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鼎尖教案一年级(专业18篇)

鼎尖教案一年级(专业18篇)

时间:2024-01-10 13:03:03 作者:翰墨

教案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和灵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一年级教案范文,共同学习之。

鼎尖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第一组28人。

第二组34人。

第三组22人。

二、新课学习。

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28+34+23。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

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

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

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

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

286228。

+34+22+34。

628462。

+22。

84。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敬畏”的是什么,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2通过朗读、默读、诵读等活动使学生感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在语文课堂上的“读”占鳌头,以读促悟。

3力求实现语文课堂有效的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电脑幻灯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2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说说“敬畏”是什么意思?一般你会敬畏些什么?

二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

1看课文回忆: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了对汉字的敬重的?(乡俗和读书)。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乡俗的影响,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读书的影响?(2——4、5——8)。

三理解2——4自然段,感受乡俗带给“我”的对汉字的敬畏。

1思考:“我”对汉字是先产生了敬重还是先产生了畏惧呢?你是读了哪句话体会到的?(结合第2自然段理解)。

2听着老人们的告诫,望着化为青烟的字迹,“我”心中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结合“神圣”一词,体会作者对汉字的敬重。

3指明带着敬重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

4过渡:此时我对汉字的敬畏还只是一种模糊的意识,它来自乡俗对自己的影响。但正是这种模糊的敬畏,让我对汉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萌生了探寻方块字奥秘的向往。从此,我就一步步走进了汉字的世界,开始了读书探寻的历程。

四精读5——8自然段,体会作者敬畏的是什么。

1指名分段读这一部分,思考: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什么讲述了自己在读书中探寻的收获?(了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渗透写作方法)。

2读第五自然段,理解作者体会到的汉字“呼风唤雨”的本领。

(1)默读写读《聊斋》的这一自然段,思考:读《聊斋》时的感受让我发现了方块字的什么奥秘?边读边想,把有关的句子勾出来。

(2)结合学生的谈话和文中写的读《聊斋》时的感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方块字能呼风唤雨。引导学生感受《聊斋》带给人的恐怖的气氛。

(3)指名有感情地读第5自然段。

3自由读第6、7两个自然段,思考:读唐诗又让我有了什么独特的感受,把相关的句子或词画出来。

(1)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结合“震慑”一词及作者写的读《听张立本女吟》的感受来进一步感受汉字的神奇。(能将声音在纸上记录下来、将声音带给人的感受用触觉和想象来体会,同样的如闻其声、将这歌声保存了几百年)。

(2)指名学生配乐朗诵古诗,体会作者的感受。

(3)过渡:在这样不断的探寻和感悟之后,“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是什么呢?

4读第8自然段,体会汉字的含蓄。

(1)找到作者悟出的道理读一读。

(2)为什么说汉字像中国人一样含蓄呢?作者也举了例子进行说明,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9自然段中从“譬如”开始到结尾的部分,体会一下,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是含蓄的,把它画出来。

结合学生的谈话和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体、所带给人的想象的空间都体现了汉字的含蓄美。

“一提到……江南水乡的朦胧。”一句:请学生说说看到这些字你想到了什么?体会一个字可以使人联想到众多的事物。

“这些分开的字……当作名画欣赏“一句:出示篆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请学生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要是把这些字叠连起来……汉字的空间调度能力,在此展现给我们。”一句:请学生说说读了那副对联,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气象万千”一词。

结合以上三点请学生谈什么是含蓄。

5总结:有了这越来越深刻的感悟,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降生在这个世界,会用方块字阅读,会用方块字写作的人,算是有福了。

五感受外化,读写结合。

1你在阅读时,有没有过和作者读书时相同的感受呢?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谈一谈。

2此时,你对作者说的“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吗?结合自己的体会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走进了汉字大世界,我越来越发现:汉字。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结束:汉字是如此的神奇,让我们也一起去探寻它的奥秘,只要你用心去感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字的敬畏。

乡俗的影响:神圣。

读书的影响:呼风唤雨。

创造奇迹含蓄、神奇。

气象万千。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使至塞上》。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放在口袋里呢,这东西大家平时都玩过,还挺熟悉的,四四方方的,猜猜看是什么?(学生猜)。

2、还是让老师给你点提示吧!

课件逐句出示:买来方方一小盒,用时却有几十张,红黑兄弟各一半,还有一对“双胞胎”。

3、现在知道是什么了吧!课件出示:扑克牌。

(设计说明:通过一则小小的谜语导入新课,与之后的新授的比赛巧妙衔接,以扑克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比例,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这13个数字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字来写出一个比例。

2、学生汇报写出的比例并说明理由。

3、们都是选择4个数字来组成比例。那你们想知道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什么名字呢?(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43页最后两段(师出示课件预习提纲)。(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就学生汇报的比例,找出内项与外项。

(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写比例的小活动,一是复习了比例的意义,二是教学了内项与外项。)。

在刚才同学们写比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子转得可真快,王老师想跟你们比一比,比谁能更快地按要求写出比例。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1、那我们就开始吧,请同学们先看“冠军攻略”(比赛规则)。

课件出示:

冠军攻略。

参赛者:王老师,全班同学。

规则:迅速判断由电脑随机抽取出来的4张牌面上的数学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完成的可先举手示意)。

2、第一轮:6、8、9、12。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并由学生验证,得出老师胜)。

第二轮:3、5、4、8。

(老师比学生提前判断出不能组成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第三轮:4、8、6、3。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

(设计说明:由扑克牌引出三轮比赛,设计都由老师胜出,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厉害,这么快地写出8个比例,借此激发学生探究。)。

4、学生汇报,验证,课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字母公式”

5、师讲解如何很快的判断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看样子,同学们对新知掌握的不错,愿意接受挑战吗?

练习运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指出:2.4与40的乘积等于1.6与60的乘积。

(三)课堂巩固,练习提升。

1、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判断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4:21和6:9(2)3/4:1/10和15/2:1。

(3)9:12和12:15(4)1.4:2和7:10。

2、把图a按比例放大得到图b,按比例缩小得到图c。根据图中的数据组成比例。(课本46页第3题)。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实践活动题。

8:a=b:1.5,那么a和b可能是()和()。

如果a是小数,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如果a-b=1,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如果a+b=7,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设计说明: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文章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种“敬重又畏惧”?带着疑问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利用生字词卡片,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

3、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告诫:警告劝戒。

积淀:积累、沉淀。

杳无人影:空旷辽远得不见人影。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深入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对“字”的敬畏之情的。

第一部分(1)由疑问开始,引起下文的追溯。

第二部分:第(1-3)自然段,写小时候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

第三部分(5-9):自然段,写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中国文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

(5)回忆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

(6-8)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

(10)写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

第四部分(11):总结全篇,写出自己对方块字地深刻感悟:汉字,在我的眼力是有生命的。

2、抓住重点语句,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a: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对于“敬惜字纸”的意思适当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中国民间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过去在私塾的房前有一个砖砌的池子,里面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敬惜字纸”四个字。“字纸”就是有字的纸,不管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都不能随手乱扔。因为纸上有了字,就具有了神秘的力量,“凡人”须尊敬这种“神秘”的力量。这种态度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完全可取的,但它也反映了先人对文字的一种敬重: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敬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敬重。“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等诗句也反映出古人对于汉字的敬畏。)。

b:学习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然后再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慨:“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c: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四、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重点指导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别。

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一步进行锻炼,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层次的思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产生共鸣。

鼎尖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18÷2=63÷9=。

三、学中做。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能填几?

3×()258×()367×()29()×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64÷8=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鼎尖教案八年级物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挂图,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12.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后记: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形式实现在语文课堂上的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促情的理念。

3、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敬畏”的是什么,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敬畏”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汉字是有生命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非常高兴和()小学的同学们一起上这节语文课。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互动游戏。

(出示汉字: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具体的诗人和诗句)。

(出示汉字:美)这个字又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师:看来大家对这两个汉字的感受各不相同,有个叫乔传藻的作家也和我们一样,对汉字有着独特的感受。他不仅了解汉字,还认为字是值得敬畏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课题。

师指课题:谁能说一说“敬畏”是什么意思?

(敬畏:敬重畏惧)。

2、师:我们通常会对谁有敬畏之情呢?

生:自由回答(老师、父母等)。

师引导:字不是有生命的人,却让我们敬畏,说明——字也是有生命的。那么小小的汉字为什么会是有生命的呢?让我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诵全文。

3、指名读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师:请大家边读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让我们来共同解答。

预设不懂的问题:词语类:震慑、含蓄、言简意赅、告诫、不绝如缕、杳无人影、气象万千等。

其他类:蒲松龄与《聊斋志异》,唐诗《听张立本女吟》几个晦涩难懂的句子等。

4、请同学们再来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作者通过哪些事写出了汉字是有生命的?

引导回答:乡俗和读书。

三、研读2——4自然段,感受乡俗带给“我”的对汉字的敬畏。

思考:在乡俗中你从哪感受到汉字是有生命的?(结合第2自然段理解)。

(幻灯出示:敬惜字纸的图片)。

预设问题:1、其中的哪几个词句让你觉得人们对汉字十分敬畏?

2、听着老人们的告诫,望着化为青烟的字迹,你心中会想到些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引:被烧了的字要去哪里呢?要住到天上去。)。

(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师引:字为什么有资格住到天上去?)。

结合“神圣”一词,体会汉字是有生命的。

指名带着敬畏的语气读出这些有生命的文字(第三自然段)。

总结:“敬惜字纸”的乡俗,让我感受到了字的神圣,产生了对字的敬畏之情,让我知道了汉字是有生命的。从此开始了探寻方块字奥秘的历程。

第二课时。

师生共同回顾。

师:通过上节课1——4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1、知道了敬惜字纸的乡俗。

2、知道了字就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小精灵。

3、字是值得敬畏的。

师:是呀,正是有了乡俗的影响,让作者对汉字产生了敬畏之情,萌生了探寻方块字奥秘的向往,从此开始了读书探寻的历程。多年之后让他感受到汉字是有生命的。

四、精读5——8自然段,体会作者敬畏的是什么,汉字为什么是有生命的。

1、(放幻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用线勾画出来。

预设:读《聊斋志异》让我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方块字呀,你不是神仙……具备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2、研读第五自然段。

(1)你从这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汉字有呼风唤雨的本领?(生读文谈理解)。

令人恐怖、害怕,充满神秘色彩,呼风唤雨的本领,看到文字让人想象……的意境。

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放幻灯:“分明是晴天……却又杳无人影……”)。

(2)大家在阅读时,感受过汉字的这种呼风唤雨的本领吗?跟着书中的文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喜,一起怒……(简单列举)。

师:一个个方块字营造出来的不同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字如同有生命的神仙一样,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难怪作者这样说(放幻灯):“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3)就让我们带着对汉字的敬畏,把这有生命的文字读出来:

(放幻灯)“方块字呀,……具备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预设:读唐诗《听张立本女吟》也让我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3、研读第六、七自然段。

(1)朗读古诗。

(2)这首诗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诗境)。

(3)这种凄婉苍凉的歌声,怎么能在纸面上流传下来呢?启发:是录音机里放出的吗?(不是)是女歌唱家唱给我们听的吗?(不是)。

通过文字让我们听到了声音。

师:文字不是有生命的女歌唱家,却同样能让我们听到歌声,所以说(放幻灯):“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升华朗读: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字的敬畏,把这有生命的文字唱响:

齐读唐诗《听张立本女吟》。

过渡:不仅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宋词元曲汉赋中的一个个文字同样具有着生命力。将中国50的文化从一个世纪传承到另一个世纪,展现着汉字不息的生命力。

师:那么,你从哪里还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4、研读第八自然段。

读第8自然段,体会汉字的含蓄。

预设:a、“一提到“翠”字,……江南水乡的朦胧。”一句。

请你也列举出一个这样含蓄的字?(学生仿照翠、风、雨简单列举。)。

(出示汉字:暖)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景物、情感)。

一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居然有这么多,这就是字的含蓄呀。

b、这些含蓄的字还能当作名画欣赏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些分开的字……当作名画欣赏“一句。

(出示幻灯)“风”不同的字体,请学生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这么美的字真是惹人喜爱呀。)。

c、如果我们把这些含蓄又可爱的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幻灯出示楹联)指名读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读了这副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空间调度能力”和“气象万千”一词。

(3)师:看来,文字有着和人一样的空间调度能力,所以说——(放幻灯):“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五、总结全文:

有了这越来越深刻的感悟后,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放幻灯)齐读:降生在这个世界,会用方块字阅读,会用方块字写作的人,算是有福了……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师:“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请你想一想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说出这句话的?

生:谈自己的想法。

体会作者对文字的敬畏、热爱、赞美、歌颂。

带着对文字的敬畏和热爱,反复读最后一段。

师:请你带着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说一说:。

(出示幻灯:因为汉字(),所以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我想对汉字说:“()。”)。

参考:因为汉字是神圣的小精灵,死了也要住到天上去,所以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因为汉字不是神仙,却有着呼风唤雨的本领,所以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因为汉字不是女歌唱家,却能让我们听到凄婉苍凉的歌声,所以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因为汉字不是中国人,却有着同样的含蓄,所以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因为汉字不是调度员,却有着高超的空间调度能力,所以汉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如果大家把这些话用汉字写下来,说不定也能从一个世纪传到另一个世纪呢。)。

六、升华与启发:

师:是呀,汉字是让人敬畏的,汉字是让人热爱的。于是老师也用这具有生命的汉字写了一首诗送给大家。

(板书连成一首诗)。

字的敬畏。

敬惜字纸乡俗在,

文化传承敬畏来。

诗词曲赋藏意蕴,

含蓄生命皆热爱!

结束语:就让我们珍惜我们的福气吧,因为我们是会用方块字阅读,会用方块字写作的人。愿同学们也能用这富有生命的汉字,去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0.5:()=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基本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

(2)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5。

(2)():1/3=1/4:1/6。

(3)0.2:0.6=6:()。

(4)4:3=80:()。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

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5、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6、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多媒体课件。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旧知铺垫导入。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3×0.62.5×40.17-0.08。

0.2×0.31.2×0.050.43×20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新课。

(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5。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六、课后作业。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整数.)。

(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3、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一)导入。

1、口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鼎尖教案八年级数学下例文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鼎尖教案二年级语文电子版模板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好、听、非、住、胆、平、完”7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和多音字“好”。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小鹿活泼,快乐,体会文中营造的童话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好、听、非、住、胆、平、完”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清净,激趣导入。

1.师:今天又一、位新朋友来到我们中间,他是谁?

2.出示“梅花鹿”的词卡,请同学们跟小鹿打招呼。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过渡:小鹿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想去吗?翻过生字山,走过生字桥,那片美丽的小树林就是小鹿的家。

1.(课件出示生字小山)我们来爬山!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2.(课件出示生字桥)我们来过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过渡:(课件出示美丽的风景图)瞧,我们的朋友来迎接我们了!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欣赏课件展示的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

(3)读读这一、段,用你的声音告诉我们,你的心中有一、只怎样的小鹿。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鹿跑呀,跳呀,来到小池塘边,他看到了什么?

(1)说说画面上的景象。

(2)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小鹿在夸你们呢!

(3)同座互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读,上台表演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看到这幅奇妙的画面,小鹿会想什么呢?请你猜猜看。

(1)指名说一、说,肯定学生的大胆想象。

(2)小鹿真的是这么想的吗?快来读读吧!同座互相读,推荐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多活泼可爱的小鹿呀!他可真像一、棵小树,一、棵长眼睛的小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体验性朗读。

过渡:你们喜欢这只小鹿吗?你们觉得这棵长眼睛的小树有意思吗?你想做这只小鹿吗?

1.请你把1——3自然段中的“小鹿”换成“我”,再来读一、读。学生练读。

2.说说像这样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3.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鹿,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鹿,你是一、只可爱的小鹿……请大家把1——3自然段美美地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吧!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2.观察这几个字字形上的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好”。

4.学生练习书写。

5.书写反馈。

板书设计。

2.长眼睛的小树。

好听住胆左窄右宽。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答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整体图形转化为部分的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出示练习,提出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知的?对于图123学生的方法会有很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面积是多少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如图1既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算出左边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根据组合图形是平移得到特点,先算出上面一个大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还可以沿对称轴将图形分割为四个三角形,再旋转平移转化为长方形算出面积,即化不规则为规则图形来计算。孩子们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法是为后面地毯上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

(一)对图形特征的观察。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说说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1:这块地毯是轴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问: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目的是提醒孩子可以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为化整体到部分,知部分求整体的解题思想做准备。)。

生2:这块地毯是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师问:能找到这两种颜色的格子与总格子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能说到蓝色格子数加上白色格子数等于总格子数,或者是另外两种变式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为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空白面积等于蓝色部分的面积这一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

生3:学生会说到在蓝色格子部分有的是拼成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问:能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吗?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这正体现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更加激起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指的时候会随着观察的深入发现那些长方形也是轴对称的。当学生把蓝色的格子部分看作是一个个正方形时却发现这些正方形又不是独立的,要想按正方形面积来算就要解决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重叠部分。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的发现与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更加多样化及方法的简洁性埋下了伏笔。)。

(二)提出问题。

1.独立探究。

同学们对地毯图案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想知道蓝色部分的面积,你认为该怎么算?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和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在作业纸上。

(教师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并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情况)。

2.合作交流。

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发现的方法最多?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谁愿意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

3.展示提高。

生1:数方格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108个小格,所以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2:我先数出一行有几个蓝色格子,分别是6,6,10,6,10,8,8,8,8,10,6,10,6,6.再把每行的数相加,也是108平方米。

生3:数的方法太麻烦了,这是个轴对称图形,我数出左边一半6+6+10+6+10+8+8是54,再乘2就是全部面积。

生4:我找到这个图案的横竖两条对称轴,这样就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数出它的左上角蓝色格子数是3+3+5+3+5+3+3+2=27个,27乘4也是108平方米。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你所说的左上角。

(学生上台活动)。

师:大家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怎样,谁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整体为部分,知道部分求整体。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5:蓝色部分可以看作4个长6宽2的长方形,面积是48平方米;还有4个3乘3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米;4个4乘1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米;中间蓝色面积是2×4=8平方米;总面积是48+36+16+8=108平方米。

师:你能把找到的长方形上来指给大家看吗?再写出每一步的算式。

(学生按要求重新说一遍)。

生6:上下左右有4个6乘3的长方形,面积是72平方米;每个角还有7格,再乘4是28平方米;加上中间8个,蓝色部分面积也是108平方米。

生7:我是把整个图案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是7×7=49平方米,空白部分可以看作5个边长是2的正方形,面积是2×2×5等于20平方米。一份面积是用49-20-2=27平方米,再乘4得到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8:如果把最中间的2个向上平移,空白部分就是2个4乘2的长方形,外加6个白色格子,用每一分面积27乘4得到蓝色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9: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得出蓝色部分的面积,空白部分面积是每个角是12个格子,4个角面积是48平方米,中间部分是5个2乘4的长方形,面积是40平方米。用总面积14×14-12×4-5×2×4,剩下面积是108平方米。

师:谁听明白了,能结合图再具体说一说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重新叙述一遍。

师:这种方法和前面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10:用的是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面积得到蓝色部分面积。

生11:每个角有2乘2的正方形各3个,中间部分的空白可以看作5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2×2×3×4-4×2×5,求得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13:我和前面同学不一样的是把空白部分看作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共有22个正方形。算式是14×14-2×2×22。

生14:14×14-4×3×4-4×10,用总面积减四个角空白部分面积,再减中间空白部分面积。

生15:我没用总面积减空白面积,当我画出图形的两条对称轴时,我发现蓝色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正方形。

师用手势示意学生利用大屏幕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生16:可这些正方形像拉环一样套在一起。

(细心的学生发现每个正方形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重叠部分。)。

生17:先不管重叠部分,共有12个正方形,减去重叠的8格,加上中间8格,算式是3×3×12-8+8.

生20:我在计算过程中这几种方法都用到了,先把整体分做四个小部分,数出一部分蓝色面积是多少,再算出整体蓝色部分的面积。

(考虑到不同方法思维难度的大小与计算时间的长短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书写可能用到的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在巡视的同时要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同时要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随时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与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寻找简便的方法。学生在这么一场对话之后会从中受益很多,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优势)。

三、小结。

四、综合运用。

课本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谁的方法更简便?)。

第二题: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并作简单记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

(选择自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汇报)。

第三题独立解决,并对比两组题,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关范文推荐
  • 01-10 民宿加盟合同大全(21篇)
    加盟可以让您快速获取行业信息和市场趋势,提高相应决策的准确性。接下来是一些加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分析,供您参考。(执行单位:厅市场与涉外处)。20、稻渔综
  • 01-10 新年班级联欢会主持词(专业13篇)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相信我们会度过一个充满惊喜和乐趣的时刻。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齐:大家好!丙:踏着时
  • 01-10 试验管理制度手册(热门21篇)
    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修订是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组织的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下面是一些规章制度的典型应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实际意义。
  • 01-10 实用版劳动合同(实用18篇)
    劳动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书,对于防范劳动纠纷、保护劳动关系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劳动合同的知识和范文,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参考书籍和资源链接。
  • 01-10 百货商场开业活动策划(通用18篇)
    活动策划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定位,以便确定合适的策略和方案。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活动策划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吧。宣传条幅内容:xx百货与笔杆子提醒您一年父亲
  • 01-10 英语教研活动记录小学(热门15篇)
    教研是教师们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方法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要活动。接下来是一些教师教研团队的成果汇报,展示了他们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思路。
  • 01-10 宝宝满月酒爸爸发言(精选19篇)
    发言稿还可以提前准备好问题的回答,使演讲者在问答环节更加从容和自信。下面是一份经过精心撰写的发言稿,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满月酒是每个喜得贵子的父母都非常重视的
  • 01-10 员工户外活动策划方案(优质14篇)
    策划方案需要不断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评估,以保持其有效性。请大家集中注意力,以下是一份经典的策划方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为
  • 01-10 内勤主管工作计划(优秀21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个好的工作计划书应该能够在凝练和精炼的表达中充分展示出团队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一)要有主动性
  • 01-10 红领巾真好课文教案(专业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根据学校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下面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理解诗的内容,知道鸟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