庞大,既是西藏的主要政治统治者,也是最大的农奴主之一,拥有众多的政治、经济特权,支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中说,“这个地方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喇嘛是太上皇,农民是他们的奴隶”。“强大的僧侣势力掌管一切。即使是佛陀本人,没有僧侣也无能为力”。(注2)据统计,民主改革前,西藏共有寺庙2676座,僧众114925人,其中大小**等上层僧侣约500人,掌握经济实权的僧侣共4000余人。当时西藏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男子出家为僧。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僧人人数一度超过1.6万人,共占有庄园321个、土地14.7万多克(1克相当于1亩)、牧场450个、牲畜11万头,占有农牧奴6万多人。宗教势力在政教合一制度下得到恶性膨胀,消耗了西藏大量人力资源和绝大部分物质财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沉重枷锁。20世纪20年代曾作为英国商务代表留驻拉萨多年的查尔斯〃贝尔在《十三世**喇嘛传》中说,**喇嘛之所以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赏罚,就在于他的政教合一地位,他既掌握着农奴今生的生杀予夺大权,又掌握着他们“来世”的命运,并以此作要挟。(注3)美国藏学家梅〃戈尔斯坦深刻地指出,“在西藏,社会和政府奠基于宗教目标与行为凌驾一切的价值系统之上”。“宗教的权力和特权及大寺院在阻挠进步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还说,宗教和寺院集团是“西藏社会进步的沉重桎梏”,“正是由于全民族信教和宗教首领执掌政教大权这一因素,导致西藏丧失了适应不断变——惊人的高利贷盘剥。历代**喇嘛设有专管自己放债的机构“孜布”和“孜穷”,把每年对**的部分“供养”收入作为高利贷放给群众,牟取暴利。据1950年这两个放债机构账本的不完全记载,共放高利贷藏银3038581两,年收利息303858两。西藏各级地方政府设有为数不少的放债机构,放债、收息成为各级官员的行政职责。根据1959年的调查,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共放债粮45451644斤,年收利息798728斤;放藏银57105895两,年收利息1402380两。高利贷盘剥的收入占三大寺总收入的25%至30%。贵族绝大多数也放高利贷,债息在其家庭收入中一般要占15%至20%。农奴为了活命不得不举债,欠债的农奴占农奴总户数的90%以上。法国旅行家亚历山大〃达维〃尼尔在《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中说:“在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在他们中间很难找到一个已经还清了债务的人。” 农奴所负的债务有新债、子孙债、连保债、集体摊派债等等,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祖祖辈辈欠下的、永远还不清的子孙债。墨竹工卡县仁庆里乡农奴次仁贡布的祖父曾向色拉寺借粮债50克,祖父、父亲和他三代人还利息达77年,共付利息粮3000多克,可是债主说他还欠10万克粮食。东嘎宗农奴丹增1941年借了农奴主1克青稞,到1951年,农奴主要他还600克。丹增还不起债,只得逃往他乡,妻子被逼死,7岁的儿子被抓去抵债。

——社会停滞不前、濒临崩溃。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严重窒息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西藏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西藏社会仍然处于极度封闭落后的状态,现代工商业和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几乎是空白,农业生产长期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牧业生产基本采取自然游牧方式,农牧品种单一退化,劳动工具得不到改进,生产力水平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广大农奴饥寒交迫,生存维艰,因饥寒贫病而死者不计其数。拉萨、日喀则、昌都、那曲等城镇中,乞丐成群,到处可见满街要饭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美国藏学家谭〃戈伦夫指出,虽然有人声称1959年以前一般西藏人的生活中有喝不完的奶茶、大量的肉食和各种蔬菜,但是1940年对藏东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38%的家庭从来没有茶喝,51%的家庭吃不起酥油,75%的家庭有时不得不吃和牛骨头一起煮的、与燕麦面或豆面搀和在一起的野草。“没有证据证明西藏是一个乌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

大量事实证明,到20世纪中叶,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已经走到了尽头。西藏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广大农奴为摆脱绝境不断发动请愿、逃亡、抗租抗差和武装反抗。曾任旧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的阿沛〃阿旺晋美曾指出:“大家均认为照老样子下去,用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得毁灭。”(注7)

化的环境和形势的能力”。(注4)

实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更是西藏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和广大西藏人民的迫切愿望。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极端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完成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深刻地改变了西藏人民的命运。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北平、湖南、云南、新疆、西康等省市在此前后相继以和平方式实现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西藏也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并于1950年1月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2月,十四世**喇嘛任命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全权代表,凯墨〃索安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和桑颇〃登增顿珠等四人为代表,赴北京全权处理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事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和平解放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羁绊,打破了西藏社会长期封闭、停滞的局面,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发展进步创造了条件。

《十七条协议》得到西藏各族人民的赞成和拥护。1951年9月26日至29日,西藏地方政府召开有全体僧俗官员、三大寺代表参加的大会,对《十七条协议》进行专门讨论,认为该协议“对于**之宏业,西藏之佛法、政治、经济诸方面,大有裨益,无与伦比,理当遵照执行”。十四世**喇嘛于10月24日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双方代表在友好基础上,已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及藏族僧俗人民一致拥护,并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巩固国防,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1954年,十四世**、十世**联袂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分别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四世**喇嘛在会上发言,充分肯定三年多来执行《十七条协议》取得的成绩,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规定表示热烈拥护。1956年4月22日,十四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在筹委会成立大会上致词时再次肯定《十七条协议》使西藏人民“充分享受到民族平等的一切权利,开始走上了自由幸福的光明大道”。

改革西藏社会制度是贯彻执行《十七条协议》的应有之义。《十七条协议》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广大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西藏许多上中层的开明人士也认识到,如不改革旧制度,西藏民族断无繁荣昌盛的可能。但是,考虑到西藏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社会制度的改革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和极为宽容的政策,耐心劝说和等待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主动进行改革,并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实际,又作出“六年不改”的决定,等待西藏上层的觉悟。1957年1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向**、**及随行的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转交了毛泽东主席的信,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强调六年不改,六年之后是否改革,仍然由西藏根据那时的情况和条件决定。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按照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十七条协议,社会制度的改革必须实行,但是何时实行,要待西藏大多数人民群众和领袖人物认为可行的时候,才能作出决定,不能性急。现在已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期间不进行改革。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63-1967年)期内是否进行改革,要到那时看情况才能决定。”可以说,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仁至义尽,作出了最大让步。

中央和自治区一贯重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传统民族音乐、舞蹈、民间故事以及古籍、档案的挖掘整理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同时,自治区及各地(市)成立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展开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抢救、搜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的工作,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据不完全统计,50年来,国家用于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达13亿元。

投巨资保护文物古迹

西藏民主改革以后,文物保护工作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西藏重要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维修。上世纪80、9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共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帮助西藏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对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桑耶寺、大昭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等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了重点维修保护。特别是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出5500万元人民币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珍贵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维修。2001年起,又拨专款3.8亿元人民币,用于维修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古迹。2006年至2010年,中央人民政府又安排5.7亿元人民币,对西藏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如此巨额投入和大规模维修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备受呵护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束缚了西藏生产力的发展,也使西藏传统文化处于自我封闭和萎缩的状态。

1950年,一批随军进藏的各族文化工作者与藏族文艺工作者一起深入民间采风,收集了大批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民谣等资料,陆续整理出版了《西藏歌谣》、《西藏民间音乐囊玛》等文艺书籍,揭开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人篇章。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有系统、成规模的普查、搜集、采录和整理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自治区及各地市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编辑和出版工作,先后派出几十个工作组深入全区城镇、乡村和寺庙进行全面调查和采录,搜集整理了藏汉文资料3000多万字,录制了大量的音像资料,拍摄图片近万幅。先后发表有关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学术论文1000多篇,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等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发行民族文艺研究专著30多部。

民族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世界著名的《格萨尔王传》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而在旧西藏,格萨尔说唱艺人大多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如今,说唱格萨尔的艺人有的成了国家干部、有的成为知名的民族说唱艺术家,社会地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为保护这一文化瑰宝,自治区于1979年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构,进行全面搜集、采录、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国家将《格萨尔》列入重点科研项目。使这一长期零散传唱的口头文学变成了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巨著,同时还出版了20多部汉译本,并有若干种译成英、日、法文出版。这在藏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出版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如今,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展开。国家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先后在西藏命名迥巴藏戏等5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和1个特色艺术之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0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21项。格萨尔艺人次仁旺堆等31人先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大批民间文化典籍得到挖掘和整理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大批民间文化典籍得到挖掘、整理。1959年6月,根据国务院的指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着手整理、抢救、收集、保管原西藏地方政府及其下属各个部门的文件档案材料以及各寺庙和贵族收藏的文件档案,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馆藏档案。1984年,中央人民政府拨出巨款新建了功能较为齐全,设施较为现代化的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极大地改善了档案的管理条件。西藏各级各部门共收藏纸质、缣帛和木、金属、石、叶等质地的档案400余万卷,除90%多的藏文外,还有汉、满、蒙、印地、梵、尼泊尔、英、俄等10余种文字,档案内容上起元朝,下至当代,是一个时代体系完整的历史档案宝库。

同时,藏文古籍出版也取得显著成绩,现在已抢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261部,达1.3亿多字。(晓勇)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不断加大对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如今,扫盲人口覆盖率达100%,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提高到人均140元,人均预期寿命由上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7岁,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喜人景象。

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

在拉萨市少儿活动中心的寒假补习班里,老师正在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英文辅导,在这个课堂里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拉萨市第三小学上二年级的央卓小朋友说,英语很重要,过来上补习班就是希望下学期英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今天的藏族小学生,他们拥有与父辈相同的热情、质朴,也拥有父辈当年不曾有过的开阔视野和活跃思维,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所受的良好教育。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目前西藏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6.3年,小学在校生、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分别为31.2万人、14万人和4.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8.5%和92.2%,高中入学率提高到5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7%,已建立起具有西藏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建立了内地西藏班,使更多的农牧民孩子在内地较为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教育让如今的藏族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更为广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

那曲牧民琼巴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县医院出生的,出生前几天做过b超,孩子出生后第四天接种了疫苗。如今在西藏,大部分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后就开始享受这种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医疗保健。

目前,西藏已基本建立起以农牧区医疗制度为主、包括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广泛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制,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对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100%报销。另外,西藏正逐步在城镇建立起以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起了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此同时,以农牧区为重点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也迅速发展,孕产妇死亡率由1959年的50‰下降到7‰左右,婴儿死亡率由430‰下降到5.7‰。

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载变化万千。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到住上安全适用的新房,从给“铁牛”喂草到全拉萨拥有10858辆私家车,从“一穷二白”到吃饱穿暖不再是梦想——弹指一挥间,50年光阴过去,西藏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月6日,拉萨首批廉租房住户白玛老阿妈在院里摇动转经筒。据了解,2008年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市和其他6个地区建设了4564套廉租住房,部分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从2009年到2010年末,西藏还将逐步把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由目前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城镇低收入家庭。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拉萨市八廓街附近的鲁固居委会,50年前被当地群众称为“邦仓”,藏语就是乞丐居住的地方。今天,昔日的“邦仓”已旧貌换新颜,困难户全部脱贫。次仁曲珍老阿妈在这里生活60多年了,两个儿子都在八廓街做生意,一家人住在一栋两层的安居房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有时去稍远的寺庙朝拜,也都是儿子开车送她去的。

5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42.19亿元,而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仅为1.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8.9%。1959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42元,1989年人均首次突破1000元大关后,2001年跃上5000元台阶,2006年跃上10000元台阶,2007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达12109元。比1959年增加了1196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其中1994年至2007年期间年均增长了11.4%。

人们的住房条件也在逐步改善。截至2007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65平方米。

五十年来,西藏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力促进了各族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崇尚科学文化、追求文明进步的时代新风,正伴随着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步伐蓬勃兴起。(记者 玉珍)

公元1959年,世界第三极发生了本世纪最重大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儿女平息**谋划和组织的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最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散了反动的噶厦政府,烧毁了祖祖辈辈的卖身契。拉萨街头的乞丐,八廓街的铁匠,三江流域的朗生、差巴,羌塘草原的贫苦牧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了西藏的主人、国家的主人。

世世代代受压迫、受剥削的百万农奴翻身了,解放了!

当家作主的半个世纪

不久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布达拉宫北侧的雪居委会,一个个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居民大院展现在眼前,幢幢居民住宅窗明几净、宽敞漂亮,大家生活富足、欢乐祥和。正是在这里,82岁的其加老人告诉记者,雪居委会辖区的居民过去基本上都是**的奴隶,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更不要说吃饱穿暖了。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没有人比这里的居民更加明白旧西藏的苦和新西藏的甜!现在,大家是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当家作主,什么叫幸福!现在,大家对伟大祖国和西藏的发展充满信心,正在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是的,半个世纪过去了,西藏各族群众都和其加老人有着同样的感受。5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在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却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创造了旷世未有的人间奇迹。纵观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推动西藏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1959年,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当家作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西藏经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祥和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半个世纪

毋庸臵疑,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来的半个世纪,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半个世纪,也是各族群众当家作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享受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的半个世纪。

50年来,西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长期压榨西藏各族人民的封建农奴制度,成立西藏自治区,使百万农奴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从此当家作主,充分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今天,以藏族干部为主体,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在内的干部队伍,成为领导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西藏各族儿女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聪明才智,满怀豪情建设美好家园。这是西藏社会变革、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和辉煌成就。

50年来,西藏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特别是青藏铁路等一大批基础性、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既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推动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50年来,西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弘扬,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新要求的时代内容,一个对内对外开放、宗教信仰自由、互相交流融合、充满无限活力的新西藏,正在与世界的文明、人类的进步、祖国的繁荣交相辉映。

充满希望的半个世纪

抚今追昔,我们看到,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的沧桑巨变,彰显着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创造力;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的辉煌成就,镌刻着中华民族几代人的不懈追求。放眼今日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这是西藏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是光照千秋、永载史册的伟大奇迹!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50年,是西藏各族人民扬眉吐气、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谱写繁荣进步新乐章的50年,是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社会财富日益丰富的50年,是各项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50年。西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屋脊”上迅速崛起,正在朝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奋力前进!

看看新西藏的繁荣,想想旧社会的苦难,饱受封建农奴制苦难的高原儿女最懂得共产党的恩情,最感念祖国大家庭的温暖。50年的亲身经历让人们明白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西藏各族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始终是与祖国大家庭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西藏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只有进行民主改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救西藏、发展西藏、繁荣西藏,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西藏各族人民无限热爱中国共产党,无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西藏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雅江奔流,珠峰矗立;草原万里,蓝天无际。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幸福无比,更加期盼美好的明天。已成为高原主人的西藏各族儿女必将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设美好家乡,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记者 高玉洁)

西藏工作报告篇八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尼洋河谷经济区、八一镇、帕隆藏布江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著称于世,并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异常丰富的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山高水长,人力难及,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

西藏工作报告篇九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西藏藏医学院坐落在闻名世界的日光城拉萨,位于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东北侧,占地面积82133平方米,建筑面积32281.63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传统文化特色浓厚。图书馆珍藏有珍贵的《大藏经》及2100多卷传统藏医药典籍与近百幅传统藏医药教学彩色唐卡;实验标本中心收集有藏药材标本1000余种;藏医药天文星算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门展示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藏医药和天文星算的博物馆。

学院现设有8个县级机构,1所专家门诊、1家藏药厂、1个采认药基地和2所教学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教学药厂。全院教职工145人,其中专兼职教师66人,高级技术职称13人,中级技术职称33人;研究生导师24人。在校生10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4人,本专科生844人,成人教育148人。

西藏藏医学院注重发挥专业优势,致力于藏医药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8项,其中1项成果获藏医药国际学术大会金奖,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有近10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部分产品远销海外。目前承担包括“863”项目在内的国家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6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新疆维医专科学校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派遣专家先后赴港澳台和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日本、巴西、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等24个国家进行讲学;先后给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讲授藏医药学知识,特别是1994年在英国开办了藏医班,给11个国家的45名医生授课,扩大了藏医药学的影响,为藏医药学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建院17年,学院共为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内蒙等省区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藏医药专业人员1100多人;编写了藏医药历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藏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编写了世界上第一套藏医本科现代教学专用教材、第一套藏药专业本科教学试用教材;培养了世界上第一个藏医专业本科、第一个藏药专业专科、第一个藏药专业本科、第一个藏医专业成人专科和天文星算专科学生;培养了世界上首批藏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以联合培养的形式,招收了世界上首批藏医博士研究生。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藏医药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医疗保障教学,以产业服务教学,产学研协调发展。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层次,为振兴藏医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 08-08 急诊科自我鉴定表 急诊科护士自我鉴定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 08-08 中医护士自我鉴定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 08-08 康复治疗师医德医风个人自我总结 医务医德医风个人自我总结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
  • 08-08 快递员的自我鉴定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08-08 考研鉴定表自我鉴定 军训自我鉴定自我鉴定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08-08 学籍毕业鉴定自我鉴定 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毕业自我鉴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 08-08 公安岗位实践自我鉴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 08-08 市场销售人员年度个人总结 销售市场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么,我们该怎
  • 08-08 村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乡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 08-08 自我鉴定大学大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自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