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吆喝教案第一课时(模板8篇)

2023年吆喝教案第一课时(模板8篇)

时间:2023-10-16 05:46:05 作者:ZS文王 2023年吆喝教案第一课时(模板8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详细设计的文档。接下来是一些备受学生和教师好评的高中教案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吆喝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吆喝教案。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吆喝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倡导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2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吆喝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1、字音

招徕(1ai)铁铉(xuan)囿于(you)

隔阂(he)饽饽(bo)秫秸(shujie1)

商贩(fan)吹嘘(xu)吆喝(yaohe)

小钹(bo)荸荠(biqi)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二、导入

一提到北京,我们总想到气势恢宏的紫禁城,想到庄严肃穆的天安门,想到蜿蜒盘旋的长城,想到激动人心的北京奥运会。而今天,我们要跟着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去看一看华丽外衣之下,市井生活中的老北京。

三、作者简介

萧乾,原名萧秉乾(1910―),生于北京。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他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等。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本文写了什么?

(老北京的吆喝声)

3、理清课文思路

(1―3)旧北京街头的商贩们吆喝是为了招徕客人

(4―10)从两个方面入手,以时间为序来介绍老北京街头的吆喝

(11―14)吆喝的内容,声调的变化、节奏音律

五、课堂小结

旧北京的街头有小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呢?ch尝试着从生活中找一找。

吆喝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知文意,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纷繁复杂事物的写作技能。

2、明确吆喝的美。

过程与方法:

1、读吆喝(自由诵读课文,感知文意。)

2、赏吆喝(通过视频、音频感受吆喝的美。)

3、品吆喝(自由表达吆喝的美点。)

4、悟吆喝(圈点勾画的方式品读课文,悟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动人底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并传承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知文意,学习写作技能。

2、明确吆喝的美。

教学难点:

品悟老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及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京剧《唱脸谱》以及吆喝的视频音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京剧导入《吆喝》

播放京剧《前门大碗茶》

同学们,老师刚才播放的歌曲有一种浓浓的地方味道,是什么味儿?(京味儿)北京人不仅唱得有京味儿,就连叫卖东西的声音也特别有京味儿。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萧乾去北京的大街小巷,听听这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同时放映北京有特色的图片)

板书课题

一、读吆喝

自由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展示。

1、找出文中写了北京的哪些吆喝声?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将这些五花八门的吆喝声串联在一起的?

3、文中除了写吆喝声,还写了什么内容?

二、赏吆喝

感受吆喝的美(多媒体播放老北京吆喝,视频“磨刀磨剪子”,音频“卖糖葫芦”)。

三、品吆喝

1、文中的吆喝声哪一个最吸引你,为什么?(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适当的给予点评。)

2、通过以上赏析,小结吆喝词的特点。(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悟吆喝

1、这些声乐艺术的创作者是一些小商贩们,他们的生活处境如何?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呢?(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品悟并明确。)

2、品读课文内容,并结合萧乾的话,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作本文的?(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并明确。)

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它换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换回东方人的尊严。―――萧乾

五、小结吆喝

六、让我来吆喝

同学们,不仅北京有吆喝,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吆喝,请同学们放开喉咙吆喝一下。(师鼓励学生大胆吆喝。)

七、设计吆喝词

要求:贴近生活,尽量押韵、口语化。(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吆喝

读―赏―品―悟(怀念敬重)

民俗文化的精髓

白锦融

吆喝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旧时的各种吆喝整理)

每小组推荐出一至两位代表。

二、班级交流,教师组织评点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集市吆喝调查,教师组织评价打分

四、作业布置

1、以“吆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散文小品,也可以是相声等其他形式)

2、以小组为单位将作品整理装订成册,选优送给政府负责文化的领导。

吆喝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小作文(旧时的各种吆喝整理)

每小组推荐出一至两位代表

二、班级交流,教师组织评点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集市吆喝调查,教师组织评价打分

四、作业布置

1、以“吆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散文小品,也可以是相声等其他形式)

2、以小组为单位将作品整理装订成册,选优送给政府负责文化的领导。

吆喝教案第一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字词。

2、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京味吆喝的朗读,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学会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二课时:完成《基础训练》。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播放相声片段《卖布头》。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而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的各种叫卖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是,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段,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今天,我们学习《吆喝》这篇文章,了解一下旧北京人们的生活情景,品一品老北京的京腔京调儿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1)重要词语;(2)“圈点勾画”读书法;(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2、重点词语(课件)

3、学生交流感受。(自由谈,教师不干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中介绍了哪些吆喝声?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学生浏览,圈点勾画。

顺序:首先,从早到晚。(第5段----第9段)然后,从春到冬。(第10段)

2、根据内容,我们一起来给课文分层次。

一(1-3):由北京街头招徕客人的音响引出话题。

二(4-10):介绍吆喝声。

3、文章写了很多种吆喝,哪个片段你最喜欢?为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议一议。

自由谈。

4、作者对老北京街头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四、仔细揣摩,品味语言

1、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味,体会其中的意味。

馄饨喂——开锅!

行好的——老爷——太(哎)太

教师: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五、课外拓展

1、老北京印象。(课件)

2、寿县是历史文化名城,你知道寿县有哪些著名的文化艺术吗?

正阳关“三阁”:抬阁、肘阁、穿心阁。

寿州锣鼓

楚文化民间故事

吆喝

六、布置作业

1、熟读。

2、完成《基础训练》。

吆喝教案第一课时篇八

学习目标: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

学习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______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我们初中学过他的《____________》。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世匠,作为中学生应当有所了解,请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自主查找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______作家,出身于______的家庭,读过大学,办过学校,当过军官,他______农民,______土地私有制,1881年前后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在______的立场上来,但______暴力革命,宣传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列夫﹒托尔斯在文坛驰骋60多年,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有《》、《》、《》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艺术高峰。

2.文体、背景介绍

他家是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他的思想极其矛盾。一方面,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另一方面,他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妄想寻找自己的道路。为此,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但晚年的他决然放弃财产,意志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孤独的客死于途中。

3.字音、字形、词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

尴尬()()锃()亮甲胄()粲()然盎()然

(2).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鹤立鸡群正经危坐诚皇诚恐无可置凝郁郁寡欢引人注目藏污纳沟

(3).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二)初读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从哪些方面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

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通过品析语言理解人物深邃的精神世界。

三、拓展延伸

智慧之光

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悉,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促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砺,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不知道这是否可称之为在历史中的永恒,读者心目中的不朽?

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积雪覆盖着的托尔斯泰的庄园参观。那庄园叫亚斯纳亚,位于离莫斯科不很远的图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为什么?偌大的庄园,银装素裹,一望皆白,竟再无其他来参观的人,显得十分地落寞。当时,我心中涌上来很冷清也很凄凉的感慨。因为看不到太多脚印的雪地,是冷落的最好见证。

托尔斯泰就这样不起眼地埋葬在他的庄园里一条平平常常的土路旁边。

他的坟墓只是稍稍隆出地面的一个小丘,除了周围的参天高树外,别无任何明显的标志。那些照例有的,也应该有的碑石啊,祭坛啊,十字架啊的装饰,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真是平凡得无法再平凡了。要不是插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小的木板上,写着两行字,我们就会走过去了。

这两行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意是这样的: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

多好!一片洁白,万籁无声,连时间也仿佛凝固了。这一块普通的木板上的两行字,倒体会出这位大文豪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节。我忘了查考这出自谁的手笔,但使我豁然贯通,眼下这份寂寥空廓,不正是这位文学巨人,最后走出亚斯纳亚,在风雪中追寻不知所终的辽阔苍茫的境界么?虽然陪伴着这位文学巨人的,是那晶莹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气,但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灵。

1、托尔斯泰墓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给人的感觉是----(从上文找出几个词语回答)

2、文中的智慧之光是指?

3、文r

2、文中的智慧之光是指?

3、文中文学长者的伟大与它的墓地的平凡形成鲜明的(),突出表现了?

4、篇末为什么说“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灵”?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选用其中10个以上词语写一个片段。

2、请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有关人物描写的片段,35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粗鄙丑陋目光犀利

外貌------眼睛极富感情

平凡普通有威力

韩三其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