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5篇)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10-02 00:13:02 作者:飞雪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一、激趣导入,介绍背景。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震撼人心,发人深省。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则,题目叫做《伯牙鼓琴》,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这里的鼓,是“弹”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伯牙弹琴。

2、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3、播放曲子《高山流水》。

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其主人公伯牙,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琴师,晋国的士大夫,他是一个名流,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锺子期是楚国的一名樵夫,什么是樵夫?就是上山打柴,砍柴的人。

看他们两个地位悬殊,好像并无交集,一个是士大夫,一个是樵夫,那是什么让他们两个人相遇,让他们互为知音的呢?解释知音。知音难觅啊!我们来看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大声朗读课文,课文读三遍。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要注意的字音:

(“少选之间”“少”读三声,不要读成四声。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是二声,第二个为是四声。

课后生字巍、弦字的读音读正确。)

再读读这句。

在朗读文言文时,遇到“哉”“乎”这样的语气词可以尝试拉长音,体会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听师范读课文,并在课本上试用“/”标记。课件出示朗读停顿断句。

(4)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知音”。

1、课文读通了,意思你了解了吗?请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起来看这篇文言文。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方古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俊,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子期不仅知其音,更知其志,两人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再读这两句,读出知音相遇的喜悦。

(2)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本来两人约好了,过一段时间再见,然而再去的时候,伯牙发现子期已死,伯牙失去知音,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内心无比悲伤,于是破琴绝弦,不再弹琴。

课件出示“资料袋”,请同学们结合资料袋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他为何这样做?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的高妙。)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象,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中呢?

是啊!永远不再弹这首《高山流水》,因为知音不在了,他内心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伯牙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琴师,他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只因再也无人懂得他的琴声,无人懂得他的志向。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句,读出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绝望。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四、课外延伸,阅读链接。

锺子期懂得伯牙,伯牙为锺子期破琴绝弦,一个真正懂得,一个认为值得,这样一对知音,就成为了我们中国文化里关于友谊的最高信仰。高山流水,成为中国人对朋友永恒的追求,永恒到稀少到我们要向外太空去寻找。

1997年,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卫星,卫星携带着很多的信息,向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表达地球的问候。其中代表中国的就是《高山流水》这个曲子,孩子们,也就是说,当我们抬头仰望茫茫宇宙,可能在天空的某个地方,有一曲《高山流水》在奏响,表达着我们对朋友、对知音的永恒追求。

可孩子们,我们不是伯牙,我们也可能真的遇不到锺子期,那我们怎么办?

我们来读读鲁迅先生的话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事当以同怀视之。

如果没有,我们也可以把艺术当成我们的朋友。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而成为知音,就是因为音乐的魅力,艺术的魅力。

——人生择一艺以终老,斯世当旦夕相伴之。

五、布置作业

1、根据理解,尝试背诵课文。

试着用自己的话给朋友讲讲这个故事。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体会人物的心情。

课前进行一个词语积累的训练:我们要描写优美景物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老师说一个,大家认真听,微微清风,谁能像我这样也这样说几个词语,教师板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一段情,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有一个故事世代久远却历久弥新,成为歌颂友谊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是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之后与文言文的又一次亲密接触。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喜欢文言文,为自己的文学积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笔。

2、谁能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3、伯牙绝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让它流传千古仍能动人心弦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4、指名读文,指导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教师做范读。读好语气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已经读通了文章,接下来,就要读懂文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结合注释、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学生自学,然后进行交流。

2、都读懂了么?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1)通过解题,让学生理解“绝弦”的本意和变通的含义。学会因文而异,理解词语,不机械翻译。

(2)“善”的含义,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况,具体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体会表示赞叹的作用。

(3)理解2、3句,谈出各自不同的体会,说自己的理解,具体体会“善鼓琴、善听”。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前练习积累的词语进行仿句训练,体会语气。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伯牙,子期,进行仿句训练。深化“善鼓琴、善听”。通过“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况。

(4)假想伯牙听到的他人的赞美和子期的赞美又和不同,进而深一层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想象伯牙无知音时的痛苦和遇知音时的兴奋。

(4)再读课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体会知音含义。感受知音难求,二人互为知音。

(5)通过“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体会伯牙丧友之痛。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何破琴,如何绝弦?感受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的心情。再扣课题。

三、拓展内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当时,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人从此成为知音。无奈,月由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写下了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想象伯牙此时的心情再读全文,引导学生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3、学习了这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好么?面对伯牙的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样的一首曲子呢,让我们闭目聆听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这段友谊的千古绝唱。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3、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回顾学法

1、播放乐曲,揭示课题。

师:绝,是断绝的意思,那绝弦应该是怎样理解?

师:谁弄断了琴弦。(老师相机板书伯牙)读课题

4、读完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学习课文

第一步:“读”出韵味。

1、指名读。

2、板书课文中的两个语气词“哉”“兮”,理解并阅读有关句子。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如回答得很好,可以说“妙哉”,一道难题难于解答出来了,可以说“岂不快哉”。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比如“狂风大作,尘土飞扬”连起来就是“狂风起兮尘土扬”。

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对比句子读“善,峨峨若泰山”“善,洋洋若江河”

师:缺少这两个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呢?有了这两个字呢?

领读,齐读,

3、自由读课文,

4、再请第一位同学示范读。

师: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第一位,要求读准确,读流畅,停顿正确,有节奏感,这才会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6、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第二步:“悟”出知音的内涵。

师:学习文言文能背能讲述故事,还不够,还得学会咬文嚼字,争取每一个字的含义都能理解得准确到位。那先交流,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字不懂,哪些句子的意思你知道大概却表达不出来。

(学生交流)

师:考考你们的自学能力。分别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句子一(板书)伯牙鼓琴,钟子期听。

再补充板书“善”,突出对善的理解。

师:善是什么意思。

生:善于,擅长于某种事。

师:何幻善于投篮什么意思,

生:何幻投篮准,别人都比不上。

师:冯海速度快,一百米总是第一名,可跑1500连名都不敢报,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冯海善于短跑,不善于长跑。

师:课文都说谁善于做什么呢?

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

生:志在高山,志在河水。(伯牙)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

生:用心在弹琴,用心在演奏。

3、读出赞赏敬佩的语气。

师:从一个善字看出伯牙与钟子期在音乐方面都有非常出色的才华。他们因为音乐而相识,因为在音乐方面的出色的才华而走到了一起。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这两个人相见,谱写了交友的一段佳话。

4、再读这一句。

师:(补充钟子期识琴的故事)

句子二(板书)

伯牙所念,钟子期得之。

1、念、必、得、之。重点指出之是指伯牙“心中所念”。

2、从课文里哪些描写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都一一得之呢?

3、口语练习。

师:老师现在是伯牙,你们是钟子期,我弹琴,看你们是否能得之。

志在高山,子期曰:“巍巍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滔滔兮若江河。”

志在明月,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志在垂柳,子期曰:“依依兮若垂柳。”

志在长路,子期曰:“漫漫兮若长路。”

志在岁月,子期曰:“悠悠兮若岁月。”

……

4、这时,伯牙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怎么做?说什么呢?

5、读个句子。

学生交流

一是“善”,在相同的领域里有着出色的才华。

一是“必得之”,心相通,相互羡慕、欣赏、理解。

句子三(板书)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理解“乃、复”。

2、对于子期的离去,伯牙为什么会有如此过急行动?

3、除了“破琴绝弦”,发誓“终身不复鼓”,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生:钟子期说的话。

师:一边抚琴,一边想起——

生:钟子期的笑容。

师:一边抚琴,一边想起——

生:他们的之间的友情。

师:是呀,伯牙此时,和友人阴阳相隔,悲痛欲绝,他用琴声哭诉对朋友的思念,用琴声来表达对友人的依恋。然后站起身,长叹一声,“子期离去,世无知音”。然后破琴绝弦,以谢子期,悼念知已子期。

4、读出悲壮的味道。

5、欣赏这首用心谱写成的经典名曲《高山流水》的乐曲。

6、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

第三部分:知识延伸,提升课文内涵。

师: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伯牙和钟子期两位就是因为音乐而相识,在音乐中找到了共同语言,相互欣赏,理解,成为知己。其他艺术形式也有如此魅力。

比如说书法艺术,也可以从书法艺术中得到享受。播放音乐,欣赏徐老师的书法作品。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比如说诗歌,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很多诗人因为诗歌走到一起,分享诗歌带来的快乐,享受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带来的快乐与友情。欣赏老师创作的诗歌《父亲》,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总结课文

1、播放音乐,点名入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1、加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

2、艺术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身边。用心去领会,用心去创作。

3、珍惜友情。

4、再读课题。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扩写故事。(3、4二选一)

五、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俞伯牙所念

知音

钟子期必得之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2、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新朋友---------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间往往会发生许多难以忘怀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伯牙绝弦(个别生读题)

3、这“弦”字比较难读,我们再来读一次。

4、这是一篇文言文,古人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去品味文言文所带来的独特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文章读通了吗?谁来读读看,请你吧!

(评:声音很响亮,读得较通顺,读得字正腔圆)2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是不同的,光读通读顺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老师给文章加了停顿,自己试着练练吧。

(个别读,评:你很用心在体会停顿;你读得越来越有韵味了;读得有板有眼)3

4、文中有几句的停顿特别难度,听老师来读一遍。

谁来读读?“兮”这个语气词后面可延长并停顿一下,你再来读一遍。很好有进步,这样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多生)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5、看来,读好停顿是读好文言文的关键所在,注意停顿的同时,你也可以激情澎湃读,也可以摇头晃脑读。好,让我们一起读。

三、解题,明方法

书是越读越有滋味了,这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题目中的“绝”是什么意思?你懂了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根据学生回答黑板贴出示)

1、“借助注解来理解”古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四、读中理解、读中悟

过渡:文章的课题已经读懂了,我相信你们用上这些方法,自己就能把文章的意思弄懂。请你默读文章,边读边思考句子的意思,呆会我们来交流:

你读懂了那一句?2-3

1、交流:你读懂了哪一句?(生谈)

2、哦,你读懂了这句话,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个“善”字是什么意思?(擅长)谁再来读读这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同学们,让我们重温2000多年前那一次难忘的相遇,请大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配乐)

(1)伯牙席地而坐,他志在高山,挥指之间,苍劲浑厚的琴声在山间飘荡。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高山?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多生、齐读)

(2)当伯牙志在流水,转轴拨弦,轻灵激荡的乐曲在山间流淌。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多生、男女生、齐读)

这句话中“善哉”用现在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好啊、妙啊)

5、好,现在我请你们来推荐一位朗读高手与老师合作读。我来当伯牙,你来当子期。------ 现在,我们全班都是子期。

6、伯牙善鼓琴,心里想着高山和流水,就能用琴声表达出来,伯牙的心里想的仅仅是高山和流水吗?他想用高山和流水表达什么呢?善听的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能听得懂吗?(出示)

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还听出了伯牙希望自己有着山一样的------,有着海一样的-------。(志向、理想、意志、目标;胸怀、心胸 )

7、这样,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听懂。这正是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像这样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两个人,我们称之为---------“知音”。(板:知音)

五、在绝弦中,体味知音难觅,唯有珍惜。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伯牙当时的境遇如何呢?请看下面的一段资料。(师述)

2、 读了这资料,让我们再来看看,当伯牙你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出示)

3、 伯牙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惊喜)

4、因此,伯牙与子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多么希望他们俩能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洒泪惜别,相约来年再见。一年后,伯牙带着琴来找子期,可是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

(2)面对冰冷的墓碑,又会有谁能懂伯牙的心呢?于是,他大声哭喊-----

5、伯牙破琴绝弦,剩下的只是无边的寂寞,留下的只有《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能背的同学背下来。

6、千百年来,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还编写了一首动听的歌曲------高山流水。听!

6、听着这千古绝唱,读着这动人的故事,你感动吗?面对伯牙,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想赞美、鼓励他,也许你还想到了别的,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生交流写作并小结:是呀,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也许,我们无法遇到知音,或像伯牙和子期一样曾经拥有却不幸失去,那么请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幸福在于过程。也许,我们会有幸寻觅到自己的知音,那么请你好好珍惜。)

7、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谁来说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 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板题示标

师:你有朋友吗?你又知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知音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板题,齐读课题)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并指名读学习目标)

师:能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提示。(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并指名读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朗读课文,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

3、默读课文并思考:

(1)用横线画出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的语句。

(2)伯牙作为弹琴高手,为什么只把钟子期作为知音?

(3)当钟子期不幸去世时伯牙有什么样的举动?

(5分钟之后,比谁学得好)

师:自学竞赛开始

三、检查自学效果

师:完成自学任务的同学请举手。

刚才大家学的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回答也一定非常精彩。

1、指名读古文,教师及时纠错。(一至三名学生朗读)

2、指名说说对古文的理解。

3、指名读文中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的语句。并指名说出句子的意思。

5、提问:当钟子期不幸去世时伯牙有什么样的举动?

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适时引出对“伯牙绝弦”的理解。

6、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下面让我们伴随着这首动人的音乐一起来有感情的读读这个故事。

四、当堂训练题

1、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完成字词句第159页的第三题和实践天地。

五、总结下课

本节课我们都被钟子期语伯牙的感人故事深深感动,从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知音难寻,希望大家能从你的生活中找的你的知音。

六、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相关范文推荐
  • 10-02 最新二手房房屋转让 二手房屋转让合同(模板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
  • 10-02 2023年房产转让协议书 房产转让的简单版协议书(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 10-02 最新勘测实训报告总结(优秀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
  • 10-02 最新教师工作岗位竞聘申请表 教师岗位竞聘申请书(优秀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
  • 10-02 爱的教育感悟心得(优质9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感悟,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希望会对
  • 10-02 最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师工作总结(优质7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10-02 2023年公司车辆租赁协议书(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 10-02 2023年家长会小学教师发言稿(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10-02 2023年一年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心得体会对于
  • 10-02 2023年土地租赁合同协议书 土地使用租赁合同(实用6篇)
    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与职责、工作时间与休假、薪酬与福利、劳动保护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怎样写合同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合同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