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大班科学打气筒教案(精选19篇)

大班科学打气筒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2 06:23:19 作者:温柔雨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与同行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学生和家长评价较高的一些大班教案,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灵感。

打气筒科学教案

日常生活中常常看见大人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气球、皮球等打气,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时,让孩子们动手动脑了解打气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构造,并使幼儿树立起"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

1、科学小实验,并大胆动手动脑完成小实验。

2、筒的作用以及构造,正确的使用打气筒。

3、"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

1、材料准备:记录表每人一张,彩色笔若干盒。

2、经验准备:用打气筒。

1、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了解打气筒的构造。

2、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辨别打气筒的两个孔的功能。

1、提问:你们玩过气球么?什么时候?怎么玩的?(出示打气筒)怎样用?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孔,打气管应届到哪个孔上?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预测打气筒的',并记录下他们的猜想。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公共探讨实验结果:打气管应该接到哪个孔上?你猜对了么?

4、老师提问:打气筒上的两个孔哪个是进气口,哪个是出气孔?幼儿预测;教师操作:分别用手捂住出气口和进气口,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

5、总结实验探索的结果。

生活中除这样的打气筒,还有哪些打气筒,它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么?回去观察一下家里的打气筒,通过你的观察,记录下打气筒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该活动来自生活,打气筒是幼儿感兴趣的工具;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充足,操作性强,有助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实验探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并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树立探索的精神。

大班科学打气筒教案

2、筒的作用以及构造,正确的使用打气筒。

3、"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1、材料准备:个,记录表没人一张,彩色笔若干盒2、经验准备:用打气筒。

1、提问:你们玩过气球么?什么时候?怎么玩的?(出示打气筒)怎样用?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孔,打气管应届到哪个孔上?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预测打气筒的,并记录下他们的猜想。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公共探讨实验结果:打气管应该接到哪个孔上?你猜对了么?

4、老师提问:打气筒上的两个孔哪个是进气口,哪个是出气孔?幼儿预测;教师操作:分别用手捂住出气口和进气口,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

5、总结实验探索的结果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这样的打气筒,还有哪些打气筒,它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么?回去观察一下家里的打气筒,通过你的观察,记录下打气筒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该活动来自生活,打气筒是幼儿感兴趣的`工具;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充足,操作性强,有助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实验探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并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树立探索的精神。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1、人手一段鲜藕、藕的图片一张;

2、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带、电线人手一份;

3、焐熟藕、炒藕丝、嫩藕丝每组各一盆。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藕)

2.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藕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还有气味等方面来说。)

(1)白白的,长长的,象小朋友的手臂。

(2)摸上去滑滑的,象一根小棍子。

(3)闻着感觉有点臭。

小结: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象一根小棍子,也象小朋友的小手臂。

1.发现藕中有孔这一现象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请阿姨和老师帮忙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老师和阿姨把藕一段段切开来时,一阵阵的清香溢满了整个教室,教师急忙抓住这个契机,再请小朋友仔细闻一闻,现在的藕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一阵阵:好香啊!……终于还了藕的“清香”之身!)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

2.数数藕有几个孔

(1)藕里的孔排成了什么形状的队伍呢?象什么? (排成了一个圆形,象一朵花。)

(2)你藕里面的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在这个环节中,看得仔细的孩子会发现:藕里除了有排成圆形的,象花瓣一样的孔以外,边上还有很多不规则的,象很多小气泡一样的小孔,这对问题“数数藕中有几个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为了能排除这些小气泡的干扰,于是我设计了请小朋友数数藕中有几片花瓣这个问题,使得每个幼儿都能非常形象地知道,哪些孔是要数的,哪些孔是不需要数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小结:藕切开来里面有长长的细细的丝,里面有孔,这些孔排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这些花瓣有大有小,每个藕都有9个孔。

师:这些小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

1.介绍材料(玻璃丝线、电线、吸管、水)

2.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藕的孔是通的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操作前就能理解什么是通,什么是不通,以便在操作是能针对这一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具,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你选的是什么材料,证明是通的了吗? (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小结:不管你的藕是粗是细,是短是长,是老是嫩,我们都能用各种材料证明,藕中的每一个孔都是通的。

活动延伸:和个别种植藕的家长取得联系,带孩子们到藕池观看藕的出泥过程,同时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江苏省苏州市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邱红艳)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大班科学教案

1、喜欢在大自然中玩耍,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2、认识植物的名称和形状

事先与社区联系并制作介绍牌、请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协作合作、社区植物的图片

1、带幼儿在社区内转一圈,欣赏风景

2、一块地方席地而坐,师:刚才你们都看见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植物外形与颜色)

3、根据幼儿的描述拿出相应的图片和介绍牌,教师简单介绍植物

4、师:我们都认识这些植物,现在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两个小朋友有一个介绍牌,要求你们又快又正确找到介绍牌上的植物,并且将介绍牌插到植物的旁边,比比看哪一组的小朋友第一个回到这儿,出发。

5、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幼儿一起检查幼儿插的是否正确,路上并讲述各个植物的故事或历史。

6、检查结束后,要求幼儿爱护树木,并宣传做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大班科学教案

1、认识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培养幼儿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认识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征。

难点:合作完成“选服装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幻灯片、多媒体、服装卡片。

一、导入

二、新授

1、认识春天

(1)出示春天幻灯图片;

(2)老师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图中的大树、小草、小河及人们穿着的特点;

(3)交流春天的特点;

(4)说一说以前学过的有关春天的歌曲或儿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认识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选衣服"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为图片中不同季节的小朋友选择合适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与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欢的季节的图片。

五、延伸

建议幼儿多与父母到大自然当中去体会四季的美。

大班科学教案

1、掌握对钟表的认识方法并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

2、培养幼儿的识别能力。

通过对认识钟表的学习,使幼儿掌握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并理解钟表的用途。

掌握整点与半点的确认人方法

1、听音乐游戏

2、请幼儿说一说,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入睡,

一天中都做些什么,是否认识钟表,钟表是做什么用的等一些问题。

3、教师引出新课,出示钟表,请幼儿观察,请幼儿

一说钟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4、幼儿回答之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让幼儿

解时针与分针的用途及整点与半点的时间概念,并通过讲解之后,幼儿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5、教师操作钟表的时针,让幼儿说出时间。

6、教师出示制作好的钟表,请幼儿说出钟表上的时间。

7、幼儿用圆形的纸来制作钟表,并且根据自己的想确定时间。

8、教育幼儿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的时间。

9、填写练习题。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操作,教师讲解时钟的整点与半点的识别方法,并认识时钟,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操作过程中,兴趣极高,而且整点与半点的时针与分针指向也比较准确,有的幼儿操作的较快,有个别幼儿操作较慢,我做了亲自指导,使幼儿很快的理解了整点与半点的操作,同时教育了幼儿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大班科学教案

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重点: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难点: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投影仪、音乐《雨中旋律》、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寻找影子视频)、人站在太阳下影子图片一张、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有每位幼儿影子造型的长轴纸卷一个、蜡笔。

开始部分:(音乐律动) 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 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们很棒,都猜对啦!我们的影子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 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好,下面张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玩影子游戏好不好?第一个游戏:手影游戏(老师先做出几个造型示范,幼儿猜并模仿,再请7--8名幼儿分别在投影仪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叫声,其他小朋友来猜并模仿)第二个游戏:给影子涂色(教师将每位幼儿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画在长轴纸上,请每位幼儿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给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

结束部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欣赏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大班科学打气筒教案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要求为幼儿提供可变化的情形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打气筒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设计本次活动《打气筒》。让孩子们动手动脑了解打气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构造,并使幼儿树立起"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

1、了解打气筒的使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节日来临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装扮教室的过程中,感知打气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节日到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

1、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过手动、脚踩打气筒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各种颜色气球若干;手动、脚踩打气筒14个;电动打气筒一个;自制ppt。

3、环境准备。

背景音乐《wewishyouamerrychristmas》;彩带布置的活动室。

一、情景导入。

1、教室里为什么挂上了彩带?

还可以挂些什么?

帮我吹气球?

2、幼儿吹气球。

你把气球吹大了么?

吹完气球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用嘴巴吹气球吹不大也很累。

二、操作交流分享。

你有什么好办法吹气球?(打气筒)。

第一次操作。

每人选择一种打气筒尝试打气球。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个别幼儿介绍。

你用的是那种打气筒?你的气球有没有变大?

介绍打气筒的名称手推打气筒和脚踩打气筒。

3、教师演示手推打气筒。

气球套在打气筒的口子,一只小手捏紧,一只小手不停地拉推打气,气球才会变大。

4、介绍脚踩打气筒的使用方法。

你是怎么打气的?

5、小结:不论手动和脚踩的打气筒都要先把气球套进出气孔,捏紧不让它漏气,然后不停的打气,这样才能把气球吹大。

第二次操作。

用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来打气球,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看看谁打的气球多。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

注意安全,不要太大,以免气球爆掉。

打完一个可以继续打。

2、我们用气球打扮教室漂亮么?

你觉得自己吹气球和用打气筒那个方便?

小结:使用打气筒打气球比较方便,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让气球变大。

你们发现电动打气筒和刚才的打气筒那个更快呀?

1、你知道哪些地方需使用打气筒么?

2、播放幻灯片(打气筒的用途)。

3、还有许多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找一找。

气筒是幼儿常见并感兴趣的工具,该活动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本次活动体现了“用事实来说话”的精神。孩子们通过实验不仅了解了打气筒的构造,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事实纠正了错误概念。利用玩具引导孩子们科学地探究其中的奥秘,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能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组织具有层次性,一环紧扣一环,让幼儿在每一次的操作中,都明确操作要求,边操作边思考,使活动充满趣味性,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帮助橡皮娃娃过河,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强烈情感,体验“玩中学”的探究乐趣。

2、自由选择、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培养幼

儿的探究精神。

3、区分直接使用漂浮材料和改变材料形状的方法,培养幼儿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橡皮娃娃1个,展示盆1个,操作盆1个,展板1张,音乐。

学具:橡皮娃娃若干,小盆每组1个、单张记录纸若干张、

试验材料:泡沫、木板、碗、瓶盖、气球、木棒、纸、弹珠、石头、胶布若干分批摆放在材料展示台上。

教学过程:

教师:秋天橡皮娃娃去郊游,在路上遇到一条河,橡皮娃娃想过河,谁有好办法帮助它?

1、直接使用漂浮物帮助橡皮娃娃过河。

交代操作要求:每人每次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把能帮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和橡皮娃娃一起放到前面的水盆里。注意保持地面干净。

(2)幼儿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把成功的操作放到展示盆里。

(3)教师: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样帮助它的?请你来做做看。个别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小结:原来本来就会浮在水面上的东西可以托住橡皮娃娃让它也浮在水面上。

2、改变物体形状帮助橡皮娃娃过河。

(1)教师:纸也想帮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谁来帮助它想想办法?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木棒、气球,还有一些绳子、皮筋、胶布等辅助材料,请你动动脑筋把他们变一变,帮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使用的方法。

(3)教师: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样帮助它的?请你来做做看。个别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小结:原来把材料的形状变一变也可以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问题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就可能会解决问题。

教师:橡皮娃娃要过河了,让我们用刚才学到的各种办法帮助橡皮娃娃过河吧。

幼儿拿着自己成功的操作帮助橡皮娃娃逐个过河,体验成功的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

1、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3、丰富相应词语,如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教师事先找好有苔藓的花圃、田间路边等。

一、出示苔藓实物样品、引出课题。提问:

――谁见过这些绿绿的小东西?它们会长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要去找找苔藓,可以采摘。

二、幼儿寻找采摘苔藓,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观察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诱发幼儿(幼儿食品)有意记忆。

三、交流经验

四、幼儿再次寻找采摘,并让幼儿摘点野花、野草,为回教室让幼儿用它与苔藓合作学习插花。

五、梳理经验:

1、苔藓它多生长在潮湿、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因为是潮湿环境,因此人们走路要小心。

2、苔藓虽小也有根、茎、叶,是植物一种。(让幼儿讨论苔藓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活动建议:

可结合相应的季节和天气组织幼儿采摘苔藓(地钱),并烹饪、品尝苔藓植物(地钱),让幼儿了解其特殊的用处。

1、科学区中设置“下水石”、“上水石”、“没水石”,观察哪块石头能长出苔藓。(总保持着潮湿的状态,所以适合苔藓植物生长。)

2、在自然角种植苔藓。

大班科学教案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风类玩具。

3、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大班科学教案

1、认识几种常见的攀爬植物,明白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学会有序的观察观赏植物和果蔬类爬藤植物,了解爬行植物的攀爬

课件:会爬的植物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

1.教师:此刻教师来说一个谜语,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看看谁能猜出来。

椎子尾,橄榄头,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又慢,有谁比他更长寿。

(乌龟)

2.你们明白乌龟怎样爬吗?请小朋友学一学。

3.你还明白有哪些动物会爬吗?

(幼儿互相说一说)

二、感知各种爬行的植物

1、教师:除了动物会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会爬的植物呢!

你明白哪些植物会爬吗?

2、课件:会爬的植物,感知各种爬行的植物

(1)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明白它叫什么名字吗它长在什么地方?

(2)这种植物是什么样貌的?它是怎样生长的?

(3)你觉得它爬的高吗?如果没有墙,没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吗?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攀爬植物,说说: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么爬上去的

(4)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么猜一猜,看一看这个卷须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小结:小动物是用脚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须就是植物的小吸盘,

它们不停生长并紧紧地吸住墙体和支架向上攀爬。

三、启发幼儿想一想

1、西瓜,冬瓜是爬行植物吗为什么?如果给它一个支架它能爬上去吗?

为什么不让它爬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的想一想:这些爬行植物有什么用?

2、小结:爬行植物的品种很多,它们都有长长的能够攀岩的藤。

在爬行植物中有绿色叶片,红色叶片的爬山虎和能开花的紫藤这些观赏植物;

有葡萄的藤,有葫芦藤,丝瓜藤这些蔬菜植物。

观赏植物一般种植在墙边和廊檐下,供人们观赏乘凉;

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让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长长的藤上结出更多的果实,

或者种植在农田里,让长长的瓜藤满地爬行,结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么品尝。

四、讨论活动

你还明白哪些爬行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用?

大班科学教案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1。图片:芒草

2。带锯齿的茅草,橡皮泥,锯子一把。

1。出示茅草

(1)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茅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划,看看会发现什么?

2。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1。教师:古时候也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说他聪明呢?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1)出示锯子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

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

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

3。 出示匹配图片

(1)鸟,鸭,蝙蝠,鱼。飞机,船,雷达,潜水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2)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 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大班科学教案

(一)师出示一支蜡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蜡烛亮起来呢?

(吹、扇……)

(二)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思维。

师:用什么办法把它熄灭呢?

(吹、扇……)

(师操作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罩杯子,一支不罩)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罩杯子灭,不罩没灭)

2、为什么这支蜡烛还在燃烧?

(空气……)

3、这支蜡烛怎么灭的?

(罩杯子)(慢慢的一点一点灭的)

4、为什么罩上杯子,蜡烛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熄灭呢?

(空气……)

小结:燃烧需要空气,杯子里的空气越来越少,蜡烛就会慢慢熄灭。

三、分组操作,进一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师:再来做一个小实验,请小朋友到你们相应的组坐好,先来看有什么用具。

2、这个实验要第组小朋友共同完成,但是分工不同,有一个小朋友来点蜡烛,3个小朋友罩杯子,现在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协商,商量好后请以上坐好。

3、谁来点蜡烛?

要求:空气谁来罩杯子呢?

要求:一个杯子罩一支蜡烛,一定要同时罩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同时罩呢?

(……)那我们就来用这种方法。

4、介绍记录表请你们用线条表示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5、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6、交流结果谁把你的记录结果说给大家听?

为什么会这样呢?杯子里空气一样多吗?

四、活动延伸:用什么方法让即将熄灭的蜡烛再燃烧呢?

谁会分活动目标:学习把一个图形二等分,并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活动重点:探索不同图形二等分的方法活动难点: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活动准备:圆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记录表、剪刀活动过程:一、探索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师:这里有一个图形,请大家来想办法把它分成相等的两份。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两部分是否一样大?

师小结:把一个图形分成相等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二、探索正方形,将它二等分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请小朋友取正方形,将二等分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你是怎么分的?

2、分出来的两份一样吗?

3、你是怎么知道的?

4、还有其它方法吗?

教师将多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三、探索长方形二等分的方法1、以小组进行,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探索后请幼儿以小组交流分享操作结果。

四、活动结束还有很多图形宝宝也想请小朋友把它们二等分,我们来分分看。

大班科学教案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与动物有关。

2在配对的活动中,找到动物与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对应关系。

3能利用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1幼儿提前搜集动物的本领知识。

2课件。

3图片卡。

4幼儿学习资源3、彩笔。

一、 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飞的小象》,请小朋友边看故事边听故事,一会儿老师有问题要提问小朋友哟 (播放故事视频)。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

师:看来,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只是各种动物的本领不同。

二、 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特殊本领

1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有哪些本领。(放课件图片)蝙蝠在夜间自由飞翔;袋鼠妈妈带着小袋鼠跳;枯叶蝶隐藏在树枝上;鸟儿在空中飞翔;小鸭在水中游泳;蜘蛛在织网;壁虎吸在墙壁上;蜜蜂在吸花蜜。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多。

2师: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本领?昨天老师让小朋友回家搜集动物的本领,你搜集到什么动物有什么本领,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动物的本领。(分组交流)

3请幼儿单独回答。

信鸽会送信;青蛙会跳;变色龙会变色;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伞;公鸡会打鸣;黄牛会耕地;萤火虫会发光;鲸会喷水;孔雀会开屏;狗会汪汪叫;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出来;北极熊不怕冷;竹节虫可以藏在树枝上;骆驼可以储存食物;鸬鹚会捉鱼;乌贼会喷墨汁;狐狸会放臭屁等。

老师小结: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多,有的动物有保护色,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不同的动物有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他们真是太棒了。

三、 说说动物本领与人们的发明创造

1师:小朋友,你了解了这些动物的本领以后,想到了什么?

(1)播放鱼游泳视频。

视频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鱼的身体内有鱼鳔,内部可以储存空气,鱼正是利用空气在水中的浮力使自己上下移动,于是人们受小鱼游的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出示青蛙图片。

看到青蛙游泳你想到了什么?(蛙泳)出示蛙泳图片。

(3)出示孔雀开屏图片。

看到孔雀开屏你又想到了什么?(孔雀舞)出示孔雀舞图片

看到孔雀开屏,人们发明了孔雀舞。

2。幼儿操作练习

师:小朋友,除了刚才看到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发明也是受到动物特殊本领的启示而发明的。那我们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本领,发明了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来帮他们配配对吧!(播放轻音乐)

你是怎么配对的,为什么?

小结:受到……的启发,我们发明了……;看到……,我们发明了……。

四、大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师: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动物,动物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人类过得更好、更快乐!如果请你来做个发明家的话,你会学哪种动物的本领发明什么样的东西呢?请小朋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想一想,把它画下来。

五、结束。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有自己的创意,让我们到美工区中继续我们的“发明创造”吧。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一)谜语导入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

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

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

1、介绍材料自由找

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

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

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

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3、幼儿尝试操作。

4、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你是怎样做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小朋友们都能积极动脑,真棒,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也会流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

1、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活动,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知道磁铁能吸铁。

3、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1、篮子里有铁钉、棉花、积木、塑料玩具、气球、剪刀、橡皮泥等,磁铁单独放。

2、实物卡片若干。

一、设疑引入

1、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小鸡豆豆,它告诉老师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用胶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思考。(原来豆豆身上有一个奇特的黑色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铁)

3、“为什么有了磁铁就不会掉下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磁铁的奥秘吧!”

二、提出假设,猜测结果。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铁。

2、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师提出假设:磁铁能把篮子的东西都吸起来吗?

4、幼儿猜测结果,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1、幼儿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提问:

(1)请用磁铁碰一碰每样东西,看看刚才的猜测对不对。

(2)你发现了什么?

(3)哪些东西吸起来了?哪些东西没吸起来?

2、教师引导学生验证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请学生判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磁铁的作用。(磁铁能吸铁)

四、扩展认识经验。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幼儿判断这些实物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2、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铁。

3、游戏: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缝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请你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帮奶奶找到针。

(2)妈妈去买不锈钢的餐具,又怕买到铁的,怎么办呢?请帮妈妈想办法。

五、活动延伸(游戏:磁铁)

相关范文推荐
  • 12-12 学校学生安全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心得体会的整理和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经验积累。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吧。火灾事故好比一颗威力十足的炸药,
  • 12-12 中班教案好吃的食物(汇总20篇)
    中班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法等内容。中班教案范文四(关于情感发展):本周我们将以“感恩”为主题,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培养感恩之心
  • 12-12 某乡镇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文档(汇总22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信心。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1)重点经济项目推进顺利。
  • 12-12 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度工作总结大全(23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促进团队的进步和发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下手写月工作总结,不妨阅读以下范文,相信会有所帮助。一是推动建立领
  • 12-12 感谢母亲高考(模板12篇)
    优秀作文有其独特之处,它在表达上更加准确、生动,逻辑更加严密。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指导。亲爱的母亲:。好久没写信了,每
  • 12-12 酒店年会职工发言稿(通用15篇)
    撰写发言稿可以让我们在正式发言之前提前掌握好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增加自信心。现在,让我们一同阅读一篇精彩的发言稿,感受演讲者独特的魅力和口才。尊敬的酒店各位领导和
  • 12-12 维修协议书(优秀16篇)
    合同协议可以为双方提供遵守交易条款的标准,能够减少纠纷的发生,为对方提供法律保障。合同协议的范文集锦可供大家参考,以提高起草合同协议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 12-12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威向前冲教案范文(18篇)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阶段,为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做好准备。通过阅读这些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1.通过阅读,了解宝
  • 12-12 学习升旗演讲稿(优秀17篇)
    学习是一种锻炼自己能力的方式,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果
  • 12-12 中班语言摘苹果教案(优质20篇)
    中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措施。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中班教案的范例,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1、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并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