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优秀13篇)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优秀13篇)

时间:2023-12-25 14:18:59 作者:琴心月

它常用于调查研究、市场分析、社会调查等领域,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和实例支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写一份优秀的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和分析。

农民负担问题的调查报告

到21世纪初叶,中国农民负担治理则是从治标向治本渐进的转型阶段。农民负担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是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而且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涉及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定的大局;不仅有其诸多表象原因,而且有着深刻的制度性背景。所以农民负担问题的自查很重要!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禄政办通[]50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镇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组织了中学、小学、土地等有关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检查,现对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

罗川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李建荣为组长,镇长张纯文、人大主席张安华、副镇长刘静文为副组长,各村委会、涉农收费的各站所为成员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刘静文兼任,成员刘发琼,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四项制度落实情况。

经自查,税费改革后,我镇的涉农收费有农业税、农业税附加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农业税按核定的常年产量以3.5%的税率计征,今年是否收取尚未确定。残疾人实行减免,减免金额还未确定,共减免七千多元;农业税附加税按农业税的20%计征;耕地占用税是在建房过程中征收,分地类按不同税率征收,罗川、淜溪为一类地,按7.00元/平方米征收,其中农民减半,按3.50元/平方米征收,松石、竹溪等坝区、半山区为二类地,按3.00元/平方米征收,其中农民减半,按1.50元/平方米征收;契税以土地、房屋权属转移为课税对象,按交易总额的3%征收;价格和收费实行亮证收费,公示率达到100%。

我镇的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已经实行“一费制”。目前,中学收取费用项目及标准是:1、杂费,山区每生每学期30.00元,坝区每生每学期40.00元。2、书费,按实际定价收取。采取先收取部分书款,待收到书时据实结算,多退少补,春季学期书费已全部退清;3、上机费,每生每学期12.00元;4、住宿费,每生每学期40.00元;5、体检费、资料费据实收取,其中体检费不得超过元,资料费不得超过65元;小学收取费用项目及标准是:1、杂费,山区每学期每生10.00元,坝区每学期每生20.00元。2、学前班管理费每学期每生50.00元。3、幼儿园管理费每学期每生150.00元。4、书费,按实际定价收取。采取先收取部分书款,待收到书时据实结算,多退少补,春季学期书费已全部退清;5、资料费、体检费据实收取,资料费不得超过。中学、小学保险实行自愿购买。

20我镇党报党刊订阅进行了制度创新,各村民小组不安排订阅党报党刊,由村委会集体统一订阅,数量根据各村委会的大小来确定,镇干部、村委会三职干部还自费订阅部分党报党刊。除上级部门规定要求订阅的党报党刊外,一律不再订阅其它刊物。对违反农民负担政策的行为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

三、六项制度执行情况。

罗川镇共有农户4580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共计4539户,全镇共下发使用《农民负担监督卡》4539份,使用率达100%。从10月开始,我镇已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业务,村委会及各村民小组的一切收入、开支都由双代办审核、核算。因有双代办的审核,为了提高工作效力,没有开展专项审计工作,以审核代审计。

为了确保农民负担减轻后不反弹,,分别在白杨、彩云两个村委会成立了每村委会5户农户共计10户的两个农民负担监测点。选择监测点时,按好的2户,中1户,差2户进行选择。在安楚公路的改扩建中,我镇涉及彩云、南河两个村委会,征用土地费用标准按国家有关文件执行,国家到位资金已全部按国家标准兑现给农户。征用土地后没有承包土地的农户采用移民搬迁的方式解决。目前,除南河村委会有两户农户不愿搬迁外(因自身经济条件限制),没有承包耕地的农户都实行移民搬迁。农村财务实行每月公开一次。农村收费使用农村财务专用收据进行收取,其它票据一律不得使用。今年到目前止,没有发生涉农收费案件。也没有涉农负担的来信来访。

在农业生产中,除镇水管站每年收取10.00元的'小春水亩费,20.00元的大春水亩费外,没有收取任何生产性费用,农业机耕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收取价格由农户和机手协商。目前,农村建房收取土地证公本费一项,标准是:精装本20.00元/本,简装本5.00元/本。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实行亮证收费,按物价部门核准的项目、标准进行收费,无乱收费现象。农民进城务工需要有就业证、流动人口婚育状况证明书,暂住证、“三证”,就业证办理我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没有开展此业务,流动人口婚育状况证明书由计生办办理,每本收取5.00元的公本费,此标准由县级计生部门制定,暂住证到务工地办理。

五、执法及服务部门在执法和服务中的涉农收费情况。

执法及服务部门在执法和服务中收取:1、申请书费10.00元/份。2、诉状费20.00元/份。3、离婚调解150.00元/件。4、民事调解50.00元/件。老人的赡养调解不收费。

六、其它方面。

对取消的:1、国内植物检疫费中的检疫证书费;2、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检疫费中的兽医卫生条件考核、发证和定期技术监测收费;3、户籍管理证件工本费中的寄住证工本费。都没有在收取。

对农民免收的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我镇涉及到:1、建设用地批准书工本费;2、对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农用三轮车、农用拖拉机收取的公路运输管理费;3、农村义务教育借读费。都没有再收取。

对于降低收费标准的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畜禽及畜产品检疫费已降低30%;2、农机监理费没有收取;3、渔业船舶检验费;4、海事调解费;两项不涉及。

七、在新形势下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在新形势下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建议:1、各级收费部门亮证收费;2、监督部门对涉农收费部门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督促;3、上级部门及时传递新的减负信息到基层。

对湘东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三农”问题今年被提升到“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大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湘东有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9288人,占总人口的76.7%。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解决占总人口76.7%的农民的增收问题,是湘东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00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856元。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

1、工资性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主体。湘东区工业基础好、起步早,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5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4%,其中在本地企业获取的纯收入956.8元,占工资性收入的40.7%;外出务工收入1396.5元,占工资性收入的59.3%。

2、非农产业收入占主导地位。200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收入为502.7元,仅占农民纯收入的17.6%。而从非农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为2353.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82.4%。非农产业中又以农民在本地企业务工获得的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为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两者分别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3.5%和48.9%。

3、农民增收幅度相对较慢。2001年湘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15元,2002年为2712元,2003年为2856元,增加144元,增长5.3%。而此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7002元,增长11.5%。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增收幅度都要低于城镇居民。

1、土里刨“金”难度大。全区耕地面积140190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6亩,人地矛盾突出。人均占有耕地少,加上单家单户的耕作方式,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情况下,要实现“土里刨金”的难度很大。

2、农民增收条件差。尽管区委、区政府近几年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开展了乡村公路、农电改造、人饮解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特别是全区1.7万人的困难人口,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公路建设的发展,又出现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难度。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普遍存在产业化程度低,整体规模小,产品深加工能力弱等制约因素。据调查全区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1家,500万元以上的2家,200万元以上的3家。科技含量低,经营规模小,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条龙,使产业化企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对农村经济的拉动能力有限,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要解决农民增收难题,必须从湘东的实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的规律,去探索新思路新办法。

第一,发挥“人多”优势,做好“转移”文章。这是增加湘东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富裕农民必须首先大幅度减少农民”。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有限,难以保证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增收条件,必须针对人多地少的现状,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上做文章。笔者认为,做好转移文章,重点应在就地转移和易地转移上下功夫。一是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农村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要素不断转化为城市要素的“量化”过程,以及城市要素不断向农村扩散的“同化”过程的有机统一。小城镇具有靠近农村、技术含量和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优势,可以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和就业风险。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重要途径。二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富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对于区域经济来讲,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是扩大就业、加快富民的一条有效途径。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把工作重点放在二、三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在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先导产业同时,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创造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湘东区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72800人,年收入总额近5000万元,为全区农民年人平增收160元。三是把招商引资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在湘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条件下,招商引资是主攻工业、发展农业的总抓手,在这过程中,要把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湘东区人多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丰富,农民外出务工有传统。从湘东农民收入结构中进行分析,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到48.9%。因此,完全可以把全方位组织劳务输出当做一项产业来抓。

第二,突破“地少”瓶颈,发展高效农业。人多地少的现状,影响到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情,以及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即使是今年中央实行粮食直补政策,部分农民仍对发展粮食生产热情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要突破地少瓶颈,实现土里刨“金”,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探索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以农业的高效,来实现农民增收。首先,必须深化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这是解决人多地少、提高农业效益的基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关系,在稳定和完善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及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下,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和管理,使土地向种田能手、种养大户集中,使土地经营向规模化发展,最终达到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高效益发展。笔者认为,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重点应在农村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乡镇开展。因为工业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农户从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远高于从农业上获得的效益,对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土地的撂荒现象严重,具有进行土地流转机制改革的基础。在这些地方进行试点,既可以确保粮食生产正常进行,又可以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真正达到让“守土者增收,离土者生财”的目标。其次,要以发展龙头企业和特色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战略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根据湘东的实际,具体要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和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它们对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一批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税费优惠、强化服务等途径,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兼并等方式进行低成本扩张,指导它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益,不断增强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把“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向农业的各个领域推广,迅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能成功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与大市场连接的难题,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能产生良好效果。此外,要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设施农业可以打好时间差,突出反季节,实现产量上、季节上、地域上的三大突破。发展设施农业,农作物不仅产量高,同时又因季节的差异,价格往往高出平常的几倍,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效益,是突破地少瓶颈,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第三,做活“多予”文章,创优增收条件。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和核心。破解“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其中“多予”是重中之重。实践证明,要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坚持做活“多予”这篇文章。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农民“造血”功能。农业是基础产业,同时又是弱质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必须多方增加投入,大力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以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为目标,继续开展乡村公路建设,实现平原乡镇村村通水泥路,山区乡镇村村通上等级泥砂路,争取通水泥路;以提高防洪除涝和抗旱能力为出发点,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资金投入方式上,要避免全面开花,要围绕重点项目,以增强农民“造血”功能为重点,有计划、有侧重地投入,提高资金投入效率。二是抓好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让农村劳动力“忙起来”和“走出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搞好职业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其创收能力,是开启农民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政府要采取必要措施,调动职业学校和农业技术部门等社会资源,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和对口培训,使他们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本地就业都具备一定技能。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农民增收保障。首先,要将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到位,深化农村土地、税费、流通等各项改革,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解决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问题。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专项扶持政策。近两年,湘东区在开展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发展龙头企业、特色基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从政策上加大了扶持力度,强化了农民增收的保障。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聚焦与核心。解决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县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农民增收情况,我们最近根据县人大会主任会议安排,围绕我县«农业法»的贯彻执行和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结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我县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民权益保护,到漠滨、若水、黄茅、洒溪等乡镇、村组、农户进行了深入调查,先后召开座谈会8次,听取了县人大代表、乡(镇)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收回调查问卷80份。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当前农民增收少的是思路,愁的是销路,缺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

我县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制约,加之受军事禁区影响,农村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缓慢。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市场繁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依法治农、科技兴农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但农民增收仍较缓慢。我县34万人口中有农业人口304800人,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097元,xx年农民人均收入2223元,收入仅增长5.6%,农民仍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根据调查,影响农民增收原因较多,在我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二: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够,发展生产民心不安。由于我县县乡两级财政紧张,仅能保工资保运转,一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力顾及,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在“6·19”洪灾中,洞头塘村20多座溪河坝全毁,水圳全垮,但几年来,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在水利基础设施上基本没有投入,由于水毁设施得不到恢复,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艰难。去年全村590亩稻田失收的达100余亩,减收一半以上的有200余亩,全收的只有几十亩,有的村民连吃饭也成问题。部分村民对种田丧失信心,他们算了一笔帐,除去肥料农药、工钱,种田实际上没有几个收入,靠种田脱不了贫,致不了富。有的说,若能够在外找一份事做,早就不想要田了。如今该村1100多人,在外打工的达500多人,很多年轻人认为家乡环境艰苦,看不到致富希望,外出打工不思回家者大有人在,只剩年幼、老弱病残者留在家中。在全县,同样认为种田难增收的农民为数不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却增收缓慢,从而对土地丧失了信心,导致全县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弃耕抛荒现象。

原因之三: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指导,农民增收步履维艰。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因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要找到好的工作很难,从事的多是脏、苦、累而工资微薄的行业,因而能够找钱回乡投资致富乡邻的很少。留在农村的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发展意识不强,又缺乏有文化、懂技术、有头脑的带头人,发展路子越走越窄,他们对增收倍感焦虑和无奈。加之资金短缺,更难为“无米之炊”,本地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农民不仅不增收反而跌本。黄茅乡白羊村村民刘百喜xx年投资5万元种植草莓,市场销路看好,却因缺乏技术和技术跟踪服务,几个月下来就失败了。许多农民说,作为农民就应该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向土地伸手要钱,但因文化低,没技术,土地成了他们填不满的无底洞,反而把老本都送进去了。象这种缺乏科学技术作后盾,无专业人员指导的生产模式,农民吃亏不少。我县农民养羊、喂鱼、种烤烟等种养殖户失败的多,真正受益的很少。他们认为这次县委、政府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亲民、爱民、富民的好举措,很有必要,许多干部确实在帮助他们减负增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但也有人认为干部下基层活动出发点好,但效果不好,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希望下来的干部带致富技术、信息,带增收项目,能够帮助他们协调上下关系,提供一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希望他们多深入农户家中,帮助想办法、出主意,为农民多提供一些增收思路。

原因之四:农民利益受损、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涉农服务滞后。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确保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及时处理涉农案件,妥善化解农民矛盾,减负增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民不合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的隐形负担仍然不轻,农民对此反映较为强烈。一是反映教育收费高。学校除按标准收取学杂费外,平时还要收取试卷、作业本费等诸项费用。农民本来收入不高,特别是低收入户,供养子女读书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因承受不起负担,只得让子女辍学。二是反映一些单位变着法子收费,增加农民负担。派出所登记户口、办迁移或出证明也要收取一些费用,农民看不到有关规定和收费公示,却又不得不交,因为不交费就不办事让他们实难找出拒交的办法。到邮政所取包裹、信件也要想着法子要农民买明信片、报纸,从中收取一些费用。三是反映一些涉农部门在农资经销上给农民造成些损害。如种子纯度不够,致使农民减产、失收,这种情况连年都有所反映。四是反映在公路改造过程中,政府征用农民土地给付的补偿费过低。农民被征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而补偿标准过低,使他们更为不满。洒溪乡村民反映在鲁大公路建设中,一类田补偿5900元/亩、二类田补偿4700元/亩、三类田补偿3900元/亩,农民普遍有增加补偿费的要求。同时还反映在公路修建中,一些堆放的土方堵塞了溪圳、道路,给农田灌溉、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加重了农民恢复生产的负担。五是反映生产、生活支出费用过高。如建房的国土费就得花几千元;林农出售木材、个人部分收入只有30%,审批民用材青山费等过高。六是反映涉农收费公示不规范,透明度低,如国土、林业、计育办的一些收费,农民有看法,有疑虑,极易影响干群关系。七是反映林农造林费兑付到位难。漠滨乡沙堆村、漠滨村反映他们1999年、xx年的造林费至今一分钱未得,多次报告、反映,跑上跑下,但仍未果,挫伤了农民造林积极性。他们说政府应该取信于民,有利老百姓增收的要更多扶持和关心,更不能拖着不兑现。八是反映涉农服务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滞后,得不到及时传递利用,乡镇站所人员的待遇过低,存在后顾之忧,工作信心不大,服务不到位。九是反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严重。农民看病就医难,边远村组农户更为突出。农村医疗技术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农民有病医治难保障,增收难,保增收致富更难。

农民不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摒弃长期以来事实上以工业优先、城镇偏向,轻视农业、农村发展的做法,真正实行城乡并重,工农并重的战略,切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镇、农村协调发展。

1、切实增强依法治农、依法兴农意识。中央重视农村工作的宏观政策,为农村修养生息,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兑现有关优惠政策。群众形容中央的政策好比医生开处方,药方开得好,关键还要看有没有药抓,抓药的人会不会抓错。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张旗鼓地搞好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重农、支农、护农、兴农思想,改变过来人们对农业法律淡薄的观念。建议将«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作为今年农村普法的一个重点,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各涉农部门、各乡镇及包村干部更要熟悉掌握农业法规,只有自己掌握,才能教育群众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各部门、乡镇及干部要自觉主动地贯彻执行农业法规,自觉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正确处理涉农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达到用法律、政策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的目的。

2、千方百计加大农业投入,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发展交通、电信事业,进一步加强县乡村组公路和农网、水利、电信建设力度,为农民增收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增收环境。在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我们要注重研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争取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我县的资金投入。同时要积极想方设法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充分运用信贷和财政资金的导向,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及时提供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农民增收和发展农业资金困难严重短缺问题,保障农民增收。

3、突出本地发展优势,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来抓紧抓好。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实施结构调整;二是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农业产业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搞好三大调整,即调优结构,调新品种,调高效益;四是突出四个可发展优势。即突出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

三林问题的调查报告

6月29日,我校电子信息分院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小分队一行10人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前往安吉市地铺镇三官村针对当地村民自治问题展开调查,现将课题组对三官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四方面情况的调查总结如下:

一、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问题,关键要克服瓶颈制约,找准平衡基点,整体推进。

村委会民主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如选举的理念、选举的功能、选举的技术、选举的程序等构成了一系列民主选举中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据三官村村委会领导介绍,三官村村委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经“海选”产生候选人,然后进一步选举出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但是,调查问卷显示,村民虽然都对民主选举这一举措表示赞成和肯定,但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差,民主选举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调查过程中,该村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选举中的瓶颈制约:

(1)法律规定的前瞻性与文化传统的滞后性矛盾。一般说来,法律规定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与客观现实需求相适应。我国的村级民主选举,本身是一种法治民主的助推剂,它既是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培训。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带有一定超前性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着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然而,这种推动作用是个渐进过程。一方面,在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客观形势亟需法治民主的深化;另一方面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滞后性有着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反映在村委直选中,不少选民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主动,而往往是被“塑造”出来的。对候选人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低于对利益分配的关注或者政治象征背景的联系和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的三种投票形式,流动票箱投票仅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具体实施中,大多数村没条件进行大会集中投票,而不少村民又不想去固定的投票场、投票站投票,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卖票”现象。因而,村级民主选举的规定与选民本身的需求明显地相背离,选举中投票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选民民主意识的强弱。

(2)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矛盾。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民主选举制度还是初步的`,它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村委会组织法》对民主选举的条文规定不可能顾及全面。虽然地方法规的《选举办法》能给一定配套,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在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的空隙较大,有的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有的虽有行为模式,但没有法律后果;有的内涵模糊,不好统一理解等。这里仅列举几点,以见一斑:一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标准难把握。《村委会组织法》十二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委会选举办法》第十三条对候选人的推选条件作了细化。如果选举委员会资格审定时,认为虽有被选举权但不符合推选条件的人被海推为候选人后,他可否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就比较难把握,尤其是在选举委员会与选民有较大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是选举中的“拉票”现象难处理。拉票行为,既有正常、合理的行为,也有不合理,甚至带有“贿选”等痕迹的行为,同时又会有两者兼之的。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妥善处理,法律依据不足就带来了选举中的杂音。三是选举结果的有效性难认定。在一些细小环节上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妥,有的可以即时得到纠正,有的却事后难以操作,一旦选举结果产生后,如何认定其有效性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2、民主选举中的平衡基点:

村民直选法律运行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关键在于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中求得自身内部结构的相互协调。因而,在实际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需求与可能。任何社会关系都需要相应的社会规范加以调整,以维护正常秩序。村委直选的有序性也必须根据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收支”平衡的运行中加以实现。一方面,村委直选具有通过一定法律规范实现广泛的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乡村客观现实应具有支付法律运行成本的能力。因此,在规范民主选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农村社会需求的各个要素对法律规定的制约作用及相互关系。有时候,就当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而言,具有规范某个法律行为的需要,但不一定具备其相应的成本支付能力。

(2)效益与成本。在社会支付能力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法律的运行成本越低,那幺它的效率越高。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效益,应以最低的运行成本来获取最佳的选举目的。使一大批素质较好、群众信赖的农民走上村委会工作岗位,是民主选举最直接的目的,从而来辐射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实现长远的整体效益。在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运行中,如何求得成本与效益的相对平衡,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3)周密与简便。于法周密和于法简便相结合的原则,是农村民主选举中法律运行的内在要求。村级民主选举的整个过程必须一环扣一环,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不能怕麻烦,图省事,更不能走过场。但是受农村客观环境和村民文化心理素质的影响,从选举实践看,能达到同一选举目标,村民更乐于接受简单易行的选举方法。在有些地方推行的无候选人直选,之所以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并且取得成功,组织严密、形式简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整体推进――民主选举中的对策措施:

(1)在引导与磨合中,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是农村民主自治的软环境。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这种理念与思想,再好的民主选举的法律规定也会走样变形。不断丰富的村级民主选举实践,是营造民主法治环境的大课堂。对于广大村民来说,只有他们认识到自己由权力的对象不同村里不同的条件所决定。

对于实行民主管理,首先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通常人口少且居住集中的村采用村民会议,而人口多且居住分散的村采用村民代表会议。明确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人员组成及其条件、职责、权利制定议事内容和议事规则,确定活动方式,活动程序和活动时间,并按规定严格执行。其次,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规定民主议事的内容,凡属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坚决纠正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实行民主管理,还要切实加强群众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

调查中发现,三官村在自治方面做得比较好。一走进他们村委会的办公室,就能看到整整齐齐挂在墙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就如治保调节委员会成员,治调干部规定,治保调节信息员职责、帮教小组及其职责、护村队及其职责、禁毒禁堵宣传小组及其职责等等。从这上面来看,确实三官村的自治制度是比较完善的,而且操作起来还是比较规范。村里的负责人对我们介绍了他们平常的工作方式,方法。三官村是一个很大的村,总共有600多户,共2800多人,整个村的座落是比较狭长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召开村民大会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因此村里决定什么大事情就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参考。三官村总共分成16个小分队,每一个小分队的队长要管理人员几十致上百人不等。队长是从他们队下由村民推选上来的,这点做得很民主。村里决定或是传达事情就是通过村长,书记等向队长们来共同探讨,具体的再由队长去负责实施他们队里的细节工作。在三官村村委会的外面有一个醒目的村务公开栏,上面详细具体的把村里的各项计划以及许多村里的开支,收入公布在上面。

为使我们的调查更加完整,我们用问卷的方式从村民口中了解一些情况。通过这个问卷,增加了村领导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的真实可信程度,同时也从村民的看法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调查的一些数据如下:(1)有42.1%的村民说没有开过全体村民大会,有36.8%村民不清楚这点,其它的说开过一两次。(2)有58.8%的村民认为开会的内容是传达中央文件,讨论村内大事,有35.3%的村民认为开会无实质的内容,走形式。(3)有76.2%的村民不知道中央要求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只有23.8%的村民知道这一点。(4)85.7%的村民认为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只有14.3%的认为有乱收费。(5)农民遇到不合理的负担项目,有50%的人士向上级领导,部门反应,有38.9%随大流,有11.1%选择了拒收,几乎没有人知道会向法院起诉。(6)村民比较愿意统一搞,占了44.4%,另外还有33.3%愿意干部群众干部带头,农民志愿,有22.%的是乡村起头,农民志愿。实际上的时候有一些看法与这个基本相近。

从以上的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农民对村里的村务公开等等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甚至还有些人不知道。以后应该是农民们对这些事情多了解了,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总体上村民对本届的村委会还是挺满意的,唯一不足指出,要多对本村,以及中央及地方的文件精神进行宣传,使村民更加的了解其内容,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村民自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

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xx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总人口4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外出务工农民达10万多人,留守儿童约2万人,空巢老人约3万人,留守妇女约1万人。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就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一简介。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监护情况有以下四种情形: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随时都会外出打工,这类监护者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后一种是监护缺失,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无人监护。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留守儿童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很大。许多以外省务工为主要打工地的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几乎为零。因此,留守儿童离开学校以后,其他的学习几乎无人监管。

农民负担问题的调查报告

检查组各位领导:

我乡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按照各级精神,及时安排、部署,对照责任状,逐项落实,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负担。全年无农民负担案事件发生。现将我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全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1、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在全乡市、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组干部中聘请了农民负担监督监测员,每个村民小组设了5户农民负担监测户。乡财经所设有农民负担专管员,负责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日常业务,组建了工作专班,在年初乡政府按农业人口人平0.2元的标准,按排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经费1万。

2、党委、政府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全年工作目标管理,乡政府与各村及涉农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将考核结果列入政绩考核内容,并落实“一票否决制”。全年专题研究农民负担工作两次。加大对涉农收费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农民负担“四制”制度。即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

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在粮食“三补”资金核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是村级集体机动地由村集体在申报补贴,领取资金125947.05元;二是蔬菜种植大户领取资金105337.85元;三是5户重户领取资金2153.82元,共计233438.72元已全部收回上缴。在强农惠农政策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是:一是家电下乡有出如户28户,虚领补贴10631.66元;二是退耕还林补贴,村集体退耕还林面积全部已入村集体帐,新屋村高泽宽的退耕还林面积15.7亩,本人已于20xx年入住乡福利院,其退耕还林资金由高明轩代领4年,计币14444元;三是农机购置补贴,虚套补贴8台,计币4000元。所有违纪资金,乡纪委正在追缴。

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1、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严格按照“五统一”和“一折通”制度,将惠农资金按时足额打入农民的“一折通”中。全乡兑现惠农补贴资金773.04万元。其中:兑现“三补”资金总额562.84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总额66.7万元。兑现油菜良种补贴1.05万元。兑现玉米良种补贴22.83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1.3万元。马铃薯补贴1.57万元。牲猪补贴0.9万元。太阳能补贴12万元。沼气池补贴2.5万元。兑现家电下乡补贴75.56万元,汽车下乡补贴15.79万元。

2、加强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落实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四制”管理。4月份,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将《xx市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粮食补贴政策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13000份直接发放到村、组和农户手中;打印20xx年度《xx省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13000余份直接发放到户,入户率达到100%。在4月份对所有涉农收费单位的公示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20xx年的村级报刊订阅严格执行政策,大村1300.8元/村,中等村1204.8元/村,小村916.8元/村,均未突破人均1元的标准。全年未发生农民负担案事件。

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全面征收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让每个农民都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20xx年我乡应参合人数53585人,其中低保、优抚、孤儿等人员4840人。在基金征收工作中,措施得力,奖惩到位,政府决定用5万元奖励村级征收工作,于20xx年12月5日全面结帐,征收合作医疗基金2681150元,完成任务的100%。新农保基金征收74.98万元,完成23%。

三、涉农收费及农民负担政策执行情况。

1、各涉农部门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服务性收费均按省、州、市政府、财政、物价或本行业主管部门的文件中规定的项目名称、标准收取,收费均使用了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对收费范围、标准、内容、政策在单位政务公开栏内进行了公示。

2、罚款及滞纳金所依据法律、政策、处罚标准、所适用程序、罚款交纳方式都符合市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所使用票据是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均无违纪现象发生。

3、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一费制”收费,全乡中小学收费统一执行xx省财政厅、xx省教育厅鄂教财[20xx]37号和鄂价费[20xx]214号文件规定,从20xx7年秋季开始,全乡中小学免收教材费、部分课堂作业费;现在初中生不收任何费用;课外读物设专卖窗口,由家长或学生自愿购买;学前班保育费60元、课本费40元;学校不代收其它任何费用,学校无强制向学生提供纯净水行为。

校无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现象。

4、农民建房按省物价局鄂价房地字[20xx]300号收取普通证书5元/本。

5、农村电费收取执行鄂价能[20xx]216文件,居民生活用电电价0.558元/度,商业及非居民照明电价0.97元/度,非普工业、普通工业电价0.775元/度,农业生产用电0.475元/度,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0.26元/度。

6、派出所收费执行文件是鄂价费[]220号收取装订式户口本6元/本,插页式户口簿7元/本,集体户口簿30元/本,户口簿内芯0.2元/页,收取户口迁移证5元/证,办理外来人员暂住证5元/证;国家发改价格[20xx]2322号收取申请、换领居民身份证20元/证,补领、损坏换领居民身份证40元/证。

7、全面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严禁擅自提高服务价格、分解项目收费和自立项目收费的行为。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做好“一日清单”医疗服务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计价单位、价格、服务次数和收费金额。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主要采取了公示栏、公示牌、价格表、价格本等方式进行了医疗服务价格公示。

8、林业、计划生育、农民外出务工等收费中无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现象。

四、村民开展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筹劳情况。

了23个。涉及21个村,受益人口53763人,其中劳动力28969个,村民计划筹资80.64万元,筹劳289690个,拟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19.69万元,项目投资400.33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1、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电话号码:xxx,且举报电话畅通。

2、认真受理农民负担信访和举报,并做到了接待认真,态度友善,全年接待惠农政策落实查询45件,处理45件,满意率100%。

xx市xx乡人民政府。

20xx年xx月xx日。

三林问题的调查报告

1.调查对象:留守老人主要是子女外出6个月bai以上,年龄在60岁以上留守家中的老人,留守妇女主要是其配偶外出工作6个月以上,年龄20-59岁留守在家的妇女,留守儿童主要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6个月以上,0-14岁留守在家的儿童。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召开座谈会以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在响板溪、葛藤山、申家湾,分别召开由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及知名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对农村“三留守”人员生活状况、生产发展、精神面貌等进行了解。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主要了解“三留守”人员的现实困难和所期所盼。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三留守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板溪、葛藤山、申家湾三个村共有“三留守”人员74人,占三个村总人口的5%,其中:留守老人36人,留守妇女22人,留守儿童16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强度相对很大。

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居住自然条件较差,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劳动能力较弱,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或子女外出务工所得。据了解,80岁左右的留守老人不得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因农村在家劳动力少,留守人员在农忙时既难以请到人帮忙也舍不得花钱雇工,致使劳动强度极大。

2、生活缺乏相应照顾、隔代教育问题突出。

由于子女或丈夫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而言都成为难题。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渐渐衰弱,患病的相应增多。

妇女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身体状况普遍较差。而且,都承担着抚育儿女或孙辈的重担,留守妇女因精力所限,无法专心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照顾,老人因身体较差,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对他们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隔代教育问题突出。

3、家庭氛围严重缺失、精神生活非常单调。

近年来,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相对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老人、妇女、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但是,子女或丈夫常年外出,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难以享受到亲情般的关爱和家庭氛围中的温暖,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特别是影响了儿童心身健康发展,造成部分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缺乏安全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同时,他们与外界的接触较少,除了电视,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精神生活异常单调。

4、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费用严重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人员常年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患病比率高达70%以上,许多老人是多病缠身,有的老人多年卧病在床。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但村里医疗卫生条件普遍较差,部分村无卫生室,农村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情况。”小病抗,大病拖”是农村相当一部分家庭医疗状况的真实写照。

(三)原因剖析。

农村留守老年妇女在养老、就医、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综合性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二个主要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第一,城乡差距拉大导致人口结构分布失衡。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我县农村在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先进地区和发达城市。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快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进程,导致了城乡人口结构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这是造成农村留守人员各种生存问题日趋严峻的根本原因。

第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纵向来看,我县农村社会保障得到了长足进步,但横向比较和从现实需要来看,农村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养老、公益医疗、公共服务等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滞后的,农村老人能够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保障的各种需求。缺少针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重要社会民生问题的社会救助应急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服务措施。

三、对策及建议。

“三留守”人员的生存质量,关系到我县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并加以解决。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紧扣国家对农村的投资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村道路、农村能源、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投资建设进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及农民生活环境。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留守人员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要求,努力推进农村医疗、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改善留守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立对特定区域、特定人员的救助帮扶机制,切实有效地提升留守人员生活质量。

3、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投资效益。要彻底解决留守人员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结合县情,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拓宽投资门路,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共同致力于发展本地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人回家乡、情注故里、福满家园”的美好愿景。

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镇共有35个村民委员会,40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13669户,农业人口51981人,农村劳动力26708个,全镇耕地面积76941.03亩,其中旱田11995亩,水田64946.03亩。目前,我镇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已形成大湖养蟹,堤塘养鱼,网箱养鳝,池塘养鳖的水产模式和林地养鸡的种养格局。并且积极倡导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引进了深圳望家欢蔬菜配送公司投资400万元开发**水生蔬菜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我镇农村虽然发展较快,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条件改善不明显。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的社会服务设施,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较少,造成对农业的投入与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不协调。加上我镇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普通存在水利工程和设施老化,险危工程增加,导致水源浪费和供水不足,致使一些良田好地成了“望天收”。渠道、池塘淤积严重,灌溉能力大幅下降,农村基本没有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制约了农业生产较快发展。

二是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创收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我镇总人口72655人中,近70%是农村人口。同时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择业面窄,大多数农民只能守着几分田土过着温饱的日子。在技能素养方面,一技之长的人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工,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投资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如果广大农民的收入没有突破,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农业技术、农田水利、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安全、乡村规划,这些都是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相关,关注程度最高的大事。根据调查,我镇农民最需要解决的是: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增加收入,可见,农民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我镇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水平低下的状况没有改变。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农村稳定和谐面临压力,部分基层组织运转面临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

1、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我镇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养殖,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工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壮大现有的**超市、文鹤米业、天宇服装城、水生蔬菜深加工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2、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群众在走向富裕、迈向文明的进程中,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创造主体。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门路,提高农民收入。只有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不断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才能保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外出劳动力牵线搭桥,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保护外出民工利益,他们付出劳动,就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加大对外出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就业门路,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营,为农民进城经商提供保障,引导农民自主管理、自我管理。

3、全面落实农村政策。严格兑现粮食直补,全部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不断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积极推进农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4、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换届后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明生态村创建和经济薄弱村帮扶等工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实行严格的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人,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5、增加投资,主要用于农村的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讯、广播电视,对农村厕所、厨房、圈舍,中小学校舍和卫生所进行改造,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校舍环境条件改善的投资力度,在短时间内清除村级小学的安全隐患,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安全、明亮的教室,逐步改善村级教师待遇和生活环境,留住教师,保证农村教育正常运转。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垃圾处理设施。

漯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通过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就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可以多渠道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来加快推动农村一元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转变。我国通过劳务输出、就地转移、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等方式来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特色发展,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要选择好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制定布局规划,落实调整计划,走特色规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

1.2农业主体得到培养。

加快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各类生产主体、农资供应主体、农技服务主体的培育,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出职业农民,推动农村生产经营标准化、商品化和品牌化。要加快民生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统筹推进“医教水住行”等民生实事项目,每年突出解决一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问题,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3农业服务体系优化。

我国近年来统筹推进“医教水住行”等民生实事项目并每年突出解决一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问题,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加快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小康建设。以户或以人为单元,制定方案,一一明确脱贫方式,通过务工、项目、政策性兜底和省、市、区挂钩资助等方式实现脱贫。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培育好“一品”,将标准化的农产品衍化为标准化的商品,包装成为区域品牌地产品,再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实现农业的转型发展。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2.1做好农业产业布局。

促进农村经济发最主要的是做好农村产业的布局。有关部门在做好农业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应当清醒理解农业产业战略选择对于地区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农业政策对于当前农业的影响比例不大,但是却会对于未来一定周期内农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只有减少农业产业布局中的不合理因素并执行税费和农村储蓄等方面改革措施,才能够让更加科学的农业产业布局得以落实。有关部门在做好农业产业布局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不同作物的数量和需求有着更加清晰的了解,在引导农民合理进行作物的种植时,也能够避免因为盲目种植所导致的农产品供给短缺或者过剩,为农民发展生产创造了有利的产业布局形势。

2.2提升农业服务管理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农业服务的管理水平。地方政府在提升农业服务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农业管理的发展是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并且随着其水平的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也会受到增益而逐步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现阶段我国市场条件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当前农业生产逐步出现了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在提升农业服务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还应当在出现不同农业作物产量过剩的情景之下努力的避免当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负面波动,有效减少谷贱伤农的情况出现,这对于提升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3扶持优秀农业企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当着眼于建立更多优秀的农业企业。我国政府在扶持优秀农业企业的过程中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农业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所能够起到的'对于农村经济的预保护作用。既农业企业的存在会使得农业产品的风险会在部分程度上隔离农民与风险的直接接触,最终降低了农民群众所需要面对的农业生产风险。我国政府在扶持优秀农业企业的过程中还应当给予其足够的资金、技术、人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从而能够预使得我国的农产品能够在离开土地后经过更多的生产、经营环节,然后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更大的附加值,才能够进入消费市场。

3结语。

新时期的经济体系要求向传统农业注入新的产业思想和管理模式。这本身也意味着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因此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着眼于有效减轻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同时使农民的年收入少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并稳定在一定水准以上。这在符合农民的切身利益的同时也是体现各级政府部门工作能力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2]徐文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小学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1、你现在的视力是多少?()。

a.5.0或以上b.4.5至4.9c.4.4及以下。

2、你近视吗?带眼镜吗?()。

a.近视不带眼镜b.近视带眼镜c.都不是。

3、你从几岁开始近视?()。

a.6岁及以下b.7岁至9岁c.10岁及以上。

4、你的近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经常玩电脑、看电视b.看书时间长c.姿势不正确d.其他。

5、你是否经常做眼保健操?()。

a.经常b.偶尔c.很少做d.从来不做。

6、你觉得近视对你的生活学习有影响吗?()。

a.很大影响b.影响一般c.影响不大d.毫无影响。

四、调查情况。

我们班现有90个同学。其中严重近视的有2人,视力不好需特殊照顾的有5人,轻微近视的有18人,基本正常的有65人。通过多种方式,我们班对同学近视的原因作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1、上网或看电视的时间过长,眼睛长时间处于疲劳之中,得不到休息。

2、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高度重视。

3、由于零食,偏食等情况造成不合理饮食,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

4、经常在昏暗的灯光下或强烈的灯光下写字或做作业。

5、读书或写字时不注意距离和姿势。

6、在抖动的车上或睡在沙发上看书。

7、近视的人数虽然较多,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五、调查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我们班虽然近视的情况不是太严重,但是以上不良习惯在我们班广泛存在,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或多活少存在一些不同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我们班近视的同学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希望我们班的各位同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要养成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眼镜与书本之间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3、看书与写字时,光线应适度,不宜过强或过暗,光线应从前方射来,以免手遮挡了光线。

5、不要看字迹太小或模糊的书报。

6、少吃零食,注意营养均营。

7、视力出现问题要及时就医,配带合适的眼镜。

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班同学的视力将会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爱护自己的眼睛。

土地纠纷问题的调查报告

按照xx县农经总站的具体要求,笔者就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发生在我镇的一些土地纠纷情况,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并针对土地纠纷发生的一些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其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城正东约xx华里处,下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屯,现有农村住户xxxx户,农业人口有xxxxx人,农村劳动力xxxx个,耕地面积为xxxxxx亩,人均占有耕地xx.x亩。其中,有耕地的农户为xxxx户,占全镇总农户数的xx%,没有耕地的农户为xx户,占全镇总农户数的x%。

二、调查情况。

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一免两补”政策出台以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随之而来的一些土地纠纷现象也时有发生。经过调查,全镇x个行政村,除了xx村(后来的移民村)以外,均有过土地纠纷现象的发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有xx村、xx村、xx村。据详细调查,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发生过土地纠纷xx起,占农户总数的x.x%,其中,有xx起通过了法律部门立案进行了解决。在我镇发生土地纠纷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干部责任心不强,造成土地纠纷。

在一轮土地承包向二轮土地承包过度期间,由于一些村的领导干部对土地发包这一问题认识的程度不够,在工作过程中不认真负责,遗留下来了很多问题,也造成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土地纠纷。在我镇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有一例:原xx村在二轮土地承包时,有xx来户农民本来在一轮土地承包时,已经分到了土地,可在二轮土地承包时,却没有分到土地。后来该村被告上了法庭,但由于该村在二轮土地承包时没有留下机动地,所以该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圆满解决。

2、农民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土地纠纷。

前些年,由于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不好,致使一些农民不愿种地,甚至随便弃耕土地,或在外出打工时,私自把自己的土地转包给他人,根本就不通过发包方进行正常的土地流转,等后来发现土地值钱了,知道自己不种地确实亏大了时,才想找村里要回自己的承包地,但由于时间较长,遗留下来的问题又十分复杂,所以,在处理这些土地纠纷问题上,也就加大了难度。

3、乡村干部强加干涉,引发土地纠纷。

在税费改革以前,由于一些农户欠农业税,或欠集体的各种款项,其土地被村里没收,一些村干部甚至把个别农户的承包地强行对外转包,或干脆收回其土地,作为村里的机动地对外发包,用来偿还农户的各种欠款,致使一些农民流失了土地,等农民知道自己被剥夺了土地的经营权时,便会向村里讨回自己的承包地,所以,同样会引发出一些土地纠纷。

4、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形成土地纠纷。

前些年,由于一些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完全处于盲目的、自发的、无政府状态。自己的土地想种就种,不想种就不种,甚至出现了双方不签定任何书面协议,就互换、转包或转让其土地的现象。时间一长,一方不想承认私下达成的口头协议,这样也很容易形成土地纠纷。在我镇原地营子村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村民秦玉成和韩敬昌私下换地,在二轮土地承包时,两家的土地只剩下了一家的土地,所以,形成了土地纠纷,经过镇政府多次协商解决,至今也毫无结果。

三、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纳入工作主干线。

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整个农村基本政策的核心内容,而农村土地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制度,则是党在农村一系列基本政策的基石,为此建议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人地关系问题,真正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深入基层,经常检查和落实。

经过调查,发现形成土地纠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有一些土地纠纷的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比如说,户在人不在,有人没有地,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等,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要深入村屯、调查研究、完善和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如果解决不好这些矛盾,就会影响整个农村的社会稳定,甚至还会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

3、提高认识,认真宣传土地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土地纠纷的发生,完全是因为没有正确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而造成的,为此,我们一定要通过广播、电视、“政务公开”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力度。以稳定、规范、维权、发展为重点,树立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识,增加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和责任感。

4、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的素质。

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土地纠纷,是由于一些乡村干部素质不高,对一些政策的解释和执行政策时发生了偏差所造成的,乡村干部是农村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如果乡村干部本身就不懂政策,不懂《农村土地承包法》,凡事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根本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势必会造成一些隐患,为此,建议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抓好乡村干部的素质教育,时刻把党和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广大农村的社会稳定,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连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21世纪,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载体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纪,更好地成为带动所在区域走向现代化的火车头,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和普通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但对于城市交通人们却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大连处于二线城市的前沿,城市交通问题尤为严重。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对大连交通问题的见解,大连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居民日常活动的一道难题,也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一)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建设带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从1985年到1995年,机动车的年增长率达12%—14%,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据估计,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为15%,小汽车增长率达到42%。大连市民用机动车近增长9倍。上海市中心区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1980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1995年达到13.03万公里,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分别仅为5.6、4.5平方米。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长率为2—9%,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个体交通增长过猛。

由于道路拥挤,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各种车辆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增长却相对慢得多。1978年到1993年全国机动车数由186万辆增加到2490万辆,15年增加了12.44倍,差不多同期北京市的机动车也增加了10.5倍,其中私人汽车从无到有,从1987年的3490辆增加到1995年的60000辆,8年增加16倍,年平均增长率42.5%。而同期公共汽车仅由2.58万辆增加到10.85万辆,增加3.2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只占出行总量的17.2%和10.11%。因公交出行比例相对减少,个体交通工具出行量大增,造成道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拥阻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至1994年底,我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大体保持在50%左右。有些特大城市已超过60%。我国拥有4亿辆自行车,其中1.8亿集中在城市,年增长率继续保持在10%左右;摩托车同样在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内地城市增长迅速,有的达到50%——100%的年增长率。

当然除了这一系列令人矛盾的数据增长之外我们国家政策中也正在积极的改善和面对这一问题。

(一)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公交的发展。

北京市于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确定了“两定、四优先、三步走”的发展思路。“两定”即确定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四优先”即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三步走”——第一步,就低统一票制票价,优化提升地面公交系统;第二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行全网低票价政策;第三步,对郊区公共客运进行改革,加快构建农村公共交通系统。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9月颁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针对全省公共交通的资金来源、用地保障、市场监管等重大问题制定了保障措施,提出了公交场站与新建小区、开发区、大型活动场所“四同步”(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规定。

(二)城市公交发展的硬件环境得到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年全国城市公交系统投资达604亿元,比增长了68%,见图1。

全国200多个城市陆续开设公交专用道3216公里。北京、杭州、常州、济南已开通巴士快速交通专用道(brt),成都、天津、沈阳等1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巴士快速交通。此外,公交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步加快,大大方便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乘车需求。

年城市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6422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8%,占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47%。其中公共交通分别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总投资的13.3%。

~,全国各城市仅在公交场站建设方面投资就多达4000多亿元。先后建成了深圳罗湖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市动物园、六里桥等综合客运枢纽,体现了零距离换乘、综合运输的思想。很多城市还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台和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方便了市民出行。

2007年底,中国内地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武汉、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总计达30条(含有轨电车和磁悬浮线路),通车总里程729公里(含磁悬浮)。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将会建设15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总投资额在4000-5000亿左右。

随着硬件环境的改善,公交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各地公交企业先后开展了以“星级服务”为主的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社会监督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无人售票制”和公交ic卡迅速普及,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还实现了公交ic卡的异地联网互通。gps、gis等智能化公交营运管理技术广泛应用,公交车速和安全性显著改善,很多城市开通了社区巴士,在城市支路上开通公交线路,扩大了公交线网的覆盖面,方便了群众出行。2007年,北京市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14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7%;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5%,较上年提高了4.5%。同时,地面公交平均运营速度15.2公里/小时,比20提高了8.6%。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问题但是仍然有许多地方还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关于调查后的意见分析也有一二可取之处。

小学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班“近视眼”大军中又新增几人,我也是其中一员。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都近视?有什么有效方法能预防或减缓近视吗?就此问题,我以本班同学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了解人为什么会近视。

2、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班级近视人数及近视原因。

三、调查内容和结果:

据调查,我班共有11人近视,班级近视率高达22%。小学生近视成因较多,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但更多是个人因素,如不良用眼习惯、写字姿势,过度看电视、玩电脑等。

四、结论分析。

1、学习好的同学比学习一般的同学更容易近视,课间不爱活动的同学比课间活跃的同学更容易近视,使用抗疲劳眼药水、认真做眼保健操的同学近视率较低。

2、近视的同学普遍存在写作业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书或玩电脑等问题。

3、部分同学有轻微近视,但不配戴眼镜,说明同学们对近视问题不够重视。

五、我的建议。

同学们要合理、适度地用眼。看书、上网、看电视时,每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不要在太强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做眼保健操;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多进行户外运动;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关爱眼睛。

报告人:笑笑。

20xx年12月26号。

12。

二、调查方法。

1看书。

2上网找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具体内容。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

网络近视怎么形成及治疗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的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形成近视,这种近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近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形成青少年近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达到防治近视的作用。

书籍怎么样会近视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四、结论。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含反思包春卷(优质21篇)
    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内容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这些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展示了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活动经验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活动目标:1、在尝试、练习的
  • 12-25 学校履行教育职责工作实施方案(热门21篇)
    一个完善的工作方案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执行性,同时也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掌握一些成功的工作方案案例对于我们制定工作方案很有帮助。在市、区教育局的统
  • 12-25 销售部第四季度工作计划(热门17篇)
    销售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有具体的时间表和可行的行动步骤,以便销售人员能够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以下是一些销售工作计划的范文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25 技巧选材与构思范文(16篇)
    优秀作文具备深入思考的思维能力,能够以独特的视角触动读者的心灵。为了帮助大家写好优秀作文,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借鉴。【题目】。2011年7月
  • 12-25 综合维修年度总结(精选22篇)
    年度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梳理和总结,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展示和交流。年度总结让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和学习进行了全面地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 12-25 文艺委员竞选演讲稿(模板21篇)
    竞选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并获取更多的机会。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成功的竞选案例,从中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
  • 12-25 六一儿童节小朋友的演讲稿(精选15篇)
    演讲稿范文的文字表达应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语法准确,避免使用生僻词语和长篇大论的句子。演讲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磨砺的技能,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努力。
  • 12-25 乡村疫情防控社会实践报告(优秀16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和心得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社会实践报告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为了贯彻落实好1月14日省委第十次
  • 12-25 村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19篇)
    应急预案需要经常进行演练和测试,以提高执行能力和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应急预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与帮助。
  • 12-25 艾滋病日班会教案范文(18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果你正在为编写教学工作计划而犯愁,不妨先参考以下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