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精选8篇)

2023年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精选8篇)

时间:2023-10-15 14:06:21 作者:XY字客 2023年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中班教案的撰写需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高三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篇一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通过观察能画出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三视图)。

体会视图是描述几何体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学会从不同方向看实物的方法,画出三视图。

画出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本节内容是研究立体图形的又一重要手段,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学好本课的关键是尊重视觉效果,把立体图形映射成平面图形,其间要进行三维到二维这一实质性的变化。在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时,更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所以本节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体来降低难度。

情境引入合作探究

课件,多组简单实物、模型。

:1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境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并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赏美景

思考“岭”与“峰”的区别。跨越学科界限,营造一个崭新的教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组合体,请三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右侧和正前方观察,并让他们画出草图,其他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个同学,也分别画出所见图形的草图。

2、看课本13页“观察与思考”。

图:

你能说出情景的先后顺序吗?你是通过哪些特征得出这个结论的?

总结:通过以前经验,我们可知,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

3、从实际生活中举例。

观察,动手画图。

学生观察图片,把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

利用身边的事物,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潜能,感受新知。

让学生感知文本提高自学能力。

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二1、感知文本。学生阅读13页“观察与思考2”,

图:

2、上升到理性知识: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

(3)右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

3、练一练:分别画出14页三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回答课本上三个问题。(强调上下左右的方位不要出错)学生阅读,想象。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交流。把已有经验重新建构。

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体会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新课探究三1、连线,把左面的三视图与右边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立体图形

2、归纳:多媒体课件演示

先由其中的两个图为依据,进行组合,用第三个图进行检验。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组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把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逆转回去,充分利用本课前阶段的感知,可以降低难度。

课堂反馈

1、考查学生的基础题。

主视图俯视图学生独立自检

学生总结出以俯视图为基础,在方格上标出数字。

简单知识,基本方法的综合

课堂总结

1、学习到什么知识?

2、学习到什么方法?

3、哪些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4、哪些知识是讨论得出的?

学生反思

归纳让学生有成功喜悦,重视与他人合作。

附:板书设计

1.4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教学反思:

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篇二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篇三

学会几何图形的画法。

1、学习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上节课学生的作业,点评学生的作品)

一、引入

在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看一幅画(演示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房子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画这座房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画方形和圆形(板书)

二、新课

1.矩形工具(画房子的主体)

首先我们应该画出房子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来画。(师演示)

(1)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按钮。

(2)在画图区适当的位置按下左键,以确定房子主体的左上角位置,再向右下角拖动,满意后,松开左键,这样房子的主体就画好了。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用矩形工具画一扇门。(注意门的位置)问:房子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我们怎么来画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在房子主体内确定好窗户的位置后,按下shift键,再拖动鼠标,满意后松开鼠标,窗户就画好了。

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圆角矩形工具(画房子的房顶、烟囱)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圆角矩形”工具来画。它的画法与“矩形”工具是一样的,谁来试一下,把房顶和烟囱画出来。

学生演示(确定好房顶的位置后,拖动出一个合适的圆角长方形)。

3.椭圆工具(画烟)

烟囱里冒出的烟是椭圆形的,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来画,先单击“椭圆”工具,然后从烟囱口向右上方,分别拖动画出三个椭圆。(师演示)

学生练习(把剩余部分画好)

练习

用多边形工具画出书上p38的图形,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

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篇四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通过观察能画出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三视图)。

体会视图是描述几何体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学会从不同方向看实物的方法,画出三视图。

画出三视图,由三 视图判断几何体。

本节内容是研究立体图形的又一重要手 段,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学好本课的关键是尊重视觉效果,把立体图形映射成平面图形,其间要进行三维到二维这一实质性的变化。在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时,更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所以本节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体来降低难度。

情境引入 合作 探究

课件,多组简单实物、模型。

:1课时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境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 并说说诗中意境。

并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赏美景

思考“岭”与“峰”的区别。 跨越学科界限,营造一个崭新的教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组合体,请三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右侧和正前方观察,并让他们画出草图,其他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个同学,也分别画出 所见图形的草图。

2、看课本13页“观察与思考”。

图:

你能说出情景的先后顺序吗?你是通过哪些特征得出这个结论的?

总结:通过以前经验,我们可知,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

3、从实际生活中举例。

观察,动手画图。

学生观察图片,把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

利用身边的事物,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潜能,感受新知。

让学生感知文本提高自学能力。

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二 1、感知文本。学生阅读13页“观察与思考2”,

图:

2、上升到理性知识: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

(3)右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

3、练一练:分别画出14页三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回答课本上 三个问题。(强调上下左右的方位不要出错) 学生阅读,想象。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交流。 把已有经验重新建构。

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

体会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 悦。

新课探究三 1、连线,把左面的三视图与右边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立体图形

2、归纳:多媒体课件演示

先由其中的两个图为依据,进行组合,用第三个图进行检验。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组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把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逆转回去,充分利用本课前阶段的感知,可以降低难度。

课堂反馈

1、考查学生的基础题。

主视图 俯视图 学生独立自检

学生总结出以俯视图为基础 ,在方格上标出数字。

简单知识,基本方法的综合

课堂总结

1、学习到什么知识?

2、学习到什么方法?

3、哪些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4、哪些知识是讨论得出的?

学生反思

归纳 让学生有成功喜悦,重视与他人合作。

附:板书设计

1.4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教学反思:

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篇五

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1.重点:

(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2.难点:

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

一、新课讲授

投影:图形见课本p84图7.3一1.

你能从投影里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

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

(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提问: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5.7.3—6.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课堂练习

课本p86练习1.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

四、课后作业

课本p90第1题.

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篇六

本课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书。

第一单元第二课画基本几何图形,第一课是认识几和画板的启动和退出方法,窗口结构,熟悉认识工具箱等内容,第二课是画点,画线段,射线,直线和画圆,还有改变线型和颜色并保存图形。学好本课对本章中的所有内容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

几何画板的引用是计算机专业八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成绩存在差距,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和数学基础差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小组协作、交流、探究,完成教学过程。

1.学会画点,线段,射线,直线和画圆。

2.能够移动,删除绘图板上的图形。

3.掌握设置线型和颜色的基本方法。

通过灵活引用工具箱的点工具,直尺工具和圆规工具图标,能画出简单的一些几何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思想去创作,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作品的乐趣。

2.提高学生画和欣赏几何图形的水平,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

画出5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分析图形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本

环境与媒体:

机房,投影机

课型:

新授

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实例演示法”等。通过情境导入,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注意了吗?今天我提前5分钟来到教室,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昨天晚上我弟弟让我猜一个谜语,我很感兴趣这个谜语,所以我想一大早来让你们也猜一猜。

新课

老师提出关于点的一个谜语。谜语总结完了以后,在电脑上显示很多有趣的图形,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布置任务

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画法,和基本性质,那我们现在开始用电脑来分析这些图形的画法和性质。开始画一画让同学们看。

阅读操作步骤,并欣赏,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练一练

制作一些点,线段,射线,直线和圆。

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练习。

教师在班内巡视,帮助有疑问的同学。

教师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抽出几个好的作品,让学生给其他学生们演示操作。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谈谈怎么做的想法。

学生上机操作。

巩固练习

自然界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用几何画板可以创建自己的“几何实验室”。

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学生知道了很多新知识关于几何画板。

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篇七

本考点含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的计算三个部分,考核要求是:(1)理解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2)掌握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3)掌握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计算,理解与掌握圆的周长和弧长、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公式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在解有关问题时,要注意:(1)正确的识别圆心、半径和圆心角:(2)进行有关计算时,中间过程可适当保留;(3)注意精确度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精确度的要求,在).

考核要求:(1)能对线段中点、角的平分线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译;(2)初步掌握和余角、补角有关的计算。注意:余角、补角的定义中,只和角的大小有关,和位置无关。

考点56:长方体的元素及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画长方体的直观图

长方体的元素及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直线之间、直线和平面之间及平面和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缩影,基本要领比较多,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关键在于从概念出发,结合长方体的直观图来理解这些位置关系,画长方体的直观图主要掌握“斜二侧画法”,关键是理解12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

考点57: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的有关概念

图形平移、旋转、翻折是平面内图形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主要性质是运动前后相比,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没有改变(即运动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决定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平移前后的位置是解决平移问题的关键,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旋转过程中的不动点即为旋转中心,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为旋转角,翻折的主要因素是折痕,联结任意一对对应点所成的线段都被折痕垂直平分。

考点58: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和的关性质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中某一个沿一条直线翻折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中心对称是其中一个图形绕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联结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要确定两个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只要将其中的两个关键点与它们的对应点相连,连线的交点即为对称中心。

考点59: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的图形、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的图形

考点60: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了六部分;第一、二、三、四象限和轴、轴。各部分的符号特征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轴上的纵坐标为0,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坐标——对应,即:任意一个点的坐标唯一确定,同时任意一个坐标所对应的点也唯一确定,确定一个点的坐标往往需要确定点到、轴的距离和点所在的象限。注意:坐标(a、b)是一个有序实数对,即当时,(a,b)和(b,a)表示的点完全不同。

考点61: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平移、对称以及简单图形的对称问题

考点62:相交直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考点6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考点6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考点65: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考点66: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考点67: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

考点68: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考点69: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考点7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等边三角形)

考点71:命题、定理、证明、逆命题、逆定理的有关概念

考点7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考点7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考点74: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考点75:角的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考点76:轨迹的意义及三条基本轨迹(圆、角平分线、中垂线)

考点77: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考点78: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考点79: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

初中几何教案设计篇八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立体图形.

(2)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

(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

(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平分线、角角和补角的概念.

数学几何教案【过程与方法】

(1)会用掌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

(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数学几何教案【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两点距离的定义.

(3)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确定几个角的运算关系.

2.难点: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

(2)从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对这些性质进行描述.

3.关键:

(1)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1.1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120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