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专业19篇)

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专业19篇)

时间:2023-12-28 17:28:12 作者:琴心月

教学工作计划准确明确地规划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时间的分配,有助于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教案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几道简单的口算提,以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记忆,为探索新知做铺垫。在探索新知的时候,先呈现分蛋糕的题材,“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3来计算,学生很快说出1/3,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3?”“你是怎么分的?”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又拿出学具自主探究,再演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的过程,对分数的意义能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脑海里的数学知识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哭互相转换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活动目标: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配合幼儿活动。(也可利用图片的方式)。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在探索分数的意义,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知识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咱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让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单位“1”,然后再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3.判断对错。

出示综合练习第4题。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这是一道诗配画的题目。画中有四句诗,共有10个表示数的文字,先让学生回答占整首诗字数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提出其他有关分数的问题,如:“一个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一句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5.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

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对于涂出长方形面积的1/2,要让学生自主去涂,重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6、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7、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师谈话: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内自由交流)。

8、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谈话: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得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出示综合练习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出示综合练习第1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红色部分占整个图形几分之几的,学生能直接看出来,其他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不易看出来,这时可启发学生动手画一画、分。

一分,然后写出相应的分数。

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学生理解的很好。

2:教学建议:在探索分数的意义,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需要破解的地方: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笔算的探索过程,掌握这种笔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生:62/3。

师:板书,62/3。

1.动手操作。

师: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先用羽毛球摆一摆,分一分。给每组发表示成筒的羽毛球,每筒10个,2个单张羽毛球。一齐动手,看每班能分几个,还剩几个。

生:动手摆分,交流结果。

师:先分成筒的,每班分到20个,再分单个的,分不够就剩下2个。

2.列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得到了结果,那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生:试算。

生:一人板演。

生:交流。

师:商的个2上为什么要写0?

生:因为个位2里面不够3除,所以要写0。

师: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0,会出现什么问题?

3.小结。

师:两位数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没有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写0。

生:做想想做做第1、2、3、题。

师: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讲评纠正错误。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是怎样学到的?

生:相互说。

师:板书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想想做做第4、5、6题。

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50×302×5015×415+15+15+15。

4+4+4+430×1260×404×25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运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比,那么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交流预习情况:

1、集体订对获取的数学信息及提出的问题。

师板书摘要:

信息: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已知大班30人,小班20人。

问题:怎么分合理?能不能按比分配?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小组每人发言)。

3、小组汇报:

方案一:大班30个,小班20个,分完为止;

方案二:大班3个,小班2个,分完为止;

方案三:大班30个,小班20个,剩下的平均分;

方案四:大班往小班去5人,然后平均分;

方案五:数清橘子总数,除以总人数,再用每人所分个数乘各班人数即各班所得;

方案六:将橘子平均分成5份,大班3份,小班2份;

……。

4、针对方案同学提出疑义,并作出更改;

在解决疑问中,明确和以前所学的平均分有所不同。

更改如:大班30个,小班20个,剩下的不能平均分,要按3:2分才合理;

5、比较发现合理方案的共同点:不管怎么分,都要保证最终两个班分到的橘子数量的比要和两班的人数比相等。

三、尝试解决问题:如果共有140个橘子,该怎么分?

同桌交流后列式解决,指生上堂板演并讲解解题思路:

解法一:30:20=3:23+2=5140÷5=28(个)。

大班:28×3=84(个)小班:28×2=56(个)。

解法二:30:20=3:23+2=5。

大班:140×=84(个)小班:140×=56(个)。

四、师生总结解题方法。

今天遇到的问题不是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我们是把按比分配的问题转化成了以前的平均分问题,只是要按比所表示的份数平均分。

思路:已知整体,按比把它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求各部分。

板书:总数量×=各部分的数量。

五、巩固练习p55试一试,练一练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六、小结(学生小结,师生补充)。

板书设计:

总数量×=各部分的数量。

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实物投影、课件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123=4(瓶) 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 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根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

70416=

89127=

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枝) 123=4(瓶)

34=12(枝) 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

数学教案-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展示主题图。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三、全课总结。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 6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学习

分数除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教师提问: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教师提问: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4.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练习反馈。

1.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演示课件:分数除以整数)

(1)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是米。

(3)教师板书整理。

2.教师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可以这样想: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把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二)求未知数

1.2.

(三)判断。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四)解答下面各题。

1.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以6等于?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二)解下列方程。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数学教案:除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

(板书:)。

(2)讨论: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母相当于().。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11÷1327÷35。

9÷913÷16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在教学的进行中,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设想,我设计了这样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三、掌握知识技能,实现数学思想的深入。

结合本书的重点,难点,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应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层次的练习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构知识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

三、在下面的分数中,分别找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四、分子是8的假分数有(),其中()能化成带分数,()能化成整数。

五、用1、3、5、6、12能组成几个假分数,并把它们写出来(分子和分母不用同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哪些是带分数。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1.口算.。

52013=90018=24048=75025=。

720036=910013=64016=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5201324048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14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577854=374931=。

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笔算.。

2.判断.。

(1)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2)被除数的末尾有0时,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在哪儿,讲清理由.)。

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p29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

4÷1/2=4x2=8;4÷1/4=4x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与态度目标: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的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点明课题。

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的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第1~4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幼儿园国庆节放假通知温馨提示(精选18篇)
    国庆节是一个彰显国家繁荣和富强的时刻,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城市亮点和特色景点来感受祖国的蓬勃发展。推荐给大家一些国庆节期间的热门景点,希望能给您的旅行计划提供一些参
  • 12-28 法治知识竞赛方案(汇总20篇)
    编写计划书的过程还需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并制订相应的预案和措施。下面是一些学术界和商界顶尖人士使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一)高度重视,
  • 12-28 一堂航天思政课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每个人都有一个梦
  • 12-28 国家安全观的心得体会警察和方法(专业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建设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心得体会,或许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 12-28 公安七个办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梳理思路,促使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示例文本二】通过实践和总结,我发现自身在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 12-28 安全教育日班会教案(热门13篇)
    在学校里,安全教案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的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识别安全隐患和正确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安全教育从小抓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个适用于小学生的安全
  • 12-28 支部书记谈心谈话记录大全(19篇)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赏和借鉴,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讲规矩、有纪律”是护
  • 12-28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专业18篇)
    调研报告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和建议。这些范文中的调研报告体现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和严谨的研究方法。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
  • 12-28 五一劳动打扫卫生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思考和领悟的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反思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五一劳动节是我们为纪
  • 12-28 教师培训心得笔记(专业16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活动中个人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精选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