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二年级第四单元教案(汇总17篇)

二年级第四单元教案(汇总17篇)

时间:2023-12-25 14:46:41 作者:琴心月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和统一要求的一种指导性文档,老师们需要精心准备一份教案来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查看二年级教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

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 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4、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1、读左边的四个字

2、重点指导“吸”

3、配练习书写

4、同桌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放音乐:朗读课文

2、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线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红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通过游戏,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

(三)写字指导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

2、同桌欣赏评价

3、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4、范写“表”字

5、练习书写

[展示自己的字,让学生从小就获取成就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修改意见:

苏少版二年级音乐《第四单元运动场》教案

动:健康操。

唱:《钻山洞》。

听:《大家来做广播操》。

教学目标:

1、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歌词创作并从创造性音乐活动中得到愉快的体验。

2、通过欣赏童声齐唱《大家来做广播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及节奏特点,理解并记牢歌曲的主题“锻炼身体,长大保卫祖国”。

3、通过律动“健康操”,感受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增强动作的协调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分析。

活泼欢快的《健康操》、节奏感鲜明的《大家来做广播操》均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乐曲,用这样的乐曲作为律动以及其他音乐活动的载体,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歌曲《钻山洞》动感十足,表演性强,具有较大的再创造空间,是让学生展示个性的好题材。该歌曲的第三乐句含有一个附点四分音符、一个附点八分音符,加之旋律具有下属调特性,因此学生学唱时在节奏、音准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及其使用场合,学习创编歌词。

教具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1、各组动物头饰:“小花猫”、“小花狗”、“小猴子”、“小鸭子”、“小白兔”各若干。

2、“小花猫”、“小花狗”、“小猴子”、“小鸭子”、“小白兔”队旗若干。

3、“表演团体奖”奖杯、“奥运赛场”通行小旗、奖杯若干。

4、《健康操》律动编排。

教学过程。

一、有序组织,入情入境。

师:在今天的音乐课上,每位同学都要以一个特殊的角色出现。看看老师在你们的座位底下放了什么(注:头饰)?请大家把头饰戴起来,让老师看看你现在是什么小动物了!

(学生戴头饰。)。

生:(回答。)。

师:动物王国的伙伴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奥运会!我希望大家努力拼搏,比一比,看谁拿到的金牌最多,看哪个队能得到国王赐予的“团体表演奖”!我们的音乐奥运会现在开始啦!

(播放《健康操》音乐,并带领学生动起来。)。

(教师点评,评出“表演团体奖”,并为获奖小队颁奖。)。

二、快乐游戏,有滋有味。

生:(回答。)。

师:听听要我们唱什么歌(播放范唱《钻山洞》,学生听赏)?

师:你们听清楚了吗?这首歌曲我已经学会了,想不想听我唱一唱?

(教师范唱,边唱边表演。)。

师:要想拿到通行小旗,我们就一起努力学好这首歌,好好加油!请大家跟着我读一读歌词。

(学生跟着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朗读得不错,那让我们试着唱一唱吧!

(学生尝试跟着老师学唱歌曲,可以模唱二至三遍。)。

师:我们刚才唱的歌词中是谁准备钻山洞呢?

生:小白兔。

师:对啊,小白兔的通行证就用这首歌。那我们小猴子队、小花狗队、小花猫队呢?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这个问题提示学生进行歌词创作。)。

师:请各小队试着唱唱自己的歌曲,并加上你们认为最漂亮的动作吧!

(学生进行简单的歌词创作。)。

师:现在我们请各小队来展示一下,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能拿到通行证。

(各小队演唱改编后的歌曲,并按要求配上表演动作)。

师:请相互评一评,看看哪个小队做得好。

(学生互评)。

师:看来我们的小队员们都通过考验了。看,这些通行小旗就是你们的了,小队长来领,其余队员排好队迎接!

(各小队领旗,并排好队)。

三、音乐欣赏:童声齐唱《大家来做广播操》。

师:现在我们来活动活动,做做操,锻炼一下身体。播放儿童广播体操《初升的太阳》vcd,请学生跟着电视画面标准、到位地做一遍操,教师可以领操、指点。

师: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操叫什么名字啊?

生:(回答)。

师:做操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欣赏另一群小朋友是怎样做操、锻炼身体的。播放《大家来做广播操》的vcd歌曲碟片给学生欣赏。

师:这群小朋友做操的音乐和我们做操的音乐一样吗?

生:(回答)。

师:(放歌曲cd带)。

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师:现在老师用钢琴来弹奏这首《大家来做广播操》,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自己编动作做律动,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朋友想的动作多,做得好看。

师:小朋友做得真不错,老师奖励大家再看一遍这首歌曲的vcd,边听边看还可以跟着做动作噢!

师:你听到这首歌的最后一句唱的是什么吗?

生:认真锻炼身体好,长大要把祖国保。

师:对了,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锻炼身体,有了本领长大了就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四、拓展活动,体现综合。

课后,我还想请小朋友以“20xx北京”为主题,设计一幅关于奥运的图画。请把自己也安排在图画中噢!下次音乐课老师来请小朋友讲讲到20xx北京奥运时的故事。相信我们又可以上一节愉快而有意义的音乐课了!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选编的,课文中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但事实上,想要有所发明创造,哪怕只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1、认识本单元的44生字,会写本单元的33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4、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5、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6、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1、认识本单元44个字,会写3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4、学习默读课文。

一个导语,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和语文园地四。认识52个生字,书写33个,14课没有生字。

《动手做做看》2课时。

《邮票齿孔的故事》2课时。

《画风》2课时。

《充气雨衣》2课时。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3、学会判断。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1.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3.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4.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5.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4.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 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2.写字练习,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2.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3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战略》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目标:

在对解决问题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时反思中,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战略。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解决问题的战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想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学校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

(1)同学画图(2)对比交流。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学校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局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局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方法让大局部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

(1)同学画图,(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同学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局部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画图能协助我们考虑……)。

三、再次体验。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同学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身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协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战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战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同学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同学口答,再出图列式)。

同学猜想。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同学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想,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同学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同学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战略”,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案

教材30页例2、31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七4、5题。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精选】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在数学课中,二年级数学老师应该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每一个二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在课前写一篇二年级数学教案,那么你知道如何写二年级数学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体会。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

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

学生。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计算:

40+6×870-5×4。

2.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及时。

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5-8÷4。

72÷8-336+81÷9。

45+8×4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

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案。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

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

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一、填空题。

1.1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6里面有()个一。

2.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2个十是()。

3.在14和18这两个数中,()接近20,()接近15。

4.一个数,比15大,比18小,这个数可能是()。

二、直接写出得数。

三、在里填上“”“”或“=”。

四、按要求做题。

1.哪个数最接近10?圈一圈。

371218。

2.画一画,填一填。

3.找规律,填一填。(1)(2)。

五、按规律填数。

1.10,(),(),16,(),()。

2.20,(),18,(),(),15。

3.0,5,(),(),()。

4.11,(),(),17,19。

六、填表。

大班8架12台6只小班10架7台11只一共有()架()台()只。

七、解决问题。

1.青蛙母子出去捉虫子,青蛙妈妈和青蛙宝宝一共捉了多少只虫子?

2.一共来了13只蚂蚁,树叶后面有几只?

一、1.146。

2.1520。

3.1814。

4.16或17。

二、151819171713111319171410。

三、====。

四、1.12圈图略。

2.220画图略。

3.(1)121314171920。

(2)141312141210。

五、

1.12141820。

2.1917163。

101520。

4.1315。

六、

1.12+4=1616-4=12。

2.12+5=17。

3.16-2=14。

七、181917。

八、

1.12+5=17。

2.13-3=1。

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开展闯关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关。

(1)自主练习1。

谈话:比比看哪个组完成地有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计算、填空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谁能保证自己计算准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养成做完题随时验算的好习惯。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第二关。

补充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350-146=204,用()来验算。

a.146+204=350。

b.350-204=146。

c.204-146=58。

2、258+132=390,用()来验算。

a.390-132=258。

b.132+258=390。

c.390-258=132。

d.258-132=126。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集体订正。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第三关。

1、书自主练习3。

请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回答:先将182和247相加,在用它俩的和与440比较。

提问:怎样能避免计算有误?

学生可能回答:仔细算,验算。

2、书自主练习6。

提问: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可以怎样搭配?

学生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因此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答案。

提问:那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3、书自主练习7。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解决问题并写下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的进行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4、小游戏:书自主练习5。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小组合作联系,比一比哪一组摆的算式多。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二年级第四单元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成长和提升。我认为本学期学习二年级第四单元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知识储备得到了增加,同时也更加懂得了如何与同学和老师相处。

第二段:学习心得。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会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尤其是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做好课堂上的笔记和课后的作业练习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在数学学科中,我觉得加减法运算一定要做到运算数清晰,步骤正确,否则就算再用力也不可能获得正确答案。在阅读、写作、语文学科方面,我提醒同学们读书要仔细,体会作者的意思,写作要用心写,翻开课本一字一句地拼读。实践证明,这样才会有效地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段:合作体验。

合作学习是本单元的亮点之一。在课堂上,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都离不开大家的配合和支持。了解同学的学习能力和特长,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我们的个人收益更大,同时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善和互谅互让。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这种互动互鉴的学习方式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

第四段:老师的指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相当重要。老师的指点让我们更加明确掌握方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总是给予我们耐心的指导和鼓励。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互动、讨论、演示等多种形式来启发我思考。在每次听讲的过程中,我都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教育情怀。

第五段:总结。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学习内容让我们知道了怎样做一个好的学生以及怎样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二年级第四单元对我来说是一段很有意义、很珍贵的经历,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也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做一个快乐、自信、有爱心的人。

第四单元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笔算、估算以及三位数的连加的笔算方法。

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一.揭题: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复习第1题。1)出示口算题。

2)生独立计算。3)汇报核对。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第2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3.复习第3题。

1)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

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

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

4):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4.复习第4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5.复习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三.课堂。

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6.复习第6题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552+175。

346+213452+275。

346+313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1)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指名说。

三.课堂。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笔算、估算以及三位数的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复习第1题。1)出示口算题。

60+9080-4050+6070+8040+7090+3060+7050+90。

2)生独立计算。3)汇报核对。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第2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3.复习第3题。

1)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

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

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

4)小结: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4.复习第4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5.复习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6.复习第6题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552+175。

346+213452+275。

346+313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小结。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1)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指名说。

三.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教案

萤火虫复习“吉达巴”节奏

二年级第二学期

1、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萤火虫》。2、通过歌曲《萤火虫》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旋律,抒情愉悦的情绪以及孩子对萤火虫的亲切情感。3、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吉达巴”节奏;感受2/4、3/4拍乐曲的不同特点。

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萤火虫》,唱出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听觉领先,动觉切入”创设情景,通过听听、跳跳、画画、敲敲等活动不断感受歌曲,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会演唱歌曲。

本课时重点是进行歌曲新授,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审美活动,运用“以听觉领先,动觉切入”为新歌教学理念。我创设多种有效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听听、演演、跳跳、敲敲、唱唱的活动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感知音乐情绪,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音乐的旋律,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还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习的实践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同时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意识。

一、复习部分1、听音乐律动:听2/4拍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律动跳吉达巴。方法:听着音乐的跳吉达巴舞步。2、复习吉达巴舞步典型节奏。3、复习歌曲情绪、拍号2/4,强弱规律4、复习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且用打击乐器伴奏。说明通过复习歌曲再次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同时进一步理解2/4的特点,为歌曲学习作铺垫。

二、歌曲新授部分(一)、导入部分(1)、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2)、学生用跳跳、画画、拍拍等形式体验音乐情绪。(3)、师生共同小结音乐的情绪、风格。(4)、复习3/4拍的强弱规律(5)、创遍简单的3/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说明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生运用喜爱的形式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体验3/4拍的韵律、强弱规律。

二年级第四单元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习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在二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近期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门课程,着重于培养孩子们的基础素养和语言能力。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如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段:学习课文,掌握重点。

作为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学习课文是我们必做的功课之一。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老师们帮助我们理解阅读理解中的主要内容,并且教授我们如何掌握其中的关键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如何掌握关键字和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我成功掌握了课文内容,并且更好地认识到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段:语法规则的学习和练习。

在第四单元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基础的语法规则,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日常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上老师们讲授了这些规则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通过课堂的练习,我深刻理解了语法规则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

第三段:词汇量的扩充。

语言学习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词汇量的积累和扩充。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也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我知道了很多新的词汇,例如:adjective(形容词)、pronoun(代词)、pilot(飞行员)等等。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使用,我相信自己的词汇量一定会不断增加和提升。

第四段:阅读练习和习惯的养成。

阅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第四单元中,老师注重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通过阅读和分析故事内容,慢慢地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通过练习,我得到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并且发现多读书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第五段: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

最后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和沟通。我们学会了如何制定一个清晰的句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多地与父母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也会更多地与父母和老师分享我新学到的重要知识。

总结:

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我相信,这门学习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也提前了我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认真对待,更好地利用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素养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校车安全总结报告范文(17篇)
    通过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表现,找到改进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安全稳定工作,是学校顺利开展教
  • 12-25 赞美教师讲话稿的句子大全(14篇)
    讲话稿是一种在公开场合用来传达信息、表达观点、引导思想的文字材料,它有着重要的沟通和引导作用。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些激励人心的讲话稿,它们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
  • 12-25 快速跑教学设计意图(实用21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本教材在体育教学中是一
  • 12-25 新课程新学案(热门18篇)
    范文范本是通过展示优秀的写作范例,来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文体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范文七:关于健康的范文,让我们重视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2022年xx月xx日下午,
  • 12-25 假期安全教育班会课教案范文(18篇)
    高效的安全教案可以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安全教案,以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活动目的:为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
  • 12-25 自动立刻离职申请书(通用19篇)
    申请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成功获得学校录取或工作机会,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撰写过程。精选的申请书样例将在下文中呈现,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 12-25 小画笔教案培智(汇总16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成功实践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1、认识螺旋线波折线波浪线,了解线条
  • 12-25 会见工作实施方案(优秀15篇)
    一个好的工作方案应该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带来实际效果。这里有一些关于如何制定工作方案的实用指南和范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25 第三方担保借款合同大全(20篇)
    借款合同应当遵循公平、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维护合同的合法性。下面是一些借款合同的主要结构和条款,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丙方(担保方):_________
  • 12-25 学校师德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参加培训课程后对所学知识与心得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反思和应用的过程。通过写下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