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优秀5篇)

最新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09-28 20:00:31 作者:GZ才子 最新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篇一

最近,我再次品读了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名篇。读后我深深地被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所感染,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他像一本字典,让我查到了自己原本不懂得问题。它又像一位长者,在告诉我一些经验和方法。我由衷地敬佩这位老人,尤其是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对我帮助最大。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却又包含着多么深刻的涵义。“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而这“一辈子受用的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做一名引领者,来伴同孩子们成长。

读着叶老的话,想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感觉好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反复,出现波动,但好习惯又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坚持不懈的精神,更要注意讲求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讲到方法,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修养。

并牢记“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这些名言,懂得其身正则不令而行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要求孩子按时到校,自己就绝不能迟到,即使因事到晚了,也要及时对孩子说明情况。要求孩子爱护环境,教师自己就要率先做珍惜、爱护环境的楷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见到地上有纸屑能主动弯腰捡起来。孩子见到老师这样做,自然就会向老师学习,主动捡纸,爱护环境。

例如要求孩子认真完成作业。这一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容易达到的,但对有一些孩子而言,就不是易事。这就要分析孩子的情况,对于有能力做到但自控能力差的,就要严格要求,决不妥协;对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帮助,并适当降低要求,让孩子对学习不产生恐惧感。在此基础上,慢慢让孩子养成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及社会阅历都不足,理解能力也有限。提出的要求过大或过高,孩子都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给孩子提要求一定要具体,如要求孩子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孩子感觉要求较广泛,需要注意的点很多,反而不知该从何做起。不妨将这一要求具体细化为: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对人有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每天都要按时完成作业;爱护校园环境,见到纸屑、垃圾主动捡起;到教室外和其他教室上课要安静、守秩序;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讲文明……这样孩子就能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他们把这些要求都做到时,好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对孩子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努力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走进孩子的心里,尊重他们充满个性的想法,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想法,努力融入学校及社会生活当中。班级内六十多个孩子生活在一起,难免不发生矛盾和冲突。但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孩子往往都是找别人的错误,很少看到自己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并能极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心中再生气,与孩子谈话时都要心平气和,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就事论事,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口服,更要心服。切忌动辄就大声训斥,采取高压政策,甚至挖苦讽刺孩子,或是拉旧账。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一个班级十多个学生,长期学习、生活在一起,其相互影响、激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努力调动和利用班上的一切积极因素,教育、引导、激励孩子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班上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在班上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可以利用英雄故事,好习惯故事等,加强孩子对好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向榜样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每天与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就要得到家长的认同。一定要向家长说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明确提出希望家长配合的要求,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对部分不能理解学校做法或教育思想不对、偏袒、娇惯、甚至放纵自己孩子的家长,要多与他们沟通,告知学校的理念,得到他们的理解,形成共识。对部分缺乏教育方法或教育方法不妥的家长,要多与他们交流、探讨,教给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指导他们正确、有效地教育孩子。只有抓住了家长,与他们形成了合力,才能在帮助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最佳方法。

教育是对人的工作,只要我们能用心思考,努力实践,帮助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信会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篇二

今年寒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小说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就被卖到戏班子,受尽了虐待。一次,戏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机逃了出来。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达官贵人同坐在二等舱中。船上的乘客们了解了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纷纷给了他一点钱。正在他庆幸有了这些钱就可以吃一顿饱饭时,他听到了那些给他钱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国意大利,于是那个小男孩就毅然地把这些钱愤怒的扔了出来,并高吼到:“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个青年宁可挨饿,也不让别的国家的人们侮辱自己的国家,他这种爱国的精神。

爱国,在一些小事中也能体现出来。寒假里,我们在泉城广场举行了倡导低碳环保的活动,倡导人们少开车,少燃放烟花爆竹。到了泉城广场,先看见的是红花绿草,接着,就开始了我们的活动。一开始我有有点胆小,不知道怎样开口,后来,我看见同学们是怎样办的后,我看见一位叔叔,我鼓起勇气,走上前去发了一张传单,心想:原来这么简单啊。这样,能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如果出门,看见垃圾要随手捡起,少一份垃圾,多一份绿益。

我们从小就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树立爱祖国的思想。爱祖国,平时应体现在爱人民,爱集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乐于助人。爱祖国就一定要为祖国而奋斗,为祖国而牺牲。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为祖国争光,添彩。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篇三

首先感悟最深的是老师应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此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这本书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为每一位潜心求学者提供了丰盛的教学营养大餐,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愿我们的教师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人类,照亮未来。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篇四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书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几句通俗易懂、亲切感人的话语就让人们感受到爱的伟大。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们,也已经为人父母了,也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在这开学的季节里,我们又一次要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而这本日记体的小说则给了我们一种爱的教育方式。它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深深的父母之情、师生之情、友谊之情,让人们读了以后不禁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已经在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孩提时代,那颗爱的种子茁壮成长,并绽放出博大而自然的爱之花,是那么的纯洁无暇,是那么的朴实无华,让人无法不被这美丽的心境所折服,想用孩子般纯洁的心灵来充实自己。可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那充满爱的纯洁心灵上逐渐沾染上欺骗、不信任和憎恶的东西。是什么原因让那无私真挚的爱被渐渐腐蚀,一点一滴地慢慢消逝呢?经过认真反思,我想一些不正确的爱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孩子们眼中,每一棵小草、小花,每一只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需要用爱来呵护。可是当他们用手抚摸着小草时,大人总赶紧拉开他们说:“快走开,别弄脏了小手。”当他们去照顾受伤的小动物时,大人们总冷漠地说:“快放下,有太多细菌了。”就这样,爱的资源从我们身边流失,孩子们丰富的感情逐渐被打磨得单一、贫瘠。

我想,孩子们更愿意拥有的是高洁的灵魂,圣洁的心灵和皎洁的双眸,洞察出世界的美好。人,应该有爱,会播种、能收获的爱之果实。就如同安利柯母亲希望安利柯对亲人的关心、对朋友的真挚、对老师的敬爱、对弱者的帮助、对祖国的忠诚一样。我们只有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才能体会收获爱的喜悦和快乐,因为爱的世界只属于拥有美丽心灵的人们!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篇五

这段时间,我跟班里的孩子一起在读《爱的教育》一书。“亲子之爱是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不幸的。”看到这句话,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一样,可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以前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像空气,每一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好处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此刻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用心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d对自我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明白“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忙期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可是还是期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爱的教育》这本好的书将会把这种完美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