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 杜甫草堂的导游词(大全7篇)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 杜甫草堂的导游词(大全7篇)

时间:2023-10-12 20:11:01 作者:HT书生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 杜甫草堂的导游词(大全7篇)

环保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写环保总结时要注意积极正面的态度,鼓励和激励他人参与环保行动。推动环保事业需要多角度的参与和努力,以下是一些相关资讯。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篇一

各位朋友: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意思是: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您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

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篇二

乱山丛中只一线盘旋

历仄穿险送你来成都

潼关不守,用剑阁挡住

蜀道之难,纵李白不说

你的芒鞋怎会不知

好沉重啊,你的行囊

其实什么也没带

除了秦中百姓的号哭

安禄山踏碎的山河

你要用格律来修补

家书无影,弟妹失踪

饮中八仙都醒成了难民

浣花溪不是曲江

却静静地为你而流

更呢喃燕子,回翔白鸥

七律森森与古柏争高

把武侯祠仰望成汉阙

万世香火供一表忠贞

你的一柱至今未冷

如此丞相才不愧如此诗人

草堂简陋,茅屋飘摇

却可供乱世歇脚

你的征程更远在下游

滚滚长江在三峡待你

屈原在喊你,去湘江

一道江峡,你晚年独据

高楼在白帝的雉堞

倾听涛声过境如光阴

猿声,砧声,更笳声

与乡心隐隐地相应

夔(kui)州之后漂泊得更远

任孤舟载着老病

晚年我却拥一道海峡

诗先,人后,都有幸渡海

望乡而终于能回家

比你,我晚了一千多年

比你,却老了足足廿岁

请示我神谕吧,诗圣

在你无所不化的洪炉里

我怎能炼一丸新丹

2006年8月29日

昨日,诗歌圣地杜甫草堂迎来了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诗人祭拜诗圣杜甫,现场激情赋诗,认养“诗人树”并进行了学术讲座。

上午11点,身着粉红衬衫的余光中先生来到“诗史堂”正中杜甫行吟的塑像前,献上洁白的菊花,并深深地三鞠躬。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12点,余光中先生揭开了《乡愁》碑上的红绸,并低声吟诵着。余光中表示石碑上的`字体模仿得很像他,还幸福地称:“今天新娘来了!”随即将余太太范我存领上前,共同在石碑前合影留念。另外,他还在草堂认领一棵生长了70年的“黑壳楠”,这也是杜甫草堂诞生的第一棵“诗人树”。

12点半,余光中来到大雅堂时,现场赋诗,留下了“一千三百年可以见证,安史之乱最憔悴的难民,成就历史最辉煌的诗圣”的墨宝。

走在草堂的石径小路上,余光中感慨万千:“杜甫的经历、胸襟,在中国历史上是无人可比的,他是最能代表儒家博爱精神的人,我的写作受杜甫影响不小。杜甫的诗沉郁,李白的诗轻快,李白教我如何放开,杜甫教我如何收敛。我现在不写乡愁,而写乡情了,创作风格已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了。”

余太太范我存告诉记者,在她眼中,余光中是“一个认真的人,一个细心的人,比较传统,但有些方面观念又相当地开放”。她介绍,余光中平时的生活相当有规律,喜欢听欧美古典音乐放松自己。在生活中,余光中完全没有大男人主义,也不反对做家务,在家会洗碗,认为这可以放松自己。余光中很尊重妻子,对她的意见和建议也会认真听取,每当完成一个作品,妻子总是第一个读者,“他会问我意见,我说了他要听的。”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

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xx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北》、《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广德二年(即公元765年)5月,杜甫随着年龄的增加,思乡之情也与日俱增,这一点在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明确的表述。蜀地虽然以它的山水和温情慰藉了诗人的心,但诗人还是很怀念他的故乡,如今故乡的战事已经结束,年过半百的诗人终于下决心回家看一看。于是,他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当船停泊在岳阳楼下时,杜甫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家人们把他搀扶进当地的一家客栈,一边安顿下来,一边用所剩不多的银两去四处买药。在这举目无亲的他乡客栈,没有人知道这个贫病交加的老人是谁,也没人知道他骨瘦如柴的手曾经写出过多么壮美的诗句。一人伟大的灵魂就这样凄凉地安息在岳阳的客栈里了,享年59岁。在他去世前不久,写下了他的绝笔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中,他回顾了不堪回首的一生,末了,依旧对国家的前途忧心:"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对所忠诚的国家如此牵挂,然而他爱国家,国家却不爱他。

他的一生就像空旷午夜划过天庭的流星,虽然以耗尽生命获得了一次耀眼的闪亮,却没有人去赏识和热爱。这个星空下寂寞的老人,除了给我们留下那些气雄天下的诗歌,就只有三座纪念他的草堂。令我们四川人自豪的是,杜甫漂泊的足迹印满了大半个中国,但纪念他的三座草堂却都在四川,它们分别位于成都、三台和重庆奉节。三座草堂,都是记录杜甫晚年的生活,而成都的杜甫草堂,无疑是三座草堂中的龙头。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早在唐末,韦庄就在遗址上重建草堂,以后经历历代十多次培修,到清嘉庆十六年(1881年)重修完成时,基本奠定了今天博物馆的规模。

杜甫草堂博物馆主体是由五重中轴线上的建筑组成的,分别是正门、大廨、史诗堂、柴门、工部祠,另外还有碑亭和茅屋。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小王带你去杜甫草堂。现在我们在小屋的停车场。带上你的贵重物品,和我一起走进小屋。

现在,当我们进入院子时,我们可以看到门口有一尊非常薄的青铜雕像。每个人都走近并仔细观察。是的,这是为杜甫塑造的铜像。大家都见过这个雕像看起来很瘦吧?你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杜甫当时太瘦了,连自己的国家都想到了。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精神中学习。

我们继续往里走。这个大厅里有许多不同姿势的青铜雕像:有许多李白、王昌龄等诗人的青铜雕像。看大厅中央的大白石头。感觉和我以前在美术书里学的“飞天”很像吗?我们继续走到大厅的后面。两人高的木制雕像下面有一根木柱,柱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苍鹰。看那眼神好像是挑衅,挑衅。从大厅出来后,经过一扇门,才看到门上的牌匾上写着两个花径字。路过后,有一面墙,墙上有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二字。你现在看到的雕像依然是著名的杜甫,但不像上一个,是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半身像。

现在,在这个池塘旁边,有各种不同大小和颜色的锦鲤:金黄色、白色和黑色。

现在可以自己感受一下文人故居的氛围了。半小时后,我们将在刚刚下车的停车场集合。注意安全和时间。

谢谢大家!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真诚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导游_,我将以最好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快乐和更多知识!希望我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大家现在看到就是草堂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生平简介: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759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

游客们,经过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杜甫草堂诗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道出杜甫和他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地位。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间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无限韵味。杜甫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非凡成就。杜甫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王朝由盛到衰历史,折射出唐王朝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苦难。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样悲叹再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哭诉,杜甫由一个高山流水浪漫诗人顷刻间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现代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样对联归纳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至高境界。

好,游客们,拜读这么多杜甫诗歌,我想此刻您一定会有颇多感受!接下来,是游客们自由游览时间,大家可以静静亲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诗人当年之风范吧!20分钟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请大家记住时间,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大家及时联系我,我手机号码是:1354192_。谢谢大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篇六

杜甫草堂本不在游览范畴之内,可我觉得既然到了成都,没有理由带着遗憾回沪。所以当天我起个大早,花100元游览了心中的圣地。我还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从出租司机处得知游草堂最喜雨后清晨,我竟然误打误撞上了。

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又被称作“诗史”。参观杜甫草堂,很多人都会想到他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句子,因为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不能说人人能够“居着有其屋”。在论及发展房地产重要性方面,杜甫走到了历史的前列。

我撑着轻便的雨伞,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滴答的雨声,沿着幽深的竹径,慢慢来到草堂前。草堂前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里面嘉木繁荫,翠色袭人。我试着寻找那颗枣树,因为杜甫曾在《又呈吴郎》中写过“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的语句,可惜没有。走进草堂,我发现这是五间房子,从卧房、书房、客房、厨房到茅房都有,我有点惊讶于杜甫生活的“奢华”。不过看得出来,这都是今人的杰作,因为里面还亮着电灯呢!不过已经很幸运了,至少我们知道杜甫确定在这里待过,这还要感谢五代诗人韦庄,是他寻找并重建杜甫草堂的。

五间房子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书房,里面还有书柜。我不知道杜甫刚来成都时的窘态,但他特意建了一间书房,这令我很感动,因为我想到了中国顶级知识分子的风骨。

中国人讲 “势”,主张顺势而为,讲究经世致用,因此有了“盛世学文,乱世学武”的说法。读书,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考科举为官,否则,就是无用的。杜甫刚来成都时,正是“安史之乱”闹得最凶的时候,中原战火连天,朝廷朝不保夕,哪还有时间组织科考呀?既然读书的终极结果已经不存在了,他为什么还要顾及过程呢?杜甫本可以丢下书卷,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经营自己的生活上,相信以他的聪明才智,也许早就富甲一方了。现实是,杜甫把自己关到书斋里苦读,并将自己的满腔爱国之情化入诗句中,还在战事刚结束就匆匆出蜀,最终客死江湖。

亚圣在《孟子·尽心上》中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指明了中国知识分子要儒道互补的处事原则,同时也为他们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从“穷”到“达”,到了唐朝就是科举,基础是读书。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国很多文学大家普遍在政治上不得意,如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被贬柳州、苏轼被贬儋州等。杜甫的一生谈不上“达”,他始终在“穷”的边缘挣扎,即便如此,他也要“独善其身”。即便自己身处困顿,他依然心忧国运,同情那些比自己更可怜的人,真的令人可敬、可叹、可怜。

生前的杜甫颠沛流离,死后的杜甫广受追捧,湖北、河南、四川等地都以杜甫的名义建起了纪念馆。当然,带给他安定生活的杜甫草堂名声最隆,我认为这是成都应得的,因为它曾经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包容了一个极度落魄的诗人。在我还没离开时,过来一个五、六十人的大团,他们拍完合照后,就急急地离开了。

努力、自律、有才却不能成功,是成功的标准出了问题,或是还缺少成功的其它特质?比如机遇之类的。没人告诉我答案,而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在一遍遍的追问中蹉跎了人生,空留一声声叹息和一首首令人共情的诗句或文章。

游杜甫草堂按游览顺序篇七

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以诗的形式像画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兴及衰的杜甫,在此给我们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畅想。

少年杜甫,正值开元盛世,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继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及至青年,其诗歌内容也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浪漫。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写照。

中年杜甫,怀才济天,大量诗歌,志存高远,他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声明其主张。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其抱负。

然而求官不得,考试落榜的杜甫,初尝生活艰辛,开始趋于现实,贴近生活。安史之乱,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悲叹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的批判现实主意诗人。“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流离成都的杜甫,在一种平静的环境里忧国忧民,更深层次地对国家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进行思考。此间他大量诗作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操。我们从“忽闻关军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吟唱中,读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随着唐朝的兴衰。他在各阶段诗风迥异,但都不同层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现象,除却他在诗歌上独尊天下的艺术魅力,更为可敬的是他用诗的形式,记载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留给我们一幅幅漫长而发人深思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影响巨大,在下一个景点——工部祠,我将为各位作进一步的介绍。请随我从这里穿过柴门。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2023年春教案详案 音乐教案教学心得体会(优秀20篇)
    小学教案的编写要注意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设计。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广受好评的高三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春教案详
  • 10-12 最新市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优秀18篇)
    奋斗是为了让生活更加充实,充满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在奋斗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难题。奋斗是人类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动力,也是
  • 10-12 最新二年级乌鸦喝水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汇总9篇)
    发言稿的内容应当准确、简洁,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或者过于专业的术语,以便于普通听众的理解。发言稿要突出重点,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感
  • 10-12 最新二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班主任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优秀16篇)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机构。下面是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二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篇一一学期匆匆结束了
  • 10-12 最新世说新语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三年级教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份教育教学工具。这些教案涵盖了一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世说新语教案一等奖篇一知识
  • 10-12 精彩辞职申请书(模板14篇)
    在写助学金申请书时,申请者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以使读者对自己的申请产生好的印象。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留学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对你的申请过程有所
  • 10-12 2023年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8篇)
    理想,是我们生活中最灿烂的阳光,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理想,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是一份关于理想的精选范文集,其中包含了一些令人深思的
  • 10-12 2023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单元教学反思(实用20篇)
    一分钟或许只是瞬间,但它可以改变我们的一生。这一分钟,我们应该如何规划我们的未来,并朝着目标努力前行?如果你对如何在一分钟内做出决策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以下小编精
  • 10-12 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实用8篇)
    在写学习心得时,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和交流。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篇一1.引言:阐述民族团结的
  • 10-12 最新高中心得体会(优质8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我们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中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为自己的事业发展规划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心得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