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读经典名著读后感(实用7篇)

最新读经典名著读后感(实用7篇)

时间:2023-10-11 00:36:23 作者:飞雪 最新读经典名著读后感(实用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经典名著读后感篇一

张爱玲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的面纱。作者笔下的七巧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锁也给许多人造成了心理和生理的痛苦。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钱迷乱了心性,变成了一个狠毒、绝情、病态的人,但其实是她的人性被所处的环境逼迫、扭曲的结果,所以此时此刻的我对七巧也表示同情。像七巧这样的女人在当时社会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而这种普遍性是与封建社会的根本相联系的。

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任何权利,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所以也注定了七巧的命运最终会是一个悲剧。曹七巧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此时的七巧已经彻底的被当时的社会所害。我想作为一个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质外,男女之爱是她们的基本需要。但身处没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却连正常的夫妻之爱都得不到满足。她生命中有三个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泽、儿子长白。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在她看来是“没有生命的肉体”,“要是能有点人气就好了”,甚至连她自己也弄不明白怎么会有了两个孩子。姜家只不过是让她来侍奉他的,她也因此而分到了姜家的财产。姜季泽却是她心中的最爱,喜欢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姜季泽也有自己的底线,他不可以也不能对自己的嫂嫂动情,我想这不仅是在封建社会不能,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是不可以的。后来,七巧的丈夫去世后,分到家产的季泽终于来找七巧,但现在的七巧却认为他是来骗钱的,对自己不是真情,所以把姜季泽撵走了。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不仅仅是想拥有爱情,最重要的是她想拥有真爱,但因为七巧过多的猜疑,她放弃了这种得到真爱的机会。在此后,她也抛弃了许多,而所获得的财产,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托。她在丈夫、季泽那里得不到爱,忍受着情欲的煎熬,以至于后来产生了疯狂般报复的病态心理,对所有男女之爱充满忌妒,包括了自己的亲身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的爱情。七巧的儿子长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让已结婚的长白整夜陪着她通宵聊天,讲小夫妻的生活,最后逼得儿媳妇自杀身亡。

这个封建社会的女人因为与丈夫的结合使她获得了家产,也因为爱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季泽而备受爱情的煎熬。她的儿子长白也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个浪荡子,连同女儿长安,都成了她病态心理的牺性品。在七巧的生命中有三个男人,但这三个男人都不能给她爱,作为女人,我觉得她的一生是可悲的。我为这个在封建社会有很多不可以的女人感到痛心。所以我更要说明的是,这个“黄金的枷”,不是她自己愿意戴的,是封建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最后她被金锁压疯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读经典名著读后感篇二

林冲是《水浒传》里的上上人物,他是第一个被迫上梁山的,林冲被陷害误入白虎堂,高俅还安排人在路上杀他,幸亏林冲在被陷害之前就认识了鲁智深,在林冲要被两个差役拔刀杀害之时,鲁智深突然出现了,鲁智深要杀了两个差役,林冲上前阻拦说道:“他们也是被逼的,放了他们吧。”林冲的心地太善良,所以他被一路追杀,但他也很得到上天的眷顾,林冲才一次次免于幸难。

林冲不仅善良而且也很勇敢,他的武功非常的棒,林冲的容忍,正直,交友的不慎差点害了他,之后他上梁山交了一些生死之交,林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水浒传》中的英雄个个是好汉,你们大概听说过鲁智深的一个故事吧,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把林冲救了出来,一路护送他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地带。

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中的性格急躁鲁莽,嫉恶如仇,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知道事情闹大了,于是假装发火,“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以后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便大步踏去了。郑屠户家去报了官,官差去抓鲁达,但鲁达早以跑了,之后就做了和尚,认识了林冲。

这本《水浒传》中的内容,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对朋友不要背信弃义;遇到不平事理应尽力为之;失败了没什么,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寻找新的对策……读完此书收获匪浅。

读经典名著读后感篇三

《子夜》既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各种矛盾冲突中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也注重人物心理刻画,并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显示其性格。

吴荪甫形象及其失败的道路真实地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处境和悲剧性的命运,形象地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吴荪甫这个富于冒险精神而又从来不肯“妄自菲薄”的民族资本家是生不逢时的,他被夹在三条火线之中,终于感到自己过得“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脚下全是雷,随时会暴起来,把你炸的粉碎!”最后在赵伯韬的强暴侵吞、挤压之下,全军覆没。作者在对中国社会的剖析中,揭示出吴荪甫即使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谋略,也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显然,决定吴荪甫命运的,不是他个人的能力、胆识和性格,而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铁掌,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周扬评论说:“《子夜》里面的吴荪甫是一个具有刚毅果敢性格的人物,这个在那以软弱、无能、屈从为共同特征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者群里,不能不说是特殊的,但在他的性格的发展、矛盾和最后的悲剧里,我们却读出了中华民族资产者的共同命运。”这正是吴荪甫形象的意义所在。

读经典名著读后感篇四

周末读了《金银岛》这本书,让我深有感悟。

《金银岛》讲的是一个关于寻宝的故事。一个叫弗林特的海盗船长在金银岛上买了价值70万英镑的宝藏,故事的主人公吉姆偶然得到了一个藏宝图,和一些人一齐寻宝。寻宝者和海盗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终,寻宝者最终找到了宝藏。

我最喜欢故事中的吉姆,他聪明机智并且很勇敢,比如说,在他们登上金银岛后,和海盗交战,有一天,吉姆出了他们的营地,到晚上,他却闯入了海盗的营地,海盗头子因为很喜欢吉姆所以没有杀他,想让他加入海盗,他却临危不乱,坚决不加入海盗。他的这一点让我十分敬佩。还有,当帆船被海盗占领,吉姆又把船的锚索隔断,让船随风摇晃,把海盗晃晕,海盗们被晃了一夜,加上喝了酒,第二天船就被吉姆抢了回来。

在书中,还有一个人让我印象深刻,他就是西尔弗。西尔弗表面上看起来举止文雅,像一个绅士,可是,他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海盗头子。他在船上担任厨师,平时对船上的人就像是亲人一样,可是,在他召集了一帮海盗,到岛上寻宝时,却翻脸不认人,和吉姆他们打的你死我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着像西尔弗这样的“伪君子”,我们要识破他们的伪装,不被伪装所蒙骗。

金银岛经典名著读书心得2

高尔基以往说过: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今日,我读了英国著名作家斯蒂文森的《金银岛》。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名叫吉姆的孩子,从老海盗比尔的遗物中偶然发现一张藏宝图。在乡绅和医生的帮忙下,踏上了寻宝的路程。旅途中,他们发现船上有装成水手的海盗,于是船上的人们展开了一场恶斗。

在吉姆逃跑后,他驾驶着小船靠近了大船,并且把船上的海盗全部打败了!我的老天爷呀!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竟然能打败五六个海盗!你没有听错,这就是事实。

正义的一方以7个人的本事打败了对方的19个人。这还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呢。

这个故事情节惊险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充满主人公的机智勇敢,风浪迭起的气氛渲染使这本书从始到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同学们,让我们一齐在书籍中成长吧!

读经典名著读后感篇五

《金银岛》讲述的是18世纪中期英国少年吉姆从垂危水手彭斯手中得到传说中的藏宝图,在当地乡绅支援下组织探险队前往金银岛。并与冈恩众人智斗海盗,最终平息了叛变并成功取得宝藏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看《金银岛》名著的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看《金银岛》名著的观后感600字1

“这好像是命中注定似的,”他听了我讲完后说,“每次到了关健时刻,都是你救了我们的性命……”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与财宝的故事。今年暑假,我在快乐玩耍的同时,还收获到了一本好书——《金银岛》。这本书是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著作。故事在开头,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男孩霍金斯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客店,经常有水手来投宿。

这一天,客店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男孩金的冒险生涯也从此拉开了帷幕。栗壳色的皮肤,伤痕累累的老水手;古老而神秘的水手歌谣;歌谣中提到的死者的皮箱;还有刚烈的朗姆酒……一切的一切,都蒙着神秘的色彩。这些场景历历在目,引领着我迈入金银岛,踏上这充满惊险的世界。现实中的我,我的生活黯淡无光,每日每刻重复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过着无所事事的好日子,不会冒出一位真正的水手来找上我,委托我替他做事;更不可能会有人带我去无人岛上探险。我再一次翻开《金银岛》,与金一起经历冒险,感受勇者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金发现了藏在老水手皮箱里的藏宝图,并与乡绅金乐理和利夫西大夫等人一起,动身航海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金银岛。在岛上,水手们为争夺金钱而分成了两派,拼得你死我活,而金则用他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救了大家,并成功地帮助大家消灭了反派,带着许多金银财宝返航了。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真令人意犹未尽。霍金斯惊心动魄的冒险历程,令我时时为他捏一把汗,但这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却又叫人多么的向往与羡慕呀,丢开书本,突然发现我的世界是那么“可怕”的“风平浪静”,冒险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遥远。这本书的主人公金不时得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还要和真正的海盗pk,书里进述着我前所未有的经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跃然眼前,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快!操家伙,去救人!”突然,电视新闻播报着四川宝成石亭江铁路大桥被洪水冲断了,火车乘客死里逃生的新闻,小汉镇郑本禹等人奋不顾身、紧张有绪地操起铁锤,为群众们打开了生命的通道。好样的,太好了!对!他们都是勇者,人民的楷模。连日来,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种自然灾害不断,电视,报纸新闻不停地播报,令人悲悯不已,但同时也涌现了无数勇者与英雄,使人倍感欣慰与振奋。生活中惊心动魄的真真切切的事时时在发生,真正的英雄和勇者,就在我们的身边周围。

所以,在书本课堂之外,我们也要学习,学习他们勇者精神,时刻准备着,做一个生活的勇者,无论天灾人祸,在困难来临时,勇敢地面对,时刻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是的,勇者无敌,真正财宝是我们的生命!

看《金银岛》名著的观后感600字2

一本好书会带给我一个有趣的故事,《金银岛》就是这样的好书。让我把心提着看完了它,替书里的人物捏把汗,紧张的都想冲进书里去,帮助正义的人打跑坏蛋。

《金银岛》这本书是世界流传最广的一部海盗探险小说,它自问世以来,就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广泛流传,也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影响十分深远。

这本小说情节曲折,充满冒险乐趣,书中人物形象丰满、特点鲜明。机智勇敢的吉姆,两面三刀的西尔弗,冷静睿智的李沃西大夫,忠诚勇敢、随机应变拥有领导才能的船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完这本书,正义、邪恶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好像就在我眼前。我要学习他们的勇敢、机智、冷静、睿智、随机应变,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就能化险为夷。他们的探险精神让我钦佩,不过我不喜欢他们为了宝藏去冒险,为了钱财把自己置于那么危险的境地,让我提心吊胆地看完了这本书;我也不喜欢那种打打杀杀的日子。

老妈总说我是个小财迷,对于我这个小财迷她也毫无办法,但她经常会告诉我:“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这世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就是健康和快乐,别人的东西再好咱不稀罕,贪财是缺点,小时候不觉得,长大了这个缺点改不了,说不准会害了自己,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钱花起来才会心安理得。”我听得似懂非懂,但我记住了贪财不好,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钱,花起来才会心安理得,没有贪财之心,就不会有那么多贪得无厌的人。

看《金银岛》名著的观后感600字3

相信大家都读过《金银岛》这本书吧!它是由英国着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所写的。看过之后我被这本书中刺激惊险的环节所震撼住了,接下来就让我为你们介绍一下吧。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男孩吉姆为主人公,在他家的旅馆里,一个老海盗比尔身上发现了一张藏宝图,于是,他参加冒险上了一个叫“伊斯班袅号”的大船,与船上的人一起去寻找宝藏,机灵的吉姆发现了海盗的阴谋,他们准备把这笔宝藏从组织者手上抢走,还要杀掉这些人,最后,吉姆以一颗勇敢、机智的心战胜了海盗,拿走了宝藏。

我很佩服吉姆的勇气,一个年龄仅有15岁的男孩,就不风吹雨打,还敢一个人上大船去寻找宝藏,躲在苹果桶后面偷听海盗的阴谋,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看得我胆战心惊,好担心他被海盗发现。

我在这本书里最痛恨那些被金钱所迷惑、心狠手辣的海盗,他们脑海里只想着宝藏、金钱,还要从组织者手中抢夺宝藏并要杀掉这些人,真是太嚣张、太为非作歹了!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一阵阵冒出,真想像吉姆一样参与进去,去痛击那些可恶的海盗!

比起吉姆来,我感觉自己在胆量方面就显得有些不足了。记得我6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去世纪欢乐园玩,在那里我看到一个项目“鬼屋”,我就让爸爸带我进去看看,爸爸答应了。买完票,我深吸了一口气鼓胆走了进去,谁知刚走进去5秒钟,我就看见前面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向我们扑来,吓的我就哭着跑了出来,“以后我再也不敢进去了!”说起这件事,我到现在还有点害羞呢。

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解决问题。当然,吉姆遇到事情冷静沉着的头脑、坚强勇敢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也让勇敢成为我们一生的伙伴!

看《金银岛》名著的观后感600字4

《金银岛》的作家是英国19世纪末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他笔下的《金银岛》构思精巧,具有独创性。《金银岛》是一部探险类小说,在我看来,《金银岛》是一部绝对精彩刺激的海盗小说。

机智勇敢的吉姆,面对脸上带着伤疤,脾气暴躁,凶巴巴的海盗。他声闻不动,利用智慧躲避锋利的匕首,从凶恶的海盗手里夺回“希斯帕诺拉”号,找到宝藏;冷静睿智的李沃西大夫和海盗进行谈判,使海盗掉以轻心,最后冷静的把海盗都绳之以法;两面三刀的西尔弗;不苟言笑却饱经风霜的船长;阴险狡猾的海盗。他们都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手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李沃西大夫了。船长受伤后,吉姆离开后,李沃西大夫等人深陷险境,弃船、海盗、背叛,如果不是李沃西大夫坚强,睿智,或许那些人早已葬身鱼腹,海盗得逞!其次,我喜欢的人物也就是西尔弗了,虽说他是个反面人物,但他还是有特点的。西尔弗是一个独腿水手,但却能轻而易举的征服几十个杀气腾腾的海盗,轻而易举化解危机。做任何事都有周密的计划,让人钦佩!

看《金银岛》名著的观后感600字5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名叫《金银岛》。

这本书讲的是:吉姆家的酒店里来了一位奇怪的客人——“老船长”。这位“老船长”喜欢喝酒,不料竟因喝酒过量而死在酒店里。吉姆从“老船长”身上发现了藏宝图,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寻宝开始了。可是,在寻宝的过程中,正直的吉姆、医生这群人,碰到了一帮无法无天的海盗。这些海盗让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寻宝,又似雪上加霜。最终,正直的人们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宝藏,而那些海盗,则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一袋金币。

读完这本书,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有一些人被财宝冲昏了头脑。比如书中的赛尔威,他带领着一帮海盗假意跟着吉姆、医生这些正直的人,而等到有了财宝,他就没有再等吉姆,而是自己去掠夺这些财宝。不过心术不正的人总不会有好下场的,当赛尔威和那些海盗来到埋着宝藏的地方是,才发现宝藏已经被医生这一帮正直的人挖走了。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吉姆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比如说当吉姆钻进苹果桶的时候,听到了赛尔威和那帮海盗的对话时。我想,如果换了我,先不说听到了那么恐怖的对话,就是让我一个人在黑乎乎的苹果桶里待上那么一小会儿,我都会害怕,更别说听到那段对话了。所以我非常的佩服吉姆的勇气。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不过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努力去克服它。曾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光想着怎样去躲避它,应该想怎样去战胜它。以后,我遇到困难时,我会勇敢的去面对!

看《金银岛》名著的观后感600字

读经典名著读后感篇六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巴黎圣母院读书感悟

读经典名著读后感篇七

罪与罚,是一本非常精彩和特别的小说,这是我经过连续两天奋战这本小说后的感想,因为这本书真的是非常的好看。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作者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的。作者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作者还力图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娅的话来说,是因为“您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作者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安排的一条“新生”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与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索尼娅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娅看作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作为一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娅的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理想人物,这一形象却显得十分苍白。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罪与罚》中写的最多的就是罚,“罪”只是仅仅占了全书的前面两章,而“罚”贯穿了大半。不是身体上的惩罚,而是比这更严厉的道德的惩罚。所以法律只是我们一种惩戒犯罪的一种途径,而另一种就是人内心心灵深处的谴责。有时候法律不能使人认识大自己所犯的罪,而心灵深处的谴责则会让人更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