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大全(12篇)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大全(12篇)

时间:2023-11-25 09:42:01 作者:书香墨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大全(12篇)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份结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1.电子书包课堂检测,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2.阅读《海市蜃楼》,了解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感悟骆驼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3.阅读《骆驼为什么战胜狼》,了解骆驼的智慧。

4.区别说明文与童话故事的不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来说明文中简洁严谨的故事,试着把说明文改写成一篇童话故事。

1.了解骆驼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在沙漠里生活的智慧。

2.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骆驼的形象。

1.电子书包检测自学情况。

2.电子书包推送资料。

3.电子书包呈现学生作品。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解题。

“舟”是什么意思?(船)沙漠之舟特定指的是那种动物?(骆驼)。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四千多年前被人类训化,古丝绸之路上串串驼铃声,在荒原沙漠架起一座桥梁,连接东着方与西方的,促进了世界文化经济的'交流。

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三、以第一人称介绍骆驼。

1.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骆驼,注意说清楚它的生理结构和作用。

2.以第一人称,自我介绍骆驼。

3.分小组讨论,每人说一点。

4.交流。

四、阅读《海市蜃楼》与《骆驼怎样战胜狼》感受骆驼的精神。

1.读了《海市蜃楼》,说一说沙漠是什么样的?

2.骆驼能战胜天敌,说明它是多么的聪明。

五、对比说明文与记叙文。

沙漠宽广无边,到处都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旅行的人很难认路,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

说明文语言简洁,我们很难从这些文字中体会到旅行的人在沙漠里是怎样迷路的,骆驼是怎样给人们带路,骆驼的温顺与善良,以及他们的智慧,没有办法在这些语言文字中体会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去想象,去推测。

阅读《骆驼王子》节选。

沈石溪能把骆驼寻找水源的艰辛,骆驼被干渴折磨的奄奄一息,好不容易找到一小洼水的经过写的精彩绝伦,是因为他把沙漠的环境,骆驼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写的刻画得非常细致。

请大家一边阅读老师派送给大家的资料,一边想象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在下面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个故事。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骆驼带路。

骆驼预报天气骆驼驮东西骆驼寻找水源靠着骆驼取暖。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我校位于城郊,大部分学生视野较狭窄,对骆驼、沙漠不了解,但学校的教学设备先进,在教学时,不仅可以利用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沙漠、骆驼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收集资料,从而获得更多的关于沙漠和骆驼的信息。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资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ppt课件。

课前预习:1、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写下来。2、了解沙漠的特点。

1、板书“舟”字。“舟”是什么意思?(船)船是在哪里航行的?(江、河、湖、海)。

2、(出示沙漠的图片)板书:沙漠。沙漠里有船吗?(没有)。

3、板书:之。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我们今天来学习《沙漠之舟》。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骆驼嗅觉、胼胝、脚趾、脂肪、积蓄、缺乏、宽广无边、沙丘、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3)质疑解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

用看图法理解“胼胝”、“驼峰”、“宽广无边”、“沙丘”等词语。

用近义词法理解“积蓄”、“缺乏”、“维持”等词语。

1、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写了什么?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之舟。(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你在哪里见过?

2、播放沙漠风光片。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沙漠风光。欣赏了沙漠风光,你们觉得沙漠是怎样的?

1、是呀,沙漠宽广无边,炎热干旱,而且还经常刮旋风,一般的动物是很难生存的。那么沙漠之舟指的是谁呢?为什么骆驼是沙漠之舟呢?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请大家默读课文2―4段,找出关键词语,用“......”画下来。

2、谁来说说,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板书:带路预报风沙驮运货物。

3、指导朗读2―4段。

(1)“宽广无边”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2)你能用“宽广无边”说一句话吗?

(3)(出示句子)沙漠里的大风是很可怕的,大风卷着沙粒飞滚,有时会移来整座沙丘,把人和牲口全埋在底下。

(4)你们见过沙漠里的大风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沙漠风沙图)。

(5)看过沙漠风沙之后,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呢?(指名读―指导重音―男生读―齐读)。

1、为什么骆驼能够生活在沙漠里呢?

2、(出示骆驼图)你见过骆驼吗?看一看图,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引导学生用上比喻句把骆驼的驼峰说生动些。)。

3、那么,课文里是怎样描写骆驼的生理特点的呢?请大家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的思考题: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本段的总起句。用横线画下来。

(2)骆驼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它适应沙漠环境有哪些作用?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

4、指名学生汇报思考题,教师点拨。

5、指导朗读:这一段话该怎样读呢?对,这是一篇说明文,就是在向我们介绍骆驼。注意读说明文时,语气应该平一点。不过表现沙漠和骆驼的词语要读重一点,大家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进行小组比赛。小组比赛读――评比。指名读――评议。(真像讲解员在讲解一样)――小组比赛读。

6、师:除了书上介绍的特点外,你还知道骆驼有哪些特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后资料或者是自己收集的资料,适当修改一下,来说说骆驼的其他特点。

2、你能用比喻的手法来称谓其他动物吗?

3、刚才同学们讲到了许多动物,那么你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说一句总起句吗?

4、你准备介绍青蛙哪些特点?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沙漠之舟,知道了骆驼有许多适应沙漠生活的特点,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要征服沙漠,一定不会只靠骆驼来帮忙,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去征服沙漠。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沙漠之舟》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教师能够正确处理科学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了读写能力。具体体现有以下两点:

一、有侧重地进行读的训练。读是培养语感最好的途径,是理解语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方法。这节课,教师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沙漠之舟》是一篇说明文,教师能够根据说明文的特点,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语言进行朗读的指导,在朗读前,教师能提出要求,朗读中能有侧重地进行朗读指导,朗读后教师还进行了鼓励性的评价。如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时,教师是这样指导的“这是一篇说明文,就是在向我们介绍骆驼。注意读说明文时,语气应该平一点”,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了朗读说明文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的2―4段时,教师恰当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了沙漠风沙四起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在直观感受之下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层次的进行读写结合。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北师大教材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空间,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在读写结合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设计了一定的坡度,体现了层次性。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总起句,使学生掌握总分段的结构特点,接着让学生仿照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修改有关骆驼的资料,插入课文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体会第一段的表达手法。在学生领会了课文写法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仿写,从命题到内容的安排,教师都紧紧的联系了课文,做到了循序渐进。

从教学效果来看,因为学生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有一部分孩子对青蛙、猫等动物的特点不够了解,以至于上课时参与不够积极,写起文章来也很不具体。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形象,概括介绍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及帮助人们穿越沙漠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即要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描写、说明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理解作者“总——分”的写作方法和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上,掌握学习写作方法。

1 、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学生信息较为封闭,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像资料、理解重点词语等方式,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

通过几年来和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和交流扫除文字障碍的能力,初步读懂课文的能力,整理好词佳句的能力。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边批注,体会和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1 、学会11 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句子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 、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3 、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 、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1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 、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

一、质疑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沙漠有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沙漠之舟》。

2 、看到课题你能知道什么?

(本文和沙漠有关,舟是小船的意思,这课写是是沙漠中的船……)

3 、从课题看,你有什么疑问?

(沙漠之舟指的是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快速略读课文,找出准确答案。

[ 点评: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略读,体会略读的方法和特殊的作用。]

2 、生交流问题的答案:

(“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由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入课文。)

(课文第2 、3 、4 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2 、3 、4 自然段,边读边用符号画出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或写下自己的认识、疑惑。

(2)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

(首先交流的内容是互听读,检查、互助扫除生字障碍;然后是交流不理解的词;最后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3)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把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说出来。

(课文2 、3 、4 自然段篇幅都较少,学生有了一定的'概括基础,加上刚才的小组交流,这个问题会很容易答上来。)

(4)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方式及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把骆驼比作了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相机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运用。)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按条找出。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利用挂图、卡片或查字典来理解描写骆驼特点的词。例如:“胼胝”、“驼峰”、“脂肪”等,)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看关于骆驼的纪录片,或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

(2 )教师模仿《动物世界》栏目主持人进行配乐朗诵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会沙漠自然环境的特点。

[ 点评: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小组讨论,骆驼和沙漠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旨在帮助学生明确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天地”。)

四、体会写法,迁移运用:

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沙漠,没有亲眼见到过骆驼,但对于“沙漠之舟”的知识却有了形象的认识。那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呢?让我们再从写作的角度来研究一下课文。

方法:(1 )找出第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2 )思考本段首句与其它各句间的关系;

(3 )明确这种写作方式就是“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种写法的认识,可以结合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手上的皮肤》一课的第四自然段再进行一次练习。)

2 、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课后的资料适当修改后插入第一自然段中。

(了解本段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写作特点之后,放手让学生修改课后的资料,只要修改合理,就要肯定。)

3 、同学们不但在文中学到了关于“沙漠之舟”的很多知识,而且也学到了许多作者好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一篇小练笔。

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

1 、能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机会,沿着学生的学习欲望点进行教学。

2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把探究权给了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感触深刻的地方做学习批注,画出好词佳句,按顺序阅读,怎样默读,怎样略读,有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3 、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教师从新课导入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1、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信息较为闭塞,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兴趣。但对文中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象资料等方式来理解像“胼胝”等重点词语及知识,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对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的评估: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即使班里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预习时也能达到正确地读课文,能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一些不理解的字词。此外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课文边批注,掌握了一定的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1、学会11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称之为“沙漠之舟”。

3、理解句子和段落间的关系,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掌握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加工提炼信息资料的能力。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出示“舟”。请同学们说说舟的意思。(生:船)什么地方有船?(生:水上)。

如果说车是地面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怎样形容船呢?(船是水上的重要交通工具。)。

“沙漠之舟”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呢?(生:沙漠中的船)。

通过预习,你知道“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呢?(生:骆驼)。

3、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骆驼好吗?请同学们观察书中的插图,结合你收集的资料和插图向大家介绍一下骆驼。生汇报交流有关骆驼的资料。(农村学生收集资料的渠道相对比较少,建议学生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帮助收集信息。如“骆驼”一词字典中就有介绍,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能耐饥渴,适于负重物在沙漠中运行。)。

4、既然文章写的是骆驼,题目为什么不用《骆驼》或《沙漠中的骆驼》而用《沙漠之舟》呢?作者究竟想说明什么?(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5、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去寻找答案。

[导入过程使学生对骆驼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又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意识。]。

1、指名读课文。(找一名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朗读,一方面为了了解学生们是否能把全文读的正确,一方面为了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在听读时注上标准音。)。

2、默读课文。

(1)要求读的过程中圈画难理解的、生疏的字词句。

(2)自己根据联系上下文猜词义或查字典的方式对不理解的词加以批注。

3、交流解决一部分生字词.(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4、小结:小组交流后的不理解的词带到下文的学习中再解决。

现在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再回头想想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呢?”

快速扫读课文,找出答案在哪些段落。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答案在第一自然段,骆驼的生理特点适应在沙漠中生活,这样就直接进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骆驼为什么能帮助人们做这些事呢?(引导学生发现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生理特点)哪些生理特点呢?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骆驼的生理特征。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标序号的方法,按条标出骆驼适应在沙漠生活的生理特征,有几方面就标出几个序号。

(2)学生汇报:随着学生的汇报同时解决学生自学中剩下的不懂的词句。例如:在这里教师可以出示一幅骆驼的挂图,贴到黑板上,学生每说一条,教师就在相应的位置写上名称。帮助学生理解描写骆驼生理特点的词。同时了解骆驼的生理特征。

(3)同学们,现在老师跟你们合作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骆驼有哪些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看看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叙述方式把这种特点表述清楚的。老师读第一句,找六名同学读其它六句。(作者是从六方面讲述骆驼的生理特征的。)。

(师生合读,使学生体会到本段首句后面六个内容都是在回答第一句为什么骆驼能适应沙漠生活来写的。)。

(4)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构段方式。

(5)骆驼是不是只有这六点生理特征呢?(不是)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资料。

骆驼还有哪些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呢?我们可以在资料中找出第七条、第八条或更多条来,插入文中恰当的位置,可以吗?(学生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写作特点之后,放手让学生修改,只要合理就行。)。

2、做为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能做些什么呢?

(1)请同学们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本题稍有难度,由小组合作来完成。)。

沙漠环境的特点骆驼的生理特征骆驼能起到的作用。

例:干旱缺水嗅觉灵敏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

(2)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使学生明确全文有密切联系,正因为骆驼能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在沙漠中畅通无阻,才能给人引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才能无愧地被称为“沙漠之舟”。)。

1、指名模仿《动物世界》主持人来范读课文。

2、生评议。通过评议过程,使学生了解读说明文的要求,不用带强烈的感情色彩,语速不能过快,吐字清晰,发音简洁明了。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和谐自主的交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机会,沿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

2、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把探究权给了学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已感触深刻的地方做学习批注,按序号写小标题,按顺序阅读,怎样默读,怎样略读,有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3、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教师从新课导入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

恶劣良好。

咸而板结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罗马劣适侍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觉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恶劣。

侍弄适宜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3)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绍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说说读后你们感觉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义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学。

《沙漠奇观》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能力目标: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情感目标: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3.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5.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6.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1.么道理?

2.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由浅入深,示异释疑——逻辑严密,吸引力强崇尚科学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3、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了解阿联酋人民像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能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改造沙漠、建成绿洲的坚强决心和惊世壮举,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出示展览馆图片。学生:今天展出的是一组关于保护环境的漫画。请欣赏。师点击出示漫画图片。

请问:你们看懂了什么?

过渡:登机时间快到了,我们一起告别展览馆的工作人员,乘上飞机,出发吧!出示飞机起飞的图片。

一、了解沙漠和绿洲。

1、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在沙漠里。提到沙漠,大家一定不喜欢。那可不是一个令人向往和留恋的地方。

2、走近阿联酋的沙漠,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交流。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体会:到处:沙漠面积大。白茫茫,因含盐碱而白。

找到的词语有:咸而板结。

小结出示:这就是阿联酋的自然环境(图片):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就是——恶劣。(板书)

3、但就在这不毛之地中,却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这绿洲便是城市。(板书“绿洲”)。让我们到其中的一座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这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迪拜。并作适当简介。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文中有一句话形容了她的美景。

让我们一起在读中领略。出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绿草如茵、芳草如坪、姹紫嫣红、欣欣向荣。

二、引出问题,深入思考。

1、质疑,出示对比图片,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沙漠中会有绿洲?建成的。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成绿洲的呢?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回答了这个问题。

阿联酋人民之所以能把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变成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绿洲,是因为,他们——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

理解: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精心侍弄”的意思。

想像: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给予生命、提供生活的条件、精心呵护。

过渡:阿联酋人民是不是这样爱护花草树木的呢?

2、出示: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

默读:4—6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写在旁边。

交流:

(1)“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出示。抵得上:相当于结合实际想想到底费用有多大。

(2)“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树木花草的根部。”

分析:类比关系。

对比理解: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出示:动词填空。从括号中这的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这说明:迪拜人不仅花了很多的钱,而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硬是把白花花的盐碱地、把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城市!

再读课文,读出词语的厚重来。

(3)4—6自然段。阿联酋人民不仅给花草树木在地下铺了纵横交错的水管,而且还要浇水。

师:小花小草树木,你们如何感谢园林工人的辛勤劳动呢?体会园林工人的精心呵护。

小结:阿联酋人民不权精心种植了花草树木,而且进行了精心的管理。(板书)

3、第3自然段同4——6自然段都写到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第三自然段转述了阿拉伯朋友的话,告诉我们种树植花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叫间接叙述;4——6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所见,生动地展示了人们是怎样像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这叫直接描写。)

4、过渡:仅仅依靠园林工人的努力,优美的环境能保持下去吗?出示——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采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美丽源自于美德,迪拜的美丽源自于迪拜的每一个人——都能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花草树木。

交流。(1)、花草树木来之不易。

(2)、他们知道“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3)、不能屈服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要追求美好的生活。

三、总结拓展

2、回到祖国,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出示——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差不多损失两个阳城县的土地面积。

3、看到这样的现实,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4、总结:

我们坚信,美丽来源于美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从随手可做的环保小事做起,心中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加上保护环境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就一定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19、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精心种植

精心管理

精心呵护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读题,问课文读几遍。

2、围绕课题,检查自读情况,理解部分内容。

(1)课题中的沙漠指哪儿?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读有关句子)沙漠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描述。(无边无际、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环境恶劣……)看看书中是怎么描述的?(读有关内容,并相机理解:不毛之地)指导朗读。(读出环境的恶劣)

(2)课题中的绿洲指什么?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读有关句子)(3)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师描述,将学生引入情景。)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不禁感到——(生回答:奇怪、疑惑、惊叹……)

过渡:是呀,在这样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呢?

1、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指名读相关课文)引导学生用几个重点词概括这部分内容。(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2、谁能看着黑板上的四个词不看书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么做的。(可以先请四名同学合作叙述,再指名单独说)

3、透过这四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1)这是一个壮举,阿联酋人民了不起!(2)阿联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3)付出代价是巨大的。(4)改造环境、克服困难的决心。

4、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部分内容。过渡:看看课文接下来又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1、每一篇课文学完,我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想,许多话要说。这篇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有哪些话要说?(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还想对谁说)

2、老师也有话要说:(小黑板出示)生活在沙漠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绿洲改造成沙漠。为什么偏偏要等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天,我们才从梦中惊醒——我们的绿色家园呢?(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沙漠中的绿洲

2、生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3、读熟了,你是怎么知道自己对课文已经读熟了?没读熟,你感觉哪儿没读熟?(师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4、激趣:

1、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节,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过阿联酋旅行过的人会不知道什么。

2、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批注。

3、交流:你认为像老师这样的人会不知道些什么?

(这里将运用语言渲染、比较、简笔画、示范、以评促读等多种朗读方法,通过品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以学生的汇报交流的顺序为主线。)。

4、读三节一、二句,抓“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引导学生算一算帐,在农村培养一个孩子大约需要两万余元。按此计算,建造迪拜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出示彩图,师数树,生算钱,最后让学生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学生在计算、比较中真正体会到沙漠中植树种草投资巨大。引导学生将2句后的句号改为感叹号。对比读体会建造的艰辛、投资的巨大。

5、读三节六、七、八句,抓住“纵横交错”一词,让学生画画简笔画,体会工程的艰辛与繁杂。

6、自由读三节,体会: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读6节,师描述创设情境,体验:

8、范读6节,现身说法,激发诵读兴趣:

老师读到“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时,觉得自己身上也落满了尘土,感觉不舒服,不由读得重一些、慢一些。读到“草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时,觉得自己身上也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由读得轻一些、快一些了。

2、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谈谈自己的看法。

3、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大家都来爱护花草树木吗?

4、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6、生自由想象练说。(引导学生注意运用富有人文情怀的语句,如“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等。)。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治理沙漠有感性的认识。课前,我制作了沙漠地形图的模型,作为道具在课堂上演示。并准备了沙漠风光图课件。

本课学习重点是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解释事理,了解治理沙漠的重大意义。难点是对治沙方法的理解。整堂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明白事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建立绿色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科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治理沙漠,保护环境。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科学工作者竺可桢就是一位治沙能手。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曾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向沙漠进军》。(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点拨学习方法: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齐读标题:“向沙漠进军”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如何治理沙漠)以“向……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3、理清文章思路。

沙漠危害人类抵御。

三、模型演示,品读课文。

1、认识沙漠的危害性。

“沙丘”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教师出示了一个沙丘模型。“请同学们给沙丘定定方位,风往哪个方向吹?”--这问题好像书上并没有写,但同学们还是很有兴趣探讨这问题。

(1)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3)推动沙丘,沙丘波浪式前进。(品味语言:波浪式前进。)。

(4)沙漠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研究治理风沙方法。

假如你是一名治沙工作者,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你该怎么办?--是个难题!学生们很快分组进行商讨。

问题的关键:

(1)挡住风,消灭沙患。树能挡风,多植树种草能挡风固沙。

(2)我这里有一些树苗,(教师出示模型)种树有没有讲究?--这可没想过。仔细读课文,才明白--品读: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3、你成为治沙能手后,很多人来找你谈经验,你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你的做法写清楚?看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把问题说明清楚的?--学生研读课文,体会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4、现在你已经成为一名治沙专家了。我要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你几个问题。(1)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要想长效治理沙漠,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得到水源。

(2)作为一名黄河三角洲人,你认为该如何阻止黄河两岸土地沙化?能谈得具体些吗?--提出治理方案,并用合适的说明方法阐述明白。

四、发挥你的创造力,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你找出人类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利用沙漠的现实意义。

2、除了利用沙漠地区的日光和风力为人类造福,还可以怎样利用沙漠?说说你的奇思妙想。

文档为doc格式。

《1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沙漠环境的恶劣、感悟绿洲风光之美、感受阿联酋人民是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丽、创造了生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激发学趣。

板书“沙漠”,一提起它你会想到哪些词?

板书“绿洲”,在你的想像中它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板书完整课题,沙漠中的绿洲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二、品读语句,感悟文本。

(一)感悟绿洲的美丽风光。

1、自由读文,找出描写绿洲的语句,使用上读书符号:。

2、出示语句:

“星罗棋布”说明什么?看图,理解“星罗棋布”(如果茫茫的沙漠是蓝蓝的夜空,那么一个个绿洲就是点缀在夜空的一颗颗星星;如果茫茫的沙漠是一个大大的棋盘,那么一个个绿洲就是一颗颗棋子。)。

b、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更不见……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c、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2、通过读展示绿洲之美。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描述绿洲之美。

4、赞叹绿洲之美。

过渡:美丽的绿洲是建在什么之上的?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了解沙漠环境的恶劣。

1、自由读文,找出描写沙漠的语句: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到处”说明什么?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

c、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一块不毛之地!

作者为什么用上感叹号?

2、通过读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

4、读语句,谈感受:从语句中,我感受到沙漠---------------,感受到阿联酋人民------------。

过渡:那么美丽、那么迷人的绿洲,却是建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啊!如果接着读课文,你会带着什么问题去读?(究竟这样的奇迹,阿拉伯人是怎样创造的?)。

(三)体会改造之艰辛。

1、自由读文,寻找能回答所提出问题的语句。

出示语句:

a、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b、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3、所以说,“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抵得上一个孩子。”

“很大的代价”你认为包括什么?阿联酋人认为这样做值吗?

4、出示语句: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品读语句,边读边想阿联酋人民在这样的环境里是怎样生活的?

过渡:多伟大的阿联酋人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聪明的才智创造了美、创造了生活。

(四)表达赞美之情怀。

1、赛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阿联酋人民的敬佩、赞美之情。

(读这个句子时,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会用心读好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从我做起,爱护每一朵花、爱护每一棵草。……)。

三、拓展训练,读写结合。

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人奖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改善环境作出杰出贡献的范例。如今阿联酋可是出了名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一睹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风采,请以“迪拜的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

精心侍弄。

白花花-------------------绿树成阴。

白茫茫            鲜花遍地。

不毛之地           星罗棋布。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组阿联酋各城市的图片,配以生动的解说词,请学生边看边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谈谈沙漠的绿洲留给自己的印象。这时我适时进行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使沙漠中的人们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呢?”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最能概括阿联酋人民做法的的句子。学生不难发现第七节中那两句话“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相机出示这段话,启发学生读中质疑,教师梳理为两个主要的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很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围绕着以上两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的2—6自然段,边读边想,阿联酋人民是如何在恶劣环境中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抓住重点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边读边想象,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组内议一议,谈谈自己独特的体会。为交流汇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回顾“精心种植”的历程,体验那人们坚定的信心。

这幅画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个重点部分,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和理解层次,我着重对这部分进行了点拨。首先,引导学生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相机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通过指名读、齐读,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呢?鼓励学生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的句子汇报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的汇报中,我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如:“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方法来体会,可以结合书中插图,可以抓住“白花花的”“硬硬的”等词语,可以抓住“!”可以通过朗读再现等等,来感受那“不毛之地”的一片荒凉的景象。再如:抓住“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中的“买来买来买来挖去填上埋下”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体会那巨大的困难,巨大的代价,大到培养一课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时,再来回读这一段,学生能够更深地体会到阿联酋的人民不怕困难,改造环境,建设绿洲那坚定的决心。

(三)走入“细心呵护”,感受迪拜的美丽、洁净

“有了艰苦的开发,园林工人的精心侍弄”自然有了好的环境。这时,我将以“只有园林工人才这么爱护花草树木吗?你从哪里看出?”引领学生走入如今的迪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在感悟“城市风光”时难度不大,这里仍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结合课前所看的图片,抓住“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没有一片绿叶”等词句来体会,也可以朗读来再现画面,在前后的对比中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迪拜这座城市的美丽、洁净及人们环保意识。

在总结课文时,学生再一次看到阿联酋那美丽的绿洲,感受到这儿的人民对花草树木像孩子般的精心呵护,一定深有感触。此处,我安排了这样的小练笔:此时此刻,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最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此外,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几个多项选择的作业:如仔细观察题头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写有关环保的公益用语等等。

板书设计:

18 沙漠中的绿洲

精心侍弄

不毛之地 绿树成阴

相关范文推荐
  • 11-25 我把信心留给自己(优质16篇)
    优秀作文揭示了作者的独特观点和深入思考,让人深感作者的才情和能力。优秀作文是语言文字的精华,是思想与情感的流露,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优秀作
  • 11-25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范文(14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加深阅读的体验。如果你对某本书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还有疑惑,不妨阅读下面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很多人满足于平庸
  • 11-25 专科毕业生个人实习报告(优质15篇)
    实习报告应该具有完整的结构和清晰的层次,包括绪论、实习内容、实习成果、问题与改进、总结等部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对实习报告的写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 11-25 可爱的斑点狗(通用17篇)
    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让人产生深深的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和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用食指在指定的范围内点
  • 11-25 重阳节小班的教案(优秀19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幼儿的成长发展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
  • 11-25 高中简爱读后感(通用16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进行检验和深化。以下是一些读者们对于不同类型作品的真实观点和感悟,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书中的主人翁简·爱
  • 11-25 月日法制宣传日活动工作汇报(汇总15篇)
    在工作中,及时进行工作汇报可以提高团队合作效率,促进工作顺利进行。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以下的工作汇报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今年是全面完成“六五”普
  • 11-25 细节的魅力范例(汇总22篇)
    优秀作文应当展现学生的才思和创造力,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独特视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对我们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启迪。老子有云:"天下难事,
  • 11-25 村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汇总23篇)
    在工作汇报中,需要详细描述工作内容、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工作汇报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如果你想在汇报中脱颖而出,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 11-25 前后滚翻教案(优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说教材:《后滚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